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是否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發(fā)布時間:2021-04-12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xiàn)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zhì),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zhuǎn)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lián),但是根據(jù)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jīng)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偠灾?,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寶寶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xiàn)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zhì),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zhuǎn)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lián),但是根據(jù)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jīng)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偠灾?,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

孩子左撇子是否更聰明?


目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生活中更習慣用左手吃飯和寫字等。人們常說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專家介紹,從科學角度還沒有確鑿的依據(jù)證明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因此家長切勿盲目強迫“左撇子”糾正生活習慣。

家長交流孩子左撇子的習慣

今天,的家長們討論孩子日常生活中左撇子的習慣,大多家長表示對于孩子的這種成長現(xiàn)象會以順其自然但要潛移默化糾正的態(tài)度對待。

chenchenbama:兒子6歲半,從兩三歲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他用左手多一些。上幼兒園后,還特意向老師囑咐不要干涉他的用手習慣,開始畫畫是用左手、后來左右手混著、再后來右手多。目前的狀態(tài)是,運動時基本用左手,寫字和畫畫以右手為主。

miaomiao2005:我家孩子是左撇子,寫字、畫畫、吃飯等都是用左手。

jgliu:我家孩子吃飯用左手拿筷子,寫字右手,但經(jīng)常寫橫的時候從右向左推。

晨曦之露77:孩子在家里的黑板上畫畫寫字時喜歡用左手,上擊劍課,教練還喜歡他是左手呢。

彩色涂料:我家女兒是標準的左撇子,從我這兒遺傳的?,F(xiàn)在孩子畫畫和拿筷子仍然用左手,寫字在家長監(jiān)督下會改用右手,但明顯地笨拙一些。中國的漢字用左手寫,看起來非常別扭。孩子小,字也容易寫成左右顛倒的。

孩子形成用左手活動的習慣之后,如果家長強硬的糾正可能會矯枉過正,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甚至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fā)展。專家建議,校正左撇子家長不應操之過急。

如何引導孩子糾正左撇子的習慣?

首先,孩子在進行某個活動時,家長可以在位置擺放上進行引導。如孩子在擺積木時,家長可以把積木放到孩子的右側,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用右手取積木并進行擺放。

其次,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活動中拉住孩子的左手,讓孩子空出來的右手得到更多的發(fā)揮。

第三,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做一些肢體訓練的游戲,如訓練孩子右手拍球、舉高拿東西等。

第四,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用右手寫字、畫畫,并進行正確的筆畫、方向的引導。

最后,如果家長不能通過以上方法達到訓練孩子右手的目的,家長可以被動地幫助其訓練。如抓起孩子的右手,被動地讓孩子更多地運用右手。

左右腦均衡發(fā)展“左撇子更聰明”無科學依據(jù)

在孩子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半身活動頻繁會促使右腦發(fā)達,從而使左右腦功能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利用。人的大腦的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大腦左半球主要負責推理、邏輯和語言屬于“理性半球”;而大腦右半球則注重幾何形狀的感覺,負責感情、想像力和空間距離,具有直接對視覺信號進行判斷的功能,屬于“藝術半球”。左腦掌管語言,根據(jù)現(xiàn)有知識進行邏輯推理,這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只是左腦產(chǎn)生的語言一般欠缺啟示性,難以得出新理論。右腦功能在于領悟、想象和預料,當碰到一些百思不解的事情,若善用右腦功能,右腦內(nèi)的與生俱來資訊就會發(fā)揮作用,給人啟示,令問題得以迎刃而解。

左右腦能否均衡發(fā)展關鍵在于孩子日常用腦程度,因此“左撇子更聰明”的說法是沒有科學證據(jù)支持的。在孩子早期大腦開發(fā)的過程中,應重視左右腦的鍛煉及運用,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健康、更聰明!

你能辨別新生兒是否聰明嗎?


在出生時,聰明的新生兒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靠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全是如此。理由是:大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xiàn)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zhì),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要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zhuǎn)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就可以提供給孩子更多有益的刺激,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lián),但是根據(jù)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jīng)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

總之,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是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的。

育兒知識:孩子的缺點是否一定要指出?


育兒知識:孩子的缺點是否一定要指出?

有一天,一位媽媽和我討論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問題。

她的孩子因為作業(yè)寫得慢,經(jīng)常被老師留,家里人都很在意這件事,為孩子的書寫速度著急。孩子自己也為此感到難堪,有時候她明明是被留下來寫作業(yè),卻掩飾說是留下來幫同學的忙或者是記作業(yè)。

我問這個媽媽:“被老師留下來寫作業(yè)這件事,你們家長一定要如此關注嗎?”這個媽媽回答:“只有讓她意識到錯誤,她才會改??!”

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她才能改正錯誤,這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那么,是否有另外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1

“慢”并不是“錯誤”

其實,“慢”并不是“錯誤”,甚至也不能算是一種缺點,因為有個別孩子的特質(zhì)就是比較慢,他們只是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一些時間練習和適應罷了。

我順著這位媽媽的思路追問她:“好,就像你所說的,你已經(jīng)多次讓她意識到自己‘錯’了,那么改的效果如何呢?”很顯然,這正是她所苦惱的地方。

我說:“假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慢,但從來沒告訴她,而是設法肯定她、調(diào)動她的積極性,讓她不知不覺變快,是否更好呢?”

如果我們總是告訴孩子慢,她也總是關注這個“錯誤”,并不斷發(fā)現(xiàn)慢的證據(jù),孩子就會確信自己是個“慢小孩”。如果家長和老師總是注意這個缺點,總是批評她,就進一步強化了這個論斷。

2

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問題所在卻“屢教不改”呢?

因為頻繁的提醒和批評讓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這樣慢!孩子已經(jīng)接納了“慢小孩”這個標簽,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變自己的心理動力。就算我們施加壓力讓孩子變快了,但她心中的自我形象,還停留在“慢小孩”的階段。

這個媽媽說了一個細節(jié):“孩子在抄句子的時候,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一句話一句話地抄,別一個字一個字地抄!這樣太慢了!’她雖然照辦了,但是很不高興。”

我建議她用商量的語氣對孩子說話:“你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過,媽媽還知道一種更快的方法,你愿意試試嗎?”

如果孩子愿意嘗試,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樣更快。如果不愿意,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今天還是用你的方法,媽媽幫你記時間,看你平均一分鐘抄幾個字。明天咱們再試試另外一種方法,看看一分鐘抄多少字,然后選一個你喜歡的辦法?!?/p>

我們也可以設想另外一種可能:

我們?nèi)匀皇顷P注孩子寫作業(yè)的速度,但在她寫作業(yè)的時候,不給她一點壓力,不去催促她。假若某一天她完成得非???,家人可以積極地肯定她。

孩子并不會覺得快是多么難以企及的目標,此時她更關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會從中總結經(jīng)驗,比如寫的時候盡量做到專注,或者一眼多看幾個字。

家人也可以叫她分享經(jīng)驗,這樣她會有意識的總結方法,也許會用到下次作業(yè)中,這樣會漸漸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3

表象是寫作業(yè)慢,深層次的原因是尊重和接納

孩子具有與大人一樣的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每個孩子的特質(zhì)不同,當你的孩子出現(xiàn)和其他孩子不同、貌似缺點的問題時,不要一味地譴責,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叫他有力量和動力自己慢慢修正問題。

這也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春節(jié)的時候,4歲的小外甥總是搶著接電話,他拿起聽筒扯著嗓子問:“你誰???”顯得非常不禮貌。不讓他接電話,他就哭鼻子。

于是我便問他:“你想接電話是嗎?”他說:“嗯。”我用柔和的語氣對他說:“接電話不能這么大聲地嚷,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話,你學會了,家里所有的電話都由你來接,好嗎?”

小外甥很懂事地點點頭,我教他的三句話分別是:你好。你找誰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紤]到小外甥才4歲,我教他的話,盡量通俗好記,沒用“請問”“稍等”這些詞。小外甥重復了一遍,我們便放心地讓他接電話了。

開始的幾次,我比較留心,他做得很好,我就肯定他:“打電話的人一定在想,這是誰家的小孩兒呀,這么懂禮貌!”小外甥雖然沒說什么,但明顯很受用,接電話的熱情更高了,變成了極其敬業(yè)的接線生。

所以,只要方法對路,改變孩子的行為沒有那么困難。

4

每個“錯誤”的空隙都隱藏著閃光點

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地抄,本來就慢,但我們換個角度,言語中不出現(xiàn)“慢”這個詞,也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孩子。小外甥接電話不禮貌,但我們不講“沒禮貌大家都不喜歡”之類的大道理,也能讓他變得彬彬有禮。

許多家長往往對孩子的錯誤如數(shù)家珍,對孩子的進步卻視若無睹,仿佛戴了一副有色眼鏡,專門篩選孩子的錯誤。他們想幫助孩子,但錯誤卻越發(fā)現(xiàn)越多,改正不過來,“錯誤”最終變成了“頑癥”。

這很容易解釋,就算我們沒看到孩子的進步,也不代表孩子不曾努力過。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一下:“如果自己努力的結果不但沒有被認可甚至沒被發(fā)現(xiàn),得到的反而是不滿和批評,誰還肯繼續(xù)努力呢?”

我們盯著孩子的錯誤是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事實上卻人為地給孩子進步增加了阻力,消解了孩子內(nèi)心的動力。

我們不妨換一副“眼鏡”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篩選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強化”。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饋,他就更愿意去重復這種行為。在不斷的重復當中,孩子就會不斷進步。哪怕是成年人也喜歡在成功中學習并保持成功的狀態(tài),孩子更是如此。

也許你會說:“孩子根本沒有進步呀,我拿什么肯定他?”在咨詢過程中,家長常這樣問我。有趣的是,我卻總能從家長的言談話語間找出孩子的進步。其實,每個“錯誤”的空隙都隱藏著細碎的閃光點。

比如,無論孩子多慢,總能找出一次相對的“快”,這便是進步的起點。有一個孩子與媽媽吵架后,便一點兒作業(yè)也不做,但某一次她堅持在書桌前與媽媽討價還價。雖然言辭激烈,但是,與徹底放棄相比,懂得談判與妥協(xié)不也是進步嗎?

有的家長很驚訝:“我從來沒意識到這是進步。為什么你總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呢?”我總結出一個小小的心得:

要把功夫用在平時,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微小進步,并及時用語言、表情、眼神來回應他們。發(fā)現(xiàn)錯誤不急著說,而是等一等,等到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態(tài)度愉悅地肯定一下,孩子的積極行為便把錯誤覆蓋掉了。

遇到非說不可的錯誤,我盡量用建設性的方式指出來,而且格外注意語氣的柔和,以此來化解孩子的尷尬。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低成本的改錯方式。

5

無條件積極關注

家長都有這種擔心:發(fā)現(xiàn)錯誤而不指出來,這樣做難道不會讓孩子的錯誤更嚴重嗎?

如果不指出錯誤,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讓孩子進步呢?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diào):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或咨詢師要毫無保留地接受來訪者,要給予來訪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是的,“無條件積極關注”,這就是答案。

無條件積極關注,強調(diào)了對孩子的接納。當我們真正接納了孩子,任何時候都用積極的視角去看待孩子,自然可以看到他的優(yōu)點和可愛之處,這樣去觀察和注視一個孩子的時候,便會滿心歡喜。這種內(nèi)心狀態(tài)會借著我們的語言、表情、神態(tài)傳遞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喜歡被認可、被欣賞的感覺,這份接納成就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如果我們盯著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也會盯著我們的優(yōu)點,雙方都處在一個愛的狀態(tài)中,愛會產(chǎn)生神奇的力量。當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他就會主動去做有價值的事情,以符合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內(nèi)心有完善自我的動力,就算有一些錯誤和缺點,也很愿意改正。

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是“有條件的消極關注”——當孩子正確的時候,我們接納;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排斥。不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就在事實上傷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孩子犯錯的時候,他感覺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愛,這種痛苦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些局限性的想法,從而用退縮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以受害者和失敗者的身份自居。

而且,我們盯著孩子的錯誤時,孩子也會盯著我們的錯誤,雙方都容易產(chǎn)生焦慮和憤怒的情緒。因此,除了改錯又增加了一層任務:處理雙方的負面情緒。這反倒分散了孩子改錯的精力。

“通往地獄的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所謂的錯誤,有一部分是客觀存在的,有一部分則是我們過高的期望制造出來的,是我們心中的高標準“誤傷”了孩子。

如果我們拿孩子與我們心中的期望相比,孩子往往都是錯的。如果只是審視孩子本身,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

孩子聰明與否與生產(chǎn)方式無關


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在爭論是剖腹產(chǎn)生的孩子聰明還是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許多人認為,剖腹產(chǎn)的小孩比陰道分娩所生的孩子更聰明,理由是手術產(chǎn)的小孩不受擠壓,不會有腦部缺血、損傷等情況的發(fā)生。

其實,正常分娩時,雖然胎兒頭部會受到擠壓而變形,但一兩天后即可恢復正常。胎兒受壓的同時,也是對腦部血管循環(huán)加強刺激,為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更多的物質(zhì)基礎,出生后容易激發(fā)呼吸而呱呱啼哭。此外,胎頭經(jīng)過子宮收縮與骨盆底的阻力,可將積存的胎兒肺內(nèi)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擠出,有利于防止吸入性腦炎的發(fā)生。這些都是剖腹產(chǎn)所不及的。

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年輕父母自作“聰明”,憑主觀想象對待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結果耽誤了大事,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有資料證實,剖腹產(chǎn)與自然分娩的孩子在智力上并無差異。孩子聰明與否,取決于父母的遺傳,和孕婦的生產(chǎn)方式無關。認為剖腹產(chǎn)聰明之說是不科學的。選擇哪種分娩方式,應該本著為母子健康的原則,由醫(yī)生根據(jù)產(chǎn)前檢查結果而定。

孩子聰明與否與飲食有關


飯野節(jié)夫還發(fā)現(xiàn),有8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對腦力的健全發(fā)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充足的脂肪可使腦功能健全;充足的維生素C可使腦功能敏銳;充足的鈣質(zhì)能使大腦持續(xù)工作;糖是腦活動的能源,但過量則會損害其正常功能;蛋白質(zhì)是腦從事復雜智力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維生素B族可預防精神障礙;維生素A能促進大腦發(fā)育;維生素E能保持腦的活力。上述物質(zhì)不可能靠吃化學合成的藥物獲得,只能靠搭配合理的食物,才能長期向人體足量提供。也就是說,孩子能長期合理地攝取富含上述物質(zhì)的食物,才會變得聰明起來。

飯野節(jié)夫的這一發(fā)現(xiàn),是在研究“自然療法”----—種專門研究不用打針吃藥,而用合理的食物治療健身的新療法時獲得的。這種新療法,與我國傳統(tǒng)的“食療”,有異曲同工之效?,F(xiàn)代生活中,不少家長由于缺乏營養(yǎng)科學知識,過分強調(diào)“補藥”的一些作用,過分強調(diào)訓練對兒童智力的作用,忽視飲食的科學搭配,使攝取食物中糖、脂肪和蛋白質(zhì)偏多,鈣和維生素偏少,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因此,糾正孩子的嗜糖習慣,控制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攝入,擴大和變換食譜,減少食物中維生素的損失,才是讓孩子的大腦能得到充分發(fā)育,提高其智力的重要措施。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


從一開始就對孩子強調(diào):學習的目的是掌握更多知識,將來才可以自由選擇你的專業(yè)、職業(yè)、生活模式。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積累知識不是最重要,獨立思考,掌握學習方法才重要。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所謂人的能力有6大、7大、11大,各種分類,你不可能件件都厲害,但必然有你喜歡和擅長的1、2、3種,你可以充分利用你具備的能力,去發(fā)展其他能力,就是有差的方面,也不要緊,別人也有。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自信不是靠別人給的,誰都不可能無緣無故喜歡你,你希望成為一個有能力受人尊敬、受人喜愛的人,就要自己去爭?。簩W習能力生活能力要靠學習、鍛煉,而與人相處的能力,也需要學習、鍛煉。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所有事情別人只能幫助他,不能替代他。

——要是每個孩子真的能理解上述這些老生常談的事,我看世界就美好得多了,家長的煩惱就少多了。

孩子的聰明是父母鼓勵出來的


我孩子比較笨,當著人面我會說他天資一般。我想任何父母都會這樣做。

人家孩子1歲多就會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對號入座,我兒子到2歲半才總算認全了所有的圖形。

3歲多的時候,有一天我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有些煩,叫孩子自己玩積木。我告訴他咪嘟熊長大了,夢幻島原來的房子住不下了,你去和“他”一起蓋個“蘑菇房”吧。于是,兒子很高興地自己玩去了,沒過幾分鐘,兒子在那廂大聲叫我:“媽媽,我不會!”

孩子一遇到難題,總說自己不會。我心想,這需要改變一下了,給他一點自信。我拿了一塊硬紙板給他剪了一個獎牌,上面寫著“工程師”,還找來一截紅繩子綁在上面,又開始給他講我編的夢幻島故事,告訴他把夢幻島所有“島民”都叫來蓋房子,誰蓋得好,誰就是“工程師”。

孩子的房子一次次建起來,又一次次塌了。房子塌了,他沒有叫我,我也沒有去幫他。

一個月以后的一天,他竟然獨自用積木搭出了真正的“房子”,有頂有墻中間還有鏤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的創(chuàng)造力一發(fā)不可收拾,什么稀奇古怪的建筑物,都開始給你搗鼓,有的時候還借助桌椅板凳一起構筑他的“大別墅”。

我本來并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鄰居家的大哥哥到家里玩,兩人玩積木,一比較我才知道兒子在這上面有點歪才,我的“虛榮心”終于大大地滿足了一把,以后也如法炮制,我不時給自己放一下假,兒子也常常給我一點小驚喜,從經(jīng)常說“不會”,到自信爆滿,什么事都搶著干。

原來孩子的聰明是這樣出來的。

相關推薦

  • 寶寶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
    2022-02-14 閱讀全文
  • 孩子左撇子是否更聰明? 目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生活中更習慣用左手吃飯和寫字等。人們常說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專家介紹,從科學角度還沒有確鑿的依據(jù)證明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因此家長切勿盲目強迫“左撇子”糾正生活習慣。...
    2022-02-03 閱讀全文
  • 你能辨別新生兒是否聰明嗎? 在出生時,聰明的新生兒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
    2022-02-16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孩子的缺點是否一定要指出? 育兒知識:孩子的缺點是否一定要指出? 有一天,一位媽媽和我討論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問題。 她的孩子因為作業(yè)寫得慢,經(jīng)常被老師留,家里人都很在意這件事,為孩子的書寫速度著急。孩子自己也為此感到難堪,有時候她明...
    2020-07-25 閱讀全文
  • 孩子聰明與否與生產(chǎn)方式無關 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在爭論是剖腹產(chǎn)生的孩子聰明還是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許多人認為,剖腹產(chǎn)的小孩比陰道分娩所生的孩子更聰明,理由是手術產(chǎn)的小孩不受擠壓,不會有腦部缺血、損傷等情況的發(fā)生。 其實,正常分娩時,...
    2022-02-14 閱讀全文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

2022-02-14 閱讀全文

目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生活中更習慣用左手吃飯和寫字等。人們常說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專家介紹,從科學角度還沒有確鑿的依據(jù)證明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因此家長切勿盲目強迫“左撇子”糾正生活習慣。...

2022-02-03 閱讀全文

在出生時,聰明的新生兒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

2022-02-16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孩子的缺點是否一定要指出? 有一天,一位媽媽和我討論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問題。 她的孩子因為作業(yè)寫得慢,經(jīng)常被老師留,家里人都很在意這件事,為孩子的書寫速度著急。孩子自己也為此感到難堪,有時候她明...

2020-07-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