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什么是最重要的?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什么是教育筆記 幸福是什么教案 什么是幼兒園的游戲星期一,李老師埋怨:“孩子在家過了一個雙休日,再回到幼兒園后,許多良好習慣就退步了,不認真吃飯,亂扔東西,活動時喜歡說話。真不知孩子在家時,家長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師頗有同感地說:“是啊,如果家長能按我們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師感嘆道:“不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倒也罷了,還經常提意見,要求我們多教孩子一些計算、多認識一些漢字。不知道對孩子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p>
[思考與分析]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制約。社會、幼兒園、家庭相互制約、共同影響。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的教育觀念并不正確。他們往往對孩子有更多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同齡孩子中顯得更優(yōu)秀,希望孩子早點學習小學書本知識。許多家長認識不到小學知識的學習,早期是立竿見影,后期會造成孩子厭學。影響孩子一生社會性發(fā)展是隱性的,家長看不到早期社會教育的缺失對幼兒有多大影響?!?-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學前教育是為人的一生打基礎的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對人一生發(fā)展影響重大。因為幼兒期是人格塑造、品行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此階段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狀況直接關系到未來社會性發(fā)展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質的“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決定一個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擁有哪一項特長,相反,如果某項能力有所短缺,長項就會像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一樣,成為一種“多余”。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實施的效果直接決定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水平。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各方面能力發(fā)揮。因此,幼兒園教育不僅要有發(fā)展幼兒智力的目標,更要擔負起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任,要給予社會領域教育與健康、語言、科學、藝術四個領域同等的地位。yjS21.cOm
家長這種教育態(tài)度可以理解,但幼兒園教師作為專業(yè)幼教工作者,不能抱怨,不能違背教育規(guī)律,迎合家長。要通過家長會、家訪的等家園聯系形式,讓家長認識到家庭中社會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為幼兒一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教育隨筆:天是什么顏色
教育隨筆:天是什么顏色
今天下午的美術小組活動是幼兒自由繪畫“美麗的天空”,孩子們有的畫小鳥,有的畫白云,還有的畫太陽。孩子們的畫充滿了想象,也透著他們經驗的積累。當部分幼兒拿著完成的作品來到我身邊時,我指著宇航的畫隨口問道:“天空呢?畫上天空吧?鳥兒在美麗的天空飛翔該是多美的畫面呀?”毛毛指著白色的底紙說:“這就是天空?!薄班??天空怎么是白色的?”我瞪著眼睛反問道。我剛想把“天空是蔚藍的”答案告訴他時,突然一種意識告訴我,應該先聽聽他的解釋,聽聽孩子心中的答案。宇航,你為什么說天空是白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問他,他拉著我跑到教室外面說:“老師,你說要注意觀察,那一天我放風箏我就發(fā)現天是白的?!甭牭剿幕卮?,同桌的思宇說:“天是透明的,”“不對!是藍藍的,”一緣大叫……
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孩子們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一鳴驚人!望著爭論已多時的孩子們,我不再按常規(guī)“讓他們回家去找答案,明天再來告訴大家”去做,而是及時地從資料室借來了有關VCD,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的答案都是有道理的,讓他們看到為什么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原因是什么?在觀看中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天空的組成深水外洋海水的湛藍、內港海水的混濁、不同海域交匯處海水的顏色變化。
這件事讓我深感欣慰。當時如果我粗暴的打斷宇航的話語,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并不能真正地讓他明白這個知識,也就聽不到孩子們各抒己見的議論,也就不能生成這個活動,帶給孩子豐富的知識,擴展他們的經驗積累。所以尊重孩子,抓住教育契機需要老師從實際入手,我慶幸自己正在日常的教育中領會并落實。
幼教隨筆:教育,這是你的什么
應試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時候呢?
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每天忙忙碌碌,放學一回家就做作業(yè)??此⌒〉纳碛霸跓粝侣袷卓鄬?覺得她真是辛苦。只是辛苦倒也罷了,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讓我感到的不僅僅是震動,更是一種震驚。
期中考試過后,女兒語文考了99分,讓我給她在試卷上簽名,我看了女兒丟分的那道題,試題是這樣的:
仿照下面的樣式做題
示例:月有(4)畫
題:馬有()畫
大有()畫
竹有()畫
我看了女兒做的,這幾道題她都答對了,而老師減了一分,原因是女兒沒有用阿拉伯數字去答,因為例子中的“4”是阿拉伯數字。而女兒用的是中文的“一、二、三、四”答的題。我問女兒:“老師對你說什么了?!迸畠赫f:“老師說我沒用阿拉國數字答?!毙⌒〉乃?不知道什么是阿拉伯數字,說成了阿拉國數字,在她此時的頭腦里,只有數目,還沒有這種中文數字與阿拉伯數字的區(qū)分。
面對女兒這張99分的試卷,我茫然了,這是教育的什么?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大唱“素質教育”,可這種刻板的考試方式,刻板的答案,刻板的教育,真能提高孩子們的素質嗎?考試制度不改,應試教育就不會終結。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嚴重扭曲和異化,把教育完全變成追求分數的過程。
由女兒的經歷,我想起了一位從日本考察回來的朋友對我說的一件事。他談的是日本的歷史教育和考試題。他說日本的老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俄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20世紀打了一次日中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的近因的遠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贏在什么地方?輸了是輸在什么地方?分析之。這位朋友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且不說這道題的內容是著如何讓我們震驚,只就出題方式而言,比我們的單純的考察死記硬背要更培養(yǎng)學生吧。
我又想到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雖然不乏優(yōu)秀教師,但更多的教師,又有誰將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放在首位呢?他們注重的,大概只是學生的分數和自己的名次吧。
應試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時候呢?
教育隨筆:為什么總是我錯
李鑫彤暑假從大班轉下的小美女,到新的班級都會反感和抗拒,李鑫彤來的時候從來不笑,也不太愿意和我們說話,總是去找孫菱蔓,她們有她們自己的小世界,也不想融入到我們班級的小朋友。她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會去上廁所,一開始我是不愿意的,因為班級有小小的規(guī)矩,但是因為她是新的孩子我還是放縱了一下。第二天,我在上課的時候有小朋友告狀說李鑫彤打人,我特別生氣的去說她,當時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可是李鑫彤對我說了一句話:“為什么總是我的錯,他先打的我”,我當時一下子心就涼了,她為什么不笑?因為她不開心。
我們倆來到寢室,我問她:“你為什么不笑呢”他說:“我不會笑”當時的我很吃驚,可是我有幾次看到她和小朋友在一起愉快的玩耍時露出了笑容。我又問他:“誰還說你了”她說“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總是兇我,我的爸爸也不和我玩”。經過這件事我們和鑫彤媽媽一起討論了,盡量讓孩子開心起來,不要總是那么有抱怨。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多看幾眼鑫彤,她和我訴說后也許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她也釋然了很多。也許我們應該多多關注孩子的小小內心,孩子的世界是敏感的,讓我們要用心保護。
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1.0歲起步原則
如果把胎教劃歸優(yōu)生范疇的話,早期教育則應從出生開始,重視全面培養(yǎng),充分利用好0~6歲這一人生發(fā)展最珍貴的黃金歲月。
因為到6歲大腦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錯過了這個生長期,人的腦力、性格和心靈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長的基礎了。
育幼苗是為了結碩果,抓早教是為了出“巨人”。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懷特博士認為,如果一個3歲的幼兒,在與學術上有關的各方面,如語言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上,遲開竅6個月或更多一些時間,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學業(yè)經歷中獲得成功。
我們要從嬰兒開始“搶”人才,爭取不要讓他們泯滅。正如美國費城人類潛能開發(fā)研究所所長多曼醫(yī)生說的:“每個正常嬰兒在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那樣的天才潛能?!?/p>
千萬不要認為,抓早是為了提前幾年上學,提前幾年畢業(yè)和工作。如果僅此而已,那就太低估早期教育的意義了,你的認識還在門外。如果只是為了“提前一點畢業(yè)”,那么在目前我國就業(yè)尚有困難的情況下,何苦讓孩子早早進入社會呢?又何苦要實施早期教育呢?
總之,早,是為了奠定人才的素質基礎,使他日后的發(fā)展有一個很高的起點、極強的優(yōu)勢。
2.激發(fā)興趣原則
興趣是嬰幼兒精神發(fā)育和主動學習的第一內驅力,正確的、濃厚的興趣的形成(包括廣泛興趣和一定時期的中心興趣),本身也是他們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對于一般人來說,興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對于嬰幼兒來說,興趣則幾乎是他們“惟一的老師”。因為嬰幼兒會拒絕興趣以外的一切教育,對引不起興趣的事就關閉注意的門戶,封鎖記憶的倉庫,停止思維和想像的啟動,甚至還會哭鬧。相反,如果孩子對某些事產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鮮感和好奇心,他就會不分是難是易,不管重要不重要,不管課內還是課外,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逐步記憶,漸漸領悟和掌握。他無需“苦學”,就能像學好母語一樣,精確地獲得理想的發(fā)展。
嬰兒處于無選擇探求期,對一切新鮮事物幾乎都會發(fā)生興趣,所以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進行灌輸才好。不給他灌輸好的,他就會接受壞的;人的灌輸使他成為人,狼的“灌輸”就使他成為“狼”;灌輸游游蕩蕩,他就成為“浪蕩公子”或“悠閑公主”。
3.積極暗示原則
嬰幼兒是世界的“生客”,他們缺乏知識,沒有主見,毫無判斷能力,處處只是接受環(huán)境以及人們的行為和語言的影響。他們是環(huán)境的動物,環(huán)境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因此,必須堅持利用環(huán)境、行為和語言積極暗示孩子,使他們產生認同,反對任何消極暗示和影響。
要堅持以正面鼓勵為基本教育方法,培養(yǎng)起他們的自尊心、上進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以保證他們得到全面和充分的發(fā)展。多一些鼓勵、表揚、信任和嚴格要求,少一些批評指責,禁止無可奈何地消極數落,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孩子,這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
4.化難為易原則
在人才成長的路途上會有許多學習的難關,越是將來發(fā)展困難的方面越要早學,提前讓孩子接觸,以獲得對這個方面的初步印象,產生興趣的萌芽,為日后的學習鋪平道路。
這是化難為易的最佳辦法,是一條全面和充分發(fā)展的捷徑。
例如上小學以后,人人都覺得學習難,年齡越大越難,學得越高深越難。但是“初生牛犢不畏虎”,世界上惟有嬰兒最不怕難,他們的心中只有興趣和無興趣之別,只有喜歡和拒絕之分,而絲毫沒有困難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任何將來學起來比較困難的東西,你只要變得法子逗孩子產生興趣,他就會像學說話、走路那樣容易接受。世界上還有比學聽話、說話更難的嗎?人生最初6年假如不學聽話、說話的話,以后再學恐怕就只能制造悲劇了;而每一個3歲的孩子卻能學得那么好!
所以我以為,“化難為易”原則是人才學、教育學發(fā)展的一個突破,是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的秘訣。
5.生活課堂原則
豐富的生活和游戲活動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課堂,是嬰兒的惟一課堂和幼兒的主要課堂。
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的。
第一,他們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最迅速的階段,天生需要活動神經、筋骨和肌肉,不能坐得時間太長。
第二,他們處在無意注意占極大優(yōu)勢的階段,總是隨時轉移注意力,不能用課堂上課的強制辦法來按教材章節(jié)學習。
第三,對于嬰幼兒來說,生活中的學習內容已經太豐富了,處處都有信息,處處都有樂趣,處處都能感受。他們以用五官感知世界為最大滿足,而有益的玩就是最有興趣的學,有趣的學就是最快樂的玩。
所以,在生活的課堂里,使“教者理智有意,學者快樂無心”,充分引導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學問,孩子的發(fā)展將是無可限量的。正因如此,國家教育部門要求幼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
6.家庭早教與托幼園所教育并重原則
這又是一個與中小學教育不同的原則,也是由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所決定的。
孩子從來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與父母斷開了,精神上卻與父母緊緊連結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千萬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父母不是個好老師,就是個壞老師;不是成為好的楷模,就可能成為壞的榜樣,甚至是“教唆犯”。教育孩子是任何父母都推不掉、擺不脫的事,即使你把孩子給了別人,也要背負“給別人”的后果和責任。
這樣,作為早期教育的專門機構———托兒所和幼兒園,就應當把指導家庭早期教育作為自身工作的另一半。國家教育部門也應對早期教育實施家庭和托幼園所“兩手抓”。
教育隨筆:尊重是相互的
教育隨筆:尊重是相互的
有些時候,我們總說別人不禮貌,不尊重人,但其實我們先要想想,自己是否有尊重過對方,畢竟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尊重對方的話,對方何以會來尊重你?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狈催^來說,只有你尊重了幼兒,幼兒才能尊重老師。
我們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所關注,小岱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但與別的孩子之間很難相處,交往能力非常差,總是獨來獨往。在有一次上語音課,教兒歌的時候,我發(fā)現有一首新教的兒歌除了小岱掌握了,其他小朋友都沒有掌握,于是我順勢請小岱來當小老師,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來教小朋友們念兒歌,小岱的聰明,小岱的認真,小岱的耐心等優(yōu)點,深深得打動了其他小朋友,他在這次活動之后收獲了很多好朋友,讓他嘗到了擁有朋友的快樂,從而產生交友的欲望,與朋友相處得也非常融洽,交往能力也明顯提高。在這個案例里,我始終接受孩子的個體差異,小岱在交往能力方面上確實不如別的孩子,但是我細心的去關注孩子,尋找他的閃光點,并且以他自身的強項去推動他的弱項。我利用小岱的優(yōu)勢,提供孩子一個交友的平臺,為他在交往這條道路打開了第一扇門。
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理解幼兒,努力實施以人為本的幼兒教育,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隨筆:規(guī)則的重要性
在上午的集體活動“鉆山洞”中,小朋友分組進行活動,在玩一玩塑料圈的游戲中,探索鉆圈的方法,有三位小朋友在我的指導下示范鉆圈,孩子的示范過程還沒有結束,其他旁觀的孩子就忍不住自己開始進行游戲了,原本排好的隊伍一下子變得亂糟糟的,這時我停止了游戲,并向幼兒說明了游戲規(guī)則,活動開始前大家大家先排好隊,等小朋友示范結束后再進行游戲,小朋友的示范剛剛結束,其他小朋友就一擁而上,我只能再次中斷游戲,告訴他們要一個一個輪流進行。
4~5歲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剛剛開始萌芽,他們還不能控制自己,遵守游戲規(guī)則。每當幼兒在運動中發(fā)生爭搶的時候,都要及時制止,并提出規(guī)則。同時還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及時調節(jié)活動的內容。我在幼兒進行活動中,根據幼兒的神情動作,進行相應的幫助和指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路線,使每個幼兒都挑戰(zhàn)了自我。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規(guī)則是至關重要的,沒有規(guī)則,不成方圓。
教育筆記:《隨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筆記:《隨機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鏡頭:教師在組織幼兒晨間活動、戶外游戲、教學活動時,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還流著鼻涕,坐姿各異,但老師卻容易忽視這些現象未能抓住這些偶然事件開展隨機教育,從而錯過了一個個良好的教育時機。如果我們的頭腦里建立起了隨機教育的觀念,善于捕捉各種隨機教育的機會,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天下午我?guī)ьI班里的小朋友們去小花園里散步,正好遇上栽樹的師傅們,小朋友們都很熱情的向他們打了招呼。走著走著,就聽到小朋友們在后面嘰嘰咕咕的:“為什么把小樹丟在地上,它們會死的……”我回頭一看,原來栽樹師傅把要栽的小樹苗放在地上,被他們誤以為是拔出來丟掉的,我急忙做了解釋,又問他們:“你們想不想看看小樹苗是怎樣種到土地里的呀?”“想!”小朋友們很興奮,再叮囑他們不要打擾師傅工作后,我把他們帶到小花園的磚頭路上,請他們靜靜地觀察,看著孩子們稚氣的臉上露著笑容,小眼睛閃著光芒,我就知道這次的隨機教育有了一定的效果?;匕嗉壓?,我請小朋友們說說自己觀察到的栽樹過程,從用鏟子挖坑到把小樹苗放進土坑里再到埋土過程中的各個細節(jié),他們都能描述的好。我很是欣慰,不禁感嘆:孩子們真的長大了,學會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了。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就應重視發(fā)揮各種教育方法,在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尤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幼兒行有計劃的系統(tǒng)教育,更要注重對他們的隨機教育。
教育隨筆:聆聽的重要性
教育隨筆:聆聽的重要性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huán)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很小,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發(fā)玩起了“切西瓜”的游戲。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錄音機有點問題,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游戲吧?!蔽谊P掉錄音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戲。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并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盡早發(fā)現并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