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讓幼兒在主動設計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1-05-22 幼兒思維發(fā)展活動方案 幼兒在涂鴉墻的活動方案 幼兒設計活動方案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以科學、社會、自然融合為思想指導,使我們在思考活動的組織過程時,更多考慮到孩子的主動學習問題。讓孩子做活動的設計師,是我感觸最深也是收益最大的做法。

一、孩子在設計活動中學會探索

在科學活動中,我嘗試者引導孩子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設計經驗中去主動學習,獲取有益的經驗從而知道怎樣去學習。在“帶蛋寶寶上幼兒園”活動中,我先請孩子們設想自己帶蛋寶寶上幼兒園的方法及所需的材料,再請孩子們按照自己設計好的的方法及材料帶蛋寶寶到幼兒園來。結果同樣選擇用報紙包的方法,有的帶來的雞蛋完好無損,有的卻破裂了;有的用報紙包了再放入小盒子里,以為萬無一失,結果雞蛋還是破了;有的只用薄薄的塑料袋裝著拿在手上,雞蛋也沒有破……當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我并不急于小結,而是注意引導幼兒試圖總結自己的經驗、遇到的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怎樣設計得更好,接著提示幼兒根據(jù)同伴成功的經驗再次選擇材料進行嘗試,這樣幼兒自己嘗試修正方案,其經驗水平得到了提高。我想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

二、孩子在設計活動中學會創(chuàng)造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孩子是有著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在科學活動中,我們同樣要充分地相信孩子,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勇于表現(xiàn),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在活動中敢于求異,樂于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尤其是在孩子自己的設計活動中,老師更要放手,為孩子提供可以進行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孩子在自由創(chuàng)造中獲得能力的發(fā)展和情感的滿足。我?guī)Ш?/p>

子們進行過一次玩報紙的活動。在活動區(qū)玩過報紙并聽過報紙的故事后,我請幼兒思考:如果你家里有看完的廢報紙,你會用廢報紙做什么?你想怎樣做呢?在孩子們充分考慮討論的基礎上,我請孩子們自己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活動。孩子們在不斷擺弄、玩耍的過程中,用報紙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造,他們或揉或折,或剪或撕,創(chuàng)造出了手槍、鉛筆、棍棒、雪花、鮮花、賀卡、帽子、紙球、錢包等各種物品。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有的折好的鉛筆、手槍一松手就散開了,有的搓棍棒時還沒搓幾下報紙就軟了……我將活動中的這些困難看作是給孩子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好機會,請小朋友大膽設想,自己想辦法,鼓勵孩子們用雙面膠、膠水等固定各種造型;將幾張報紙疊在一起折棍棒等。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還為自己在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興奮不已。

三、孩子在設計活動中感受成功

每一次的成功都有力地激勵著孩子有信心繼續(xù)進步。在科學活動中,我很重視讓孩子在自己的設計活動中感受到自己那份成功的喜悅,體驗到由自己解決問題所帶來的那種快樂感。對孩子來說,讓他自己真正感到快樂,感到樂趣所在,應該比什么都重要。我在小班時進行過一個讓孩子自己嘗試打開食品包裝袋的活動。在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了許多有包裝的食品:餅干、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等,小朋友看到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大家都很想吃這些東西,可吃這些東西必須先打開包裝袋。怎么打開呢?我請幼兒自己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再來試一試。有的幼兒用手使勁拉,有的用牙齒來幫忙,有的幼兒向我要剪刀,也有的幼兒很聰明,會按包裝袋上的標記來打開口袋。不管幼兒用哪種方法打開口袋,我都非常高興地表揚幼兒的能干與聰明。在孩子的初步嘗試后,我請幼兒交流自己打開包裝袋的方法,通過交流,幼兒知道了包裝袋上原來也有許多學問。當孩子再一次嘗試用最好的方法(即看包裝袋上的打開標記或看包裝袋口上適于打開的花紋形狀)來打開口袋時,孩子切實感受到這個辦法的簡單與方便,先想到的及后來嘗試的每一個幼兒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因成功而帶來的愉悅感覺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四、孩子在設計活動中學會評價

在幼兒的探索、實踐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引導孩子在自己的設計活動中進行批評與鑒賞,能有利地促進孩子的技能的習得與提高。孩子通過批評與鑒賞,學到了好的經驗,改進了自己的缺陷與不足,能積極地促進孩子相互間幫助與學習行為的發(fā)生。同時在批評與鑒賞中,孩子真正成為設計的主人,發(fā)表見解,嘗試改進,有利地促進了孩子的發(fā)展。我組織孩子進行“武漢的橋”活動時,請幼兒利用各種材料、各種手段設計大橋。孩子們有的用積塑拼插;有的用牙膏盒、奶粉罐、泡沫板拼搭;有的用紙折、剪、畫……孩子們設計完后,我們重點進行了講評活動,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同伴的作品,可以選自己認為好的,也可以選自己認為需要改進的;好的要說出理由,不好的要說出改進的意見。孩子們積極地參與講評,從橋的造型到橋的材料;從橋的結構到橋的色彩;從橋的牢固到橋的美觀……在這過程中,孩子們仔細地看,認真地評,提出了許多的建議性意見,為以后的制作活動積累了許多的寶貴經驗。孩子在批評與鑒賞活動中獲得了進步。孩子是活動的主人,我想在科學活動中,讓孩子成為自己活動的主宰者與設計者,愿孩子在設計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愿孩子在設計中獲得經驗和知識,愿孩子在設計中得到發(fā)展與提高,不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東西嗎?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案例:“超市”中開展的幼兒計算活動


在我們班的區(qū)域活動中,有一個“娃娃超市”,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區(qū)。

在這里,經??梢钥吹剿麄償[弄各種商品。一會兒放在這,一會兒放在那。通過觀察,我覺得孩子們對商品的具體分類,不太清楚,只會把商品隨意地擺放。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帶領幼兒走進社區(qū),參觀了幼兒園附近的一所超市,通過參觀,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有關超市的知識,如:商品的擺放、分類、標簽、收銀及怎樣計算收銀等等。而且,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超市等一系列活動,來組織分類、計算、統(tǒng)計等等有趣的計算活動。

一、在超市游戲中,孩子們可以做以下計算活動

1、分類活動:

在“娃娃超市”中,孩子們最先接觸的是商品的分類、組合,要把很多的商品進行合理的擺放,例如:對超市所有商品可以按照用途進行分類:飲料類、玩具類、生活用品類、食品類等;在各個種類中又可以作不同的分類:飲料類可以按大小、形狀、顏色、品牌分;玩具類可以按大小分、輕重、易取放、方便顧客分;生活用品類可以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用途、大小分;食品類可以按不同的食品味道、顏色、大小分。在剛剛開始分類的時候,孩子們只是會按照簡單的大小分類,經過不斷的嘗試活動,他們不但會簡單的分類,還會按照各種不同的用途來分。例如,他們剛開始對飲料進行分類時,是按照大小來排列的,小的太子奶放在第一層,大的可樂瓶放在第二層。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到想買的東西,到處都有,拿取非常不方便。于是孩子們又重新進行調整,他們把最小的瓶子都放在了第一層,第二層放大的,第三層放小的,第四層又是大的。這樣擺起來大小一目了然,但不同的品牌就存在東一個、西一個的現(xiàn)象。如果想買2瓶以上的,就要找半天。怎樣快速地買到同類的商品。在參觀超市后,孩子們明白了:“人家超市里的商品是把一樣的放在一起。”孩子們開始有了品牌的概念,經過一番“倒騰”,他們把同樣的商品放到了一起,“可樂”放到一起,“鮮橙多”放到一起,“脈動”放在一起,“太子奶”放到一起等,經過反反復復的實踐活動,孩子們的分類組合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在不知不覺間主動學習了分類的知識。

2、計算活動:

在“娃娃超市”里,買完東西就要交錢,這里就產生了需要進行加減運算的問題。隨著超市活動一步一步的深入,收銀臺的工作開始忙碌起來。孩子們把商品都貼上了標簽,有1元的、2元的、3元的、5元的。有的孩子買了2瓶可樂(1元一瓶)、2瓶礦泉水(2元一瓶),那么就是1+1=2、2+2=4、2+4=6。孩子們經過一番思索總算算出來了,大大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如果顧客給了8元錢,那么8-6=2,還要找人家2元錢,在這里,加減法的使用率明顯提高。孩子們在實踐中自己就學會了,充分體現(xiàn)了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

3、統(tǒng)計活動:

隨著超市活動的進一步深入,在進行商品調整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滲透統(tǒng)計的活動,在調整商品后,怎樣知道每個組的商品都有什么,一共有多少商品,我們?yōu)閾巍俺泄ぷ魅藛T”的幼兒每人提供了一個小本,用來記錄每個小組的統(tǒng)計商品,孩子們不會寫字就用畫圖來表示,把每一種同類的商品放到一起,畫出圖,在旁邊寫上數(shù)量。統(tǒng)計商品后,有的孩子又提出:“老師,我們每天賣出的商品是不是也應該記錄下來呢?”隨后我們又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用來統(tǒng)計每天賣出的各種商品的記錄本。孩子們每天在超市活動后,主動去記錄今天所賣出的商品,同時了解到什么商品最受小朋友的歡迎,今天投放了什么新商品,明天準備上什么貨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的統(tǒng)計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為什么要運用超市游戲這種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數(shù)學能力

超市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天都離不開的重要的購物場所,孩子們也經常跟著爸爸、媽媽到超市購物,日常接觸得很多,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再現(xiàn)起來比較容易。在《娃娃超市》中,孩子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利用游戲的形式,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非常生動。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方式,超市又是他們經常去的地方,所以,我認為:利用超市這個游戲形式,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數(shù)學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孩子們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培養(yǎng)幼兒的實際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再現(xiàn)他們生活經驗的同時,真真切切的進行著他們的計算活動,認真地給每一位顧客算好帳,顧客在交錢的一瞬間,也在算著自己的錢還剩多少,可見,超市活動非常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易模仿。這與其他活動相比,有著它獨特的優(yōu)勢。

三、在超市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在《娃娃超市》剛剛開始籌建的時候,孩子們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如:商品怎樣擺放,標簽怎樣貼,商品多少錢一瓶,買的東西多,錢不夠了怎么辦,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想買還缺2元錢,怎么辦,對于非常貴的商品,自己怎樣才能買到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解決以上諸多問題的時候,孩子們發(fā)揮了自己的各種智慧,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超市里有一大箱拼插玩具,孩子們都很喜歡它,有一次,韓皓拿著自己手里的10元錢,想買這箱玩具。當他看到箱面上醒目的標簽15元時,他著急了,錢不夠怎么辦呢?他轉來轉去,當看到張敬賢也來買東西時,他問:“張敬賢你想玩這箱里的拼插玩具嗎?”“想玩呀。”“我的錢不夠,咱倆把錢湊在一起買,行嗎?”“好啊,買完后咱倆一起玩?!薄靶?!”通過合作,兩人愉快地買到了稱心的玩具,高高興興地去玩了。在這里,孩子們主動交往的意識提高了,互相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這樣的事幾乎天天都在發(fā)生。

孩子們看到收銀臺的機器和開小票的機器,覺得很有意思,王宇軒就與丁雨晨商量:“咱們做個收銀臺吧?!庇谑牵瑑扇苏襾韽U舊的紙盒子,做了一個收銀臺,他們還找來了計算器,自己卷小票,在這里,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們會自己管理超市了,每天他們把超市里收拾得很干凈,自己整理商品,不斷地調整超市的商品內容,在中秋節(jié)時,他們還準備添加各種月餅,進行促銷活動呢。

案例:讓幼兒做活動的小主人


在“十一”過后的談話中,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有的講去小梅沙游泳;有的說回老家在海邊玩、吃海鮮;還有的說去海上世界玩沙、去四海公園劃船等等。漸漸的孩子們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了有關海洋的內容上,他們都去過海上世界,多數(shù)都去過海邊玩,有的還出過海,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是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談論起來:“海里有珊瑚、有貝殼”、“海里有大海龜、有魚”、“海里有水母,爸爸說水母會哲人的”、“海里的大鯊魚會吃人的”“海里有潛水艇,還有人會在海里潛水”、、“還可以在海上玩,小梅沙有海上摩托艇,人可以騎上去開的”、“海邊有很多沙子,我最喜歡玩沙了”“海上有船,各種各樣的船”------孩子們邊講我們邊記錄,很快圍繞大海的主題網(wǎng),在孩子們的講述中展現(xiàn)出來。

本來我們老師根據(jù)孩子們的討論,想從大海是什么樣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洋生物、海產品、海上娛樂等方面進行有關大海的主題探討活動,結果發(fā)現(xiàn)主題太大,面太廣,不容易深入。如果能從一個比較具體的、小的方面入手,再展開進行探討就更好一些。剛好有幼兒講述了自己去“海洋世界”的見聞,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都想去“海洋世界”看一看,于是給了我們一個繼續(xù)觀察了解孩子興趣點的機會,也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觀察了解海洋生物的機會。

瞧,孩子們自己商討著如何去“海洋世界”?做些什么準備?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要帶上書包”、“要帶上毛巾好擦汗”、“要帶上水”、“我爸爸公司有車,可以送我們去”------他們自己就如何去,帶那些東西,要注意安全等方面作了計劃,還研究路線圖,規(guī)劃出游覽線路來。作好了準備工作,10月16日孩子們乘車來到了“海洋世界”,每個幼兒都用記錄本記錄著,五彩繽紛的的海底世界深深吸引著幼兒,在人鯊共舞的表演中,大鯊魚深深吸引著幼兒,“所有的鯊魚都吃人嗎?”“為什么鯊魚不停的游動?”“怎樣認出是鯊魚來?鯊魚長的什么樣?”“大白鯊是最厲害的嗎?”“大白鯊的牙齒是怎樣的?”“大白鯊為什么吃人?”------孩子們對大白鯊很感興趣,有很多問題想得到解決,“大白鯊”這個主題就這樣產生了,它來源于孩子,是他們所想探討的,在活動中孩子們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得體現(xiàn),他們是活動的小主人。

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主題

在“十一”過后的談話中,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有的講去小梅沙游泳;有的說回老家在海邊玩、吃海鮮;還有的說去海上世界玩沙、去四海公園劃船等等。漸漸的孩子們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了有關海洋的內容上,他們都去過海上世界,多數(shù)都去過海邊玩,有的還出過海,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是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談論起來:“海里有珊瑚、有貝殼”、“海里有大海龜、有魚”、“海里有水母,爸爸說水母會哲人的”、“海里的大鯊魚會吃人的”“海里有潛水艇,還有人會在海里潛水”、、“還可以在海上玩,小梅沙有海上摩托艇,人可以騎上去開的”、“海邊有很多沙子,我最喜歡玩沙了”“海上有船,各種各樣的船”------孩子們邊講我們邊記錄,很快圍繞大海的主題網(wǎng),在孩子們的講述中展現(xiàn)出來。

本來我們老師根據(jù)孩子們的討論,想從大海是什么樣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洋生物、海產品、海上娛樂等方面進行有關大海的主題探討活動,結果發(fā)現(xiàn)主題太大,面太廣,不容易深入。如果能從一個比較具體的、小的方面入手,再展開進行探討就更好一些。剛好有幼兒講述了自己去“海洋世界”的見聞,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都想去“海洋世界”看一看,于是給了我們一個繼續(xù)觀察了解孩子興趣點的機會,也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觀察了解海洋生物的機會。

瞧,孩子們自己商討著如何去“海洋世界”?做些什么準備?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要帶上書包”、“要帶上毛巾好擦汗”、“要帶上水”、“我爸爸公司有車,可以送我們去”------他們自己就如何去,帶那些東西,要注意安全等方面作了計劃,還研究路線圖,規(guī)劃出游覽線路來。作好了準備工作,10月16日孩子們乘車來到了“海洋世界”,每個幼兒都用記錄本記錄著,五彩繽紛的的海底世界深深吸引著幼兒,在人鯊共舞的表演中,大鯊魚深深吸引著幼兒,“所有的鯊魚都吃人嗎?”“為什么鯊魚不停的游動?”“怎樣認出是鯊魚來?鯊魚長的什么樣?”“大白鯊是最厲害的嗎?”“大白鯊的牙齒是怎樣的?”“大白鯊為什么吃人?”------孩子們對大白鯊很感興趣,有很多問題想得到解決,“大白鯊”這個主題就這樣產生了,它來源于孩子,是他們所想探討的,在活動中孩子們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得體現(xiàn),他們是活動的小主人。

案例:美術活動設計


孩子的天性是游戲的、好奇的、探索的、夢想的、涂鴉的……孩子天性地呈現(xiàn)需要教育者理性的教育和充分的理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目標而忽略了孩子自由的想象和奇怪的想法,則是教師最呆板、最荒唐的做法。

美術活動是孩子宣泄心情、想象,創(chuàng)造新鮮事物的理想活動。它最能體現(xiàn)孩子對世界以及所有事物的原始看法。通常的美術活動就是教師提供參照物,把自己的經驗機械似地灌輸?shù)胶⒆拥念^腦里。這樣的做法不僅大大的毀壞了孩子的創(chuàng)作激情,同時,也間接地否定了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認識這一點后,在設計美術活動時,我都要精心地思考一番,想想我的方式是不是阻礙了孩子的思維,攔截了他們的想象和認識。我把孩子的想象作為美術活動的重點,就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東西,從不強行糾正孩子錯誤的認為,因為,在以后的生活中,隨著經驗和實踐的幫助,他自己就會理解并改正一些錯誤地認識。

美術活動:樹蛙的故事

活動來源:自從我在網(wǎng)上找到許多珍奇動物的照片并介紹給幼兒后,他們對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動物就非常感興趣。回家后經常讓爸爸媽媽幫忙尋找,再把新知道的動物介紹給其他幼兒,誰知道得越多誰就顯得特別自豪。于是,我又找了一個大家都沒見過的動物——樹蛙,就利用美術活動來幫助幼兒認識它。

活動一:[樹蛙是什么樣子呀?]

我把孩子召集在一起圍成一個圓圈做在地毯上,我神秘的對大家說:“今天,我又找到了一個珍奇的動物,想不想看?”所有孩子都張大嘴“啊”了一聲,接著,一個個都睜大眼睛露出驚喜的神色說:“想!”看著他們的表現(xiàn)我非常高興,于是我又對孩子們說:“我先不讓你們看,我就告訴你它的名字,你來想想它應該長成什么樣子?!焙⒆觽兏闷媪?,“它的名字是樹蛙?!睒渫??看著他們一遍遍地念著樹蛙的名字苦想的樣子,我真想笑。

突然,張漢卿說了一句:“嗯,我知道了,樹蛙就是豎著的青蛙?!贝蠹液宓镁托α恕@罘ń∫舶l(fā)表了他的想法:“樹蛙就是樹上的青蛙。”我又補充了一句:“是大樹的樹,青蛙的蛙?!边@時大家都開始表達自己的想象了:

“樹蛙應該是綠色的,因為我見過的青蛙就是綠色的?!?/p>

“我覺得它應該有一個大大的頭,有八條腿?!?/p>

“誰說的,它應該和奧特曼打的怪獸一樣,能發(fā)射激光!”

“樹蛙會上樹?!?/p>

“……”

聽著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講述,我想,他們的想法還挺有趣。但我并沒有馬上把樹蛙的照片給他們看,我要把孩子的想象保留下來,好讓他們將來能夠有機會欣賞一下自己的內心原創(chuàng)。

活動二:[樹蛙在我心中的樣子]

有的孩子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見見樹蛙的樣子了,于是我安撫了孩子焦急的心,請他們先做一件事情,然后答應把照片給大家看。當孩子聽說我要他們把自己心中樹蛙的樣子畫出來時,都顯得特別激動,有的孩子說回家時已經畫了,媽媽卻說畫的是怪物。

我把所有工具發(fā)給了孩子,然后就開始觀察他們的作品。呵,陳琪畫的樹蛙就像一只吃得太飽的青蛙,大大的眼睛,鼓著一個非??鋸埖拇蠖亲?。丁文澤的畫就更好玩了,他把樹蛙畫成了變形金剛!還把它的功能都為我介紹了一遍,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每個孩子都在認真地工作著,我并沒有過分地打擾他們,打斷他們的思路,也沒有強加我的想法在孩子的思路中。等所有人都畫完后,我把作品都收上來貼在一起,請幼兒選擇認為有意思的畫,讓他的作者為大家講解,這下孩子們就像炸開了鍋一樣,指著好玩地畫嘰嘰喳喳地又說又笑。

接下來所有的孩子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對自己的作品好像有說不完的話。我認真地把每個孩子畫中的閃光點都找了出來,而不是籠統(tǒng)地用“很好”、“真棒呀”、“不錯”來敷衍孩子。

當我把樹蛙的照片完全的展示在孩子眼前時,班里又一次的炸開了鍋,樹蛙原來真的和青蛙長得差不多!我請孩子仔細地觀察,樹蛙和青蛙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并出示了青蛙的照片。我和孩子一起把它們之間的差異統(tǒng)統(tǒng)找了出來,尤其是樹蛙那大大的腳掌和它的吸盤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樹蛙所有的照片時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孩子對其中的一張非常感興趣,內容是:一只樹蛙緊緊地抱著一棵大樹。于是我又有了一個想法。

活動三:[樹蛙在干什么]

我把那張放大了的照片貼在黑板上時,許多孩子就說了起來:“你看,樹蛙趴在樹上了,真好玩?!薄肮植坏媒袠渫苣??!薄八鼪]事趴樹上干嘛呀?”“有人想抓它吧?!?/p>

我停止了孩子的猜測,對他們說我也不知道它趴在樹上想干什么,不過,要請所有小朋友發(fā)揮你的想象:樹蛙趴在樹上到底要干什么呀?把你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為大家講講它為什么趴在樹上的故事。

孩子聽后,眼睛放出興奮的光芒,積極地投入到想象中,有的想馬上就講給我聽。在過程中,我只對孩子進行涂色方法,添加背景方面的指導,決不對它的繪畫內容強加我的看法。

當孩子都畫完后,我沒有請所有孩子都上來講解自己的作品,因為人太多,孩子沒有那么長的耐力和注意力,只請了幾個小朋友給大家說了故事。每個人當然都想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了解孩子的欲望,所以我把他們的作品訂在一起,裝飾得漂亮一些整理成一本書的樣子,放在班里的圖書架上,每天請一個小朋友講一個故事。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欣賞他人的作品還能講解自己的作品。當故事都講完以后,自己制作書的方式還能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不是件很好的事嗎?

最后,當我把孩子的作品《樹蛙在我心中的樣子》和樹蛙真實的照片展示在家長面前時,不少家長都驚嘆到,原來自己孩子的想象力竟然如此豐富有趣,以前都沒注意到??吹郊议L的反應我很激動,以我自己的能力能讓孩子另外的一面不受約束地表現(xiàn)出來,花再大的心血也只得了!

我的活動方式和策略也許還存在著不足和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但我不怕批評、建議和麻煩,只要能讓我所有的孩子健康、無拘無束地發(fā)展,通過我的引導展現(xiàn)孩子最天真爛漫的一面,那將是我最大的成功!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孩子的教育方法需要我們無時無刻地改進、更新,失去價值和阻礙孩子發(fā)展的教育手段要及時摒棄,不能因為教師的疏忽和自私而無情的截斷了孩子自由地發(fā)展。

案例:引導幼兒在觀察中主動探索


一、《綱要》理念

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案例描述

讓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

陽春三月,大地復蘇,萬物開始萌動。教室前的一排杏樹也不例外,根根枝條已墜滿了剛剛生長的細芽。這種現(xiàn)象被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袄蠋?,樹上的小芽是花還是葉?”有個孩子問我。全班的孩子都圍攏過來好奇地問這問那?!澳銈冋f是花還是葉呀?”我反問道。對于孩子們提出的疑問,我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帶著問題給他們布置了一次觀察任務。一周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作了這樣的觀察記錄:

第一天:陰氣溫12°C枝條無變化

第二天:小雨氣溫12°C枝條無變化

第三天:陰氣溫13°C芽孢稍微變化

第四天:晴氣溫15°C芽孢繼續(xù)變大

第五天:晴氣溫16°C芽孢裂開

第六天:晴氣溫16°C芽孢開放

一周后,樹上開滿了簇簇杏花,沒用我講,孩子們都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那些芽原來是花呀!”“老師,杏樹是先開花后長葉吧?”“我知道,天氣暖和了,花就開了?!蓖ㄟ^一個簡單的觀察活動,孩子們明白了許多大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的觀察活動收獲很大。

三、分析

這次觀察活動結束后,我感觸很深,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把答案及時的告訴他們,當他們提出一些我也不懂的問題時,我就會用一些無關的話語搪塞他們。而今,學習新《綱要》后認識到,以前的做法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主動探究的權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會產生很多疑問,提出很多問題,他們有很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事情,需要教師解釋,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好一個引導者,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種鼓勵提問的氛圍,不管我們是忙、是閑,都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當我們對一些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時,除了輕松地說:“我也不知道”外,還應該加上一句:“讓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吧!”

四、反思

1、變“教師講,幼兒聽”為“幼兒做,教師指導”,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做到“幼兒能做的事情就讓他做,幼兒能想的事就讓他想”。當幼兒自發(fā)產生興趣和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找到答案。這樣,幼兒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探究問題的方法。

2、切忌橫加干涉、扼殺幼兒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當幼兒提出一些教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來尋求答案。

相關推薦

  • 在區(qū)域運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自主運動能力 區(qū)域運動是幼兒園運動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它打破了班級和年齡的界限,讓幼兒在開放的運動環(huán)境中自主選擇、自由結伴、自主活動,是促進幼兒自主運動能力發(fā)展的有效載體。作為一所以運動為特色的幼兒園,我園以區(qū)域...
    2019-12-16 閱讀全文
  • 案例:“超市”中開展的幼兒計算活動 在我們班的區(qū)域活動中,有一個“娃娃超市”,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區(qū)。 在這里,經??梢钥吹剿麄償[弄各種商品。一會兒放在這,一會兒放在那。通過觀察,我覺得孩子們對商品的具體分類,不太清楚,只會把商品隨意地擺...
    2021-05-17 閱讀全文
  • 冬天到了—幼兒園冬天2020主題活動設計案例集錦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和對大自然的探索精神。 2、教育幼兒不怕冷,堅持鍛煉身體,培養(yǎng)幼兒堅強的意志。 3、觀察體驗冬季的季節(jié)特點,并運用相應的詞進行描繪 活動范圍:中班全體幼兒家長工作:請家...
    2020-01-24 閱讀全文
  • 案例:讓幼兒做活動的小主人 在“十一”過后的談話中,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有的講去小梅沙游泳;有的說回老家在海邊玩、吃海鮮;還有的說去海上世界玩沙、去四海公園劃船等等。漸漸的孩子們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了有關海洋的內容上,他們都去過海上...
    2021-06-09 閱讀全文
  • 在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發(fā)展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讀: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xiàn)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綜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比如繪畫,它具有審美特性,是一種語義符號,是形象語言,作為幼兒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個體內...
    2020-11-28 閱讀全文

區(qū)域運動是幼兒園運動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它打破了班級和年齡的界限,讓幼兒在開放的運動環(huán)境中自主選擇、自由結伴、自主活動,是促進幼兒自主運動能力發(fā)展的有效載體。作為一所以運動為特色的幼兒園,我園以區(qū)域...

2019-12-16 閱讀全文

在我們班的區(qū)域活動中,有一個“娃娃超市”,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區(qū)。 在這里,經??梢钥吹剿麄償[弄各種商品。一會兒放在這,一會兒放在那。通過觀察,我覺得孩子們對商品的具體分類,不太清楚,只會把商品隨意地擺...

2021-05-17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和對大自然的探索精神。 2、教育幼兒不怕冷,堅持鍛煉身體,培養(yǎng)幼兒堅強的意志。 3、觀察體驗冬季的季節(jié)特點,并運用相應的詞進行描繪 活動范圍:中班全體幼兒家長工作:請家...

2020-01-24 閱讀全文

在“十一”過后的談話中,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有的講去小梅沙游泳;有的說回老家在海邊玩、吃海鮮;還有的說去海上世界玩沙、去四海公園劃船等等。漸漸的孩子們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了有關海洋的內容上,他們都去過海上...

2021-06-09 閱讀全文

導讀: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xiàn)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綜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比如繪畫,它具有審美特性,是一種語義符號,是形象語言,作為幼兒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個體內...

2020-11-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