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童年只有一次!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童年”是每一個人必經(jīng)的一個人生門檻,它在人們心中的定義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它是每一位孩子成長“童心、童真、童趣”的發(fā)散地,它組成了我們無憂無慮的金色日子---被稱為“金色童年”。
有一天,我的孩子去醫(yī)院打點滴,碰見一位教授,她看見我的小女兒,說:小朋友,你看著太成熟了,不像十歲的孩子,像十三歲的孩子,你要學(xué)會“享受童年”,幾句話語在我的心中引起層層漣漪,我感謝這位教授的善意提醒,我知道童年對每一個人來講,它只有一次,而如何將孩子的童年變成一個享受而舒展的童年,那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家兒子是一位天資聰慧的小天使,他是那種罕有的哲理思維的小精靈,我與他的對話總是超越了同齡孩子的話題,他的閱讀能力讓你驚嘆不已,也許是天生的特殊稟賦使她對事物的看法總是有別于同齡人,他的每一篇讀書筆記讓語文老師感嘆不已。也許是我酷愛文字的特點,也許是家中的藏書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我明白自己的許多視角與大眾的模式不同,我喜歡孩子的知識面寬廣,視野角度開闊,思維的方式是以人的能力發(fā)展為主,我討厭以分數(shù)框定一切的做法,我更厭惡中國教育的弊端,以分數(shù)評判一切,每一個孩子在分數(shù)的重壓下失去了學(xué)習的動力,失去了童年的快樂。
我經(jīng)常告戒他:“孩子,童年只有一次,你要在童年的時光中,培養(yǎng)自己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因為在童年時代的閱讀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記憶”。一個孩子的童年是否陽光將直接影響他一生的性格。而性格偏偏又是決定命運的主要因素。如果一個人擁有過沒有被污染過的童年,那么,他今后的人生色彩的感覺就打好了底色,對人生和各種事情的關(guān)照就可能有了生命的視角;如果擁有快樂、飽滿的童年,就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個安全的精神基礎(chǔ),無疑相當于買了一份終生精神保險。那么正如一位朋友所說的,應(yīng)該給孩子一個舒展童心,培養(yǎng)人格的機會,那就是儲藏童年,為的是給未來以陽光和希望。
我希望孩子們享受每個時代的童年快樂,不要使孩子們的童年變成一張過期的船票,變成一場永不能再重溫的夢。我想借助李鎮(zhèn)西老師的《把童年還給童年》,讓童年變成以下五個美好的詞語祝福天下的孩子,學(xué)會享受童年,那是你們孩子一生應(yīng)該得到的最寶貴的時光!
一、是歡樂童年。童年,在我們的心中,至少是歡樂的,它給了我們一種愉悅感。我們總會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自己的童年,“無數(shù)次地在夢里看到童年時沾著泥土的小腳丫,用舌頭輕輕舔著童年時留在嘴角上的甜蜜……于是便一次又一次渴望著什么時候再回到童年,回到那段放肆、輕松、無拘無束的日子?!碑斘覀兛吹浆F(xiàn)在的孩子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帶著極其沉重的精神壓力行走在路上時,我們不得不思考,他們的童年真的就這樣丟失了嗎?
二、是純真的童年。我們經(jīng)常會用純真歲月來形容自己的童年,不錯,童年的最大特征就是單純。我們能夠在楊萬里的“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找到答案,有優(yōu)美的文學(xué)語言“童年就象是一只偶然落在生命枝頭的小鳥,在我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飛的很遠很遠,遠的再也摸不到它俏皮的翅膀;童年就象是一只突然掙斷的風箏,驀然間,在視野里消失不見,盡管手里依然殘留著牽引它美麗身軀的繩索,記憶里還有它翩然、恬靜、快活的纖影!”告訴我們,當我們看著現(xiàn)在的孩子都成為個個“小大人”時,我們也就不該感到欣慰了。
三、是游戲童年。童年的回憶,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總會想起那些難忘的游戲,那些小人書,那些橡皮筋,那些小紙船……,記得學(xué)校里面的幼兒園在實踐李普曼的兒童哲學(xué),而其中,關(guān)鍵的就是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當我們把游戲狹窄化時,我們的孩子利用自己的那個心理年齡特有的反叛,反叛那些屬于游戲的音樂、畫畫等。
四、是溫暖的童年。這里的溫暖是心靈的安全與愜意,記得在辛棄疾的“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一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調(diào)皮,同時也可以看到“老夫靜處閑看”的嫻靜與呵護。我們的童年時常會因為“外婆的彭湖灣”而感動,那是因為我們在外婆,或者是其他長者的呵護下,我們感到內(nèi)心的舒適。
五、是夢幻童年。這個夢幻,是對于回憶來說的,人總是難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但坐下開始回憶一些美好的事情時,比如粉色的童年,我們便有信心能夠走過每一段歲月。當孩子的童年在積極為未來做準備而被剝奪時,他們的回憶里還有什么值得回味,至少,失去了一樣最美好的——童年。于是,遇到挫折時,他們該從什么地方吸取能量和信念。
讓孩子每一顆心靈就好象一棵禾苗一樣被陽光和雨露滋潤著,成長著,體驗幸福的童年過程,永遠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讓孩子有一段童年“好時光”
“對步入成年門檻的最好準備即是過好一個童年時代?!?/p>
——美國塔夫茲大學(xué)大衛(wèi)·埃爾坎教授
當今許多父母為努力加快孩子的學(xué)習進程,卻大大傷害了孩子。在孩子僅二三歲時,家長就讓其讀書、識字、背詩詞,四五歲時就讓其學(xué)電腦及琴、棋、書、畫,望其早成才子。其實這些家長做的,正是把孩子從其童年生活里趕出來而推入人世的煩憂之中。孩子需要的是自然發(fā)展的時間表,逐個地走完每一發(fā)育階段。跳躍式的負擔或者不讓孩子有足夠空閑的做法,也許能撥快其“學(xué)習鐘”,但因而就會破壞其內(nèi)在功能,以致再也無法恢復(fù)準確的“鐘擺”。
家長的主觀愿望是好的,但“他們的做法卻出于一個錯誤的直覺”,美國塔夫茲大學(xué)研究兒童問題的大衛(wèi)·埃爾坎教授認為,“家長們相信,使孩子能對付艱難世事的最佳準備是讓他們面對世事。其實,對步入成年門檻的最好準備即是過好一個童年時代。應(yīng)付日后逆境的妙方即是有一段好時光,抵御壓力的最佳防衛(wèi)即是靠強健的自我感覺?!?/p>
批評孩子有學(xué)問,一天最多兩次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nèi)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干脆鉆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里,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但是專家卻建議,不管寶寶犯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最好不要超過兩次。中國科學(xué)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林說,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tài)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都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管得很松,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養(yǎng)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yǎng)他們的是非觀念。而中國家長大多是另一種,即對孩子嚴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是非觀念,負面效果是,過多的批評、呵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其實,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jīng)驗教訓(xùn)。許多家長在寶寶犯錯誤時,總是大加譴責、恐嚇,卻忘記了犯錯誤是很好的學(xué)習機會。家長們的批評是想阻止寶寶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xué)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chǎn)生反叛心理。而且,過于頻繁的責備不僅讓孩子變得“皮”了,對批評充耳不聞;在成長的歲月里,更會在他的心里留下陰影,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周林建議,家長批評孩子,不妨每天只說個一兩次,不要逢事就說,因為有的錯誤,孩子可能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說也罷。而對于重大的錯誤,在批評時也應(yīng)該注意兩點。一是冷處理。即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不妨放低聲音,或采取沉默,這比高聲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會更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第二是要趁熱打鐵。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zhuǎn)眼就忘了。如果覺得孩子做的錯事必須批評,那么別拖拉,馬上就說,否則就起不到應(yīng)有的教育作用。
童年親子關(guān)系影響孩子一生
當你對愛情患得患失時,當你不斷要求伴侶的呵護時,會不會想到,這與童年時和母親的親子關(guān)系相關(guān)呢?日前,美國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1500名男女后發(fā)現(xiàn),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會影響他們?nèi)蘸蟮男愿瘛⒏星?,乃至整個人生。
一、母愛影響戀愛模式
1、安全型愛情。
擁有這類愛情模式的人占55%左右。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督導(dǎo)王國榮說,母子關(guān)系主要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情感表達方式。而擁有安全型愛情的孩子大多有一個關(guān)心、愛護他們的母親。兒時的安全感讓孩子長大后,更懂得也更能夠接受伴侶的愛,同時知道如何愛對方。
2、逃避型愛情。
一個對愛情和婚姻表現(xiàn)出恐慌的人,恐怕在年幼時飽嘗過被母親冷落的滋味。王國榮分析,孩子很小就懂得看父母的眼色了,尤其是母親的態(tài)度?!皨寢尩睦淠?,會讓他對異性產(chǎn)生排斥,成年后則出現(xiàn)”不敢愛、不會愛“的現(xiàn)象。”
3、極端渴望型愛情。
23歲的小曾告訴記者,她2年內(nèi)換了5個男朋友?!皫缀趺看味际俏业棺?。兩個人剛在一起時我會很依賴對方,可沒過多長時間,就會分手?!睂Υ?,王國榮指出,這類人的母親童年時往往對他們照顧不夠,于是他們就認為,只有“緊纏”母親,才能獲得愛?!斑@又叫”情感饑渴癥“,放到愛情和婚姻上,表現(xiàn)為不斷追求完美,并極度依賴對方?!?/p>
二、父愛影響社會角色
如果說母愛影響孩子情感的話,那么父愛則在一定程度決定著孩子扮演的社會角色。
“在猶太國家,父親常會對兒子說,”我是怎樣把你馱在鷹背上的?!啊蓖鯂鴺s告訴記者,這句話代表著最健康的父子關(guān)系。因為,在猶太人信奉的宗教中,有這樣的教義:為了讓小鷹學(xué)會飛翔,老鷹就用枝條撥弄小鷹。小鷹就不得不在窩外盤旋,當看到小鷹要掉落到巖石上時,老鷹就會用背接住它。通過這樣的故事,父親首先告訴兒子“你可以飛”;其次暗示他“我會無時無刻保護著你”。“這樣的孩子成人后大多有較強的倫理道德感,有廣闊的胸懷和責任心。”
反之,在父愛缺失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則可能產(chǎn)生反社會傾向。王國榮指出,一些犯罪的人,往往從小得不到父愛,或在父親的“高壓政策”下長大。
三、父母關(guān)系影響人際交往
父母關(guān)系則會影響到日后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王國榮告訴記者,孩子最初接觸到的就是父母關(guān)系。“比較完美的家庭關(guān)系應(yīng)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三個人的關(guān)系是等距離的,親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讓孩子長大后難以對人產(chǎn)生信任。
最后,王國榮強調(diào),這絕非決定性作用?!凹幢阌H子關(guān)系好的家庭,保不齊孩子日后可能胡作非為;而親子關(guān)系不好的家庭,也照樣能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p>
小編總結(jié):在每個家庭,家長們都有著對自己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愿望,可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方式卻截然不同。殊不知,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會影響到他們?nèi)蘸蟮男愿瘛⒏星?,乃至整個人生。所以,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尤為重要。
只生一個孩子是風險投資?
“投資”,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的定義是:在一定時期內(nèi),期望在未來能產(chǎn)生收益而將收入變換為資產(chǎn)的過程。
生孩子是一種投資?這樣一個冷冰冰還帶著銅臭的詞語,同生兒育女這件本應(yīng)該是最古老、最本能、最感性的事情發(fā)生聯(lián)系,未免有些煞風景,有些缺乏人情味。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醫(yī)學(xué)上的避孕技術(shù)和輔助生育技術(shù)在半個世紀以來的突飛猛進,讓現(xiàn)代人在生育問題上擁有的主動權(quán)和操控性,并不亞于一名專業(yè)操盤手之于他操作的股票。前者決定的是在什么時候生孩子和生幾個,而后者決定的是買哪只股票和買多少。
勿庸置疑,現(xiàn)代父母把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如果沒有孩子,他們或許可以去旅游、去買車、買房子、買股票或者干脆把錢存在銀行。撇開風險不談,同樣一筆錢,因為不同的生活選擇會演變成不同的結(jié)果:一本世界各地的旅游影集、一輛神氣的跑車、一套豪華的住宅、一筆績優(yōu)股、一本老存折,或者,一個聰明健康前途無量的孩子。
孩子的效益,尤其在農(nóng)村,是顯而易見的。常聽人說“孩子都大了,總算熬出頭了”,這無非是指對孩子的投資進入了回收階段,孩子能為家庭帶來勞務(wù)和經(jīng)濟收入。特別是那些需要靠孩子養(yǎng)老的人,當然把生孩子當做投資,當做自己老有所養(yǎng)的寄托。
既然是投資,那就是因人而異的事,絕不可能強求。丁克族完全有權(quán)利選擇不投資。另外,讓那些窮得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的人去投資,就好象企業(yè)過份的盲目投資,最后資金短缺而破產(chǎn)。投資本來就是要本錢的事,每一個家庭需要量力而行。
以前聽人說過,選擇婚姻伴侶,其實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資,無論從財富增長還是人生幸福的角度來說,好的婚姻,將使整個人生趨于完滿,家人并肩攜手抵御未來不可預(yù)知的困難,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而不幸的婚姻,只會讓人身心疲倦,無心事業(yè),并在財富上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同樣,生孩子,也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投資,無論從生命的延續(xù)、親情的滋潤、幸福的倍增、理想的實現(xiàn)、人才的培養(yǎng)等角度來說,一個健康、智慧、善良、真誠的孩子,都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無窮的“財富”。
生孩子,投資一個“潛力股”,用一輩子享受收成。
1、生孩子是一種對“生命”的投資。
生孩子最初只是為了“傳宗接代”,是生命的延續(xù)。一個人榮華富貴也好窮困潦倒也好最多不過百年,只有依靠孩子——那個身體里流淌著父母血液的人,才得以香火不斷、代代相傳。假如,假如生命不幸夭折,你會痛不欲生,因為對生命的投資賠得血本無歸。
2、生孩子是一種對“感情”的投資。
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jié)晶,只有生了孩子之后,才使兩個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有了血緣的紐帶。父母對孩子傾注了畢生最徹底的愛,付出了最深切的感情。假如,假如孩子對父母不孝不敬無情無義,你會怒不可遏,因為對感情的投資付水東流。
3、生孩子是一種對“幸?!钡耐顿Y。
孩子,讓審美疲勞的婚姻迎來美的升華,給枯燥沉悶的家庭注入了新鮮活力,給柴米油鹽的生活增添了浪漫情趣,給麻木淡漠的夫妻指引了努力方向,給同床異夢的愛人帶來關(guān)注話題,孩子更是家庭矛盾的潤滑劑,在一次次的溫馨親子時光中讓我們盡享天倫之樂。假如,假如孩子叛逆無道六親不認,你會撕心裂肺,因為對幸福的投資一敗涂地。
4、生孩子是一種對“理想”的投資。
盡管很多父母都說,我一定竭盡所能不要妄圖在下一代身上實現(xiàn)自己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然而,不由自主地安排孩子走自己的路,卻也是人之常情??匆姾⒆哟┰阶约簾o法穿越的障礙,看見孩子舉起自己無法舉起的獎杯,這是一種驕傲和榮耀。假如,假如孩子偏要特立獨行,你會大失所望,因為對理想的投資陰謀未遂。
5、生孩子是一種對“人才”的投資。
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將來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所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建立健全的性格、塑造優(yōu)秀的品德。假如,假如孩子“玉不琢,不成器”,你會捶胸頓足,因為對“人才”的投資全軍覆沒。
生孩子是投資,這個投資的合伙人是一男一女,成本為金錢、時間和精力。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時候,“生孩子”榮登“千萬不能做的十件事”之榜首。因為生孩子是個賠本的“買賣”,這孩子一出生起,就有數(shù)不清的錢往這個洞里填,還要搭上無法衡量的時間和精力。養(yǎng)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
投資的成本:
(1)金錢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xué)研究所刊發(fā)了著名社會學(xué)家徐安琪的一份調(diào)研報告,稱根據(jù)對上海市徐匯區(qū)的一項社會調(diào)查顯示,父母養(yǎng)大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萬元。當然,這是一筆苦中有甜的“糊涂賬”,很多人說養(yǎng)孩子不必如此高消費。不過現(xiàn)代父母,為孩子花錢不“打折”,淪為敗媽敗爸的大有人在,要不然現(xiàn)在的“嬰兒經(jīng)濟”怎么越來越發(fā)達呢?孩子真是一個“奢侈品”。
(2)時間
生了孩子不好好撫養(yǎng),就是為人父母的過錯了。以前逛街、美容、看電影、旅游、打游戲的時間,現(xiàn)在統(tǒng)統(tǒng)花在了孩子身上。光是吃喝拉撒的瑣碎,就要消磨一大半美好時光,此外,陪孩子閱讀、做游戲等等,更是忙的暈頭轉(zhuǎn)向,當?shù)攱尩亩汲钭约悍稚頍o術(shù)吧。
(3)精力
有了孩子要思考的問題很多,要花費的精力很多。不少年輕父母放棄工作機會、事業(yè)發(fā)展,光榮地成為全職奶媽奶爸。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是啊,教走路、教說話、教唱歌、教禮儀、教習慣、教為人處事的道理……哪一件不是傾心盡力的“大工程”呢?
投資的風險:
如果把生孩子視為一種投資的話,這種投資的風險也是很高的。
(1)孩子不幸夭折;
(2)孩子的意外傷病致殘;
(3)孩子不孝不敬、無情無義;
(4)孩子不學(xué)無術(shù)、無才無德;
(4)孩子不一定能夠如愿成為你期望的人;
(5)孩子就算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收入,但是不愿意回報;
……
也許,孩子的性格、品德等等,都可以通過教育的手段獲得滿意的結(jié)果,孩子不孝不敬無情無義,父母都有責,即使投資沒有回報,也是自得其果。然而,只有一件事情,那是父母左右不了的,就是生命。
降低風險的辦法:
從經(jīng)濟學(xué)的角度來看,降低風險的辦法,是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增加孩子的數(shù)目。獨生子女的風險,是最大的。
在人口學(xué)中,每個女性生育2.2個孩子是人口自然更替的理想水平,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也被普遍認為是最穩(wěn)定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構(gòu)成組合。
雖然很多人覺得多養(yǎng)一個負擔會很大的、多養(yǎng)一個會感覺很累的,不過養(yǎng)育第二個孩子的成本應(yīng)該要低于第一個孩子。由于許多嬰兒用品如車、床、服裝、玩具等可以被重復(fù)利用,而且已經(jīng)有了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經(jīng)驗,都可以用在老二身上,很多地方應(yīng)該都會省錢省時省力省心血。
結(jié)束語:
再次重申,本文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非自己的態(tài)度。老實說,我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把生育孩子當做一種“投資”,也從未將笑笑與房子、汽車、股票、存折相提并論。
生孩子不能算成本,感情和幸福更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假如一定要把孩子當作投資來看,我覺得這是“一本萬利”的投資。還有什么比得上你下班時孩子在家門口翹首企盼,一看到你就飛奔而來摟著你甜甜地叫一句“媽媽”更幸福的事情呢?
作為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自由地、健康地成長,想讓自己充分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那就“別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恩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
如何應(yīng)對孩子的“再多一次”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yīng)對。
父母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jié)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可是許多家長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種種努力后,自己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實,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或者“就這些,再也沒有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quán)利奪走,想一想,他們又怎會樂意呢?
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fā)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自覺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線
與其給孩子一顆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們的央求,而再給第二塊糖果,還不如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你可以吃兩顆糖果”;與其告訴孩子該關(guān)電視睡覺,之后因經(jīng)不住他“再多看5分鐘”的軟磨硬泡而妥協(xié),還不如一開始就聲明“你還可以多看10分鐘”。妥協(xié)讓步無異于獎勵孩子依靠糾纏不休而達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應(yīng)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線。
第二步:做好離開的準備
舉例來說,你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們該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還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鐘。”在時間到之前你應(yīng)該做好離開的準備,把東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別。等10分鐘一到,就對孩子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比缓罅⒖烫_走人。如果不這樣,下次你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時,孩子很可能將你的話當耳旁風。
第三步:保持平靜不妥協(xié)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會耍五花八門的小把戲,這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不要妥協(xié)。
如果孩子賴在地上不肯起來,不要理會他。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然后微微轉(zhuǎn)身,裝作要離開的樣子,一般情況下,他會跟上來。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來。此時應(yīng)盡量保持平靜,并將你的臉轉(zhuǎn)向一邊,不要與他面對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會,也不要計較他說“我恨你!我討厭你!”之類的氣話。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給他一個“警告”,告訴他可能會面對什么“后果”。為了讓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東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計劃,如提前15分鐘上床睡覺,不讓孩子看電視,不讓孩子玩最喜歡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證,在以后應(yīng)對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時,你會覺得越來越輕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