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紙比較好折油泡
發(fā)布時間:2021-04-14 幼兒園有關(guān)紙的說課稿 幼兒園紙的教案 紙的幼兒園教案孩子們前幾天在折飛機玩,今天幾個小朋友折著玩著飛機,覺得有些無趣,因為今天下雨不能去戶外體鍛,所以區(qū)域游戲的時間顯得格外長,于是我就教孩子們學折油泡了,孩子們首先自己把一張長方形的紙變成正方形,然后折成一個小正方形,再壓折成雙三角,但是他們在折雙三角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不會壓折,折完正方形之后就不知道該朝哪一邊打開,所以雙三角基本上都是我?guī)椭齻冋垡话?,另外一半她們模仿著來折,為了鞏固孩子們折雙三角的經(jīng)驗,我就把紙還原,讓她重新再照著我教給他們的方法折雙三角,重復了一遍之后,孩子們就熟練一些了,但是接下來在塞角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也是需要教師先示范一個,她們繼續(xù)折,不過當油泡折完,吹出來的那一霎那,她們別提有多高興,都手舞足蹈著想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呢。
折油泡的兩個難點就是折雙三角和把四個角翻到里面去,因為幼兒平時不怎么折紙,雙三角的折法也是難得才碰到,所以如果按照平常從正方形變雙三角的方法就比較難,可以在下次嘗試簡單的雙三角折法,這樣對幼兒來說就相對簡單多了,不需要壓折這個步驟。幼兒吹油泡的時候也要提醒她們,不能對著一直吹,會把紙頭吹爛,就不能玩了,同時要一鼓作氣用力地吹,這樣油泡就會快快鼓起來。吹完后可以將油泡稍加調(diào)整,讓它變得更加立體有型。在幼兒會折油泡的基礎上,可以讓幼兒學習折油泡兔子。我們還可以給幼兒提供不同材質(zhì)的紙,讓幼兒比較什么樣的紙比較好折油泡,也更容易把它吹起來,提高活動的探索性。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比較后的所想——撕紙?zhí)厣顒臃此?/h2>
我班開展的是撕紙?zhí)厣顒樱_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展了兩個多月了。近期師傅班級的自主性游戲中也開展了撕紙裝飾的活動。發(fā)現(xiàn)她們的孩子撕得特別好。拿著一大張紙,幼兒一小塊一小塊地撕,大小撕得較為均勻,貼的也比較豐滿。而我們班還是特色活動呢,與他們的相比慚愧的很,自己頓然僵住了,不明白這到底是這么回事。向師傅請教是怎么教的,如何引導的,聽聽、想想方法都是一樣的,而且自己還特別地注重呢,怎么會是這樣呢?失落感特強。
但搭班老師的話給了點我安慰,也讓我學會了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是的,我們不能總是橫向比較,要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要多縱向比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發(fā)展。若總是橫向比較只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態(tài)度,從而影響幼兒的情緒情感,反更不利于幼兒的發(fā)展。而從縱向來比較,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點、閃光點,會及時地找到表揚點,樹立榜樣,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情緒,老師自己也會有良好的工作情緒。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環(huán),加快流通,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加快成長的步伐。由此,我想到自己以后遇到問題,首先是反思沒錯,橫向比較也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記縱向比較。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反思,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幼教隨筆:什么樣的課是一節(jié)好課
當然,評價一節(jié)好的活動不只是我說好的幾點,而是從很多面考慮的??偠灾?一節(jié)好的活動最根本是適合幼兒的特點、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讓我們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活動,力爭做的最好,把幼兒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新世紀的棟梁。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的早期學習經(jīng)驗對他們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當孩子在幼兒園時,他們的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都處于高峰期。在這個時期里,他們獲得大量的重要知識、技巧和態(tài)度,這將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人格發(fā)展、與他人的關(guān)系以及將來對社會的參與。隨著幼教改革的發(fā)展,幼兒園的課程體系越來越從發(fā)展幼兒多方面能力為出發(fā)點,形成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那什么是一節(jié)好課呢?幼兒園與中小學對課的概念與實施還有很大差別的。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教育,教育從幼兒生活中生成。通過學習國家教委部頒布的幼兒園《綱要》的學習,在平時工作與帶班中貫徹與實施,深深感受到新時代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我個人認為一節(jié)好課或一節(jié)好的半日活動要從以下幾點考慮:1.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2.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在玩中學。3.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方法及感受:
(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共同學習氛圍,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差異,使每名幼兒都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我認為一節(jié)好的活動,首先要看老師與幼兒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應是幼兒游戲中的引導者、參與者,與幼兒成為游戲的伙伴,使教師與幼兒互動起來。在過去,認為教師是教育者,幼兒是被教育者。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我有你無、我“教”你“學”的“客觀差距”關(guān)系。一般在整節(jié)活動里,不管幼兒是不是走神,還是在某個問題上有質(zhì)疑,老師不去針對幼兒的疑問給予回答。幼兒只要安安靜靜聽老師按教案講課,就算是一節(jié)成功的活動。教師說是對就是對,不能反駁老師,這樣的活動沒有照顧幼兒的個體差異,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扼殺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只要單純的灌輸,使幼兒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綱要》中在各大領(lǐng)域的要求中,都強調(diào)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等。更加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人格和權(quán)利。與幼兒做朋友,蹲下身去與幼兒商量,交談。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如:在進行主題活動《龜》中,了解龜?shù)谋绢I(lǐng)活動之前,請幼兒幫我找一些有關(guān)資料(與家長配合)。在活動中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找的各種資料,幼兒積極性很高,紛紛講起來。有的說:棱角龜經(jīng)過訓練能救人、還有的說鱷龜能用舌頭釣小魚等。其中,包括平時不愛表達的幼兒也爭著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小朋友,老師及時給予鼓勵。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的說、想說、有機會說、敢說的語言環(huán)境,使每名幼兒在語言發(fā)展上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也豐富了幼兒有關(guān)龜?shù)闹R。
(二)、要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活動,
發(fā)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在玩中學。
幼兒是通過游戲來學習的。長期以來,大家都認識到對于幼兒來說,游戲與學習有緊密的關(guān)系。教師應讓幼兒在玩中學,一切教育都從幼兒生活中來。教師應該觀察、分析幼兒的游戲,找出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幼兒在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過程中在不斷消化,把新學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這時的思維變得異?;钴S,進行思考,遇到不懂的或與其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需要與老師探討、溝通。而且每名幼兒的發(fā)展都不是同步的。我們要滿足每名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要深挖教材的所能涉及的一切內(nèi)容,多用引導性的提問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讓每名幼兒都動起來,在探索的過程中,幼兒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中自己總結(jié)出正確的答案,在體驗成功的同時,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如:下雨后,小朋友們對小蝸牛很感興趣。老師發(fā)現(xiàn)后,可以以此為主題,結(jié)合幼兒發(fā)展目標進行多個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蝸牛的家在哪?”、“蝸牛吃什么”、“學蝸牛走路”。游戲是幼兒感興趣的、自發(fā)的,幼兒的學習自主性會很強,在老師的具有目的性,啟發(fā)性的引導中去觀察、飼養(yǎng)、模仿。使學習像做游戲一樣輕松,愉快。
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們要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給幼兒不同程度的材料及時間,避免一刀切齊步走,使幼兒自身得到發(fā)展。如:在過去,美工折紙活動教師要通過一節(jié)集體教育活動教全體幼兒一起折一件作品。現(xiàn)在,通過一節(jié)認識“折紙示意圖”的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折紙示意圖中標識的意思,在美工區(qū)和自由活動時間投放各種難易不同的折紙圖,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嘗試、探索,有的孩子遇到圖中不懂的步驟還要請教同伴與老師,最終幼兒先后會折不同的折紙作品。老師每天把幼兒的成果貼在墻上,幼兒的積極主動參與性很高。同時,幼兒在此活動中,不但學到了折紙的技能,還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交往能力。
(三)、多讓幼兒動手動腦,發(fā)揮幼兒創(chuàng)造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最主要的內(nèi)容之一。這要求教師在各種活動中,多給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空間。多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想象。在過去,一般在活動中老師要求幼兒說一句話,畫一幅畫,要和老師說的和畫的一模一樣才算是對的,給以表揚。而老師不進行示范,幼兒就不知怎樣去表現(xiàn),不知怎么做,限制了思維的多角度發(fā)展和逆向思維的發(fā)展。所以,我們要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多樣化。學會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會舉一反三的能力。并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
幼兒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創(chuàng)造力。在一日生活中,他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積極主動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強烈動機和愿望,如:孩子們想在做好的水果娃娃里面安裝上電池,讓它說話,于是水果娃娃的腦袋后面挖了個洞;一個孩子為了研究別的小動物死了很快就爛掉了,為什么螃蟹沒有變化等類似的情況下,表面上老師錯認為有些是在搞“破壞行為”,表現(xiàn)在言行激烈、表情可怕幼兒的反應是被嚇呆了、發(fā)抖了、哭了。其實,幼兒有自發(fā)探索的欲望是很珍貴的,作為老師要珍惜、鼓勵、支持、引導幼兒,多讓幼兒動手操作、實驗,在動手實驗中,總結(jié)失敗和成功,從而學到新的知識。同時體驗成功的心情增強自信心。
三、實施成效:
在平時工作中,我努力按以上所說三點去帶班,去組織幼兒活動。我發(fā)現(xiàn)幼兒與我的關(guān)系越來越親近,有時幼兒高興起來,會把自己的作品送我做禮物;幼兒的思維很活躍。自己很喜歡動腦筋想問題,以形成初步的動手操作探索意識;在整個活動中,我也被解放出來,不用費勁去找參考教材,準備大量現(xiàn)成教具了。而是把大量時間放在觀察研究幼兒生活中對什么感興趣,確定教育內(nèi)容,在與幼兒近期發(fā)展目標相結(jié)合,制定實施措施。通過激發(fā)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相關(guān)資料,讓幼兒來介紹等幼兒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形式使幼兒在聊天、游戲中掌握知識。我感到,每天我和孩子們都有新的發(fā)展,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當然,評價一節(jié)好的活動不只是我說好的幾點,而是從很多面考慮的??偠灾?一節(jié)好的活動最根本是適合幼兒的特點、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讓我們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活動,力爭做的最好,把幼兒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新世紀的棟梁。
支教日記——寫在幼兒折紙比賽后
周五去紅聯(lián)幼兒園支教,正好趕上她們進行幼兒折紙比賽,理所當然,我成為了評委,而且是總評委,我的分數(shù)比例占到70%,因此,我覺得壓力也蠻大的,我必須認真再認真、仔細再仔細,不有辱我這神圣的使命。
比賽時間為20分鐘,每個班選5名孩子,小、中、大班孩子參加。比賽一開始,孩子們就緊張地折了起來,老師們還在旁邊一直催促:“快點,快點!”......評委老師全都忙著給自己班加油了,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任務——打分。我細看手上的評分表,名字一長串,但是這些名字和孩子我一個也對不上號,邊折邊評肯定不可行——一來來不及,二來沒折好怎么確定數(shù)量呢?我馬上拿來一張廢紙,撕成無數(shù)小紙片,請老師們寫上參賽孩子的名字,放在他的籮筐里,評分在孩子折好后再進行。
比賽結(jié)束、評分后,我發(fā)現(xiàn)評委們存在很大問題,具體如下:
1、沒有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折紙個數(shù),如果分數(shù)一樣,沒有記錄個數(shù),如何來評定名次?
2、孩子折了幾張紙,就計數(shù)幾個,完全沒有將重復的、不成型的排除在外。
我在當場提出了問題,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幫助老師們積累了相關(guān)經(jīng)驗。
孩子在折紙比賽中存在的問題:
1、只求數(shù)量,不求質(zhì)量——有的孩子折得很多,但是卻很簡單;大班的孩子還在折貓頭、狗頭等;有的孩子折得很不平整,團在一起就算數(shù)。
2、小班孩子會折種類少,20分鐘對于他們來說時間太長。
3、很多東西折好后沒有添畫,不形象。
當然,也有一些班級表現(xiàn)得很好,孩子折得又快又好,又有一定的難度,達到了要求,但是今天的比賽只能代表個別,不能代表整體,只有深入進入班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平均水平,這將是我下階段要做的。
給孩子什么樣的獎品
孩子都喜歡獎品。
尤其是近幾年來,好象分發(fā)獎品成了一種風氣。
孩子甚至會自行索要獎品,同老師討價還價。
到底發(fā)什么樣的獎品合適呢?以下羅列幾種常見的獎品簡單分析一下。
傳統(tǒng)的獎品。
小紅花、鉛筆、筆記本是幾中傳統(tǒng)的獎品。
在孩子的眼里,得到獎品很光榮的事情。
它是對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肯定,但是鉛筆、筆記本這種獎勵主要在小學,幼兒園很少用,小紅花幼兒園現(xiàn)在用的也很少,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
口頭表揚。
口頭表揚不是什么物質(zhì)獎品,但是應用最廣,基本沒什么成本(主要是老師觀察孩子的時間成本)。
口頭表揚是需要技巧的。
表揚孩子一定要真誠、到位。
敷衍的表揚沒有價值,泛泛的表揚不能傳達正確信息。
比如孩子問“老師好”,你表揚“好孩子”,錯!是有禮貌的孩子。
體態(tài)表揚。
比如拍拍孩子頭(大班以下適用)、拍拍孩子后背、對孩子豎起大拇指、擁抱親吻等等,都是有效的獎勵方式。
孩子也愿意接受。
不要吝惜你的體態(tài)表揚,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的。
當孩子在成人之后還常想起小時候老師的溫馨接觸,那是多么愜意的事情??!粘貼。
小粘貼是最受孩子歡迎的。
這個一定程度上是受小學生的影響。
粘貼涵蓋內(nèi)容十分廣泛,有動畫片的各種形象,也有成人化的符號表征,如美女、恐龍、紅心、星星等等。
價格便宜,孩子喜聞樂見,效果不錯。
問題是背面的膠據(jù)說對孩子健康有害,一定要注意不要貼在皮膚上。
機會。
機會包括表現(xiàn)機會、表演機會、勞動機會。
某孩子不自信,背后做個準備,讓他回答問題,大加鼓勵,是一種表現(xiàn)機會。
講故事時,讓表現(xiàn)好的孩子或者有針對性缺陷的孩子做故事的主角,是一種的表現(xiàn)機會。
做值日、整理教室,孩子們爭著做,是很好的勞動機會。
運用此法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機會均等。
手工作品。
比如泥工、紙工作品。
我經(jīng)常做一些折紙作品,象飛機、飛鶴、恐龍、六角形禮品盒、太陽花等等,作為獎品獎勵給孩子。
容易達到的目標就獎勵簡單的,需要付出特別努力的目標就獎勵個復雜的,能力特別弱的孩子不能忽視就獎勵別致的,孩子都很高興。
鼓勵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有顆仁愛之心,自然就會找到合適的獎品。
教孩子折紙
折紙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它既能鍛煉孩子手的矯捷性,成長孩子的目測力、空間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孩子的幾何形體觀點。
教4-5歲的孩子學習折紙,具體的做法是:
一、做一些色彩鮮艷、形狀較大的折紙動物作品讓孩子玩。
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它們是紙折成的。
2、按照孩子愛仿照的獨特的地方,成人可讓孩子和本身一起用紙舉行簡單的折疊,如邊對邊折、角對角折等。
3、4-5歲的孩子注重力保持時間只有十分鐘。
是以,成人不要太永劫間的舉行折紙游戲。
防止孩子不感興趣的方法是時常變換折紙的方式方法,可以讓孩子折好頭兩步,后面幾步由成人折好,將折好的皮球給孩子玩,可加強孩子對紙工的興趣。
4、4-5歲的孩子手指動作能力較差,還不能協(xié)調(diào)地動作。
是以,成人要手把兒地教孩子,不能輕易下論斷:"太笨"、"太傻",這都會打消孩子折紙的積極性。
應該以表揚鼓勵為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績,使孩子在興奮的心態(tài)及第行折紙游戲。
五、教孩子折紙時,可接納游戲的口吻。
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時,說成是"中心媽媽"親吻"四個寶寶"。
孩子在親切的氣氛中沒察覺地學到本領(lǐng)。
幼兒喜歡什么樣的教師
新學期伊始,孩子臉上有的是久別重逢的喜悅,有的是初來乍到的羞澀。面對他們,教師們親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擁抱?!拔覀儛酆⒆樱餐瑯酉M麄儛畚覀??!笔前。變航逃诤艽蟪潭壬鲜峭ㄟ^教師與幼兒間的情感交流來實現(xiàn)的。做孩子喜歡的老師,可以說是每個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你是幼兒喜歡的老師嗎?如何成為幼兒喜歡的老師呢?本期“特別策劃”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每個教師都想成為幼兒喜歡的教師。好老師應具備哪些特征呢?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是否就是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呢?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太原市71名幼兒園教師和58名幼兒作了調(diào)查。
我們對教師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請教師“列舉至少六個你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對幼兒采用訪談法,設計了一些簡單、具體的問題,如“你喜歡哪個老師”“你為什么喜歡她”“你覺得她怎么好”。
教師與幼兒給出的回答多為具體特征,筆者將其整理概括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潑、愛笑、溫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輕、嗓音悅耳),生活照顧因素(如像媽媽一樣、悉心照顧飲食及睡覺),認知因素(如知識豐富、多才多藝)和交往因素(如鼓勵、尊重)。
一、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與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的比較
“交往因素”(占34.8%)和“性格因素”(占34.1%)是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的兩個主要特征,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占18.5%)、“認知因素”(占6.4%)、“生活照顧因素”(占6.2%)。而在幼兒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顧因素”占同樣的比重(33.3%),“認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則各占23.2%、5.8%和4.3%。
對比發(fā)現(xiàn),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與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顯差異。在教師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師幼關(guān)系是讓幼兒喜歡的關(guān)鍵因素,這符合“尊重孩子”“增強自身的榜樣作用”的理念。而幼兒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時,也很偏愛教師給予他們“生活上的照顧”。這提示教師要將幼兒當作“平等的人”來交往,還要將他們當作“不平等的人”來照顧。
教師和幼兒在“認知因素”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強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師低估了幼兒的學習能力。
二、不同年齡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的比較
小班幼兒更喜歡教師在生活上給予體貼的照顧,單“生活照顧”一項就占到60%。幫助小班幼兒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guān)鍵,也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待小班幼兒時應以照顧為主,給他們更多的關(guān)愛。
到中班階段,幼兒對上述五個因素都有所關(guān)注,特別是對“交往因素”的關(guān)注度有所上升,而對“生活照顧因素”的關(guān)注度則有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兩項均占33.3%)。另一個較明顯的變化是他們對“認知因素”的關(guān)注度有較高提升(占23.2%)。這是因為中班幼兒對環(huán)境已適應,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交往和認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兒各種需求的分化更加明顯,對“生活照顧因素”的關(guān)注度已降至20%,認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則各占25%和35%。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需要給予一定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當然這些準備離不開師幼之間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征的比較
在男孩所喜歡的教師特征中,“交往因素”所占分值最高,為37.5%,其次是“生活照顧因素”(31.2%)、“認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們對教師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歡的教師特征中,“生活照顧因素”所占分值最高,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認知因素”(21.6%)、“性格因素”(占10.8%)和“外貌因素”(2.7%)。對比來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顧因素”,而他們在對“認知因素”的關(guān)注程度上并無很大差異。
四、建議
幼兒最喜歡的教師特征是“生活照顧”和“交往”,而教師認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性格”并能與幼兒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說明教師正確理解了幼兒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師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師的“性格因素”受幼兒的關(guān)注度雖然比較低,但不能被忽視。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師榜樣這一“潛在課程”在幼兒身心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需求提供適宜的教育。在小班,應更多地給予幼兒生活上的照顧,讓他們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則應多與幼兒交往,促進幼兒獲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同時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教師應根據(jù)男、女幼兒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歡“交往因素”,教師就可以多在交往中傳遞信息,鍛煉他們的能力。而對女孩,教師應通過生活照顧使她們獲得安全感并由此信任教師。同時,由于女孩更注重教師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師可以更多地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來感染、教育她們。
靈巧的小手(玩折紙)
自由活動課上,小朋友們有的在畫畫,有的在插著塑料玩具,還有的在折紙,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專心致志地忙得不亦樂乎!那份認真勁甭提了!特別是玩折紙的幾個小朋友,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們折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可愛極了。有小兔子、小信鴿、小青蛙、寶塔、紙飛機……桌子上堆滿了他們的作品,我對他們的表現(xiàn)大加贊揚。其他小朋友一聽也紛紛圍攏過來,天真地說:“老師,我也會?!蔽乙宦?,隨機教育的機會又來了,故意說:“孩子們,老師年齡大了,記性不太好,忘了怎樣折了,老師當學生,你們來當小老師,看誰講得清楚明白
,誰先把老師教會,老師就親他一下,好嗎?”孩子們一聽,馬上來勁了,都爭著搶著給我當小老師呢!“老師,我教你折小船?!薄袄蠋?,我教你折小兔?!薄袄蠋?,我會折小信鴿”……
我們齊動手。涵涵小朋友說:“老師,折小兔子要選正方形的紙,然后對折,再……”她有時看我折疊得慢,還搶過紙去幫我折,同時不忘提醒我給小兔子畫上眼睛和三撇小胡子呢……
玲玲小朋友說:“老師,折小船要選長方形的紙,然后對折再對折,再折兩個三角形……”她講得可細致了,儼然一個小老師。還不時說老師折得真好。
不一會兒,你一個我一個,桌子上又堆起了“小山”。那些作品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像真的一樣。只聽孩子們自發(fā)地議論“我的皮球圓圓的”“我的小信鴿會飛”“我的啄木鳥會捉蟲子”“我的小寶寶要睡覺了”“我折得小青蛙會蹦、會跳,會叫,呱呱呱,呱呱呱......”“我的小船兩頭都有小屋,下雨時不會淋著人……”
真沒想到,孩子們的小手如此靈巧,想象力如此豐富。誰說他們調(diào)皮搗亂、坐不住,他們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可細心認真了,只要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多換位思考一下,他們會做得更好。
最后孩子們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貼到了活動墻上,我同他們一起把“勝利的果實”裝飾成了一幅美麗的畫。他們可高興了,有的嚷著回家告訴媽媽,有的還說讓媽媽到幼兒園來看呢!同時我也沒忘記自己的承諾,在每一個小朋友的臉上親了一下,有的還不好意思呢!
這節(jié)課,我從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耐心、細心、愛心和認真。這正是我們老師應具備的良好品質(zhì),以后多向孩子們學習了!
教孩子學折紙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教孩子學折紙”,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
“煩死了!煩死了!”珉珉顯得不耐煩了,一邊嚷,一邊把手里的剪刀和紙往桌上一扔。
師:“剪壞了是嗎?珉珉只試了二次,上次老師可是試了四次,第五次才成功呢!這樣吧,我告訴你一個好辦法,你仔細看看墻上好朋友的剪法,是先看一下好朋友的中心線應該對準哪一邊,然后就可以剪了,這樣才不會斷開了”
珉珉朋友又開始第三次嘗試,他先是走到墻邊,把圖示翻開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
紙張在珉珉手里不停地翻轉(zhuǎn),他似乎無法確定應從哪一邊入手拓印。
終于,他動手拓印了,這次,是把中心線對準了不能分開的地方,這也就意味著她的好朋友不再一分為二了,但是在剪的時候,差點把手的部分剪斷。
表面看來他已經(jīng)接近成功,他自己也顯得非常意外,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師:“真棒!只要剪手的地方小心一點就行了,珉珉再試一次行不行?”“行!”
他非??隙ǖ鼗卮稹?/p>
這一次珉珉的動作特別迅速,很快就剪完了。
可是打開一看,傻眼了,又變成兩半了。
此時可以想像珉珉的心情,既有意料之外的失望,也有莫明的困惑。
最后,他用大眼睛望著老師尋求幫助。
師:“沒關(guān)系,珉珉再是一次吧,只要你記住中心線對準那里,一定會成功的。
”珉珉立刻說:“我再試一次”這次珉珉非常小心地畫輪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來了!”他興奮地向老師報喜。
“太好了!”“我想再剪一棵。
好的。
嘗到成功滋味的珉珉,心情好得很,還在繼續(xù)進行著剪紙。
在傳統(tǒng)的紙工活動中,普遍采用的是集體示范講解法,教師教一步,幼兒剪一步。
幼兒的學習是在接受直接傳授或教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是被動的;幼兒獲得的只是剪紙的技能,但絕不是智慧。
或者,這樣的學習對一部分幼兒而言,是乏味而沒有意義的。
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兒童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們希望幼兒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問題解決者,最好的途徑就是讓他們有大量的機會做他們愿意做并感興趣的事情,去解決他們想解決的問題,去自主地獲得智慧的發(fā)展。
上面所描述的就是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案例。
我們強調(diào)以幼兒為中心,但又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只是對幼兒的意義建構(gòu)過程起促進和幫助作用。
當小朋友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
教師此時的策略是:提醒他們尋找錯誤的原因,確定疑難究意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勞的嘗試。
當孩子有點進步時,要鼓勵小朋友再次嘗試,鞏固和完善這一新技能,老師的行為是再次觀察等待。
教師要充分利用范例,不僅允許孩子看,還可以拿在手里,拆開研究,給小朋友進行有效的支持。
相信成功的經(jīng)驗會增加幼兒在今后探索過程中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適當?shù)墓膭钣质顾麄儏⑴c活動和挑戰(zhàn)自己的意愿達成。
一次手工后,小朋友都拿著自己剪貼的一盆水果,興高采烈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去了,剩下張老師在辛莘苦苦在打掃小朋友留下的費紙屑。
我看到心理很難受,
就說:“小朋友,張老師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在掃地”師:“張老師為什么這么辛苦?”小朋友:“因為地上有很多紙屑?”師:為什么地上有很多紙屑?
小朋友們都一個一個低下了頭。
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呀?小朋友都跑出來,幫張老師打掃衛(wèi)生,一起撿紙屑,很快教室就變干凈了。
環(huán)保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課題,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
我們意識到環(huán)境在幼兒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環(huán)境是大課堂。
可能許多老師和我有過相同的感受,當我們辛苦的將墻壁布置的漂漂亮亮時,卻發(fā)現(xiàn)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掛歷的效果,我們應該讓幼兒成為環(huán)境的主人?幼兒園是幼兒環(huán)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們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jù),充分利用特有的環(huán)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將環(huán)保教育與幼兒一日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緊密結(jié)合,是幼兒環(huán)保教育的特點之一,是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式之一。
我們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幼兒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如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及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洗手后關(guān)緊水龍頭的習慣,讓幼兒知道水來之不易,如果不節(jié)約用水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在教學活動中,也注意將環(huán)保教育滲透其中,如故事《小豬怎樣了》教育幼兒保護環(huán)境,歌曲《小手娟》,教幼兒愛清潔,講衛(wèi)生。
如教育幼兒不隨地不亂扔果皮雜物;不大聲喧嘩;說話、走路輕要輕;愛護圖書,愛護玩具的好習慣。
平時,組織幼兒收集易拉罐、可樂瓶、果凍盒等廢棄物品,把它們做成各種新穎、有趣、立體、直觀的教玩具,這些既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又是環(huán)保的基本要求。
我們還十分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教育氛圍。
首先,對活動室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布置,創(chuàng)設舒適、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如桌椅、玩具擺放整齊,保持室內(nèi)外的清潔衛(wèi)生。
同時還裝飾漂亮的主題墻飾,喚起了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迫切愿望。
培養(yǎng)幼兒環(huán)保意識,實踐和行動要結(jié)合起來,激發(fā)幼兒環(huán)保意識,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注意引導幼兒把環(huán)保意識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
我們還充分利用戶外環(huán)境資源開展教育,組織幼兒拾落葉、整理圖書、玩具等,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體現(xiàn)。
總之,教師充分挖掘幼兒身邊的事情,讓幼兒從小成為環(huán)保的主人。
不知道本文“教孩子學折紙”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