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錯誤育兒做法
發(fā)布時間:2021-04-30 育兒游戲 中班育兒經(jīng)驗 小班育兒孩子成炫耀比較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
漠視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的。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按自己的標準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
按自己的標準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當子女長大后回想起童年時,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失敗父母的作為。
認為越用功越好(277433.COm 正能量句子)
很多父母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其實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認為早起很好,睡覺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國教育界正在集體犯罪,剝奪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毀滅中華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fā)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父母的愛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間,愛并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蛟S因為電視劇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在中國,孩子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智力和才藝方面的,這些對于他們?nèi)蘸蟮某砷L非常有好處。在中國,強調(diào)家園合作,父母要在家里輔導孩子學習,這是在中國才遇到的,我們不太適應,也不如中國的父母做得好——在我們國家,這些是不需要父母做的。
ChirsAvery(新西蘭):幼兒園每天只開兩小時
我來中國五六年了,兩個孩子都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里接受教育,他們所在的幼兒園有不同國家的孩子,在這樣的集體中可以得到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學到不同的語言。這是很寶貴的財產(chǎn),也是我最欣賞的。當然也有些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學會了攀比和一些罵人的粗話,但微不足道,不是大問題。
在新西蘭的幼兒園,并不特別看重智商培養(yǎng)。每天只開放兩小時,而且基本上是玩耍,父母也可以全程陪伴。生活中我從來不打罵孩子,我認為孩子在10歲之前都沒有錯。錯的只能是父母,是父母沒有教會他正確的東西。
M.A.Hannan(孟加拉國):欣賞和贊成中國幼教
在孟加拉國,幼兒園的老師會對孩子作出一些鑒定,比如會告訴我們孩子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但是比較抽象和簡單。而在中國,幼兒園老師更加負責,每天會列出許多詳細的表格,比如孩子每天上了幾次洗手間,喝了幾次水等等,非常具體,讓父母一目了然,我們覺得非常好。
在我們國家,孩子小時候學到的東西很少,基本上就是玩耍。我很欣賞中國家庭教育的嚴厲,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過我不會強迫孩子學習鋼琴、書畫之類,除非他自己真的感興趣。
咸明根(韓國):這里比韓國更寬松
我們?nèi)叶紵釔壑袊幕?,現(xiàn)在孩子在廣州這里可以學到很多中國的東西。他目前可以講韓國話,也可以講普通話、英語和廣東話。他喜歡中國,這里相對于韓國寬松些,他每天在幼兒園很開心,可以跟不同國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戲交流。反而在韓國,孩子受到的束縛相對要多一些,孩子們從小也要接受各種培訓,比如平時的禮節(jié)訓練很嚴格競爭壓力也很大。
認識國外家教有誤區(qū)
認識誤區(qū)。理論在實踐時難免產(chǎn)生偏差,西方幼教理念也不例外。比如在國內(nèi)有些敏于吸收國外經(jīng)驗的父母眼中,體罰一定是要被批判的。而據(jù)外籍父母介紹,當他們的孩子犯了錯,比如在集體中鬧事影響到其他小朋友時,他們是會“出手”的——把把孩子拎出來,放在一邊罰站,不到時間不到認識錯誤是不給歸位的。
反應體現(xiàn)觀念。中外父母在對待同一事件時,的確有不同反應。比如初冬幼兒園擬舉行幼兒足球賽。當天有所降溫,外籍父母照常送孩子前來,而中國父母卻紛紛來電勸說幼兒園取消比賽——怕的是孩子感冒受涼。類似的還有:夏天上游泳課,突然天降大雨,外國孩子歡呼雀躍,中國孩子卻猶豫不前。國內(nèi)父母同樣紛紛要求取消游泳課,理由一樣:孩子會感冒受涼。外籍父母則堅持要老師如常上課,理由是:下雨游泳,不但可以可以讓孩子們經(jīng)受溫差鍛煉,還能體會在雨中游泳的感覺。
墻內(nèi)花受追捧。絕大多數(shù)外籍父母在采訪中都表示,欣賞中國的幼兒教育,他們并不都是像我們所想當然是那樣,讓孩子一味地自由玩耍,他們其實也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會為孩子的將來打算。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送寶寶入園的6種錯誤做法
父母把3歲的華華送入幼兒園。但這里跟家并不一樣,不知道上廁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餓了怎么辦?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呆在教室里不讓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規(guī)矩是為什么?這些無法解釋的問題令華華心里感到某種不安、擔心、害怕和驚慌,一些孩子則會出現(xiàn)極端的恐懼,會大哭大吵大鬧地不肯去幼兒園。
想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開心地度過,父母可以運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見的錯誤做法。例如:
1、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里開心地玩,下午放學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边@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并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學時,如果母親向兒子訴說她對丈夫的種種不滿,而尚未懂事的兒子無法理解這些復雜的問題,在這種處境下去幼兒園,就容易產(chǎn)生焦慮與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里為父母擔心,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
3、一些父母因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趕著上班,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里安頓好孩子,讓他感到放心,然后再離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你的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利于焦慮的消除。
4、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守紀律,要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大些,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xiàn)焦慮不安的情緒。
5、還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賴在床上不起,對父母撒謊“我今天肚子痛、頭疼,不想去幼兒園”,或者干脆拿哭鬧作為殺手锏,不肯讓父母離開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堅持送他去入園,可以先跟幼兒園的老師聯(lián)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在學校的狀況,找出他不愿意入園的原因。
幼兒不愿意去上學的理由一般有三個: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孩子入園之后需要自己學會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
第三表現(xiàn)不佳。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學習表現(xiàn)不好經(jīng)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贊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系,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chǎn)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癥。
分享教育的四大錯誤方式
一提到分享,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薄昂贸缘囊纸o小朋友一起吃?!甭牭綃寢屵@么說,寶寶就在心里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咬他呢?!边@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剝奪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樣走入了誤區(qū)?又該如何讓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豆豆在花園里玩她的大鏟車,丁丁開心地跑過來:“豆豆,讓我玩玩你的鏟車好嗎?”豆豆警惕地看著丁丁,覺得丁丁簡直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丁丁的小手還沒有伸到鏟車前,豆豆就迅速將鏟車挪了地兒。于是,丁丁從另一個方向湊了過來,試圖進入豆豆的游戲。豆豆看了一眼“別有用心”的丁丁,猛地將小手伸出去一擋,丁丁立刻摔倒在鏟車旁。
寶寶心理解析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并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歡的東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屬于他的東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別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拔业摹薄安弧背闪诉@個階段的寶寶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當然,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在這方面可能就顯得比較大度,但大多數(shù)寶寶都是占有欲極強的小霸王。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監(jiān)督下與別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換的游戲。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寶分享
假定你在辦公室上班,老板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本電腦,并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寶與小伙伴分享,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強求大的讓著小的
大多數(shù)媽媽都會告誡哥哥姐姐將手里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沒法讓寶寶從這樣的分享方式里獲得分享的快樂,更學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寶輪流玩
強迫寶寶輪流玩是最常見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別的寶寶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寶寶就急于將玩具奪回來。3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決寶寶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寶手里的玩具
當小寶寶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寶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寶。這無異于在向寶寶傳達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
親子游戲中父母常見的六大錯誤做法
親子游戲中父母常見的六大錯誤做法
錯誤1:急吼吼地干涉寶貝
對寶貝來說,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戲。因此,寶貝的很多做法可能讓父母感覺困惑,尤其當寶貝玩一些父母認為不恰當?shù)挠螒驎r,有的父母會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寶貝,有的父母卻覺得寶貝玩游戲的小模樣十分可愛,于是拿寶貝當玩具逗樂,這些都會對寶貝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寶貝雖然小,但他天生就會察言觀色。
因此,父母的任何行為都會在寶貝的小腦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對寶貝產(chǎn)生不一般的影響。
糾正法
與寶貝建立平等的玩伴關系是親子游戲的最高境界,這樣可更好地調(diào)動寶貝游戲的積極性。
錯誤2:以父母的價值取向來衡量寶貝的游戲
游戲是寶貝學習的最佳方式,也是培養(yǎng)寶貝良好性格與行為方式的最佳訓練方法。父母不要人為地限制寶貝的游戲方式,或為了讓寶貝“學”到“知識”而強迫寶貝玩不喜歡的游戲。
糾正法
讓寶貝充分發(fā)揮他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做游戲的主人。當寶貝在游戲過程中確實出現(xiàn)無法解決或可能對他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問題時,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對寶貝加以引導。
錯誤3:違背寶貝的年齡特征開展游戲
不同年齡段的寶貝,對不同的游戲有著不同的興趣與熱情。比如,故意讓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讓它發(fā)出響聲,這是1歲左右寶貝樂此不疲的游戲。但如果與2~3歲的寶貝玩這個游戲,他們就會覺得索然寡味,這么大的寶貝可能對玩具更感興趣。
糾正法
父母應該引導不同年齡段的寶貝盡可能玩出適合他們的游戲,這樣才能使他們感興趣,有助于發(fā)展寶貝的智力和想像力。
錯誤4:認為良好的游戲習慣無關緊要
良好的游戲習慣,會對寶貝的成長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讓寶貝學會遵守游戲規(guī)則,合理安排游戲時間等等,這些良好游戲習慣的建立是寶貝理解社會行為規(guī)則的最佳途徑。
糾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讓寶貝自己收拾好,并物歸原處;游戲時間要有節(jié)制,不能因為玩而影響吃飯、睡覺等。
錯誤5:總是剝奪寶貝獨自游戲的權利
寶貝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一直需要有人陪著,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即便幾個月的寶貝,他們也會自得其樂地玩著自己的小手小腳,體驗獨自玩耍的樂趣。
糾正法
父母要盡可能利用機會鼓勵寶貝獨立游戲。當寶貝不哭不鬧自己玩耍時,不要打擾寶貝。
錯誤6:在寶貝需要幫助時袖手旁觀
游戲是寶貝自己尋求答案的最佳途徑。當寶貝熱衷于游戲活動時,他們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特別的要求。這時,應盡量幫助他們,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寶貝弄臟衣服或出現(xiàn)別的問題而約束他們。
糾正法
為寶貝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如小紙片、種子、泥土、小剪刀、積木、水、沙、顏料、空紙盒等,讓他們開動腦筋去游戲。當寶貝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給寶貝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只有當寶貝確實不能解決時再給予一些幫助。
爺爺?shù)娜N錯誤教育方式
爺爺?shù)娜N錯誤教育方式
三種常見的爺爺教育方式:
一、過分關注孩子。
寶寶本來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飯、刷牙、換衣服,但卻被家長代為其勞。過分的呵護,使孩子失去了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
二、過分監(jiān)督孩子。
害怕孩子出錯,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jīng)常檢查孩子的行為。就極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嚴厲懲罰孩子。
這種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傳統(tǒng)教育理念,他們覺得對孩子就要嚴格管教,批評多于鼓勵,責罰多于獎勵。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自閉或叛逆心理。
那么,對于年輕父母而言,應該怎樣應對隔代間的分歧,又把孩子教育好呢?
1、加強溝通統(tǒng)一認識
由于時代變遷,兩代人的生活壞境和思想教育也發(fā)生了變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年輕父母更多的追求智慧與個性的發(fā)展,而祖輩則追求道德與禮節(jié)的傳承。
無論是哪一方,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難免會因為瑣碎小事而發(fā)生矛盾,甚至是爭吵。兩代人需要及時溝通,才能有效解除誤會。
大多數(shù)老人會認為,自己是“過來人”,各方面育兒經(jīng)驗要比年輕人要強。所以他們會主動要求來教育孩子。然而,祖輩教育往往會遵循他們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容易出現(xiàn)兩個問題,過分嚴厲與過分溺愛。
望子成龍的祖輩們,希望小孩子能夠追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順從家人的一切成長計劃和指揮。但這種看管式的生活方式,卻容易讓孩子出現(xiàn)性格孤僻等問題。與之相反,還有不少祖輩對孩子過分袒護與溺愛,無論孩子有什么要求,他們都會去無條件滿足,不僅讓孩子失去不少學習獨立的機會,還會形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同時,孩子犯錯時,祖輩也會用“不懂事”來當借口,掩蓋孩子的錯誤,這樣長期下去,還會造成孩子自私、為所欲為的不良性格。
而年輕父母的育兒經(jīng)驗相對不足,即便在書本上獲取了一些育兒知識,實際操作時也難以輕松實踐。同時,教育孩子也容易發(fā)生“跟風”行為,在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與心理的情況下,將一些方法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
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則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父母和祖輩應當多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這樣,才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
2、祖輩要積極吸收新知識
相對年輕的父母,祖輩具有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jīng)驗,在應付孩子上,相對容易許多。他們同時有著較深的社會閱歷,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增強他們分辨好壞的能力。
但隨著社會發(fā)展,他們的很多育兒觀念也逐漸落伍,甚至會顯得格格不入。如今,仍有很多人抱著“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同時,封建迷信舊思想也依然存在于部分老人頭腦中,例如孩子病了,他們不是去醫(yī)院,而是求神拜佛,或者會找些土方法來解決孩子的毛病。這樣長時間下來,就給孩子灌輸了不少舊思想,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世界觀,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
所以,祖輩也需要積極尋求改變。一方面需要給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內(nèi)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輔助孩子父母的作用。
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祖輩不應該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責備時,就鬧著去找爺爺奶奶幫忙,而祖輩的不適當干涉,就會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輩應該和父母站在同一陣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父母才是最終的決策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科學性地教育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祖輩們可以從育兒雜志、書刊、電視上進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參加“育兒培訓”的課堂,時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過上網(wǎng)的方式來學習更多的育兒方法。
3、父母要掌控孩子的撫養(yǎng)權和教育權
不少年輕父母因為工作的忙碌,于是就把孩子交給祖輩照顧。其實,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祖輩們上了年紀,并沒有過多的精力來照顧孩子。
而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會覺得缺少關愛,于他的身心健康都不利。有的父母雖然看起來關心孩子,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zhì)要求,但在情感上卻疏遠了孩子。這樣不但使親子關系變得陌生,更讓孩子感到孤獨與缺乏安全感。
作為孩子成長的最重要成員,父母要擔負起養(yǎng)育孩子的重要任務,掌控孩子的撫養(yǎng)權和教育權。
做為孩子最好的聆聽者與老師,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抽空幫孩子檢查一下功課,坐下來耐心聽聽孩子說的趣事,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在假期時間,還可以帶上孩子與老人一起到戶外活動,比如爬山、游泳、旅游等,共享天倫之樂。將教育孩子與孝順老人有機協(xié)調(diào)起來,讓父輩也成為教育孩子的好幫手。
八個錯誤做法會讓孩子怨恨你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
1.以暴制暴:
“再鬧,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2.當孩子情緒的奴隸:
“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3.男孩別哭:
“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xiàn)障礙。
4.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簽: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么這么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簽”,會輕而易舉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于說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jīng)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guī)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6.回力球效應:
“你再鬧??!干脆把我氣死好了!”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huán),最后“發(fā)脾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斷話語:
“怎么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進而筑起一道心墻,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8.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huán)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yǎng)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如果孩子出現(xiàn)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淀下來。
接孩子放學常見的五個錯誤做法
從上幼兒園開始,接孩子上小學就成了爸爸媽媽們的必修課。你你知道接孩子回家的時候有忌諱嗎?希望以下5個忌諱對你有所幫助。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吹剑议L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我們應該倡導孩子多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無法替代而人體必需的諸多微量元素。
二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接孩子回家時,拿出各種零食讓孩子挑選食用。結果會促使孩子在幼兒園因期待零食補充而不好好吃晚飯,或者“留有余地”,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三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使孩子無從回答,甚至厭煩急躁,還會增加孩子對幼兒園“不適應”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受客觀環(huán)境影響,成人的緊張和焦慮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chǎn)生焦慮情緒。
四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很難分清想象與現(xiàn)實,有時候會說一些與現(xiàn)實不符的內(nèi)容。有時孩子之間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往往會說“某某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能“偏聽偏信”,而是要了解真實情況。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眴枺骸澳愠詻]吃飽?”答:“沒吃飽?!币虼耍ㄗh家長遇到問題時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
五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里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fā)脾氣。小班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xiàn)“撒嬌”或“耍賴”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tài)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無原則地“遷就放縱”。
7個錯誤的育兒經(jīng)
7個錯誤的育兒經(jīng)
過分擔心
認識一個國外的朋友,她在自己家的花園里搭了個一米多高的小梯子,梯子下面是一個大沙池。每天她在花園里澆花,她4歲的女兒就在梯子上玩,常常爬得很高,然后又裝作摔下來的樣子。有一次我看見了,很擔心她會掉下來,可她媽媽卻說,“別擔心,孩子知道怎樣不讓自己掉下來,如果你連這樣的主動權都不交給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敝袊降慕逃羌议L處處呵護著,結果孩子弱不禁風,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對孩子不好。
給孩子做說謊的榜樣
大人經(jīng)常會無意中說謊,比如和同事通電話的時候,明明我們正在家看電視,卻告訴對方我正和孩子玩,為的是不讓對方打攪。又如,我們只是偶爾偷懶在家休息,卻對同事說我生病了……大人的謊言有時是善意的,但卻沒有想到在孩子心里打下了烙印。
過分強調(diào)輸贏的觀念
在每次的寶寶比賽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最激動的不是孩子而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會參與進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比賽中,例如幫他們鉆空子,幫他們出主意,提醒他們正確答案……事實上,父母對輸贏觀念的強調(diào),更容易讓孩子處在輸不得之中。
記得女兒3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和小表姐比賽跑步,小表姐比她大,當然跑得快了,女兒跑到中途忽然就大哭起來:“為什么我總是跑不贏?”回想一下,那是因為之前每次和她玩游戲的時候,我們總讓著她,生怕她輸了不高興,可是沒想到,她和別人競賽的時候,沒有人會讓著她。輸不起,讓她的心靈脆弱起來。從那天開始,每次游戲我們刻意總讓她輸一次,第一次,她哭得很厲害,到后來,女兒不哭了,而且每次輸后再贏都會很自豪地告訴我:媽媽,我知道這樣就能贏了。她已經(jīng)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害怕孩子向你提要求
4歲的孩子開始主動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種方法來獲得批準。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拒絕,或者怎樣做才能兩全其美。有一次,朋友帶著6歲的兒子去逛超市,孩子看中了一個玩具,于是朋友和孩子商量:如果在家表現(xiàn)好,就能獲得一個小貼紙,如果湊滿了10個,就能得到這個玩具。朋友的經(jīng)驗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jīng)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了,當他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和他們制定一個計劃。這樣,孩子滿足時會格外珍惜。
孩子做家務付酬勞
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主動幫你干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澆花等,你應對他的這種表現(xiàn)給予口頭表揚,但切勿說:“你天天這樣做,媽媽每星期多給你10元零用錢?!被蛘哂梦镔|(zhì)引誘的方法:“乖乖,將自己的碗筷端到廚房,我就給你吃冰淇淋,因為說到底,物質(zhì)獎勵不能從小幫助他樹立毫不利己、助人為樂、熱愛勞動的品德。
立即滿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過對孩子察顏觀色來了解其愿望,并立即予以百分之百的滿足。殊不知,這會使孩子從童年時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更不會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爭取到。
別和人家搶
有的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玩,常常叮囑:別和人家搶。
每個父母都想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家長,希望孩子不去搶;另外,萬一對方是個頭大的,可能自己的孩子會吃虧,退一步海闊天空,家長們早已深知此道。實際上,孩子之間爭搶是否真的這么可怕呢?也未必。爭搶是人性的一種本能,關鍵在怎樣去引導??梢試L試告訴孩子,屬于自己的不妨爭回來,自己喜歡的不妨去爭取,但不能不擇手段。如果孩子連爭搶的本能都不具備,連爭搶的勇氣都沒有,長大以后,面對競爭,誰又會去幫他爭取呢?
育兒易犯的17個錯誤
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于教你的寶寶背唐詩?并以他小小年紀就能熟練背誦為榮?每每有朋友到家里來玩,還一定要小寶貝背兩首來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專家說,孩子在上學前就能背唐詩,貌似不錯,可是,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詩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詞造句極其精練、含蓄,有時為了行文的需要,顛倒字詞正常順序的事常有,這與現(xiàn)在人們的語言習慣大不相同。幼兒尚處于學習語言的初始階段,凝練的唐詩,要讓幼兒讀熟、讀懂,并受到教育,談何容易?
科學做法:
建議年輕家長讓孩子多吟誦一些兒歌。幼兒感知事物是從表象入手的,他們樂于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兒歌正是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兒的心靈,可發(fā)揮出多方面的作用。
錯誤2:讓寶寶過早學電腦
小寶貝的興趣總是說來就來,比如,看見電腦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好事,不僅經(jīng)常在電腦上給他看早教光碟,還經(jīng)常一起和寶貝玩電腦游戲。
真相分析:
嬰幼兒用電腦并非明智之舉,就是大人用電腦久了,也會感覺頭昏眼花,渾身酸疼,何況是容易上癮、沒有自控力的寶寶?加上現(xiàn)在的電腦設備都是根據(jù)大人的體型設計的,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視力和骨骼發(fā)育。
科學做法:
小朋友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東西很多,電腦可以等上小學再學也不遲。
錯誤3:育兒,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一開始,你給孩子換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給他洗澡時也很有條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這些技巧。因為一個人照顧新生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科學做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在他幫你的時候,你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有些媽媽希望丈夫幫助他們,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確定了孩子不會冷、他不會給孩子喂太多,不會在孩子吃過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會嘔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這完全沒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學習做父母,你會更輕松,你們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4:和別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jīng)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fā)展得比別人慢。
科學做法: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和放松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別人發(fā)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錯誤5:忙得犧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個新媽媽都說白天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也想睡。但是經(jīng)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亂、要洗盤子、洗杯子,根本無法睡覺,直到自己筋疲力盡。
調(diào)查顯示,每個新媽媽的第一年都要丟掉400-750小時的睡眠。
科學做法:盡可能的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
其實每天白天你都應該盡可能地打個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個長覺。沒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難在那些本應快樂的生命時光里體會快樂。當然,休息的時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盤子、洗杯子更重要。
錯誤6: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于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據(jù)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找有經(jīng)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科學做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shù)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錯誤7: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真相分析: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jīng)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xiàn)在。
科學做法:保留記憶更多回味
有很多辦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長紀錄。記日記、拍照片、拍攝一些孩子每天簡單的生活場景。很多年以后,你還可以重新體味今天的生活。
錯誤8:牛奶加雞蛋的早餐
不管什么時候打開你家里的冰箱門,里面的新鮮牛奶和雞蛋總是少不了,因為你想當然地認為牛奶加雞蛋是寶寶最理想的早餐。
真相分析:
早餐過分強調(diào)蛋白質(zhì)不可取。營養(yǎng)質(zhì)量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四個部分: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只有比例適當,才有利于機體的吸收利用。
科學做法:
早餐光有牛奶和雞蛋這類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行,還要吃點饅頭、稀飯或者面包等,另外,還需要補充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或者香蕉,如果再能給寶寶炒個青菜,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