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日本幼兒園的保育之道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保育的教育筆記 保育員的教育筆記 幼兒園教師保育工作

從孩子入幼兒園開始,好品質(zhì)、好習慣的培養(yǎng)似乎就成了老師們的“專利”。然而,面對目前仍有參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樣保證自己的孩子和國外兒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輸于他們呢?來看看日本幼兒園的保育之道。

紅燈亮了,您教孩子怎么做?

時間:下午4點

地點:東京江戶川區(qū)的一所社區(qū)保育園門前

場景:孩子們回家。路遠的,家長用車接走;道近的,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座上,或者騎著童車跟著媽媽走在人行道上。在一個小十字路口,紅燈亮了,4歲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車剎住,后面陸續(xù)走來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紅燈前,盡管路面沒有一輛來往的車輛。

這情景引起筆者注意。在社區(qū)并不很寬的街道上,既沒有“交警”,也沒有車輛,孩子們的認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學前教育除了包括識字、算術、音樂、圖畫、手工等內(nèi)容,還有安全教育(交通規(guī)則、防災防火)、保護環(huán)境和熱愛動植物等教育,讓兒童參與輕度勞動與體能鍛煉,這些都是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容。

孩子入園后,老師會教他們識別交通標志、燈光變化代表什么、必須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長也積極配合,接送孩子時,做嚴守交規(guī)的榜樣,讓孩子從小覺得這是一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無多少車輛行駛的社區(qū)街道,孩子們也都非常自覺地遵守交通規(guī)則。

這種教育一直延續(xù)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放學時,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紅燈停、綠燈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動離隊,或者跨到汽車站候車,身邊并沒有一名老師。

突遇災害了,您教孩子怎么辦?

日本是地震多發(fā)國家,一般性的地震(3—5級)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孩子們都知道發(fā)生地震時,如在保育園要聽老師的指揮;如在家中來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鉆入桌子下面,遠離掛物,以免砸傷。

防火、防觸電等等安全常識,也是教育內(nèi)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讓兒童害怕地震、火災或電源,而是讓他們不怕,在災害面前知道怎么處理。

假如您不喜歡小動物,怎樣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園內(nèi)的“邊角”處,會養(yǎng)著一兩只白兔,魚缸內(nèi)有魚和龜在游動;院子里開了塊小菜畦,種著一二十株黃瓜,鮮嫩翠綠。這些都是保育園向孩子進行熱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教育的地方,時不時會有孩子跑過來,和動、植物親切交流,沒有孩子對動、植物隨意拋擲或糾扯。

筆者到東京灣臨海公園大型水族館游覽,見到許多中、小學生有組織地參觀,他們很安靜地看、悄聲地交談,生怕驚嚇了水族……“教育從娃娃抓起”,我們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練練“動手能力”

在保育園,每個孩子都得自己動手整理衣物,他們的小衣櫥很整齊。每逢節(jié)日或者園內(nèi)的大活動,孩子們會得到機會,輪流參加廚房內(nèi)的簡單勞動。廚師教給孩子怎樣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擺放桌椅。孩子們自然會把學到的內(nèi)容帶回家中,帶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們的幼兒園沒有這種機會,筆者建議家長接回孩子時,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受到鍛煉。

孩子多走路,您心疼嗎?

保育園常帶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游玩,沿途有多路電、汽車可直達,但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步行往返已成習慣。每個孩子都要自帶水和食物,在來去的路程當中,不要別人的幫助。家長都很支持,少有為孩子叫苦叫累的。

筆者聽說國內(nèi)也有一些幼兒園開設了“遠足”鍛煉課,家長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兒園都能這樣,娃娃們的身體素質(zhì)一定能夠提高!國人“足球夢”、“籃球夢”的實現(xiàn)該指日可待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世界杯里的育兒之道


這周一晚Ian和我去了一家我們倆都喜歡的日本小餐館,邊吃飯邊看荷蘭隊比丹麥隊,Ian也成為我的世界杯“小解說員了”,告訴我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錯了什么而犯規(guī)。

上次看世界杯還是四年前在德國慕尼黑,那時沒有Ian在身邊,他才8歲。沒想到四年后我們竟然住回了上海,Ian也已成長為一位球賽“小解說員”,邊看世界杯,邊為我講解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錯了什么而犯規(guī)。

記得,從Ian3歲開始,我就每周六早上陪他去紐約的雀兒西碼頭(ChelseaPiers)踢足球,那里是紐約最大的幼兒、青少年體育中心。一群三歲的男女孩子看到球在地上打滾就歡喜。其實,最適合那個年齡段寶寶的體育項目就是地上運動(gymnastic)和幼兒足球(toddler‘ssoccer)。gymnastic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四肢協(xié)調(diào)和平衡能力,但它仍是一項個人運動。而足球則是一門集體的運動,可以學習協(xié)作,學習觀察,學習自我控制。所以我早早地就給Ian報名成為了一名小球員。對3歲的幼兒來說,雖然他們不明白足球的內(nèi)涵與挑戰(zhàn),只是憑天性在快樂地奔跑,然而就是這么不間斷的每個周末的上午,讓我們母子盡享了六年的難忘時光。

記得冬天的每個周六早上,我們七點半就要出門,天還黑黑地,紐約西城哈德遜河邊的風很冷很勁,大街上有幾個遛狗的在慢走,而我們母子倆總是腳步急促地趕時間,晚了對不起其他小朋友啊。剛開始我是用手推車推Ian去雀兒西碼頭的,不久他可以自己奔跑走完十分鐘的路程了。再后來,他踏著scooter讓我追趕在后,直叫“waitforme”?,F(xiàn)在回望一下在Ian的成長過程中,足球是我們最不可能忘卻的一份記憶。所以,我特地按排了這周一晚去了一家我和Ian都喜愛的日本餐館,邊吃飯邊看荷蘭隊比丹麥隊。

這是從Ian3歲到9歲間,每周六必去的位于的紐約雀兒西碼頭(ChelseaPiers)的足球場。那里有紐約最大的幼兒、青少年體育中心。六年間,每周六一大早我都會陪著Ian去那里踢球,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Ian,你還記得小時候踢球的事情嗎?”“記得呀。那時我好傻,做守門員,還會跑出線外用手去抱球?!薄拔也桓易銮颁h,每次教練分配角色,我總是自動要求留在后場做防守。”“媽媽,那時好開心噢。”

電視上的比賽如火如荼,飯桌上的回憶也越來越往細節(jié)里走。九年前,陪孩子踢球時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如何讓Ian健康快樂成長。在美國,體育運動是精英或優(yōu)質(zhì)教育的核心,在運動中孩子們開始懂得游戲也是有法則的,上了球場就必須篤守規(guī)則。每個隊友都是自己去贏的勝利的幫手,團隊贏了才有自己個人的榮耀。然而團隊是需要領袖的才能,需要英雄的獻身,需要尊重敵手的公正,所以在集體競賽的運動中,孩子不但鍛煉了體魄,更培養(yǎng)出一種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好品德和大智慧。我就是在這樣一堆輝煌的理由下陪Ian練了多年足球,但唯獨沒想到的是他練足球、我看足球更造就了另一個不錯的結(jié)果:為我們母子倆種下了一棵共享興趣的小苗,讓我們今天對足球有同樣的一份關注和喜愛。

望著電視里的賽況,我心中開始慢慢生出了一份“私心雜念”:再過三輪世界杯,Ian已將進入社會,他一定會忙碌工作,忙碌發(fā)展,忙碌交友,那時他回家的次數(shù)只會越來越少,停留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如果現(xiàn)在我們就相約一起來看世界杯,邊看邊緬懷那學習踢球的六年好時光,那么這份我倆同樣的興趣會慢慢變成相同的習慣,同樣的熱情會變成相同的語言?這樣我們的世界里會留下許多相同的記憶,然后又生長出更多的相處。

因此現(xiàn)在想來,很明明白白的一件事就是帶Ian三歲學踢球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而是我。別小看了母子同享的各類愛好,沒有了它們,即便是親生的孩子,也會與我們漸行漸遠,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吧。我深信,當孩子成長到不再需要父母的守護就可以獨自作為時,維系二代人的紐帶不會僅僅是血緣,一定還有親情之外許多看不見的東西在作用。我更明白孩子與我們的相同越多,他們與我們的相處也會越多。

這屆世界杯很快就會結(jié)束,但學球、踢球、觀球和評球的快樂卻一直會是我們母子共享的快樂。我已經(jīng)開始等待下一屆的世界杯了,想必到那時,Ian對球道的講解會更精彩,我對他的“崇拜”也會更high。

Jane’s Tips:

1、別把陪孩子學做的事當做只是孩子的事,而媽媽只是被迫付出。如媽媽能參與其中,那么單純的學習就會變成母子共享的一份長久的興趣。

2、興趣的發(fā)現(xiàn)和持續(xù)是需要父母耐心陪伴和付出的。換一種心態(tài)看待孩子的興趣,把孩子的興趣也變成自己的興趣,這份興趣就會變成母子之間一生的紐帶。

3、血緣、親情會隨著歲月逐漸淡漠痕跡。然而,媽媽與孩子的良好互動與興趣共享會讓孩子永遠是“媽媽的寶寶”。

荷蘭爸爸的育兒之道


家庭成員:

爸爸:Eric.J.Wolters(中文名:吳樂得)荷蘭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公司財務經(jīng)理

媽媽:Therese.Wolters(中文名:歐康樂)英國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西部特別項目總經(jīng)理

女兒:Saskia8歲北京京西學校三年級

兒子:Matthijs5歲北京京西學校學前班

兒子:Caspar13個月

荷蘭人育兒現(xiàn)狀

在荷蘭,整個社會對于父親參與到撫養(yǎng)孩子過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認識。一個家庭如果有小寶寶降生,那么除了母親享受產(chǎn)假以外,剛剛“上任”的父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們會和公司商議,把五天工作制調(diào)整為四天,以便可以更多、更好地照顧家庭中新添的成員。

荷蘭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嬰兒護理體系。

首先,絕大多數(shù)孕媽咪在臨產(chǎn)時不必經(jīng)受路途顛簸之苦,趕到婦產(chǎn)醫(yī)院去生孩子。每個社區(qū)服務中心都有專業(yè)助產(chǎn)士在孕媽咪臨產(chǎn)時,來到家中,幫助她們在自己熟悉而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中分娩。

其次,在寶寶降生后的最初幾個月中,還有專業(yè)嬰兒護理人員來到家中,指導和幫助新媽咪照料剛出世的小寶寶。剛開始每天來一次,然后隨著新媽咪對育兒過程的逐漸熟悉,就每兩天、每三天來一次。嬰兒護理人員會指導新媽咪如何給寶寶喂奶、洗澡、烹飪,每次在家中呆大約1、2個小時。有了她們的幫助,新媽咪可以更好地調(diào)整自己,去適應因嬰兒降生給整個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去逐漸習慣做一個母親。而這一切,據(jù)Eric說都是免費的。

那么,在家中分娩的這種人文的制度是從什么時候在荷蘭開始的呢?Eric想了想,據(jù)他的回憶,他自己還是母親在醫(yī)院中生下來的,因此這種情況應該是近二、三十年來逐漸改進形成的。而在英國,Therese清楚地記得自己是在醫(yī)院出生的,她的弟弟卻是在家中出生的。不過,即使在今天,英國的絕大多數(shù)孕媽咪還是在醫(yī)院生下自己的小寶寶。嬰兒護理人員的上門服務也沒有荷蘭那么完善,居住地離市區(qū)大醫(yī)院近的家庭可以享受到這種免費的上門護理,而居住地距離醫(yī)院較遠的家庭則可能兩星期或1個月可以享受到一次。

荷蘭VS英國育兒小差異

在問到Eric與Therese有沒有因為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文化背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xiàn)意見分歧時,兩人共同的感受是:分歧肯定有,但這更多來自于各人幼年被撫養(yǎng)和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而非文化背景的不同。不過,細心的Therese還是回憶起幾個小小的細節(jié)上的差異。

當小寶寶剛生下時,她的荷蘭婆婆把一個盛著熱水的瓶子用布包好,放到寶寶的床上,給寶寶取暖。而在英國,人們會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絕對不這樣做。

寶寶滿3個月后,婆婆在牛奶瓶中裝入麥片粥喂寶寶。而在英國,嬰兒奶瓶生產(chǎn)商往往提醒母親們,不要將任何牛奶以外的食品放入奶瓶,以免寶寶發(fā)生噎食。

Therese堅決反對使用安撫奶嘴,而她的婆婆卻認為安撫奶嘴是媽咪的一個小幫手,應該使用。

這些與其說是國家差異帶來的不同,不如說是因時代差異造成的。因為Therese的婆婆畢竟是在用她那個時代的育兒方式在指導和幫助自己的兒媳婦。Eric分析說,在他小時候,他的媽媽按照當時流行的育兒理論,每隔4小時給寶寶喂奶一次,這4個小時中間則什么都不喂。而現(xiàn)在,人們更趨向于按照寶寶的天然生物鐘去給喂食,當寶寶餓了,就給他喂奶,而不必刻板地等到4個小時以后。

睡眠家傳妙招

在寶寶的睡眠問題上,Therese與Eric很有心得。在荷蘭和英國,人們都普遍使用睡袋來作為寶寶睡眠時的覆蓋物。Therese與Eric也不例外,在養(yǎng)育3個孩子的過程中他們都使用了睡袋。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是,寶寶在使用睡袋以后,睡眠確實好了很多。Eric解釋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小寶寶睡眠不好,是因為半夜踢被,被子被踢開后,床上的溫度下降,寶寶就被凍醒了,于是哭鬧。用了睡袋以后,寶寶晚上能夠保持適度的體溫,自然就睡得踏實安穩(wěn)多了。

在荷蘭和英國,根據(jù)春夏秋冬四季的氣溫和寶寶體形年齡的大小,父母給寶寶準備厚薄、尺寸不同的睡袋,讓寶寶睡得舒適。Therese與Eric的使用經(jīng)驗是,從寶寶6-8周時可以開始在睡袋中入睡,然后一直用到約3歲左右。

他們還有另一個妙招是,當寶寶到了該入睡的時間,就把Therese或Eric的一件舊睡衣或T恤衫放在寶寶的臉蛋旁,親吻一下寶寶的臉蛋,跟他說一聲“晚安”,寶寶很快就入睡了。這個方法最初是從朋友那里學的,那時他們才剛剛有了第一個女兒Saskia?;氐郊?,他們立即在Saskia身上試了試,果然十分奏效。在照料隨后的兩個寶寶時,他們也采用這個方法,確實為他們節(jié)省了很多哄孩子入睡的時間,而寶寶睡得還很好。其中的原因在于:寶寶聞到媽媽或爸爸衣服上那熟悉的體味,手和臉蛋接觸到柔軟的棉布料,仿佛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邊,在這種安全和溫馨的感受之中,他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不過,為避免孩子變得過分依賴父母的衣物,他們告訴孩子只能入睡前,用父母的衣物來作為陪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現(xiàn)在8歲的Saskia已經(jīng)不再需要爸爸媽媽衣物的陪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這是由于年齡的自然成長帶給了孩子更多、更充實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不需要再憑借外物。5歲的Matthijs還需要,而且平時喜歡隨身帶著一塊兒柔軟的海綿,需要溫暖體驗時,就摸一摸;1歲的Caspar則還在父母衣物的陪伴下乖乖地入睡。

先進的育兒法

國內(nèi)外的父母如今都認識到了,寶寶從剛一降生,盡管還不會表達,也不能立即理解父母的話語,但他們的小腦瓜卻是在接受爸爸媽媽帶給他的許多信息。因此,在這個階段給寶寶提供適合他玩耍的物品、玩具以及可供探索的小世界,對寶寶的成長會很有益。

在語言方面,Therese與Eric根據(jù)家庭中得天獨厚的雙語優(yōu)勢,以及西方語言學家的建議,在對孩子說話時,媽媽總是使用英語,爸爸總是使用荷蘭語。這樣,孩子們對兩種語言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之間主要使用英語交流,因此家庭的主導語言是英語。孩子們聽到爸爸對他們說荷蘭語,回答的時候仍舊使用英語。惟一的例外是在孩子們想要討好爸爸時,才用荷蘭語回答,這樣似乎很容易讓爸爸高興,他們的如意算盤就可以“得逞”。

此外,據(jù)Therese在中國幾年來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中國的父母總是喜歡把寶寶抱在手中,而西方父母在孩子剛剛會爬的時候,就放手讓寶寶在家里的地板上隨處爬行、活動。當然,為了寶寶的安全,他們首先要把一切不安全隱患排除。比如,到專門的商店購買包家具角、固定抽屜、柜門、馬桶蓋等的家居安全用品,把危險的物品轉(zhuǎn)移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這樣,寶寶就有了一個廣闊、安全的自由空間,可以任由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Therese回想起他們在倫敦剛有了大女兒Saskia時,盡管居住在一套面積并不大的普通公寓中,Saskia仍然可以在家里的每個角落自由爬行,甚至包括廚房和衛(wèi)生間!據(jù)Therese說,這種看護爬行期或?qū)W步期寶寶的方式在英國和荷蘭都非常普遍,她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以及Eric的家人、朋友都是這樣看護7、8個月到2、3歲的孩子。

這真是一項明智的育兒舉措,對于爬行到學步期的寶寶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我們也應該在寶寶會爬行、蹣跚學步之時,把家居環(huán)境做一個安全化處理,為寶寶提供活動的場所,避免把寶寶總是抱在手中,或限制寶寶的活動自由。寶寶有了廣泛的探索空間,他的智力、活動能力、求知愿望都會發(fā)生、發(fā)展。

夫妻搭檔

爸爸Eric生活小點滴

1.從大女兒Saskia出生以后,就重溫和刷新自己所會的兒童歌曲。有時間,就和孩子們一起唱歌,在送孩子去托兒所的路上,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或者在家中。

2.外出到餐館或去朋友家時,隨身為孩子們帶著紙和筆。這樣,孩子們在等待時,就總是有事可做——畫圖畫。

媽媽Therese生活小點滴

1.經(jīng)常帶孩子們與同年齡的小朋友聚會,平均每周2次。

2.到超市購物、拜訪朋友時經(jīng)常都帶著孩子。

3.每周去圖書館,給小寶寶和兩個大孩子借各種圖書。

日本幼兒園的“補充教育”


從孩子入幼兒園開始,好品質(zhì)、好習慣的培養(yǎng)似乎就成了老師們的“專利”。然而,面對目前仍有參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樣保證自己的孩子和國外兒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輸于他們呢?請你從下面一篇讀者來稿里,對照著給孩子作些“補充教育”。

紅燈亮了您教孩子怎么做?

時間:下午4點

地點:東京江戶川區(qū)的一所社區(qū)保育園門前

場景:孩子們回家。路遠的,家長用車接走;道近的,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座上,或者騎著童車跟著媽媽走在人行道上。在一個小十字路口,紅燈亮了,4歲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車剎住,后面陸續(xù)走來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紅燈前,盡管路面沒有一輛來往的車輛。

這情景引起筆者注意。在社區(qū)并不很寬的街道上,既沒有“交警”,也沒有車輛,孩子們的認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學前教育除了包括識字、算術、音樂、圖畫、手工等內(nèi)容,還有安全教育(交通規(guī)則、防災防火)、保護環(huán)境和熱愛動植物等教育,讓兒童參與輕度勞動與體能鍛煉,這些都是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容。

孩子入園后,老師會教他們識別交通標志、燈光變化代表什么、必須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長也積極配合,接送孩子時,做嚴守交規(guī)的榜樣,讓孩子從小覺得這是一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無多少車輛行駛的社區(qū)街道,孩子們也都非常自覺地遵守交通規(guī)則。

這種教育一直延續(xù)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放學時,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紅燈停、綠燈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動離隊,或者跨到汽車站候車,身邊并沒有一名老師。

突遇災害了您教孩子怎么辦?

日本是地震多發(fā)國家,一般性的地震(3—5級)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孩子們都知道發(fā)生地震時,如在保育園要聽老師的指揮;如在家中來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鉆入桌子下面,遠離掛物,以免砸傷。

防火、防觸電等等安全常識,也是教育內(nèi)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讓兒童害怕地震、火災或電源,而是讓他們不怕,在災害面前知道怎么處理。

假如您不喜歡小動物怎樣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園內(nèi)的“邊角”處,會養(yǎng)著一兩只白兔,魚缸內(nèi)有魚和龜在游動;院子里開了塊小菜畦,種著一二十株黃瓜,鮮嫩翠綠。這些都是保育園向孩子進行熱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教育的地方,時不時會有孩子跑過來,和動、植物親切交流,沒有孩子對動、植物隨意拋擲或糾扯。

筆者到東京灣臨海公園大型水族館游覽,見到許多中、小學生有組織地參觀,他們很安靜地看、悄聲地交談,生怕驚嚇了水族……“教育從娃娃抓起”,我們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練練“動手能力”

在保育園,每個孩子都得自己動手整理衣物,他們的小衣櫥很整齊。每逢節(jié)日或者園內(nèi)的大活動,孩子們會得到機會,輪流參加廚房內(nèi)的簡單勞動。廚師教給孩子怎樣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擺放桌椅。孩子們自然會把學到的內(nèi)容帶回家中,帶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們的幼兒園沒有這種機會,筆者建議家長接回孩子時,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受到鍛煉。

孩子多走路您心疼嗎?

保育園常帶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游玩,沿途有多路電、汽車可直達,但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步行往返已成習慣。每個孩子都要自帶水和食物,在來去的路程當中,不要別人的幫助。家長都很支持,少有為孩子叫苦叫累的。

筆者聽說國內(nèi)也有一些幼兒園開設了“遠足”鍛煉課,家長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兒園都能這樣,娃娃們的身體素質(zhì)一定能夠提高!國人“足球夢”、“籃球夢”的實現(xiàn)該指日可待了!

日本的幼兒教育


日本一所幼兒園的體育工作

去年五月,我們?nèi)ト毡究疾煊變航逃?。日本幼兒園的體育工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將愛知教育大學附屬幼兒園的作一簡單的介紹,供大家借鑒。

重視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zhì)

該園有一個寬敞的體育活動場地。場上鋪著一種特制的紅色沙土,松軟而富有彈性。孩子每天早晨到園后,就身著汗衫、短褲,有的還赤著腳,在運動場上進行各項體育活動.場地四周設有各種運動器具,如秋千、單杠、平梯、山洞、滑梯、蕩繩,此外還有一個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兒童們既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網(wǎng)繩上爬行。單杠、平梯在我國幼兒園中很少設置,擔心懸吊動作會使兒童肩關節(jié)發(fā)生脫臼和肌肉扭傷。而據(jù)日本同行說他們并未遇到過這種情況。體育教授竹內(nèi)仲也認為這類活動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臂力。從實際情況看,這類運動很受幼兒喜愛。在運動場的一端有一面積較大的沙坑(約有16平方米),配合玩沙游戲備有木鏟、水桶、簸箕等。在這樣的沙坑中,教師幾乎可以帶領全班兒童在沙坑里挖山洞、堆沙丘、開水溝等。

該園的體育設備較多,條件較好,可教師仍注意利用園內(nèi)的自然條件,開展體育活動。如他們在兩棵樹的枝桿上架一根較粗的木頭,在木頭上系著兩根粗繩,繩上打著幾個結(jié),幼兒坐在鋼繩末端的結(jié)上,雙手拉住繩,前后晃蕩,猶如蕩秋千,他們還在沙坑兩邊的樹桿上,分別在上下結(jié)兩根粗繩,讓年齡稍大的幼兒雙手拉著上面的繩子,雙腳踩著下面的繩子,從一端一步步地走向另一端。通過這類活動,可以鍛煉、培養(yǎng)兒童的勇敢精神、平衡力和靈活性。

孩子們從8:30入園一直可以活動到10:15(10:30起有一次全班性的集體活動),在這段時間里,每個幼兒都可以充分地活動,體力、腦力得到一定的鍛煉。

日本兒童衣服普遍穿得很少,體質(zhì)較好。五月初的日本氣溫一般在20攝氏度左右。當時我們都穿著毛衣,厚的裙子,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卻只穿著汗衫、短褲。據(jù)老師介紹,在冬天兒童也是穿短褲的。兒童雖穿得很少,可沒有見到有一人流鼻涕和老感冒的。這說明經(jīng)過鍛煉后,兒童體質(zhì)普遍較好,相比之下,我們的兒童衣服穿得過多,保護過多,缺乏鍛煉。在一天的活動中,兒童喝的全是涼的自來水(日本自來水消毒過濾較好,可以直接飲用)。午飯是兒童早晨從家中帶來的,在五月份的氣溫下,兒童的盒飯已不蒸熱,中午直接吃冷食。據(jù)說:這種種做法可以鍛煉兒童的腸胃功能和增強他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該園的教師很注意兒童體育鍛煉的科學性。他們經(jīng)常分析,研究所做的工作,他們曾做過這樣一些研究:記錄幼兒一周中心率的變化,觀察研究幼兒生活節(jié)奏和保育的關系;在幼兒體育運動后,及時測量幼兒機體生理活動反應,為掌握體育鍛煉的運動量和時間提供科學依據(jù);通過拍攝幼兒體育活動的錄像,分析體育活動對幼兒身體發(fā)育的影響,分析幼兒動作發(fā)展情況,研究如何培養(yǎng)兒童正確的動作。

富有營養(yǎng)的午餐

幼兒上午半天的體力、腦力活動量較大,能量消耗較多,因此午餐的主、副食數(shù)量和質(zhì)量在一天膳食中應占較大的比重,這樣才能保證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該園的午餐是由家長根據(jù)幼兒園提出的要求準備的。這里介紹幾名幼兒所帶飯盒內(nèi)的食品:

飯團、蛋卷、肉圓、櫻桃、桔子、雞腿、小紅果。

飯團、鵪鶉蛋、肉圓、油炸小餅、蘋果、桔子.

飯團、生菜、肉圓、雞蛋、蕃茄、桔子。

奶油夾糕、鵪鶉蛋、草莓、香腸、胡蘿卜、豌豆。

飯團、雞腿、花生米、櫻桃、桔子、果凍。

(飯團一般均放有2-3個,大多數(shù)飯團外面都包著紫菜。有的包著豆腐皮。)

從以上幾個幼兒飯盒中主副食搭配情況看,幼兒午餐是符合營養(yǎng)要求的,因為它具有以下特點:

主副食搭配恰當。主食不多(每人約1.5-2兩飯)。但副食品種多,質(zhì)量較高,一般都有肉、蛋、蔬菜、水果等,從而保證了兒童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要。注意了食品的色、香、味。午餐食品多種多樣,色彩鮮艷,即使食品本色不鮮艷,家長也會配上一個用彩色塑料剪的花、小動物放在飯盒里,所以一個個飯盒猶如一件件工藝品。蔬菜、水果都是生食,這樣可較好地保存食品中所含的維生素C,午餐中攝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可有助于蛋白質(zhì)的吸收。

教師在安排幼兒進餐時,十分注意幼兒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如就餐前要求每個幼兒自己拿取飯盒、水杯、筷子等。幼兒吃完午飯后,要將飯盒收拾好放進自己的小包中。三歲班的幼兒入園一個月后,就開始在幼兒園吃午飯,并學了上述技能。

教師還從教育幼兒出發(fā),向家長提出要求:幼兒每天的午飯,家長必須親自制作2-3種食品,不允許全部購買熟食品。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實際觀察食物由生到熟的整個制作過程,知道每樣食物都是來之不易的;幼兒可以看到母親的勞動,增強對母親的熱愛情感,家長通過親自為幼兒準備午餐,也會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該園的主任說,在日本,一些年輕的母親常常忽視自己對于女的教育責任,現(xiàn)在通過為孩子準備午餐、為孩子縫制餐巾、小包和為孩子服裝上刺繡花紋等工作,教育責任心增強了,也密切了親子關系。

漂亮、合體的服裝

漂亮的服裝可以使人顯得精神。兒童服裝應該輕盈柔軟,寬大舒適,能夠促進兒童身體的發(fā)育;服裝的結(jié)構(gòu)還應簡單,以便于兒童自己穿脫。該園為幼兒設計了在園活動時統(tǒng)一的園服。服裝的式樣和布料顏色的選配很適合兒童的特點,兒童穿后美觀大方,活潑可愛。

園服,男孩是西服,短褲,西服為大翻領,上面另加一層白色的襯領;女孩為藏青色長袖連衣裙,配上白色大翻領,中間結(jié)紫紅色領帶,色彩鮮明、協(xié)調(diào)。裙子正反面均有皺折,從而使裙擺寬大,兩線條又有變化,顯得活潑舒適。衣料是滌綸的,厚實、挺刮。因此這套服裝端莊大方,美觀,兒童化。幼兒活動時穿的汗衫、短褲設計得也很好,服裝式樣全園是統(tǒng)一的,但三個年齡班的顏色不同。在汗衫的袖子和褲子的中縫處鑲有一道邊,這道邊上貼著三條不同顏色的橫杠,標志該幼兒入園時間的長短,是新生還是老生等,還增加了服裝的美感。

園服的衣袖上掛著一黃色園牌,表示這些孩子為學前兒童,不能獨立過馬路。司機開車時遇到掛黃牌的孩子,必須放慢車速(據(jù)說全日本均如此)。衣服的前胸掛有一紅色牌子,上面寫著孩子的名字和所在班級,便于全園教師認識和進行教育。這些做法說明其教育工作的細致。

幼兒穿著整齊統(tǒng)一的服裝,使人感到精神煥發(fā),朝氣勃勃。大家穿著一樣的服裝,會使幼兒自然地感受到集體的榮譽,熱愛所在的集體。日本中、小學也都有統(tǒng)一的校服,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界是很重視兒童團體精神的培養(yǎng)。

相關推薦

  • 世界杯里的育兒之道 這周一晚Ian和我去了一家我們倆都喜歡的日本小餐館,邊吃飯邊看荷蘭隊比丹麥隊,Ian也成為我的世界杯“小解說員了”,告訴我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錯了什么而犯規(guī)。 上次看世界杯...
    2021-03-27 閱讀全文
  • 荷蘭爸爸的育兒之道 家庭成員: 爸爸:Eric.J.Wolters(中文名:吳樂得)荷蘭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公司財務經(jīng)理 媽媽:Therese.Wolters(中文名:歐康樂)英國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西部特別...
    2021-04-25 閱讀全文
  • 日本幼兒園的“補充教育” 從孩子入幼兒園開始,好品質(zhì)、好習慣的培養(yǎng)似乎就成了老師們的“專利”。然而,面對目前仍有參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樣保證自己的孩子和國外兒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輸于他們呢?請你從下面一篇讀者來稿里,對照著給孩子作...
    2021-04-19 閱讀全文
  • 日本的幼兒教育 日本一所幼兒園的體育工作 去年五月,我們?nèi)ト毡究疾煊變航逃?。日本幼兒園的體育工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xiàn)將愛知教育大學附屬幼兒園的作一簡單的介紹,供大家借鑒。 重視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zhì) 該園有一...
    2021-04-26 閱讀全文
  • 優(yōu)質(zhì)范文: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感悟范本之三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chǎn)資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可是,我們的幼師資料具體又有哪些內(nèi)容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優(yōu)質(zhì)范文: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感悟范本之三”,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
    2022-07-14 閱讀全文

這周一晚Ian和我去了一家我們倆都喜歡的日本小餐館,邊吃飯邊看荷蘭隊比丹麥隊,Ian也成為我的世界杯“小解說員了”,告訴我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錯了什么而犯規(guī)。 上次看世界杯...

2021-03-27 閱讀全文

家庭成員: 爸爸:Eric.J.Wolters(中文名:吳樂得)荷蘭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公司財務經(jīng)理 媽媽:Therese.Wolters(中文名:歐康樂)英國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西部特別...

2021-04-25 閱讀全文

從孩子入幼兒園開始,好品質(zhì)、好習慣的培養(yǎng)似乎就成了老師們的“專利”。然而,面對目前仍有參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樣保證自己的孩子和國外兒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輸于他們呢?請你從下面一篇讀者來稿里,對照著給孩子作...

2021-04-19 閱讀全文

日本一所幼兒園的體育工作 去年五月,我們?nèi)ト毡究疾煊變航逃?。日本幼兒園的體育工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xiàn)將愛知教育大學附屬幼兒園的作一簡單的介紹,供大家借鑒。 重視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zhì) 該園有一...

2021-04-26 閱讀全文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chǎn)資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可是,我們的幼師資料具體又有哪些內(nèi)容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優(yōu)質(zhì)范文: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感悟范本之三”,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

2022-07-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