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爬行階段值得關注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導讀:充足的爬行訓練使寶寶的好奇心理得到滿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
爬行訓練是強壯體魄,完善大腦功能的重要行為訓練,在寶寶學爬的過程中,以下兩大重點是不容忽視的。
重點一:學爬時機和方法
6個月以后:應經(jīng)常讓他俯臥,在面前放個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個向前爬的意識。
7個月:匍匐爬行,動作為腹部蠕動,四肢不規(guī)則地劃動,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發(fā)展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后發(fā)展為兩臀和兩腿均伸直,用手和腳爬行。
提醒:不斷地練習俯臥,反復鍛煉、雙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動,嬰兒很快就能學會爬。
重點二:父母對寶寶學爬的引導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把一面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鏡子(不會打碎的),或色彩對比強烈的圖案,或簡單的變臉圖形等玩具,引起寶寶的興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這些鏡子或圖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導寶寶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訓練其靈活性。
這種不斷轉換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寶寶認識周圍不同環(huán)境的機會,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鮮艷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訓練使寶寶的好奇心理得到滿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爬行的寶寶健康成長
導讀:爬行對寶寶來說,無非是寶寶對空間感官的第一個新的體驗,所以讓寶寶在此階段中感受到新鮮快樂、充滿探索好奇的感覺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必須努力去營造舒適的爬行環(huán)境。
爬行是寶寶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寶寶全身的肌肉及協(xié)調性,還可以激發(fā)孩子對環(huán)境空間的探索潛能及好奇心;因此,父母可以依寶寶的爬行學習能力,為他營造一個舒適的爬行環(huán)境,及好玩有趣的游戲,訓練孩子身體種項發(fā)展。
當嬰兒在母親的孕育成長,而呱呱落地來到人世間的一剎那,一生的豐富旅程便展開了。探索著與母體不同的環(huán)境,及建立日后屬于寶寶本身的身心發(fā)展指標。
各階段寶寶爬行重點
中國自古便流傳著一句對嬰兒生長時序的俚語:“七坐、八爬、九長牙”,是老祖先們經(jīng)由觀察所得到的經(jīng)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事實如此,一個正常環(huán)境下成長的寶寶,正是按此時序生長茁壯。
七至八個月大的嬰兒數(shù)是以胸腹著地,四肢不規(guī)則的滑動爬行,先是后退爬,而后慢慢有向前的動作;作了第九至十個月,寶寶會將四肢伸直,以手掌及膝蓋撐著自己的身體做爬行的動作,速度也越來越敏捷。所以,此階段的寶寶學習爬行主要是提升全身的肌肉及協(xié)調性。
七個月至一周歲的寶寶其動作發(fā)展特點是翻身及爬行,都是手足并用的活動,通常嬰兒爬行與扶持站立的生長時序約為七至九個月,而女孩又比男孩發(fā)展較早?,F(xiàn)代父母工作忙碌,總是將寶寶托付給上一代的父母照顧,在隔代教養(yǎng)及公婆疼孫的狀況下,舍不得孩子在地面上爬行,或擔心在爬行過程中受傷,而限制孩子的爬行活動本能,只知一味的將孩子抱在胸前,如此過度保護的態(tài)度下,容易造成孩子日后不愛運動,生活自理不佳,對于手腳并用的活動畏縮不前,將來在學習走路跑跳時,身體平衡協(xié)調能力不好易跌倒,所以寶寶爬行的訓練,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關鍵因素。
爬行增進寶寶心智發(fā)展
此外,爬行還可增進寶寶心智發(fā)展,影響包括;
1.增加新的視野:幼兒在六、七個月前的動作發(fā)展,幾乎都是在單純的俯臥及仰臥的動作下,完成視野的探索,學會爬行之后不僅開拓了幼兒的新視野,也容易觀察到大人或父母的行動,做為日后模仿的目標。
2.獲得自信與成就:幼兒在二歲以前皆屬于“感覺運動期”,許多行為的出發(fā)點通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感官,或者是讓新學會的肢體動作更加成熟。而幼兒在基礎的爬行活動,所獲得的感覺,會讓幼兒覺得有趣好玩,同時也會獲得自信與成就感。
3.挖掘與探索:寶寶的眼睛總是特別的敏銳,常??梢钥吹阶老?、椅下及柜子下面不易察覺的小東西,藉由爬行,寶寶可以任意的挖到屬于自己的寶藏,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手、腳、腦三者的并用與協(xié)調。
4.吃的多、睡的好:爬行訓練對寶寶來說,可是一種消耗體力的運動,一旦學會爬行后,寶寶每日的活動量遞增,不但食量增加,睡眠也會較穩(wěn)定,進而促使身體的成長發(fā)育。
啟發(fā)寶寶爬行的游戲
寶寶開始學習爬時,日常生活如何啟發(fā)孩子呢?以下介紹一些適合寶寶的爬行游戲,提供父母參考:
一媽咪抱抱
年齡:適合7至8個月大,剛學會爬的寶寶,因為此階段的寶寶只會利用身體的胸腹做蠕動式的爬行。
方法:
1.由一位大人托住寶寶的胸腹,大人的腳指頭抵住寶寶的腳后跟,讓寶寶有“蹬”的施力點,幫助寶寶往前滑動,而不會往后退。
1.由寶寶最熟悉的媽媽或其他教養(yǎng)者,坐在寶寶前面約1公尺的地方,伸長雙臀逗弄誘導
寶寶爬行入懷。
2.剛開始做一分鐘,若是寶寶哭鬧不愿意繼續(xù)時,應以寶寶的情緒為重而暫時休息,或訂
定活動時間,例如上午各一次,依練飛狀況逐日增加。
二猜猜我是誰
年齡:適合八個月以后,已經(jīng)會用胸腹蠕動,但手腳的運用還不是很熟悉的寶寶。
方法:
1.利用一面大鏡子,告訴孩子在鏡子里面的是他(她)自己,當往前爬行的同時,鏡子里的寶寶也會往前靠近自己,會使寶寶覺得新鮮感十足,為什么鏡子里也有一個寶寶和媽媽,在好奇心的激發(fā)下,驅使寶寶往前爬行。
2.藉由鏡子游戲的延伸,可將原本在定點位置的鏡子,移至寶寶的左方或右方,訓練寶寶行進間轉向時,身體平衡協(xié)調的能力。
3.定位爬行或轉向爬行,開拓寶寶更多的視野感官。
三小小探險家
年齡:適合九個月以后,能單獨自己靠手腳并用爬行的寶寶。
方法:
1.在地上鋪置以紙箱制成的山洞城堡,或利用數(shù)個呼拉圈平放或立于地上,并放置較硬的沙發(fā)墊,制造一些崎嶇不平的路面狀況。
2.讓寶寶在鉆爬之間,對于空間的概念及物品的高低有基本的認知,寶寶在爬行時遭遇各種的路面狀況,可以運用身體的不同姿勢,學習手、腳、腦三者協(xié)調并用,來觀察身旁環(huán)境的改變,將視覺及觸覺做延伸,增加新的體認。
4.叫我第一名
年齡:適用于九個月以后,已會扶持站立,但仍還不會行走的寶寶。
方法:
1.在平坦的地面,利用有色膠帶或繩子,黏貼成一個直行的跑道。
2.父母或寶寶平日熟悉的照顧者在跑道的另一端,拿著寶寶最喜愛的玩具等物質引誘寶寶,讓寶寶在跑道的起點開始爬行。
3.訓練寶寶的專注力,讓家中像個小小的競技場,或是邀請三、五個同齡的寶貝一起來家中比賽,讓寶寶們在爬行比賽中,獲得自己最初的自信與成就。
營造舒適的爬行環(huán)境
爬行對寶寶來說,無非是寶寶對空間感官的第一個新的體驗,所以讓寶寶在此階段中感受到新鮮快樂、充滿探索好奇的感覺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必須努力去營造舒適的爬行環(huán)境。
1.寶寶在學習爬行的過程中,穿著衣服應選擇材質柔軟舒適的連身裝,避免兩截式的衣褲。
2.衣服前面不要有太多的裝飾物或拉鏈,扭扣等,避免爬行時弄痛寶寶。
3.八個月以前學習爬行的寶寶,多數(shù)是胸腹著地蠕動式爬行,必要時可給予穿上護膝及護肘等輔助器具。
4.太硬或太滑的地面,都不利于寶寶的爬行學習,可以利用日曬過且無毒的塑膠地墊或短毛的地毯。而地面上需先清洗干凈,避免有小物品或不清潔食物存在,因為寶寶的眼睛是非常銳利的,隨時會將地面上或隨手可得的物品放進小嘴里肇生危險。
5.爬行對寶寶來說是新的嘗試,若是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安哭鬧的情緒,則可先行停止并進行安撫寶寶工作。
6.不要在寶寶空腹、想睡覺,或是剛吃飽的時候下訓練爬行,生理上的不舒服,會大大影響學習的成效。
人類所有的文明活動,皆以四肢為基礎,尤其以雙腳的站立進化為著。而爬行原本就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jīng)歷的一段本能,既然是本能就該好好的運用練習,不要因為父母及大人的過度保護,導致寶寶喪失原本屬于自己的學習。如何激發(fā)孩子對環(huán)境空間的探索潛能,是當今為人父母需要努力的課題,如此才能讓自己的寶貝真正“贏在起跑點”!
寶寶說話晚和爬行之間的關聯(lián)
許多家長常用“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來衡量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是否正常。尤其是對“我家寶寶怎么還不會坐”“別人家孩子都會走了”特別敏感,但是卻很少有人會去關注“寶寶會不會爬(行)”。為什么呢?因為大部分家長都認為【站立】和【行走】才是重要的,認為爬行弄臟了寶寶的衣服和小手,還會硌疼了膝蓋,卻忽略了【爬行】對于寶寶的健康成長更為有益。
爬行對寶寶來說至關重要,大多數(shù)寶寶在6~10個月之間學會爬行,這對寶寶的感統(tǒng)發(fā)育特別有好處。專家建議,寶寶一生應該爬行800小時,至少也要保證500小時的爬行。細算一下,寶寶爬行的時間一般從6、7個月開始,到9、10月開始學習站立。如果每天爬行三四個小時,那么差不多可以達到400-500小時的爬行時間。
寶寶爬行好處多對于成長的作用不容小覷
在爬行的時候,寶寶需要將頭頸抬起來,胸腹離開地面,用四肢來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得寶寶的胸、腰、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進而促進骨骼的生長發(fā)育,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因此,千萬別小看“爬行”這個過程,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但它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卻是不容小覷!
促進感統(tǒng)發(fā)育
學習爬行的階段是開發(fā)寶寶多器官協(xié)作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爬行能夠很好的幫助寶寶內耳前庭和平衡能力的成長。研究表明,與爬行多的寶寶相比,過早使用學步車而缺少爬行練習的寶寶常常會出現(xiàn)動作協(xié)調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甚至會患上感覺統(tǒng)合失調癥,出現(xiàn)視聽、視動、聽動失調的情況。
促進語言學習
爬行可以加強大腦中各個神經(jīng)元的聯(lián)系,刺激大腦語言中樞,為寶寶今后的語言學習做好準備。因此,寶寶爬得越多,對于寶寶學說話,學新知識和看、讀能力也有幫助。
肌肉鍛煉防止肥胖
對于寶寶來說,爬行是最好的全身運動,寶寶在爬行中消耗熱量,軀體的活動也隨之加強,可以促進消化增加食欲。經(jīng)常爬行,可以減少寶寶的皮下脂肪積聚。
既然爬行有這么多的好處,那么家長該如何好好地給寶寶實踐爬行這一課呢?
如何引導寶寶爬行
時機和方法
5-6個月時:寶寶可能會趴在床上,四肢不規(guī)則地劃動,這時候寶爸寶媽就可以引導寶寶爬行了。
6個月以后:應經(jīng)常讓他俯臥,在面前放個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個向前爬的意識。
7個月:匍匐爬行,動作為腹部蠕動,四肢不規(guī)則地劃動,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發(fā)展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后發(fā)展為兩臀和兩腿均伸直,用手和腳爬行。
提醒:不斷地練習俯臥,反復鍛煉、雙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動,嬰兒很快就能學會爬。
父母的引導
如果寶寶手臂還撐不起身體,可以用毛毯兜住寶寶胸腹部,讓寶寶趴在床上。寶爸輕輕地把毛毯提起,寶媽推動寶寶左手、右腳,前進一步后,換推動寶寶右手、左腳,輪流交替,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寶寶協(xié)調四肢。
把寶寶放在床上或柔軟平整的墊子上,寶爸寶媽一個在寶寶前面,另一個在寶寶后面。前面的牽著寶寶的右手,后面的就推著寶寶的左腳。用這樣的方法訓練寶寶的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
為了鍛煉寶寶多爬、多運動,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個小皮球。當寶寶一碰到球,球就向前滾,滾動的球易引起寶寶的興趣,他會追著球爬行。
用枕頭組成障礙區(qū),障礙物后放置寶寶喜歡的玩具,吸引寶寶越過障礙,抓到玩具。寶爸寶媽還可以跪在地板上,使前面形成“山洞”讓寶寶爬過去。這些小游戲都有助于刺激寶寶爬行。
提醒大家,寶寶爬行的時間特別短暫,只有幾個月熱衷于爬,一旦寶寶學會走路,你再想看到他在地板上pia、pia的、笨拙爬行的樣子就很難了,并且絕大部分的爬行時間都是發(fā)生在1歲前的幾個月里。
而未經(jīng)爬行就走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調節(jié),易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引發(fā)閱讀障礙等……所以,不要怕寶寶弄臟了衣服和小手,硌疼了膝蓋,放手讓他們爬吧!
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寶寶已經(jīng)錯過了爬行階段,也不用因為寶寶沒能享受這個過程而懊惱,因為后期父母還可以通過訓練孩子游泳進行彌補呢~
幫寶寶輕松度過戀母階段
導讀:孩子對媽媽依賴性強,是母子聯(lián)結(mothes-childloud)緊密的表示。這并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只是纏住母親,而拒絕父親和家中其他的人,就不好了。
愛纏住你的情況,你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1、是否在你有家時,孩子的起居飲食完全由你一個人照看?
2、當爸爸要照看孩子的時候你拒絕、不給機會,或者對爸爸所做的一切都表示不滿的態(tài)度?
3、總是不相信孩子爸爸能照看好孩子的能力,有時當著孩子的面會表示出來。
4、只要你在家,孩子的要求就會完全得到滿足,而你離開了,就沒有人關心他的要求了。所以說到底,孩子老纏住你,不要別人,是你有意無意間造成的。
纏人,或跟腳,只是一個短時期的現(xiàn)象,應該抱著寬暢的心情去滿足孩子的愿望。
有人說:“老跟腳會影響孩子的自立觀念。”這是不全面的。孩子的自立心是從認為“自己為母親所接受”這一自信心上萌生的,如果孩子想依存母親,而常常為母親所拒絕(不管是什么原因,真正忙也好,故意不接受也好),那么他就會認為自己不為母親所接受,沒有這種自信心,也就沒有自立心了。
為了更好地渡過這一短暫的、只依戀母親一個人的階段,可以這樣做:
1、從思想上認為孩子依戀自己沒有什么問題,不必為了怕影響孩子自己而躲閃。
2、在家時,要和孩子爸爸一同擔當撫養(yǎng)任務,讓孩子知道爸爸也愛自己,也應該接受爸爸。
3、樹立爸爸的威信。給爸爸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去公園或游樂場的機會,只要爸爸做了一點對孩子有益的事情,就盡是在孩子面前表揚爸爸。
4、當孩子的面要和孩子的爸爸在養(yǎng)育方式上盡量保持一致,不要有矛盾。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見,一定在孩子不在場時來談。
5、在要短期離開孩子(如出差)時,分離的幾分鐘一定要心情平靜,和孩子微笑再見。絕不要表示太多的依戀,讓他認為你走了,一切都不好了。
6、在你離家以前要對家人做好安排,孩子的生活常規(guī)、假日娛樂、游戲閱讀,最好和她在家時,基本一樣,讓他有安全感、有延續(xù)性。
7、你出差回來時,要當孩子的面,夸獎爸爸和其他家人對孩子的照顧多么多么好,你多么多么感謝他們。孩子會因為你的夸獎對他們也產(chǎn)生信任、尊敬和愛。這樣,他就不會老纏住你一個人了。
家里有個爬行寶寶
導讀:在家里練習爬的時候一定要在寶寶狀態(tài)非常好的時候,還要拿一個他非常喜歡的玩具逗引他向前爬,提起他的興趣。
寶寶在家學爬行七八個月以后的寶寶可以在家里教他爬行,這個訓練需要爸爸媽媽共同幫助寶寶完成。
剛開始的時候寶寶爬有三個階段,有的孩子向后倒著爬,有的孩子原地打轉還有的是匍匐向前,這都是爬的一個過程。在家里我們要兩個家長配合好教寶寶練習爬。在家里的時候,一個家長拉著寶寶的雙手,另一個推寶寶的雙腳,拉左手的時候推右腳,拉右手的時候推左腳,讓寶寶的四肢被動協(xié)調起來。等寶寶的四肢協(xié)調的非常好以后,他就可以立起來手膝爬了。在爬行的練習中,寶寶的腹部著地也是訓練他一個觸覺。因為觸覺不好的寶寶會出現(xiàn)怕生、粘人的癥狀。
對于不會爬行的寶寶可以從趴開始訓練,然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讓寶寶學習爬行。剛學爬的寶寶都是有一種匍匐前進呀、轉圈或者是向后倒著爬的現(xiàn)象,這是學爬的一個過程。家長在訓練寶寶爬行時要非常的默契,使寶寶的四肢非常協(xié)調。如果爬行過程中寶寶的腳不動怎么辦呢?您可以把手放到他的膝蓋上,幫助他彎一下小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推他的腳。
對于匍匐爬行的寶寶我們要讓他盡快學會正確的爬行姿勢
在家里練習爬的時候一定要在寶寶狀態(tài)非常好的時候,還要拿一個他非常喜歡的玩具逗引他向前爬,提起他的興趣。
對于基本學會爬行的寶寶可以用各種方式引導他獨立爬行。
反抗是寶寶必須要經(jīng)過的階段
導讀:怎樣看待孩子的反抗行為呢?家長看到孩子這種表現(xiàn),特別生氣,覺得自己怎么攤上這么一個孩子,真是倒霉。其實,孩子有反抗行為并不稀奇。心理學家認為,3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3歲孩子幾乎是與“反抗”連結在一起的。這期間的幼兒正意味著人生第一次“危機來臨”。
一、孩子反抗行為的分析
怎樣看待孩子的反抗行為呢?家長看到孩子這種表現(xiàn),特別生氣,覺得自己怎么攤上這么一個孩子,真是倒霉。其實,孩子有反抗行為并不稀奇。心理學家認為,3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3歲孩子幾乎是與“反抗”連結在一起的。這期間的幼兒正意味著人生第一次“危機來臨”。此期間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對,無論叫他做什么,他都說“不”;即使自己喜歡的事物,只要別人先說或先做了,他就不高興。當家長的對這類“反抗”要有正確認識;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們是有理由而反抗的。1~2歲時,體力逐漸增強,到3歲時許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但卻被壓制著,因而反抗;2~3歲幼兒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們的“意欲”表現(xiàn)出來,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責罵,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會的“規(guī)范”壓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滿足,常會發(fā)之于哭、嚷、生氣,大人認為孩子太任性了。這時候的孩子就這樣困擾在自己的意欲與社會規(guī)范的矛盾中,仿佛像個“小大人”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反抗行為是孩子必須經(jīng)過的階段,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后容易有堅強的獨立意志。心理學家曾在2~5歲兒童中挑選100名反抗性較強者,以及100名幾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前者有84人意志較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后者僅有少數(shù)人意志較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反抗行為要有一個正確認識,不要生氣,不要急躁。
二、怎樣教育反抗行為強的孩子
那么,怎樣才能引導、教育反抗行為強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過這個反抗期,就要讓“自我服務”不偏離“唯我獨尊”的意識,孩子的反抗便會自然地逐漸消失。如果強迫壓制他的反抗,將會“內攻”,反抗心理一旦“內攻”,便長久蘊釀在孩子心里,甚至終使孩子一輩子成為“反抗兒”或懦弱兒。因此,對孩子的反抗行為,要多加以正確引導。
1.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況許可,應盡量使他“如愿以償”;鼓勵孩子把一事從頭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幾句。3歲孩子能把一事做完全是了不起的。例如穿鞋著衣,穿外套等均可訓練。
2.讓孩子幫忙做事
家長可讓孩子幫助做簡單的事,如“抹桌面”,雖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凈,但也要允許孩子去做。家長要注意他們尚不太關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點,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矯正過來,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為嘗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樣做事的滿足,就可以保持很長時間的良好情緒。
3.凡事都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長要盡可能尊重孩子意見,不要過分干涉他,讓孩子自己來。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讓他去體驗一次。例如:此期幼兒尚無“大小觀念”,但有時卻會吵著要把大洋娃娃裝進一個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說“這樣不行”,還是讓他自己去試裝一下,等他試過后就會“知難而退”。這些方法并非討好孩子、遷就孩子,而是細心地啟發(fā)。不要用壓制他們來度過“反抗期”,只要堅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會有很大進步的。
什么是寶寶心理健康三階段
嬰幼兒心理發(fā)育的特點是,對有具體形象的、直觀的事物易于接受理解,對有興趣的新鮮事物易于興奮。因此,培養(yǎng)教育時要合理利用自然現(xiàn)象、實物,多樣化地給以啟發(fā)和引導。
嬰兒心理健康關鍵詞:母愛
嬰兒期(一歲以下)的心理健康是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起點,不僅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有重要影響,并對成人的心理素質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嬰兒對周圍事物、人物、環(huán)境產(chǎn)生相應的感知能與運動能??陀^條件良好,會使嬰兒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與情感,反之會產(chǎn)生煩躁與恐懼。
嬰兒期母愛的溫暖是首要的因素,如護理、哺乳時母親的微笑面孔、愛撫動作、親切的語言,不僅為嬰兒提供物質營養(yǎng)同時又培育了心理健康。除母愛外,家庭人員、托兒所保育員等,同樣給嬰兒以母愛般的護理、照顧,使嬰兒情緒愉快,對周圍人物產(chǎn)生信任感;反之,則使嬰兒變得呆滯、膽小恐懼。
幼兒心理健康關鍵詞:語言
幼兒期(1-3歲)大腦生理結構逐漸發(fā)育完善,機體各系統(tǒng)器官加強了調節(jié)作用;并且斷奶后,開始攝取幼兒飲食,接觸周圍環(huán)境日漸增多,促使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逐漸發(fā)育,語言發(fā)育更為迅速。
除母愛外,家庭、保教人員應與幼兒交流語言,防止發(fā)生口吃此期是關鍵時期。解答所問或滿足合理要求時應親切耐心,循循善誘,使幼兒生活在輕松、愉快、親切的環(huán)境中,對幼兒語言、思維、想象力以及性格的正常發(fā)育非常重要。
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關鍵詞:性格
學齡前期兒童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功能逐漸平衡,大腦結構繼續(xù)發(fā)育,為大腦機能完善提供了生理基礎,但興奮過程仍占優(yōu)勢,注意力易于分散,易于激動,常表現(xiàn)多言多語,爬上爬下等,此為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的發(fā)育過程,不能誤認為兒童多動癥。此期給兒童以正面啟發(fā)教育,會促進大腦抑制過程優(yōu)于興奮過程,能較好地分析綜合外界事物和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思維活動仍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概括思維尚屬初級階段,
此期安排學習,應在游戲活動、手工作業(yè)中。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的興趣愛好,如練琴、學畫。要因人施教,不能強迫兒童多種內容一起學。學齡前兒童開始形成性格,兒童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父母采取的培育方法,可使兒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父母親切和藹、鼓勵向上,正確培育則易于引導兒童形成自強上進、活潑開朗的性格;反之兒童經(jīng)常受到訓斥、責罵則易于形成憂慮、違拗的性格。父母與幼教機構對兒童不合理的健康教育,對學齡前兒童心理發(fā)育及性格特征的形成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