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讓幼兒遠離“粗話”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幼兒生活的環(huán)境,往往會影響到幼兒語言的學習運用。有時候,幼兒喜歡模仿別人說話,說了粗話也不懂是什么意思。當幼兒說粗話的時候,不妨把它當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給予過分的關(guān)注,切忌因此責備幼兒,這樣只會加深他對粗話的印象。因為幼兒一般并不清楚粗話的真實含義,因此無需詳細向他解釋他剛剛說的話如何粗俗,只要告訴他這樣的話會讓大家不喜歡。
班里有的叫旭旭的小男孩,平時養(yǎng)成了說粗話的壞習慣。我心平氣和地問他:“旭旭,說粗話好不好?”他清楚說粗話不好,當他回答“不好”時,我就進一步教育他。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嘗試了解他說粗話的原因,以及想要表達什么,告訴他要發(fā)泄這樣的情緒可以用什么字眼來替代粗話。
在幼兒園里,創(chuàng)造文明的環(huán)境,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如果發(fā)現(xiàn)身邊的環(huán)境會讓幼兒接觸到粗話,應(yīng)努力制止。例如幼兒的其它小伙伴有說粗話的壞毛病,就應(yīng)當及時制止。你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手段,以防止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如果遇到有人有意教孩子說粗話,應(yīng)鄭重警告,盡量讓孩子遠離這些環(huán)境,否則再純凈的孩子也會被污染。
如果幼兒大一點了,仍有這種說粗話的行為,可以先嘗試“訂立規(guī)則”,規(guī)定幼兒不能再說粗話,如果犯規(guī)就要受到小懲罰。要注意懲罰的度,過度會讓他反感,只要給點懲罰讓他學會反省就好。當幼兒做到時,要及時給予表揚。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如何讓環(huán)境跟幼兒說話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第一次離開親人,來到陌生的幼兒園,開始過集體生活,難免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因此如何讓環(huán)境跟幼兒說話,安撫幼兒的焦慮情緒就成了孩子入園適應(yīng)的關(guān)鍵之一。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yīng)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環(huán)境是無形的老師,幼兒與環(huán)境互動,不斷與環(huán)境中的材料相互連接,通過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區(qū)角的方式輔助幼兒快速的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
一、幼兒心中最溫暖的港灣—娃娃家
小班幼兒對家都特別依戀,借助這一特點,我在娃娃家的布置上,貼近家庭并充滿童趣,通過生動有趣的娃娃家活動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在這個小小的“家”中,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自主的扮演各種角色,例如:可以扮演爸爸、媽媽、孩子、外婆等等。記得上次進區(qū)角游戲時,雨澤和鞏蕓溪都在爭著做媽媽,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各有各的理由,我在一旁靜靜的看著并沒有介入,過了一會我聽到雨澤說:“你做媽媽,那我就做你的孩子吧,不過下次我要做媽媽你就不能再和我搶了”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玩得很是投入。孩子在溫馨的“家”中快樂自主的參與各項活動,很快就消除了焦慮情感,同時又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
二、鍛煉幼兒自理(立)能力的圣地—益智區(qū)
在家庭中,幼兒的生活是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不管他的訴求合理不合理,基本都能得到滿足,全家生活的中(重)心都是圍著他轉(zhuǎn),聽到的大多是贊揚,享受的是無所不至的照顧,在這個家庭,吃飯有人喂、衣服有人穿,幾乎只要家長能做到的,絕不會“麻煩”孩子,因此孩子享受的是獨一份的關(guān)照。進入幼兒園后,面對一個班集體,老師會給孩子慢慢滲透集體生活的一些規(guī)則,幼兒會覺得行動受到約束,不自由;例如:自己吃飯,穿衣服,自己穿鞋襪…….在此過程中,孩子會再次表現(xiàn)出焦慮情緒。因此我設(shè)置了益智區(qū),讓孩子通過幫小動物系紐扣,幫布娃娃穿衣服等等。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提高幼兒學習生活技巧的興趣,對于操作正確的幼兒給予及時的鼓勵,使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
三、改善孩子焦慮情緒的神奇“藥廠”—閱讀區(qū)
孩子在家接觸的對象是家長,面對的環(huán)境是單一的家庭,進入幼兒園后,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從單一的家庭到多樣的幼兒園環(huán)境,從家長到老師的改變孩子必然會出現(xiàn)焦慮現(xiàn)象。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shè)“溫馨書苑”帶領(lǐng)孩子一起走進繪本的世界,借助繪本故事在幫助幼兒消除焦慮情緒的同時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例如:引導幼兒通過觀看,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上幼兒園的?激發(fā)幼兒對幼兒園生活的向往和興趣。通過閱讀《我爸爸》、《我媽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孩子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
四、幼兒情緒的發(fā)泄窗口—美工區(qū)
在幼兒園的新生入園時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有些孩子來幼兒園時是興高采烈的,有些孩子是哭鬧不止的,除此之外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不喜歡幼兒園但是他不哭也不鬧只是安靜的坐著不與別人交流。我想這部分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因此,我創(chuàng)設(shè)了“創(chuàng)意美工坊”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無條件無壓力的情況下自己創(chuàng)作,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不對孩子施加任何約束,使孩子能夠借助繪畫來表達自我或發(fā)泄情緒等。教師可以借此根據(jù)幼兒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適時給予正確的引導。
五、磨練孩子耐心提高專注力的王國—建構(gòu)區(qū)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飲食習慣,身為教師就是要給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個人溫暖、快樂、身心健康的童年,為此我根據(jù)本班孩子專注力差、沒耐心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shè)了“建構(gòu)區(qū)”。此區(qū)域的功能在于能夠通過搭建、壘高等方式提高孩子做事的專注力,磨練孩子的耐心,以此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例如:孩子在初次進入建構(gòu)區(qū)時,面對豐富多樣的建構(gòu)玩具并不知道是用來搭建的,這時老師并不需要著急提示,孩子們會開始自己探索研究,等到再次進入建構(gòu)區(qū)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不需要老師的提示,他們就已經(jīng)知道用壘高的方式玩了,在游戲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提出:老師我的城堡總是倒,我不搭了!為什么我的城堡搭不高呢?..........這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專心的搭建,搭建完成后給予及時肯定的評價。
總之“怎樣的環(huán)境刺激,就會得到怎樣的印象”。娃娃家、益智區(qū)、閱讀區(qū)、美工區(qū)、建構(gòu)區(qū)的共同特點是都能夠有效的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情緒,每個區(qū)角都各有所長,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孩子的不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環(huán)境區(qū)角,由此可見環(huán)境對幼兒生活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留出一點時間和空間,讓環(huán)境和孩子說話,我們可能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隨筆:粗心的代價
粗心的代價
終于,忙忙碌碌的一天又結(jié)束了,我整理好了東西趕著回家了。在路上,突然,我接到了值晚班的老師的一個電話,她說我們班有個叫李浩然的小朋友的奶奶,帶著孩子要來找我了,說是她家的孩子回家說今天老師把他的鼻子打得流鼻血了,流血后給塞了餐巾紙,還沒把餐巾紙給拿出來,因為老師說沒牙簽不給拿,現(xiàn)在那位家長非常的生氣,要找到園長評理,在她們的勸說下,才冷靜下來了,剛剛走,讓我聯(lián)系一下那位家長。我一聽,差點沒暈過去,根本就沒有的事,怎么會變成這樣了。仔細想想肯定這里面有什么誤會在,于是我趕緊回家,準備找出電話跟家長溝通,到底怎么一回事。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撥通了李浩然家長的電話,在一番溝通后,我終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李浩然的奶奶告訴我說,放學回家,李浩然跟他奶奶說,鼻子里有餐巾紙,他奶奶一看真的有,就問他怎么回事,他說流鼻血老師給塞的,問他為什么,他就說是老師打得??吹胶⒆拥臉幼?,又是“證據(jù)確鑿”,他的奶奶心疼孩子,所以就很生氣地要找老師算賬了。一聽,我就知道是我的粗心惹的禍,確實今天孫俊杰流了一點點地鼻血,不過那也是因為他自己挖鼻子導致的,而餐巾紙是阿姨塞的,她也是好心,看到他有點血出來,想幫他止血,沒想到紙巾塞在鼻子里后,因為被血粘住了,后來拿出來的時候沒有全部拉出,而我們都沒想到這點,沒有幫他仔細的看一下,那變了顏色的紙時不容易看出來的,后來李浩然又自己摳鼻子把剩下的那紙摳到里面去了。今天放學的時候,沒碰到他奶奶,也就沒跟她說浩然流鼻血的事情,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后,我知道是我的錯。我尷尬而慚愧對他奶奶說:“真是對不起,我沒注意到孩子的鼻子里還殘留著餐巾紙,害他受苦了,這是我的疏忽,真的非常的抱歉,要是我早知道的話,我肯定會幫他拿出來的,這事,不管發(fā)生在哪個的身上,家長都會心疼的,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崩詈迫坏哪棠炭次业膽B(tài)度很誠懇,口氣也慢慢的緩和起來,說:“這小孩子瞎說,我們也不相信老師會打人的,不過這也是一個教訓,以后要重視了?!币院?,我一定要更加地細心,把工作做得更加細致、周到,避免這種錯誤的再次發(fā)生。
小班教育隨筆:愛讓我們零距離
如果問孩子:“寶寶,你最愛誰?”我想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說:“媽媽”。是啊,從孩子呱呱墜地起,是媽媽給了孩子無限的愛和關(guān)心,這些在孩子心目中是沒有人能夠代替的。
我班有個2歲半的孩子,叫偉航,剛?cè)雸@一個星期,每天來的時候,跟媽媽都會像生離死別似的,讓人看著真心疼。因為每次來園,都是我接過他的,因此,不管我第一時間在不在班上,他都會堅持等我來接過他,媽媽走后,我抱著他,他的小手會一直纏繞在我的脖子上。我照顧別的孩子,他就跟在我身后就哼哼地哭,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呵呵。
這一天,我接過他后,因為園里的其他事情,我悄悄走開了,由韓老師和楊老師帶著他,我也想趁此機會讓他跟其他老師熟悉一下。但是,我剛關(guān)上門就聽到了他的哭聲。
等我回來后
,他還在大聲地哭,看著他梨花帶雨的小臉,我心疼極了??次一貋?,他掙扎著下地,向我撲過來,我蹲下來,把他抱在懷里,他的臉使勁貼到了我的臉上,我下意識地把他當成了我的兒子,我小聲地說:“不哭,不哭,媽媽來了,媽媽在這兒?!睕]想到,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叫我“媽媽”。每當我離他稍微遠一點照顧其他孩子,別的教師來抱他,他就會喊:“我找媽媽。”剛開始老師沒有會意,以為他找自己的媽媽,就會哄著他說:“偉航乖,媽媽一會就來?!彼蜁钢艺f:“我找媽媽,我找老師媽媽?!?/p>
從此以為,他就一直喊我“老師媽媽”,別的孩子也跟著叫“媽媽”,呵呵,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真的就像我有了這么多的兒子女兒似的。
孩子在離開熟悉的父母家庭后,最想得到的是跟以前一樣媽媽疼愛親熱的感覺,因此,我們的老師只要想到這一點,把心中的愛真誠地奉獻給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兒子女兒,我想孩子一定愿意走到你身邊,愛會讓我們零距離,愛會讓我們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教育隨筆:幼教讓我陶醉
教育隨筆:幼教讓我陶醉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讀書,喜歡學習。也喜歡摘抄積累。過去,一首好的詩歌,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一句著名的格言或是一段精彩的語言片段等我都會認真地將它摘記下來。十幾年過去了,我如今從事了幼教工作,一種對幼教事業(yè)的專注和酷愛,一種造就明日棟梁的事業(yè)心和工作責任感,促使我如饑似渴地學習,像海棉一樣地吸取,一點一滴,不計其??;一時一刻,鍥而不舍,勤于儲蓄,日積月累。幼教讓我陶醉,一種心靈的沉浸,一種思緒的放飛……。多變的字,讓人好奇;簡潔的詞,讓人感覺清爽;優(yōu)美的句,讓人心醉;動人的文章,讓人思緒萬千;才氣橫溢的小散文,讓人耳目一新……
或許是對幼教工作的一種熱愛,一種需求,慢慢地我注意收集積累好的謎語、詩歌、繞口令、小散文以及各類書籍中向幼兒進行各種語言訓練的實例。無論是幼教三本雜志,還是《幼教園地》,《上海托幼》或是《啟蒙》,無論是幼兒園小中大班教材,還是《學前班參考讀物》或是《半小時媽媽叢書》,無論是教師參考還是其它,我都是那樣以極大的熱情在幼教的書海里尋找捕捉。一首《頭上的海洋》詩歌以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韻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一篇《天鵝》小散文,以比喻的修辭格啟發(fā)孩子對白鵝的描寫及感受能力;“碧綠的湖水中,漂著潔白的帆船。碧綠的湖水中,浮著潔白的花朵,啊!那不是帆船,那不是花朵,那是潔白的天鵝,正從水面游過。歡迎你,天鵝,請住下吧!高貴的旅客”。讀后給人以協(xié)奏曲的豐滿和意味深長;像知識童話《驢子過河》《企鵝寄冰》寓言故事《烏鴉和狐貍》不是簡單地從語言方面進行讀、聽、說,而是在故事讀后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像故事《帽子變小了》《遲到的小烏龜》《小貓上當了》《兩個好朋友》《是誰幫助了小松鼠》《公雞為什么臉紅?》《小猴拜年》等不僅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幼兒聽的模式,而是讓幼兒在聽故事中培養(yǎng)想象力,啟迪幼兒去思考,去講解,去尋找不同的答案。我在學習積累選材的同時,還根據(jù)幼兒不同年令特點突破教材框架,給幼兒以適當?shù)膯⒚?,引導幼兒接觸并欣賞一些著名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豐富幼兒詞匯和短句,引導幼兒講述并學會傾聽,培養(yǎng)幼兒初步地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偉大的詩人歌德說得好:如果要珍惜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為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有人說,畫家的畫,色彩之所以鮮艷,是因為注入了畫家的心血;一名幼教工作者所以受到社會的稱贊,也因為他們傾住了自己全部的愛。34年來,我堅信自己的選擇,安心愉快樂此不彼地耕耘在幼兒園這篇小小的沃土上,迷上了幼兒教育,迷上了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他們的喜怒哀樂。言談舉止都會使我牽腸掛肚,寢臥不安。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我醉心于幼兒教育雜志中的篇章,醉心于有趣的故事、搭積木、捉迷藏、玩過家家…..“醉心于和老師們一起為孩子們自制玩教具,深入教學第一線主動幫助并指導教師開展優(yōu)化幼兒一日活動。醉心于和老師、家長們開展一個又一個的幼教課題實驗…..人生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p>
我隨時隨地專心學習,不論在一線當教師、做教學園長或任園長我都細心觀察,善于研究,注意學習新的思想,掌握新的思路和方法,從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我利用晚上的空余時間來梳理白天的所見所聞,我在新浪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在教育在線建立了自己的書香專貼。我堅持閱讀,堅持寫作,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過一番思考、分析、整合,從中得到的益處,要遠比白天所獲的高出百倍。因為我明白:由工作所積累的學識正是自己將來成功的基礎(chǔ),是我一生最有價值的財富。我不是為積累而積累,而是一種虔誠,一種熱愛,一種對幼教事業(yè)的赤誠追求,一種對未來美好境界的向往與探索,我陶醉于其中,我喜歡名言警句摘抄,我喜歡幼教讀物的積累,我更喜歡寫作。我愿我的小小杰作能有效地投入并換取更豐富的“財富”。
江河不擇細流才終成浩浩江河,高山不擇細土才終成巍巍高山。一個幼小無知的兒童最終要長成翩翩少年乃至威武青年,其間要受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乃至更高深的教育這不是一日之功,而需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日積月累,在教育在線論壇或在我們杏花嶺區(qū)新建的杏花教師家園,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在忙著自己的那塊自留地,甚至無暇去光顧別人的帖子。其實我一年一路走來,我覺得每天寫帖子固然重要,但讀帖、回帖也非常重要,轉(zhuǎn)帖更為重要!一名教師要向?qū)嵺`學習,向同伴學習,但更重要的還要向自己學習!作為教師只有處處學點新東西,才能墊高你自己。只有不斷地學習,站在多個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發(fā)展自己。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生者,悟道、創(chuàng)造、發(fā)展也。我最大的們感受是:閱讀只是給我們提供一些知識素材,是思考把所讀的內(nèi)容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要最大限度地從書中收益,讀者還必須是一個思考者。思考便是幸福。讀書最大的好處不是在于我們所記得的內(nèi)容,而在于它們對我的啟迪,它們對我們一生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平時學問上的努力和經(jīng)驗上的積累,在危急關(guān)頭往往是我們最有力的支持者。
威廉`馬修斯教授說“一個人要變得睿智博學,并不取決于他所閱讀的書的數(shù)量,而取決于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已被他消化吸收的那些書的數(shù)量,這些書的每一個珍貴的思想都是一個摯友?!?/p>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得更輕松
教育隨筆:讓幼兒學得更輕松
以往的教學工作多半是老師講、孩子聽,老師教、孩子做,老師以大綱為中心、孩子以老師為中心,孩子學得很被動。如何讓孩子學得更輕松呢?我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
一、順應(yīng)幼兒愛玩的天性
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既然幼兒天性愛玩,我就滿足幼兒愛玩的需要。春天,萬物復蘇,我和孩子們在院子里玩“找春天”的游戲;夏天,雨過天晴,我和孩子們在積水處玩“照鏡子”的游戲;秋天,金黃色的樹葉滿天飛舞,我和孩子們一起拾落葉,玩“天女散花”的游戲;冬天,白雪鋪滿大地,我和孩子們玩“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戲??粗⒆觽冊谟夯ㄇ皻g呼雀躍,在積水邊手舞足蹈,在滿天飛舞的落葉中叫喊奔跑。在雪地里追逐嬉戲,我也仿佛年輕了許多。幼兒從這些游戲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豐富了各種經(jīng)驗,獲得了不少知識。
比如,通過賞秋景,孩子們知道樹葉黃了,風兒涼了,冬天就要到了;通過找春天,孩子們知道樹變綠了,花要開了,小鳥要回來了;通過玩積水,孩子們知道雨水經(jīng)太陽一曬會慢慢蒸發(fā)的……
二、了解幼兒求知的興趣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工作中,我觀察到孩子們對樂器發(fā)出不同聲音很感興趣,稍有空閑,就跑到音樂區(qū)去敲打。我想為何不利用幼兒對樂器的喜愛進行數(shù)學教學呢?于是,我利用餐前準備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編了游戲“聽聽響幾聲”、“什么樂器響五聲”、“我來當老師”、“我來敲,你來拍”等。幼兒對這種游戲非常感興趣。每當玩“我來當老師”的游戲時,幼兒情緒最為高漲。這樣,幼兒在寬松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就學到了音樂知識和計算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注意力、聽力和自控能力。
三、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
孩子們都喜歡聽表揚的話,對聽故事也情有獨鐘,于是我就把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利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夸寶寶。故事的來源有“寶寶信箱”的家長來信,也有老師日常積累的素材。有時我直接表揚某人某事,有時先講故事內(nèi)容,再請小朋友猜故事表揚的是誰。
教育也可以與表揚相結(jié)合。比如,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時,就用故事的形式講給他們聽,并告訴他們,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于是,孩子們便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改掉了一些不良習慣。當我講到孩子們的問題時,有的會低下頭,有的會偷著樂,有的會睜大眼睛聽,有的則坐得直直的……每當講完時,孩子們都很興奮,爭相舉手說:“老師,再講講我的故事吧!”
就這樣,把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與教育目標相結(jié)合,幼兒的學習活動逐漸變得更輕松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讓幼兒踏歌而行)
又到跟車的時間了,我同孩子們像往常一樣踏上校車,期待車子的開動。這是我的手機響起了《數(shù)鴨子》的音樂之聲。當我接電話后,車內(nèi)三分之二的孩子說;“老師我們特別喜歡手機里的歌,并且還有幾個孩子唱了起來,都讓著我給他們放音樂聽?!笨吹剿麄兛是蟮哪抗?,于是我便從手機里放歌給他們聽,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一會就到達了終點。
當我在返回的路上,心想何不放音樂給他們聽,讓他們每天在往返的路上踏歌而行呢。于是我回到學校,便找了幾盤有關(guān)幼兒歌曲的錄音帶交給了司機師傅,讓他每天在車上放音樂給孩子們聽,自此,我每逢接送孩子是在車上放音樂給孩子們聽,再也不用費勁維持紀律了,更不用擔心哭鬧的孩子不坐車了,因為他們心中夢想著音樂。
看到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那圓圓的臉蛋上滿是興奮之情,樂的兩只眼睛瞇成了兩道小月牙,我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進這樣,我們幼兒園里的孩子們每天踏歌而行,并且樂此不疲的學習著音樂。音樂伴隨著孩子們來來去去。陶冶了情操,增強了他們欣賞音樂的水平。
廢紙也想回家
每天下班之前,我總是讓幼兒把地上的紙收拾干凈,有得小朋友你能夠認真的去做,可有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根本不去撿。這天,我想了辦法,問小朋友:我們快放學了,你們是不是在等待爸爸媽媽來接你們回家?是的,幾個小朋友異口同聲的回答。你們急著回家,紙屑也一樣急著回家,你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里嗎?不知道,小朋友們睜大好奇的眼睛看著我。我說:“告訴你們吧,紙屑的家在紙簍里,你們想不想做件好事,在你們回家之前,把他們送回家。小朋友聽了,爭先恐后的往紙簍里拾紙。
我想:教育幼兒不能空洞的說教,要多動腦筋。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方法,讓幼兒懂得一些道理,使他們感興趣,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要想孩子所想
------一件小事有感
營里幼兒園郝光秀
一天放學,潤情的媽媽來接她時,詢問他今天學到了什么本領(lǐng)?他說:‘今天老師讓我畫畫我沒照著圖畫,自己畫了個房子,好好看啊,可是給老師檢查時,老師也許很忙,只是說了句“恩”沒有說很好。這是我走到他跟前對他說:潤情對不起,老師正忙著趕一份稿件,而忽略了你的作品,等下午上課時,我會重新欣賞你的畫可以嗎?他便跟著媽媽回家了,到下午上活動課時,我把他的畫掛到了黏貼板上,并向全班小朋友介紹了他的獨特創(chuàng)意,當時她那高興勁甭提了。
我明白了,孩子所要的快樂其實很簡單,從孩子的立場出發(fā),想孩子所想給孩子所給,才能真正有效的滿足孩子。
老師,我不是故意的
早上,我院早操的音樂又響起來了,我組織孩子們邁著歡快的腳步,雄赳赳,氣昂昂的來到院內(nèi)活動場上準備做早操,我看到孩子們都自覺的站在我安排的黃線上,和我一起做著操前的準備運動。
“李曉明”我走向一個沒和我們一起活動的孩子,還沒走到他的身邊孩子就說;“老師你別生氣,我不是故意的,我的鞋帶開了?!蔽铱吹胶⒆诱f著,眼圈紅了,好想要哭的樣子?!袄蠋煕]生氣啊”我連忙說。做完操回到活動室里我的心情一下子非常低落,不停地在想,在反思,回憶什么時候給孩子留下了這個印象。
教育隨筆:看誰滾的遠
看到我準備的小圓柱、瓶子、長條木質(zhì)積木等,孩子們的興致來了。鄭瑞問:“老師,你拿來這些東西干什么?”明博說:“我看是要做游戲吧?!睏詈瞥烧f:“老師,做什么游戲啊,我想做?!蔽艺f:“今天這些圓柱寶寶和瓶子寶寶要出門去玩,他們要比賽,看誰滾的遠,我們來試一試?!?/p>
孩子們分組選好材料,開始操作。第一次操作,區(qū)一根表面光滑的的長條木制積木、一根表面粗糙的的長條積木,用小積木搭成兩個高度一樣的斜坡,將兩個相同的空瓶放到坡道上,從上面滾下,觀察哪個瓶子滾的遠。第二次操作,選擇相同表面的坡道,搭建兩個高低不同的斜坡,將兩個裝有相同水量的瓶子放在坡道上,同時從上面滾下,觀察看哪個滾的遠。孩子們非常認真的操作著,一邊操作一邊討論,觀察后得出的結(jié)果是:同樣的瓶子在同樣高度的斜坡上滾動,光滑的坡道滾的遠,粗糙的坡道上滾的近。同樣重量的瓶子在高度不同的坡道上,高的坡道滾的遠,坡道平的滾的近。第三次的操作活動開始了。將裝有相同體積的水和沙子的瓶子,放在坡度相同、表面光滑程度相同的的坡道上,看哪個瓶子滾的遠。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得出結(jié)論:不同的瓶子在相同的坡道上滾動,平子重的滾的遠,瓶子輕的滾的近。
我又讓孩子們利用班里的比如圓柱形彩筆筒、小圓柱積木等會滾動的物體,繼續(xù)探索滾動的速度與摩擦力、斜坡角度及物體重量的關(guān)系,孩子們忙忙碌碌,不亦樂乎?;顒咏Y(jié)束了,孩子們意欲未盡,還在談?wù)撝^察中的發(fā)現(xiàn)。
簡單的操作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探索、觀察中了解了科學現(xiàn)象,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從而形成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zhì)。
教育隨筆:克服幼兒的離園情緒
教育隨筆:克服幼兒的離園情緒
今天是周二,小朋友哭鬧情況比較厲害。今天睡好午覺小朋友起床時,大家都擠在教室里,幼兒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還有的幼兒在哭鬧著要爸爸媽媽接他回家。這時昕昕一邊哭著一邊問老師:“李老師,媽媽回來接我嗎?”我安慰他說:“會的,媽媽回來接昕昕的,等會吃完了點心,媽媽就來了。"
我發(fā)現(xiàn)剛?cè)雸@的一段時間,孩子肯定會有哭鬧現(xiàn)象,這是很正常的。有的父母就會很舍不得,如有的爺爺奶奶看到孫子一哭就舍不得走,有時就會想要和老師商量能不能今天把孩子接回家,明天再來幼兒園,或者就一直在幼兒園里陪著。要不就是在窗外偷偷的看孩子的情況。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給老師的正常安排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是其次,本來有的孩子是不哭的,但是他一看到別的孩子有家長的陪同而他自己卻沒有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的陪同。這樣他也會跟著哭鬧。
還有就是原本幼兒的吸引力被教室里的某樣好玩新奇的事物吸引了,他暫時忘記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去了。但是一看到他們,他就開始要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了,他也就開始哭了。
于是教室里最后就演轉(zhuǎn)變成“幼兒大合唱”全部的幼兒都一起哭,這是讓老師最頭疼的。做為父母應(yīng)該配合老師一起讓孩子趕快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早上送了孩子到教室后放下了就算孩子哭鬧也必須快點走人,不要跟著勸,越勸越舍不得,越走不了。你走后老師她們自然會安撫孩子的,這樣孩子漸漸的知道他哭也是沒有用的,幼兒園還是要上的,爸爸、媽媽還是不能陪的。而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就回來接了,時間長了她們也就不會再哭了,就能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