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面對孩子上幼兒園有情緒的六大招數(shù)

發(fā)布時間:2021-09-21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的游戲有哪些

又到開學季了,孩子上了幼兒園又哭又鬧, 作為媽媽的您,該如何去處理呢?讓小編來為您支點招吧!

第一招:切斷后路

對孩子的情緒,家長要持理解與同情的態(tài)度。

你可以說:你長大了,小朋友長大了都要上幼兒園,上學沒法商量,是必須去的。我知道你不想離開媽媽,你想哭就哭一會兒,我們哭好了再去。或者說:沒關(guān)系,我們一邊走一邊哭也不要緊!但是幼兒園,必須去,這個沒得商量。但是你可以選擇今天由誰來送你去幼兒園。

第二招:說話算數(shù)

強調(diào)媽媽(或其它人)一定會去接你。

事先詢問老師,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放學,了解情況后,你可以說:到下午你(玩玩具)的時候,媽媽就來接你了。

幾天嘗試下來,媽媽每天都在玩玩具的時候來接,孩子內(nèi)心的焦慮會慢慢減輕。

第三招:補償孩子

放學后,讓孩子粘個夠?!緒Ww.ZUoWEn101.coM 高分作文網(wǎng)】

孩子在陌生的幼兒園環(huán)境里相當焦慮,有些孩子認為爸媽不要他了,所以放學后,一見到親人,會特別粘,甚至廁所也要跟著去。沒關(guān)系,就讓他粘著好了。摘菜的時候一起摘,洗衣的時候一起洗,既鍛煉了孩子手的精細動作,又培養(yǎng)了孝心,同時也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第四招:開開心心去幼兒園

孩子有情緒,一聽幼兒園就哭,所以千萬別問:你要不要去上幼兒園呀?

你可以微笑著開心地說:走嘍,去上幼兒園嘍!

也可以讓孩子選擇:我們走著去?還是坐車去?(選擇結(jié)果都是去!)

第五招:送到即走

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哪怕孩子在哭,也請微笑著跟孩子說再見,媽媽下午玩玩具的時候就來接你。千萬別逗留,你留的時間越長,孩子越焦慮!你偷偷地看,一旦被孩子發(fā)現(xiàn)了,就更慘了,孩子必定哭得呼天搶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該做什么?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年幼寶寶大發(fā)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狀態(tài),面對那樣的情形,我們內(nèi)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醞釀、升級、蔓延……直到不可遏制!沖動之下,我們會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罵的,有躲的,有遷怒他人的……與此同時,所伴隨的情緒大致如下:

一、煩躁惱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們,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靜靜地讀報紙、看電視、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搞些輕松的親子游戲,然而寶寶并不能時刻配合我們的心愿。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身心狀況不佳哭鬧起來,甚至大發(fā)脾氣。當家長滿耳充斥著尖叫、哭鬧聲,心情自然煩躁起來。雖然這樣的情緒是人之常情,但對教育孩子卻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們或許可以做這樣的嘗試,來緩解自身的情緒:

1、干一件自己特別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別,哪怕只是洗個熱水澡、做個面膜、把音響調(diào)大聲,聽首自己愛聽的曲子、沏壺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緩自己情緒的都行,總之把自己和寶寶尖叫哭鬧的情境暫時隔離,等擺平了自己心頭的波瀾,再面對繼續(xù)哭鬧的孩子時,我們的內(nèi)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寶寶可愛的神情、童趣的言語。每一個孩子都有可愛的一面,如果能夠成功調(diào)用大腦中儲存的這部分資源,就會在心中涌起無限愛憐的感覺,有助于沖淡煩躁和惱火的情緒;

3、認知調(diào)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鬧并不總是無理的,有時代表某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涵義,如果我們能夠猜中,寶貝的哭聲就會低一些,猜錯了,寶貝的哭聲就高亢些。有時脾氣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試圖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之一,他不會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轉(zhuǎn)移,所以這也是我們可以借題發(fā)揮的機會,教會他更多宣泄的方式。當我們的頭腦在做類似上述的認知調(diào)整工作時,煩躁惱火的情緒便在不知不覺中遁形了。

二、無助自責

這種情緒在年輕的媽媽身上時有發(fā)生。她們面對大發(fā)脾氣的寶寶,感覺到無奈、無助,不知道怎樣做才合適,下意識地想法是“我是個不合格的媽媽”、“我不稱職”,在認知層面我們也可以做這樣的調(diào)節(jié):

沒有誰天生會做媽媽,要勝任就得學習,眼前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絕不能錯失,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jīng)過一番自我激勵,重新上崗后的媽媽就會變消極為積極。

三、羞愧憤怒

如果是家庭聚會或有客來訪的情況下,寶寶也毫無顧忌地鬧將起來,會令不少家長猝不及防,有失顏面。即便平時這些家長對待孩子頗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們依然會希望盡快“鎮(zhèn)壓”孩子的哭鬧,保存自己的顏面。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沖動之前,對自己喊“停”,這么多雙眼睛關(guān)注著這一幕,意味著有很多能量在這個場運轉(zhuǎn),或許這是個塑造孩子行為的好機會,如果借著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處去推,也許比平時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還好。比如,一個挑食的孩子,因為飯桌上沒有合意的菜而大發(fā)脾氣,我們可以說,寶寶,這個小菜心覺得好難為情,現(xiàn)在這么多人都知道寶寶不喜歡吃它,它傷心地哭起來……寶寶很可能被這個“童話”吸引,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

帶孩子做過飛機的家長都知道,空乘小姐會提醒說“如果發(fā)生緊急事件,請家長先把自己的氧氣面罩戴好,再幫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們作為家長都無法處理、合理轉(zhuǎn)化我們的負面情緒,又如何幫助寶寶接納和改善自己的情緒呢?所以當寶寶發(fā)火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應對自己的內(nèi)在情緒,然后才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我們的寶寶。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兒子上幼兒園,我每天早晚接送,3年下來對他班里的1個小男孩印象深刻,應該是特別深刻。那個男孩叫小杰,長的又高又壯,大腦袋上長了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應該頭腦靈光,但整個人看上去有些呆頭呆腦。

他的年齡不是最大,卻在班里是最高最壯的。他充分發(fā)揮了這一優(yōu)勢,漸漸地成為了班上的小霸王,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一個學期上下來,他就成了家長們談?wù)摰慕裹c。每隔幾天,就有家長向老師反應他的“光榮事跡”。不是今天把小朋友推倒了,就是明天把人家小朋友打哭了。我的兒子也是受害者之一,向我訴苦,說不想去幼兒園了。我跟小杰媽媽溝通了這件事,他的媽媽除了一個勁道歉外,只有深深的無奈。她告訴我,因為愛打人,小杰不知被他的爸爸打過多少次了,甚至他的手被他的爸爸用針扎過,但孩子就是改不了。她解釋說小杰是不會表達自己,他有時候打小朋友一下,意思是跟人打個招呼,想跟人家一起玩。她極力袒護兒子,略去了兒子不高興時打人更狠的事實。

我很詫異,既然你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會表達,你為什么不幫助他,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直接用拳頭表達呢?三年下來,小杰把小朋友打了幾遍,功夫大有長進,危害力驚人,能一拳將小朋友的鼻子打淌血。我對小杰的前途頗為擔憂。

我相信小杰不傻,如果小杰的父母教給他一些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他一定會跟同學們相處得很好,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被人人懼怕,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6個簡單實用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

1.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從2歲左右,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的教育了。此時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常通過打人來表達情緒。就像小杰的做法一樣,高興或者不高興都通過打人來表現(xiàn)。

此時,你不應對孩子的打人行為有過激反應,否則他會認為自己的這種情緒表達方式很有效,成功地引起了你的注意,以后還會繼續(xù)使用這種表達方式。你應該趁機對他進行情緒認知教育,幫他認識到他現(xiàn)在的情緒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在他高興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問他:寶寶你現(xiàn)在是不是很高興?或,你現(xiàn)在是在不高興嗎?

這種提問式的方式,能夠有效地讓他關(guān)注到自己的情緒。通過你的提問,他認識到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情緒。

2.用不斷重復的方式鞏固情緒認知

學習的秘訣在于不斷復習,對于孩子的情緒教育來說,更應該如此。孩子就是孩子,所有的情緒都是即時反應,瞬間雨落,瞬間天晴,如果家長不及時反應,孩子的很多情緒就溜走了。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的情緒體驗會越來越豐富,會有傷心、憤怒、害羞、嫉妒等情緒的出現(xiàn)。家長應該及時跟進,給他指明情緒,并一起討論這種情緒的利弊。如果家長不關(guān)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跟進鞏固,那么一次兩次的情緒認知教育,不會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任何痕跡。

3.理解孩子,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要基于理解孩子的這個基礎(chǔ)。只有你理解了自己的孩子,你才能知道孩子的每一個表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甚至不用他的語言表達,你就能知道孩子的情緒來源。這對于自己帶孩子的父母來說,并不困難。從他出生的那一刻,你都在關(guān)注他的一舉一動,所有他的一個皺眉,你都能知道原因。

但有相當多的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甚至拒絕了解。像小杰的父母,忙于生意,把育兒的責任推給孩子的奶奶,等孩子大了,出現(xiàn)問題,甚至懶得和孩子溝通,直接用拳頭解決,將孩子情緒表達的出口,封地嚴嚴實實。小杰很自然地只學會了“用拳頭說話”這一種表達方式。在與世界的接觸中,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四處碰壁,只能用他的拳頭,來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情緒。

4.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要多包容

即便是成人,還要不斷地學習,如何跟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呢?

即使父母經(jīng)常地提醒他,他現(xiàn)在是不高興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仍然有可能亂發(fā)脾氣。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對孩子有耐心,容許他宣泄自己的情緒,安慰他。等他的壞情緒過去后,告訴他,有壞脾氣正常,相信下一次他能更好地控制壞情緒。

5.“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進行教育

“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從自己行為的后果中學習。比如說,孩子還是愛亂發(fā)脾氣,甚至打人。等到他因為這種行為,跟別的小朋友起沖突了,你就應該趁機讓他意識到“你看,亂發(fā)脾氣多不好呀,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樣你就會失去朋友了。”

這種后果教育,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壞情緒會引起壞的結(jié)果。慢慢地,他就會對自己的壞情緒有所收斂。

6.正向強化

當孩子能夠?qū)η榫w有所控制時,家長要及時肯定,大大的表揚。正向強化的做法,能夠讓孩子及時得到肯定,讓他的心里嘗到甜頭。他會意識到,將情緒稍微控制一下,就能得到父母的表揚。

得到表揚的渴望,會讓孩子對管理自己的情緒,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他越努力,越會得到父母的表揚。這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循環(huán)。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會逐步得到增強。

溫馨提示:

兒童時期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否則將會對其一生的成長造成諸多難題。家長們應該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幫助他們慢慢掌握這種能力,這將會對他們一生的成長大有裨益。

如何教幼兒應對負面情緒?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diào)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幾乎所有幼兒園小班孩子都知道自己緊張時會口干、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幾乎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嫉妒是怎么回事。與孩子們細膩的感受相反,有70%以上的家長甚至一些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哭鬧知之甚少。一半以上家長認為孩子哭鬧只是不開心的表現(xiàn)……日前,華東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課題組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專項調(diào)查結(jié)果。

家長應注意聆聽孩子內(nèi)心感受

全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朱家雄教授對記者表示,情緒與心理健康已經(jīng)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代表著現(xiàn)代人的健康狀況,“但過去人們往往忽視了幼兒實際上也和成人一樣有豐富的情緒和心理?!彼麖娬{(diào),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幼兒都被送入托幼機構(gòu)進行培養(yǎng),他們的內(nèi)心情感與感受更需要成人的重視與聆聽。家長應該重視對幼兒情緒方面的引導,這樣才能教會幼兒今后正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幼兒常不知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diào)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張捷在做課題時曾接觸過一個小女孩,脾氣非常暴躁。媽媽的解釋是孩子“遺傳”了爸爸和爺爺?shù)膲钠狻T诮o這名幼兒做咨詢時張捷發(fā)現(xiàn),媽媽常常因為小事批評她,導致小女孩根本無法面對自己的小小失誤,也無法面對自己心中很小的負面情緒。而爺爺和爸爸為小事常發(fā)脾氣,也導致小女孩習慣了用發(fā)火或大哭來表達自己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

幼兒并非什么都不懂

專家指出,目前在我國系統(tǒng)促進兒童情緒健康與社會能力發(fā)展的課程十分缺乏,不少父母往往更關(guān)注孩子語言能力、智力和體質(zhì)的發(fā)展,而忽略他們情緒與社會能力的健康發(fā)展。專家特別提醒,父母千萬不能抱有幼兒反正不懂的想法,應更細致地關(guān)注幼兒的內(nèi)心沖突,而這些沖突常會從幼兒的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父母可從孩子心理細節(jié)入手,及時處理幼兒不良情緒和心理沖突。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情景一:

兒子**的頭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結(jié)果嘴角出血了。兒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諒你!”小爸還心疼兒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諒爸爸吧?”兒子不依不饒:“我不能原諒你!”其實兒子是自已碰到爸爸的后背上,責任在自已。因為家長不忍心孩子哭而把責任攬過來,結(jié)果孩子心安理得的平靜下來不哭了,但實際上這樣做的結(jié)果對孩子特別不好,讓孩子感受不到他應該承受的責任。我趕緊糾正了爸爸的錯誤,對兒子說:“怎么能怪爸爸呢?是你自已不小心撞到的,是自已的責任,不能埋怨爸爸!”小爸也馬上認識到自已錯了,趕緊附喝:“對呀,是你自已撞到的,不能怪爸爸!”但是又給兒子一個臺階下,馬上說:“你打爸爸一下,就原諒爸爸吧!”結(jié)果兒子只是用小手拍了爸爸的胳膊一下說:“我原諒你了!”自已馬上笑了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

這是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都會像小爸一樣去做,但是這樣做的后果久而久之就讓孩子分不清自已應該承擔的責任,遇到問題還會推卸自已應付的責任,長大后也會是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所以有時說生活無小事,從任何一件小事情中都可以學到東西,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德也是從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情景二:

兒子**這幾天搭積木時非常鐘愛那幾個藍色的小塊,非常湊巧的是那些藍色小塊是個單數(shù),所以擺到最后就有一個剩下。兒子非常傷心,大喊著:“為什么總是少一塊呢?”昨天晚上為了這個還哭了。嘴里嚷著:“超市里的叔叔阿姨不好,我要打死他們呀!”我不解,問他:“為什么呀?”“因為超市里的阿姨賣給我少了一塊?”這是典型的推卸責任找理由。我抱起他在客廳里轉(zhuǎn)悠,聽他不停地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要打死他們!”最后都涉及到警察了,剛開始我除了問他‘為什么’外就不說其它話,等他稍平靜下來,我?guī)е@喜開心地說:“為什么是少一塊呢?是多給你一塊呀?”“是嗎?是多一塊呀?”兒子明顯不相信問道?!爱斎粐D!每次搭時不都剩下一塊嗎?那就是多的呀!不是少一塊,是多一塊,對不對?”“噢,是這樣!原來多一塊呀!”他終于有些相信了,很快心情就開朗起來,趴在我肩上親熱地摟住我笑。后來又玩積木時就沒嚷著“少一塊!”的話。

小孩子就是這樣,想法很單純,在他心里認準的就是少一塊,但其實這也是我們成人所說的心態(tài)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樂觀和悲觀的區(qū)分。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換個方式,同一個問題就會是不會的結(jié)果。孩子的這種情緒如果不及時糾正,長大就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典型的悲觀主義者。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要鼓勵孩子換個角度去看問題,讓他走出這個怪圈,引導他走向樂觀向上的思維上來。

后來在睡覺時我又給兒子講道:“遇到問題首先要考慮怎么去解決,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想不明白而去傷害他人,鉆牛角尖悲觀得難以自拔,換個角度想想可能會收到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就像不是‘少一個’而是‘多一個’一樣!”兒子聽了我的話,竟然一聲不吭地聽完后說:“知道了,媽媽,晚安吧!”

這兩則是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會遇到的孩子的不良情緒,任由其發(fā)展安撫他,可能會讓他平靜下來,但是長期發(fā)展的結(jié)果會對他的性格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所以不要怕孩子一時的不快,該說明的得說明,讓他認識到問題出在哪里,相信幾次下來后孩子會認識到自已的責任和看問題的態(tài)度。長期來看,孩子才會有健康的人格發(fā)展。

因小失大,生活中無小事,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呢。

面對孩子不睡覺,我有安眠招


面對孩子不睡覺,我有安眠招小時候的xx很乖,每次喂完奶就呼呼大睡了,睡眠質(zhì)量也好,根本不用為她睡覺而擔心。

可是漸漸地隨著她長大,卻發(fā)現(xiàn)到了晚上睡覺點,明顯看著她困了揉眼睛想睡覺,可是喂完奶也不睡覺,滿床打滾哼哼唧唧、賴賴嘰嘰的,難不成這就是想睡睡不著?于是乎就陪同xx一起躺在床上,任憑她滿床打滾,可是一聽著她賴嘰的聲就淡定不了,抱起來再喂吧,吃不了幾口又不吃了,繼續(xù)執(zhí)意要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孩子不睡覺不僅僅是折磨她自己,也是在折磨我們呀~

躺在床上想:折折騰騰1個多小時還不睡,可不能再這樣了,得想點招了。

1、增加戶外活動量

白天在xx起床后,簡單收拾下屋子,吃好飯就帶xx出發(fā)啦!一到外面,xx是摸爬滾打,連走帶跑的一刻不停歇,心情也變得異常美麗。運動量增大了,胃口也增大了,睡眠質(zhì)量也提升上來了。在外面玩2、3小時左右,很明顯xx累了,連走路都走不動了,拖著沉重的雙腿,沒走幾步就想往地上一坐,一看到了這架勢,回家喂完奶保準呼呼大睡,而且一覺都能保證睡2個小時左右……

2、保持臨睡前好心情

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假如在臨睡前xx哭哭咧咧不高興,即便睡著了后,也會很不開心,中途醒來的時候也會伴隨著哭聲而醒;假如臨睡前美滋滋樂哈哈地好心情,中途醒來后會自顧自地嘮好一會嗑~所以臨睡前要讓寶寶擁有好心情,可以陪她玩一玩簡單的小游戲,類似藏貓貓,拿著毛絨玩具或者枕頭擋在媽媽和寶寶之間,慢慢移開等,這些都足以讓寶寶心情指數(shù)達到頂峰。

3、營造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

xx到睡覺的時間不睡覺,我后來反省過,沒有給xx營造一個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通常是我?guī)x到臥室睡覺,xx爸一個人在客廳開燈上網(wǎng)看電視,燈光再加上電視的聲音都能讓xx感到好奇,而不想入睡。后來把燈關(guān)掉,電視也關(guān)掉,屋里靜悄悄的,入睡變顯得輕松多了。

4、講故事哼哼歌讓心靜下來

睡前活動不能再向白天一樣瘋鬧做游戲啦,可以嘗試著一起看書講故事,或者輕輕地哼著歌,讓xx的心靜下來,平靜之后,再哄睡覺就顯得容易得多。假如睡前瘋瘋火火的玩游戲,越玩越精神,哪還有睡意呢?所以睡前的小故事小歌曲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

良好的睡眠是很有必要的,讓寶寶擁有好睡眠,不僅得到充分的休息,還能促進生長發(fā)育,缺乏睡眠或睡眠質(zhì)量不高,則會有易怒、煩燥等表現(xiàn);所以讓寶寶擁有優(yōu)質(zhì)好睡眠勢在必行!

請正確應對孩子的情緒


嬰幼兒期是孩子情緒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此時家長往往因為孩子無緣由的鬧情緒而無所適從。孩子在這段時間里不僅體驗著安全、快樂、滿足、親密和依戀,同時也體驗著大量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敵意、抑郁和挫敗感。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識別和了解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有家長這樣說過“我兒子才五歲,在家里特別愛發(fā)脾氣,好說歹說都不管用。每次他發(fā)脾氣的時候,我總想給他一巴掌,然后將他關(guān)起來自我反省??墒怯钟悬c舍不得!”我就反問她“您知道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嗎?孩子那時的內(nèi)心感受是什么?孩子想要表達什么,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呢?”家長想了想說“屁大點孩子能為什么事,總是莫名其妙的唄!”這就反映了好多家長其實并不了解孩子鬧脾氣的原因和目的。孩子也不懂自己鬧脾氣的方式對不對,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我們該怎辦呢?

首先,家長要對孩子的情緒有正確的識別。

常有這樣的情況:早晨剛剛起床,媽媽讓孩子自己穿鞋,然后著急的去給孩子做早飯。結(jié)果突然聽到孩子哇哇大哭,還用腳踢地上的鞋子。媽媽見了以為孩子不想穿這雙鞋,就又給孩子換了一雙鞋,剛剛轉(zhuǎn)身孩子又發(fā)作了。氣的媽媽大發(fā)脾氣,嚴厲的訓斥孩子。事后媽媽才知道,當時孩子是因為自己穿不上鞋而氣的大發(fā)脾氣,后來是氣媽媽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家長要識別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為什么發(fā)脾氣,或者家長可以適當給出孩子幾個選擇,如問孩子“寶寶你是不想穿這雙鞋還是你穿不上鞋呢?”,這樣媽媽就會慢慢明白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同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并游戲模仿憤怒是什么樣子的,悲傷是什么樣子的,開心是什么樣子的……等到孩子學會了各種情緒,那么他在表達的時候就會正確運用了。

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有時候孩子在發(fā)脾氣或哭鬧的時候并不是在悲傷或憤怒,他只是想要讓父母關(guān)注他,知道他有什么需求。其實處于嬰幼兒期的孩子對情緒沒有正確的認識,家長可以試著通過游戲讓孩子明白哭是傷心的時候運用的,憤怒是委屈的時候運用的……然后在了解了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后告訴孩子“寶寶,媽媽剛剛不知道你是想要干什么,以后你可以告訴媽媽,因為發(fā)脾氣其實是很傷心的?!边@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孩子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合理的表達情緒。

最后,家長要促進孩子自我疏導與管理各種情緒的能力。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一點,發(fā)脾氣是可以的,但是發(fā)脾氣的時間過久對身體有害的。然后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每一件事發(fā)脾氣就可以解決問題,有時候好好地表達可能會得到更好的效果。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學會是否需要發(fā)脾氣。最后,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大多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比如一個人憤怒的時候喜歡砸東西,那么他的父母中往往有類似通過破壞來發(fā)泄憤怒的行為。所以家長自己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對于引導孩子十分重要。

總之,對于孩子總是鬧情緒、發(fā)脾氣的家長來說,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情緒的識別、體驗和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將提高孩子的生活質(zhì)量和將來的人際關(guān)系等等!

相關(guān)推薦

  •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該做什么?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年幼寶寶大發(fā)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狀態(tài),面對那樣的情形,我們內(nèi)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醞釀、升級、蔓延……直到不可遏制!沖動之下,我們會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罵的,有躲的...
    2022-03-12 閱讀全文
  •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兒子上幼兒園,我每天早晚接送,3年下來對他班里的1個小男孩印象深刻,應該是特別深刻。那個男孩叫小杰,長的又高又壯,大腦袋上長了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應該頭腦靈光,但整個人看上去有些...
    2021-05-31 閱讀全文
  • 孩子對父母的十大情緒 父母們似乎每天都在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學家們把他們這種沒有用語言表達的心里話歸納為“搖頭的心意”。 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時...
    2021-12-07 閱讀全文
  • 如何教幼兒應對負面情緒?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diào)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
    2021-10-13 閱讀全文
  •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情景一: 兒子**的頭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結(jié)果嘴角出血了。兒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諒你!”小爸還心疼兒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諒爸爸吧?”兒子不依不饒:“...
    2020-10-30 閱讀全文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年幼寶寶大發(fā)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狀態(tài),面對那樣的情形,我們內(nèi)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醞釀、升級、蔓延……直到不可遏制!沖動之下,我們會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罵的,有躲的...

2022-03-12 閱讀全文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兒子上幼兒園,我每天早晚接送,3年下來對他班里的1個小男孩印象深刻,應該是特別深刻。那個男孩叫小杰,長的又高又壯,大腦袋上長了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應該頭腦靈光,但整個人看上去有些...

2021-05-31 閱讀全文

父母們似乎每天都在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學家們把他們這種沒有用語言表達的心里話歸納為“搖頭的心意”。 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時...

2021-12-07 閱讀全文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diào)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

2021-10-13 閱讀全文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情景一: 兒子**的頭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結(jié)果嘴角出血了。兒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諒你!”小爸還心疼兒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諒爸爸吧?”兒子不依不饒:“...

2020-10-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