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關系不好的孩子,長大后會怎么樣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媽媽關系不好的孩子,長大后會怎么樣
平常我們都說爸爸不管孩子,但在現實生活中,媽媽不管孩子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我有一個男同學W,常年就是一個超級奶爸的形象,媳婦個性略彪悍,平時幾乎不怎么管孩子,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和媽媽關系很一般,有一次打玩具槍,有人提醒孩子別打到對面的媽媽了,孩子居然張口就來了句:我把媽媽打死了算了!不僅語言粗3,其它行為習慣也不是很好。
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可這個孩子和她媽媽之間,簡直是陌生的存在,那在孩子成長中缺失母愛會對他有什么影響呢?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論”中就談到,兒童在從母親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親的關懷和愛撫,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就會感到安全,從而對周圍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但是如果母親的關愛不夠,甚至沒有,孩子就會對人、對世界產生恐懼,充滿不信任,可見母愛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1、幼時如果缺少母愛,會減少幼兒腦容量
母愛充足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比母愛缺乏的孩子要聰明、社交技巧更高,缺乏母愛的孩子長大后更容易沉迷毒品、暴力犯罪,失業(yè)可能性大,同時可能面臨更多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
2、嚴重地影響了母子之間的感情
大量的心理咨詢案例表明,童年缺乏母愛的人,對母親的感情深厚程度,遠不如受到過完整母愛的子女;而這又給母子雙方都帶來了難以愈合的心靈創(chuàng)傷,甚至抱憾終生。
3、母愛對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無可替代
稍有一些閱歷的人多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幼年時期曾得到充分母愛的人成年以后,人格往往比較健全;相反,其人格則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如固執(zhí)任性、自私內向、悲觀失望、心胸狹隘、脾氣暴躁等等。這些怪異的人格特征更造成了他們人際關系緊張,以至有的人雖然在事業(yè)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生活上也很富足,卻總郁郁寡歡。女孩容易陷入憂郁、沮喪、悲觀和苦悶的狀態(tài),有些男性喜歡選擇具有母性特質的女性為妻,如:年長、肥胖,高大等。
高爾基曾說過“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蕪。”每個人幼年的經歷影響他的一生,其中母愛對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無可替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怎么樣做個好媽媽
一個家庭什么最重要,母親最重要,因為母親不僅孕育著生命,而且孕育著生命的靈魂,孕育著生命絢麗多彩的未來。世界上什么人最偉大,母親最偉大;一個民族什么最重要,母親最重要,因為母親的素質決定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知是哪位哲人說:“一個民族的較量就是母親的較量?!蹦赣H的素質決定著人類和民族的未來。母親教育是“根”的教育,是“源”的教育。還有人說,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德國著名學前教育家福祿培爾有句發(fā)人深省的名言,他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
母親教育之所以是世上最偉大的教育,是因為母親教育有其特別的地方。
人類的歷史和當代教育科學都證明,母親在孩子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其他任何人(包括父親在內)都難以替代的。因為母親與子女的關系是基于血緣關系形成的特殊關系。母親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個知覺對象,第一個模仿原型,第一個情感的傳遞者,第一任教師。母親的言行對孩子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可以說,領袖、科學家、英雄人物等每一個偉大人物都是母親養(yǎng)育出來的,是他們的母親發(fā)掘了他們的潛力。
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成功就與其母親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以防他學壞。孟子最終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成長為一代大儒。
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老舍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對母親念念不忘:“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用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能成為一個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我的。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英國名將威靈頓小時候被認為是低能兒,但是只有他的母親相信他是最聰明的。最后威靈頓在母親的幫助和支持下學完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所有課程。威靈頓的母親還發(fā)現威靈頓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刻苦和堅毅。正是因為這一點,在46歲時,威靈頓打敗了當時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偉大的將軍拿破侖。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成名成家、流芳千古的“千里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他們的人生之中的第一個“伯樂”——他們的母親。
可以沒有財富,可以沒有高深的知識,也可以沒有取得過任何成功,但這些都不妨礙我們給孩子指明一條成才之路。教孩子自信是我給兒子的財富,教孩子樂觀是我給兒子的知識,教孩子睿智、博愛、堅強,這就是我給兒子的成功之路——對于我們家長來說,還有比這更輝煌的成功嗎?那么,如何做一個能真正發(fā)現自己兒子——這匹千里馬——的母親呢?我認為,真正能成為孩子第一個伯樂的“母親”,必須具備以下幾項關鍵能力。
第一項關鍵:愛孩子從相信孩子開始,相信我的孩子就是“天才”
1.相信孩子,就是對孩子獨立行為的信任和肯定,是對孩子自我價值的認同。信任孩子,是給孩子的愛的最好詮釋。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影響著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乃至教育成效。世界上鮮有“天才”,但如果我們相信我的孩子就是“天才”,并和孩子一起朝著“天才”努力著,那么,若干年后,我們的孩子也許就會成為“天才”。2.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疑心自己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和加油站,是孩子最應得到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地方。我們家長尤其是媽媽要注意:在任何時候都要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懷疑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會認為:“就算全世界都拋棄自己,媽媽也會站在我身邊”。3.絕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我們家長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意愿,多分享孩子的成就感,鼓勵孩子勇于追求。媽媽要掌握好自己“嘮叨”的分寸,言多必失,如果我們的關愛方式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就會得不償失。本末倒置了。4.鼓勵孩子比苛責更有效。我經常提醒自己:“今天我表揚我的孩子了嗎?今天我鼓勵我的孩子爭取進步了嗎”這不僅是一種教子方式,更是家長對孩子寄予美好期望心理所體現的一種積極心態(tài)。所以說,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5.賞識孩子。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們家長都應該眼含熱淚地去相信他、欣賞他、鼓勵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點,為他感到自豪和驕傲,幫助他樹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讓他在人生的長河中自信自強,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邁入成功的殿堂。6.激發(fā)孩子的潛力。需要換一個角度去審視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所了解的只是他作為我的孩子所展現出來的一面。對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夠激發(fā)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和認可的快樂。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和友好的目光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7.在錯誤中找孩子的優(yōu)點。每個孩子都免不了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孩子正是在不斷犯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重要的問題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錯誤,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種態(tài)度讓孩子認識并糾正錯誤。善于在孩子的錯誤中發(fā)現優(yōu)點,用賞識的態(tài)度去教育孩子糾正錯誤,比嚴肅的批評和打罵更有作用。錯誤是成功的向導。如果不能從孩子所犯的錯誤當中尋找孩子的優(yōu)點,也就是失去了找到成功的方向。詩人泰戈爾意味深長地說過:“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時,真理也要被著在門外了。”8.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地形成獨立意識,其表現主要是產生了對事物的主觀認識以及有意識地選擇。這是孩子進入社會性人格角色的積極因素不。孩子的選擇可能還有幼稚不成熟的,但對他來說,這份選擇的得出與一個成人所做出選擇的過程是一樣的。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好媽媽最應具備的教子素質之一。沒有無用的孩子,只有失敗的教育。任何孩子都可以成才的,但前提是要發(fā)揮出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我們家長必須尊重孩子們的自主選擇,這并非是父母推卸責任,而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讓他們逐漸成熟起來的必要選擇。9.自己的孩子不和別人比。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們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他也許就會覺得你的愛從他的身上轉移到了別人家的孩子身上,他會變得更加自卑、甚至將委屈乃至怨恨轉移到別人家的孩子身上。10.打擊孩子比溺愛更惡劣。孩子的天性決定了他們更愿意接受肯定的心理暗示而排斥否定于自已的因素。在某些時候,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否定甚至打擊,極有可能造成了孩子消極情緒的產生,甚至一蹶不振,不思進取。對家長來說,如果溺愛是給孩子的慢性藥,那么,打擊則是孩子無法面對的暴風雨。11.微笑面對孩子的錯誤。懂得寬容別人,也要懂得寬容自己的孩子。容許別人犯錯誤,更要容許自己的孩子犯錯誤。對于孩子,寬容是一種最好的說教。微笑是一種最好的說教。微笑面對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在寬容快樂的環(huán)境下成長。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寬廣。在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斷地學習自立的過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信心去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坎坷,不要懷疑孩子的能力。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鍛煉和實踐,我們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吃一點苦頭也許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基石。家長愛孩子,請從相信他們開始吧!
第二項關鍵:優(yōu)秀的孩子是夸出來的,每天都要“夸”孩子一句
好孩子的標準是既要學習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我們家長要善于發(fā)現并鼓勵、夸獎孩子的點滴成長,學會溝通和平等交流,應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成功父母與失敗父母的區(qū)別是:前者將孩子對的東西挑出來,把他的優(yōu)點挑出來,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點。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都要及時夸獎和鼓勵,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斷進步。
第三項關鍵: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溺愛孩子也會變成一種傷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父母之于子女的愛是世間最真摯最無私的情感,但愛孩子要講究方法,其前提交是要讓孩子的“身”心都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如果將這種愛轉化成為“溺愛”,那么,愛也會變成一種傷害。
第四項關鍵: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教會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為人誠實會讓他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受到別人的歡迎、尊重和信任。每個孩子在屬于自己的圈子中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交往過程中,具有誠實品質的孩子往往能結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幫助,受到更多的關懷,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無疑具有重要作用。教導孩子要誠實的一個好辦法是讓他看到我們誠實。不要取消約會時說自己病了而實際上沒病。我們在家時,不要讓孩子告訴給我們打電話的人說自己不在家。另外,主要的一點是:當孩子承認錯誤時,要表揚他的誠實,然后平靜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把他推進說謊的情境之中,讓孩子覺得只能說謊,以避免尷尬、內疚、失去自尊或受到懲罰。
第五項關鍵:懂得怎樣去和孩子“溝通”
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一定要在平等的狀態(tài)下進行。平等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并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煩惱和疑惑,這樣不僅會帶給家長更多的成就感,而且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發(fā)展。怎樣和孩子“溝通”呢?首先要讀懂孩子的心;其次要選擇好最佳的溝通時機;最后以平等的心態(tài)傾聽孩子的訴說。切記:不可用語言暴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
第六項關鍵:激發(fā)孩子的獨特“創(chuàng)造力”
1.順其自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關鍵是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興趣所在,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觀察孩子,順其自然地為孩子鋪設好發(fā)展的道路。2.好奇是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動力。3.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共同構成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敏銳的觀察力,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對于孩子今后的智力發(fā)展十分重要。4.幫助孩子學會逆向思維;逆向思維與一般思之不同,就在于逆向思維不囿于成見,不因循守舊,能夠打破條條框框,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和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發(fā)現,有所建樹。在競爭殘酷、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里,從小就養(yǎng)成“逆向”的思維方式,必將對孩子一生都產生很大影響。還有就是讓孩子多參加實踐活動,孩子畢竟不能永遠生活在家長的庇佑之下,他們遲早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生活和社會賦予他們的使命。這個現實的使命顯然不是光靠抽象的書本知識就能承擔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懂得實踐對于孩子的重要意義,并且應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勇敢地投身到各種實踐活動當中。這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實在的關愛。
第七項關鍵: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成就優(yōu)秀孩子
教育家恩曼指出:“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他纏上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辈灰尯⒆拥牧晳T放任自流,習慣往往能從細微之處體現孩子的將來。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幫助成就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記得我兒子剛開始時不明白放學回到家要先寫作業(yè),慢慢的通過引導培養(yǎng)每次回家后他都會問一句:媽媽今天有作業(yè)嗎?如果有他會寫完以后再吃飯。有一次周末帶他出去吃飯了,回來已經很晚了,到家后小家伙自己跑到書房打開燈拿出作業(yè)喊:“媽媽快來陪我寫作業(yè)”我對他說:“今天不寫了,明天還有時間呢,明天再寫吧”,可是小家伙不同意,我馬上意識到了我這樣做不對,小家伙的習慣已經養(yǎng)成了我就不能打破它,于是一直陪他寫完作業(yè),看了一下表已經十一點多了。拿破侖·希爾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所以孩子的命運源自于從小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的習慣,就是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好媽媽不溺愛孩子;好媽媽不苛求孩子;好媽媽不懷疑孩子!好媽媽不打擊孩子。我的一個鼓勵的微笑,也許就是我兒子成長路上那片最晴朗的天空。
孩子太好強,媽媽要怎么管教
孩子到了幼兒園以后,要逐漸適應新的環(huán)境,要認識新的小朋友,也要獲得新的知識,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暴露很多的問題。一些爸爸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在上了幼兒園后就變得好強起來,別的小朋友有的東西自己一定要有;跟他人比賽的時候一定要得第一名。
這些行為讓爸爸媽媽很擔心,所以,要怎么教育孩子呢?
一、不要隨意比較
孩子如果是這樣的性格,那么肯定和爸爸媽媽有關系。爸爸媽媽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你是否經常將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進行對比。如果你經常這樣做的話,那么一定要馬上停止。有時候你隨口一說,孩子就會放心上,孩子最怕的就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不肯定,自然變得爭強好勝!
二、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
如果孩子好強,我們不妨抓住這種不服輸的心態(tài),讓孩子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但在引導的時候也要適度,不然孩子太看重輸贏的話,對他反而是不利的。所以,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在競爭之中,永遠都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三、學會欣賞
孩子在欣賞自己的時候也要欣賞他人,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要學會正確地看待他人。
在跟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進行自我檢討,說說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然后在跟孩子談論其他小朋友的時候,要讓孩子善于發(fā)現這位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讓孩子去學習好的地方,這樣有助于為孩子營造正確的心理環(huán)境。
孩子太好強,到底好不好呢?關鍵是要看爸爸媽媽是怎么做的了,如果爸爸媽媽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來科學發(fā)展,那么對孩子來說就是有益的。
好媽 媽是怎樣煉成的?
好媽媽是怎樣煉成的?《媽媽課》這本書是韓國暢銷書No.1,是風靡亞洲的“媽媽智慧”之道。令人驚奇的是作者-智光大師,他是一名男性,并且自己沒有子女,看書之前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是怎樣寫出來的?帶著這個問題,一頁一頁去看,才發(fā)現原來從大師的眼里竟然看出了平常人也許不會注意的一些小智慧。
全書一共分為四章:對孩子的愛因時而異;父母的品性會遺傳給孩子;課業(yè)負擔會壓垮孩子;父母與孩子共享幸福的靜心大法。最后結束語也很經典,媽媽幸福了,孩子才會幸福。
父母無法戰(zhàn)勝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都困惑的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呢?自己是家長,明明應該在孩子面前有威信,讓孩子時刻都聽自己的,可實事上卻不是這樣的,往往在與孩子的爭斗過程中,以父母完敗而結束,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難以割舍,總是在孩子的堅持與固執(zhí)中敗下陣來。孩子贏還是父母贏都不可取,可取的是雙贏。這就需要智慧,慢慢一起往下讀吧。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為什么在孩子的眼里有時候他們卻不需要父母的愛,說他受夠了?那便是父母愛的方式不對。媽媽你認識到了這一點嗎?
對孩子的愛要從懷孕就開始?,F在很多情況是這樣的,做父母的還在談情說愛的階段,但一不小有了孩子,在膽戰(zhàn)心驚與父母的干預下迅速結婚生子,自己都還是個孩子,還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準備;還有一些人夫妻感情變了,或一方有外遇了,希望生個孩子來維系夫妻關系;當然也有許多是不要孩子,因為傳宗接代給老人交代而要了孩子,這些情況之下,父母根本沒有全心全意地對孩子付出真愛,那孩子在媽媽肚子里也就感受不到愛和溫暖,孩子生下來之后性格大多孤僻不好。所以請媽媽們在決定生孩子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全心全意地期待著孩子的降臨。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同時期,媽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愛孩子。幼兒期,因為孩子什么都不懂,他的心性的形成來自于母親的愛?!叭龤q看第,百歲不改”,所以這個時期,媽媽至少要撫養(yǎng)孩子到三歲,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與心性。
而青春期的孩子,情感與思想都逐漸以自我為中心,呈現多樣性,這個時期也是最會叛逆與父母作對的時期。這個時期,父母能做的便是守護,讓孩子自立,自己去吸收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教訓,他們會自己慢慢長大。
成年后,孩子學會了自立的本領,需要走出父母的懷抱,去走自己的路了,往往這個時候父母會患得患失,但其實父母能做的便是成全,冷靜地愛,讓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要給孩子畫地為牢。父母總是希望子女才貌雙全,可以當成自己在同事在朋友面前炫耀的物品。所以為孩子有些炫耀的資本,做父母的就把孩子送到一個又一個課外輔導班,奧數班、舞蹈班、鋼琴班、跆拳道班等等,恨不得孩子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實際上呢,大多孩子因為這些而叫苦不跌,漸漸叛逆,反而迷上游戲或跟社會上的壞人在一起。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希望能更自由,輕松地學習與玩樂。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全心全意地真心。孩子不能全能,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朝著媽媽的心中所盼望的方向成長,有時候他會犯錯,有時候他在某方面比不上別人,如果這時候媽媽表現出討厭的情緒,對孩子的打擊是無限大的。“即使你說話結巴,媽媽也會愛你的”“哪怕世界上所有人都認為你不對,媽媽也會愛你的”“你殘疾也好,成績差也好,惹事生非也好,媽媽會一直愛你”,這才是媽媽應該有的真心。
切勿因孩子產生負擔。父母每天念叨著子的未來怎么辦?或這孩子老是惹事,以后怎么會有人喜歡他;這孩子成績這么差,以后考不上大學,沒有出息怎么辦?孩子這么膽小,以后怎么走出社會?太多太多的怎么辦,表面上是在替孩子著想,實際上無不是感嘆自己的不幸。這樣,孩子便有可能因為父母的抱怨而自暴自棄,走向更危險的深淵。父母應該做的便是放棄對孩子的期待,為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感到驕傲。
孩子幸福了,媽媽才會幸福;其實反過來,媽媽幸福了,孩子才會幸福也是正確的。媽媽們必須經常學習,給自己的心靈灌輸營養(yǎng);從今天開始試著精心打扮自己,保持自己優(yōu)雅的姿態(tài);愛自己,也把這種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讓家人都感受到你的媽,這個家才真正地幸福完美。
《媽媽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看完能讓人覺得平靜,溫和。靜下心來去反省自己在育兒的道路上還有哪些做得不對或不夠好的地方,以后糾正過來,讓孩子感受到快樂,自己也會更快樂。
12星座媽媽會生什么樣的小孩
白羊座
白羊座會生出才華才藝出眾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第五宮落到了獅子座,而獅子座是掌管才華才藝的一個星座,所以通常白羊座的孩子們,從小這方面的藝術天分就特別高。重點是白羊座的父母是放任小孩去做這些事情,她會尋著孩子的興趣去發(fā)展,所以她的小孩這方面就會特別突出。
金牛座
金牛座會生出乖巧型的安分小孩,因為金牛座女人的子女宮落到了處女座,那處女座的小孩就是屬于就算媽媽不管,她自己也會乖乖回來,因為她怕太晚了會危險,在媽媽面前還是要很乖的,自己會想很多。
雙子座
雙子座會生有人緣、為人著想的小孩,你的小孩會以朋友為主,可能父母親跟他說什么他不聽,可是朋友跟他講什么他都聽,所以這類型的小孩,父母要跟他或他朋友做朋友,因為同儕對他影響力非常的大。
巨蟹座
巨蟹座會生出很會給家人出難題的孩子,因為巨蟹媽媽太過度保護小孩,有時明明跟小孩講說不行,之后又因為溺愛孩子的關系,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所以小孩得寸進尺。如果你沒有狠下心來管你的小孩的話,你的小孩會是別人眼中的頭痛人物,要特別注意唷。
獅子座
獅子座會生出有哲學思想的小孩,獅子媽媽會很縱容她孩子,但是她縱容的不是他的行為,而是思想,她會覺得小孩子是愈是異想天開,愈是思想奔放愈好,所以他在她的鼓勵之下,她的小孩通常都是一些奇思怪想。
處女座
處女座會生出有專業(yè)能力的小孩,處女座的人本身身教言教上,就是規(guī)規(guī)矩矩型,她會告訴孩子不要給人家惹麻煩,要在社會上有供獻,做人要謙虛等等,所以她的孩子從小就很有危機意識,很怕自己沒有用,當然就會很努力在這方面求表現。
天秤座
天秤座會生出怪胎獨立型的小孩,因為天秤座的子女宮是落到了水瓶座,天秤媽媽給小孩的范圍是非常非常寬的,她覺得小孩要有獨立思想,所以什么她都不干涉,她給他很大的空間,只是告訴他做人最基礎的規(guī)矩要遵守,不要造成譬如說社會的動蕩不安。其實天秤媽媽社交能力很強,本身外務就很多,她是會放小孩一個人,譬如說你去圖書館看書或者是你跟朋友去玩,盡量滿足她的小孩,所以她的小孩可以獨立發(fā)展,所以個性也很獨立。
天蝎座
天蝎座會生出懂撒嬌會賣傻的小孩,天蝎座只要給她撒嬌就會心軟,久而久之她的小孩就知道,撒嬌是媽媽的死穴,所以當然她的小孩就特會撒嬌,而且特會依賴父母。而且天蝎媽媽什么事都會先幫小孩都包辦好,所以小孩久而久之依賴心就很強。
射手座
射手座會生出活力充沛又愛爭的小孩,因為射手座的子女宮落到了白羊座的關系,所以斗爭性是比較強的,也就是說只要一講到比賽,她的小孩就活跳跳,然后很多射手座媽媽因為自己本身過著比較拘束的生活,如家務、家庭,所以她會鼓勵小孩凡事盡量去做,在運動方面看到小孩活力四射,她也會覺得很高興,因此她的小孩通常體力也會特別好,可能給人家感覺就特別陽光。
摩羯座
摩羯媽媽會生出很有金錢概念的小孩,摩羯媽媽只要生了小孩以后,就是會自苦的那一種,譬如說她會為了養(yǎng)家活口很努力的工作,所以她的小孩從小就會覺得媽媽好辛苦,只要他能賺錢、能分擔就一定幫媽媽分擔。
水瓶座
水瓶座會生出聰明絕頂或投機的小孩,因為她們的子女宮是落到了雙子座,水瓶媽媽從小就會灌輸小孩的一些觀念,如盡量吸收、學習,知識就是力量等等,那小孩子當然也就會大量的去閱讀,也會很熟網路或資訊類的東西;而且她的小孩懂得耍一點小聰明,知道怎么樣能夠往上爬,所以很多水瓶座的小孩,你也不用擔心他。
雙魚座
雙魚座會生出文學書呆、氣質型的小孩,所以雙魚媽媽柔弱、文學氣息的那一面,會讓她的小孩感受到,所以可能她的小孩就會比較有這些文雅的氣質或書呆的氣質。
孩子打媽媽怎么教育
曾在幼兒園見過不少前來接送孩子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萬般疼愛。為人父母對孩子的心確實是無私的,就算偶爾會教訓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現在家庭孩子都少,就算孩子犯了錯誤,也沒有多少父母會選擇打罵孩子的,一般都是講道理和孩子談心。打罵孩子的父母不多見了,可是卻能見到對父母打罵的孩子,雖說那不過是孩子年幼不懂事的行為,但如果父母不進行制止與早期教育引導,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一種惡習,不但不知道尊重父母,還會養(yǎng)成任性暴躁的壞習慣。那么,面對孩子打罵父母,到底該如何教育呢:
孩子打罵父母怎么辦
不和孩子對打對罵
這是那些習慣打罵父母的孩子的父母經常做的事情。只要孩子對自己又打又罵,那么父母馬上和孩子開始了“對打對罵”,就像是兩個有矛盾的外人一樣,他講他的理你說你的理,你給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嘴巴子,整個就是一場鬧劇。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矛盾的時候,千萬不要和孩子這樣,那只會讓孩子明白,原來父母可以這樣“對打對罵”。
家里人一定不要“起哄”
我說個身邊真實的情況啊,有一次春節(jié),我和一家子的兄弟妯娌去給長輩們拜年,走到某一人家門口,聽到里面?zhèn)鱽韺Υ蚵?,還以為是兩口子大過年的打架,結果一進門才發(fā)現,原來是十歲的兒子和媽媽打在了一起。這家孩子第一次和媽媽這樣打罵的時候,他的家人就像看熱鬧那樣在一邊起哄,還說看看誰能打過誰之類的話,結果孩子為了爭那個“第一”,對自己媽媽是又踢又打還嘴里學著說粗話。平日里只要孩子發(fā)脾氣一家人就會在一邊看一邊笑覺得孩子長本事了。記住了,當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好玩。
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立刻制止
每一個孩子在某些時期都有過挑戰(zhàn)父母的行為,比如孩子在哺乳期的時候,寶寶會試著去咬媽媽,有些媽媽會覺得很開心,哎呀孩子知道咬人了,可第一次縱容了寶寶的行為,那么寶寶一定會是一次比一次狠。寶寶年紀再小他們也明白爸媽喜歡自己什么行為不喜歡自己什么行為,如果你稍加給寶寶一點小教訓,寶寶一定會明白的。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及時制止決不縱容。
和孩子平日的交流不要出現打罵行為
家長平日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就給孩子一定程度的小懲罰,比如作業(yè)沒寫好,那么讓孩子重寫并加倍,然后和孩子安靜一點的談一談,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不對,那么孩子一定會誠心的接受這樣所謂的懲罰。但如果你發(fā)現孩子作業(yè)沒寫好,馬上對這孩子一頓大吼大叫,不分青紅皂白一大打罵,孩子可能剛開始怕你,可時間久了孩子一定會習以為常,甚至會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付你。
在孩子出現打罵父母行為時緊緊盯著孩子
這也算是喚起孩子良知的一種心理戰(zhàn)術吧。只要不是那種被家長慣的無法無天的孩子,打罵父母成了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的孩子,這一招應該還能管用。在孩子情緒控制不住要打罵父母的時候,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眼睛緊緊盯著孩子,大聲問孩子你這是要做出打爹打娘的行為嗎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失控的情緒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是瞬間給孩子提了一個醒:你面前的是你的父母,是辛苦養(yǎng)育你長大的人。
平日注意加強孩子情緒自控力的鍛煉
打罵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整天就做一件事,不是罵父母就是對父母揮拳頭,正常來講那不過是偶爾一次罷了。孩子并不是不明白父母是不能打罵的,可是卻因為控制不住情緒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行為。那么你就要在平日注意加強鍛煉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自控力,讓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不能夠憑著自己的情緒進行。
教會孩子尊重與被尊重
我曾見過一位家長,帶孩子在游樂場玩耍的時候,因為要排隊上滑滑梯,那位家長竟然很小聲的告訴自己孩子:把前面那個小孩推下去就很快輪到你了。結果當然是前面那個孩子被退了下去,還被摔傷了,而當那個孩子的家長和孩子責問時,那個孩子和家長理直氣壯的回答:誰讓你們那么慢的,摔了活該。如果家長不教會孩子尊重與被尊重,那么一定會有一天你的孩子把你教給他的用在你身上。
父母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這還是那句老話,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與習慣。有不少父母性格就過于暴躁,不管和誰,一旦有不滿意的時候不是滿嘴的污言穢語,就是揮動著拳頭。這樣的行為讓孩子看到,他們會習以為常,覺得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如此。對于那些習慣打爹罵娘的孩子,我個人不覺得是孩子的本性或者說是天生的,基本上都后天養(yǎng)成的。而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切,絕對直接影響孩子的一切。
媽媽該怎么教育孩子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擔任著給孩子必要鼓勵的角色。多數情況下,媽媽需要幫助孩子解決很多生活中困難和瑣事,而且還承擔著孩子早期教育方面的重任。然而對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多媽媽卻無從下手,今天為大家說一些媽媽最應該給孩子的“六大教育”。
時刻注意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多和寶寶一起玩耍
母親要多和孩子嬉戲玩耍,不要總是把功課、學習掛在嘴邊。學習、功課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試想,一個沒有和母親的嬉戲,而只有功課輔導的童年是多么的糟糕。作為一個“慈母”,你需要時刻注意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多和寶寶一起玩耍;
注意對孩子正確的指引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生的性格都是善良的。作為母親,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要給予正確的引導。
比如孩子偷家里的錢或者未經別人允許使用人家的東西等等,這些小事上面一定要給予糾正。母親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正直、忠誠等良好的性格具有引導義務,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親自身的行為,如果母親自身逃避責任,無視他人的權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為的向導。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
孩子都需要細心的呵護,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他們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尤其對于男孩子來說,他們想嘗試很多新鮮事物,希望獨立解決一些問題。隨著男孩子的長大,目前對他們的界限需要適當地放寬些,作母親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拋棄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適當的自我空間也是他們今后養(yǎng)成獨立性格的開端。
母親平時的言語要注意,你的語氣和談話內容可能會影響到孩子
有些父母平時談話不注意,一些不適合孩子聽見的言語也沒有很好的“避諱”,他們以為孩子聽不懂,殊不知這些談話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情感方面造成影響。父母在談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語表達,寶寶不適合聽見的談話內容,最好避開。
對孩子綜合情感及愛心的培養(yǎng)
母親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yè)及體育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養(yǎng)的孩子會產生心理學家丹尼爾所說的情感智商,即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遙遙領先。
媽媽的表揚和鼓勵對孩子很重要
表揚能是孩子更加自信,批評會使孩子過多的自責。對孩子的表揚也講究技巧,比如孩子摔倒之后自己爬起來,與其說“你很勇敢”不如說“我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這樣明確地說明了為什么這種行為值得表揚。
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其實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在生活中注意發(fā)現和體會。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功課的教育那么簡單。媽媽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孩子有你的陪伴會表現的更好,生活的更愉快。
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還應該多學習點育兒知識,從而更全面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