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夠完美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每位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采用各種方法來教育孩子,其實有時候完全是拔苗助長的。那么,爸爸媽媽應該怎么做呢?
事實上,關于孩子是否完美,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
有一本關于培養(yǎng)孩子行為習慣的書籍,里面講述孩子的怪習慣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還介紹了幫助孩子改正的方法。
看起來確實是挺實用的,但這本書的體例是“字典”式的。當大家把它買回去,然后把自己孩子的行為和書中內(nèi)容逐一對照后,極力讓孩子改正。時間一長,孩子可能會受不了。
因為我們在購買書籍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習慣,都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所以,有時候隨著主觀情況和客觀環(huán)境的改變,缺點反而會變成優(yōu)點。
因此像這本書中逐一列出不好行為的做法,實際上弊遠大于利,爸爸媽媽如果一直施壓讓孩子改正的話,可能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古語有云人無完人,雖然完美很好,但是如果我們太過于強求,反而會失去自我。正如上面的講到的,我們可能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喪失了最本真的自己。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一點點提高,一步一步慢慢走,累了就休息,這樣才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輸不起”怎么辦?
四歲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戲,石頭、剪子、布。只要佩佩贏,就會繼續(xù)玩下去。但要是她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shù)",或是阻止別人贏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興了,紛紛跑開,不愿再和他玩。
四歲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戲,石頭、剪子、布。只要佩佩贏,就會繼續(xù)玩下去。但要是她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shù)",或是阻止別人贏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興了,紛紛跑開,不愿再和他玩。眼見大家都跑開,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媽媽身邊,忍不住大哭說:"他們都不跟我玩。"其實,媽媽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虧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寶貝女兒傷心難過的樣子,又是很心疼。媽媽真不知道如何對佩佩做出適當?shù)姆磻?。佩佩的年齡正處于自兒為中心的階段,她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時要讓她自己去摸索,有時要給她引導,如果兩者搭配得當,孩子則會成為身心健康,為大家所接受的快樂小孩。對待佩佩這樣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
適度安慰,講請道理
孩子受挫時,適度的安慰是絕對必要的,此時應先同情別人都不跟她玩的感受。等她情緒稍稍緩和下來后,主動邀她玩同樣的游戲,并且學她剛才霸道的模樣,讓她體會別人的心情,知道為什么別人不想和她玩,再告訴她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重要性,相信她會容易接受的。當孩子了解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之后,問問她,是否愿意向小朋友致歉,并再和他們一起玩耍。如果愿意,就帶著她誠摯地邀請小朋友們同玩。希望從這樣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學會知錯就改,及合群,尊重別人的重要。
察顏觀色,具體指導
建立尊重他人的觀念,是人際關系發(fā)展的第一步。然而,佩佩正處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只準自己稱王,不許別人贏她的行為,使她的人妹關系受挫,若此時媽媽嚴厲指責她,或?qū)λ龝砸源罅x,恐怕她不能接受,或根本聽不懂。如果我是佩佩的媽媽,我會尋找機會觀察別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場景。同時,也讓佩佩在一旁觀察?;丶液笈c佩佩仔細討論別人友好相處時有什么規(guī)則可循,陪她回想自己和別人是如何相處的,比較之后,指導她選擇適合的方式來對待周圍的人,相信她的情形會慢慢改善的。當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非短時間所成。只有父母的耐心指導和溫柔支持,才能幫助孩子踏出人際關系成功的第一步。
將心比心,巧妙溝通
幼兒自身能力有限,面對挫折的忍受底低,一有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常會把責任歸罪別人。這果,父母的情緒疏導是非常必要的。家長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她描述當時的場景然后告訴她:"佩佩想贏,別的小朋友和你一樣,如果別的小朋友輸了,不甘心,吵著說不算,或是阻止你贏,那你會不會生氣,還和她玩嗎?"用這樣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提供她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讓她發(fā)現(xiàn)自己錯在哪里。父母運用將心比心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就比較能反省自己提高學習動機,繼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是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沖突中慢慢累積經(jīng)驗,學習與人相處的社會能力的。
模擬游戲,培養(yǎng)能力
玩游戲時,愛玩又不服輸?shù)暮⒆?,審自尊心強且缺乏安全感。他們很害怕輸,一輸就無法肯定自己。同時,個性好強的緣故,使得他們在無法隨心所欲地控制環(huán)境時,便以耍賴來否定既定的事實。現(xiàn)代社會競爭強,壓力大,父母常鼓勵孩子追求勝利和成功,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敗中可以學習更多的經(jīng)驗。失敗可以顯露人們的不足之外,讓人們學習謙卑、順服。孩子如果了解失敗也有正面意義,可以平和處理失敗的心情,加強承受挫折的能力。大人可以和孩子玩輸也有獎勵的游戲。當然獎勵輸?shù)那疤崾钦f出輸?shù)脑?。孩子年齡小,也許想不清楚,父母可以循循善誘,通過這種辦法,平衡孩子輸不起的心態(tài)。
孩子輸不起怎么辦?
孩子輸不起怎么辦?xx就是一個特別喜歡和別人比賽,但又是個典型輸不起的孩子。當他和別人比賽時,若自己輸了,他就會百般狡辨,想辦法用別的方式把比賽結(jié)果扭轉(zhuǎn)過來,直到自己贏為止,從來都是不會輕易認輸。
像在廣場和小伙伴們玩溜冰比賽,比誰跑得最快,誰最先到達約定的地點。通常xx會滑的比較快,但也有偶爾失誤會落在別的小伙伴后面,當xx眼看自己就快要輸了時。他就會馬上把游戲規(guī)則作改變。有時會故找借口說,大家休息一會。有時會說這局不算重新來過,又或者他會跟小伙伴們說:“等一下,我覺得這個不好玩,我們換種新的玩法?!狈凑还茉趺礃樱粫p易讓“輸”字體現(xiàn)在自己身上。
在家也是一樣,xx若和我以及他爸下棋,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棋子時,他就要求我們還回上一步,又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馬上全盤皆輸時,他會馬上找借口開溜說,今晚到此為止不玩了。有時他還會轉(zhuǎn)移方向?qū)ξ覀冋f:“爸爸,媽媽我覺得這個不好玩,我們玩點別的吧!”開始一、兩次我和他爸還會依著他。但久了不見xx有改變,我就跟他爸說,xx這樣輸不起,必須要適當?shù)慕o他一點挫敗教育,不然他老以自己為中心,時間久了和小朋友在一起,還有誰愿意跟他一起玩。
于是在家里xx再次邀請我們一起玩時,提前我和他爸把游戲規(guī)則提出,并對xx說,你若輸不起,現(xiàn)可以選擇不玩,若想玩就必須按游戲規(guī)則走,不然,對不起,我和爸爸不奉陪了。xx當然想玩,開始答應的好好的,但到自己快輸時,老毛病又犯了。這時我就說,對不起xx,你若又耍賴,那我不玩了并不給他任何機會,轉(zhuǎn)身就走。xx見狀有時急了就掉眼淚,有時還會亂摔東西??吹絰x這樣,我心里美著,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小樣看你能堅持多久。經(jīng)過半年多的時間,現(xiàn)xx在家里若提出要玩什么,我把規(guī)則說出來,基本上他能接受,就是輸了,雖然心里還有點不服,但再沒有像之前那樣無理取鬧了。
在外面xx和同學每天上學等車時,他們都會比誰最先到等車處。為了能奪個第一,xx早上把之前的6點50的鬧鐘自己調(diào)到6點40分。前一段時間一直是第一個到等車處,等后面的同學來時,他就會說:“我第一,你第二,他第三..........,就我最厲害。”后來有那一、兩次,xx會落到了第二或第三。這時當同學也像他那樣數(shù)著,誰第幾,誰第幾時。xx接話就開始狡辨了,我說過今天不比的,不然還會有你第一呀!這時同學聽了委屈的早餐都吃不下,好不容易趕個早,卻被xx說不比了。有一次兩個小家伙為此事還爭論了一番,同學氣的連早餐都不肯吃了。我走上前悄悄地對他同學說:“下次你若來晚了,你也這樣跟他說,到時看誰厲害?!边@時他同學才找到了平衡。
幾天后機會來了,當xx顯擺著第一時,我和他同學一起說,今天取消比賽了,你不知道?這時xx聽了拿著個早餐愣了半天沒說話。后來xx長記性了,等路過等車點時,他不去買早了,先占位,讓我?guī)退I早餐。但不管怎樣,總會有那么一天走到后面。今早xx因在家里拿錢買??税胩?,等我們到等車點時,四位同學,就差他一人了。這時同學們算著,xx第四。偷瞄了一眼xx,這回他沒作任何反映,低著頭吃自己的早餐。小樣,不錯,終忍著住認回輸了。
xx有這樣的改變,還得感謝我的韓老師,當我發(fā)現(xiàn)xx有這個小毛病時,正好韓老師在群里給別的家長在同樣問題上作指導,同時讓我也學習了。用韓老師所給予的方法,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在今天終見到改進。
孩子坐不住怎么辦?
孩子坐不住怎么辦?
問題:殷老師,兒子今年上一年級,老師反映我兒子上課做小動作或者發(fā)呆,請問我們做家長怎么辦?
回應:這位家長,您好。你所反映的問題是個普遍現(xiàn)象,來咨詢的父母有近一半會提到這個話題。進入幼兒園或者小學后,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態(tài)會隨著老師的反饋而發(fā)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老師可能是除了你之外最容易直接表達對孩子看法的成人了,通過老師的反饋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對于老師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但是也不要過分緊張和焦慮。老師反應的問題不一定都是孩子的問題,比方說你提到的的這個問題,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和發(fā)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綜合的,如是老師上課的精彩程度有待提高,一堂不能抓住學生的課,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怎么說都和老師的講課水平和組織教學的功力有關系。這么說是希望你在重視老師的反饋時,也能稍稍理性地看待老師的反饋,因為父母常常會因為老師的反饋而過分緊張,特別是面子覺得受不了,而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對孩子的現(xiàn)狀非但沒有改觀,反而容易在焦慮心態(tài)下把教育帶向一個更為糟糕的狀態(tài)。
上面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待老師的反饋,不是讓你忽視老師所反映的問題,也不是讓你去和老師理論,教老師如何教學。而是希望你能有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老師。老師所提出來的課堂問題是希望家長能夠在家庭中對孩子施加一定的影響,但是問題是,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是態(tài)度問題,認為孩子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從而走向嘮嘮叨叨的說教或者訓斥,希望用嘴巴說出一個好孩子出來。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從孩子的角度看,首先是孩子適應集體的學習能力有待加強,這也是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典型任務。你孩子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屬于發(fā)展性的問題,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xiàn)。既然是發(fā)展性的問題,就需要用積極推動孩子發(fā)展的方式去解決。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指令性的練習,如給孩子一段話讓他有程序地做幾件事情,訓練孩子的聽覺反應和短時間的記憶處理能力。因為在課堂上很多孩子聽不進去原因是聽覺處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所致。
第二,可以讓孩子在每天晚上花上一點時間對第二天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預習,這樣保證孩子第二天上課時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的神經(jīng)興奮時間和強度是有限的,孩子的分神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經(jīng)意間就走神了,那是神經(jīng)的自我保護。一堂課40分鐘孩子是不可能持續(xù)地保持興奮和緊張狀態(tài)的。如果孩子能夠?qū)λ鶎W習的內(nèi)容提前做預習和熟悉,那么上課時就能有重點地學習,而不至于因為過分神經(jīng)疲憊導致分神。
總之,對孩子而言,這個過程不是輕而易舉的,父母和老師都需要有耐心,特別是父母更要有耐心,既要對孩子有耐心又要對老師有耐心。孩子的進步不是突飛猛進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序漸進的,父母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過程正確了,結(jié)果就不會偏離太遠
孩子不愛讀書怎么辦
選書
現(xiàn)在出版社種類繁多,所以選書的關鍵是選出版社,最好選少兒出版社或知名出版社。其次是選內(nèi)容,在剛給孩子選書時,我會選擇配有精美插圖,反映孩子生活,文字敘述簡單的書,在不知孩子喜歡哪類書時,我會多選幾種書,然后根據(jù)孩子的喜好再大量選購。孩子需要同他們的興趣,年齡和能力相適應的書籍,但是不要讓孩子的閱讀僅僅局限在書上,各種各樣的文字資料———報紙,雜志,漫畫,甚至一些漂亮的食品包裝說明,只要孩子感興趣都可以成為孩子閱讀的對象。
多陪孩子一起看書
父母多陪孩子看書,是孩子喜歡書的關鍵。對于剛開始接觸書的孩子,不要按照大人的意愿強迫孩子該怎么看,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他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愿意翻哪一頁就翻哪一頁,父母要一邊指給他看一邊講,講完一頁時,孩子可能并不一定按順序翻,那也沒關系,他翻到哪一頁就講到哪一頁,但要切記每次講的內(nèi)容一定要一樣,最好能做到用詞都一樣,這樣便于孩子記憶。孩子把這些一頁一頁的內(nèi)容記下來之后,他就能分清哪些內(nèi)容在前哪些內(nèi)容在后,也就知道看書要從前往后看,不會亂翻。
同樣是念書給孩子聽,有些父母能做到親子盡歡,有些卻弄得雙方都不愉快,這其中的關鍵在于親子共讀時是否能掌握以下訣竅。
輕松愉快地念故事
閱讀是孩子人生起點上一種充滿刺激與想象的游戲,如果一開始念書的過程就非常生動、活潑、有趣,孩子就會養(yǎng)成“書本即樂趣”的信念。而父母為孩子念書的第一要訣,就是熱忱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把這當作一種游戲。
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隨處可見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把握機會念給孩子聽。例如坐公車時念公車的號碼和地名,上街時念路邊的廣告和標志給孩子聽,帶孩子購物時把孩子感興趣的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念給他聽。重復念一個故事
反復念孩子喜歡的書,是協(xié)助孩子進入書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聽,是孩子成為一位閱讀者的必要過程。重復多次之后,孩子對文字與語音的印象加深了,對內(nèi)容也有進一步的了解。因此在聽故事時,他們對故事的發(fā)展有所期待,也能預測書中的人和動物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重復為孩子念一本書,不僅讓孩子從聽懂的層次提升到欣賞、體會故事的層次,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能預知故事的發(fā)展而獲得莫大的喜悅和成就感。
孩子情商不高怎么辦?
一個人良好的情商表現(xiàn)為: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人際關系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fā)揮。親愛的家長,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備這些品質(zhì)呢?
培養(yǎng)孩子情商,從這5點做起
1、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和受挫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支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毙∨⒎磸途毩?,終于獲得成功。
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2、提高孩子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并告訴他們:“現(xiàn)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焙髞淼母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中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
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后事業(yè)上也少有成功。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努力爭取成功。
3、培養(yǎng)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
孩子對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動地接受,逐漸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欲的表現(xiàn),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
如果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動,不但會使他失去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干點什么事,他也懶得動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玩。
4、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毙∧泻⑾肓讼耄骸鞍盐业男⊥栖囃系侥莾?,然后站上去?!薄昂芎?,去吧,孩子?!蹦赣H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
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5、培養(yǎng)孩子社交力
培養(yǎng)社交能力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敢說話、會說話的性格,家庭大事也盡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這樣有利于孩子樹立信心,大膽而正確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交往的各種滋味,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者邀請一些小朋友來家里玩。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沖在孩子的前頭。
孩子不愛午睡,怎么辦?
孩子不愛午睡,怎么辦?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幼兒園孩子不午睡,被老師拿膠帶封嘴,不午睡的女孩被老師扎手。真是可怕,xx寶上幼兒園之后也經(jīng)常不午睡,這也一直是我擔心的,也是他不喜歡幼兒園的原因之一。兩歲半以前,每天都能午睡,之后在家我陪著午睡也基本不睡了,上了幼兒園,精力充沛的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不夠,更是不愿意午睡了。
才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因為午睡問題,站過墻跟,門邊,還躺過硬硬的桌子,回來和我說,把頭都有硌疼了,不舒服。這些都是我”隨意“問出來的。我知道自己的孩子自由成性,不受管制,老師雖然我經(jīng)常和老師溝通,鼓勵他要午睡。可是他就是不喜歡午睡,晚上10點多睡,早上7點半前起,中午絕對不會睡。如此精力充沛的孩子真是頭疼。
直到大班,下午接的時候,基本都會和老師了解一下情況,10次有9次,老師都是搖頭苦笑:沒睡。幼兒園沒有單獨的房間給不午睡的孩子中午玩,也就是說,所有的孩子都午睡了。這單獨一個不午睡的孩子怎么辦?躺在床上,哪怕睜著眼睛,不說話就行,直到小朋友們都睡了,再起來玩,不影響其他小朋友就好了。老師這樣的解決的。但不是每次都順暢,畢竟幾歲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那么好,想想孩子睡不著,躺床上睜著眼要躺兩個小時,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兒,而且有壓力,每天早上送園的時候,xx寶就非??蓱z的說,媽媽早點來接我好不好,中午就接回去,我不想睡覺。孩子為什么都要一樣呢?他有那么多精力,他睡不著,逼迫只能越來越反抗。
其實孩子午睡的好處多多,夏季天氣炎熱,夜短晝長,夜間睡眠時間相對減少了,為此,需要有一定時間的午睡來補足。特別是幼兒,由于大腦發(fā)育尚未成熟,更易于疲勞,更需要午睡來休息,以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部分。
孩子在幼兒園午睡困難,如果是因為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比較陌生或是孩子在家尚未養(yǎng)成獨立睡覺的習慣,這樣的可以慢慢培養(yǎng),接納孩子的情緒,減輕孩子的壓力,和老師溝通好,家長也不要焦慮,給孩子自己一段適應的過程,這樣往往就很容易讓孩子午睡了。
但另一種情況,孩子精力過旺,基本不需要午睡,精力還是很充沛的情況下,還是不要逼迫了,如果幼兒園有條件有老師專門陪中午看書或游戲就最好不過,如果沒有,就中午辛苦點,接回家吧。在很多農(nóng)村,也有幼兒園,基本都中午接回來,我看很多孩子也不會午睡,晚上早點睡覺就好了。想起我小時候,夏天,媽媽午睡,讓我也睡,往往是她睡著了,我起來就跑出去玩了。如果中午沒辦法接回來,那只能和老師溝通好,讓孩子不打擾其他孩子的情況下,自己看書或玩玩具。不論如何,孩子能適應環(huán)境,快樂才是我們希望的。
孩子不愛說話怎么辦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過分保護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從幼兒時代開始,就很少與外人接觸。所以人多數(shù)孩千養(yǎng)成了內(nèi)向、沉默寡言的習慣。特別是兒童時代,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足。所以自信心也不易建立起來?;蛟S就連家長初次在眾人面前致詞或者講話,也難免出現(xiàn)緊張的感覺。然而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大會主持人卻始終表現(xiàn)得十分穩(wěn)重,能夠有條不紊他講話。這是他們經(jīng)過多次重復、“習慣成自然”的結(jié)果。只要習慣了、適應了,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達到這種水平。
首先,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參與接待客人,可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認,從而對自己逐漸建立信心。有時還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獨自看家,或者讓他多干一些與外人接觸的事。這樣便擴大了孩子的活動范圍。家長要及時表揚孩子,如“隔壁的玉叔叔說你是個很乖的孩子”?!翱腿藗冋f你很會櫥茶……”等等。
另外,你還可以了解一下孩子有沒有好朋友。每當孩子擁有大量朋友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安定的。他們往往不怕失敗,始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相反,孩子沒有一個朋友,在班里象一個陌生人一樣,沉默寡言就不可避免。這時家長可與老師商量一下,盡快讓孩子交上一個朋友。
干家務活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可每天帶孩子去采購東西家長可帶孩子去商店買東西。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的時候,可讓孩子幫忙,必要時還可讓孩子自己挑選。
結(jié)識商店的售貨員,如果商店的售貨員已經(jīng)知道了孩子的名字,可讓孩子主動向售貨員問好。
可讓孩子自己去買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去他喜歡的東西,孩子一定會高興地答應的。在孩子還沒有習慣的情況下,每次最好只托他買一樣東西,而且最好不需要找錢。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一到吃飯時間,很多家里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小的在前面跑,大的在后面追,就算小逃兵被強按在餐椅上了,也是東張西望,一刻不肯安生。等到好話說盡,手段使完,家長們已經(jīng)是精疲力竭了。難到吃飯就這么難嗎?兔兔也總是聽到家長朋友們說過這些問題,我來分享幾個高招希望可以幫到家長們。
挑食偏食背后的原因
1、 內(nèi)因:☆小兒胃腸道發(fā)育不如成年人完全,挑食可能是他們的一種本能保護機制☆兒童品嘗到食物的味道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味覺非常敏感,更喜歡味道淡一點的食物2、 外因的模仿和學習:☆40%~60%的家長有挑食和偏食的習慣☆錯過克服“對新食物的恐懼感”的機會☆電視的宣傳☆環(huán)境對食物的評價,母乳喂養(yǎng)時包含了母親飲食偏好的信息,從而影響了孩子的飲食行為☆孩子的不良進食體驗。對孩子挑食的不滿情緒,強迫進餐方式。會促使挑食程度加重
培養(yǎng)小兒良好飲食習慣,改善喂養(yǎng)技巧
嘗試新事物
初喂寶寶輔食需要耐心:不要輕易改變新食物,允許拿出15次以上。最終寶寶接受。注意觀察寶寶進食的反應和身體語言:15分鐘之內(nèi)不吃應拿開。整個吃飯時間≯25分鐘。注意觀察寶寶對食物的過敏反應:嘔吐、皮疹等。選擇良好時機:在寶寶感到饑餓時提供膳食(應有饑餓體會,才有飽腹感覺)。
進餐好氣氛
為寶寶進食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避免分散注意力(注意語言、電視等);讓寶寶感覺進餐是愉快的,不要強迫喂養(yǎng),越追著喂飯?zhí)羰吃絿乐亍寢尣灰凳灸撤N食物不好吃造而成寶寶偏食、挑食,媽媽本身也應積極地對待食物;不要過分關注寶寶進食,不要有期盼、焦慮等表情,給寶寶進餐的權(quán)利。忍受孩子的進餐狼藉,不要總?cè)ゲ翆殞氉臁?/p>
寶寶來參與:
鼓勵獨立進餐:提供勺子、讓寶寶參與餐前準備工作(擦桌子、放碗等);給不喜歡的食物起個好名字。和寶寶一起在花園或花盆中種一些菜,到超市讓寶寶自己選擇一兩樣菜等。自發(fā)組織親子活動。小區(qū)內(nèi)、親友家,小寶寶們一起吃飯,氣氛熱烈又覺飯菜香甜。
媽媽最關心的兩大吃飯問題:
不愛吃雞蛋和蔬菜怎么辦?
解決辦法:1. 對不愛吃蔬菜的嬰兒,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給孩子換著花樣做;2. 用燉肉湯做的面條或菜湯,孩子會很愛吃的;即使不愛吃的嬰兒聞到飯桌上的飯菜味,都會著急的;3. 把孩子放在大人吃飯的飯桌上一同進餐會增加孩子的食欲;4. 主食和副食分開喂,會增加嬰兒食欲,讓嬰兒品嘗出不同食物的味道,如都是放在一起,飯菜混合著,孩子就總是吃味道不明確的飯食,不利于刺激孩子吃飯的興趣;5. 吃一口飯,吃一口菜,喝一口湯,嬰兒會在不斷的飲食變換中增加進餐興趣;每天要盡量吃不同的食品,一6. 周盡量不重復上一周的菜譜,如果種類相同,做法要更換一下。
到嘴里的飯菜吐出來怎么辦?
解決辦法:這說明寶寶的自我意識強了。小小嬰兒大多是媽媽給什么吃什么。隨著月齡的不斷增長,個性越來越明顯,在飲食方面也有了自己的選擇,愛吃的就會很喜歡吃,不愛吃的就會吐出來,這是很正常的反應。如果嬰兒是很理性地把飯菜吐出來,而不是嘔吐,也沒有什么異常的情況,多是表示自己不愛吃或不想吃(不餓,吃飽了都會這樣)。這不是疾病,是嬰兒自己的選擇。如果嬰兒把喂進去的飯菜吐出來,父母就不要再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