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世界杯里的育兒之道

發(fā)布時間:2021-03-27 幼兒園世界的教案 幼兒園教案世界 幼兒園世界糧食日活動方案

這周一晚Ian和我去了一家我們倆都喜歡的日本小餐館,邊吃飯邊看荷蘭隊比丹麥隊,Ian也成為我的世界杯“小解說員了”,告訴我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錯了什么而犯規(guī)。

上次看世界杯還是四年前在德國慕尼黑,那時沒有Ian在身邊,他才8歲。沒想到四年后我們竟然住回了上海,Ian也已成長為一位球賽“小解說員”,邊看世界杯,邊為我講解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錯了什么而犯規(guī)。

記得,從Ian3歲開始,我就每周六早上陪他去紐約的雀兒西碼頭(ChelseaPiers)踢足球,那里是紐約最大的幼兒、青少年體育中心。一群三歲的男女孩子看到球在地上打滾就歡喜。其實,最適合那個年齡段寶寶的體育項目就是地上運動(gymnastic)和幼兒足球(toddler‘ssoccer)。gymnastic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四肢協(xié)調和平衡能力,但它仍是一項個人運動。而足球則是一門集體的運動,可以學習協(xié)作,學習觀察,學習自我控制。所以我早早地就給Ian報名成為了一名小球員。對3歲的幼兒來說,雖然他們不明白足球的內涵與挑戰(zhàn),只是憑天性在快樂地奔跑,然而就是這么不間斷的每個周末的上午,讓我們母子盡享了六年的難忘時光。

記得冬天的每個周六早上,我們七點半就要出門,天還黑黑地,紐約西城哈德遜河邊的風很冷很勁,大街上有幾個遛狗的在慢走,而我們母子倆總是腳步急促地趕時間,晚了對不起其他小朋友啊。剛開始我是用手推車推Ian去雀兒西碼頭的,不久他可以自己奔跑走完十分鐘的路程了。再后來,他踏著scooter讓我追趕在后,直叫“waitforme”?,F(xiàn)在回望一下在Ian的成長過程中,足球是我們最不可能忘卻的一份記憶。所以,我特地按排了這周一晚去了一家我和Ian都喜愛的日本餐館,邊吃飯邊看荷蘭隊比丹麥隊。

這是從Ian3歲到9歲間,每周六必去的位于的紐約雀兒西碼頭(ChelseaPiers)的足球場。那里有紐約最大的幼兒、青少年體育中心。六年間,每周六一大早我都會陪著Ian去那里踢球,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Ian,你還記得小時候踢球的事情嗎?”“記得呀。那時我好傻,做守門員,還會跑出線外用手去抱球?!薄拔也桓易銮颁h,每次教練分配角色,我總是自動要求留在后場做防守?!薄皨寢?,那時好開心噢。”

電視上的比賽如火如荼,飯桌上的回憶也越來越往細節(jié)里走。九年前,陪孩子踢球時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如何讓Ian健康快樂成長。在美國,體育運動是精英或優(yōu)質教育的核心,在運動中孩子們開始懂得游戲也是有法則的,上了球場就必須篤守規(guī)則。每個隊友都是自己去贏的勝利的幫手,團隊贏了才有自己個人的榮耀。然而團隊是需要領袖的才能,需要英雄的獻身,需要尊重敵手的公正,所以在集體競賽的運動中,孩子不但鍛煉了體魄,更培養(yǎng)出一種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好品德和大智慧。我就是在這樣一堆輝煌的理由下陪Ian練了多年足球,但唯獨沒想到的是他練足球、我看足球更造就了另一個不錯的結果:為我們母子倆種下了一棵共享興趣的小苗,讓我們今天對足球有同樣的一份關注和喜愛。Yjs21.cOm

望著電視里的賽況,我心中開始慢慢生出了一份“私心雜念”:再過三輪世界杯,Ian已將進入社會,他一定會忙碌工作,忙碌發(fā)展,忙碌交友,那時他回家的次數(shù)只會越來越少,停留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如果現(xiàn)在我們就相約一起來看世界杯,邊看邊緬懷那學習踢球的六年好時光,那么這份我倆同樣的興趣會慢慢變成相同的習慣,同樣的熱情會變成相同的語言?這樣我們的世界里會留下許多相同的記憶,然后又生長出更多的相處。

因此現(xiàn)在想來,很明明白白的一件事就是帶Ian三歲學踢球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而是我。別小看了母子同享的各類愛好,沒有了它們,即便是親生的孩子,也會與我們漸行漸遠,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吧。我深信,當孩子成長到不再需要父母的守護就可以獨自作為時,維系二代人的紐帶不會僅僅是血緣,一定還有親情之外許多看不見的東西在作用。我更明白孩子與我們的相同越多,他們與我們的相處也會越多。

這屆世界杯很快就會結束,但學球、踢球、觀球和評球的快樂卻一直會是我們母子共享的快樂。我已經開始等待下一屆的世界杯了,想必到那時,Ian對球道的講解會更精彩,我對他的“崇拜”也會更high。

Jane’s Tips:

1、別把陪孩子學做的事當做只是孩子的事,而媽媽只是被迫付出。如媽媽能參與其中,那么單純的學習就會變成母子共享的一份長久的興趣。

2、興趣的發(fā)現(xiàn)和持續(xù)是需要父母耐心陪伴和付出的。換一種心態(tài)看待孩子的興趣,把孩子的興趣也變成自己的興趣,這份興趣就會變成母子之間一生的紐帶。

3、血緣、親情會隨著歲月逐漸淡漠痕跡。然而,媽媽與孩子的良好互動與興趣共享會讓孩子永遠是“媽媽的寶寶”。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我的兒子叫軒軒,在大(3)班,是個活潑可愛、善解人意、有個性的小男孩。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嬉戲玩鬧,他的每一個憨憨的笑容,每一句稚樸的言語,無不牽動著我們的心,對于兒子,我們真的無法不寵愛,一家人常常圍著兒子團團轉,雖然知道寵愛可能會讓兒子養(yǎng)成獨生子女的壞習慣,可愛是無法遮掩的,我們愛兒子,關心著他、呵護著他,但是我們也注重愛的方法,在愛他的時候我們也教會了他關心我們、愛護他人,所以,雖然兒子倍受寵愛著,卻也有著關愛他人的好品質,他是愛的使者,把我們給予的愛還給了我們,傳給了他人。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無暇、純潔的白紙,正準備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許就成為這張白紙上的第一筆。家庭教育這種“先入”式的影響,與幼兒園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為了讓兒子學會關愛他人,我們是這樣做的:

1、重視每一個讓兒子關心長輩的日子。

許多家長都會很風光地為年幼的孩子慶賀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日拋在了腦后,事實上,這種做法容易催發(fā)孩子唯我獨尊心態(tài)的萌芽。在我們家,我們重視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在大人生日那天,我會告訴他今天是誰的生日,他總會學著我們對他那樣,對著長輩唱唱生日歌,說一些祝福的話,有時還會纏著我?guī)退弥e錢罐里的小錢買一些巧克力之類的他喜歡的小東西,我們也都欣然接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意識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互相關愛著的,明白過生日不是他的專利和特權,從而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父親節(jié)”、“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在這些日子里,我都會告訴他是什么日子,是家中誰的特殊節(jié)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節(jié)日,使他能銘記家人的養(yǎng)育之恩,報答長輩的辛勤勞作。比如,在“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我給兒子孩子介紹自己的職業(yè),并把他帶到自己班中,看自己上課、備課、做教具等,使其深切地認識和體會媽媽工作的勤奮與辛苦,學會關愛媽媽;還讓他在奶奶做飯時在一邊打“下手”,知道奶奶每天做飯也很辛苦。在“重陽節(jié)”到來之時,我們和他談話,讓他知道人年紀越大,體力就會越弱,身體就會越差,并進一步引導孩子要尊老敬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所以每天吃晚飯時,兒子總會第一個叫上爺爺奶奶。

2、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都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認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許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都會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小氣。其實這不是小氣,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xiàn),家長們每每買了好吃的、好玩的,大多會先給孩子,有的甚至自己一點都不吃,都留給孩子,所以孩子會認為好吃的、好玩的理所當然都是他的。兒子的爺爺奶奶一開始也都這么做,但我不這么認為,家中有了好吃的,我會要求他先給家里的每人分一份,然后再自己吃,哪怕只有兩份,我也不讓他一個人吃,現(xiàn)在兒子有了好吃的東西,也總想著讓大家嘗嘗,有時奶奶不肯吃,他還會勸說:奶奶,你嘗嘗,很好吃的。我也總要求大家把東西吃了,因為這樣才能讓兒子知道好東西不能一個人要,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有更多的快樂。

3、讓孩子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質和優(yōu)良的素質,健康的心理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生,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父母還應讓孩子融入社會,讓孩子成為社會的人。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團結友愛,會為孩子樹立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對待朋友的榜樣。我家的房子是鄉(xiāng)下那種樓上樓下的老式房,一排有很多家人家,平時,常常會互相串串門,鄰居家的孩子來我家,我總會讓孩子學做“好客的小主人”,學會友好地招待客人,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好吃的拿出來一起吃;自己上別人家串門,我要求他做“文明的小客人”,知道愛惜他人的玩具,接受他人的食品時要有禮貌。他和鄰居相處時感覺也像一家人一樣。兒子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是少兒頻道,電視里給媽媽洗腳的小男孩、做好事的大哥哥大姐姐、讓座的叔叔都成了他學習的榜樣,在看這些公德廣告時,我都會給他細細地解釋,還會加上畫面人物的想象,看到電視里的大哥哥跑步時一路做好事,兒子很是感動:“媽媽,那個大哥哥真好,他經常幫助別人?!蔽腋嬖V他說:“是呀,大家都喜歡大哥哥,特別是那些得到他幫助的人,一定會想,多虧了他幫忙呀,要不然自己的寶寶會被球擊中,東西會撒一地……”此時,兒子就會充滿崇拜地說:“媽媽,我也要和大哥哥一樣做好事,讓大家都喜歡我?!庇幸淮?,我們乘公交車去姥姥家,兒子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在耳邊悄悄地對我說:“媽媽,我們讓老奶奶坐吧?!甭牭搅死夏棠痰母兄x,他笑成了一朵花。

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愛的撫育,讓我們用智慧去關愛孩子,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我們無私的真愛,讓我們的愛喚起孩子心靈的愛,這才是教育之成功所在。兒子現(xiàn)在上大班,雖然他還有許多壞習慣,吃飯有時要喂、有時做事沒恒心,但是,兒子的這種關愛他人的好品質卻是難能可貴的。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學“做人”。兒子有了做人最起碼的準則,有了“愛”這個基礎,我相信,只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深入細致、持之以恒,兒子長大了一定也會是個優(yōu)秀的人。

荷蘭爸爸的育兒之道


家庭成員:

爸爸:Eric.J.Wolters(中文名:吳樂得)荷蘭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公司財務經理

媽媽:Therese.Wolters(中文名:歐康樂)英國人殼牌天然氣及發(fā)電公司中國西部特別項目總經理

女兒:Saskia8歲北京京西學校三年級

兒子:Matthijs5歲北京京西學校學前班

兒子:Caspar13個月

荷蘭人育兒現(xiàn)狀

在荷蘭,整個社會對于父親參與到撫養(yǎng)孩子過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認識。一個家庭如果有小寶寶降生,那么除了母親享受產假以外,剛剛“上任”的父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們會和公司商議,把五天工作制調整為四天,以便可以更多、更好地照顧家庭中新添的成員。

荷蘭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嬰兒護理體系。

首先,絕大多數(shù)孕媽咪在臨產時不必經受路途顛簸之苦,趕到婦產醫(yī)院去生孩子。每個社區(qū)服務中心都有專業(yè)助產士在孕媽咪臨產時,來到家中,幫助她們在自己熟悉而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中分娩。

其次,在寶寶降生后的最初幾個月中,還有專業(yè)嬰兒護理人員來到家中,指導和幫助新媽咪照料剛出世的小寶寶。剛開始每天來一次,然后隨著新媽咪對育兒過程的逐漸熟悉,就每兩天、每三天來一次。嬰兒護理人員會指導新媽咪如何給寶寶喂奶、洗澡、烹飪,每次在家中呆大約1、2個小時。有了她們的幫助,新媽咪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去適應因嬰兒降生給整個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去逐漸習慣做一個母親。而這一切,據(jù)Eric說都是免費的。

那么,在家中分娩的這種人文的制度是從什么時候在荷蘭開始的呢?Eric想了想,據(jù)他的回憶,他自己還是母親在醫(yī)院中生下來的,因此這種情況應該是近二、三十年來逐漸改進形成的。而在英國,Therese清楚地記得自己是在醫(yī)院出生的,她的弟弟卻是在家中出生的。不過,即使在今天,英國的絕大多數(shù)孕媽咪還是在醫(yī)院生下自己的小寶寶。嬰兒護理人員的上門服務也沒有荷蘭那么完善,居住地離市區(qū)大醫(yī)院近的家庭可以享受到這種免費的上門護理,而居住地距離醫(yī)院較遠的家庭則可能兩星期或1個月可以享受到一次。

荷蘭VS英國育兒小差異

在問到Eric與Therese有沒有因為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文化背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xiàn)意見分歧時,兩人共同的感受是:分歧肯定有,但這更多來自于各人幼年被撫養(yǎng)和自身的成長經歷,而非文化背景的不同。不過,細心的Therese還是回憶起幾個小小的細節(jié)上的差異。

當小寶寶剛生下時,她的荷蘭婆婆把一個盛著熱水的瓶子用布包好,放到寶寶的床上,給寶寶取暖。而在英國,人們會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絕對不這樣做。

寶寶滿3個月后,婆婆在牛奶瓶中裝入麥片粥喂寶寶。而在英國,嬰兒奶瓶生產商往往提醒母親們,不要將任何牛奶以外的食品放入奶瓶,以免寶寶發(fā)生噎食。

Therese堅決反對使用安撫奶嘴,而她的婆婆卻認為安撫奶嘴是媽咪的一個小幫手,應該使用。

這些與其說是國家差異帶來的不同,不如說是因時代差異造成的。因為Therese的婆婆畢竟是在用她那個時代的育兒方式在指導和幫助自己的兒媳婦。Eric分析說,在他小時候,他的媽媽按照當時流行的育兒理論,每隔4小時給寶寶喂奶一次,這4個小時中間則什么都不喂。而現(xiàn)在,人們更趨向于按照寶寶的天然生物鐘去給喂食,當寶寶餓了,就給他喂奶,而不必刻板地等到4個小時以后。

睡眠家傳妙招

在寶寶的睡眠問題上,Therese與Eric很有心得。在荷蘭和英國,人們都普遍使用睡袋來作為寶寶睡眠時的覆蓋物。Therese與Eric也不例外,在養(yǎng)育3個孩子的過程中他們都使用了睡袋。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是,寶寶在使用睡袋以后,睡眠確實好了很多。Eric解釋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小寶寶睡眠不好,是因為半夜踢被,被子被踢開后,床上的溫度下降,寶寶就被凍醒了,于是哭鬧。用了睡袋以后,寶寶晚上能夠保持適度的體溫,自然就睡得踏實安穩(wěn)多了。

在荷蘭和英國,根據(jù)春夏秋冬四季的氣溫和寶寶體形年齡的大小,父母給寶寶準備厚薄、尺寸不同的睡袋,讓寶寶睡得舒適。Therese與Eric的使用經驗是,從寶寶6-8周時可以開始在睡袋中入睡,然后一直用到約3歲左右。

他們還有另一個妙招是,當寶寶到了該入睡的時間,就把Therese或Eric的一件舊睡衣或T恤衫放在寶寶的臉蛋旁,親吻一下寶寶的臉蛋,跟他說一聲“晚安”,寶寶很快就入睡了。這個方法最初是從朋友那里學的,那時他們才剛剛有了第一個女兒Saskia?;氐郊?,他們立即在Saskia身上試了試,果然十分奏效。在照料隨后的兩個寶寶時,他們也采用這個方法,確實為他們節(jié)省了很多哄孩子入睡的時間,而寶寶睡得還很好。其中的原因在于:寶寶聞到媽媽或爸爸衣服上那熟悉的體味,手和臉蛋接觸到柔軟的棉布料,仿佛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邊,在這種安全和溫馨的感受之中,他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不過,為避免孩子變得過分依賴父母的衣物,他們告訴孩子只能入睡前,用父母的衣物來作為陪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現(xiàn)在8歲的Saskia已經不再需要爸爸媽媽衣物的陪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這是由于年齡的自然成長帶給了孩子更多、更充實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不需要再憑借外物。5歲的Matthijs還需要,而且平時喜歡隨身帶著一塊兒柔軟的海綿,需要溫暖體驗時,就摸一摸;1歲的Caspar則還在父母衣物的陪伴下乖乖地入睡。

先進的育兒法

國內外的父母如今都認識到了,寶寶從剛一降生,盡管還不會表達,也不能立即理解父母的話語,但他們的小腦瓜卻是在接受爸爸媽媽帶給他的許多信息。因此,在這個階段給寶寶提供適合他玩耍的物品、玩具以及可供探索的小世界,對寶寶的成長會很有益。

在語言方面,Therese與Eric根據(jù)家庭中得天獨厚的雙語優(yōu)勢,以及西方語言學家的建議,在對孩子說話時,媽媽總是使用英語,爸爸總是使用荷蘭語。這樣,孩子們對兩種語言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之間主要使用英語交流,因此家庭的主導語言是英語。孩子們聽到爸爸對他們說荷蘭語,回答的時候仍舊使用英語。惟一的例外是在孩子們想要討好爸爸時,才用荷蘭語回答,這樣似乎很容易讓爸爸高興,他們的如意算盤就可以“得逞”。

此外,據(jù)Therese在中國幾年來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中國的父母總是喜歡把寶寶抱在手中,而西方父母在孩子剛剛會爬的時候,就放手讓寶寶在家里的地板上隨處爬行、活動。當然,為了寶寶的安全,他們首先要把一切不安全隱患排除。比如,到專門的商店購買包家具角、固定抽屜、柜門、馬桶蓋等的家居安全用品,把危險的物品轉移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這樣,寶寶就有了一個廣闊、安全的自由空間,可以任由他們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Therese回想起他們在倫敦剛有了大女兒Saskia時,盡管居住在一套面積并不大的普通公寓中,Saskia仍然可以在家里的每個角落自由爬行,甚至包括廚房和衛(wèi)生間!據(jù)Therese說,這種看護爬行期或學步期寶寶的方式在英國和荷蘭都非常普遍,她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以及Eric的家人、朋友都是這樣看護7、8個月到2、3歲的孩子。

這真是一項明智的育兒舉措,對于爬行到學步期的寶寶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我們也應該在寶寶會爬行、蹣跚學步之時,把家居環(huán)境做一個安全化處理,為寶寶提供活動的場所,避免把寶寶總是抱在手中,或限制寶寶的活動自由。寶寶有了廣泛的探索空間,他的智力、活動能力、求知愿望都會發(fā)生、發(fā)展。

夫妻搭檔

爸爸Eric生活小點滴

1.從大女兒Saskia出生以后,就重溫和刷新自己所會的兒童歌曲。有時間,就和孩子們一起唱歌,在送孩子去托兒所的路上,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或者在家中。

2.外出到餐館或去朋友家時,隨身為孩子們帶著紙和筆。這樣,孩子們在等待時,就總是有事可做——畫圖畫。

媽媽Therese生活小點滴

1.經常帶孩子們與同年齡的小朋友聚會,平均每周2次。

2.到超市購物、拜訪朋友時經常都帶著孩子。

3.每周去圖書館,給小寶寶和兩個大孩子借各種圖書。

日本幼兒園的保育之道


從孩子入幼兒園開始,好品質、好習慣的培養(yǎng)似乎就成了老師們的“專利”。然而,面對目前仍有參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樣保證自己的孩子和國外兒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輸于他們呢?來看看日本幼兒園的保育之道。

紅燈亮了,您教孩子怎么做?

時間:下午4點

地點:東京江戶川區(qū)的一所社區(qū)保育園門前

場景:孩子們回家。路遠的,家長用車接走;道近的,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座上,或者騎著童車跟著媽媽走在人行道上。在一個小十字路口,紅燈亮了,4歲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車剎住,后面陸續(xù)走來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紅燈前,盡管路面沒有一輛來往的車輛。

這情景引起筆者注意。在社區(qū)并不很寬的街道上,既沒有“交警”,也沒有車輛,孩子們的認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學前教育除了包括識字、算術、音樂、圖畫、手工等內容,還有安全教育(交通規(guī)則、防災防火)、保護環(huán)境和熱愛動植物等教育,讓兒童參與輕度勞動與體能鍛煉,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內容。

孩子入園后,老師會教他們識別交通標志、燈光變化代表什么、必須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長也積極配合,接送孩子時,做嚴守交規(guī)的榜樣,讓孩子從小覺得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無多少車輛行駛的社區(qū)街道,孩子們也都非常自覺地遵守交通規(guī)則。

這種教育一直延續(xù)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放學時,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紅燈停、綠燈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動離隊,或者跨到汽車站候車,身邊并沒有一名老師。

突遇災害了,您教孩子怎么辦?

日本是地震多發(fā)國家,一般性的地震(3—5級)經常發(fā)生,所以孩子們都知道發(fā)生地震時,如在保育園要聽老師的指揮;如在家中來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鉆入桌子下面,遠離掛物,以免砸傷。

防火、防觸電等等安全常識,也是教育內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讓兒童害怕地震、火災或電源,而是讓他們不怕,在災害面前知道怎么處理。

假如您不喜歡小動物,怎樣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園內的“邊角”處,會養(yǎng)著一兩只白兔,魚缸內有魚和龜在游動;院子里開了塊小菜畦,種著一二十株黃瓜,鮮嫩翠綠。這些都是保育園向孩子進行熱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教育的地方,時不時會有孩子跑過來,和動、植物親切交流,沒有孩子對動、植物隨意拋擲或糾扯。

筆者到東京灣臨海公園大型水族館游覽,見到許多中、小學生有組織地參觀,他們很安靜地看、悄聲地交談,生怕驚嚇了水族……“教育從娃娃抓起”,我們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練練“動手能力”

在保育園,每個孩子都得自己動手整理衣物,他們的小衣櫥很整齊。每逢節(jié)日或者園內的大活動,孩子們會得到機會,輪流參加廚房內的簡單勞動。廚師教給孩子怎樣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擺放桌椅。孩子們自然會把學到的內容帶回家中,帶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們的幼兒園沒有這種機會,筆者建議家長接回孩子時,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受到鍛煉。

孩子多走路,您心疼嗎?

保育園常帶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游玩,沿途有多路電、汽車可直達,但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步行往返已成習慣。每個孩子都要自帶水和食物,在來去的路程當中,不要別人的幫助。家長都很支持,少有為孩子叫苦叫累的。

筆者聽說國內也有一些幼兒園開設了“遠足”鍛煉課,家長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兒園都能這樣,娃娃們的身體素質一定能夠提高!國人“足球夢”、“籃球夢”的實現(xiàn)該指日可待了!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兒心態(tài)


熊孩子橫空出世,虎媽應戰(zhàn),貓爸軟磨,各顯神通。

我有時候虎媽,有時候貓爸,總是抱著愛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爭無數(shù)次回合,我發(fā)現(xiàn)兩難的結局,虎媽太嚴厲,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貓爸太溫吞,小孩天不怕地不怕,大人活得很累。

育兒松緊帶,我該怎么調?

虎媽:嚴師才能出高徒

虎媽多是想為孩子,相信嚴師才能出高徒。

無人生來為虎媽,現(xiàn)實所迫,不得已為之。

為了教育目標,不能怠慢,只能我上!

我是孩子最后一根稻草

大衛(wèi)媽媽溫婉美麗,有個可愛的五歲兒子,米來未來家長課堂我們談及到虎媽貓爸話題,她無奈地說,“生孩子前,沒料過我是虎媽??墒?,家里沒人對孩子有規(guī)則,比如刷牙,一到晚上我忍不住吼,不吼怎么辦?爸爸平時工作忙,顧不上孩子,牙齒蛀牙不還得我?guī)еタ?。誰讓我是孩子的最終責任人呢?”

“我不嚴厲,沒人嚴厲。因為,我是最后一根稻草!”

虎媽N次懲罰≠孩子責任感

百度“懲罰孩子”這個關鍵詞,有41,000,000檢索結果。懲罰因為定義不同,大家對此看法不同。

關于罰站的深夜對話

深夜接到愛麗絲媽媽電話,“孩子怎么說都不聽,我罰他站對不對?

“罰站讓孩子學到什么呢?”

她篤定地說,“責任感,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被罰站會什么感受?”

她稍顯遲疑,“估計不好吧?”

“有其他讓孩子學會責任感的方式嗎?”

“好像也有”她恍然大悟,心中已有答案。

站得高、看得遠、望子成龍的大人以責任感之名,喊著“小孩可不能慣”的口號,遇錯懲罰,在孩子的心靈,長期烙下四種后果:

怨恨:“忍得住,沒能力反抗,心里咬牙”

報復:“忍不住,有能力反抗,以牙還牙”

叛逆:“忍不住,有能力反抗,拍桌叫板”

自暴自棄:“忍得住,沒能力反抗,從此消沉”

懲罰的意圖美好,以“學會規(guī)矩”、“承擔責任”、“適應社會”之名,但是,代價是什么?

贏了戰(zhàn)役,輸了孩子

時間久了,犧牲的除了孩子的感受,還有什么?

親子關系。

人與人的關系很微妙。我在你那有一個情感賬戶,感受是貨幣。長期忽略感受,就像透支了情感賬戶。疏遠了的親子關系,少了語言的交流,或許都沒了教育的機會。

女兒整整一年沒有跟我說過話

艾麗莎媽媽是一位賢淑有才的中學教師,從700公里的外省風塵仆仆趕到北京參加米來未來家長課堂,一直緊縮的眉頭,讓人心疼。

“女兒16歲了,已經1年沒有跟我說過話了。每天回家關上房門,除了吃飯,從來不出來,做老師這么多年,見不得誰走彎路,對她嚴格要求不是為她好嗎?到頭來,我怎么成仇人了?”委屈的眼淚在她眼圈里打轉,終究沒掉下來。

大人比小孩擁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嚴厲的要求無非是想讓孩子少走些彎路??陕分绷?,風景少了,體驗也被剝奪了。

你不讓我學習如何成為我,是世間最殘酷的懲罰。

貓爸“人生苦短何必管”

與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貓。不嚴厲、不懲罰的貓更關心孩子的感受。

貓爸貓媽八大典型行為(慎對號入座)

金錢表達愛-“孩子要買啥,我就給買啥,老爸賺錢就給你花”

害零容忍-“寶寶磕桌子,老爸打桌子給你報仇”

唯孩子中心-“孩子睡覺咱不能吵架,要吵?微信打字”

包辦代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凳子倒了喊媽扶”

當面袒護-“我家孩子哪都好,都是別人的錯”

過度補償-“小時候我的缺憾都要給孩子補回來”

投射愧疚-“工作忙陪孩子太少,孩子要啥我就從了吧”

自我犧牲-“別讓孩子受苦,哪怕我再委屈,也要成全他”

貓爸被控制:提線木偶

時間久了,溫和成為了溫吞,大人變成了孩子的提線木偶,無原則底線的仆人。孩子學會了用大哭大鬧、公眾場合耍賴、早上磨蹭、討好另一方等方式來控制大人。一次試探,屢試不爽,頭疼的、疲憊的是大人。

史上最牛演員

最近很流行的視頻《史上最牛的撒嬌方式》中的寶寶,獲得了網友們“史上最牛演員”稱號。在視頻中,剛過1歲的他為了獲得媽媽的關注,倒地嚎啕大哭。可看到媽媽跑到另外的房間,小家伙立刻停止哭泣,爬起來,迅速跑到媽媽面前,繼而倒地大哭。反復5次,只有看到媽媽的時候,他才會倒地嚎哭,精準控制自己在媽媽面前的演出。

為人父母的本能讓我對孩子的哭抵抗力較弱,總是出于愛,而盲目妥協(xié)。

大人無原則的退讓會有什么結果呢?

溫水煮蛙,廢了武功

關于懲罰,古今中外還有部分關于其積極意義的爭論。而溺愛,幾乎所有的教育理論都不推崇。雖然照顧孩子的一時情緒,但付出慘痛的代價,如“規(guī)則”“自律”“責任”“獨立”。

不同于虎媽,貓爸很少承認“我這是在溺愛孩子”,至少我是這樣,在最初為人母的一段時間,我和其他溺愛、嬌慣孩子的父母一樣,無意識成為了貓爸。我對孩子并無過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孩子最好時時刻刻高興。

重視孩子情緒固然沒錯,但讓孩子總是高興幾乎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不只有高興一種也是有原因的,喜怒哀樂各有其職能,縱使我再愛孩子,我也無權不替他屏蔽其他四分之三的情感世界。

愛孩子,更要看宏觀孩子的心情走勢,而非死糾微觀某一點的小情緒。

因小情緒失去大方向,就像溫水煮青蛙,蛙渾然不知外面的變化,守在旁的父母也沒有意識,直到“我爸是李剛”的吶喊,驚醒貓爸的美夢。

無論我們是否愿意承認,貓爸正在廢掉孩子的“武功”,沒有安身立命之本,空有父母之愛,何以適應社會?

自古貓虎不能兩全

貓虎PK熊孩子,父母與小家伙的較量,結果如何呢?

嚴厲的家教讓孩子感覺糟,虎媽看似贏了,雖達成了既定目標,卻輸?shù)袅撕⒆拥母惺芎陀H子關系。

溺愛的家教保全了孩子小情緒,但卻賠上了孩子的“武功”,貓爸成了被控制的木偶,孩子貌似贏了,但卻成了溫水中的青蛙。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既讓父母表達愛又能孩子成長?

走出怕和控制,回歸愛與尊重

無論是控制孩子的虎媽,還是被孩子控制的貓爸,他們的出發(fā)點都是怕。

“怕孩子不優(yōu)秀”,父母控制孩子,以期望他們優(yōu)秀。

“怕孩子不高興”,父母“為博孩子笑”節(jié)節(jié)退讓,被孩子控制。

如果,怕是硬幣的背面的話,那么硬幣的正面是什么呢?

一定是愛。

有愛,才有由愛而生的怕。

我們本該愛,卻開始怕,因為怕,所以控制,才有了虎媽貓爸和熊孩子的斗爭,才有了看似一方贏其實雙輸?shù)慕Y局。

如果有一個機會,我把硬幣的背面“怕”翻回成正面“愛”,會有什么結局呢?

回歸愛,會帶來尊重,告別怕,會放棄控制。

沒有較勁的力量,孩子是最好的合作者。世界上,有一種雙贏的家教,是基于愛與尊重的。

因為怕,所以控制。

既然愛,更要尊重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兒心態(tài)莫過于由怕出發(fā)無所不在的控制。

相關推薦

  • 世界杯口號 宣傳口號在現(xiàn)代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一個有效的口號不僅僅是簡單的宣傳標語,而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夠引導人們去思考問題。口號的力量在于能夠激發(fā)人們的行動意愿,鼓舞團隊去實踐行動。在對與世界杯口號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下面的句子能夠對您提供一些幫助...
    2023-11-03 閱讀全文
  • 三歲女兒眼中的世界杯 今年世界杯,因為檔期比較滿,所以我很少看球,那天晚上,女兒睡得晚,和我一起看了會兒足球,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1.女兒:“媽媽,怎么這么多叔叔搶一個球???” 我回答:“寶貝,這是足球比賽,必須大家搶一個...
    2021-03-22 閱讀全文
  • 孩子也喜歡上了世界杯怎么辦?(幼兒園世界杯教案) 世界杯開賽到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得熬夜,孩子也被影響的不能很好的睡覺,哪天,孩子突然對我說:“爸爸,我也喜歡世界杯”,我倒,一個3歲的小家伙懂什么世界杯,后來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世界杯時男人的節(jié)目”...
    2019-12-13 閱讀全文
  • 世界杯文案精華 克羅地亞:“我們心中燃燒著火焰,全國人民如同一體!”在網絡社會中,我們更喜歡和他人交流互動,而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情感則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每個人都有一句話可以激勵自己前行,本文對此進行了整理和總結,旨在為讀者呈現(xiàn)《世界杯文案》的核心內容,希望這些句子能為您提供啟示!...
    2023-06-19 閱讀全文
  • 看世界杯的說說36句 喀麥?。骸靶郦{就是雄獅”(喀麥隆隊綽號非洲雄獅)。隨著我們之間的交際開始現(xiàn)代化,或許你給朋友們分享了不少句子,不同的句子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大有不同。有看到你喜歡的句子嗎?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看世界杯的說說,我們后續(xù)還將不斷提供這方面的內容。...
    2022-12-12 閱讀全文

宣傳口號在現(xiàn)代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一個有效的口號不僅僅是簡單的宣傳標語,而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夠引導人們去思考問題??谔柕牧α吭谟谀軌蚣ぐl(fā)人們的行動意愿,鼓舞團隊去實踐行動。在對與世界杯口號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下面的句子能夠對您提供一些幫助...

2023-11-03 閱讀全文

今年世界杯,因為檔期比較滿,所以我很少看球,那天晚上,女兒睡得晚,和我一起看了會兒足球,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1.女兒:“媽媽,怎么這么多叔叔搶一個球???” 我回答:“寶貝,這是足球比賽,必須大家搶一個...

2021-03-22 閱讀全文

世界杯開賽到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得熬夜,孩子也被影響的不能很好的睡覺,哪天,孩子突然對我說:“爸爸,我也喜歡世界杯”,我倒,一個3歲的小家伙懂什么世界杯,后來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世界杯時男人的節(jié)目”...

2019-12-13 閱讀全文

克羅地亞:“我們心中燃燒著火焰,全國人民如同一體!”在網絡社會中,我們更喜歡和他人交流互動,而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情感則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每個人都有一句話可以激勵自己前行,本文對此進行了整理和總結,旨在為讀者呈現(xiàn)《世界杯文案》的核心內容,希望這些句子能為您提供啟示!...

2023-06-19 閱讀全文

喀麥?。骸靶郦{就是雄獅”(喀麥隆隊綽號非洲雄獅)。隨著我們之間的交際開始現(xiàn)代化,或許你給朋友們分享了不少句子,不同的句子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大有不同。有看到你喜歡的句子嗎?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看世界杯的說說,我們后續(xù)還將不斷提供這方面的內容。...

2022-12-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