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小磨蹭”不見了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一次放學的時候,懿懿的媽媽走上前來,皺著眉頭對我說:“王老師,我的女兒做什么事情都特別磨蹭,穿衣服、吃飯都比同齡的孩子慢很多,效率特別差。特別是吃飯,每天吃早飯要吃半個多小時呢,怎么跟她講道理她好像都聽不進去,只有她爸爸跟她兇的時候,她才能快一點點,但下一次還是那樣?!?/p>
幼兒期是動作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動作緩慢的兒童往往容易出現(xiàn)不靈活、不協(xié)調的行為表現(xiàn),影響今后的身體和智力發(fā)展,這會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一、孩子為什么會磨蹭?
1.缺乏責任心和練習
現(xiàn)在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比如:吃飯、洗腳為節(jié)約時間,成人喂他或幫他洗又快又省心,更省事。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也會因此惰性越來越強,沒有自理的愿望,對自己沒有責任心。
2.對時間的長短沒有概念
有些父母比較關注孩子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對孩子學習習慣、生活細節(jié)的培養(yǎng)。時間是什么,如何珍惜時間等等,孩子并沒有概念。久而久之,自然就養(yǎng)成了浪費時間的壞習慣。
3.對這個活動沒興趣
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并對孩子的興趣點不關注,因而常常讓孩子做一些他沒興趣的事情。時間一長,為了應付父母,孩子就養(yǎng)成做事情拖拉的壞習慣。
4.沒有注意
當孩子在專注于一件事情時,即使爸媽在旁邊催促著:“趕快換衣服,我們要出門了!”也可能不動如山,因為他根本充耳不聞。
二、改變磨蹭的幾點策略
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孩子磨蹭的壞習慣多半是家長慣出來,所以要對家長的思想上“灌輸”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我就找懿懿的媽媽談了談,告訴她:動作不熟練是動作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家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不要端了個飯碗追著她喂,并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園我會有意讓懿懿和別的小朋友比賽,比如吃飯,剛開始的時候,要幫她建立自信,我就讓懿懿跟和她速度差不多的孩子比賽,看誰吃得快,往往她會比那個孩子快一點,她會得意地告訴我:“我吃完了,他還沒吃完?!弊屓擞X得可喜的是她還會幫我擦桌子,說明她有動手做事的愿望,雖說把米粒都擦到了地上。接著我就會讓她跟比她快一點的孩子比賽,讓她有點挑戰(zhàn),也能自然而然地加快她的吃飯速度。
2.一日活動中處處滲透
在一日活動中我會有意無意地讓孩子逐漸建立時間長短的生理感覺。在看電視的時候我會提醒他們還有幾分鐘可以看。在午睡時,我會對懿懿說:“給你兩分鐘時間脫衣服睡好哦?!睂嶋H上她一分鐘不到就脫好衣服了,不過她不馬上躺下,會磨蹭著弄被子。看到這我就會提醒她:“還有一分鐘了?!彼蜁s快往被子里一鉆。課間的時候,我會說:“小朋友休息十分鐘。”
3.先叫住她,讓她注意力集中
有時候我發(fā)出指令,讓小朋友做什么事情,懿懿總會在我說了幾遍以后才做。實際上不是她磨蹭,而是她在弄她的衣服或鞋子什么的。注意到這一點后,我上課時會提醒懿懿先坐好,眼睛看好我。我對懿懿的媽媽說:“你在家時,要對她說什么話時,她卻正專注別的事情,你可以輕拍她的頭,等她看著你時再說。”
4.及時表揚
沒有時間緊迫感是動作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只是在延續(xù)著從前的習慣而已,他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那么,就要為孩子多設置獎勵情境,讓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報。
經(jīng)過兩個月的努力,家園的配合,我們的懿懿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她的媽媽欣喜地對我說:“我們家的‘小磨蹭’不見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做事磨磨蹭蹭,往往會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對人的技能的日益高要求,使得人們必須有緊迫的時間感,做事抓緊時間,提高效率。所以磨蹭的壞習慣要在幼兒時期糾正過來,這對孩子的將來很重要。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不見了的頭繩
起床時間,小朋友們陸續(xù)起床,懶洋洋的下了床,雯雯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在她在頭繩盒里仔細翻她的頭繩。哎,不對,只剩她一個女生沒有扎頭發(fā),那么碗里最后剩的紅色糖果頭繩不就是她的嘛,還在找什么呢?“找什么呢?這最后一根不就是你的嗎?”我理所當然的問。“不對,我媽媽今天早上給我扎的小鹿編繩。她搖搖頭茫然的看著我?!坝涘e了吧,小姑娘,今天或許扎的就是糖果呢?!澳沁@個是不是你的呢?”我試圖糾正她?!安皇堑?,這個不是我的。”她認真的說。這個難道是其他小朋友扎錯了?我示意她等會,就去檢查了班里其他女生的編繩,可是沒有哎?!拔覀兿仍@個再找找吧,小朋友該吃點心了?!逼渌∨笥堰€在等待,我決定顧全大局。“不,我不要扎別人的頭繩”她苦著臉,哀求的目光。唉“那你想想,是不是你的頭繩沒有放碗里,放其他什么地方了?”“我沒有,就是小鹿頭繩放盒子里了?!彼樁技奔t了。她大哭起來。不一會兒,李老師回來了,笑著說“哎,早上扎的就是這個,不過沒有給她看,她記得還是昨天那個呢?!宾┛次乙谎?,我們都笑起來。
小朋友就像七秒記憶的小金魚,記憶力不如我們成人,很多時候雖然她們堅定地說著不符合事實的話也并不意味著她們在說謊,只是那是在她們的想象中存在的事實。
教育隨筆:我的鞋子不見了
這幾天午睡后,都會有一兩個幼兒說"老師,我的鞋子找不著了。"開始我不在意,只是在教室里把鞋子找到,讓孩子把鞋子穿好。可是這些鞋子,不是在角落里,就是在其他小朋友放衣服的柜子里,我想鞋子不會無緣無故的跑到這些地方,肯定是那個小朋友搞的惡作劇,故意把鞋子藏起來的,可是,誰是這個搞惡作劇的人呢?我犯難了這么多孩子怎么找呢?
一天又是我值中午班,起床時,班上又有一個小朋友跑來告訴我說:"老師,我的鞋子找不著了。"肯定有人故意干的。我想一定要想個辦法,把這個藏鞋子的人找出來,想了個辦法:讓孩子來幫忙找,哪個藏鞋子的一定先找到。我來到活動室說:"我們班的小A小朋友的鞋子神秘失蹤了,我們去幫他把鞋子找回來好嗎?我看誰能先找出來"。孩子們在活動室里開始找,不一會兒小B的手里拿著小A的鞋子跑過來說:"老師,我是最棒的,我找到了鞋子"。我表揚了小B,因為他幫小A找到了鞋子。我接著說:"找到鞋子的小朋友很聰明,藏起鞋子的小朋友有很聰明。我也很想知道藏鞋子的是誰。"這時小B站起來說:"藏鞋子的也是我",臉上露出一絲自豪感,我的心理也有一絲自豪感,終于找到根源了。我把小B帶到我的辦公室里問她:"你把小A藏鞋子的是想干嘛?","我跟他鬧著玩的。"小B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那以前的幾次是誰干的?""也是我"我想不能批評他,因為他藏鞋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別人沒鞋穿,只是讓別人一時找不著鞋子罷了。果然如我所料,我說:"你給別人藏了鞋子的時候,別人找不到鞋子是很著急的,你想一想如果找不到鞋子的人是你,你是什么心情?"我不說話讓他自己想想,小B想了想說:"老師,我以后在也不給別人藏鞋子了。"
從那以后班里的鞋子在也沒有神秘失蹤過,小B也變得愛幫助別人了。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指出小B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而是讓他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發(fā)現(xiàn)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從而自覺改正。作為老師,我們不光要讓孩子認識錯誤,更要讓他們學會反思。
教育隨筆:我的鞋子怎么不見了
優(yōu)美的午睡起床音樂響起了,孩子們紛紛睜開了惺忪的眼。“醒一下,馬上起床!”老師溫柔的話語安撫著幾個還在夢中的孩子……“好,小朋友們輕輕起床吧!”孩子們都陸陸續(xù)續(xù)乖乖自己起床了,這是一個多月教育引導的成果??!猶為欣慰。
“我的鞋子怎么不見了?”凡凡拎著一只鞋子輕聲說著?!罢乙徽?,凡凡的眼睛最亮?!蔽疫吂膭罘卜舱倚?,邊下意識蹲下看看:“咦,會在哪呢?”其實我已發(fā)現(xiàn)鞋的蹤影,在床底下。凡凡也忙蹲下找尋著:“我的鞋在那?!北汩_心地伸手去拿,哎呀夠不著。聰明的他看看我,想到了求助老師:“老師幫我拿?!蔽以囍ツ?,隨后起身說:“哎呀,老師也夠不到,我們的手臂都太短了,怎么辦?”凡凡看看我,一臉困惑。我忙說:“能不能請什么幫幫忙,使我們的手臂變長?”凡凡在我的啟發(fā)下,盡然想到了掃帚。我忙配合取來了掃帚,一下,兩下,鞋子終于“蹦”出來了。凡凡笑了,忙拿鞋穿。“凡凡,我?guī)椭四?,你該說什么呀?!边@一環(huán)節(jié)的禮貌教育咋能疏漏,我當然記著啦,可愛的凡凡忙說:“謝謝老師?!庇衷诩w談話時說了凡凡找鞋的事,教育孩子們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也可請求老師或其他朋友的幫助,并教育孩子們以后午睡一定要把兩個鞋子朋友放在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
老師的耐心啟發(fā)引導,為幼兒提供了思考的機會,使幼兒通過動腦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也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這些小班的寶貝們,我們老師該經(jīng)常有意識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思考的空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教育隨筆《“地不濕了”》
每次喝完水,地板一片狼藉,又濕又臟。加上孩子們在濕的地方踩來踩去的,活動室都被“感染”了。
事件一:剛開學,只要老師一聲令下:“請起立,解小便,喝水?!焙⒆觽儽惴鋼矶?。瞬間,吵鬧聲、沖水聲、杯掉聲、告狀聲一哄傳入我耳內。盥洗室里面,可想而知了,地又濕又臟又滑……事件二:隨著常規(guī)的改善,孩子們學會了排隊,總免不了幾個不守規(guī)則孩子的插隊、莽撞孩子的碰撞、淘氣孩子的玩水,各種聲音稍輕了,可地板還是一塌糊涂……事件三:“男孩子起立先解小便,女孩子起立先喝水”,孩子們各走各路。而男孩子小便速度快,很快,喝水的地方又似菜市場,回到了前面的狀態(tài)……事件四:“女孩子請起立,解小便喝水”……“男孩子請起立,解小便喝水”孩子們似乎規(guī)矩了許多,地也不太濕了……事件五:健康課《跳跳糖》,回活動室。因為活動需要在孩子們腦袋上貼了或星星、或蘋果、或紅花?!按笮切堑暮⒆觽兤鹆ⅲ庑”愫人薄按筇O果的孩子們起立,解小便喝水”……“大紅花的孩子們的起立,解小便喝水”……結束后,我進盥洗室一看,會心的笑了:“我們的地終于不濕了?!?/p>
教育隨筆:‘聽不見’的孩子
“慶羊快去尿尿……”“慶羊快去洗手…….”“慶羊來拿點了…….”“慶羊快來站隊…….”每次如廁、洗手、喝水、吃點,老師們叫的最多的就是慶羊,但是無論老師喊多少遍,慶羊就像是沒有叫到他一樣,坐在那里一動不動,老師還要走到他跟前拉起他的手,這樣他才會去。
這一天我來到他身邊問他:“你叫什么名字?”我問了好多遍他都不說話,就像不是跟他說話一樣。上學期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開學第一天我們對每個孩子還不熟悉,孩子大多數(shù)叫不上名字,我們就問‘小朋友,咱們都來介紹介紹自己吧/只有他跟另一個小男孩不說自己的名字,結果我們把他們的名字弄錯了,叫了一上午別人的名字,直到中午另一個小朋友媽媽來接,我們才知道他們兩個的名字我們弄錯了。經(jīng)過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慶羊有了很大的變化,也懂禮貌了,也可以跟小朋友友好相處了。但是,寒假假期結束后,慶羊又變得跟剛上幼兒園一樣,老師怎么叫他都不回應,也不搭理。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先跟慶羊的媽媽進行了交流,慶羊媽媽說:“最近這段時間慶羊在家也是這樣,誰叫他都不搭理,就像沒聽見一樣,怎么說也不聽,上學期變化挺大,也挺好了,現(xiàn)在又變得這樣了,在家我們多跟他交流,麻煩老師在幼兒園多多費心引導?!?/p>
我們根據(jù)慶羊的情況,我們首先根據(jù)小班上學期的故事《唉!我在這》正確引導孩子,當別人叫你得不到你的回應的時候,別人給你的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就會送給別的小朋友,所以當別人叫你名字的時候一定要回應,這樣也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在一日的生活活動中,老師可以邊叫他的名字,邊適時用動作提醒他,慢慢對他進行引導。
經(jīng)過開學這幾周的仔細、耐心的引導,慶羊有了一定的進步,老師點名字時知道喊‘到’,站隊時也知道自己的隊名,但是平時老師跟他交流還是像‘聽不見’一樣,叫好幾次沒反應,這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希望他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隨筆: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個讓大家驚訝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學之前,我們布置了一個樹葉添畫的回家作業(yè),還幫每一位幼兒準備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來后,發(fā)現(xiàn)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樹葉添畫。一問,原來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媽媽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還下著大雨,他們三個人吃好晚飯一起去摘樹葉,一起去買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創(chuàng)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畫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沒有大人幫忙。這是怎樣的教育方式?。∥覀兌己芘宸?!是啊,本來樹葉添畫這個作業(yè)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動腦還要動手。有些家長就一手包辦;有些家長就照著我們給的例子依樣畫葫蘆??墒侨饺揭患覅s別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滿意的作業(yè)!在“樹葉添畫”這個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個小孩子自己動手確實有點難度。可是如果爸爸、媽媽、寶寶每人一份,一起圍在桌子邊,一起動手做,遇到問題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動手。孩子一個人做會沒勁,都是家長做那孩子能學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們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區(qū)別了。不僅完成了作業(yè),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自身產生自豪感;還增進了父母,孩子之間的感情,這可以一次難得的親子活動??!
教育隨筆:小鳥再見
小鳥再見
冬日,幼兒入園時,教室里飛進了一只小鳥。"老師,小鳥在外面太冷了","小鳥迷路了","不對,小鳥要和我們一齊做游戲呢!""老師,快捉住小鳥"……在小朋友的議論聲中我悄悄地捉住小鳥。剎時間,我的手也捉住了孩子們許多驚喜的目光。
孩子們一窩蜂地涌過來,"小鳥餓嗎?""小鳥會說話嗎?""小鳥要不要小便呀?"我微笑不語,把嘰嘰叫著的小鳥放在一個孩子的耳朵旁邊,讓他聽小鳥說話,孩子們爭著要聽小鳥說話。他們的歡聲笑語如一束束燦爛的陽光,給教室?guī)砹藴剀?。我明白,在他們小小的心里,已用愛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巢。"小鳥的眼睛閉起來了","小鳥好象哭了,它是想媽媽了吧!"只聽珊珊和丹丹面帶愁容地說著。頓時,教室里安靜了。"小鳥是不是想家了,它的家在哪里呢?"隨著我的問話,小朋友們陷入了沉思。我告訴他們:小鳥的家是藍天,它喜歡自由地飛翔。我和孩子們共同商量后,站到陽臺上放飛了小鳥,孩子們歡呼著:小鳥再見……
小鳥飛走了,留下了我的思索:假如我沒有去捉那只小鳥,孩子們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滿足;假如我當時不是放飛了小鳥,而是用繩子系住小鳥細細的腳,把它留在教室里讓孩子們賞玩。那就失去了一個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機會,結果會大相徑庭的
教育隨筆:輸了,不能哭
教育隨筆:輸了,不能哭
今天下午的戶外活動時間,我組織著我們班的孩子們進行跳繩比賽。比賽結束時,勝負定出,勝的隊歡欣跳躍,輸?shù)年犐袂轺鋈?。輸隊中,劉同哲蹲在地上抹起眼淚來。因為已到離園時間,所以我只是安慰他幾句,就忙著迎接家長。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一直浮現(xiàn)著劉同哲被奶奶接走時紅紅的眼睛和郁郁寡歡的神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就像壓上了一塊石頭?!安荒茏尯⒆虞斄司涂?”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幼兒園等待劉同哲的到來,過了好久,才見他耷拉著頭,一語不發(fā)地走進幼兒園、走進活動室、走到座位邊坐下來。我微笑著蹲在他的面前,輕聲問:“怎么了?同哲,還在為昨天輸了比賽不高興嗎?咱可是一個男子漢,不能因為這一次輸了,就哭,輸了怕什么,只要繼續(xù)努力,輸就會變成贏!……”
教育活動時,我和孩子們又圍繞著“輸或贏”這個話題展開論,孩子們暢所欲言、情講述著自己會如何面對輸贏。其間,我也會適時加入一兩句進行引導。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同哲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同哲,你來說說吧。輸了不能哭,要堅強、要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們肯定會贏!”說完,同哲又伸出小手作了一個勝利的姿勢:“耶!”“哈哈哈……”班里響起了歡樂的笑聲,我也開心地笑了。因為,我相信“輸”的陰影已影響不到我的孩子們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真心希望每一個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輸時不哭,學會堅強,有愈挫愈勇的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