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同齡不同級,孩子也會很孤獨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不同房子幼兒園說課稿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一些孩子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雖然和好朋友的出生年份是同一年,但是生日一個在年頭、一個在年尾,所以到了該上小學(xué)的年紀,好朋友因為出生在年頭所以順利進入了小學(xué),但是自己因為出生在年尾,所以還要再等上一年。

雖然這件事情對爸爸媽媽來說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要是想要讓孩子明白,這可是非常難了,孩子會想要知道,為什么他可以順利去上小學(xué),自己卻不行。

怎么樣來回答孩子的問題

兒童早期教育專家艾麗森博南諾說到,每年有這么多人進入小學(xué),相應(yīng)地,也會有一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和好朋友一起進入小學(xué)的,這樣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好朋友。

博南諾說:“在幼兒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小伙伴會和自己的同齡人或者是和比自己稍微年長一點兒的小朋友建立了很親密的友誼,但是一同經(jīng)歷了幼兒園以后,這些人可能就會開始了另一個階段的學(xué)習?!?/p>

博南諾解釋,那些上學(xué)比較晚的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消極情緒,他們會覺得自己被留下來了,這種反應(yīng)是正常的。這主要是由于孩子所熟悉的日托或者幼兒園的環(huán)境改變了——因為和他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離開了。因此,怎么樣才能夠讓孩子適應(yīng)這樣的變化呢?

爸爸媽媽可以邀請一些讀小學(xué)的孩子們在放學(xué)后和孩子說說學(xué)校的生活,讓孩子有所期待:具體可以有他們每天的日程安排、新老師、認識的新朋友等等。這樣一來,能夠讓孩子對于進入學(xué)校有所準備。

盡管鼓勵孩子們繼續(xù)維持友誼很重要,但是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上了小學(xué)以后同樣也會和班級或?qū)W校的同學(xué)們建立起新的友誼關(guān)系。

家長應(yīng)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所以,在好朋友離開自己去上小學(xué)以后,雖然孩子在幼兒園里面仍會受到老師們的悉心照料,可是到家后,沒有人陪著自己一起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怎么樣調(diào)節(jié)孩子的情緒呢?家庭顧問還有家長教育專家馬丁奧格爾索普說,爸爸媽媽感知到孩子悲傷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guān)的專家表示,爸爸媽媽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明白他很難過,同時要采用最簡單的方式,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不開心,因為你的小伙伴離開了。不過,這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媽媽在生活中還有工作中也會遇到朋友離開的情況。”

但是,爸爸媽媽也要知道的是,自己也不用太多慮。不排除有的時候,在孩子面對小伙伴升學(xué)的難受心情時,爸爸媽媽要是太從自己出發(fā),講述自己朋友離開的例子的時候,會把自己的悲傷情緒帶給孩子,這意味著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孩子,可能會加重了孩子不開心的情緒。

所以,奧格爾索普想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在調(diào)節(jié)孩子情緒的時候,最好是能夠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新學(xué)期的積極方面,讓孩子能夠明白,就算是小伙伴轉(zhuǎn)學(xué)是一件讓他很消沉的事,但面對新生活,還是有著很多未知的精彩在等待著自己。

另外,在周末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與他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一同去公園、玩游戲,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不同階段,孩子獨處各不同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nèi)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常會伊伊呀呀地說著“話”,玩弄著自己的小手、小腳丫,不時翻動一下身子,開開心心而又不受打擾地獨自玩耍。雖然我們無法確切地了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很明顯,他在享受這段獨自玩耍的時光。

學(xué)會爬、學(xué)會走之后,寶貝的興趣開始擴展到自身以外的空間與物品,他用小手夠著他看到或觸及到的物品,將它們抓起來塞進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嘗著這些意外獲得的“食物”。如果他玩夠了某個物品,他的視線就會轉(zhuǎn)移,他的小手就會伸向另外一個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目標,繼續(xù)他獨自玩耍的活動。通過這種玩耍,他開始“獨立思考”,并在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明白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guān)系。只有當他獨自一個人玩膩了,他才會通過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1-3歲

1歲以后,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快速發(fā)展,他獨自玩耍時不再僅僅通過抓握、咀嚼來探究外部世界,更多的時候,他會自言自語,與他周圍的玩具或者其他器具“交流”。他的獨自玩??雌饋韼в懈嘞硎艿某煞?。盡管有時候在父母聽來,他的自言自語根本就不知所云。對于已經(jīng)會行走的寶貝來說,周圍環(huán)境實在有太多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事物,于是,他們可能不知深淺地到處閑逛,去發(fā)現(xiàn)、挖掘那些令他十分感興趣的事物。

3歲以上

前3年的探索經(jīng)驗讓孩子掌握了更多獨自玩耍的技巧,于是,很多時候,他會更加醉心于獨自主宰自己游戲內(nèi)容的活動中。靈巧的動作結(jié)合他機靈的心智,即使僅僅是一個他早已熟悉的簡單物體,他也能開開心心玩出很多花樣來,并利用這些物品設(shè)計自己喜愛的游戲。

方略:

在獨處中發(fā)展自我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活動。

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很多,一些在父母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也一樣充滿了誘惑,并且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因此,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這些活動,更不要自以為是地限制孩子的這些活動。

自由落體的神奇、空氣流動的美妙、陽光灑在羽毛上形成的熠熠閃光、不斷變換的光影、享受自主的快樂……所有這一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

根據(jù)孩子的需求留給他獨處的時間。

仔細觀察孩子需要獨處的時機。這時候只要他人不干預(yù),孩子會自然而專注地獨自玩耍。當然,他也會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關(guān)注,當孩子不停地四處張望,甚至開始哭鬧著想要引起父母注意時,不要強迫他繼續(xù)獨自玩耍,給他一個擁抱,拍拍他的小肩膀,這些都是最好的給予孩子安慰與關(guān)注的方式。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依然在不遠處關(guān)注他,他就會放心地繼續(xù)他獨自探索周圍世界的活動。

讓孩子養(yǎng)成尊重彼此獨處權(quán)利的習慣。

對于那些獨立性比較差的孩子,他們總是過分地期望得到父母的關(guān)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然后做出一些在某個時間段里彼此獨處的約定,讓孩子在約定的時間控制自己想要打擾父母的欲望,學(xué)習自己想辦法去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的神奇有趣,并嘗試憑借自己個人的力量去解決問題。

這個約定的時間一開始可以很短,比如從5分鐘甚至1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最好給他準備一個鬧鐘,告訴他,分鐘走到哪個位置,他就可以來找爸爸或者媽媽。時間由短到長調(diào)整,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效的緩沖時間,讓他慢慢習慣獨處。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到處閑逛。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或者遭遇別的事情而限制他活動的空間。在家里,父母可以努力消除各種危險因素,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安全的閑逛環(huán)境。在戶外,只要沒有危險,也可以放手讓孩子盡情地閑逛。在閑逛的過程中,他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事物,這些有趣的事物會成為引導(dǎo)他仔細觀察事物的契機,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十分有益。

避免讓孩子被同齡人孤立


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可偏偏有些寶寶還是不行的成為了眾人眼中不受歡迎的那幾類人。為什么寶寶會成為別人不喜歡的小孩子?辣媽們應(yīng)該如何教育寶寶?

雖然說要鼓勵孩子發(fā)展個性,但是太過另類的孩子往往難以合群,在幼兒園可能不會招其他小朋友喜歡哦,孩子經(jīng)?!白詩首詷贰焙苋菀赘械焦陋毮?!以下5類寶寶就是典型的個性另類寶寶,家長們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以下類似的行為吧!

1、神秘的獨行俠

有時候聽老師反映,別的小朋友在嘻嘻哈哈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的時候,寶寶卻不喜歡參與,只是喜歡一個人在墻邊推積木。不合群的寶寶往往容易被別的小朋友忽略,但他們并不是有什么性格的缺陷,不合群的寶寶或許只是在這個小圈子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不喜歡他們的游戲方式。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一些孩子喜歡安靜,一些孩子好動不已,家長嘗試從孩子的性格、興趣出發(fā),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小伙伴。

2、園里的小霸王

有些小朋友他喜歡跟別人一起玩,但是只要認定這個玩具是他的,他就絕不給別人碰它,更不要說是和別人分享了。孩子如果養(yǎng)成自私、霸道的行為習慣,別的小朋友都不會喜歡和他一起玩呢!

分享其實是建立友誼的基礎(chǔ),0~3歲是寶寶分享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dǎo)。比如,家長可以將寶寶的玩具“借走”10分鐘,然后還給他。這樣來回重復(fù)借走幾次后,寶寶暫時失去的東西,所有權(quán)還是自己的,被拿走了但終究還是會回來,這樣寶寶就產(chǎn)生了一種物權(quán)安全感。

3、自尊心強的失敗者

有些寶寶的好勝心很強,即使是在玩游戲的時候都很較真。如果在集體游戲里輸了,他就會賭氣說不要玩了。寶寶這樣“輸不起”會讓別的小朋友感覺很沒勁,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戲了。

小皇帝在家里和爸媽游戲從沒有輸過,孩子的家人對孩子百般遷就使得孩子難免有點自我中心,孩子嬌慣成性,容不得自己失敗,為我獨尊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受挫承受力更低。

4、老師的小跟班

一些寶寶很黏人,他們在家里經(jīng)常黏著爸媽,在幼兒園就只能在老師身上找到安全感了,因此他們就想小跟屁蟲一樣,時時刻刻都黏住老師,還經(jīng)常撒嬌,搞到其他小朋友都很不是滋味。

老師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共有財產(chǎn)”了,因此誰都想要在老師身上得到家長般的關(guān)愛和照顧,因此誰要是獨占老師的愛,難免會使得其他小朋友“側(cè)目”。你家寶寶很愛黏人,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寶寶只有在成人身上才能找到這種特別的安全感。

5、愛炫耀的公主

一些寶寶總是喜歡把爸爸新給他買的小玩具車,或者穿著媽媽給她買的新衣服在別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成人的世界充滿拜金、物質(zhì)的味道,使得小朋友也逐漸受到物質(zhì)意識的影響,變得喜歡“炫富”,小朋友自然不喜歡和這種人成為好朋友呢!

家長要培養(yǎng)好寶寶正確的物質(zhì)意識,家長自身要以身作則的同時,要多與孩子交心談心,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思想。同時家長不能對孩子用錢放任自流,對物質(zhì)有求必應(yīng),避免讓孩子過分地“闊綽”。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要學(xué)習不同性知識


一二年級(試讀本):“身體小秘密”

1。照照鏡子,看到什么?

2。我們的隱私部位。許多人都給隱私部位起了特別的名字,比如男孩子的“小雞雞”、“大象”;女孩子的“小妹妹”、“小丫丫”。

3。認識隱私部位的真正名稱。

4。我們的身體是那么美麗動人!

5。要把隱私部位藏起來。隱私部位是不可以隨便給別人看的,請?zhí)嫱尥薮┥线m當?shù)囊路?/p>

6。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四年級(試讀本):“勇敢說‘不’”

1。無論男孩女孩,生活中遭遇“被欺負”,不要害怕,不要羞愧,要勇敢地大聲說:“我不要!”有人要摸你隱私部位時,你要勇敢說;有人邀請你單獨到他家做客時,你應(yīng)該對他說;有人威脅你,讓你跟著他走時,你要大聲說;有人強迫你做不情愿的事時,你要大聲說。

2。教你幾招

一招:使勁推開他,并迅速走開,并大聲呼喊:“媽媽,你看叔叔要親我”。

二招:轉(zhuǎn)身勇敢地看著他,大聲說:“不可以!”并迅速和別人調(diào)換一個位置,離開他。

三招:大聲地對著他身后喊:“爸爸,你快來!”并用腳踢他下身,并趁機往人多的地方跑。

四招:有禮貌地對他說:“請你把手挪開,好嗎?”并用力把他的手推開,離開自己的座位。

3。當遭遇侵犯的時候,要學(xué)會沉著冷靜,并用機智的方法擺脫壞人的魔爪。

五六年級(試讀本)“神奇的荷爾蒙”

1。什么時候開始發(fā)育?一般認為,女生10歲左右就開始發(fā)育,但有的女孩比較早,有的則晚些,大部分女生在13歲之間開始產(chǎn)生最初的青春期變化。多數(shù)男生則在12或13歲時發(fā)生身體的變化。實際上,當你的身體準備就緒時,青春期就開始了。

如果你是班里第一個發(fā)育的人,可能會有點尷尬,但是萬一是最后一個,又可能會有些沮喪。別擔心,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相同的破繭化成蝶的過程。

2。改變究竟是怎么開始的?

不管男女,身體內(nèi)都有個激發(fā)成長的“開關(guān)”。這個促發(fā)身體變化的生理訊息,就叫做“荷爾蒙”。

3。青春的煩惱(男孩篇)

最近比較煩:“我的聲音變得真難聽?!薄八X醒來內(nèi)褲上怎么有些黏黏的東西?”

脆弱的“小弟弟”——這個是嬌嫩的器官,除了經(jīng)常清洗外,還要在活動中避免傷害。

精子從哪里來?——青春期的男孩生殖器會發(fā)育,會變大變粗。這個時候,男孩的睪丸就開始產(chǎn)生精液,精液里有成千上萬的精子。因為精子的壽命非常短,所以,睪丸需要不停地制造精子。

4。青春的煩惱(女孩篇)

月經(jīng)是怎么來的?——女性子宮就像一個溫暖小床,等待著孕育寶寶。子宮內(nèi)覆蓋著一層充滿血液的黏膜,柔軟舒適,如果一個受精卵進入子宮,便會在這里發(fā)育成長為胎兒。但是如果子宮等了三個星期,沒有等到受精卵到來,這層黏膜就沒有用了,于是就會變成血液流出體外。

獨處的孩子不一定孤獨


毛毛,5歲,幼兒園中班,飽滿的額頭,烏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機靈的樣子。可最近媽媽卻有些擔心毛毛,因為毛毛喜歡上了“孤獨”,經(jīng)常會一個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狀態(tài)中,好幾次媽媽看到他獨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擺弄什么,于是很關(guān)切地去問他,可毛毛卻說“沒有干什么啊”。

媽媽真是不明白,平時那么疼愛毛毛,難道毛毛有什么心事還不能告訴媽媽嗎?而且毛毛這么小就要“獨處”了,正常嗎,不會是“孤獨癥”吧?

正常的獨處

現(xiàn)在隨著“朋友式”家庭的出現(xiàn),大人從心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然而很多父母卻發(fā)現(xiàn),孩子仍然有他們自己的“小秘密”,就像5歲的毛毛一樣,大人再怎么關(guān)愛他們,他仍然保留了一塊“自留地”,只供自己享受。不管大人怎么去套近乎,他都會很策略地與大人保持一點距離。

這樣的“獨處”其實非常正常,因為“獨處”決不是大人的專利,小孩子也一樣需要享受“一個人”的時空。而且,從情感發(fā)展而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情感會越來越豐富,“孤獨感”就是孩子5歲左右表現(xiàn)比較突出的一種情感。

這與“孤獨癥”(也稱為“自閉癥”)是絕然不同的兩回事?!肮陋毎Y”是一種嚴重的長期發(fā)展障礙,通常在3歲前發(fā)病,主要有三點表現(xiàn):

1、人際交往障礙:不愿與人交往,不能或者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社交人際關(guān)系;

2、語言障礙:無語言或只有很少語言,甚至只是鸚鵡學(xué)舌地仿說,言語發(fā)展嚴重滯后;

3、情緒與行為異常:對物品有怪異的興趣和玩法(如長時間旋轉(zhuǎn)某物),長時間重復(fù)某些動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鬧),對某些聲音、畫面、廣告很敏感,不知道害怕和危險,肢體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可能發(fā)育不平衡。

而且“孤獨癥”常常伴隨著認知與學(xué)習上的障礙,諸如:因為他們的世界多是由一個個的獨立小節(jié)所組成,所以他們無法從生活經(jīng)驗中學(xué)習事物的相關(guān)性,或者說無法明白事物背后形成的原因及彼此的關(guān)系,不能明白生活經(jīng)驗背后的意思;常常過于專注事物的不重要部分而忽略了重要部分;專注力一般比較差,很難跟隨訓(xùn)練者進行訓(xùn)練,經(jīng)常會自顧自地玩或者看周圍的東西;思考方式較簡單,只能明白具體的概念,較難明白抽象的概念或比喻,亦較難綜合不同的概念;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很難有組織及有次序地做不同的事情;較難將已掌握的概念運用到不同的情況中。

積極的獨處

我向來喜歡小孩子,小孩子也非常喜歡我。有一年暑期回家,鄰居家的兩個孩子來找我玩,一個7歲,剛上小學(xué)一年級,而另一個只有4歲。我將他們帶去附近中學(xué)的體育館玩,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非常不一樣:7歲的孩子做事一板一眼,跳繩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那個4歲的孩子卻像個小猴子,一會將跳繩綁在雙杠腿上當“搖籃”,一會拿起皮球當“保齡”,一會又將球網(wǎng)當成“鐵絲網(wǎng)”,學(xué)著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玩得不亦樂乎!后來竟然連7歲的孩子也模仿他來玩?!?/p>

對于這兩個孩子的家庭我是非常熟悉的,7歲孩子的父母非?!坝眯摹?,對孩子照料得非常細致,而且給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額外發(fā)展內(nèi)容,從孩子4歲不到就開始學(xué)鋼琴、學(xué)書法,這個孩子難得有“獨處”的時間;而那個4歲的孩子,父母都比較“粗心”,而且孩子越大、父母越粗心,很多時候都讓孩子一個人玩,頂多在必要的時候幫上一把,孩子經(jīng)常處在“孤獨”之中。但從上面的故事中,您是不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那個4歲的“小鬼”呢——獨立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

是的,這就是“獨處”的積極性:

1、“獨處”利于獨立性發(fā)展

在咨詢中,遇到過不少父母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也不能離開,一離開這孩子就不做功課,就思想開小差了?!比欢?,進一步交談與分析后,我總會發(fā)現(xiàn):“這孩子”實在太缺少“獨處”的時間了,而且從小就難得“孤獨”。一生下來,周圍就聚集了無微不至的大人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想方設(shè)法給他最好的照料,他的一顰一笑、一哭一鬧都不會逃出大人們的視野。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大人們總是將他作為生活的“中心”,不讓他感到絲毫的孤獨與寂寞,總是有人逗他玩耍。而且他遇到任何困難,只要他一喊,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會有人來幫助他……就這樣,“這孩子”總喜歡要大人陪著玩耍,“這孩子”總要大人幫忙穿衣、吃飯,“這孩子”總是要大人“陪讀”才行。

可見,沒有獨處的孩子也就缺少了獨立性,不僅缺少生活上的獨立性,更缺少思維上的獨立性。所謂“在獨立中學(xué)會獨立”,如果沒有“獨立”的鍛煉,又怎么可能體驗“獨立”的樂趣,怎么可能習得“獨立”的能力呢?

“獨處”是孩子可以獨立的時空條件,在獨處中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體驗環(huán)境、解釋問題,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玩耍、解決困難。而且沒有大人在旁邊的“獨處”,更保證了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

2、“獨處”中的創(chuàng)造性

什么是“創(chuàng)造”呢?簡單的說,就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見要想有創(chuàng)造,就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其一,必須有“問題”存在。

“問題”是激發(fā)思考、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源泉。牛頓之所以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為他想知道“為什么蘋果總是向下落”;愛因斯坦之所以提出了“相對論”,是因為這樣的問題困擾著他——“高速運轉(zhuǎn)的物體還遵循牛頓定律嗎?”……“問題”就是一種沖突,是對原有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是原有經(jīng)驗無法解決的“困境”。有沖突才有挑戰(zhàn),有挑戰(zhàn)才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欲望。

其二,必須有“獨特性”存在。

所謂的“獨特性”,就是“與眾不同”,是新穎的、超越傳統(tǒng)的、令人意外的。也就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從特別的角度來思考,能用特別的方法來解決?!蔼毺匦浴睍乖酒胀ǖ氖挛镒兊闷婷?,使不能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比如,前面故事里那個4歲的孩子之所以能“玩得不亦樂乎”,就是因為他能用“獨特”的方式來玩——“一會將跳繩綁在雙杠腿上當‘搖籃’,一會拿起皮球當‘保齡’,一會又將球網(wǎng)當成‘鐵絲網(wǎng)’,學(xué)著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他賦予了跳繩、皮球等新的、與眾不同的意義。

正因為“創(chuàng)造性”需要“問題”和“獨特性”,所以才更加強調(diào)“獨處”。因為只有當孩子獨處的時候,才可能有“問題”。比如,他想拿到小桌子上的書,但他卻不夠高;他想去抓旁邊的玩具,但他的手不夠長……試想如果周圍都是大人,都是幫手,他的愿望還能產(chǎn)生問題嗎?多半是“孩子,想要這個是不是,來,媽媽給你!”沒有了“問題”,當然也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前提。

而有了“問題”,就一定有創(chuàng)造嗎?當然也不是,還需要“獨特性”。對于那么小的孩子而言,怎么樣才可能獨特呢,當然是在沒有限制與指導(dǎo)的時候,才可能展現(xiàn)“獨特”。否則,大人早將預(yù)定的答案給了孩子,孩子的問題一下就解決了,還要什么“獨特性”?前面故事中的那個7歲孩子之所以“做事一板一眼”,思維定勢——“跳繩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周圍的大人太細心了,細心地連怎么玩、怎么動都規(guī)定好了,以至于這個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獨特”了。相反,那個4歲的孩子,恰恰是“獨處”慣了,至少是有充分的“思維上的獨處”,也就有了太多可能獨特的機會。

享受“獨處”

這就是“獨處”的意義,“獨處”其實是孩子時間、空間上的一種自在,是孩子心靈自由的時刻,“獨處的孩子并不孤獨”。心理學(xué)上有一種幫助人成長的課程叫“SOLO”,就是將當事人放在一個“獨處”的情境中,沒有人跟他說話、沒有人跟他交流,讓他獨自待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SOLO”后的當事人思維更清晰、更敏捷了,而且在SOLO的過程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考與體驗,給當事人很大的人生啟發(fā)。

實際上,很小的孩子就有“獨處”的需要與能力了,比如研究發(fā)現(xiàn):1歲內(nèi)的小嬰兒就會自己玩,而且聽著音樂能很愉快地獨處。但因為小嬰兒活動能力有限,所以“獨處”表現(xiàn)并不明顯;而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自由度越來越大,可以主動選擇“離開人群,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才被大人們特別地留意到了。所以,“獨處”并不是孩子們不正常,而是大人們不習慣而已。而且越是一心放在孩子身上的大人,越是不習慣孩子的“獨處”,越是想讓孩子100%向自己敞開心扉,越是想去占用孩子獨處的時空。因此,在這里,不僅要建議父母珍惜孩子的“孤獨”,也要建議父母定期SOLO一下,讓自己與孩子保持適度距離,給自己一個思考和歷練的空間。

記?。喝绻c孩子原本要好,那么請相信孩子,如果他有需要肯定會主動來尋求幫助的。要知道,父母與孩子再好,也還是兩個人,所以有“距離”是難免的,而且也是自然的。做父母的,能夠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努力與孩子做朋友就夠了,不要強求與孩子“親密無間”,不要過分要求自己去親近孩子。這樣你會覺得輕松,孩子也會覺得舒服,畢竟適當?shù)木嚯x還是需要的。換句話說,就是留給孩子一個“隱私”的空間,也留給自己一個“不過度關(guān)注”孩子的警醒。

相關(guān)推薦

  • 不同階段,孩子獨處各不同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nèi)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
    2021-10-08 閱讀全文
  • 避免讓孩子被同齡人孤立 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可偏偏有些寶寶還是不行的成為了眾人眼中不受歡迎的那幾類人。為什么寶寶會成為別人不喜歡的小孩子?辣媽們應(yīng)該如何教育寶寶? 雖然說要鼓勵孩子發(fā)展個性,但是太過另類...
    2021-03-27 閱讀全文
  •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要學(xué)習不同性知識 一二年級(試讀本):“身體小秘密” 1。照照鏡子,看到什么? 2。我們的隱私部位。許多人都給隱私部位起了特別的名字,比如男孩子的“小雞雞”、“大象”;女孩子的“小妹妹”、“小丫丫”。 3。認識隱私部位...
    2021-03-01 閱讀全文
  • 獨處的孩子不一定孤獨 毛毛,5歲,幼兒園中班,飽滿的額頭,烏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機靈的樣子??勺罱鼖寢寘s有些擔心毛毛,因為毛毛喜歡上了“孤獨”,經(jīng)常會一個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狀態(tài)中,好幾次媽媽看到他獨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擺弄什么...
    2022-01-20 閱讀全文
  •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害怕對象 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的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不同的害怕對象,如: 0-6個月高分貝...
    2021-12-23 閱讀全文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nèi)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

2021-10-08 閱讀全文

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可偏偏有些寶寶還是不行的成為了眾人眼中不受歡迎的那幾類人。為什么寶寶會成為別人不喜歡的小孩子?辣媽們應(yīng)該如何教育寶寶? 雖然說要鼓勵孩子發(fā)展個性,但是太過另類...

2021-03-27 閱讀全文

一二年級(試讀本):“身體小秘密” 1。照照鏡子,看到什么? 2。我們的隱私部位。許多人都給隱私部位起了特別的名字,比如男孩子的“小雞雞”、“大象”;女孩子的“小妹妹”、“小丫丫”。 3。認識隱私部位...

2021-03-01 閱讀全文

毛毛,5歲,幼兒園中班,飽滿的額頭,烏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機靈的樣子??勺罱鼖寢寘s有些擔心毛毛,因為毛毛喜歡上了“孤獨”,經(jīng)常會一個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狀態(tài)中,好幾次媽媽看到他獨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擺弄什么...

2022-01-20 閱讀全文

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的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不同的害怕對象,如: 0-6個月高分貝...

2021-12-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