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不要教導孩子以牙還牙
發(fā)布時間:2021-06-02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不要教導孩子以牙還牙
最近這些天,總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狀”,說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詢問原因,丁丁卻對我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媽媽說別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來,不打回來,媽媽就不要我跟著去旅游了?!蔽倚南?,怪不得最近老聽到小朋友說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揮手就打了下去,還喊著“她打我”,小金在一邊哭的很傷心,我過去問了小朋友,都說小金沒打人,小金也哭著說沒打人,我想兩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執(zhí)地說“她打我?!?/p>
小孩子在交往中難免有磕磕碰碰,這是孩子的世界,我們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評判看待,有時成人在旁參與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錯誤的觀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覺得打她,讓孩子時時刻刻都警惕著別人,對孩子的交往能力發(fā)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時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這在我們成人看來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讀,以前小怡也常常因為別人碰了她一下,就誤解為被人打了,到老師這告狀,我們通過幾次觀察了解就發(fā)現了只是幼兒間無意的肢體碰觸,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兩人坐一起時,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時由于幅度大一點,手與手碰了一下,我們向小怡解釋了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們有時也會有不小心的時候,你只要請她以后注意一點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當然,有時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們也該好好安慰受傷者,讓闖禍的幼兒去抱抱受傷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在這里小怡她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長灌輸了“還手”的觀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斷是非能力差,再加上這樣的觀念,本來一件小事也會變大事。
“打人,還手”,無限循環(huán)必將惡化孩子間的關系,雙方因無法達成一定的平衡,最終不論打人還是被打者的利益都無法得到保護和補償。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家長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應培養(yǎng)孩子通過合理渠道解決問題。從更深的層次講,還手的孩子會養(yǎng)成自己的利益必須得到及時補償的習慣,容易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漠視社會的集體規(guī)范;反之,教育孩子不還手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寬闊的胸襟、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協調人際的方法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還牙”只會弄巧成拙。與其讓自己的孩子和同學之間成為敵人,不如想辦法讓孩子成為朋友。小小忍讓,培養(yǎng)孩子寬廣的心胸,這才是為人父母之道。父母寬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長的歲月之中必將潛移默化地內化為孩子將來的人格特征。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他們都還只是一棵小樹,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給人改過的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綿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育隨筆:“不要”男孩
孩子們都是喜歡游戲的。進入中班后,根據班級里幼兒的年齡特點,班級里新設了“魔法小丑蛋糕”和“玩轉蛋糕”這兩個角色區(qū),孩子們十分喜歡玩這兩個區(qū)角,每天到玩區(qū)角的時間時,就會有很多孩子來和我說“老師,我想去買蛋糕”“老師我想去做蛋糕”,等等。看到孩子這么喜歡玩,我也很開心。
班級里有個叫小語的小男孩,十分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比如在玩體育器械時,他就拿著沙包或者飛盤在旁邊看著,請他回答問題也都不愿意開口,玩區(qū)角的時候也喜歡趴在自己的座位上,每每鼓勵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都會被一句“不想玩”“不要”給反駁回來,甚至會出現扔掉玩具的情況,慢慢的,我也不再強制他參與到小朋友的活動中了,就讓他在旁邊看著。在兩個蛋糕店開設之后,區(qū)角游戲時,我發(fā)現小語會經?!坝问帯痹诘案獾曛車?,在看蛋糕店里的小朋友在玩游戲,我也沒有管他,就讓他繼續(xù)觀看。到了收玩具的時候了,蛋糕店里的小朋友們收拾區(qū)角總是要慢一些,小語這下看不下去了,上前幫著一起收拾蛋糕,被我發(fā)現后,他還有些不好意思。這樣的情況在幾天后的區(qū)角游戲中有了進展,小語主動拿起區(qū)角牌,選擇了“魔法小丑蛋糕”,在區(qū)角里充當了收銀員的角色,但是觀察后我發(fā)現他只是站在收銀臺前,按著收銀機,見此,我扮演了一次小顧客,來買一次蛋糕,只見他拿起一個蛋糕用機器掃一下就給了我,我問“這多少錢,我不用付錢嗎?”,他笑了一下說“一塊錢?!蔽医o了他一塊錢,并說“這蛋糕我要帶走,這樣直接拿著好不方便呀”,他看了看沒反應,我又說“你能幫我拿個袋子裝一下嗎?”他立馬拿來一個袋子裝好蛋糕,并裝進去一個勺子,遞給了我,我立馬表揚了他。旁邊的小朋友看見了,也來買蛋糕,小語玩的很開心。之后,我發(fā)現小語不再抗拒各種集體類的活動了,慢慢的開始很旁邊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
其實,孩子是個有著自己發(fā)展規(guī)律的個體,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們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的機會。
教育隨筆:不要隨意嚇唬孩子
教育隨筆:不要隨意嚇唬孩子
幼兒正處在身體技能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在發(fā)育過程中可能會對各種各樣的事件產生恐懼,精神帶來壓力,會加劇他們的內心沖突,使大腦的興奮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記得放學時有這么一幕:孩子不知為了什么拼命地哭,母親在旁邊哄他,無濟于事。母親顯然用了不少辦法:說好話;給他東西吃,但是都不管用。最后,母親實在不耐煩了,大聲說:"叫你哭!再哭我就走!讓拐孩子的把你抱去!"這一下,孩子哭得更加厲害了。那位母親二話沒說,扭頭就走,孩子見狀,慌了神,趕緊追上去,邊哭邊喊:"媽媽,別走,不要扔下我------"
我看了這場面,心酸酸地。作為母親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對待孩子非要來恐嚇他嗎?父母是孩子最最可信賴得人,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特別的眷戀,有一種安全感。那位母親的恐嚇話,殊不知給她的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是成人無法想象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要再胡亂嚇唬孩子,給孩子以正確的評價,還給他們一片晴朗的天空吧!
教育隨筆: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個讓大家驚訝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學之前,我們布置了一個樹葉添畫的回家作業(yè),還幫每一位幼兒準備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來后,發(fā)現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樹葉添畫。一問,原來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媽媽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還下著大雨,他們三個人吃好晚飯一起去摘樹葉,一起去買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創(chuàng)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畫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沒有大人幫忙。這是怎樣的教育方式啊!我們都很佩服!是啊,本來樹葉添畫這個作業(yè)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動腦還要動手。有些家長就一手包辦;有些家長就照著我們給的例子依樣畫葫蘆??墒侨饺揭患覅s別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滿意的作業(yè)!在“樹葉添畫”這個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個小孩子自己動手確實有點難度。可是如果爸爸、媽媽、寶寶每人一份,一起圍在桌子邊,一起動手做,遇到問題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動手。孩子一個人做會沒勁,都是家長做那孩子能學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們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區(qū)別了。不僅完成了作業(yè),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自身產生自豪感;還增進了父母,孩子之間的感情,這可以一次難得的親子活動啊!
教育隨筆:不要輕易否定孩子
我們班的琦琦是一個特別喜歡畫畫的小女孩,一有時間就喜歡自己拿著彩筆在紙上繪畫。有一天她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麗的春天》給我看,滿懷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揚,當時我見了她的畫,皺了皺眉頭,不屑的說了聲:“你能重新畫一副嗎?”此時琦琦低下了頭,垂頭喪氣地說:“好”,突然,我認識到了自己說出的話傷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說:“剛才老師沒有好好看你的畫,來讓老師再仔細看看?!庇谑晴磺樵傅陌旬嫿o了我,“原來琦琦的想象力這么豐富,畫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畫一些小蝸牛,天空中畫一些小鳥和太陽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師真的嗎?”我肯定的點了點頭,琦琦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不經意間自己差點就扼殺了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更使我認識到不要輕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試著對他進行鼓勵,先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然后引導他逆向思維,多方位思考。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我會不斷改進,讓孩子們幸福的成長。
教育隨筆:要不要謙讓
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區(qū)域游戲,這天孩子們正在“忙碌”中,響起了一片爭吵聲,我馬上走近去一探究竟,孩子們便七嘴八舌的嚷開了:“老師我們小超市這里人太多了!是我們先來的,樂樂和越越他們是后來的,應該不在我們這一組?!边€沒等我說話,樂樂接著說:“我好久沒玩小超市了,我想在這里玩?!痹瓉砗⒆觽兪菫榱藸幦∮螒蛸Y格而吵鬧,看著大家僵持著,誰都玩不成,我就說:“要不你們再商量一下,那邊的圖書區(qū),益智區(qū)也不錯哦!”話音剛落,原本小超市里的浩浩和佳佳馬上提出他們要去其他組,浩浩和佳佳剛走,其他的孩子也都高興的玩了起來。
這個問題看似圓滿的解決了,但是卻引發(fā)了我深層次的思考。首先,我認為浩浩和佳佳早就選好了活動區(qū),該退出來的不應該是他們。孩子們一旦在游戲和交往中出現需要協商和謙讓的情景時,讓步的總是這幾個乖巧的孩子。長此以往其他的孩子就會覺得這些孩子就應該謙讓,而不懂得理解他人的需要。
活動結束后,我先找來樂樂和越越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都有規(guī)則要懂得先來后到,我組織全班幼兒討論如何解決選擇區(qū)域的問題,最后大家達成了共識,對待幼兒間的沖突教師也不要簡單化,要看到其中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能,有針對性的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教育隨筆:還有誰要上車
背景:
教學進行到“車子叭叭叭”的主題,主題活動中有一個故事——《還有誰要上車》,主要內容是講小動物們要乘車外出,每一個要上車的乘客都請求司機等一等,因為還有自己的朋友也要上車,直到所有的小動物們都來了,車子終于開動了。
故事里人物的對話簡單、重復,一遍遍非常有禮貌地請求司機等等自己的好朋友,我看到故事中有發(fā)展幼兒社會性的教育價值,就在故事教學后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實錄一:
我扮演司機,邀請我的好朋友曹鑫雨當乘客,曹鑫雨上了車,我問他:“我可以開車了嗎?”曹鑫雨說:“能不能等一等,因為我的好朋友李俊承昊也要上車?!薄昂冒?,我們就等等他吧?!蔽一卮鹫f。李俊承昊來上車,我問他:“我們可以開車了嗎?”李俊承昊說:“能不能等一等,因為我的好朋友聶可欣和安宸樂也要上車?!蔽艺f:“可以啊,我們一起等一等。”……第七個孩子上了車,我問他:“我可以開車了嗎?”他點點頭說:“可以開了?!蔽揖蛶е卉嚨暮⒆釉诮淌依镛D了一圈,全班的孩子都很開心,沒有玩到的孩子強烈要求下次一定要等他。我們就一直玩,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至少玩了一遍。
實錄二:
班里孩子喜歡玩開汽車游戲,他們把體操圈當作方向盤,舉在胸前,邊跑邊喊:“嘀嘀叭叭,汽車開來啦!”一天,“馬路”上突然出現了一輛由兩個小朋友一起開的“汽車”,只見他們把自己套在同一個圈里,一個在前,一個在后。新的玩法立刻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新奇之余,孩子們說:“我們也要一起開汽車?!苯涍^討論,我們把兩人一起開的“汽車”命名為“朋友車”。
實錄三:
楊樂怡問潘梓語:“我先當司機,好不好?等一下我們交換?!迸髓髡Z想了想說:“好吧!”李暄毅對毛毛說:“毛毛,你先當司機吧!”“好的,謝謝?!泵苡卸Y貌地回答。我見狀都給予了表揚。
閆嘉軒和閆呂祎好久都沒有商量好,因為兩人都想先當司機,誰也不讓誰。我輕輕地走過去,指著已在行駛的一輛輛“朋友車”說:“瞧,很多朋友車已經開起來了。如果你們都只想著自己先當司機,游戲就玩不成了。如果你們誰能等一會兒當司機,朋友車就能開起來了?!遍Z呂祎看著正在行駛的其他“朋友車”,露出羨慕的眼神。過了一會兒,閆呂祎說:“我讓閆嘉軒先當司機,等會兒我再當?!蔽伊⒓唇o予了肯定。
分析與反思:
從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特點來看,小班幼兒往往比較關注自我,較少關注同伴,交往范圍小,缺乏主動交往的技能。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要想促進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首先要讓他們結交同伴,和同伴一起玩,學習關注同伴,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學習輪流、謙讓、交換、配合等交往技能。因此我在日?;顒又杏幸獾貏?chuàng)設了一些游戲情境,讓幼兒隨著游戲的發(fā)生、發(fā)展,抓住契機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小班幼兒的交往剛剛開始,他們還不知道如何主動結交同伴,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幼兒比較被動。這時,我利用游戲引導他們愉快地尋找自己的交往對象。“還有誰要上車”的游戲使幼兒有機會結交平時不太交往的同伴,有利于擴大他們的交往范圍。
我在觀察中發(fā)現,在玩朋友車這一游戲過程中,一些幼兒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運用交換、輪流的方法順利地分配角色。這時,我會立即給予表揚,這樣做既有利于鞏固幼兒的良好行為,也有利于其他幼兒模仿學習。也有的幼兒會堅持要自己先當司機,有的幼兒則想當然地認為汽車應該朝自己想要去的方向開,由此不斷與同伴發(fā)生矛盾,導致游戲無法順利進行下去。這時我抓住矛盾沖突,積極引導,以此作為幫助幼兒去自我中心、學習交往技能的良好契機。事實上,這對幼兒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幼兒可以借此克服自我中心,學會延遲滿足,調整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如果教師只憑借權威加以干涉,無論替哪個幼兒作決定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它不能對幼兒學習交往產生促進作用。
一輛“朋友車”自然地將兩個幼兒聯系在了一起,他們共同經歷了“朋友車開起來——朋友車安全開——朋友車快樂開”的過程。隨著游戲的展開,我利用不斷出現的交往契機加以引導,促使幼兒的認知水平得以提升,經驗得以豐富,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教育隨筆: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我們班,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集體活動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廁所幾乎每一種活動中都需要老師不停地去點擊他,他們的名字隨之而然地天天掛在老師的嘴邊,漸漸地老師和他們的交流多了起來,老師對他們的關注也多了起來,這時,那些乖巧,安靜的孩子在做什么,他們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發(fā)現,調皮、好動的孩子時刻需要老師的點擊,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似乎都喜歡老師去點擊他,表現好也罷,表現差也罷,他們就是喜歡自己的老師多看她一眼,對他笑一笑,聊聊他們的事,哪怕老師不經意的摸摸他的頭,孩子就會高興地蹦來蹦去。我們常說,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然而有些時候這似乎有些紙上談兵,這樣說有些過,畢竟我們也在盡力地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們關注一些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忽視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離在個別與集體的教育之中呢?有時候思緒會很亂,思考一點問題,卻發(fā)現,好多好多的畫面,感觸同時油然而生,讓我很難一時間縷順清楚,然而此時我只想記錄和表達的一點就是: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點擊”!
給我這種內心的觸動是來自我班的彤彤。她是一個安靜的小女孩,膽子很小,不敢大聲說話,平時進行活動時也比較被動。為了幫助她提高主動性,我和班上的老師沒少下功夫。在沒有更深的了解彤彤之前,我一直認為,彤彤這么安靜,一定是個不善表達的孩子。有一次接到彤彤媽媽的電話,在電話里通過媽媽的講述,感覺彤彤完全不像在幼兒園時的安靜和不善言辭,媽媽說完后,我就開始尋思自己對彤彤的了解是否全面準確,我開始進一步地了解她、發(fā)現她,一有時間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說說話,沒有目的,就是瞎聊,聊著聊著,說著說著,我發(fā)現彤彤原來這么能說,我加大觀察的馬力,在日常活動中,她有丁點的進步,我就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將她一個閃光點無限地擴大。漸漸地,我發(fā)現在課堂上,彤彤舉手次數多了,游戲中,彤彤也積極了,教室里也常常聽到彤彤的聲音和笑聲了,她奶奶送她入園時也常說:“每天回家都很開心,說老師表揚我了”
彤彤的變化,給了我意外的收獲與驚喜!都說每一位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確如此,但有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我們老師有心、用心,就不會有被忽視的孩子,不是嗎?想要做好,確實很難,但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著我們,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他們需要老師的點擊!
教育隨筆: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非常強,可是我們作為老師往往不能完全放開手,讓孩子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造,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投放了新材料《臉譜裝飾》,給孩子交代了要求之后,我就走開了,但是雖然走開了但是我心里總放心不下,擔心沒有說清楚,心里很是矛盾還要不要給孩子再說一次,糾結半天之后,于是我還是來到了孩子跟前又給他們說了一遍。我才放心的走開了。過了一會之后我去看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沒有一個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的,他們的方法和想法都是與眾不同的。之后我就在反思,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思想干涉過多了,這樣是不是局限了孩子的能力發(fā)展,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是一個很大的扼殺。
于是我調整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樣的材料,我這次只是投放了材料和提示卡,只是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我發(fā)現孩子們的路數很清楚,她們先看了看提示卡,然后看了看我提供的材料,便很快的動手操作起來,還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方法,整個活動我沒有干涉,孩子們自己玩的有聲有色,作品也是各具特色。
通過這兩次活動的對比,我認識到自己教育孩子還是放不開手,總擔心孩子做不好怎么辦?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探索學的方法,美術教學就是發(fā)展幼兒智力、豐富幼兒知識、培養(yǎng)幼兒積極觀察、大膽表現生活、養(yǎng)成良好習慣等?!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在藝術活動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所以,我們只要相信孩子能創(chuàng)造世界,那么他們就能創(chuàng)造出世界給我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