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陪孩子哭,是一種革命友情

發(fā)布時間:2021-08-19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什么是教育筆記 幼兒園種說課稿

陪孩子哭,是一種革命友情

你有沒有試過只是陪孩子哭那么一段時間?不著急制止,也不擔心其他人的的目光,就是那么輕輕抱著他,撫摸著他的后背,用最平靜的心情?

在我沒有創(chuàng)辦幼兒園之前,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世界上有一種狀態(tài),可以是平和地陪伴孩子哭。

直到在幼兒園見到我的蒙特梭利園長和老師陪著孩子哭的狀態(tài),不評判哭泣是否正確,不恐懼哭泣的狀態(tài),只是用溫暖的肢體動作陪伴孩子,輕撫后背,柔軟擁抱,允許孩子慢慢釋放那一點點恐懼、委屈、難過、憤怒。

說來奇怪,每當這時候,孩子基本上過上一會兒就不哭了。

在接納的平和中,再劇烈的情緒也因為有人耐心傾聽和全身心的接納而慢慢化解。

陪孩子哭,是一種革命友情。陪孩子哭的那個人通常會和孩子建立了特殊的連接。孩子感受到了全然接納和平和力量。

陪孩子哭,其實考驗大人。如果我們身體或情緒狀態(tài)不佳,就不要陪孩子哭,因為孩子的哭在碰到我們情緒波動的時候,容易變成發(fā)脾氣的導火索。

孩子一哭,我們?yōu)槭裁粗浦??yjS21.coM

孩子哭,我們很緊張,縱使希望第一時間制止哭聲。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種,也許因為我的情緒就不穩(wěn)定,怕聽著心煩,怕一會就對孩子發(fā)火。

第二種,也許因為我不太會面對哭,怕事態(tài)失控,無法收場。

第三種,也許因為我覺得哭是壞事,趨利避害,越早遠離越好。

無論原因具體哪一種,但更多于我自己的狀態(tài)有關,都是基于“恐懼-控制”的邏輯,怕發(fā)火、怕失控、怕壞事而控制。

因為控制,我們習慣一聽哭,就制止,孩子就像彈簧,越制止,哭的越厲害,本身也許僅因為一點點小難過,后來升級成為不被大人接納的恐懼的哭。

我們覺察到大人制止孩子哭的三種原因,也更能客觀看待孩子哭這件事情本身。

心法13-與其堵,不如疏

哭,并不是受傷害的過程,而是避免受傷害的過程。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恐懼,而剝奪孩子哭的權力。

而當我們能夠告別恐懼-控制哭的邏輯,只是接納和陪伴孩子的小哭泣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一點點難過很快就融化了,哭聲也慢慢停止了。我們期待的一場暴風雨因為我們不再那么害怕,反而突然變成毛毛細雨,而后,漸漸天晴了。

孩子歇斯底里的時候,只要抱抱她“無論怎樣,我都會愛你的”,允許她發(fā)泄出來。孩子情緒暴露了,證明她釋放了。

父母有時候是孩子情緒的垃圾桶。

陪孩子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那就是大人在孩子哭的時候體力、精力和心情還不錯。

想象一個大人一直陪笑臉守在一個哭泣的孩子旁邊,幾乎很少有人能在疲勞、煩亂的時候也能做到,所以,當大人感到疲勞、煩亂和憤怒,請暫且離開。

第一步,孩子大哭,先別急脫口而出“別哭了”,放下想制止孩子哭的語言和行為。

第二步,評估自己的體力指數(shù)和心情指數(shù),是否可以冷靜陪伴。

第三步,評估指數(shù)低,請邀請另一家庭成員,過來幫忙,如沒有家庭成員,找個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如放點音樂。

第四步,評估指數(shù)高,用肢體語言和感受與孩子對話,如溫柔摟著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暫且忍住探尋哭泣原因的理性對話,如“玩具壞了,哭什么,爸爸再給你買一個”。任何關于探尋哭泣原因更容易渲染孩子難過的情緒。

與其堵,不如疏,陪孩子哭,也是一種革命友情,切忌重要前提是大人有力氣、有精力、有心情,才可以做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

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01-

把“不”用在恰當和關鍵的時候

在養(yǎng)育中對孩子說“不”就像本能一樣,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如果每天數(shù)百次對一個孩子說“不”,很快這個“不”就不管用了。

對于1-2歲的孩子,主動擺弄各種東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貴重、易碎的東西放在他看不到、夠不到的地方,而減少對他說“不”。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響他人的行為,可以嘗試用其他積極的方式,而減少對他說“不”。

-02-

避免當面評論孩子,更不能在眾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

有的時候,你認為可能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字眼,確實是無心之失。

但是誰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叵肫鹱约盒r候,最不喜歡聽到大人當眾說自己的這里不好,那里不對。

那種難受的心情,用腳趾頭想一想都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經(jīng)歷。

-03-

多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的權利

小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大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這樣民主的氛圍,不用等到孩子上學后就可以開始。

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也可以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門。

-04-

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許諾之前,請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請不要輕易承諾。

其實,無論對誰,這一點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況沒法做到,請向孩子說明情況,取得他的諒解。

對待孩子跟對待成人一樣,講究誠信。

-05-

永遠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對小小孩而言是特別卑劣的招數(shù)。因為擔心危險行為而恐嚇他,因為不乖乖吃飯而恐嚇他,因為想讓他靜一靜而恐嚇他。

殊不知,看似風平浪靜的行為背后,孩子被強化了的恐懼心理,轉移后容易造成隱蔽的問題和障礙。

-06-

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我們必須得承認,如果要做到時時刻刻,對于家長們來說,相當困難,也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們小時候沒有什么情緒管理類書籍或者教學讓我們學習,但是這也不能成為我們的借口。

當我們想像一下,將來歇斯底里的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處理極端情緒的方式,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07-

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理解行為背后的動機

心理學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學習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懂”孩子。

很多時候問題的沖突都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調皮搗蛋,或者想當然的和我們作對。

當我們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我們就可以耐心的幫助他順利度過。

-08-

不要讓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人都會有低落,沮喪,甚至是憤怒的時候,不用強顏歡笑,讓孩子感受真實的你,但是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時候,找個自己喜歡的方式,充滿電,再來面對孩子。

最后,我們請記住了,尊重,不等于縱容。

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


你一輩子會說多少句謊言?英國的《每日郵報》做過一個調查。平均每一個英國人每天會撒謊4次。如果數(shù)據(jù)真實,顯然英國人算是誠實的。因為另一家研究機構調查的結果是,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說謊25次。

看到這里是不是松了一口氣?一方面,自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虛偽。另一方面,沒必要為孩子那小小的謊言而感到焦慮。

自從有了語言之后,說謊是人類逃避危險和獲得額外利益的一種特殊能力?!度祟惡喪贰分幸粋€重要觀點是,人類語言中講故事的能力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沒錯,凱叔講故事就是這樣為人類做著貢獻,呵呵)。而講故事的能力中想象力和無中生有的說謊的能力當然不可或缺??梢哉f,說謊是人類的本能。

想想我們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哪一句謊言不是事出有因而不得不說?那為什么要把孩子的謊言套上不誠信的帽子?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安全感,為什么要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充盈感,為什么要通過謊言來獲取那一顆糖果?

如果孩子每一次說謊都要用暴力的語言或懲罰措施去處理。你將迎來謊言之上另一重謊言。這重重的謊言會變成越來越厚的保護殼,讓你和孩子的心漸行漸遠。

我并不是說置謊言于不顧。當孩子足以分辨想象和謊言的區(qū)別時,每一個謊言都是我們走向孩子內心深處的橋梁。找到謊言的因,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我們自己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們通過謊言走進孩子的世界。

早上,我家松起來感覺無聊就想找玩具玩。這時候他問我,我可以玩IPAD嗎?我說,你要去問爸爸。

于是他就屁顛屁顛的跑去他老爸的書房,問:“爸爸,我可以玩IPAD嗎?”

由于書房就在我隔壁,他們的對話我聽的一清二楚。松爸說:“NO。”

然后,小松跑回來,我問他說,爸爸怎么說呀?小松想了一會說:“爸爸說,YES!”

兒子終于迎來了第一次“說謊”!

這讓我想到了幾個月前才看的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最新的研究報告。報告上說,說謊是每一個3-4歲的孩子所必經(jīng)的階段,是智力和大腦發(fā)育的一個標志性的進步。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說謊了,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了你的孩子的頭腦發(fā)育非常正常。

同時,作為家長,我又隱約的擔心,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對于說謊的認識?是及時阻止,嚴厲的批評,還是適當?shù)募右哉f明解釋不阻止,讓孩子自行解決說謊的問題?但自行解決也許解決不了怎么辦?

保持平常心

書上說,很多家長對于聽到孩子第一次說謊,尤其孩子才三四歲的時候,尤為惱火。

常常會大發(fā)脾氣,責罵孩子,小小年紀學會了說謊。更有一些脾氣火爆的家長甚至把孩子教訓一頓。讓孩子不敢在撒謊。

其實,教訓一頓的結果甚至會讓孩子撒謊的效果適得其反。當他想到如果不說謊就會挨打或挨罵的時候,之后仍然會情不自禁的編造一些謊言。

也有一些家長則會給孩子“貼標簽”,常常說孩子是個“小騙子”之類的,也非常的不合適。

就像我前面所說,研究表明,在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說謊,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一直到10來歲,孩子說謊的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這應該算是一種人類本能吧。因此,作為家長,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但,保持平常心并不意味著要縱容孩子去說謊。而是用一套方法去正確的引導孩子。

找找說謊的原因

首先,家長可以尋找一下孩子說謊的原因。

一般說謊的原因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想象力導致的說謊。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孩子的想象力會變的非常的豐富。并且他們自己常常也分不清虛擬還是現(xiàn)實。

比如孩子失手打破了一個盤子。家長會問說,是不是你干的壞事?孩子矢口否認,并且說謊說是小貓干的。

類似于這樣的說謊方式,是孩子為了逃避責任,但又不知道如何掩蓋,就用了點小聰明,嫁禍給小貓。對于這樣的說謊方式,家長不必特別擔心,是孩子自然發(fā)展的一個階段。

第二類是故意的行為性的說謊。

比如我家松非常希望玩IPAD,而故意騙我說爸爸同意了。或者有的小孩子自己想玩玩具但卻沒有這個玩具,就故意騙家長說是老師要求要買這種玩具的。類似這樣的故意的行為性說謊,是因為寶貝希望讓自己的愿望達成,并且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對于這一類的說謊,家長應當采取與孩子溝通,正確的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訴求。

第三類,是為了逃避某種懲罰或者為了得到獎賞。

這一類也屬于本能行為。有科學家做了這樣的一組實驗,老師把一個孩子帶到一個實驗室,實驗室里有一個關著的盒子(當然實驗室裝了監(jiān)控攝像頭,孩子是不知道的)。老師說,你如果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東西,你就能獲得這個禮物,但是你絕對不能偷看這個盒子。緊接著,老師接到一通電話,項目組故意讓老師出去接電話,觀察孩子的動作。孩子一開始坐立不安苦思冥想。后來終于禁不住誘惑,偷偷的開箱子看了一眼。這時候老師回來了,老師問,你看了盒子了嗎?孩子說,沒有。結果,這個實驗做了幾十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除了2歲以下的孩子真的不會偷看以外,其他年齡的孩子全部都偷看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行為,很多時候,是有目的性的。比如為了得到某種獎賞或逃避某種懲罰。

與孩子溝通

先說說,對于第二種行為,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有效溝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說說我自己怎么處理松說謊這件事吧,也許不是很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起碼,這件事之后,我家松說謊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基本上他沒再去說了。

首先我對松說,說謊不是一件正確的事,不值得去做。然后,我和松說:“你對媽媽說的話,媽媽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為媽媽認為你是一個不說謊的好孩子。但是呢,如果一旦今天媽媽發(fā)現(xiàn)這件事是假的,以后媽媽是不是就不再相信你說的話了呢?”

松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我說:“OK,你告訴媽媽,爸爸剛才說了同意了嗎?”

松搖搖頭。

我說:“對,這樣才是正確的。媽媽愿意繼續(xù)相信你的話!來,抱一抱!”

給了松一個大大的擁抱之后,他就高高興興的去玩別的玩具了。

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信任”機制,一旦說謊,就會遇到“信用掃地”。其實,未來在社會上立足,也不就是要去做一個誠實的人,慢慢的建立自己的“CRIDT”嗎?

正確用獎懲制度

最后,我想,家長可以學著自己用一套獎懲制度。

我們一般不提倡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說謊。

尤其是要告訴孩子,如果你說出真話,爸媽不會懲罰你。有了這樣的一套機制,孩子懂得如果講真話,自己不會受傷害,因此他們就敢于講真話。

此外,應該增加一些獎勵的方式。

比如孩子說了真話,家長應當逐步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的方式非常多元??梢允羌议L的親吻或擁抱,可以孩子加以鼓勵。也可以是物質獎勵,包括給孩子好吃的好玩的。讓孩子知道,如果講真話不僅不會被批評,還會得到獎勵。

這樣的一套方法,有效的教育了孩子應當學會說真話,保持誠信。

當然,這里面,和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當孩子說了謊,家長如果非常生氣痛心,甚至對孩子破口大罵,站在孩子的角度,心里也會感到氣餒。這無法幫助孩子解決說謊的問題,甚至孩子還會因為害怕,繼續(xù)說謊。

有的家長,常常自己也說點小謊,孩子看在眼里,覺得說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也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說謊,不必擔心,也不必自責。把說謊看成是和孩子感冒發(fā)燒一樣,在成長階段一件正常的事就好。

孩子為啥總是哭


孩子為啥總是哭?問:我兒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總愛在地上打滾,哭的很大聲,抱也抱不住。我的理解是想睡了,可是抱不住他?,F(xiàn)在就在哭,我以前總是百般哄他,現(xiàn)在不想理他,他就爬到我跟前哭,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一般是飯前、中午或晚上,他的哭是看到大人就哭的很大聲,看不到哭聲小了,就先找到,找到后又大聲哭,開始去抱他的時候他會哭的更厲害,不讓抱,簡直抱不住。先冷落下他,等他哭一會再抱他,還是不太讓抱,但堅決的抱住他后,他也主動的靠過來,還是抽抽答答的哭,哭一會就好了。

答:我感覺孩子是孩子是有壓力,在“哭給大人看”,他需要發(fā)泄,似乎是想尋求家長的關注。想要更多的愛。也許還有一些委屈和憤怒,因此即使大人抱他他也會不讓抱。

你過去在他哭的時候百般撫慰,現(xiàn)在不想理他,他對這樣的改變不適應,可能覺得你不愛他了。

也許你可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什么事也不做,專門陪他;假如你已經(jīng)都在陪他他還是這樣,那檢查一下是不是陪伴質量不夠高。此外,嘗試給孩子立界限,孩子哭泣,表明有問題或有需求,家長一般是要回應的,不過回應的度要掌握好,“百般哄”可能是過度認同了,而“不理”又過度漠視。讓孩子知道什么情況下你會回應得多一些,什么情況下哭鬧是無效的。假如家長做錯了的地方,要表示歉意。

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


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需要獨特的方法和技巧。

我們試著從下面兩個例子窺知一二:

例一:孩子從幼兒園回來......

媽:“你回來了?”

子:“我回來了?!?/p>

媽:“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些什么?”

子:“沒做什么?!?/p>

媽:“吃什么點心?”

子:“忘記了?!?/p>

例二:孩子從幼兒園回來......

媽:“嗯!寶貝,讓媽媽看看!(專注地看了孩子一會兒)今天一定玩得很快樂?!?/p>

子:“對呀!我和劉承翰兩個一起玩搭積木,我們搭了一座動物園,然后,把許多玩具關進去當動物,很好玩哦......”

媽:“哇!聽起來真的很好玩,可惜我沒有玩到?!?/p>

子:“沒關系!下次我教你玩?!?/p>

兩個例子都是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媽媽的動機同樣是想要了解孩子今天過得好不好,做了些什么事、玩得快樂不快樂,但是結果卻相去甚遠。所以造成這樣的差異,當然不全是因為問話技巧的不同,其中也包括長久累積下來的溝通模式,親子(即雙親與孩子)關系的親密度,孩子說話的意愿,以及在幼兒園的感受等因素。然而,不可否認,問話的技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與孩子說話的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父母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秘訣是和孩子密切相處,多關心孩子,了解其想法和需要。要了解孩子,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是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F(xiàn)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也忽略了孩子的反應。但是和孩子說話時,如果不了解他們的想法及立場,而讓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會令他不舒服,他們自然而然會避免接觸,凡事不愿意向父母透露,親子間的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是體會孩子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假如這個時候孩子向父母哭訴,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你真沒用,還敢哭”,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適時安撫他、給予些親情慰藉,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是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有度。明白孩子的發(fā)展程度相當重要,因為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是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于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后不論碰到什么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是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笨”,“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是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的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第九個秘訣是充實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善用你的巧思去開發(fā)吧!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一種無言的愛!

xx現(xiàn)在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強調,但是有時候我這嘮叨的毛病總是改不掉,在和xx對話中通過她強烈的表達語氣透露給我的信息是:原來不知不覺中我?guī)退龅锰嗔耍J為應該有自己的決定權和挑戰(zhàn)欲、探索權,不過現(xiàn)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也不遲,盡管曾經(jīng)錯過了些給與她建立自信的機會。

上個周末,帶xx去了廣東大峽谷,到達山頂?shù)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凍得不行,還是想玩,后來強制拉上岸的;再從谷底爬上山頂,途中臺階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還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時候在車上睡了一覺啥事也沒有,我腿酸痛得不行,這時xx在旁邊說了一句話:媽媽,以后爬山的時候不要總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實玩水也好,爬山也罷,不能把自己的擔心和關愛強加給孩子進而剝奪xx的權利,在爬山的過程中,孩子享受著那種探險和攀爬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有種叫自信的東西慢慢在壯大,而我卻在抹殺這份自信和快樂,還好在家里,xx疊被子、掃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煉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她愛勞動的好習慣,雖然有時候被子疊得不夠整齊、地有時候掃得不盡人意,但我覺得她能動手去做并最終堅持下去就好,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在以后成長的日子里,這種好的素養(yǎng)會一直伴隨著她。

放手后,可能會有各種擔心,其間也會犯錯、走彎路,但只有讓孩子體驗過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她們在當中收獲挫折、自信、快樂,為以后的學習、人生墊定堅實的基礎,不能處處幫孩子包辦,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會發(fā)現(xiàn)放手遠比包辦、嘮叨的方法更管用,因為放手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一種愛!

相關推薦

  • 啼哭是一種語言 導讀:有的孩子白天睡得很好,晚上哭鬧不休。這是因為孩子出生后對自然環(huán)境不適應,黑夜和白天顛倒,父母應耐心地予以糾正。 嬰兒愛哭,這是很平常的事。當他們遇到饑餓、寒冷、燥熱、疼痛時,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
    2021-08-14 閱讀全文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2021-07-07 閱讀全文
  • 哭——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幼兒的哭是一種表達自身在安全、生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時的一種特殊的語言,是在幼兒特殊條件下產(chǎn)生的不恰當?shù)摹罢Z言”。幼兒在不具備完善的表達能力又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可能產(chǎn)生的特殊的表達方式——“哭”。...
    2021-12-18 閱讀全文
  • 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 你一輩子會說多少句謊言?英國的《每日郵報》做過一個調查。平均每一個英國人每天會撒謊4次。如果數(shù)據(jù)真實,顯然英國人算是誠實的。因為另一家研究機構調查的結果是,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說謊25次。 看到這里是不是...
    2021-01-12 閱讀全文
  • 孩子為啥總是哭 孩子為啥總是哭?問:我兒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總愛在地上打滾,哭的很大聲,抱也抱不住。我的理解是想睡了,可是抱不住他?,F(xiàn)在就在哭,我以前總是百般哄他,現(xiàn)在不想理他,他就爬到我跟前哭,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一...
    2020-11-27 閱讀全文

導讀:有的孩子白天睡得很好,晚上哭鬧不休。這是因為孩子出生后對自然環(huán)境不適應,黑夜和白天顛倒,父母應耐心地予以糾正。 嬰兒愛哭,這是很平常的事。當他們遇到饑餓、寒冷、燥熱、疼痛時,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

2021-08-14 閱讀全文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2021-07-07 閱讀全文

幼兒的哭是一種表達自身在安全、生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時的一種特殊的語言,是在幼兒特殊條件下產(chǎn)生的不恰當?shù)摹罢Z言”。幼兒在不具備完善的表達能力又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可能產(chǎn)生的特殊的表達方式——“哭”。...

2021-12-18 閱讀全文

你一輩子會說多少句謊言?英國的《每日郵報》做過一個調查。平均每一個英國人每天會撒謊4次。如果數(shù)據(jù)真實,顯然英國人算是誠實的。因為另一家研究機構調查的結果是,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說謊25次。 看到這里是不是...

2021-01-12 閱讀全文

孩子為啥總是哭?問:我兒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總愛在地上打滾,哭的很大聲,抱也抱不住。我的理解是想睡了,可是抱不住他?,F(xiàn)在就在哭,我以前總是百般哄他,現(xiàn)在不想理他,他就爬到我跟前哭,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一...

2020-11-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