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案例:引導幼兒在觀察中主動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1-05-27 區(qū)域觀察記錄 幼兒園觀察記錄 幼兒園案例

一、《綱要》理念

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案例描述

讓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

陽春三月,大地復蘇,萬物開始萌動。教室前的一排杏樹也不例外,根根枝條已墜滿了剛剛生長的細芽。這種現(xiàn)象被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袄蠋煟瑯渖系男⊙渴腔ㄟ€是葉?”有個孩子問我。全班的孩子都圍攏過來好奇地問這問那?!澳銈冋f是花還是葉呀?”我反問道。對于孩子們提出的疑問,我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帶著問題給他們布置了一次觀察任務。一周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作了這樣的觀察記錄:

第一天:陰氣溫12°C枝條無變化

第二天:小雨氣溫12°C枝條無變化

第三天:陰氣溫13°C芽孢稍微變化

第四天:晴氣溫15°C芽孢繼續(xù)變大

第五天:晴氣溫16°C芽孢裂開[句怡美 Www.jYm1.coM]

第六天:晴氣溫16°C芽孢開放

一周后,樹上開滿了簇簇杏花,沒用我講,孩子們都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那些芽原來是花呀!”“老師,杏樹是先開花后長葉吧?”“我知道,天氣暖和了,花就開了?!蓖ㄟ^一個簡單的觀察活動,孩子們明白了許多大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的觀察活動收獲很大。

三、分析

這次觀察活動結(jié)束后,我感觸很深,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把答案及時的告訴他們,當他們提出一些我也不懂的問題時,我就會用一些無關(guān)的話語搪塞他們。而今,學習新《綱要》后認識到,以前的做法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主動探究的權(quán)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會產(chǎn)生很多疑問,提出很多問題,他們有很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事情,需要教師解釋,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好一個引導者,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種鼓勵提問的氛圍,不管我們是忙、是閑,都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當我們對一些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時,除了輕松地說:“我也不知道”外,還應該加上一句:“讓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吧!”

四、反思

1、變“教師講,幼兒聽”為“幼兒做,教師指導”,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做到“幼兒能做的事情就讓他做,幼兒能想的事就讓他想”。當幼兒自發(fā)產(chǎn)生興趣和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找到答案。這樣,幼兒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探究問題的方法。

2、切忌橫加干涉、扼殺幼兒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當幼兒提出一些教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來尋求答案。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探索主題活動模式


背景描述:在“親親大自然”主題中,依據(jù)幼兒的興趣點和時下的季節(jié)特征,在“小蝌蚪”的內(nèi)容中,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為依托預設了兩次活動。第二次活動中,幼兒因為合作問題處理的不好,使得表演活動不能順利進行?!盀槭裁匆献??怎樣合作?”成了擺在孩子面前棘手的困難,該不該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呢?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終身教育的理念。綜合考慮于幼兒發(fā)展的教育價值,決定為解決問題將“合作”這個點延伸開來。

實錄:在一次以熟悉故事和豐富經(jīng)驗為目標的活動和一次以表演故事和提升經(jīng)驗為目標的活動之后,活動目標的實現(xiàn)并不充角色分,特別是在第二次活動當中,幼兒在集體搭建池塘、分配和選擇頭飾等環(huán)節(jié)都因為合作問題不能解決,而不能順利的進行故事表演活動,因此,表演故事和提升經(jīng)驗這兩個目標沒能實現(xiàn),但是孩子對于表演這個故事還表現(xiàn)出非常濃厚的興趣。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實現(xiàn)自己表演的愿望,并且通過表演故事的載體,初步樹立合作的意識,積累一些解決合作中出現(xiàn)矛盾的經(jīng)驗,完成第二次活動中對幼兒發(fā)展的目標。綜合所有急待解決的問題,我又預設了一次活動,旨在對幼兒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初步培養(yǎng),讓幼兒通過同伴間的討論,自己解決第二次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明白“我們?yōu)槭裁匆献??”,然后?jīng)過實踐表演活動的驗證,在親自的解決問題當中,積累有益的合作經(jīng)驗?;顒有Ч麉s還未如我所愿。為什么孩子在討論中達成一致的卻不能遷移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呢?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離開這個內(nèi)容。我開始重新從活動設計,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流程等細節(jié)思考,又設計了一次活動,讓孩子先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討論總結(jié),再到實踐中驗證,最后分享交流。從活動效果來看對于預設問題的解決,結(jié)果還是不錯的。我將這個內(nèi)容完整的從集體活動轉(zhuǎn)入?yún)^(qū)域活動,在指導區(qū)域活動中,卻又暴露出許多因為合作出現(xiàn)的問題,這說明幼兒對于合作的經(jīng)驗并沒有真正的鞏固下來。為了幫助幼兒真正獲得這些有益的經(jīng)驗,我用數(shù)碼相機將區(qū)域活動的全程記錄下來,請幼兒一起觀看、評價。幼兒第一次通過這種方式,看到了自己的真實行為,幫助是很明顯的。孩子們終于意識到表演和合作的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開始一點點的改正。

反思:從這個主題內(nèi)容的延伸,我學習到一種新的主題活動模式。下面通過這種模式與傳統(tǒng)模式的比較,匯報自己的學習心得。

優(yōu)勢

1、幼兒對主題的經(jīng)驗豐富,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

2、教師參考主題方面的已有經(jīng)驗比較方便,經(jīng)驗容易積累;

3、教師操作起來比較容易把握,很少出現(xiàn)離開主題設計內(nèi)容的現(xiàn)象。

1、每一次活動都來自于對前活動的延伸,因此活動對于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更有針對性;

2、教師對于活動的設計和把握有更多的自主權(quán);

3、對于主題的學習更集中更深入。

適用范圍

適用于大而開放的主題內(nèi)容,特別是有許多成熟經(jīng)驗可以借鑒的主題。適用于子主題內(nèi)容和結(jié)合時代本班級特點而隨機生成的一些主題內(nèi)容。

案例:在一次昆蟲探索活動中想到的……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guī)е⒆觽兩⒉?。孩子們一路高歌,歡聲笑語不斷。突然從路旁的草叢中蹦出個小東西來,有孩子驚叫了起來,“有蟲子啊,快逃呀!”又一個細聲細氣的嗓音傳來:“是只小蚱蜢,沒關(guān)系的。”我走進一看,果真是只蚱蜢,我趕緊安撫孩子們:“不要害怕,是只小蚱蜢,他看到我們這么高興,從草叢中跳出來,也想和我們玩呢!”“老師,草叢中還有別的的小蟲子嗎?”小問號——涵輝插話了?!翱隙ㄟ€有!”小大人——凱凱忙回答。孩子們聽到他倆的對話,一窩蜂的涌到了草叢邊,撥開草叢,開始找小蟲子了?!袄蠋?,這個我知道,是小蟋蟀?!薄袄蠋煟@個黑黑的小蟲子叫什么???”“老師,小蝴蝶小時侯是怎樣的啊?”“老師,小蟲子吃什么呢?”“他們住在哪呀?”“他們是益蟲還是害蟲???”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我腦中閃過一個絕好的主意,這是個多么可貴的時機啊,孩子們關(guān)注的事物已成為大家矚目的對象了,探索的火花已經(jīng)閃現(xiàn)。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題嗎!——昆蟲。于是我讓孩子們捕捉了許多昆蟲回教室。

主題確立后,我讓孩子們收集各種各樣的昆蟲,讓家長朋友們帶著孩子一起尋找有關(guān)昆蟲的資料,接著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探索活動《捉蟲子》,讓幼兒找找自己喜歡的昆蟲;科學活動《昆蟲展》,讓孩子們講講自己捕捉、收集到的昆蟲;還有科學小知識《毛毛蟲的蛻變》、社會實踐《飼養(yǎng)小昆蟲》等,讓幼兒了解周圍小昆蟲的生活習性。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一日活動要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確立活動的主題,強調(diào)教師要尊重,滿足幼兒的需要?!痹谶@次主題活動中我正是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從情感入手,由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由幼兒的問題做引線,拓展主題,自主開發(fā)數(shù)個方案,在自我生成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活動氣氛輕松,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發(fā)揮。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在《捕捉昆蟲》的這個活動中還提出來人文般的關(guān)懷問題:每只昆蟲都有自己的家,把他們捉來,他們就失去了朋友。因而在舉手表決后,孩子們決定將昆蟲放回大自然。在他們的歡呼雀躍中,我看到,孩子們除了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之外,更有寶貴的東西在閃耀:關(guān)愛周圍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這樣的一種品質(zhì)和特性在孩子們今后對待周遭的人和事物時,將顯得格外難得可貴。

案例:大班案例:探索活動


活動內(nèi)容:編織區(qū)“編織蜘蛛網(wǎng)”

觀察對象:大班

提供材料:各種顏色的毛線,蛛網(wǎng)示意圖,結(jié)網(wǎng)的流程圖,經(jīng)線緯線等

案例記錄:

孩子們最喜歡的全園性視覺探索活動開始了,冰冰來到了編織區(qū)。在編織區(qū)的一個角落里,拉著放射狀的繩子(表示蜘蛛網(wǎng)的中軸線)。墻上掛著一些不同顏色的毛線和細包裝帶,貼著一張:蜘蛛網(wǎng)的示意圖。冰冰問老師:“這是干什么的?”老師告訴他可以編蜘蛛網(wǎng)。他答了一聲表示很新奇并馬上走到角落,隨手抽出一根綠色的毛線,開始在原先拉好的繩子上纏繞起來。剛開始手中的毛線始終在一根線上做反復的纏繞。老師在一旁輕輕的提醒他:“想一想蜘蛛是怎樣結(jié)網(wǎng)的?”他似乎受到了一些啟發(fā)。開始將纏繞后余下的冒險向另一根中軸線拉去,拉到后又開始反復纏繞。老師又輕輕拍了拍墻上的蜘蛛網(wǎng)示意圖,并用手指在示意圖上畫蜘蛛網(wǎng)的走向,從一根中軸線拉向旁邊一根,再拉到旁邊一根依次畫三個圓。冰冰看后大受啟發(fā),手中的毛線拉向旁邊一根中軸線,第一根毛線用完了,他又取了一根同樣顏色的在下面重新開始拉網(wǎng)編織起來,但是沒有規(guī)律。老師告訴他:“蜘蛛網(wǎng)很有規(guī)律的很有次序,一圈結(jié)完再結(jié)一圈,可是你剛才那圈還沒結(jié)完?!北B忙抽回毛線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xù)結(jié)起網(wǎng)來。就這樣一連用綠色的毛線結(jié)了三圈。師問他:“這里有這么多顏色的毛線,能不能讓你的蜘蛛網(wǎng)變得更漂亮呢?”這回冰冰用黃色的毛線結(jié)了兩圈,又改成綠色的毛線編了兩圈。就這樣兩種顏色交替編織,終于完工了。老師和同伴看見說:“你編的蜘蛛網(wǎng)真象,而且顏色一層一層真漂亮。冰冰高興極了,拉著旁邊的同伴來欣賞他編織的蜘蛛網(wǎng)。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冰冰對結(jié)蜘蛛網(wǎng)這樣一個活動產(chǎn)生了新奇感并因此選擇了嘗試編織蜘蛛網(wǎng)。但是對于蜘蛛網(wǎng)是什么樣子的,蜘蛛是如何結(jié)網(wǎng)的這些科學知識,冰冰顯然還不了解,而導致他剛開始在一根中軸線上反復的纏繞,但經(jīng)過老師言語、動作及墻上貼著的蜘蛛網(wǎng)示意圖的暗示,冰冰終于能用毛線在幾根中軸線上依次拉網(wǎng)了。這也說明了原先不了解有關(guān)蜘蛛網(wǎng)的問題解決了。在學會結(jié)網(wǎng)的同時老師還注意藝術(shù)審美的開發(fā),通過語言的暗示使冰冰產(chǎn)生了采用兩種顏色的毛線交替織網(wǎng)的行為,使蜘蛛網(wǎng)更具藝術(shù)的美感。此案例反映出幼兒在活動中的思考和老師知道的層次性,也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shù)與科學的巧妙結(jié)合,關(guān)鍵在于活動的內(nèi)容既具有科學性、并且有較強的表現(xiàn)性。

案例:我來做機關(guān)槍(大班)

活動內(nèi)容:操作間“動手區(qū)”

觀察對象:大班幼兒

提供材料:各種工具,空瓶,空罐,空盒,管子,繩線等。

案例記錄:

老師帶孩子們來到操作間,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工具:空瓶,空罐,空盒,管子,繩線等物,孩子們開始動手制作一些兵器。

智彥說“我想做一把很厲害的機關(guān)槍?!苯又诓牧蠀^(qū)走走看看,走到瓶灌區(qū),他停下想了想,然后拿起了兩只細長的可樂瓶,將它們口對口用膠帶綁在一起,綁完后,智彥看了看自言自語說在:“好像太短了?!苯又秩砹艘恢豢蓸菲繉⑺媚z布接在原來的兩只后面。隨后他又從筐中取出兩只酸奶瓶,并用雙面膠把它們粘在機身下面做把手,可是不知怎么總要掉下來,師在旁邊輕輕提醒:“可以試試厚的雙面膠。”于是智彥取來厚的雙面膠,果然將兩只把手一前一后的粘在機身下面,一把機關(guān)槍已初具雛形。他得意得將機關(guān)槍拿給老師看。老師說:“真不錯,不過好像少了些什么東西,智彥摸摸腦袋似乎不太明白,老師又說:“你去看看機關(guān)槍的模型,要發(fā)射子彈,必須要些什么?”他真的仔細地把玩玩具機關(guān)槍,不一會兒他恍然大悟地叫到:“我知道了,必須要有一個扳機。”說著他取來了粗細不同的吸管,從中剪了一小段用雙面膠固定在兩個把手中間,還剩下一些細的吸管,只見他將管子彎曲折疊后塞入了機身一頭的瓶口,露出長長的一截在外面,老師不解的問:“這是什么?”智彥說:“這是正在發(fā)射的子彈?!崩蠋熆隙怂南敕?,并肯定了他的機關(guān)槍真厲害,智彥高興地拿機槍給同伴看,一起玩起了“打仗”的游戲。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記錄的是智彥制作機槍的整個過程。機槍的造型結(jié)構(gòu)、功用是科學知識,而將機槍做出來則是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做機關(guān)槍這一活動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藝術(shù)的整合。孩子在進行表現(xiàn)時能對機槍的大致結(jié)構(gòu)有所把握做出了機身和把手,但忘記了扳機,后經(jīng)老師的暗示引導,他制作了扳機,就這樣在制作的同時,孩子對某些科學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掌握,也正是有了科學依據(jù),使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東西更為形象。由此可見科學與藝術(shù)是緊密相連的相互促進的。

案例:探索型主題活動案例——《我們?nèi)デ镉巍?/h2>

以《我們?nèi)デ镉巍窞橹黝}的生成活動已結(jié)束,在此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原來是那么的能干,他們有其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身的興趣愛好,有其獨特的認識和生活經(jīng)驗,更有其與眾不同的個性色彩。下面請你與我一起踏入“我們?nèi)デ镉巍钡穆贸?,去慢慢品味旅途中的每一處“風景區(qū)”、每一幅“站牌”……。每一滴希望與你分享!

站臺:

在國慶假期談話時,好多孩子都談到了去旅游的感受,看到孩子們談論時的那種投入和愉快,我和孩子們決定生成《我們?nèi)デ镉巍返闹黝}活動。

路線編制:

第一站:上海有哪些旅游景點?

上海有哪些旅游景點呢?孩子們憑著自己去旅游的經(jīng)驗,你一言我一語地述說著……?!跋胧裁崔k法可以知道更多關(guān)于上海旅游景點的訊息呢?”“怎么樣來選擇旅游地點呢?”老師預設的一連串開放性的問題,促使了孩子們彼此的討論,激起了孩子們對更多訊息的需求。他們對如何來收集信息進行了討論:有的說可以問爸爸媽媽,有的說看新聞頻道,有的說從書上找,還有的說從網(wǎng)上查。當然,對于這個話題,我感到我們更多的是要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幼兒能更具體的了解有關(guān)旅游景點的信息,于是,我在家園聯(lián)系欄中這樣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我們要和我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秋游啦!在這里我們非常想得到您的指點,上海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些我們上海的旅游景點,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請您和我們共同來記錄下來”。在幾天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的上海旅游景點的資料漸漸充實起來,有圖片、也有文字介紹。這些資料的展示又誘發(fā)了孩子們進一步的想法,他們更關(guān)心的是老師要帶我們?nèi)デ镉蔚降椎侥睦锶ツ??我仔細地觀察著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了幼兒進一步的討論。

第二站:到哪里去秋游?

那么多好玩的地方,這次只能選擇一個地方去,這可為難了我們的孩子們。我告訴大家:“這次秋游請小朋友自己來選擇去游玩的地點,你們覺得到哪里去最好玩?”沒等我說完,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開了:“中華恐龍園最好玩”、“老城隍廟很好玩”、“動物園最好玩”……孩子們的情緒興奮而熱烈,但是接著又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問題:“你說你的好,我說我的好,不能解決問題啊,那怎么辦呢?”孩子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舉手表決,看哪個地方同意去的人數(shù)最多就到哪里去?!庇谑俏医ㄗh:“我們要說出自己想去的地方有哪些好玩的的?要想辦法說服別人,如何?”“好!”對于這么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孩子們斗志昂揚了。我記錄下了每個幼兒的精彩介紹:

沈晨月和爸爸:我們覺得好玩的地方是上海老城隍廟,那里有九曲橋、有公園,還有好多好看的地方,特別是我們覺得魚池的魚特別好看,那天我們買了一些魚食,在喂給它們吃的時候,那些魚都非常興奮的前來搶食吃,看到它們吃食的樣子非常有趣,在老城隍廟玩真開心,所以我們的沈晨月向大家推薦老城隍廟是個好玩的地方。

孫彤瑤:我覺得中華恐龍園很好玩的,那里戴副眼鏡能看到那些電視里的恐龍,脫下就沒有了,可神奇啦!我建議這次我們秋游就到中華恐龍園去。

馬浩宇:我覺得東方明珠塔那里有個昆蟲館很不錯,在那里可以看到昆蟲表演,有蛇,還有好多好多昆蟲,可開心啦!

施賽峰:我覺得上海的長風公園很好玩,里面可以看到大鯊魚和海龜,還有一些小丑魚、鰩魚,海葵,你們不信去看看。

汪徐恬子:我覺得上海動物園很好玩,那里有長頸鹿、大象、老虎、金絲猴、熊貓,還可以喂它們吃東西,可開心了。

趙蘇北:我介紹的是上海有一個海洋水族館,那里是一個海底世界,可以看騎馬表演、海龜表演、還有水里游的恐龍,好看極了!

孩子們介紹著、聆聽著,最后施賽峰的介紹得到了更多同伴的呼應,于是,這次秋游的地點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中產(chǎn)生了——上海長風公園。

第三站:制定我們的秋游計劃書

孩子們懷著去長風公園的一份期待,帶著強烈想要去秋游的心情來問我:“徐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去長風公園呀?看來,什么時候去秋游成了大家熱切關(guān)注的問題,我把決定權(quán)留給了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來討論什么時候去秋游,于是,一場熱烈的討論又開始了,“那我們什么時候去呢?”“我們乘什么車去?”接連不斷的問題產(chǎn)生了。時機成熟,我適時提了一個任務:“我們來制定一份秋游計劃書吧!”

一幅幅精心設計的計劃書產(chǎn)生了,“什么時候去?”“幾點鐘出發(fā)?”“帶些什么東西去?”等等等等的問題都列入了孩子們的計劃書中。我及時地把孩子們的設計在版面上布置和呈現(xiàn)了出來,孩子們看到后都非常的高興和有成就感,一有空就圍在一起看著、議論著,雖然有些文字孩子們還看不懂,但上面的圖案是他們語言的真實再現(xiàn)。

第四站:設計旅游包

隨著主題的產(chǎn)生,孩子們的興趣一天比一天高漲,在討論“帶些什么東西去?”的話題中,孩子們產(chǎn)生了自己來設計旅游包的想法,我就順著孩子們的興趣,作了如下導向設計:“你想設計怎樣的旅游包?”“為什么你要設計這樣的旅游包?”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孩子們自己動手設計了起來,孩子們設計的熱情很高,并積極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沈晨月:我設計的是半圓形的包,上面有拉鏈,下面也有拉鏈的。

胡詩苑:我這個包拉鏈上有只小熊貓,可以拎的。

江思學:我設計的是神奇寶貝的包,它的身體里可以放東西呢!

姚辰怡:我在包的邊上設計了一個放茶壺的,很漂亮。

馬浩宇:我這個包有好幾個口袋,還可以變大變小,可以背也可以拎。

趙蘇北:我的包是有音樂的,它能唱歌,有五顏六色的口袋,是小熊包。

錢宏宇:我的包里面、外面都有拉鏈,有密碼,別人是拉不開的。

高馨怡:我的包有兩個背帶,是雙肩包。

龔倍宇:我設計的是皮卡丘包。

……

孩子們設計的旅游包各式各樣,別出心裁,他們的想象力是成人無法比擬的。

第五站:創(chuàng)編兒歌:《我們?nèi)デ镉巍?/p>

在期待去秋游的幾天里,孩子們的心情是迫切的、激動的,他們把自己的這種情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并把它以兒歌的方式展示了出來,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兒歌是這樣的:

秋天是個好季節(jié),我們快快去秋游。

秋游秋游真快樂,我們一起去秋游。

長風公園真好玩,我們一塊去玩耍。

有鯊魚,有海龜,還有那美麗的搖搖魚……

孩子們的兒歌還沒有編完,不難看出,他們的情不自禁、以及創(chuàng)作的欲望正是他們主動性的具體體現(xiàn),我深信:孩子們?nèi)ラL風公園游玩了以后,他們會有更多精彩的內(nèi)容編到兒歌中的,我和孩子們共同期待著……

第六站:我們?nèi)デ镉卫?/p>

終于盼到了去秋游的日子,這天孩子們特別的興奮,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大家共同創(chuàng)編的歌曲:“今天我們真高興,真呀真高興,要和伙伴去秋游,去呀去秋游,你們到哪里去?我們到長風公園去,你們怎么去?嘟嘟,嘟嘟,我們乘大巴士去……”歌聲蕩漾在車廂里、長風公園內(nèi),不時有游客向我們的孩子投以關(guān)注的目光。

終點站:秋游歸來

孩子們從長風公園一回來,他們就津津樂道地講述著自己在長風公園的所見所聞;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畫筆,畫出了他們眼中的長風公園的海底世界;又饒有興趣地編起了上次沒有編完的兒歌,兒歌的內(nèi)容有血有肉,是孩子們的真實回顧:

朱辰怡編了一句:鯊魚鯊魚真大呀,胡詩苑:鰩魚鰩魚多漂亮,趙蘇北:毒魚毒魚真可怕,徐婷逸:海龜海龜肚子大,馬浩宇:珊瑚珊瑚象棵樹,彭宜偉:海星海星象星星,陳天宇:海蛇海蛇長又長,汪徐恬子:寄居蟹寄居蟹能伸又能縮,吳海倩:還有許多小海馬,海馬海馬多奇怪,我們快來瞧一瞧,最后我編了一句:長風公園真有趣,下次你也去看看。

有感而發(fā):

本次活動完全是在幼兒的一次活動中引發(fā)出來的,來源于幼兒的興趣,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所以幼兒對這個活動投入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應該說,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主題教學活動,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活動中我注重了跟隨孩子,跟隨他們的興趣、跟隨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活動。我始終記住每次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孩子而不是老師,逐漸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活動中作出積極、有益的調(diào)整,使整個活動能順利地開展和發(fā)展。

其次,在活動中,我注意了對孩子所提的問題進行價值篩選,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同時為幼兒提供相應的環(huán)境,使幼兒更好地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再則,我深相信孩子的思想看的見。孩子的思想有其不同于成人的表現(xiàn)方式,在活動中,我不斷地肯定幼兒的進步,并給予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并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評價孩子和他們的作品。

另外,在每次活動開展后,我都及時地把孩子們的作品和孩子們的表達展示出來。我感到:把孩子們的活動過程,特別是他們的作品及時布置出來,不僅能提高、延長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而且會讓他們特別有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讓家

長了解班里的活動情況,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教師做好活動的基本記錄,以便于以后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和借鑒。

在這里也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如何讓家長積極的“動”起來,主動參與、配合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目前我們開展的探索性主題活動差不多都是孩子和老師在活動,家長只是應孩子的要求無奈的收集了一些材料,幾乎沒有家長主動關(guān)心、詢問過我們所開展的活動情況,最多也只是駐足在我們所布置的活動版面前看看上面的照片和文字。而就我們目前的情況看,我們老師是非常需要家長的配合幫助的,包括資料的收集和答案的尋找、生活經(jīng)驗的建立、積累等等,我們教師也在平時做了相關(guān)的宣傳,但看來現(xiàn)在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如何讓家長積極的“動”起來,主動參與、配合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也是我們目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guān)推薦

背景描述:在“親親大自然”主題中,依據(jù)幼兒的興趣點和時下的季節(jié)特征,在“小蝌蚪”的內(nèi)容中,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為依托預設了兩次活動。第二次活動中,幼兒因為合作問題處理的不好,使得表演活動不能順利進...

2021-05-20 閱讀全文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guī)е⒆觽兩⒉?。孩子們一路高歌,歡聲笑語不斷。突然從路旁的草叢中蹦出個小東西來,有孩子驚叫了起來,“有蟲子啊,快逃呀!”又一個細聲細氣的嗓音傳來:“是只小蚱蜢,沒關(guān)系的。”我走進...

2021-05-24 閱讀全文

活動內(nèi)容:編織區(qū)“編織蜘蛛網(wǎng)” 觀察對象:大班 提供材料:各種顏色的毛線,蛛網(wǎng)示意圖,結(jié)網(wǎng)的流程圖,經(jīng)線緯線等 案例記錄: 孩子們最喜歡的全園性視覺探索活動開始了,冰冰來到了編織區(qū)。在編織區(qū)的一個角落...

2021-05-31 閱讀全文

我們班級幼兒是寶寶升上來的,其插了四位新生,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新生,文章很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肯進教室,見了外婆走了就會哭,吵鬧著回家。由于我們認識,所以他對的依賴性特別強。見到我就讓我抱,不...

2021-10-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