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經(jīng)濟意識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4-26 幼兒園自我意識說課稿 愛的教育筆記 保育的教育筆記初級:100以內加減
準備:教師在帶讀以下口訣并做相關手指游戲前,需發(fā)出口令“清零”,幼兒馬上雙手擊掌,然后緊握雙拳在胸前,聚精會神做好準備。(注意:手心朝里,兩拳間隔距離以方便雙手出指為準,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
一、手指定位口訣
三歲決定一生--個人理財從三歲開始,你信這個嗎?
西方教育專家認為,兒童應從3歲開始經(jīng)濟意識教育,主要教理財知識,并制訂了各年齡階段教育計劃: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并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勵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6歲:能數(shù)較大數(shù)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yǎng)"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并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并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給領導買小物件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jié)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yè)廣告,從中發(fā)現(xiàn)價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優(yōu)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jié)約觀念。
12歲以后,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yè)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由上述計劃可看到,西方社會對獐的經(jīng)濟意識教育比較看重,這與西方社會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有關。為此我們可得到以下幾點啟發(fā)。
(1)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獐的觀察能力很強,對錢產(chǎn)生的舉早于其他事物,因為錢能給獐帶來直接的好處和利益。家長只要帶獐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牢牢樹立在兒童心中。
(2)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lián)系。孩子懂得錢應該經(jīng)過勞動賺得后,便產(chǎn)生愛惜錢的心理,引起儲蓄行為,避免浪費。我國當前某些學校學生對錢毫不珍惜,任意揮霍浪費,與缺乏理財教育有關。據(jù)報載,武漢小學生流行收集《水滸》人物套畫,扔掉干脆面,浪費驚人,完全沒有愛惜錢的意識。
(3)懂得節(jié)約錢,計劃開支,是很好的習慣。將來長大后有助于從事財會經(jīng)濟工作。知道自己掙錢,培養(yǎng)獨立精神。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chuàng)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周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周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yǎng)成勞動賺錢的觀念。
今天看來,小洛克菲勒的童年不僅對他日后成為商業(yè)巨頭有很大意義,而且對我國兒童的經(jīng)濟教育也有借鑒意義。
(4)通過理財教育,了解商品社會,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打破傳統(tǒng)觀念對理財教育的束縛,轉變思想,為將來學生進入社會作好準備。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常識——教育幼兒家長應注意的五大要點
幼兒時期是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開始的好,將來可使孩子們的品德、智力等各個方面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發(fā)展特點,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因此,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一、孩子不服從管教由于各種原因,絕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tǒng)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zhí)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后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二、孩子固執(zhí)、任性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因為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zhí)、任性、為所欲為。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三、孩子缺乏自信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yōu)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四、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里,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五、孩子犯錯屢教不改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yǎng)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于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當然,懲罰并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shù)膱鏊驎r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墻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墻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顯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后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碑敿议L的一定要克服溺愛、偏愛、護短的心理,以科學的方法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幼兒早期教育。
⒈家長要在幼兒心目中享有崇高威信,這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基礎。
威信從哪兒來?有的家長為顯示自己在家庭中的威風,就用粗暴的做法代替嚴格的教育方法,這樣只會使幼兒變得野蠻,在幼兒心目中,家長的威信其實是沒有的。也有的家長采用溺愛的教育方法,這樣也只會使孩子變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家長的威信也沒有了。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必須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確、高尚言行樹立和鞏固自己的威信。家長對子女進步的真正關懷,以及樸實廉潔的作風,不僅可獲幼兒敬仰,而且還能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孩子一生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家長要成為幼兒的表率,這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關鍵。
父母要成為幼兒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響響幼兒。幼兒對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想學,父母母的語言、行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會對幼兒起很大的作用。有的家長怕孩子到幼兒園吃虧,就囑咐孩子說:“別人若是打你,你就使勁打他。”一旦自己的孩子真的吃吃了虧,就不依不肯,甚至恐嚇對方。還有的孩子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家長不但不批評教育孩子,反而說說:“幼兒園的玩具那么多,拿一點回家沒關系”等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要檢點,以防一時疏忽,在幼兒心靈中留下不好的影響。
⒊家長要把對幼兒的嚴格要求和對他們的尊重結合起來。
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教育,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對幼兒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合情合理、堅定不移、經(jīng)常一貫和孩子所能接受的。然而,家長的要求有時盡管是合情合理的,但對幼兒來說,畢竟還是外部的東西,要使合理的要求變成幼兒的意識行為,單純用簡單生硬、絕對命令和急于求成的辦法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誘、啟發(fā)自覺,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才能使幼兒自尊自重、奮發(fā)向上!
育兒知識: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
育兒知識: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的發(fā)展、成人的引導,幼兒有意注意逐漸形成。
什么是智力呢?智力是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智力發(fā)展較好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掌握知識更迅速、更準確、更靈活,學習就會更輕松、更容易些。所以必須重視早期智力的培養(yǎng)。
一、活動前提出明確的目的、任務,可以延長注意的時間,提高有意注意的效果。如讓孩子做一些計時活動:在10分鐘內,把玩具按顏色或形狀分類,裝進玩具盒里;或在5分鐘內把這些豆角擇好;在15分鐘內,把這些算術題寫完等……這時孩子會集中精力去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自豪感又激勵孩子做更多集中精力能完成的事,這是良性循環(huán)。
二、根據(jù)幼兒注意力不穩(wěn)定的特點,創(chuàng)設安靜、簡樸的環(huán)境,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如幼兒進餐、睡眠、學習時,周圍要安靜、環(huán)境要簡樸,不要過分花哨,以免幼兒分心。
三、教給幼兒學習的內容、教具應具有直觀性、活動性、新穎性,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外出參觀,參與表演、游戲等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四、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徑。游戲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在游戲中最容易培養(yǎng)幼兒的有意注意。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在一般和游戲條件下,學習新詞,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是不同的:在一般條件下,3至4歲和5至6歲的孩子分別是3分鐘和8分鐘;在游戲條件下,竟分別保持了30分鐘和45分鐘。家長在觀摩中非常驚訝。
五、重視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多方面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像磁鐵一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經(jīng)常帶孩子到絢麗多彩的大自然和社會中去,豐富他們的生活,開闊他們的眼界;講述、閱讀低幼讀物,讓孩子動手做一些手工等,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探究精神和注意傾向。
六、幼兒注意力分散時,用有趣的問題,引起幼兒注意,如:“哎,剛才老師講到哪兒了?陽陽來說說。”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老師或媽媽身上了,不必斥責孩子就能達到目的。
育兒心得: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育兒心得: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1.講道理
幼兒儼然是個小大人的模樣,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想法,父母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和幼兒講道理時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告訴他哪些東西是危險的,如果碰了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同時做出害怕的樣子警示孩子。
2.在故事和游戲中培養(yǎng)
把安全問題穿插在故事中,以此引導孩子樹立安全意識,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孩子都愛聽故事,父母可以邊講故事邊引出安全的話題,再引申到現(xiàn)實生活中,試著讓孩子分析如果生活中遇到此類事情該怎么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在孩子表達想法時就會對安全問題有個印象,經(jīng)常引導孩子,這種安全意識也就會越來越深刻。
3.通過實例進行教育
如果電視節(jié)目中有對安全問題的報道,父母可以借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結合活生生的事實,一邊指給他看這個事故發(fā)生的后果,一邊對他說:”你看,這個小朋友把腿伸到縫隙里,結果出不來了,如果你也這么淘氣,那爸爸媽媽多著急呀。”告訴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問題。
幼兒健康的教育知識
幼兒健康的教育知識
幼兒教育,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將會對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一定的影響。
一、心理教育
不要以為大人才會有心理問題,小孩一樣會有,而且很重要,甚至影響一生,所以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慎重。
二、飲食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知識中,飲食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小孩都是比較鐘情于零食,零食是沒有營養(yǎng)的,反倒會影響幼兒對正餐的興趣。
三、安全教育
有些小孩只要有得玩就什么都不顧了,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危險,所以要加強幼兒安全方面的教育,讓他們時刻警惕著危險的存在。
四、強身教育
幼兒的抗病能力比較差,所以可以多跟小孩講講強身教育,讓他們有這么一個健康的意識。
五、衛(wèi)生教育
正所謂病從口入,特別是對于免疫力薄弱的幼兒,就更應該要知道這方面的健康知識了,要培養(yǎng)好小孩注意衛(wèi)生的好習慣。
育兒知識:中班幼兒家庭教育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當家長的一定要克服溺愛、偏愛、護短的心理,以科學的方法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幼兒早期教育。
⒈家長要在幼兒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這是實施實施家庭教育的基礎。
威信是一種不可懷疑的信任和威望,父母在家里是長者,也是撫養(yǎng)者。家長有威信就能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在幼兒心目中,家長的威信其實是沒有的。有的家長為顯示自己孩子的珍貴,采用溺愛的教育方法,這樣也只會使孩子變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家長的威信也沒有了。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必須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確、高尚言行樹立和鞏固自己的威信。
⒉家長要成為幼兒的表率,這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關鍵。
父母要成為幼兒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響幼兒。幼兒對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想學,父母的語言、行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會對幼兒起很大的作用。有的家長怕孩子到幼兒園吃虧,就囑咐孩子說:“別人若是打你,你就使勁打他?!币坏┳约旱暮⒆诱娴某粤颂?,就不依不肯,甚至恐嚇對方。還有的孩子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家長不但不批評教育孩子,反而說:“幼兒園的玩具那么多,拿一點回家沒關系,省得我還到商店給你買”等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要檢點,以防一時疏忽,在幼兒心靈中留下不好的影響。
⒊家長要把對幼兒的嚴格要求和對他們的尊重結合起來。
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教育,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對幼兒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合情合理、堅定不移孩子所能接受的。單純用簡單生硬、絕對命令和急于求成的辦法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誘、啟發(fā)自覺,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才能使幼兒自尊自重、奮發(fā)向上。教育幼兒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對話、共同討論、共同協(xié)商,嚴中有愛,使幼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努力做到使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都能為幼兒所接受。
⒋家長對幼兒要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天賦條件不同,因而孩子的早期教育必須顧及到每個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習慣及天賦條件等。這樣才能使孩子更有效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發(fā)展特長。也就是說,只有針對自己孩子的不同情況、不同條件和不同個性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這才是達到優(yōu)化教育,使幼兒成才的途徑。
幼兒健康、茁壯成長是每位家長所期望的,這就要求家長加強自己各方面的學習,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在德、才、膽、識各方面做好幼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