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獎孩子講究方式稱贊忌過量
發(fā)布時間:2021-09-17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關于表揚孩子有一個很恰當?shù)谋扔鳌Q贊,就像青霉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你真棒”,有時候用多了反而成為壞東西,影響孩子成長,夸獎孩子也要講求方法和方式。
夸具體不夸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jié)都是值得驚嘆和贊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贊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夸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tǒng)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
夸努力不夸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jié)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畫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zhàn)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xiàn)與聰明不相符的結(jié)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苯又o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jié)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夸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夸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贊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贊美。他們會怎么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贊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夸獎幼兒需要講究的藝術
俗話說:“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聰明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夸獎孩子、贊賞孩子、鼓勵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藝術。對幼兒來說,表揚這個詞似乎太正規(guī)了點,因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表揚”的詞義是:“對好人好事公開贊美”。幼兒的行為好像還沒拔到那個高度,所以我們采用“夸獎”一詞似乎更貼切。
夸獎是陽光雨露
幼兒與成人一樣,是喜歡被人夸獎稱贊,不喜歡被人批評指責的。越是夸獎他,他就會做得越好。生活的例子證實,還沒到周歲的寶寶就喜歡看別人的笑臉、聽別人的夸獎。他聽到贊揚的話,會高興地拍手,還會在別人的鼓勵下用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表演小把戲。
父母的夸獎不僅能使幼兒獲得愉悅快樂的情感體驗,還能幫助孩子獲得自信心,激發(fā)他積極向上的情緒和愿望,而這種自信心和積極性,是培養(yǎng)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的重要動力。
可以說適當?shù)目洫?,對幼小的孩子像禾苗遇到陽光,得到的是光明、溫暖和成長的希望。但如果夸獎過多過濫不得當,就像酷暑的烈日,能把幼苗灼傷枯萎。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家長尤其是媽媽,總是對自己的獨生子女贊不絕口,時常把“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真是個好孩子”的話掛在的嘴邊,希望能夸出個孩子來。然而實際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為什么呢?
美國的一些幼教專家專門就夸獎這個課題進行了研究。他們?yōu)橛變簣@的孩子設計了一些非語言性的難題。當孩子們完成后,他們對其中的一部份孩子說:“你們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而對另外的一部份孩子卻說:“你們答對了8道題,你們確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了?!痹诖酥?,立即給這些孩子兩種新任務讓他們選擇:一種是較容易完成、并有把握做得非常好的任務。另一種是比較難完成、并有可能會出點小差錯,但能夠從中學到一些重要的新技能的任務。
接下來專家看到,那些被夸獎為聰明的孩子中的一大半都會選擇較容易完成的任務,因為他們只想再次得到聰明的夸獎,不想承擔失敗或出錯的風險。而那些被夸獎付出努力的孩子幾乎都選擇了比較難完成的任務,他們對挑戰(zhàn)新事物很感興趣。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如果你總是一味地夸獎孩子聰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把一切好的結(jié)果與腦子聰明畫等號,今后他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會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遇到了挫折,他則可能以此判定“我不聰明”,還會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只有當你為孩子付出的努力而夸獎他時,他才會明白父母最看重的是他付出的努力,他愿意在父母的鼓勵下加倍努力,尋求更多的挑戰(zhàn)。
你用什么方式夸獎孩子
夸獎孩子也是有學問的。兒童心理學家們通過深入的研究,把夸獎、贊賞兒童的方式分為三種:
第一種——個人取向。針對兒童的個人特質(zhì)的夸獎,常說:“你真棒!”“你真聰明!”。這種夸獎方式對孩子起到的效果最差。因為,常受到父母用個人取向方式夸獎的孩子,遇到新的任務時,更愿意挑選那些能使自己成功的任務,以換取再次的夸獎,想永遠當大人眼中的聰明寶寶。他們害怕失敗,也總是逃避有困難的任務,實在躲不開的話,他們多數(shù)會放棄努力,甩手不干了。
第二種——過程取向。針對兒童完成任務的過程所做出的努力和運用的智慧來夸獎,常說:“你真努力!”“你的方法很好!”。這種夸獎方式起到的效果最好。因為,兒童常常聽到父母這樣的夸獎后,不會感到有壓力,既不會因為一個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會碰到一次失敗而灰心喪氣。他們能夠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任務都會自己加倍努力堅持到底,試著用各種方法和竅門去攻克難關、完成任務。他們把心思放在提高自己的技能上面,并不在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如何。
第三種——結(jié)果取向。針對兒童完成任務的結(jié)果去夸獎,常說:“你做對了!”“你干得很棒!”。這種夸獎方式起到的效果比過程取向的夸獎要差一些。因為父母僅就兒童某次行為成功的結(jié)果去夸獎,使他們覺得好的結(jié)果是最重要的,“如果下次我失敗了,我就是愚笨的”。因此,當他遇到失敗時,就會變得沮喪、自我價值感降低,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減弱。
可以說,個人取向和結(jié)果取向的夸獎方式,都存在嚴重的欠缺,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父母夸獎孩子應該多采用過程取向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完成任務的過程,肯定他們努力完成任務而開動腦筋所付出一些辛勞和技能。
那么參照心理學家的研究,看看我們身邊的媽媽們又是怎樣夸獎孩子的呢?
★玲玲畫了一幅“我家的房子”,興沖沖地舉著畫讓媽媽評價。玲玲媽媽像大多數(shù)家長那樣夸獎說:“真漂亮!你畫得好極了。”這樣的似乎夸獎很自然,好像沒什么錯。但是仔細想來,如果你總是這樣夸獎孩子,她會覺得不過如此,今后不再相信你的評價,或者認為畫畫很簡單,一旦遇到問題反倒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
其實,如果你換一種方式說:“你一定動了腦筋有了靈感,才畫出了這么美的顏色和線條??旄嬖V我你是怎么想的,這里為什么要畫成圓形,為什么要選翠綠的顏色?”孩子會很樂意回答你提的問題,給你講她畫畫的過程。
采用這種方式是重本質(zhì),是在評論孩子為畫畫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單純地對事情的結(jié)果做出好與壞的判斷。重本質(zhì)的夸獎能夠激勵孩子的積極行動,如同給他們增加了繼續(xù)畫畫的動力。
稱贊孩子時你有想過嗎
快3歲的小剛,智力發(fā)展得不錯,能用積木砌出他所見過的汽車。父母對孩子的“模仿力”和“創(chuàng)造力”感到很滿意,于是備加稱贊,還常讓他在別人的面前“表演”,這樣,他贏得的稱贊就更多了。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小剛照例地進行“表演”??墒牵瑏淼囊晃缓托偰昙o相仿的小客人,在同小剛一起用積木建“高樓”時,小剛卻怎么也不如小客人建得那么高。這時,小剛竟一手把小客人建的“高樓”推倒了,并搶過積木,到一旁“造”起他的汽車來。
客人走了,父母問小剛為什么這樣做。使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小剛竟委屈得泣不成聲……顯然,這時候孩子的心靈,已被妒忌心占據(jù)了。由于平時過多的稱贊,使孩子滋長了一種自以為是的思想,覺得自己真有什么都比別人強的本領,以至于使他不能容忍別的孩子在這方面比自己強。
可見,孩子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稱贊的,但這種稱贊不應該是廉價的、言過其實的,而應該是適度的、恰如其分的。尤其重要的是,在稱贊的同時,做家長的要善于誘發(fā)孩子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興趣,向他們提出切合實際的新要求。這樣,才能使孩子不斷進步。
有效夸獎孩子的四種方法
兒子班里的一個老師請假,新補上一個老師。我問他和新老師相處的怎么樣?他想了想回答:“雖然她一直夸我們,但是我們并不是特別喜歡她!”我好奇:“為什么夸獎你們還不喜歡?難道天天吵著你們才高興?”他繪聲繪色的給我講:“這個老師總是不停的說,你們班的孩子真棒,你們是我見過最好的孩子??墒歉杏X到非常假。我們這邊還正在上課亂說話不聽講,她依舊這樣夸獎我們!”我一邊笑著,一邊給他疏導:“也許是老師真的很喜歡你們啊,所以包容了你們的小調(diào)皮!”兒子繼續(xù)搖頭:“不是。她夸我們的時候從來不看我們,也沒有笑容。一看就是假的!”
我們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也都知道孩子的信心、興趣都來自于對他的夸獎和認可。但是如何夸獎孩子在孩子的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如何有效的夸獎孩子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第一,源自內(nèi)心認可的夸獎
這類型的夸獎是家長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容易隨著孩子的成長被忽視的。
你還能否記得孩子第一次站立起來,第一次踉踉蹌蹌的邁步走,第一次張口清晰地叫出爸爸媽媽時的喜悅嗎?你還能否記得當時喜悅后你給予了孩子什么樣的夸獎或者認同嗎?還記得你總是在孩子面前伸出的大拇指嗎?還記得你總是能夠脫口而出“你真棒”嗎?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是否你的要求越來越苛責,是否你的言語眉目間對于孩子的贊同越來越少?誠然孩子們隨著年齡的成長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世界與自己的舉動,而這些可能是與家長相背離的。那么你是否能夠調(diào)整自己的要求接受不同時期的孩子,又是否能夠像孩子小時候那樣隨時隨地的認可他們呢?
還有很多家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和孩子的交流溝通卻越來越少。相信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樣相對無言的狀態(tài)也絕不是一次兩次就形成的。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永遠只有老三句:“作業(yè)做完了嗎?”“考試成績怎么樣?”“我說的你就不聽吧!”,那么孩子和家長之間出現(xiàn)鴻溝也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家長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自己的要求上去衡量孩子,那么孩子永遠都是弱者,都無法達到自己的滿意。
孩子有與生俱來的是非對錯觀,也有準確判斷家長對自己是認真還是敷衍的能力。所以“源自內(nèi)心認可的夸獎”對于家長來說很重要;而且能夠真心的夸獎出來也很重要。適當?shù)姆诺妥约旱囊螅鶕?jù)孩子每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預期調(diào)整,做到可以真正的幫助孩子而不是打壓其信心與興趣,可以跟得上孩子的腳步了解的孩子的節(jié)奏;這些對于家長都是一種長期的修煉。
第二,出乎意料的夸獎
出乎意料的夸獎則需要家長的蕙質(zhì)蘭心,而這種夸獎最容易拉近親子間的距離,提升親子間的親密關系。
什么是出乎意料的夸獎?來自于家長對孩子的認真觀察細心體會,在孩子不經(jīng)意間做出某些事情的時候,卻被你抓到了其中的亮點,從而給予夸獎與肯定。孩子在這個時候最能體會到那種被認可的快樂!但這種夸獎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敷衍,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夸大效果。
前段時間家里的拖把壞了后,很快就網(wǎng)購到貨。兒子興奮的拆開包裝,發(fā)現(xiàn)拖把為三節(jié)需要安裝。那天我正好頭暈腦脹的有些生病,他就自己開始興致盎然的動手,很快就把拖把組裝成功。然后又發(fā)現(xiàn)拖把無法直立起來,實驗了好幾次后他開始詢問我。我大手一揮少氣無力的告訴他這種東西不存在太多科技含量,自己琢磨就好。他研究了好一會兒后,拿出螺絲刀三下五除二把絆住的兩個絆兒給拆掉了。然后拖把晃晃悠悠的直立起來??粗麧M頭冒汗的拿給我看時,我讓他順帶把說明書拿過來。結(jié)果上面赫然寫著:如果發(fā)現(xiàn)拖把無法直立,將其放進拖把池腳踩著就可以直立起來。我念給他聽,然后兩個人面面相覷。兒子有些不好意思。我卻對他的思考能力以及動手能力表示出極大的贊賞。兒子有些出乎意料,自認為自己做的有些多余。我肯定的告訴他:“媽咪認為你此舉不多余。首先你肯于自己組裝,就是在幫助媽咪,說明你有愛心;其次你組裝完畢后發(fā)現(xiàn)了問題,證明你善于檢查與發(fā)現(xiàn);第三你及時詢問了媽咪,雖然我沒有幫助你,但是說明你有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第四你自己動手解決了問題,說明你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出現(xiàn)現(xiàn)狀,說明目前咱們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認字問題。對不對?”
我認真的總結(jié),一條條的細致說明;兒子仔細的聽,一次次的點頭認可。我想以后我們家的東西壞了或者需要他動手做什么,他都是有信心去快樂的嘗試的!
還有就是家長對于孩子的夸獎,不要拘于形式或者總是能夠讓孩子一下子就猜到你的目的。如果是家長一張口說話,孩子就已經(jīng)八九不離十的知道家長要說什么了,那么不管是夸獎還是批評,都不會有太多的效果。
第三,有目的的夸獎
其實家長每一次的夸獎對于孩子來講,既是認可,同樣也是有著目的的:或者讓孩子做的更好,或者讓孩子可以保持。而孩子接受夸獎,既可以增加其信心,也可以享受到夸獎帶來的快樂感,而如何讓這種快樂感持續(xù),勢必成為孩子會下意識思考的問題。
所以也就延伸出一種專門有目的的夸獎,就是為了讓孩子在某個方面做的更好或者有所提升,而特意對他進行的夸獎。但是這種夸獎需要家長有足夠的情商與智商來進行。否則孩子的感覺就會像兒子對他的這位新老師一樣,而家長的目的也只會欲速而不達。
像兒子的那位新老師,明明孩子們上課在無視課堂紀律的亂講話,她卻只是采取盲目夸獎的方法就不可取。也許她認為夸獎孩子能夠帶給孩子好的印象與感受,從而可以改變上課的環(huán)境。但是對于少兒或者即將跨入少兒時期的孩子來講,他們心中是有著明確的是非觀,但也會在極大程度上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所以只是盲目夸獎毫無效果。課堂紀律不好是多方面的原因,這里我不多拓展,但是老師如果能夠在孩子真正進步的情況下給予夸獎或者為孩子列出標兵進行單獨的夸獎,效果一定會好過針對全班同學泛泛的說上一句“你們真棒”的!
作為家長想要孩子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相信夸獎的效果一定勝過嘮叨與批評。而看似“有口無心”的夸獎,即看似在孩子背后對他的夸獎,效果更佳。
比如家長故意等到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但是卻可以確定自己的說話孩子是可以聽到的),對孩子的某項特點進行夸獎:“我們家寶貝最近作業(yè)寫的真是又快又好,讓我簡直不相信一年級的孩子可以這樣完成作業(yè)?!薄拔覀兗液⒆右恢弊约赫砦木?,比我當年強多了!”“我們家孩子的英語發(fā)音這么標準,剛才聽到屋里讀書我還以為是放得原音呢!”“那天的那道數(shù)學題,我以為孩子一定做不下來的,沒有想到他居然可以堅持下來!”……諸如此類。放心吧,孩子在偷著樂的同時,一定會用更好的狀態(tài)做出回應!
第四,夸獎在于精,卻不能爛
如果把夸獎作為一種手段的話,那么夸獎一定在于精而不能爛。最怕的就是什么事兒都夸,夸起來還永遠都是一句“你真棒!”有很多已是孩子舉手之勞的事情,或者孩子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家長不合時宜的夸獎會讓孩子認為虛偽或者心生逆反。
比如你想要孩子養(yǎng)成起床喝水的好習慣,與其在他能夠在前幾天里做到了這些就給予夸獎,不如在他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多多給予夸獎。不妨先給孩子溝通晨起喝水的重要性,在一段時間內(nèi)給孩子倒水并且提醒他喝水;然后在孩子主動去喝杯子里水的時候給予夸獎,提醒他如果可以自己起床后倒水就更加完美了;就這樣逐步的讓孩子完成自己的一個習慣養(yǎng)成的輪回,孩子即有成就感,中間又沒有脫離家長的認可與期許的方向。
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夸獎孩子就像我們常說的那種“打蛇打七寸”一樣的道理,必須要有的放矢做到又穩(wěn)又準,而且要遵循每個孩子不同的特征。
所有的方法都是為有心的家長準備的,龍生九子更有不同,何況不同的家庭中的孩子們呢?養(yǎng)育孩子沒有四海皆準的公理,只有在不斷地學習與總結(jié)中,尋找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養(yǎng)育孩子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在不斷的成長變化,我們的方法就要跟著他們的腳步與時俱進。
養(yǎng)兒難,養(yǎng)兒也不難。難與不難,都在于自己,在于心的投入!
夸獎孩子的方法,你知道嗎?
稱贊,就像青霉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1、夸具體不夸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jié)都是值得驚嘆和贊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贊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夸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tǒng)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jié)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zhàn)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xiàn)與聰明不相符的結(jié)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睂α硪话胝f:“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苯又o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jié)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3、夸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夸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贊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贊美。他們會怎么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贊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體”、“夸努力”,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了解。有的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當你在總結(jié)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詳詳細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
比如孩子寫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說:“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能感覺出你經(jīng)過了仔細的觀察。結(jié)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這樣,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系,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這中間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shù)狞c評,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贊美。
2、夸孩子別嫌“啰嗦”
仔細分析一下,家長們對待表揚的態(tài)度的確是隨便了一些,甚至有點心不在焉、張嘴就來。當孩子表現(xiàn)好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你真棒”,看起來既省事又符合鼓勵為主的教育精神。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毫無意義。
所以當了解了“夸具體”原則時,很多家長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么。很簡單,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口羅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揚語,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羅唆?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jié)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夸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把夸獎當“預防針”
夸獎不僅僅是事后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觸時,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我對小阿姨說:“我發(fā)現(xiàn)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比缓笪野阎兴幎私o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贊不絕口。從那次起,多么苦的藥他都不怕。
試試這樣夸孩子
A、
有益的稱贊: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
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B、
有益的稱贊: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C、
有益的稱贊: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chuàng)造性的。
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積極結(jié)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作出結(jié)論,事后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夸獎孩子當心夸出“表揚癮”
夸獎孩子當心夸出“表揚癮”
反思“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育理論
過去30多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輕率的表揚對學生無益,反而會干擾他們的學習。我們傾向于認為能將自尊拱手交給孩子,但常常事與愿違。
夸獎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聰明了”,通常也弊大于利
多年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觀念一直在美國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師付諸實踐——孩子們通常每天都會得到肯定,稍有表現(xiàn)就可得到言語等方面的獎勵。不過,任何觀念都不能絕對化,全美各地都開始對這一觀念作出反思。
教育要關注長期表現(xiàn)
《華盛頓郵報》16日報道說,美國越來越多的教師正摒棄這種“空洞的表揚”的做法?;谛睦韺W以及大腦方面的研究,教育從業(yè)者們打算使用一些更精確、科學的“表揚詞匯”,以促進孩子們切實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并承擔更多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教育水平在全美居前的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即在發(fā)生類似轉(zhuǎn)變。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夸獎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聰明了”,通常也弊大于利——經(jīng)常被夸獎聰明的孩子更容易逃避那些可能損害他們“聲譽”的困難任務,而被夸獎很努力、敢于冒風險的孩子更樂于接受挑戰(zhàn)并實現(xiàn)更大的成功,相信智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通過學習新事物不斷發(fā)展的孩子,其長期表現(xiàn)也更佳。
明確方向強過泛泛表揚
報道援引《用獎賞懲罰》一書的作者阿爾菲·科恩的話說,大部分表揚會鼓勵孩子成為“表揚癮君子”,會導致他們依賴外界反饋而不能培養(yǎng)自身的判斷標準以及學習動機。
報道還舉例說,布魯金斯學會布朗教育政策中心200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8年級學生在國際數(shù)學競賽中的成績只能算得上中等,但他們的“自信心”卻非常高——與新加坡、韓國等成績更好的國家的學生相比,美國學生更容易報告說自己“數(shù)學學業(yè)較好”。
德韋克認為,告訴孩子何為優(yōu)秀表現(xiàn)以及努力方向而非泛泛表揚,對教育從業(yè)者來說至關重要。
育兒知識:天下媽媽皆愛孩子,愛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
俗話說“一種米養(yǎng)百種人”,由于教育的差異,會出現(xiàn)行行色色的人,而下面這幾種媽媽,估計是累死也養(yǎng)不出好孩子的。①生活上事事包辦的媽媽
有一種媽媽是非常疼愛孩子的,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舍不得孩子做一點點事情。衣服,媽媽幫你穿;鞋帶,媽媽幫你系;飯菜,媽媽幫你做……從小到大沒讓孩子做過家務活,美其名曰:愛孩子,不想孩子受苦!
曾有新聞報導過一個23歲的小伙子活活餓死,究其原因是在父母的過度溺愛下長大,使他喪失了生活能力,餓死在家里。這個事件足于證明過度溺愛孩子會害了孩子,媽媽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孩子終將要步入社會,自拾其力生活的,從小不舍得讓孩子吃苦,長大后孩子會吃盡苦頭。
②沒有口德的媽媽
有一種人從來不控制自己情緒,稍有不順就破口大罵,出口成“臟”,什么狠話,惡毒的話都能說出口。近墨者黑,孩子從小在這種氛圍里長大,一開口就臟話連篇一點不出奇。古語有云“禍從口出”,指不定那天就惹禍上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這種家里長大的孩子,自是會缺乏素養(yǎng)。
③愛斤斤計較的媽媽
有一種人是事事不肯吃虧,總愛占上風。誰給的紅包少了,誰送的禮輕了,誰請客沒叫我……凡事愛計較,會讓人覺得很難相處,自是會對你家的人、事,敬而遠之。近朱者赤,這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定是個凡事愛計較的主。
禮輕情意重,與人相處貴在真誠、有心!
④不善待父母的媽媽
有一種人看到父母老了,干不動了,又沒有退休金,要他們贍養(yǎng)了,對老父母是各種嫌棄,指桑罵槐,恨不得他們立刻死去。
曾聽說過一個段子,有個老人的兒媳不孝順,經(jīng)常罵老人,見不得老人吃點好的,讓老人干各種活,老人年邁干不了活,生病要人照顧了,兒媳婦就椯搗丈夫把老人丟進山里任他自生自滅。擇日,丈夫在家里找了條粗麻繩,綁著老人,叫上十多歲的兒子幫忙,背著老人進山了。走進深山,兒子把老人丟在山里,正準備回家,扭頭看到跟著他進山的兒子在解老人身上的麻繩,問兒子怎么還不跟他回家,解繩干嘛?兒子答:“這麻繩我要帶回家,以后你老了好用來綁你!”老人的兒子聽后一驚,看著眼前尚年幼的兒子,再看看扔坐在地上的老人,忽然明白了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趕緊把老人背回家,此后好吃好喝的待老人。
贍養(yǎng)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言傳身教,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中,當心,老父母的今日是你的明日!孝敬父母,權(quán)當是做給孩子看的,因為,你也會有老的那一天。
天下媽媽皆愛孩子,愛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溺愛。媽媽除了有責任教育孩子也要對自己有要求,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引導培養(yǎng)孩子德、智、體全方衛(wèi)成長,養(yǎng)育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父母與子女要共同成長,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