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國外媽媽重重教輕罰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 家庭教育方法 小烏鴉愛媽媽音樂教案眼下,隨著家庭教育知識的日益普及,“重教輕罰”已成廣大家長的共識。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懲罰是打罵的代名詞,因而我們常常在報刊上見到少數家長對孩子罰站、罰跪、罰餓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報道,這些家長便是對懲罰缺乏正確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容忍孩子的不良行為,甚至為孩子不良行為尋找諸如“他累了”、“他沒有午睡”、“他情緒不好”之類的借口,則是父母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那么應如何對待孩子的過錯呢?不妨我們借鑒一下國外媽媽懲罰孩子的方法。
媽媽:bernny兒子2歲半、女兒半歲
在新西蘭,打孩子是違法行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會體罰孩子。
如果兒子在公共場所鬧騰,只要不影響到別人,父母一般都會采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隨他鬧去。如果影響到別人,我會將孩子抱走,放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安靜的地方,讓他繼續(xù)鬧,直到他鬧夠。我認為,孩子鬧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他的某些目的。如果看到自己的鬧騰沒有效果,他自然會選擇放棄。
有段時間,兒子總喜歡往花園的魚池里扔鵝卵石,且屢教不改。我會對兒子說:“你看看,你把小魚砸痛了,把水池弄亂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我會要求兒子把水池里的石頭撿出來。有的時候,兒子也會耍賴,不肯去撿石頭。這時我一般不會強迫他去,他會自己下去把石頭撿出來給兒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兒子鬧著要跟他玩,我就會借機對兒子施行教育:“現在我要去撿石頭,沒時間陪你玩?!边@時候,兒子會體驗到他不良行為的后果。
我認為,孩子并非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點而已,因此,我主張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教他學會承擔責任,學著約束自己。
媽媽:TsukuBa兒子2歲半
如果孩子犯了錯,日本父母會采取各種措施懲罰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計劃,甚至讓孩子餓上一頓,或者進行適度的體罰。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犯錯,父母一般不會當眾處罰孩子。
日本人認為,在公共場所處罰孩子是不符合禮儀規(guī)范的行為,而且會損害孩子自尊。因此,會在回家之后再對孩子進行點評,或者給孩子懲罰。
美國家長:“計時隔離”
在美國的家庭及幼兒園中,父母和老師常用“計時隔離”的方式來“懲罰”一時不守規(guī)矩的孩子。
每次兒子在家不聽話瞎胡鬧,或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時,我就會把他關進他的臥室,讓他獨自呆上3分鐘。3分鐘后,我會準時把他抱出來,并借機對他進行教育,督促其改正缺點。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幼兒園,這種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對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懾力。
我們美國法律規(guī)定,小孩必須隨時有成人陪伴和保護,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孩子很少被冷落或有孤立無援的情感體驗。因此,一旦被隔離而受到“冷落”,必然會從心理上產生強烈的震撼。而且,孩子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和群體意識,把孩子從群體中隔離開來,會使他們感到自己被區(qū)別對待了,從而產生一種“不平等”的感覺,孩子對此是非常敏感的。這也暗示他們:淘氣是不為大家所接受的。
另外,讓淘氣的孩子暫時離開,可以緩解大人和孩子的緊張氣氛,使孩子能夠冷靜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韓國家長:沒收孩子的手機
每次兒子任性不聽話的時候,我都會考慮將他的手機沒收了。在韓國,大多數父母都會將此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
據調查顯示,15-18歲的青少年,有77.5%認為手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裝備。如果失去手機,孩子們會感到孤獨無助,而且特別沒有面子。因此,沒收他們的手機,將是一種很有效的懲罰。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值得借鑒的國外教子法
丹麥
年輕父母經常把孩子“擱”在住所外的院子里午睡,只是偶爾從樓上的窗戶往下看看。
丹麥人的思想比較“超前”,不少人認為孩子“獨自在外”,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意識。
比利時
兒童每天上學輕輕松松的,倒像是去童話國玩了一天。沒有家庭作業(yè),一半的課程是讓他們動手制作模具。老師常常帶孩子們去郊游,參觀各類博物館。孩子們談起拿破侖、二次世界大戰(zhàn)、海灣戰(zhàn)爭、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如數家珍。
德國
德國提倡的口號是: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人,因為孩子是一個活潑的完整的人。德國幼兒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責任歸之于父母,認為嬰幼兒階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教養(yǎng)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力和義務,政府對幼兒教育站在輔助的立場上,真正擔任教育責任的是父母。
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自己的印象頗好,特別感激父母在人格、修養(yǎng)方面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欣賞的共同特征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賴。
盡管德國家庭普遍較富裕,但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相對獨立的習慣。他們較少有依賴他人的意識,大部分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歷,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yè)或到一定的年齡后,孩子們會在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選擇下離開家庭或家鄉(xiāng)到外面開創(chuàng)自己的生活道路。
法國
“給孩子寬松的環(huán)境,多給他們一點自由?!边@是法國家庭教育專家們從成功與失敗的家教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法國家庭“望子成龍”的愿望與我們有些家長并無二致,他們常常給孩子安排一系列課外課,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因此而加重。
為此巴黎的街心都給孩子們留出一些空地來,或當旱冰場,或作自行車練習地,或用來搭建滑梯、秋千和蹺蹺板等,孩子們在那里玩得非常開心。
小女孩如何防性侵 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鑒
如果機械地告誡孩子“要小心男老師和校長,他們有可能會傷害你”,就會讓孩子喪失對世界的信任,甚至令她對異性產生恐懼,影響她未來的婚戀觀。
小女孩如何防性侵?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聰明!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提醒女兒,又不會傷害到她呢?
有一天,我看了《美麗人生》這部電影,突然有了靈感;
這個電影講的是納粹時期的故事,全家被抓入集中營后,父親為了不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就對兒子說,集中營里發(fā)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只要不違反游戲規(guī)則,就能獲得一部坦克;
雖然集中營的生活很恐怖,但是孩子卻快樂地生存下來,直至獲救,心中依然充滿愛與希望……
我決定像這位聰明的父親一樣,用一種柔和的方式,幫女兒建立起保護自己的意識——改編童話故事。
女兒很喜歡芭比娃娃,有很濃的“公主”情結;
所以,我特地在她6歲生日那天,送了一個美麗的芭比公主玩偶給她,并且溫柔地說:
“做公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她們必須遵守芭比學校的公主守則;
否則就算穿得再漂亮,也不是真正的公主;
”
聽了我的話,女兒連忙追問:
“那芭比學校有什么公主守則呢?”
“我每天給你講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里都有一條公主守則,好嗎?”
“好呀好呀,我最喜歡聽故事了!”女兒歡呼雀躍道。
我給女兒講的第一個故事是《新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深知男女有別,所以雖然跟7個小矮人是好朋友,但每次洗澡和換衣服時,她都會關好門窗,而且每晚都會回自己的房間睡覺。
其實白雪公主,沒有真的吃下巫婆給的毒蘋果;
她趁巫婆不注意,偷偷換了一個好蘋果,然后假裝中毒;
如果真的中毒,怎么會那么容易就活過來呢?白雪公主會換蘋果,是因為她知道,公主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否則自己就會有危險。
而且當時小矮人不在家,如果直接揭穿巫婆的詭計,她可能會受到傷害……
女兒驚訝地叫道:
”原來是這樣!我就覺得白雪公主不該那么笨,死了一次又一次,否則王子怎么會喜歡她呢?“
接下來,我又對《灰姑娘》《豌豆公主》等童話進行了改編:
灰姑娘之所以要在12點之前趕回家,不僅僅是怕美麗的衣服和鞋子被打回原形,還有一個原因是,她覺得一個好女孩,不應該在外面待到太晚;
正因為她的堅持,王子才被她深深打動了,認為她不只擁有美貌,而且還是個自尊自愛的好姑娘,適合當未來的王后......
在得知豌豆姑娘是真正的公主之后,王子高興地送了一條項鏈給公主,并邀請公主當晚留宿在自己的房間里;
公主果斷地拒絕,并且告訴王子,真正的公主在婚禮之前,是不會跟男子住在同一個房間的,也不會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
你的做法不像一位真正的王子,所以我不會同你結婚;
后來王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再三向公主道歉,并且保證在結婚之前一定不會冒犯公主,豌豆公主這才原諒了他......
不知不覺中,我改編了十幾個童話;
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盡量把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女兒也饒有興致從中總結出了許多公主守則,比如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絕不能讓人摸、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飲水食物、不要跟男子獨處一室,就算是自己的長輩、老師或者校長也不可以......
有時候,女兒也會發(fā)牢騷,問我:
”王子不是負責保護公主的嗎,為什么公主還要這么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呢?“
我告訴女兒:
王子要等公主20歲以后才會出現;
在王子出現之前,公主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優(yōu)雅而高貴地活下去;
如果公主因為不會保護自己而受到傷害,那么她可能等不到王子出現的那一天,就變成天上的星星了。
而且,如果公主什么也不做,只會被動地等待王子拯救,她或許因為美貌一時吸引王子,但不會被王子所尊重,更不會成為王子的妻子。
聽了我的話,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guī)椭畠航⑵鹆溯^強的防護意識;
現在的她,非常有原則,也懂得巧妙地保護自己。
有一次,我因為有事把女兒托給開精品店的妹妹照顧;
妹妹臨時外出進貨,店里只剩下女兒和一個年輕的男店員,于是女兒便跑到隔壁一對夫婦開的店里玩,直到妹妹回來才返回店中。
妹妹問她為什么不待在店里看電視,她當時沒說什么,事后卻悄悄告訴小姨,公主要懂得保護自己,所以最好不要跟男生單獨待在一起;
自己之所以剛才沒說,是怕店員哥哥不高興……
全職媽媽,知識儲備更重要
很多全職媽媽吐槽,說自己為了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而放棄自己曾有的事業(yè)或工作,把自己形容的如此含辛茹苦,光輝偉大。但是我認為,如果只是“吃喝拉撒”的照顧孩子,對于要全職的媽媽來講,只有四個字:得不償失!
這次先在知識儲備量上,吐槽一下全職媽媽身上的責任吧:
當孩子嗷嗷待哺時,不管是母乳喂養(yǎng)還是奶粉喂養(yǎng),怎樣喂養(yǎng)才科學、才適合孩子;孩子什么時候需要添加輔食、添加什么樣的輔食;孩子的情感需要得到什么樣的照顧;這個時候的孩子,只會用哭和笑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么他的哭聲代表了什么……事無巨細,我們需要面面俱到。當然這個時候,我們初為人母,任勞任怨!也努力的從多種渠道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尤其是營養(yǎng)學方面的知識儲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功課。如何讓孩子吃好、如何讓孩子吃的有營養(yǎng),對于小小嬰兒來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這個時候的孩子,最沒有安全意識,卻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步。我們欣喜若狂之余,才發(fā)現還需要有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知道在某個階段孩子最需要什么;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是常態(tài)還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情況……這個時候的孩子,還非常的脆弱易生病,這也是全職媽媽最為操心的事情,恨不得替孩子生病之余,24小時的守候不提,最主要的是懸著的心沒有釋放的地方。所以,我們還需要很多針對孩子疾病以及意外發(fā)生時處理的一些簡單判斷能力的知識。
記得,寶仔大約一歲的時候,曾經被橘子卡住過,雖然當時對他的照顧自我感覺已經很小心了,但是依舊防不勝防。我一個轉身,他頑皮的塞了一瓣橘子在嘴里,過去他吃的橘子我都是把橘瓣外面的一層皮去掉給他吃里面的果肉以及允吸果汁的,所以一下子他就開始翻白眼,當時嚇得我手腳發(fā)軟,還好他的爸爸及時的把他倒立后猛拍背,使他吐出了橘瓣。之后,他眼淚汪汪的看著我,我眼淚汪汪的抱著他,心中無限的后怕——如果沒有及時的處理,后果不堪設想。
慢慢的,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幼兒時期的孩子才是對家長知識儲備糧真正的考驗,尤其是全職媽媽,除了孩子去幼兒園的時間外,他們都和我們呆在一起,如何面對他們隨時無數的為什么與無窮的求知欲,如何幫助他解答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又天馬行空的問題,這個時期也是奠定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的時刻。
如果你只是一個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的媽媽,對于孩子的這些問題是敷衍的態(tài)度。那么在孩子心中,媽媽也就僅僅是“衣食父母”中的“衣”和“食”而已;媽媽的形象可能慈祥,但絕對不會上升為“良師益友”的角度;孩子對你的尊敬,也僅僅是應有的“孝道”;當面對孩子開始有了自己小秘密、自己空間的時候,僅僅作為“衣食父母”,又如何來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呢?又怎樣來奢望孩子和你分享他們的夢想與愿望呢?
如果對于孩子的問題我們也面對了,但是用的是不求甚解或者蒙混過關的方法,一旦孩子長大真正面對答案的時候,他們又會對我們多么的失望亦或不信任??!
所以,這個時候,天文地理、生活百科……等等知識,都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哪怕是網絡搜索、度娘幫助,也需要認真的面對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切記:你是什么態(tài)度,將來孩子就是什么態(tài)度!當我們在未來責怪孩子學習態(tài)度馬虎、不認真的時候,一定要先要想一想當初我們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問題的。
當然,這也是我痛定思痛的總結。我前段時間就鬧了個烏龍:
某一天,寶仔繪聲繪色的給我講了一個新聞,他說:“一個女人啊,她想不開了,站在樓頂想跳樓自殺。這個時候,有個男的在緊急關頭救了他。結果啊,這個女的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這個男的呢,卻受了重傷!”
我跟著問道:“為什么呢?”
他說:“因為這個男的救了她??!”
我繼續(xù)問:“為什么男的受了重傷,而女的沒有受傷呢?”
他想了想沒有回答。
而我卻在沒有常識的情況下又信口解釋道:“因為一般情況下男的都要比女的重,在同一高度落下的物體,重的肯定會先落地,所以這個男的墊底兒啦!”
兒子點點頭。我卻忽然產生了一絲不安,似乎很不對!作為文科生,物理和化學是我曾經避之不及的兩門功課,幾乎為零。所以我也很是疑惑的告訴兒子:“仔仔,媽媽不確定剛才說的對不對,還是讓我求證一下吧!”
直接百度后,我首先給兒子道了歉:“仔仔對不起,媽媽剛才的理論錯了!同一高度落下的物體,是會同時落地的。在很久以前,在遙遠的一個叫做意大利的國家,有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叫做伽利略,他在有名的比薩斜塔上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贝笾轮v解了這個理論后,我又告訴他:“兒子啊,關于物理方面和化學方面的知識呢,媽媽的確非常的欠缺,所以還要你以后好好學習,給我做老師??!”
寶仔好奇的問我:“媽媽,什么是物理、化學啊?”
我想了想,告訴他:“物理和化學是兩科很重要的知識。我簡單的給你打個比方,比如說剛才的同一高度的物體落地理論就是物理,還有比如你的電子積木上面的電流、怎樣一盞燈亮,怎樣兩盞燈亮等等,這些都是物理知識,物體的一般運動規(guī)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是物理;而我們把純奶最后做成了酸奶,就是奶起了化學變化。再比如神十能夠去太空飛翔,里面就用到了太多的物理和化學方面的知識。所以啊,物理和化學的領域特別的大,也非常的神奇。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實踐?!?/p>
所以,作為全職媽媽,我們在孩子還不能自主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努力的補充自己的知識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而當孩子可以自主學習的時候,更要和他們共同進步。有些全職媽媽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也很忙,忙著整理家務、忙著追劇、忙著煲電話粥……殊不知靜靜地陪著孩子學習,他們做作業(yè),我們看書,相處一室卻互不干擾,但其樂融融。這也是最好的親子時光,卻被很多媽媽浪費掉了,實在可惜!
總之,全職媽媽雖然說在家里,但是不能被社會淘汰,更不能讓自己固步自封在鍋碗瓢盆、衣食住行的小小世界中,而忽略了自我學習、自我完善;更要滿懷熱愛的去感受外面的精彩,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精彩!
加油!為自己,為所有正在努力的全職媽媽!
外國媽媽的16條育兒經
外國媽媽在育兒實戰(zhàn)當中,是如何育兒的呢?在育兒的過程中她們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1、懷孕時,期待過男孩女孩嗎?
外國媽媽:女孩。我更喜歡女孩。懷孕早期時,我還以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時做了檢查,發(fā)現是女孩,我很高興,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
2、懷孕飲食刻意攝取營養(yǎng)嗎?
外國媽媽:不刻意。只是每天服用孕婦專用的維生素,吃東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我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并不是因為它有營養(yǎng)而吃的。
3、給孩子做“胎教”嗎?
外國媽媽:有過。我讀過一些關于“胎教”文章,但我只拿聽音樂當作“胎教”,覺得這就很好了。另外,懷孕時我還在澳洲參加了醫(yī)院舉辦的一些講座課程,學習如何在分娩時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或者保姆?
外國媽媽:自己帶。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樂,怎么能放棄呢?在澳洲,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幾乎都是自己帶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國,孩子的祖父母都會來幫忙。我除了自己帶孩子,還請了阿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讓她幫忙。
5、是自己哺乳的嗎?會因為擔心身材走型拒絕喂養(yǎng)嗎?
外國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也有過顧慮,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著她粉嫩的小臉,我就有一種感覺―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覺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孩子多大抱出門的?
外國媽媽:2周大時。越早越好。女兒2周大的時候就帶她出去做檢查了。每次我們帶她出去,她都很高興,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精神狀態(tài)更好。我覺得越早越好,這可以讓她長得更健壯。
7、多大給孩子吃輔食?
外國媽媽:6個月。主要喂她雞蛋黃和米糊,因為這些食物富含營養(yǎng),對孩子發(fā)育有利。不過要把它們做成孩子易于吸收的糊狀物才行。米糊不像我們平常喝的米粥那樣有顆粒,而是要熬更長的時間,讓米粒徹底變成糊狀。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對孩子有好處。
8、孩子多大開始獨自睡?
外國媽媽:從生下來開始。一生下來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獨立的小床上了。我總是在她的床邊,觀察她的各種反應,并不防礙我照顧孩子。我們的傳統(tǒng)就是這樣,從孩子一出生就讓她一個人睡,讓她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空間,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很有好處。
9、有固定的陪孩子時間嗎?
外國媽媽:有。周末一定是屬于孩子的。平時她父親每天至少和她玩1小時。
10、會放心地讓孩子在家里滿地爬嗎?哪怕有樓梯?
外國媽媽:會。我會放心地讓她在地上爬,這沒有什么不安全的,還能讓她得到充分的鍛煉與自由,也熟悉家里的地形。但我不會讓她離開我的視線范圍。
11、孩子摔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還是扶他起來?
外國媽媽:如果她沒事,就讓她自己爬起來。如果她哭了,那我會扶。對孩子的鍛煉和教育不能超過她所能承受的范圍,無論是體力還是心理,否則會起反作用。
12、抱孩子時讓孩子面朝里還是面朝外?
外國媽媽:兩種姿勢都有過。女兒很小的時候,我更喜歡讓她和我面對面。但當她稍微大一些時,我更多的是讓她面朝外,這樣她可以更多地觀察和感受外界事物包括人。
13、給孩子喝熱水還是冷水?
外國媽媽:冷水更多。我們的傳統(tǒng)就是給孩子喝冷水,我們沒有給孩子喝熱水的習慣。尤其是帶孩子出門,喝冷水更方便。
14、刻意避免孩子看電視嗎?
外國媽媽:是。我覺得看電視對孩子的眼睛不好,不過每天我會讓她看半小時的兒童教育節(jié)目,這有助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但只有半小時,超過這個時間就不可以。
15、將來會讓孩子學鋼琴、畫畫之類嗎?
外國媽媽:不會替她做決定。我覺得關鍵是孩子是否喜歡,我不打算強迫我的孩子做什么,哪怕是有用的技能,還是讓她自己去體會和認識吧。我會帶她去嘗試,讓她有機會領略這些項目的樂趣,但最終決定的還是她自己。如果強迫孩子學習她不感興趣的東西,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不可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16、還想再生孩子嗎?
外國媽媽:會,我們一直很期待再有一個孩子。因為從懷孕到生產,再把孩子從小帶大,這個過程真的充滿樂趣,我非常享受。只是還沒決定好什么時間要,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但再要一個孩子這件事,我們毫無異議。
外國媽媽的多項育兒經
1.懷孕時,期待過男孩女孩嗎?
外國媽媽:女孩。我更喜歡女孩。懷孕早期時,我還以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時做了檢查,發(fā)現是女孩,我很高興,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
2.懷孕飲食刻意攝取營養(yǎng)嗎?
外國媽媽:不刻意。只是每天服用孕婦專用的維生素,吃東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我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并不是因為它有營養(yǎng)而吃的。
3.給孩子做“胎教”嗎?
外國媽媽:有過。我讀過一些關于“胎教”文章,但我只拿聽音樂當作“胎教”,覺得這就很好了。另外,懷孕時我還在澳洲參加了醫(yī)院舉辦的一些講座課程,學習如何在分娩時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或者保姆?
外國媽媽:自己帶。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樂,怎么能放棄呢?在澳洲,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幾乎都是自己帶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國,孩子的祖父母都會來幫忙。我除了自己帶孩子,還請了阿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讓她幫忙。
5.是自己哺乳的嗎?會因為擔心身材走型拒絕喂養(yǎng)嗎?
外國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也有過顧慮,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著她粉嫩的小臉,我就有一種感覺—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覺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孩子多大抱出門的?
外國媽媽:2周大時。越早越好。女兒2周大的時候就帶她出去做檢查了。每次我們帶她出去,她都很高興,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精神狀態(tài)更好。我覺得越早越好,這可以讓她長得更健壯。
7.多大給孩子吃輔食?
外國媽媽:6個月。主要喂她雞蛋黃和米糊,因為這些食物富含營養(yǎng),對孩子發(fā)育有利。不過要把它們做成孩子易于吸收的糊狀物才行。米糊不像我們平常喝的米粥那樣有顆粒,而是要熬更長的時間,讓米粒徹底變成糊狀。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對孩子有好處。
8.孩子多大開始獨自睡?
外國媽媽:從生下來開始。一生下來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獨立的小床上了。我總是在她的床邊,觀察她的各種反應,并不防礙我照顧孩子。我們的傳統(tǒng)就是這樣,從孩子一出生就讓她一個人睡,讓她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空間,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很有好處。
9.有固定的陪孩子時間嗎?
外國媽媽:有。周末一定是屬于孩子的。平時她父親每天至少和她玩1小時,周末我們全部的時間都屬于孩子。她父親很忙的時候,會盡量把工作帶回家做,這樣我們就能夠在一起了。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10.會放心地讓孩子在家里滿地爬嗎?哪怕有樓梯?
外國媽媽:會。我會放心地讓她在地上爬,這沒有什么不安全的,還能讓她得到充分的鍛煉與自由,也熟悉家里的地形。但我不會讓她離開我的視線范圍。
媽媽的心是否“在場”很重要
媽媽的心是否“在場”很重要
按理說,母親十月懷胎,哪有不愛自己的寶寶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媽媽(尤其是職業(yè)女性)的心態(tài)極其微妙復雜,寶貝在與媽媽的交往過程中也產生了極其微妙復雜的心理和行為,有的是良性的,有的則是非良性的。
“心不在焉”的媽媽
黃女士說,做了媽媽以后確實有幸福感,但她常常并不快樂,甚至很無奈。黃女士曾在一家公司就職,工作業(yè)績出色,頗受上司的賞識,但生了孩子以后,她的很多業(yè)務由別人承擔了,這讓她的自尊心很受打擊,于是黃女士遞交了辭職書,在家里做起了全職媽媽,還請了一個小保姆當助手。
雖然家里經濟寬裕,丈夫也通情達理,黃女士卻常常感到緊張、恐慌和焦慮,這種情緒影響了她哺乳和養(yǎng)育時的行為狀態(tài)。當兒子醒著的時候,她有時會與他親切地目光交流、溫柔地擁抱撫摸、甜甜地喃喃低語。但也有很多時候,她在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時會心不在焉,她總覺得自己應該有新的目標并開始為之做準備;還有更多的時候,為了不打亂自己的睡眠、吃飯和休閑的習慣,她會把兒子交給保姆。每當黃女士從陽臺上看到一位母親怡然自得地推著兒童車在外散步時,一絲內疚就會掠過心頭:做媽媽是幸福人生的一件大事,可是我為什么常常不快樂呢?
兒子丁丁兩歲多的時候,一天,黃女士的妹妹帶著兒子來做客,一歲多的小外甥在新環(huán)境中興奮地摸這玩那,而丁丁卻躲在墻角里不停地抽泣,聲音不大、畏畏縮縮。黃女士先是好言相勸,可丁丁還是縮在那里哭,黃女士忍不住大聲呵斥了起來,結果,丁丁的情況變得更糟糕。兒子見到外人這么沒出息,黃女士覺得很沒面子,進而對自己做媽媽的能力懷疑起來,她更擔心這樣下去,兒子的發(fā)展會不會出現障礙。
【心理診斷】
黃女士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出現了“母親非真實性在場”狀況,其不良影響的結果是兒子出現了“社會性退縮”行為。
“母親非真實性在場”指的是媽媽對哺乳期寶寶無意識的、心不在焉的態(tài)度,表現為一種隱隱約約、難以捉摸的氣惱。這種態(tài)度在哺乳期媽媽身上的表現并不少見,尤其是在事業(yè)和家庭雙肩挑的知識女性中更為普遍。
“母親非真實性在場”是形成兒童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不愿做“心靈孤兒”的寶寶
“母親非真實性在場”是哺乳期寶寶面臨的最嚴重的困境,它使寶寶每天都處于緊張的抗爭狀態(tài),并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勝利付出代價。
當媽媽常常心思游離時,寶寶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察言辨色”的能力,以偵察媽媽的冷漠,同時還要使盡渾身解數,來喚回媽媽的關注和愛護。于是,有的寶寶睡眠不好,夜里總是醒甚至吵鬧;有的不能獨處,總是粘著大人不放;有的出現攻擊性行為,有的行為退縮膽怯……這些情況一般家長會認為是孩子淘氣、鬧人或者任性;如果反映給老中醫(yī),他可能會說上火、內虛等因素導致,接著抓中藥;然而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些都是嬰兒過度緊張,長期處于警覺狀態(tài)的結果,無須服藥,只要父母尤其是母親改變撫養(yǎng)態(tài)度和養(yǎng)育方式即可。
亡羊補牢未為晚
人生頭三年的養(yǎng)育很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一點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認同。但是如果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也就夸大其詞了,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父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及時矯正以后,孩子的情況也很快就“雨過天晴”。
生了孩子后,黃女士處于一種心理上的“夾板”:事業(yè)與家庭之間的矛盾讓她猶豫、彷徨,殫精竭慮的結果是使她常常“身在家里,心在家外”,造成“母親非真實性在場”。在黃女士看來,兒子不善交往、畏縮不前,是不合邏輯的問題行為,可是在丁丁的心理世界里,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邏輯結果,選擇“社會性退縮”可以吸引媽媽的關注,這是經過自己漫長的摸索、付出了心靈的痛苦才取得的勝利。嬰兒雖小,但也是很有“氣節(jié)”的,他寧肯自己受委屈、遭受成人的誤解,也不愿意成為一個心靈上的孤兒!
與黃女士多次交談以后,她讀懂了自己也讀懂了孩子,開始了“亡羊補牢未為晚”的拯救工作。
黃女士一改往常深居簡出的清高的生活習慣,主動與小區(qū)里其他年輕媽媽打交道,讓兒子與同齡小伙伴一起摸爬滾打。到了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她就主動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不在乎家里亂成一團糟,而讓兒子“瘋”個夠。以前逢年過節(jié),黃女士不愛走親訪友,現在為了兒子她改變了自己,帶著他東家串西家游。經過一段時間的緊急補救,丁丁不怕與人打交道了,成為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后來再見到黃女士,她已在一家公司高薪就職。她很感慨自己跨過了一條“心坎兒”,當她拋卻顧慮,全身心投入養(yǎng)育孩子以后,發(fā)現孩子進步了,自己也成熟了一大步,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干練、果敢了。
人生第一年的故事雖然很短,但是力透紙背。擁有健康的早期生活經歷是兒童走向美好人生的重要砝碼,因此,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懷特說:“沒有什么工作比撫育出生頭三年的嬰兒更重要。”
新媽媽,母愛比母乳更重要
母乳對于嬰兒固然很重要,但與母愛相比,則后者顯得更為重要。當你和嬰兒在一起時,特別是在喂哺的時候,要給他以母愛、感情和關心。這些母愛、感情和關心對于嬰兒身心正如同你的乳汁同樣重要。
新媽媽,母愛比母乳更重要
大多數婦女對用母乳喂養(yǎng)她們的嬰兒感到有壓力,而不用母乳喂養(yǎng)嬰兒時又十分擔心。但是,實際上母乳喂養(yǎng)并不完全是取決于你的,如果盡管你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母乳喂養(yǎng)仍不獲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不必介意,并且要集中精力為你的嬰兒計劃好奶瓶喂養(yǎng)方案,這樣他一樣會生長得很好。
母乳喂養(yǎng)常會使有些婦女覺得有思想上或心理上的負擔,而有些婦女則感到母乳喂養(yǎng)的規(guī)矩使她們太受束縛了,并且減少了她們的很多活動,包括上班工作的機會?!唐坎赣灿袃?yōu)勢
奶瓶喂養(yǎng)其中的一個優(yōu)點是使一位初為人父者完全能像一個初為人母者一樣喂養(yǎng)嬰兒。一定要保證做到你的丈夫在你剛從醫(yī)院回到家后就要喂養(yǎng)嬰兒,以便他習慣于這種喂養(yǎng)技術,以及不害怕照顧嬰兒。他越快學會做所有的事情,這對滿足嬰兒的需要就越好。如果可能,你的丈夫應該和你平等地分擔喂養(yǎng)工作。若不可能,在每日喂食嬰兒六次當中,當父親的至少給嬰兒喂食兩次。
其實,配方乳媽媽們也不用擔心,只要精心喂養(yǎng),細心照顧,解決好親子、免疫力、保健等問題,一樣可以培養(yǎng)出聰明、健康的寶寶。至于愧疚,就更不必啦,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乳,母愛可是不打折的哦。
妞妞媽,寶寶月齡:8個半月
早在剛懷孕的時候,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順產且母乳喂養(yǎng)。堅持到預產期前兩天我才開始休產假,一貫的工作和運動讓我毫不費力的完成了第一個心愿。
小東西一降生就被護士送到我身邊,叫我給她吮吸奶頭。我當然知道初乳的珍貴,不顧產后疲勞,摟著我的寶貝照做。小東西倒是很爭氣,一直吸得很努力,可我就是沒奶,這種情況持續(xù)了五天,可把我急壞了。前兩天還好,心想下奶要有個過程。到了第四天還沒奶,我媽急得硬要給她用奶瓶喂配方奶。我堅持不讓,以免將來造成乳頭錯覺不愿吮奶。只是在她餓了的時候用醫(yī)院提供的小量杯喂30毫升配方奶。另一方面我還是繼續(xù)堅持讓寶寶吮吸奶頭和定時用吸奶器吸乳。
其實當時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暗暗嘀咕不會真的沒奶吧。到了第五天,我照常在用吸奶器吸的時候,發(fā)現乳頭上泌出水珠,仔細一看就是我為之努力了五天的初乳啊。從這一刻起,我對自己有了信心,奶水也如我所愿,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
誰知好事多磨,母乳喂養(yǎng)了二十幾天后,因為貪涼我感冒了,更要命的是居然引發(fā)了我近十年未犯的哮喘。一連串的服藥打針剝奪了我喂奶的權利,更無奈的是十天以后,一直用按時吸奶的方法維持的奶水也越來越少,終告斷絕,我的小女兒在享用了20天母乳以后就再也嘗不到了,如今想來心中還覺得對不起小寶貝。
改用配方奶喂養(yǎng)以后,開銷巨增,平均一個月光是奶粉就要800元左右。因為吃不到母乳,我擔心寶寶體質和抵抗力會下降,還額外添加了牛初乳粉、合生元,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鈣粉和魚肝油,這些每月也要600元左右。
如今妞妞已經8個半月,身高73cm,體重19斤,兒保醫(yī)生認為完全正常。她4個多月會翻身,6個半月已經坐得很穩(wěn)了,而且能在學步車里來去自如,7個多月會爬,8個月能扶站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