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隨筆:幼兒三步洗手法的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教育筆記洗手 洗手教育筆記 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幼兒三步洗手法的培養(yǎng)

三歲之前的小朋友剛剛入托,自理能力比較差,但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對于一些行為的培養(yǎng),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正面示范讓幼兒看清具體的方法和步驟,配合簡單的提示,讓幼兒了解基本的動作要領,可以編成兒歌、順口溜,讓幼兒去模仿。

比如洗手這件事情.飯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凈,不留臟東西。對于幼兒來說,獨立自覺地完成這些基本動作顯然很難,孩子們往往只會用水把手打濕,拍打水花,甚至把衣服弄濕,心不在焉地玩耍,不知道何時何樣才算是把手洗好了。

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用簡短精煉的詞句把洗手的正確方法示范給幼兒。

1、卷袖口,洗手心、手背。

2、擦香皂、搓手心,臟水全部沖光光。

3、再毛巾擦手手,掛好毛巾好寶寶。

教師示范后再讓幼兒認真練習,記住順序和步驟并反復鞏固。比如飯前洗手,上廁所后洗手,戶外活動洗手等等。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朋友就會牢牢掌握住洗手的基本方法了。

這種方法寓教于樂,特別適合還處在玩耍年齡段的幼童,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好方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由洗手引起的》


澧縣澧州幼兒園許藝愛一天餐前洗手的時候,生活老師臨時有事去了,不在班里,我要忙著組織孩子們餐前洗手,還要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以免孩子們燙到。我急忙到盥洗間給幼兒打開了水龍頭,叮囑他們排好隊,把小手洗干凈,便回到了活動室。沒走幾步,就聽見盥洗間里鬧哄哄的,還伴著爭吵和埋怨,有的說‘就是你,把我的衣服弄濕了。’有的說‘是你自己弄濕的’。。。。。。。

我連忙跑進去詢問情況,只見夢宇和朵朵的衣服上濺了很多水,安琪的臉上也是水,好像剛哭過一樣。夢宇指著彬彬說‘就是他,把我的衣服弄濕的’安琪和朵朵也跟著一起附和。彬彬委屈的指著水龍頭對我說“是它弄的”。我一看水龍頭,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是我剛才開水龍頭的時候太著急,把它開的太大,水流的太急了,所以才會導致剛才的事情發(fā)生。

看著這些一臉茫然的孩子,我大腦臨機一動,何不就這個事情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水龍頭呢?于是,我走到水龍頭的跟前,讓孩子們圍在周圍,將水龍頭關上,再重新扭開。這一次我開的很小,叫來剛弄濕了衣服的朵朵再洗一次手。只見她眼神里滿是疑惑的望著我,小心翼翼的將小手伸到出水處。我微笑著示意她可以大膽的洗。她先用右手輕輕的去試了試,沒有水濺起來,才將左手也放心的伸了去??吹蕉涠溥@次沒有弄濕衣服,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我連忙趁機問:“為什么這次朵朵洗手沒有弄濕衣服呢?”俊濤說“她小心了”,萱萱說“她離龍頭遠些了”。。。。。。。,正當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得起勁的時候,我突然將龍頭擰到最大,只見水柱沖在池子里濺得四周都是水,孩子們大聲的喊“太大了,太大了”。我笑著關緊了水龍頭,對孩子們說“剛才老師將龍頭開的小的時候,朵朵的衣服沒弄濕,開的大的時候,水濺得好高,沒有伸出手都會被濺濕。你們覺得我們以后應該怎樣開龍頭呢?”答案是異口同聲的“要將龍頭開小些”。我會心的給了他們一個大拇指。

通過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抓住合適的時機,對孩子們進行隨機教育,收到了的效益遠遠要比傳統(tǒng)的說教好很多。那天以后,我們班的孩子都會正確使用水龍頭了,再也沒有因為洗手弄濕衣服的現(xiàn)象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習慣》


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边@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yǎng)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wěn)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 “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yǎng)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xiàn)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fā)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隨筆: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書籍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縮影。閱讀書籍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視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技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無窮快樂。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和不同的閱讀形式,是開展幼兒閱讀活動的前提和保障。

區(qū)域活動中的閱讀區(qū)常常被孩子們冷落,走進閱讀區(qū)的孩子寥寥無幾,怎么讓閱讀區(qū)活躍起來,讓孩子走進閱讀、愛上閱讀,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有一天,美工區(qū)孩子們認真的繪畫著,區(qū)域快結束時加諾跑到我跟前悄悄的告訴我:“老師,我給你講一個蝴蝶和小鳥的故事。”加諾畫了蝴蝶和小鳥的繪畫,把幾幅圖畫變成了一個小故事。她的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是故事的形式啟發(fā)了我。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用孩子喜歡的繪畫形式幫助孩子們閱讀呢?

區(qū)域活動結束后組織幼兒交流,我讓加諾在交流會上發(fā)言,把她創(chuàng)編的小故事講給班內所有孩子聽。我表揚了加諾,并鼓勵其他孩子也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小故事。我告訴孩子們,想要有自己的作品必須多讀繪本積累知識。我給孩子們一天的準備時間,搜集故事內容。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漲,陸陸續(xù)續(xù)地走進閱讀區(qū),班內的閱讀氣氛變得特別濃厚。有了構想的孩子走進了繪畫區(qū),高興地創(chuàng)編著自己的繪本故事。大部分孩子任務完成的特別好,我把孩子們的繪本故事投放到了閱讀區(qū)供孩子們欣賞。為了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又增添了故事盒子,手偶,頭飾等活動材料。隨著孩子們知識的積累,班內又開展了一系列有關閱讀、講故事的活動,如“我是故事大王”、“創(chuàng)編故事小能手”等,這樣的做法吸引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幼兒閱讀的機會和內容。把握時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發(fā)展想象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獨立性。

良好的閱讀習慣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不斷指導、鼓勵下,每個孩子都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受益終生。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班里有幾個幼兒年齡較小,我們要利用生活活動中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小班的幼兒主要采用了示范、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幼兒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讓能力較強的幼兒作為榜樣,在吃飯、盥洗、如廁、午睡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相互幫助,互相學習,引導幼兒向其他同伴學習。如我們班級的一對雙胞胎,弟弟可以自己穿褲子,而哥哥卻還需要老師的幫助下進行穿脫衣物。在我們的鼓勵下,和弟弟的示范幫助下,哥哥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穿脫褲子,自理能力得到提升?,F(xiàn)在兄弟兩個的自理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時我們做好家園共育,讓家長在家重視幼兒的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多鼓勵幼兒,并做正確示范。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選擇一些適當內容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我們小班開展幼兒認識自己物品、漱口、穿衣服、上下樓梯等生活養(yǎng)成課,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并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印象。并在生活活動中加以實踐提升。我們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讓家庭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更好的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提升。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小班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是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剖析,通過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三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

小班幼兒正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是擺在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域的幼兒發(fā)展目標之一。

一、當前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深刻挖掘禮儀教育的內涵,部分教師太注重形式。

通過觀察大多數(shù)幼兒園的小班幼兒禮儀教育,我們發(fā)現(xiàn)存在不少問題,走形式、走過場就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教師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沒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內涵,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禮儀教育的形式落實上。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在入園時,遇到老師要主動鞠躬打招呼:“老師早!老師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長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媽媽早!某某早!”離園時,幼兒要主動與老師告別,說:“老師再見!”教師和幼兒基本都能按著要求來做,但大多數(shù)人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說話時都沒有注視對方,這種形式化的禮儀就像為了完成一項任務。這樣的禮儀教育沒有將文明禮儀之美滲透到幼兒純潔的心靈中,幼兒不明白為什么要講文明講禮儀,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悅感,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的積極性。

2.存在幼兒只為了獲取表揚而講禮貌的問題。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而現(xiàn)在幼兒園中一些鼓勵性的教育的方式,讓幼兒產生了一定的誤解,文明禮儀教育同樣如此。比如,在對小班幼兒園的采訪中,筆者提問孩子:“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嗎?”得到的回答大多數(shù)都是:“講禮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紅花?!薄爸v禮貌老師才會喜歡我!”似乎在幼兒眼里,所謂的禮貌就是向老師問好,和別人說幾句禮貌用語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不難看出,這同樣也是在走形式、走過場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強人意之處。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讓孩子懂得文明禮儀的真實意義,否則,就會長養(yǎng)幼兒的虛榮心,讓孩子變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

1.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們身上付出了無私的愛。但是,在我們國家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物質優(yōu)越、百般寵愛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他們大多數(shù)不知道對父母和親人心懷感恩,覺得理所應當。因此,幼兒園要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師可通過放映一些影視資料,讓幼兒理解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撫養(yǎng)時日日夜夜的艱辛等,讓幼兒明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讓感恩之心萌生。同時,讓幼兒懂得入離園時對家長講禮貌是愛的表達,是感恩家長的表現(xiàn),因此,在離園時,要親切地和家長說:“爸爸再見!”“媽媽再見!”

其次,要讓幼兒懂得感恩教師。幼兒園要通過播放一些平時教師與幼兒相處的圖像資料,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知道其中的辛苦,讓幼兒產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園時,對教師說:“老師早!老師好!”每天放學離園時,要主動與教師告別,說:“老師再見!”這些禮貌用語都表現(xiàn)了對教師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讓幼兒認識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們的親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這個社會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要心存感激,對待自己的叔叔伯伯,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小朋友的親友,也應像對待自己的親友一樣。看到他們要熱情地打招呼問好,如“叔叔好,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則通,幼兒在明白了講文明禮儀的意義后,在按著要求快樂遵守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就會養(yǎng)成見人主動打招呼的良好習慣。

2.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

用餐禮儀是顯示一個人文明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幼兒時期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禮儀習慣,對幼兒以后的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一些小班幼兒剛剛入園時,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這都是因為父母平時太溺愛孩子;有的孩子剛入園時,吃飯和嬉戲分不清,邊吃邊玩,這都是因為平時在家里太嬌慣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

幼兒入園后,教師要要求幼兒文明用餐,從如下幾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用餐禮儀習慣:第一,要求進餐時不挑食、不說話、不玩耍。教師要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孩子明白要想身體長高、健康,就要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而挑食是無法滿足身體需要的;進餐時說話,會影響和破壞吞咽動作,容易使食物進入喉腔,引起咳嗽,會造成危險。因此,吃飯時一定要保持安靜,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戲。第二,要求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通過結合一些生動資料的展示講解,讓幼兒明白吃飯前應洗手,讓孩子知道病從口入,嘴巴碰到沒有洗干凈的手,會傳染病菌,會得腸炎、菌痢等多種疾病。同時,教師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而飯后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牙病,長久堅持就會起到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兒開始不會漱口,教師要做好示范,教會孩子漱口。另外,為了讓幼兒能夠學會用餐禮儀,保持用餐禮儀,教師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幼兒在家時也要和在幼兒園里一樣,遵守用餐禮儀,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

3.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時期,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指出:情感─認識─實踐是幼兒良好禮儀習慣形成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幼兒游戲中培養(yǎng)文明禮儀習慣應該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開發(fā)游戲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戲前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展開輕松、自由的對話,滲透禮儀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說,想和某某與你一起做游戲怎么說等,引導幼兒運用禮貌性的語言與別人交流。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能夠融合禮儀教育的游戲環(huán)境,為幼兒在游戲中的禮儀交流提供啟發(fā)和指導。比如,畫一個太陽花的卡通笑臉,表示見到小朋友、老師、家長打招呼時要親切微笑,會像向陽花一樣美麗。

第二,在游戲中體驗禮儀。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有關禮儀的多媒體資料,讓幼兒了解一些場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設計與之相應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表演和實踐,學會一些禮儀交往的常識和技巧。比如,怎樣接待來客,怎樣稱呼不同年齡段的人,等等,讓幼兒在游戲交往中練習禮儀的運用。

第三,回憶分享文明禮儀的感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游戲區(qū)域中,模仿電視訪談之類的節(jié)目,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訪談。比如,以文明禮儀主題中的“禮貌待客”為題,讓教師或者小主持人采訪小朋友家里來客人應該怎樣接待?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大家分享禮儀經驗,強化對禮儀的認知,以期內化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任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樣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將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當作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為之付出熱情、真誠、大愛和信任。

教育隨筆:愛心的培養(yǎng)


教育隨筆:愛心的培養(yǎng)

前幾天,我們全班小朋友集體種豆子,在活動中小朋友們的積極性很高。當小朋友們種完豆子后,我就此讓他們討論:“我們該如何來照顧小豆子?”小朋友們頓時積極的舉手發(fā)言,有的說:“我要每天去看看小豆子?!庇械恼f:“我會和小豆子說話?!边€有的說:“我要給小豆子澆好多好多的水?!甭牭叫∨笥褌兊陌l(fā)言,我感到他們真的長大了,懂得了關心愛護小植物了。于是,我講解了應該怎樣照顧小豆子以及注意事項。比如:澆水時,水不能太多。看小豆子的時候,不要用手去弄小豆子等。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聽得很認真。

接下來的幾天,通過我的觀察,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會在吃飯后或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圍在小豆子旁一起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還會及時的提出來,并且當由小朋友提出問題時,別的小朋友會為他解答或找老師幫助。

由此,我覺得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們還能相互交流討論,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友誼,提高了幼兒愛護植物的意識。

教育隨筆《幼兒午餐常規(guī)培養(yǎng)》


吃飯是小班幼兒的一件大事,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吃飯問題,所以從開學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想辦法訓練小班幼兒的用餐常規(guī),對于挑食的幼兒則認真分析原因找到癥結所在。首先從明確要求開始,給幼兒規(guī)定了用餐時的具體要求:

1.吃飯時小腳要放好,身體盡量挨著桌子,吃飯時眼睛要看著碗,不能東張西望,要一只手拿小勺子,一只手扶著碗。

2、保持桌面地面干凈,不干凈的老師要讓他馬上收拾干凈再繼續(xù)用餐,飯后老師要及時監(jiān)督檢查看看有沒做到“三干凈”。

3、用餐時要專心,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以讓他們開小會,因為一旦說起話來他們肯定就沒完沒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想和朋友說的就趕緊吃完飯搬椅子到一邊去談。

4、吃飯時要大口大口吃,不可以含在嘴里大半天都不嚼一下。

5、不可以挑食,鼓勵幼兒嘗試各種菜肴。

6、吃完飯后,要求小朋友們把自己的碗和小勺子放到指定的籃筐里面,然后自己拿小毛巾擦干凈嘴巴。

7、吃得不多是小班幼兒的一大特點,根據(jù)幼兒的食量進行飯量的調整,要求每一位幼兒不許剩飯倒飯。

這些要求剛開始實施的時候確實很難,因為小班幼兒年齡小,用餐的習慣在家還沒有很好養(yǎng)成,這些都需要教師正確的示范、及時的引導。如:在進餐時,幼兒入托前,大多是由成人喂著吃。因此,大多數(shù)幼兒不會用勺子獨立用餐。經常撒飯、撒湯、手抓飯等。這時,我們就要教給幼兒如何進餐,身體坐正,一手拿勺子(同時示范、講解正確的持勺方法)。一手扶碗,眼睛看著碗,低頭吃。光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要靠平時的鼓勵與糾正、指導,只有引導幼兒反復練習,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教育隨筆:用兒歌培養(yǎng)幼兒的常規(guī)


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就是兒歌。兒歌總是和兒童的游戲活動相伴相隨的,因此兒歌對兒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戲的作用聯(lián)系在一起,使兒童在歡歌戲笑中受到文學的感染。

兒歌是在乳兒的搖籃旁伴著母親的吟唱而進入兒童生活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兒歌,并從中獲得審美感受。但兒歌的內容往往十分淺顯,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于簡單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兒歌《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喂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于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兒歌時馬上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兒歌來培養(yǎng)孩子的常規(guī)就尤為重要。

在培養(yǎng)幼兒洗手的常規(guī)中,我們會先進行集體教學,讓孩子了解洗手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后續(xù)的洗手中,我們還會教幼兒簡單的洗手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打開水龍頭,沖沖小臟手。關上水龍頭,肥皂做朋友。搓手心、搓手背,穿過小胡同,搓搓手指頭。清清水兒沖一沖,小小水珠甩干凈。小毛巾,來幫忙,擦手心,擦手背。哈哈!我的小手真干凈!在孩子洗手的過程中,我們會和孩子一起邊說兒歌邊洗手,這樣不僅增加了洗手的趣味性而且孩子們也能按照正確的洗手方法來進行洗手。

在幼兒進餐前,我們會進行餐前準備,在剛進行進餐的常規(guī)培養(yǎng)時,我們會通過故事、視頻、看圖等方法。讓幼兒了解吃飯時候的注意事項:比如:不剩飯、不挑食、安靜進餐等。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教幼兒說簡單的吃飯兒歌:吃飯時不講話,安安靜靜來坐下,細細嚼,慢慢咽,桌上不撒一粒飯,老師老師辛苦了,我們大家都愛您!在說兒歌的過程就是一個整理和提醒的過程,孩子邊說兒歌就會邊想起吃飯要求,那么在兒歌說完的情況下,大部分幼兒就都能做好餐前的準備。在就餐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根據(jù)兒歌的內容來提醒幼兒,比如:剛才兒歌中,我們都說了吃飯時,不講話,所以,在吃飯時候是不可以講話的哦!

在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中,我們也會利用這樣的方法,比如:疊衣服,我們會根據(jù)兒歌的內容,來學習折疊衣服。

用兒歌來培養(yǎng)幼兒的常規(guī)不僅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

相關推薦

  •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由洗手引起的》 澧縣澧州幼兒園許藝愛一天餐前洗手的時候,生活老師臨時有事去了,不在班里,我要忙著組織孩子們餐前洗手,還要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以免孩子們燙到。我急忙到盥洗間給幼兒打開了水龍頭,叮囑他們排好隊,把小手洗干凈...
    2021-03-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習慣》 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
    2021-07-09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書籍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縮影。閱讀書籍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視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技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無窮快樂。豐富多彩的閱讀材...
    2021-05-27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班里有幾個幼兒年齡較小,我們要利用生活活動中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小班的幼兒主要采用了示范、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幼兒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021-06-22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小班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是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
    2021-05-18 閱讀全文

澧縣澧州幼兒園許藝愛一天餐前洗手的時候,生活老師臨時有事去了,不在班里,我要忙著組織孩子們餐前洗手,還要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以免孩子們燙到。我急忙到盥洗間給幼兒打開了水龍頭,叮囑他們排好隊,把小手洗干凈...

2021-03-17 閱讀全文

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

2021-07-09 閱讀全文

書籍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縮影。閱讀書籍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視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技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無窮快樂。豐富多彩的閱讀材...

2021-05-27 閱讀全文

班里有幾個幼兒年齡較小,我們要利用生活活動中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小班的幼兒主要采用了示范、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幼兒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021-06-22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小班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是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

2021-05-1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