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為啥總是哭

發(fā)布時間:2020-11-27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孩子挑食教育筆記 孩子為啥總是哭?問:我兒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總愛在地上打滾,哭的很大聲,抱也抱不住。我的理解是想睡了,可是抱不住他。現(xiàn)在就在哭,我以前總是百般哄他,現(xiàn)在不想理他,他就爬到我跟前哭,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一般是飯前、中午或晚上,他的哭是看到大人就哭的很大聲,看不到哭聲小了,就先找到,找到后又大聲哭,開始去抱他的時候他會哭的更厲害,不讓抱,簡直抱不住。先冷落下他,等他哭一會再抱他,還是不太讓抱,但堅決的抱住他后,他也主動的靠過來,還是抽抽答答的哭,哭一會就好了。

答:我感覺孩子是孩子是有壓力,在“哭給大人看”,他需要發(fā)泄,似乎是想尋求家長的關注。想要更多的愛。也許還有一些委屈和憤怒,因此即使大人抱他他也會不讓抱。

你過去在他哭的時候百般撫慰,現(xiàn)在不想理他,他對這樣的改變不適應,可能覺得你不愛他了?!緒ww.dG15.COM 工作總結(jié)之家】

也許你可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什么事也不做,專門陪他;假如你已經(jīng)都在陪他他還是這樣,那檢查一下是不是陪伴質(zhì)量不夠高。此外,嘗試給孩子立界限,孩子哭泣,表明有問題或有需求,家長一般是要回應的,不過回應的度要掌握好,“百般哄”可能是過度認同了,而“不理”又過度漠視。讓孩子知道什么情況下你會回應得多一些,什么情況下哭鬧是無效的。假如家長做錯了的地方,要表示歉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為什么孩子上幼兒園總哭


寶寶在幼兒園鬧哭,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理上的問題

和一般所認為的單純情緒上的問題不同,生理上產(chǎn)生病痛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哭泣的行為,如感冒、發(fā)燒、腸胃不舒服時,寶寶因為疼痛、難過而哭泣。

2.生活習慣被打亂

2~3歲的寶寶很敏感,已經(jīng)建立了一套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兒園突然打亂了他原來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來的又天差地別,這讓寶寶感到恐懼和不安,所以會哭鬧。

3.不適應陌生環(huán)境

從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寶寶無法對周圍的食物產(chǎn)生安全感,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并通過哭泣來發(fā)泄自己害怕的情緒。

4.產(chǎn)生挫折感

寶寶在家是眾星捧月般被呵護和照顧著的,家里的大人都圍著他轉(zhuǎn),但是到了幼兒園,不再是唯我獨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師要同時照顧好多小朋友,不會對他特別關注,寶寶能敏感地察覺到各種"待遇"上的差異,從而產(chǎn)生挫折感,并通過情緒反應出來。

5.精神不好,想睡覺了

寶寶想睡覺了也是會哭泣的原因之一,寶寶在家的活動時間是非常自由的,基本上累了、困了想睡覺時是不會有什么阻礙的,但是在幼兒園不一樣,也許正在上課時寶寶想睡覺了,但潛意識里他知道不可以,所以就會開始哭。在寶寶上幼兒園后,家長要保證寶寶晚上的休息時間和休息環(huán)境。

6.個性原因

除了這些原因,有時候也是寶寶的個性使然,如有的寶寶本身就比較膽小、內(nèi)向,或是不喜歡與他人相處,這樣的寶寶在幼兒園哭泣的幾率會更高。

7.逃避處罰

寶寶做錯了事,不知道如何面對來自老師的"處罰",只好先用哭來對付。有時候,當寶寶想要向家長或老師提一些要求時,也會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為什么要阻止孩子哭


孩子哭個不停的時候,爸爸媽媽要上前阻止嗎?其實爸爸媽媽要做到的就是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

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只有了解到自己為什么會哭泣,才會順藤摸瓜理清導致孩子哭泣的原因。情緒來源才是爸爸媽媽療愈孩子情緒的好幫手。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直認為孩子在哭泣時爸爸媽媽要先想辦法哄孩子,讓孩子的心情平靜下來。但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卻告訴我,如果孩子哭得讓爸爸媽媽覺得非常心疼的話。

一般是因為爸爸媽媽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心里面攢了很多不好的情緒,一直得不到宣泄。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爸爸媽媽也會感同身受,潛意識里害怕自己的情緒爆發(fā),因此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孩子因為媽媽離開而哭泣。老師急忙安慰孩子,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離開媽媽心里非常難過,但是你要知道媽媽馬上就會回來的。我們先去上課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的哭泣慢慢停止了,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讓孩子自己來畫畫,這時候孩子就已經(jīng)不哭了,專心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在不開心的時候,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

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

二、了解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

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

四、教育孩子以后怎么解決。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一開始表示自己深有體會,接著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爸爸媽媽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為了讓爸爸媽媽開心,孩子會壓抑自己,不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犯了錯會撒謊,受了欺負也會一個人忍著。如果在爸爸媽媽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會特別累,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xiàn)問題。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要很長的時間,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能夠讓孩子成長,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爸爸媽媽要和孩子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不要讓孩子把一些話都壓在心里,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爸爸媽媽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爸爸媽媽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孩子是無知的。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jīng)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nèi)已經(jīng)盡了最大的努力,今天,曾經(jīng)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孩子,也是為我們自己。

育兒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育兒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有個朋友和我講小孩子哭是好事,哭多了不容易生病,之前婆婆也這么說,就針對這個問題我網(wǎng)上找了不少,不容易生病我覺得應該無關吧,適當?shù)目蘅梢栽黾訉殞毜姆位盍浚吐晭У拇蜷_,不能寶寶一哭就去哄,這樣寶寶會有依賴,雖然說嬰兒哭是鍛煉身體,但也要注意個"度".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我覺得不一定要用哭來取代這些,夢婷現(xiàn)在很喜歡叫,特別是一個人躺著的時候,很喜歡啊啊啊啊好大聲的叫,我覺得這樣應該就可以取代哭了吧。

夢婷一直以來就不怎么哭鬧的(無理取鬧的那種),我不像很多家長那樣,孩子一哭不管什么情況下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抱起來,哦哦哦的哄得沒完,因為我知道那樣一旦習慣了,就老是要那樣整天抱著孩子哦哦哦哦個不停,婆婆就特別喜歡抱起寶寶就轉(zhuǎn)啊轉(zhuǎn)的,哦哦哦得沒完,所以我基本不喜歡婆婆帶孩子,我都是想盡辦法自己帶著,現(xiàn)在很多差不多和我一起生的朋友,他們總說寶寶太粘人,整天就在媽媽手上還要抱著,不然哭的不得了,因為寶寶一直也是我?guī)У?,很少讓婆婆他們帶的,不過夢婷不粘人的,現(xiàn)在誰都可以抱她,因為我平時就沒怎么抱著她,都是把寶寶放床上的,月子里基本都是睡覺,就是吃喝拉撒才起來,滿了月還是很愛睡覺,我基本不去打擾她,都是給她睡到自然醒,為什么呢?這孩子只要是睡到自然醒來她都不會哭的,反而醒來看到大人就笑,這點是我最喜歡的,特別喜歡她甜甜的笑容。

開始媽媽還說我,寶寶開始認生認人了,多讓婆婆抱去,不然到時候我會很辛苦的,到時候老粘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我堅決我自己的意念,怕就怕在一旦一些不良習慣一養(yǎng)成,那時候的辛苦應該要比現(xiàn)在這種辛苦要重不知道多少倍,我無法去想象,呵呵現(xiàn)在五個多月了,快六個月了,從懷寶寶到現(xiàn)在每天都過著很充實,甚至感覺不夠用,時間也過得飛快,寶寶開始和我做著拍手的動作了,我現(xiàn)在只要做拍手的動作她就跟著來:寶寶來,看著媽媽,和我一起拍拍手,拍拍手······她也動起來,只是兩只小手手不對拍,哈哈~~~動得很有勁,讓她趴著,看似沒有爬,拿東西放前面手手勾不到的,不過一會她就拿到了,應該是慢慢往前挪了的,嗯寶寶的每一個進步媽媽都很開心。

為什么你不喜歡孩子哭?


為什么你不喜歡孩子哭?

“一聽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讓他不要再發(fā)出任何聲音?!?/p>

很多人在面對孩子哭時,常常會萌發(fā)這樣的情緒:

不想聽到孩子哭,聽到就煩。

于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不許哭!不要哭!別哭了(制止)

哭什么哭?哭得煩死了?。▍拹?、反感)

這么點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否定)

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埋怨)

你再哭,媽媽不喜歡你了?。ㄍ{)

要哭你回房間一個人哭去。(冷漠)

就知道哭哭哭,真沒出息?。ù驌糇宰穑?/p>

可是,很少有人會抽絲剝繭地問自己:哭泣那么正常的事情,我為什么會討厭孩子哭啊

01

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兒子八個月大。有一回不知什么原因,哭個不停,怎么哄,都哄不好。

“真的好煩躁?。 彼f。

當時就像被孩子的哭聲點著了一樣,她的火氣一下子竄了上來,啪啪打了孩子幾巴掌。

打完,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她也后悔得直掉眼淚。

“他的哭讓我覺得自己好無能。”她后來跟我說。

孩子出生后,她辭掉了工作,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因為沒有人幫忙,她既要帶孩子,又要做家務,常常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她說最怕孩子哭,因為很多時候,她連孩子哭泣的原因都找不到,這種無力感讓她心煩、挫敗,甚至憤怒。

就像這位媽媽,很多時候,我們討厭孩子哭,就是因為我們?nèi)狈Α疤幚砗⒆涌蕖钡哪芰Α?/p>

孩子一哭起來,我們就覺得“麻煩”又來了,“無能”的感覺也隨之而來。

這時,我們發(fā)自本能地去保護自己的自戀,避免自己的“無能”,而不是去看見孩子的哭泣背后的需求,去安撫孩子的情緒……

我們的應對方式就像文章開頭所描述的那樣——制止、埋怨、冷漠、威脅……

02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孩子笑,不喜歡孩子哭——覺得哭不好,笑才好。

說到哭就想到哭喪著臉、撕心裂肺等悲慘畫面,希望孩子盡快擺脫痛苦。

四歲的萱萱放學回到家,悶悶不樂。媽媽問她怎么了,她一下子趴在媽媽的身上哭起來。

媽媽馬上緊張起來:“寶貝不哭,寶貝不哭?!?/p>

孩子越哭越厲害,媽媽嘗試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貝,你想不想吃冰淇淋?。俊?/p>

“我們看動畫片好不好?”

“寶貝,我今天給你買了一本新書,你要不要看?”

經(jīng)過各種哄,孩子終于停止了哭泣,媽媽也跟著松了一口氣。

看到孩子傷心難過,萱萱的媽媽擔心又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我是個愛她的好媽媽,我要讓她開心,我要把她帶離痛苦?!?/p>

于是,她想盡辦法討好,讓孩子遠離眼淚。

可是,她沒有去考慮孩子為什么哭,而是一味的想要依靠轉(zhuǎn)移注意力,將孩子帶離負面情緒。

她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看上去,好像是媽媽為孩子好,但我們回顧一下這個過程,這里面更多的,其實是媽媽的自私。

孩子哭,媽媽會心疼、會難過、會緊張、會焦慮,而當孩子停止哭泣,媽媽是“松了一口氣”。

表面上,她是一個好媽媽,可實際上她是個自私的媽媽。

她是在用剝奪孩子哭泣的權利,來滿足自己“好媽媽”的體驗。

問題看似解決,但解決的只是媽媽的情緒問題。

孩子究竟為什么哭,是因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還是因為想要什么東西,媽媽都不得而知,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無從培養(yǎng)。

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孩子仍然只會用哭的方式解決。

03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

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孩子哭,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自身的情緒表達出現(xiàn)了問題。

我女兒小魚小的時候,我也特別受不了她哭,她一哭,我就想馬上將這個聲音掐掉。

我看了無數(shù)育兒書,雖然懂得哭是一種正常情緒表達,可我在情緒上還是受不了孩子哭,不知道為什么。

直到有一回,孩子又哭起來,我母親在旁邊說:“不許哭!”這個熟悉的聲音,讓我一下子想起來,我曾經(jīng)就是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

小時候,有什么委屈難過,只要一哭,我媽媽就會馬上說:“不許哭!”

而且,越哭越打。

挨打的恐懼讓我忍著忍著,漸漸不再哭,也變得不太喜歡哭。

這段經(jīng)歷,就像我心頭的一道小小傷疤,時不時發(fā)作一下,讓我感到陣陣疼痛。

而孩子的哭,就像觸動傷疤的扳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對這種傷痛。

每當聽到孩子哭時,我的內(nèi)心總會涌現(xiàn)一股憋屈,就像水管沖出的水硬生生地被一只大手堵回去了。

母親對孩子的制止,讓我意識到,我的心里住著一個委屈、憤怒的小孩。

當我的孩子哭泣時,我內(nèi)心的那些情緒被激活了,那個委屈憤怒的小孩也復活了,這讓我焦躁不安,情緒失控。

因為長時間的壓抑,我的情緒并沒有完全走出兒童期,在我系統(tǒng)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只會像個混不吝的大小孩一樣對待我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04

很多人討厭哭,總認為哭是不好的——是軟弱的、羞恥的,就算哭也要偷偷的找個地方哭。

在最近的熱門綜藝節(jié)目《幻樂之城》中,大張偉飾演了一個只會笑不會哭的人,他的臉上永遠只有笑容,哪怕是被同事嘲諷、被老板開除,也只會笑。

大張偉說:“生活之中痛苦有很多,但是我們要笑著面對,為了不哭大聲笑。”

可是明明他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開心、生氣、憂傷、憤怒,只能笑,哪怕再痛苦也只能笑。

大張偉的內(nèi)心深處,究竟有多苦,從我朋友小光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

朋友小光說,他小時候無論怎么哭,他的家人都會像沒聽到一樣,無視他。就是為了讓他明白,通過哭鬧要挾大人是行不通的。

有一回,忘記是什么原因,他一直哭,哭到半夜,家里仍沒有一個人理他。

大人們都去睡覺了,他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繼續(xù)哭。

客廳里沒有燈,很黑。就那樣,他一個人環(huán)抱著自己哭,直到哭累了,也沒人理他。

“從此,我就明白,我必須得不哭不鬧聽話,才能免除被拋棄?!彼f。

他時常覺得心里有一個洞,黑黑的,冒著冷氣,那是被拋棄的感覺。

兒時的他,害怕一哭就會被打罵處罰,害怕惹父母生氣,更怕失去父母的愛。

長大成人后,他在人際關系中處處退讓、犧牲自我權益,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在關系里乞討。

孩子哭,是在表達他的需要,是他在跟你說話。

一直說卻沒有回應,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滿足。

于是漸漸長成一個匱乏的孩子,一個匱乏的成年人,一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和情緒的人,一個精神上傷痕累累的人。

05

我們總是將哭與負面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但其實哭和負面情緒真的沒那么可怕。

電影《頭腦特工隊》講述了一個關于孩子情緒的故事。

影片中,大家都喜歡負責快樂情緒的樂樂,卻討厭負責悲傷情緒的憂憂。

但是,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后,情緒世界崩塌的小女孩萊利,卻因為憂憂漸漸好起來。

正是憂傷讓萊莉意識到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改變,以及她已經(jīng)失去的東西。

我們總認為憂傷不好,但事實上,研究表明,悲傷與更高的生理沖動關聯(lián),是在激活身體對失去作出反應。

其實,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是拖累。

因為有了怒怒,萊利才可以敏銳注意到自己被不公平的對待了;

因為有了怕怕,萊利才可以更快的遠離危險;

因為有了厭厭,萊利才能分辨自己的好惡;

而憂憂的存在,是在引導萊利了解她正在經(jīng)歷什么變化,她失去了什么,她到底怎么了。

所有這些情緒,使孩子們的人格更加完整。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和感受,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們的情緒表達。

就如同魚能游水、鳥會飛翔、人能感覺,我們有時會快樂,有時會憂傷,有時也會憤怒。

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們的正常情緒,他們的存在都合情合理。

喜悅、憤怒、高興、悲痛……這些情緒沒有高下、好壞之分。我們喜悅時笑容滿面、手舞足蹈,為什么憤怒時就不能怒發(fā)沖冠、捶胸頓足呢?

孩子也是一樣,有各種情緒,都應該允許被表達。

不一樣的是,大人們在經(jīng)歷過生活的重重歷練之后,能夠很好地排解負面情緒,而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理智思考。

哭成了孩子最直接的排解方式。

所以,不要再討厭孩子哭了,更不要壓制孩子的哭。

要讓孩子們勇敢地釋放自己,更要看到孩子情緒背后的真實需求。

不要試圖扭曲、控制孩子的感受與情緒,記得經(jīng)常告訴孩子:有想法就訴說,有情緒就表達。

分數(shù)越高的孩子,家長越要小心!為啥?


蔣勛先生是著名的畫家、詩人和作家。蔣先生曾說過,母親是他的第一個美學老師,感謝兒時母親的陪伴,以及那些一起做過的看似無聊的事情……今天分享他《生活十講》的一篇關于孩子的美育文章,在他看來,給孩子提供最美好的文學、電影、音樂等,就是給孩子扎根生活土壤的機會,也許在未來就會幫他們找到人生的解答,做個真正快樂和知足的人。

年輕人的價值觀是不是出了問題?

經(jīng)常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做出很傻的事情,或者因為在感情上找不到出口,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甚至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這些現(xiàn)象會使人懷疑,現(xiàn)代年輕人的價值觀是不是出現(xiàn)問題?

我個人覺得,年輕人本身是無辜的。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我們看到那些令人錯愕的行為,是一個“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則是形成這個“果”的“因”。在長期唯考試導向的教育體制中,我們是允許學生升學科目得滿分,在道德、人格、感情培養(yǎng)的部分,根本可以是零分。因此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錯愕嗎?我一點也不覺得。

這個問題不是現(xiàn)在才有,在我那一個年代就開始發(fā)生。我們很少思考為什么要孩子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譬如我從事藝術工作,關心的是創(chuàng)作力,關心人性的美,我在不同的學校教過,從聯(lián)考分數(shù)最低的學校到聯(lián)考分數(shù)最高的學校。以我所教授的科系而言,我不覺得這些學校之間有太大的差別。

如果你實際接觸到學科分數(shù)低的學生,就會知道,他們沒有花很多時間準備考試,相反的,他花很多時間在了解人。譬如說看電影或者讀小說,從中就有很多機會碰觸到人性的問題。

可是專門會考試的學生呢?往往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一九九八年發(fā)生震驚社會的王水事件,一個女孩子因為和另一個女孩子與同一個男友交往,在慌張之際,就把化學方面的專長用出來,她調(diào)出了“王水”,犯下謀殺案。我們可以說,她的專業(yè)知識分數(shù)非常高,但她在道德跟情感處理上是零分。

她是壞或是殘酷嗎?我不覺得,她根本沒有其它選擇。平常她缺乏對人性的了解,根本不知道怎么辦。所以最后警方帶她到現(xiàn)場時,她很茫然;她當然茫然,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這些個案是我們說的“好學生”所為,他們要進的科系和研究所,都是最難考的,他們從小就埋頭在升學、考試里,忽略了其它。從很多年前我就很怕這樣的人,我覺得這樣的人一旦犯罪,對于“罪”的本質(zhì),完全不了解。

所以我一直覺得,如果要指責這樣的事情,矛頭應該是指向一個教育的架構,這個架構教育出一批批像這樣非常奇怪的人。

分數(shù)和人格、智慧完全是兩回事

我自己在十三四歲的時候,我很苦悶。我相信凡人處在一個生理發(fā)育、轉(zhuǎn)變的時期,就是他最敏感的時候。不只是身體開始變化,聲音變粗,性征出現(xiàn),等等,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性。我想,中外古今所有的重要時刻,就在此時,也就是啟蒙時刻。

在那個時候,我感覺到身體的苦悶,卻無法解答。因為生理的苦悶引發(fā)我開始去思考人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動物還是人?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精神向往和肉體的欲望沖突得很嚴重。我不知道女孩子會不會這么嚴重,以男孩子來說,包括我和我的同伴,都是非常嚴重的,那是一種來自生理上奇怪的壓力。

于是我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學。我在書店讀文學,在文學里削減了許多欲望上的苦悶,并嘗試去解答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這些難以解答的課題。

因為這樣,有一段時間,我原來很好的功課就耽誤了,幾次考試都非常糟。我因此被學校、被家里指責成一個壞孩子。我想,在那一剎那之間,我是非常容易變壞的。幸好文學救了我,讓我有足夠的自信,不但沒有變壞,并且在文學中得到很多關于人生課題的解答。

同一個時間,我的同伴一頭鉆進考試里。這些同學,今天我回頭去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都過得不快樂。他們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有些也出國留學回來了,但對于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發(fā)生的問題,他們都沒有辦法面對。對于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們始終沒有機會去碰觸,因為考試不會考。

我們評判一個學生是壞學生,因為他的分數(shù)不夠,可是他對人性可能已經(jīng)有很豐富的理解;我們評判一個好學生,也是用分數(shù),卻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對情感和倫理的種種課題。分數(shù)和人格的發(fā)展絕對是兩回事,知識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沒有辦法轉(zhuǎn)換成智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好學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電梯內(nèi)搶劫,當場就被PUB里的人抓到。是悲劇吧!卻令人難以同情。

這個社會一直在制造這樣的一批“好學生”,他們本身也洋洋得意,因為一路走來是被捧得高高的“資優(yōu)生”,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有問題。

我要呼吁的是,所謂的“明星學校”從來沒有給你任何保障,知識分數(shù)越高的人,自己越要特別小心,因為你將來要面對的生活難題,都不在這些分數(shù)里面。

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文學、電影,讓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

這幾年發(fā)生的資優(yōu)生犯罪事件,正好說明了教育應該拿出來做最好的檢查。為什么在這個教育系統(tǒng)中,連知識分子的自負都消失了?以前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有些事是知識分子不屑做的,為什么這種士的自負在校園中式微了?我覺得,這是教育本質(zhì)上的最大問題。

當然,這幾年來,有很多人在做亡羊補牢的工作,開始注意到社區(qū)活動,開始注意到人文教育、藝術教育,但是我覺得做得不夠。

我想強調(diào)的是,學校絕對不是訓練一批考試機器的場域,這些孩子不能夠這樣被犧牲。有時,我真的覺得這些豢養(yǎng)考試機器的學校,就像養(yǎng)雞場、養(yǎng)豬場,讓人覺得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我們應該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

我曾幫朋友代課,帶大學舞蹈系先修班的大一孩子。因為要代三個星期的課,我很想認識他們,所以請他們畫自畫像,然后準備兩分鐘的自我介紹。他們不是美術專業(yè)學生,當然自畫像畫得不是很好,我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在鏡子里看看自己。課后,好多學生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透過鏡子好好看自己。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好好地在鏡子里看過自己,他對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這是多么危險的一件事。

當我在課堂上,請學生做這個作業(yè)的時候,幾乎有一半的學生最后都哭了。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內(nèi)在有一個這么寂寞的自己,是他們不敢面對的。原本限定兩分鐘的自我介紹,最后我們都停不下來。

還有一些學生完全不肯講,上臺以后,只看到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一句話也不說。我當時也沒有強迫他們講。到了第三個禮拜,我私下和這一批學生吃飯,最后他們說了,我才知道這些不說話的孩子有這么多的問題。他們的父母、老師聽過這些話嗎?沒有。在升學體制中,沒有人給他們這樣的管道。

學校的輔導室是空設的。要真正去發(fā)現(xiàn)他們,用藝術的方法引導他們,把他們內(nèi)心的東西引出來才有意義。因為這些說不出口的話,積壓到一定的程度,會出事情的,這令我非常擔憂。

學校無能為力,要依靠家庭、扎根生活

整個社會物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也越來越無能為力。很少人會有勇氣去對抗這個制度,你怎么敢對一個高中生說:你不要考試,不要升學,你現(xiàn)在正是最敏感的年紀,應該去畫畫,去讀小說。我也不會鼓勵學生去對抗制度。雖然我自己是這么做的。

只是我也要誠實地說,這么做很危險,真的要非常小心。老師一定要是人師,教育本身就是對人的關心。當然,在體制內(nèi)做最大的爭取與改革,不能只靠老師,我想就算俞大綱先生在這個時代,他也會是很安靜的。他是在一個非常優(yōu)雅的文人家庭長大,他的哥哥俞大維、俞大紱都是一等一的院士。這種家庭真的不得了,就是因為家教嚴,國學基礎好,又學習到非常好的西學,而能成就他們的風范。

俞大綱對我說,他爸爸媽媽喜歡看戲,經(jīng)常帶他一起看戲、講戲,他就變成戲劇專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從來不是拿著書本上課,所以你聽他講李商隱,一首一首講,不需要看書,因為從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詩,一面唱戲,把李商隱講完了。

我想,一個好的人文教育,還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

如果你的心被物質(zhì)塞滿了,最后對物質(zhì)也不會有感覺。就好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不會感興趣。當一個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時候,最后他會非常不快樂,這種痛苦是他的父母無法了解的。

西方的工業(yè)革命比我們早,他們已經(jīng)過了那個比較、欲求的階段,反而回來很安分地做自己。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賣沒有牛奶的冰淇淋,幾十年來店門前總是大排長龍。但他永遠不會想多開幾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種“夠了”的感覺,那個“夠了”是一個很難的哲學:我就是做這件事情,很開心,每一個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樂,所以,夠了。這種快樂是我一直希望學到的。

相關推薦

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可能會感覺不安、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小到幼兒園,入園有焦慮,離開父母的小朋友會哭鬧,發(fā)脾氣;大到上大學、入職,感覺焦慮,不愿意與人交流,心理壓力大。這些都不可怕,積極對待,均有...

2021-04-20 閱讀全文

楊一男是小一班非??蓯鄣男∧泻?,開學也有一個月了,可他幾乎每天來園都會哭一會兒。如果老師越在乎他、關注他,他哭得就越厲害;相反,老師越不在意,一小會兒他就不哭了。我覺得有時候孩子也需要發(fā)泄自己的情感,...

2021-12-09 閱讀全文

這幾天,天氣忽冷忽熱,不少人都“中招”臥病在床。每到了秋季開學的時候,幼兒園的寶寶們就特別容易生病,看著孩子紅燙的小臉,心疼得爸媽趕緊從幼兒園接回孩子,在家一養(yǎng)病就是好幾天。9月份是開學季,也是寶寶最...

2021-04-19 閱讀全文

寶寶在幼兒園鬧哭,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理上的問題 和一般所認為的單純情緒上的問題不同,生理上產(chǎn)生病痛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哭泣的行為,如感冒、發(fā)燒、腸胃不舒服時,寶寶因為疼痛、難過而...

2020-01-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