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后4大狀況
發(fā)布時間:2021-05-26 寶寶入園 寶寶入園第一天寄語 2020大連市幼兒園恢復入園1.想法以偏概全
幼兒園的生活,對寶貝來說是個蠻大的沖擊。首先,他原本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為眾人的焦點,現(xiàn)在卻要在十幾、二十人當中,爭取老師的注意和喜愛。以前在家隨便堆個積木,眾親友熱烈的掌聲立刻隨之而來,但現(xiàn)在認真堆得比天高,老師卻只忙著處理那兩個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別的小朋友,老師就會注意到我?”孩子無法任意轉換觀察焦點、顧及事實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為吸引焦點就是被喜愛,于是他們開始夸大重復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為,譬如粗魯的動作、大聲說話等?;丶液?爸媽反而不習慣:我那個秀氣斯文的寶貝哪里去了?
2.興致勃勃學說話
3、4歲小孩愛說話,興致勃勃學著各種語詞和聲調,爸媽開車時遇到冒失鬼,隨口一句“會不會開車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寶貝可能就開心地學上一百遍。上幼兒園之后,接觸的人變多,學習的對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間互相學習大人的口頭禪,或者交流在電視聽到的話語,難免會講出幾句讓大人頭痛的話來;即使爸媽嚴詞厲色說“不可以”,但不久后寶貝卻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詞…。
這是因為寶貝不懂這些話語真正的意思,他們只是想表達“生氣”的感覺,或者像諧星可以逗人發(fā)笑。除了爸媽及時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現(xiàn)后,這類行為也會逐漸消失?!?11642.cOM 優(yōu)美句子網】
3.我想與眾不同
3歲以上的寶貝,有別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別等外表,慢慢地發(fā)展出“心理我”,他們自我介紹時會以“我能做什么”為主軸,譬如“我上中班”“我會自己穿衣服”“我喜歡騎三輪車”等。為了樹立自我形象、為了彰顯自己與他人不同、為了展現(xiàn)自己很棒,寶貝插嘴或唱反調的情況便增加許多。這不是因為寶貝上幼兒園“學壞”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現(xiàn)。
4.適應新環(huán)境過度期
幼兒園與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們也要學習紀律。有些孩子天生氣質趨避性高、適應性低,本來就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新環(huán)境,所以剛上學個性變安靜或變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寶貝還在摸索學習:老師講話時要安靜坐著,爸媽講話時是不是也要?所以會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現(xiàn)。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寶寶為什么愛告狀?
導讀:愛告狀”在幼兒期比較明顯,是心理發(fā)育和人際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性的正?,F(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xiàn)象會自然減少以致消失。“愛告狀”既是幼兒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未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和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
“愛告狀”在幼兒期比較明顯,是心理發(fā)育和人際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性的正常現(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xiàn)象會自然減少以致消失。
“老師,我被他打了?!薄皨寢專昧宋业臇|西不還。”讓不少父母和幼兒園老師頭疼的是,孩子經常拿各種小事情來找自己告狀。一些父母不知所措:對他的告狀很關心,怕孩子養(yǎng)成動不動就告狀的習慣;不去理會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問題,受了欺負。那么,為什么孩子這么愛告狀,是不是應該制止他們的這種行為呢?
心理學家認為,“愛告狀”在幼兒期比較明顯,是心理發(fā)育和人際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性的正?,F(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xiàn)象會自然減少以致消失?!皭鄹鏍睢奔仁怯變浩讵毩⑻幚韱栴}能力未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和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這個現(xiàn)象也表明,這個時期也是幼兒人際交往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其實,孩子“告狀”是一種依賴心理的表現(xiàn),實際上,孩子的“告狀”是否應該制止,主要看其“告狀”的動機。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孩子的告狀動機主要有這么幾種:1。被別人欺負后,想尋求大人的保護。2。孩子“告狀”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遇到問題時常手足無措,他們便“告狀”,以求成人幫助解決問題。3。檢舉他人,希望成年人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4。追求自我表現(xiàn),想從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評價。5。做錯了事想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6。嫉妒他人,企圖利于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愛告狀是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大人對于孩子實事求是的告狀要認真對待,及時予以正確處理,當然更重要的是強化孩子自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淡化其“告狀意識”乃至依賴心理。例如,大人可以這樣對孩子講:“他弄壞書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他一起愛護書好嗎?”如果對孩子的“告狀”不置可否,不僅會使一些有害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還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而如果鼓勵他們的告狀行為則會使其他孩子爭相效仿,以致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發(fā)展,更為嚴重的是,會使一些小孩養(yǎng)成時時窺視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態(tài),導致其人格的畸形發(fā)展。所以一旦孩子告錯了狀,父母們與幼兒園的老師應及時對他進行提醒、幫助和糾正。
2歲寶寶的情況種種
導讀:孩子兩歲了,看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打心里高興。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生活中的種種行為。
三心二意
2歲左右的寶寶,好奇心特別強烈,他眼睛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讓他覺得新鮮和好奇。不管玩什么,他都不能長久。
小汽車剛剛抓在手里,一轉眼,他的注意力又被媽媽手上的眼鏡盒所吸引……丟了這樣抓那樣。媽媽可能會擔心,我的寶寶是不是不夠專心,做事情三心二意。
這是正?,F(xiàn)象,所有2歲寶寶都這樣。
熱衷于莫名其妙的游戲
寶寶常常會熱心地玩一些在你看來毫無意義的游戲,譬如,看到一塊鼓起來的土疙瘩,他就會不斷地跨過來跨過去圍著轉。大人實在鬧不明白,寶寶對一塊土疙瘩這么起勁、這么熱衷是什么目的。
有目的和沒目的的游戲,對2~3歲的寶寶來說,都是玩。他們?yōu)橥娑?,根本不管你在其中精心設計了什么名堂。
他熱衷于莫名其妙的游戲,你就在一邊看著吧,不妨用一種欣賞的目光。
自私的小霸王
2歲左右的寶寶在一起,通常是各玩各的,誰也不讓誰,誰也不聽誰。沒有等待,沒有輪流,有的多是沖突和攻擊。
“小霸王”完全不理解為什么他需要照顧別人,他認為,他就是世界的中心,人人關注的對象。他自我控制的能力極差,如果別人吵了他,妨礙了他,他會毫不留情地推開別人或者出手揍人。
哦,2歲的小霸王,自私透頂!
但是,父母決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不讓你“自私”的小霸王和別的小霸王們一起玩,反而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一起玩。
為避免小霸王們的“戰(zhàn)爭”,父母最好陪伴在一旁。
說來奇怪,壞脾氣的2歲寶寶,常常會心甘情愿地聽命于大哥哥和大姐姐。
新入園寶寶怎樣避免哭鬧
離開溫暖的家庭和一直陪伴自己的親人,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孩子不適應,產生焦慮、哭鬧現(xiàn)象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家長和幼兒園如何聯(lián)手,共同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和幼兒入園后與幼兒園的配合工作。以下幾個小建議,家長不妨一試。
1.第一次新生家長會不要錯過
不管工作和家務多么忙碌,年輕的父母都不要錯過幼兒入園前的第一次家長會。幼兒園將全面介紹其辦園特色、師資情況、硬件設施和新生入園注意事項等,你會從家長會上了解到你想知道的很多重要信息。這其中的點點滴滴,都將關系到今后幼兒健康成長的各個方面。
2.激發(fā)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愿望
幼兒被錄取后,家長要經常和幼兒談論有關幼兒園生活的話題,還可以借用幼兒喜歡的角色游戲體驗幼兒園生活,如家長扮演老師,和幼兒一起做他們喜歡的親子互動游戲,一起看圖畫書、講故事等。家長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帶幼兒參觀在園幼兒的游戲活動,以此激發(fā)他們喜歡上幼兒園的愿望。
3.教幼兒掌握必備的本領
剛入園時,老師對幼兒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加之需要照顧的幼兒數量較多,難免不能關注到每一名幼兒。所以,掌握簡單必要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于幼兒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至關重要。語言表達方面,入園前家長要教幼兒知道自己的名字和性別,別人叫的時候會答應,如果能認識自己的名字就更好。還要教幼兒用簡單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如:“我餓了,我要吃飯”,“我想喝水”,“我要上小便”。見到熟悉的人會問好,離開的時候能說再見等。生活自理方面,教幼兒會用小勺吃飯,吃飯的時候不左顧右盼;讓幼兒練習用水杯喝水,會自己上小便、脫褲子、提褲子,會打肥皂用流動水洗手等,如果能培養(yǎng)孩子在12:00—14:00之間午睡就更好了。
4.與老師保持密切聯(lián)系
想要了解幼兒入園后的各種表現(xiàn),與教師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和進行及時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衫媒铀秃⒆拥目障稌r間與教師進行口頭交流,了解孩子的當天表現(xiàn)。如果工作比較忙或讓老人接送,可用寫條或寫信的方式與教師進行書面交流。
5.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
幼兒入園后,每天都有新變化。家長一定要關注幼兒的這些微妙變化,并及時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先要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聽聽孩子的嘮叨:我和誰一起做游戲啦,老師教了什么歌曲了,吃飯的時候誰挑食了,睡覺的時候誰先睡著了……還要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看看孩子離園后的各種表現(xiàn),是高高興興還是沉默寡言,是一蹦三跳還是垂頭喪氣,點點滴滴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詢問并肯定他的可喜變化,促進孩子逐漸養(yǎng)成好習慣。
寶寶入園,你比孩子更焦慮?
別不承認!寶寶入園,你比孩子更焦慮!
小寶寶入園,寶寶的心態(tài)調節(jié)黃金時間是入園前一個月。其實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無助的不僅僅是孩子,對于即將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媽媽來說,“如何為孩子做足準備”、“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除此之外,小寶寶新生入園,父母還常會中五大入園不適的成人“禁忌”!
作為父母,特別是媽媽一定要做好多重準備,最好在孩子入園前一個月就開始做一些心理調試。首先,對于上幼兒園這件事,家長不要嚇唬孩子。故意的嚇唬不太可能,但家長一般會忽視一些無意的行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員之間互相討論孩子上學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飽飯?是否會哭鬧?這些焦慮、不安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感到焦慮不安。
其次,家長不要過度強調上幼兒園的好處,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實,會讓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園后容易產生失落感。當然,家長要給孩子多講幼兒園的事,不過,盡量采用平和的語氣進行講述。家長應該像講故事一樣,經常給孩子講講,幼兒園有幾位老師?他們長什么樣?幼兒園有什么玩具?幼兒園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長還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兒園的一天”的游戲。家長可以扮演老師,跟孩子做游戲,游戲的內容是幼兒園的寶寶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覺?下午怎么玩耍?圍繞著幼兒園的一天進行實際的模擬游戲。如果幼兒園主動提供家長進園參觀的機會,那再好不過。重點在于,參觀過程由孩子主導,父母跟隨。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園或者洗手間都可以,因為這是他即將進入的環(huán)境的一部分。這能最快地讓孩子熟悉: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有哪些人?會發(fā)生哪些事?媽媽也能看到教室里在發(fā)生什么事情,老師會怎么處理問題。
五大父母心態(tài)“禁忌”
NO.1教室外偷偷看
父母把新生寶寶送到幼兒園后,總是不放心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擔心老師照顧不好,擔心孩子沒人管、受欺負,或者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父母的擔心雖然是出于對孩子的愛,但是像這樣的不放心,更多的是對幼兒園的不信任。若寶寶發(fā)現(xiàn)父母這樣的小動作,他就會受到心理暗示:原來連媽媽都對幼兒園不放心,從而更加堅定了“在幼兒園不開心”的認識了。
tips:寶寶本來就對幼兒園有抗拒的心理,如果家長在言行舉止中都表現(xiàn)出這些不信任態(tài)度,寶寶就更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了。因此,父母在寶寶入園前后要少說幼兒園或者老師的“壞話”,建議家長多跟寶寶講講幼兒園發(fā)生過的事情,來幫助寶寶喚起在幼兒園的趣事。
NO.2叮囑老師照顧好寶寶
寶寶將要入園了,爸媽非常擔心寶寶在幼兒園吃不飽或者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因此把孩子交給老師的時候總是千叮萬囑,希望老師能夠特殊照顧好自己的寶寶。雖然父母愛子心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個家長都要求老師特殊關照寶寶,這樣難免有點和入園的初衷相悖。寶寶進入幼兒園,就是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去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和不同的人相處、如何照顧自己。老師的作用并不是做一個保姆,而是在這個新環(huán)境中引導寶寶去學習,協(xié)調小朋友之間的關系,教他們學習自理生活。因此,父母請放心地將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給老師吧!
tips:如果老師對待小朋友有失公平,甚至搞特權主義,這樣一方面會給寶寶不好的榜樣作用,另一方面受到特別照顧的寶寶有可能會變得傲慢、自我中心,這樣不利于小朋友相互的交往。
NO.3偷偷離開幼兒園
寶寶剛入園的時候,父母送寶寶上幼兒園要離開的時候,寶寶總是哭鬧著不讓爸媽走,但是自己又要趕著上班,只好趁著寶寶不注意的時候偷偷離開。其實父母的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寶寶一開始還和父母有說有笑,但是一轉眼便發(fā)現(xiàn)父母已經一聲不吭地走了,寶寶心里除了有極大的落差外,更多的是一種被拋棄的恐懼,認為父母不愛他了,要把他丟在幼兒園不回來了,這樣會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抗拒心理,因為這里是“被遺棄之地”。正是因為父母沒有一句正式的道別,也沒有給寶寶任何解釋,這樣寶寶會哭鬧得更厲害,下次他也不愿意再去幼兒園了。
tips:家長要在離開之前,安靜地好好和寶寶分別,和寶寶解釋清楚你要去上班了,答應他放學的時候會回來接他回家。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同時讓他知道你不是要拋棄他,你只是因為工作的關系要和他分離一些時間。嘗試讓寶寶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勵他像個“小大人”一樣去面對暫時的離別,給寶寶一個親吻,讓爸爸感覺到你是愛他、充分尊重他的,這樣寶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你的離去,能夠安心地在幼兒園等你回來接他。
NO.4幫寶寶占玩具
一些家長希望寶寶在幼兒園開心快樂,因此有時候會出手幫寶寶霸占玩具,讓他可以玩得到他想玩的東西。像家長的這種保護主義,雖然說不讓孩子受到委屈,但是卻是建立在別的小朋友的委屈之上。而且家長的這種行為是一個不好的示范,寶寶會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要不擇手段地占有它,這樣寶寶很容易會變得霸道、自私。因此,讓孩子可以快樂地玩玩具,同時又能收獲友誼,學習好人際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寶寶學會分享。家長在平時就應該要注意培養(yǎng)寶寶分享的意識,邀請別的小朋友到自己家玩的時候,建議孩子們交換玩具,讓寶寶懂得將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這樣能夠收獲到更多玩具,充分享受分享的快樂。
tips:家長也可以鼓勵寶寶大膽地加入他人的游戲圈子,當別人在玩玩具的時候,如果自己想要參與,便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夠和他們成為朋友并一同玩樂。家長的鼓勵與引導,能讓寶寶通過在幼兒園交友的實踐鍛煉,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個社交小能手哦!
NO.5心太軟
寶寶哭鬧著死活不要上幼兒園,看著寶寶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樣子,媽媽心都酸了,或許就答應寶寶今天就不送他去了吧?媽媽這樣就做錯了!寶寶嘗了一次甜頭下次肯定會鬧得更兇,媽媽的心軟和縱容只會讓寶寶有了更多逃避上幼兒園的機會,這樣寶寶很容易會養(yǎng)成依賴、逃避困難的習慣哦!
tips:爸媽在教育寶寶上要有原則并堅持一貫作風,不能因為太過溺愛、慣寵孩子而喪失原則,對孩子過于遷就。讓孩子感覺父母是說到做到的,不準就是不準,沒有空子可鉆,讓寶寶知道無論他怎么耍賴都不能動搖爸媽的態(tài)度,這樣就能夠建立爸媽的權威,也就能比較輕松地“管理”你的寶寶了。
入園的心態(tài)變化不僅寶寶會有,父母成人也有會,當有一天自己的寶寶要一個人在另外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學習、生活,何況還是那么小的BB,父母心中的擔心和牽掛完全是可以理解和體諒的。父母情緒的變化雖然不會直接表現(xiàn)出來,但是寶寶天生就是敏感的,他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察覺到父母的心態(tài)變化,因此父母有怎樣的心態(tài),寶寶或多或少也會有怎樣的心態(tài)。所以,新手父母在面對寶寶入園這件事兒上,不僅要坦然、積極面對,更要樂觀地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適應迎接幼兒園的嶄新生活。提前一個月,給父母提個醒,希望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都可以順利平穩(wěn)的適應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