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讓新生兒“樂”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教育筆記新生 幼兒園新生開學調整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據(jù)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即便是誕生于世僅僅幾個月的新生兒,實際上也會有程度不等的想“樂”的心理。他們有時長時間地號哭,其原因倒不是因饑餓或尿布濕了,而是因為想玩想樂,或是想換換環(huán)境,或至少希望有人親近一下。要是大人一直不予理睬,他們定然會哭鬧得更兇。此時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給寶寶一些觸覺、視覺、聽覺方面的良性刺激,對此寶寶會在心里作出“快樂”的積極反應。這種積極的心理反應對孩子日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作為父母,學會跟新生兒“樂”是重要的,其中的主要方式包括:
1.讓寶寶盡早和水接觸
一般來說,健康的寶寶出生后即可作半身溫水浴。臍帶脫落后,可行全身溫水浴。在寶寶一個月大時,則可每隔2天就讓寶寶洗浴一次。浸浴時,要求室溫控制在20—21℃,水溫在35℃,浸浴時間不超過5分鐘。盡管此時的寶寶可能不會“戲水”,但和水接觸時寶寶會產生快樂感。
2.將寶寶以不同姿勢躺在搖籃里
讓寶寶有時仰臥,有時改為俯臥或側臥。要知道,睡姿的頻繁改變也可滿足寶寶的追求新奇的心理,其效果其實與游戲大同小異。
3.和寶寶做眼神的交流(大學生范文網(wǎng) wWw.1467.cOm.Cn)
努力使寶寶接觸到你的目光。特別當媽媽給寶寶喂奶時,寶寶的眼睛和媽媽的臉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30厘米,這個距離是寶寶最喜歡、最能看清楚東西的距離。媽媽在給寶寶喂奶時,應該微笑并專注地看著他,這樣會讓寶寶感到非??鞓?。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如何引導寶寶欣賞音樂
音樂能開發(fā)孩子的智力,爸爸、媽媽總是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能干,但對于怎樣教寶寶欣賞音樂不夠了解,常會產生以下情況:
1、選擇的音樂不當。不考慮是否適合寶寶的年齡特點,隨意性大。成人隨意拿出什么音樂帶就放給寶寶聽,不管寶寶愛聽不愛聽和能不能理解。
2、成人在放音樂給寶寶聽時,不注意寶寶的情緒。如寶寶正在興奮地玩耍時,硬要讓寶寶來聽搖籃曲。
3、教寶寶欣賞音樂的方法不夠恰當。只注意用語言將音樂的內容描述給寶寶聽,忽視讓寶寶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4、缺乏經常性,如成人有空時、情緒好時就教寶寶欣賞音樂,成人工作或家務忙時、情緒不好時就間斷。
那么,成人怎樣教寶寶欣賞音樂呢?
1、讓寶寶經常聽和看。通過聽覺,能讓寶寶感受音樂、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平時在家里,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幼兒歌(樂)曲,把寶寶帶入歌(樂)曲的意境,感受樂曲的情緒。另外,還可以帶寶寶欣賞音樂會,玩漂亮的音樂玩具,讓寶寶置身于音樂藝術的氛圍中。從環(huán)境著手,擴大視野,有助于音樂才能的培養(yǎng)。
2、讓寶寶經常想像和辨別。平時爸爸、媽媽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進行曲、搖籃曲、歌舞曲讓寶寶聽,特別是寶寶睡覺前,可讓寶寶聽搖籃曲;寶寶情緒高,手舞足蹈時,聽歡快的歌舞曲等。讓寶寶無意識地感受搖籃曲的溫柔、優(yōu)美,欣賞歌舞曲的歡快、熱烈,逐步訓練寶寶的分辨能力。在此基礎上可選擇一些曲子,爸爸、媽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fā)寶寶聽了音樂以后去想像,去用簡單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以提高他們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讓寶寶經常唱和玩。要經常讓寶寶唱一唱,記一記,特別是歌曲可讓他們邊聽、邊唱、邊欣賞,體會內容和情緒。
4、讓寶寶經常表演和做動作。讓寶寶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愛做什么就做什么動作,自由地手舞足蹈,讓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在樂曲的歡樂情景中淋漓盡致地、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
爸爸、媽媽只要按上述方法努力去做,對寶寶學習欣賞音樂是一定有幫助的。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使得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很多家長認為從小不讓他學些特長,那么以后一定沒有前途。就是因為家長的這種期望和想法,剝奪了孩子周末的休息時間,而不得不去面臨父母為她所安排的一切。其實,這對孩子并沒有好處,現(xiàn)在他們還小,不會表達一些真實想法,到大點,他們就會出現(xiàn)厭學、叛逆等一些不良現(xiàn)象。
記得有次,我問班上一個孩子:“你周末到哪里玩了呀!”她搖著腦袋低聲地說:“沒有,我周末要學鋼琴、畫畫、跳舞、還要去老師那學毛筆字”。從她眼神里,我能讀懂她內心深處其實是非常不愿意的。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就是因為父母的功利心、攀比心,使得孩子童年要承受非同齡所承受的學習壓力。
每個孩子天性是活潑、好動,他們是從玩的過程中去學會一些本領,而不是所謂的“說教式”、“灌輸式”、“代勞型”等模式來教育他們。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之處,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要如何去挖掘這些潛能,這就要靠父母平時的觀察、溝通和細心引導。如果家長盲目的決定孩子的一切,不尊重孩子不與孩子商量,這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獨立自主性不強、沒有自信心……
所以家長如果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會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保護,會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
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呢?我認為在孩子的培育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五點:
1、要學會培養(yǎng)孩子快樂而穩(wěn)定的情緒。應注意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情緒要求,根據(jù)需要予以滿足;盡可能地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戀。
2、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如何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先是給予孩子活動和玩耍的充分自由空間。在游戲中,只要他在規(guī)則之內,沒有危險,父母就不要干預、不要過度保護、不要事事代勞,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同時根據(jù)他的年齡,分配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果孩子參與了簡單的勞動,得到了點滴的成果,得到了大人的贊許,就會更加樂于獨立自主地完成工作和接受任務。3、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正確的行為規(guī)則。在園里,孩子與孩子之間也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細小的紛爭。比如,在一起玩玩具時,小朋友會出現(xiàn)一些打鬧、搶玩具、咬人等不良行為。這時,老師與家長應及時處理,并耐心地告訴孩子打人、咬人、搶玩具等是不對的行為,要讓孩子學會以商量口吻與同伴交流,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他們。還有些孩子在提出無理要求時,家長不能因為他的哭鬧,馬上就答應他的要求。因為這樣
,會在無形中使孩子知道父母不答應他的要求,只要通過哭鬧,父母就一定會答應的。還有在生活中家長應讓孩子多觀察和參與每日的家務,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每個孩子都需要大人的夸獎,當孩子開始使用各種方式來吸引大人注意和贊美時,自信心就開始得到發(fā)展。父母應肯定他們的成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享受過程,而不必為孩子的失敗而懊惱,也不必為孩子的領先而欣喜異常,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經驗,這對孩子建立自信非常重要。
5、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個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他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平等的關系進行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中了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并著重培養(yǎng)。而不是盲目的為孩子報很多特長班,以為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為孩子將來打好基礎。
父母如何培養(yǎng)寶貝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很重要,但由于從小接受的填鴨式教育方法,導致很多孩子固定了一種思維模式,缺少創(chuàng)新能力和激情。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創(chuàng)新教育也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
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興趣
幼兒年齡尚小,經驗缺乏,所以在學習中總是以無意注意為主,也就是說他們很容易會被感興趣的內容所吸引,往往都是憑借興趣去認識事物。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個引人入勝,能激發(fā)孩子好奇心和興趣的良好環(huán)境,如利用花壇、走廊、墻角等為孩子設立植物角、動物角、科學角、活動角等,以此引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為孩子自主參與探索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珍惜幼兒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也是萌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的起點。只有對事物產生好奇,才會想要思考和探索,并逐漸發(fā)展為創(chuàng)新或創(chuàng)造能力。如果孩子對你提問一些問題,如“夏天為什么會打雷?冬天不會打雷呢?”類似于這種問題,有些老師或家長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這時候要對孩子的提問表示肯定,不要感到厭煩,否則一旦批評孩子會挫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父母應該珍惜幼兒的好奇心,發(fā)現(xiàn)幼兒智慧的火花,并采用“助燃”的方式,鼓勵孩子進行提問,并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創(chuàng)造并尋求答案。
鼓勵孩子標新立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孩子的某些想法總會不著邊際,這個時候不要輕易的去否定他們,因為敢于別出新裁,追求新穎奇特才是創(chuàng)新活動的前提和內部動力。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思維或想法有些不著邊際的時候,你應該了解到這些標新立異的想法恰恰就是他們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應該多多給予鼓勵,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嘗試的條件和機會。
新父母如何與寶寶感情交流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及長輩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兒,在看紅球、聽格格聲這兩項行為方面較生后2一3天的新生兒有明顯長進。
生后2~3天的嬰幼兒雖能看紅球,但頭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動,到12~14天特別到26~28天時不少新生兒可隨著紅球轉動。
如你能掌握此規(guī)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寶寶,眼和眼接觸(最佳距離是20厘米),一邊說話,一邊慢慢移動面部,寶寶的頭和眼球就會隨著你而轉動,這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意義卻重大。
正如美國學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說:“‘最早的母親貫注’對幼兒來說是很有幫助的,這是一個能提高敏感性的時期,在生后要持續(xù)幾個星期,可以為形成你寶寶的個性、展開智力發(fā)育及感覺發(fā)展提供條件和環(huán)境?!?/p>
這樣,如抓緊新生兒時期的行為鍛煉(當然要循序漸進),對你寶寶的發(fā)育會有很大好處。
眼對眼的互相注視是相互交往的開始。許多媽媽反映,在寶寶注視她們時會感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會緊緊擁抱她們的孩子。
她們會說:“張開寶寶的眼睛,喔,寶寶是媽媽的,寶寶認識媽媽嗎?”這時寶寶可能會微笑。
大約40%的母親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時間才感覺到寶寶真正是自己的。通過接觸、照顧新生兒,父親才真正感到寶寶是自己的,因此這些相互之間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時期內能強烈地感到他(她)們自己與寶寶聯(lián)系在一起,驚人的感情共鳴滲透在母(父)親與新生兒之間。
在家庭隨訪中,媽媽還會告訴你她那些引以為驕傲的事:當寶寶在吃奶時聽到媽媽的談話,寶寶就會停止吸吮或改變吸吮速率,表明寶寶要聽媽媽說話,而別人的說話聲寶寶卻不理會。
做好父母:如何開發(fā)孩子音樂智能
你知道我們的孩子具備哪些巨大的潛能嗎?潛能最終開發(fā)的是什么呢?你有考慮過嗎?唯有弄清楚這點,你在教育孩子時才會更清晰,更有針對性了。在我們的文章中經常會提到每個孩子天生就具備8種智能,無論開發(fā)哪種潛能,最終都是促進8大智能的聯(lián)動發(fā)展,也就是任何一種學習都會牽涉到8大智能中幾種智能的共同發(fā)展,這樣你會更清楚孩子哪些方面得到了更好的進步。
既然我們清晰的知道了孩子智能發(fā)展的8個方面,對于在音樂智能方面,如果想促進孩子更好的發(fā)展,父母可以這樣做:
1.和孩子一起聽音樂
每個孩子都有音樂潛能,當他們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他們會手舞足蹈起來,他們會哼唱起來,調動他們內心的那根音樂之弦。如給孩子聽一些兒歌,只要孩子聽到兒歌就會有所行為表現(xiàn),那就可以多聽;如果孩子聽了音樂沒有太大的反應,可以嘗試選擇其他歌曲,孩子對兒歌的興趣度是不同的。
2.和孩子一起用工具(樂器)來感知音樂
當播放一段音樂或者一首兒歌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用工具來感知呦。如沙錘、搖鈴、響鼓等等,這比用身體直接感知增加了難度,也由此發(fā)展孩子對音樂節(jié)奏的敏感度和表現(xiàn)力。
3.接觸一些韻律優(yōu)美的古詩古韻
在這里不是提倡孩子去背古詩,而是借助優(yōu)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來感知古人的那種意境美、情感美和語言的韻律美,來浸潤孩子的心靈。可以給孩子推薦聽一聽如藍迪智慧樂園古詩古韻《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春夜喜雨》等內容,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感知世界的美。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
一對90后夫妻為去誰家過年,在高速路大鬧,視頻曾在網(wǎng)上瘋傳。
妻子是揚州姑娘,和丈夫因為去誰家過年產生分歧,而將車停在高速路上大鬧起來。視頻里,丈夫說妻子搶奪方向盤。而妻子則放狠話:大家一起死?。?/p>
懷里的孩子,一直不停地放聲大哭。
就在民警對夫妻倆進行勸說的時候,妻子情緒突然變得激動,抱著懷中的孩子掙脫民警,跑向高速公路。情緒是魔鬼。
幸好民警趕緊上前追趕,才沒有釀成一出人間悲劇。
更可笑的是,這對小夫妻在去年中秋節(jié),因為同樣的問題,也在高速路上大鬧而被民警處罰教育過。
看到視頻時,我已經完全無語了。先不說這種在高速路停車大鬧的行為有多危險,懷里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太讓人心疼了。
▽ 視頻
一
每個家庭都會有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感受。但是,如何管理情緒卻是一門值得每位父母都好好研究和學習的課程。因為,在親子關系中,憤怒的情緒是非常具有破壞力的,它只會將你和孩子的關系越推越遠。
先說一個駭人聽聞的案例吧。
美國有一對華裔夫婦開了一家中餐廳,因為生意很忙,母親無暇顧及5歲的女兒。一旦女兒不聽話便會遭到暴打。
有一次,因為女兒不聽話,媽媽陳某一怒之下便“失手”將女兒毆打致死。
隨后夫妻二人便把女兒放進容器里用鹽覆蓋好藏在冰箱上方,并且報警聲稱女兒失蹤了。
最終妻子陳某判處22年,丈夫趙某判處12年。
五歲的小女孩做夢也想不到,給了她生命的兩個人,也剝奪了她的生命。
這絕對不是個案。翻翻新聞,你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事件。因為父母吵架、父母情緒不好,傷害孩子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大量調查顯示,父母情緒穩(wěn)定,孩子會更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春節(jié)回家,我親眼目睹了一場對表妹的逼婚。
其實表妹年齡根本不大,可是在她媽媽眼里,25歲還沒結婚,簡直是不能忍,特別是在表妹拒絕了她媽媽給安排的相親男后。
她媽媽聯(lián)合其他親戚,試圖說服表妹接受相親男,表妹一直低著頭,悶聲不說話。她媽媽忍無可忍,惡狠狠地大罵道:“你要是再錯過這一個,就等著單身一輩子!”
表妹的眼淚瞬間掉下來。
后來她告訴我,自己從心底里討厭她媽媽這一套。因為她媽媽一直對她的教育就是,家里沒有錢,找老公一定要找個家庭條件好的。甚至經常在她面前發(fā)脾氣,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我默然。在面對時刻提著刀的父母,作為孩子會有更多的對刀的恐懼。這個刀,就是父母的壞情緒。當孩子們無力反抗時,只能逆來順受。但一旦他們有能力反抗了,或許事情就走向另一個方向了。
二
父母是孩子接觸到的最直觀的人際影響,他們對于人際關系和社交設定的來源,往往來自于自己的父母。當父母給孩子的感受是氣定神閑、平心靜氣,會讓孩子更有機會,也更從容,無所顧忌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但倘若父母總是時常發(fā)脾氣,情緒不穩(wěn)定,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地對待孩子,那么這些孩子更容易缺乏對世界最起碼的安全感,更容易走向極端。
據(jù)調查顯示,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98%來自于家庭影響。父母雙方關系不和睦,沒有更多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甚至放任自流,都會給青少年對于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認識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比如一個案例,雷雷11歲時,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生活。可悲的是,父親脾氣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拿他發(fā)火、出氣。
由于缺少家庭愛撫和管教,他產生怨恨,養(yǎng)成了桀驁不馴的性格,在校期間頂撞教師,經常和同學打架,后來因結伙斗毆致人重傷,走上犯罪道路。
而有些父母,則特別喜歡把對生活的不滿發(fā)泄到孩子身上?;蛟S大家都有印象,之前陳喬恩在接受某節(jié)目接受采訪時,直言不諱自己對媽媽有不好的回憶。
因為她小的時候,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媽媽要非常辛苦才能勉強養(yǎng)活他們兄妹幾個。也正是因為這樣,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陳喬恩經常被媽媽打,她甚至害怕聽到媽媽上樓的聲音,她覺得像“魔鬼的聲音一樣”。
哪怕現(xiàn)在長大了,成為明星,她仍然無法釋懷。性格孤僻、不喜合群、不善交際、酗酒等,成為她身上眾多標簽之一。
不得不說,老公是你自己選的,生活是你自己過的。你卻將對老公的怨恨,對生活的不滿足發(fā)泄到孩子身上,這是什么邏輯?倚強凌弱嗎?
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是孩子的撫養(yǎng)者和監(jiān)護者,家庭環(huán)境及家長的行為對子女的影響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這無可厚非。情緒沒有對錯,只有是否合理。但很明顯的是,情緒是我們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承擔,而不是將糟糕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哪怕我內心翻江倒海,我也絕不在孩子面前怨氣沖天,我給你最好的關懷和快樂,而不是互相為對方的糟糕情緒買單。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也指出:生活中的10%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fā)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所以,當負面情緒襲來時,或許你可以嘗試采用冷靜箴言,在每一次發(fā)脾氣之前,默念這些“咒語”:
“我承認,我的憤怒情緒是毫無意義的,它缺乏理智也會讓我失去控制?!?/p>
“我的孩子在一個雞飛狗跳的環(huán)境里生活,能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嗎?”
“我必須控制脾氣,才能走近孩子”
很多媽媽或許認為這種行為很幼稚。
但在大量的家庭實踐中,冷靜箴言可以幫助你,讓憤怒情緒急剎車,因憤怒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的機率大大降低。
有一種幸福,叫父母情緒穩(wěn)定。
這種幸福,你能做到孩子就能擁有!
用一首小詩結束本文,也與所有的父母共勉: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里
——《挑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