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孩子的幾個細節(jié)
發(fā)布時間:2021-04-06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表演大師快要登臺演出了,這時,他的一位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趕緊低頭一看,說:“哦,謝謝你的提醒?!比缓螅斨茏拥拿娑紫律碜?,仔細地把鞋帶系好。
弟子高興地笑了。
等弟子走遠了,大師又蹲下來,把鞋帶松開。這一幕正好被旁邊的一個紳士看到了。他不解地問大師:“大師,您為什么又將鞋帶松開了?”
大師回答:“因為我在戲里扮演的是一位長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帶松開正好表現(xiàn)他的勞累和憔悴。”
紳士更加不解了:“那你為什么不告訴你的弟子呢?”
大師回答:“他能夠細心地發(fā)現(xiàn)我的鞋帶松了,并能夠熱心地告訴我,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我一定要保護好他的這種積極心。為什么要將鞋帶松開,他看完戲后就會明白,但是,保護他的積極性可不是一直有機會的?!?/p>
這位大師的可貴之處就是懂得賞識弟子,保護弟子不斷學習的積極性。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身上盡是缺點和不足?你是不是覺得孩子總是不讓自己省心,從而哀嘆自己是個不成功的父母?實際上,那是因為你不懂得賞識自己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蔽覈逃姨招兄壬f:“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鄙朴谫p識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母認為,賞識孩子很容易,不就是表揚嗎?表揚誰不會呀?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賞識是一種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理念,是一種表達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激勵藝術。
也許你非常熟悉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期末考試中得了80分,而在上一次的考試中,孩子的成績是78分,這只是班級里中等的水平。你會怎么做?
埋怨型父母
父母責怪道:“唉,我怎么生了你這樣的孩子,總是提高不了成績。我給你買了那么多的參考書,你怎么就原地徘徊呀?以后你只有掃馬路去了!”
中國的很多父母都屬于埋怨型父母。在濟南一次調(diào)查中,有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罵”;有47%的孩子經(jīng)常受到過父母“嚴厲批評”;另有19%的孩子經(jīng)常受到父母的貶低,父母“常說自己不如別人”。
埋怨型父母總是懷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他們總是習慣于著眼孩子的缺點和短處,抱怨和指責孩子的不足,進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讓孩子產(chǎn)生“我是笨孩子!”“我的壞孩子!”的意念,從而在這種負面的意念中不斷沉淪,進而自暴自棄,讓父母越來越失望。正如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所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寬容和賞識,而嚴苛的責備會使天才的成長夭折?!?/p>
表揚型父母
父母一聽有進步就驚叫起來:“啊,這次多考了兩分呀,要好好獎勵一下,你真是太棒了!我們出去吃肯德基吧!”
許多父母片面地把賞識理解為表揚、贊賞,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總是一味地夸獎,有些甚至用物質(zhì)獎勵來刺激孩子。這實際上走入了賞識教育的誤區(qū)。
盡管表揚是一種正面的激勵,但是,表揚的關鍵是要起到激勵作用,重在精神贊賞。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物質(zhì)需要僅僅是人的低級需要,人的高級需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梢?,表揚孩子一定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要盲目表揚,更不要夸大孩子的優(yōu)點。
賞識型父母
父母故意驚訝地說:“是嗎?”,然后,接過試卷,認真地查看一下,微笑地說:“看來,你是下了功夫的,瞧,這不是提高2分了嗎?可不要小看這2分,如果你堅持不懈,每次都能提高2分,那可不得了呀!”父母讓孩子一起看試卷:“不過,你看這道題目是因為你的粗心造成的,盡管只有一分,但是,也是挺可惜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善于賞識孩子的父母總是著眼于孩子的優(yōu)點和每一個進步,他們能夠客觀評價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點滴的進步,并能夠不斷地鼓勵孩子充滿信心,繼續(xù)努力,同時,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失誤,賞識型父母能夠以寬容、理解的心情對待,并提醒孩子減少失誤,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最近看到的《做最成功的父母——賞識孩子的55個細節(jié)》一書中,作者在賞識教育的理念指導下,認為賞識孩子應該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更應該體現(xiàn)在親子教育的每一個場景和細節(jié)中。只有將賞識孩子的正確理念與賞識孩子的場景和賞識孩子的正確方法相結(jié)合,你才能收到賞識孩子的最佳效果,達到賞識孩子的最終目的。作者精心設計了55個教育場景,指導父母捕捉賞識孩子的每一個時機,用恰當?shù)恼Z言和方式表現(xiàn)你對孩子的賞識,這無疑成為每一位“望子成龍”的家長的必修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園共育:賞識我們的孩子
家園共育:賞識我們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都是高中教師,對高中生的心理還算比較熟悉,處理起這些高中學生的事情來也還算得心應手,但談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們每位家長都會有過感到痛苦的時候,特別是在孩子開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之后。
4月份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已經(jīng)過了四周歲了,做事情有時會固執(zhí)己見,不聽長輩的勸告,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都要花較長的時間、通過耐心教導讓他改正壞習慣。但有些不是很好的習慣卻不能徹底改掉。教來教去,很多時候弄得自己傷透腦筋。為此,作為父母的我們開始好好研究以前自己用過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學習新的教育理念。
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們在回顧一些教育影片,如美國電影《師生情》、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找到了些教育孩子的智慧;我們在學習一些教育資料,如宿茂臻老師的“舉左手與右手的故事”、周宏老師的《賞識你的孩子》、馮恩洪老師的“及格+特長”模式教育中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
總結(jié)起來也就是讓孩子時刻品嘗到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多鼓勵,少埋怨。這些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起來并不簡單,這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在教育過程中要融入情感、融入道德、更要融入智慧。因為我們應該意識到離開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離開道德的教育是危險的、離開智慧的教育是失去活力的。
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
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接兒子時發(fā)現(xiàn)兒子的額頭上貼了一個小貼紙,上面寫著‘獎’字,兒子驕傲地說:“老師獎勵的!”我笑著摸著他的頭說:“是呀,我就知道你最棒,老師同學都喜歡你!”他更加自豪地拉著我下樓。其實每個小朋友的額頭上或者手上都有類似的東西,表揚他,賞識他,我覺得小家伙自信心會更強些。
在幼兒園的操場上兒子很快找到自已喜歡的小木馬,騎在上面高興地喊著,因為小爸開車在外面等著,我招呼他玩一會兒就離開,正巧小區(qū)的孩子**也在,我讓他們手拉手一起走,可趙同學不肯,他姥姥在旁邊說這孩子如何得不懂事,話音剛落,趙同學就搶了別的小朋友的木馬,小朋友哭喊著追著。我蹲下身來:“**同學,聽說你最懂事最愛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木馬一起玩多好呀!”他一聽就松了手。我連連跟他姥姥說:“小孩子也有自尊,千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批評他,多賞識表揚他,他會更好!”姥姥說:“這孩子不懂事,不像你兒子懂事呢?!蔽倚?。果然一會功夫趙同學哭了,原因是他的小紙貼不見了,哄了半天,哭哭啼啼才上車,前提條件是兒子要上他家去玩。兒子痛快地答應了。
在去趙同學家的路上,兒子撿了塊石頭拿在手里玩,趙同學也想要就動手搶兒子的,兒子不給,結(jié)果他朝兒子胸口就是一拳把兒子打倒在地。兒子起來問:“你為什么打我,你是壞孩子!”然后跑向我:“媽媽,他打我!”眼淚含在眼里。我笑著對兒子說:“有點委屈吧,但你做得很對,跟他講道理,現(xiàn)在你把石頭給弟弟,你們一起玩就好了!握個手吧?”兒子起先不同意,但經(jīng)我這么一說就走過去,把石頭遞過去,趙同學這邊被姥姥狠說一通正打姥姥呢,兒子走過去倆人握手,放下石頭,手拉手開門上樓回家了。小孩子就這樣剛才還是‘敵人’,但轉(zhuǎn)眼間就會成為朋友。
做好晚飯去接兒子,兒子在人家里自由自在地開車玩,**的姥姥一再地夸獎兒子,說兒子懂事,我也趁機表揚兒子:“是呀,他現(xiàn)在很懂事呢,我們講道理他都聽。”小家伙聽了揚起頭,“媽媽,我玩差不多了,咱們回家吧!”然后和他們揮手再見。一出門,他恍然大悟地說:“啊呀,怎么黑天了?”“是呀,剛來時天還亮著呢?今天天熱,晚上有雨。”我接上說?!澳翘炖淠??”“天冷就下雪了!”兒子滿懷期待地說:“睡好覺就能下雪了嗎?”“不是,雪要在冬天才下呢?下雪時你想干什么呀?”“下雪時我的小木馬就穿雪衣了?”“是呀,那下雨呢?”“下雨它就洗澡了,變得干干凈凈了!”我被兒子的話感染著,小家伙的想像力開始發(fā)揮,“我最喜歡下雪,雪花從上面下來,我就變白了?!蔽也蝗绦恼f話,怕打擾孩子心中的想像,認真地聽著?!拔液蛬寢屓ザ褌€大雪人,像小企鵝PORORO一樣打雪仗-------”在兒子的想像中我們回到了家。我真誠地表揚兒子:“媽媽真沒想到,你的小腦袋里裝滿了這么多的想像,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侯還不知道這么多呢?”“當然,因為我最棒!”小家伙瞅著我來了這么一句,我驚喜得狂親他不止,當然這詞也不是他獨創(chuàng),聽起來熟悉,好像又是哪個碟里的吧?
我用這些瑣事來說明一個事情,我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加進了我對兒子的賞識教育,我發(fā)現(xiàn)兒子正如我所賞識的那樣,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自信,相像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有很大的發(fā)展,收到這樣的效果是我沒有想到的,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表揚賞識的話來說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建立起來,相應地思維也會發(fā)生變化,你所期望的好的品德,好的體能,好的習慣都會在我們的賞識中建立。當然賞識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賞識孩子的時候,“只能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應該賞識孩子的聰明與漂亮。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yōu)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應該予以肯定?!保ㄕ蹲鲎畛晒Φ母改浮罚┍热缳p識孩子時一定要真心誠意,不能空洞,要在具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等等。
請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吧!相信這些賞識的話語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永遠存在孩子的記憶中,讓一個美好的童年伴隨他一生一世??!
育兒知識:幫助孩子語言發(fā)展的幾個辦法
孩子的語言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存在著比較大的個體差異。有些媽媽因為別人家同齡的孩子能說好多單詞,自己的孩子單詞說得少,擔心是不是有問題。
“理解性語言”vs“表達性語言”
我們看孩子語言發(fā)展早和晚,不僅僅是以她/他說出來的清楚的單詞來衡量的。語言的發(fā)展,要綜合地看理解性語言(receptivelanguage)和表達性語言(expressivelanguage)這兩個過程的發(fā)展。
常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家寶寶都這么大了,怎么還不說話呀?這里,父母大多指的是表達性語言。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說單詞、學句子等等。學習語言分兩個過程。一個是理解性語言,另一個才是表達性語言。
比方說,我們?nèi)ベI冰激凌,對賣冰激淋的人說:我要一個草莓味的冰激凌。這里,我們使用的是表達性語言。賣冰激凌的人給了你一個草莓味的冰激凌,說明她/他完全理解了你的話,這里的過程是理解性語言??春⒆诱Z言的發(fā)展,理解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這兩個過程要一起看。我們甚至可以說,理解性語言的發(fā)展要先于表達性語言的發(fā)展,因為必須要理解,才會表達。
理解性語言包括:孩子能夠理解的單詞的數(shù)量;孩子能否聽懂父母的指令(比如,把鞋子拿過來,或者,走到門口來);孩子能否聽懂問題(比如,你想喝水嗎?)孩子能夠理解的介詞的數(shù)量(比如,把積木放到桌子上面;或者,你的火車掉到沙發(fā)下面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數(shù)字等等)。
表達性語言包括:孩子能夠表達出來的詞匯量(比如:事物名稱等等);能否將單詞組合到一起,組成詞組或者句子;孩子能否提問;能否運用代名詞、介詞等等。
所以說,看孩子語言發(fā)展,要同時看這兩個過程。而通常父母的一個誤區(qū)是,忽視了理解性語言的發(fā)展。父母常常著急:我家寶寶怎么還不說話?。窟@里,父母指的只是表達性語言的發(fā)展。我們要仔細觀察孩子,如果他對語言的理解與同齡人相當或超前于同齡人,那么可以多等一段時間,從理解到表達有一段積累的時間,有可能再積累一段時間寶寶就開口了。所以,如果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沒有問題,父母多半就不用瞎擔心了。如果他真的不能理解語言,那為了小心起見,最好去約專業(yè)人員評估一下。
幫助孩子語言發(fā)展的幾個辦法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讓孩子更好地理解語言呢?通常有兩種對孩子做出語言輸入的方法:
1、直接的方法。問一個問題;或者,給孩子提一個要求并期待孩子做出回應。比如,媽媽拿著一個蘋果,對孩子說:你是不是想吃蘋果???跟媽媽說你想吃蘋果;說蘋果;你喜不喜歡蘋果???
2、間接的方法。給事物/物品貼標簽,而且不需要孩子一定要說話。比如,媽媽拿著一個香蕉,說:香蕉;這是一個香蕉;媽媽剝香蕉皮。
顯而易見,第二種情形下,孩子的壓力會小一點,相對來說,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語言。就好比你把自己想象成在某個國家,不會說那種語言。你愿意人家怎么跟你說話呢?是不停地問你問題,要求你做出反應?還是用貼標簽的方式介紹你看到的東西?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看看這個媽媽是怎么陪孩子玩并教他說話的。
孩子(2歲多)在推一個小車。
媽媽說:“這是什么?這是車。叭叭!對了,你可以推這個車子。寶寶,你再拿一個別的車子,看看還有別的車子嗎?”
孩子還是拿著第一輛車,沒看其他車。
媽媽就說:“看,這是什么?積木。我們來堆積木吧。”
孩子看著積木,媽媽在堆,不過孩子并沒有一起堆。
媽媽說:“這些積木都是什么顏色?。俊眿寢屨f了一些顏色。孩子的興趣顯然沒在這里。
他拿起另一輛車,媽媽說:“啊,一個賽車。還有別的什么車?。俊焙⒆釉谕孢@個賽車。
媽媽拿過來一個飛機:“看,一個飛機;這兒還有一個,這兩個飛機一樣嗎?”
這個媽媽想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在孩子游戲過程中,提了很多的問題和要求,希望孩子做出反應。而且,很多次以自己的意愿,想改變孩子的活動或注意力的方向。
這樣做,一是信息量太多,孩子會感覺無所適從;另外,媽媽太想試圖改變孩子活動和興趣的方向,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沒在那里,說了也白說。
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不斷跟孩子提要求,而且期待孩子來模仿這些單詞,很多時候,不合適開始學說話的小寶寶。這個媽媽其實可以再淡定一些,少說,并且注意孩子關注的東西是什么,根據(jù)孩子所關注的事物來說,會更好,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那么,間接的方法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具體來介紹一下。
第一個是,平行講話。就是在孩子玩的時候,家長在一邊說出他在做什么。注意用非常簡潔的句子。
比如,孩子推一個車,你可以說:寶寶(當然可以用他的名字),你在推車子。哦,你拿起一個蘋果。你按住這個蓋子。
注意事項:
1.如果你覺得句子太長,可以省略一部分單詞。像上面的例子里,你可以省略“一個”,“這個”。對年紀越小的孩子,句子越簡潔為好,主要強調(diào)名詞還有動詞。
2.在孩子玩的30分鐘時間內(nèi),不必對他做的每一件事都進行描述,這樣的話,單詞句子太多??梢愿粢患虑橹v一次;或者隔一段時間描述一次。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旁邊很煩。
3.可以重復一些單詞。比如:你拿住蘋果,拿蘋果。孩子需要通過不停的重復來學習。
在整個過程中,不要給孩子壓力,你就是一個旁觀者,講述他所做的事情。不要覺得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你說的話孩子都聽進去了,他把你講的話和他做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這就是在學習。
第二個,就是描述,介紹一樣東西,一種特性等等,描述孩子看到/聽到的東西。
比如,你和孩子在散步,你們看到一顆樹,你可以說:一棵樹;這是一棵樹;綠色的樹;或者小樹,等等。這個情景,如果你使用平行講話,你會說:你看到一棵樹。這是這兩者的區(qū)別。
使用這種方法,你要仔細觀察孩子表情和注意力在哪里。比如,他拿起一個飛機,你說:這是飛機。但事實上孩子看著飛機的一個翅膀,并看了你一眼。你說:哦,飛機的翅膀壞了。所以你要密切關注他的注意力,讓他來引導整個過程。這種方法,也是讓孩子把語言和他所看到的東西在大腦里有個連接。
最后一個,就是自言自語,這個方法就是爸爸媽媽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而孩子正在看著你做,那么你就來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
比如,下班回家后我不得不做飯或洗碗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然后描述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媽媽在洗碗;媽媽在切菜,等等。讓孩子看清楚,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方法也是讓孩子熟悉、理解日常生活。也就是說,父母不要求孩子馬上“輸出”,這個時候就是讓他積累“輸入”。
很多父母認識上的誤區(qū),就是非要求孩子說完整的單詞,才算是學說話。這就是為什么我前面一直強調(diào)學習語言有兩個方面,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要先有輸入,才會有輸出。
媽媽們不要著急,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反省一下自己平時是怎么陪玩兒的。大家可以試一試平行講話和描述,和寶寶玩的時候,盡量把自己的語言放簡潔一點,不要一下子說很多。比如,和孩子玩積木,可以說:放上去,放上去;就這樣,可以重復上一兩個星期。不要試圖在一項游戲中完成很多任務,比如,在玩積木的時候又介紹形狀,又介紹顏色,等等。這樣讓孩子覺得信息太多,不知道該注意哪個好了。
總之,父母經(jīng)常和他們游戲,經(jīng)常跟他們講話,讀故事給他們聽,當他們有語言模仿的時候要積極地鼓勵,并用更好的方法與他們對話。不能只關注表達性語言而忽視了理解性語言,一個勁兒要求孩子講出來,讓他感到學習語言有很大的壓力。要牢記語言發(fā)展,是由理解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兩部分組成,缺一不可。
讓孩子走向成功的六個細節(jié)
(一) 珍惜并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培養(yǎng)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huán)。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二) 肯定——心理強化劑當孩子有錯時,應該針對錯誤行為就事論事,不應否定孩子的全部價值和各方面的成績。(三) 讓孩子善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亦是強者的一個顯著特點。遺憾的是,不少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而不愿聽取孩子的個人意愿和自我評價。(四) 專注——注意力的培養(yǎng)通過簡單而經(jīng)常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在學習上的注意力。如對幼兒,可唱一首歌(或用錄音機放)并要他細心聽,然后問“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動物?”(五) 信息刺激——成功的階梯“永不滿足”是強者的一項寶貴品質(zhì)。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時刺激他奪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辦一個孩子成績冊,甚至布置一個陳列室效果則更好。(六)“一步一個腳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善于分析條件,科學地制訂計劃是強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賴于幼年時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優(yōu)秀”的目標,父母可以幫助他把這一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以便孩子經(jīng)常對照一一攻關,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細心體會孩子成長的細節(jié)
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作為父母,越能了解孩子當前的狀態(tài),就越能使自己的教育切中要點,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認同的愉悅。然而,平時,孩子們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視角細心的體會。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彼训首臃呕卦瓉淼牡胤?,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喬喬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二、實施破壞不是錯
生活鏡像:
洲洲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對洲洲大聲地指責,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diào)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三、重復不僅是為記憶
生活鏡像:
藝可媽覺得很奇怪:給藝可講的《灰姑娘》故事,孩子聽了多少次也沒聽煩,每晚,藝可總是纏著媽媽講《灰姑娘》的故事,從不間斷。媽媽表示:媽媽知道你記住了,不用讀了。但藝可還是不罷休。
專家分析:
重復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特點。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不是知識在頭腦中的堆積,記住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刺激、記憶來促進腦部的發(fā)育。孩子的智力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復作為力量,當重復到達了一定程度時,新的狀態(tài)就會爆發(fā)出來。另外,孩子在聽熟悉的事物時,對事物的預見會給他們帶來信心與安全感。
四、依戀與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鏡像:
甜甜爸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從不讓甜甜粘著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時候,就讓她自己吃飯、穿衣,甚至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兒園鍛煉。
專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的階段,他們從對父母的依戀中感受親情,認識世界。經(jīng)過了這一階段,孩子才能逐漸建立起健全人格。從心理發(fā)育上說,孩子很需要被重視,這與他們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教子感言: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為之前,先仔細考慮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先掂一掂這樣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孩子像是一本書的作者,父母越有興趣讀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動力將這本書寫得更加精彩。
育兒心得:學會賞識孩子
育兒心得:學會賞識孩子
俗話說的好,細節(jié)決定成敗,因此我們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總會注意很多方面。但是,當我們面對孩子時,就不會注意很多了,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其實,大人們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的,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也應該注意細節(jié)方面的內(nèi)容!
學會賞識孩子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時通過與別人互動后建立的,常常被人告知“笨”、“丑”、“不乖”的孩子,自然就會展現(xiàn)出“笨”、“丑”、“不乖”的特質(zhì),更糟糕的是孩子潛意識里也許就這樣認定自己了。所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學會賞識孩子,用表揚和肯定來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將“聰明”、“自信”、“漂亮”的特質(zhì)展現(xiàn)出來。
注意保護孩子自尊
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的缺點、弱點,常被大人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孩子又沒有什么為自己辯護的解決辦法,愛面子的孩子只好生氣!反而更讓家長對其進行數(shù)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長此以往,孩子就不再喜歡出門,不喜歡與人交往,極大的影響著孩子與人交流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喜愛表演、表現(xiàn)是部份孩子的天性,但不要勉強孩子做這些,尤其是以物質(zhì)利誘、威脅刺激的方式,這樣會讓孩子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念。所以千萬不要常用此種方法來誘導孩子,以免孩子以為只要有誘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父母也總會有心情不好,或者壓力大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若是孩子再出點兒小情況,那父母很容易就會對孩子口出惡言,而惡言一出,烙在孩子心靈深處的傷痕,絕對會影響到你和孩子的感情!所以說,各位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出不愛他、不要他、討厭他的話,你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喜歡他,永遠都會陪伴他!
給孩子學習的機會
不要認為孩子能力不夠、很多事都不會做,而不讓孩子動手學習,在孩子說出要去做某樣事的時候,如果這件事,對孩子并沒有什么傷害,你就放手,讓他去做吧!如果,你不愿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或者因為擔心孩子出問題,而犧牲了孩子的學習機會,那孩子只能是所有的事情都依靠你,失去了自身潛力的發(fā)展。
別總想著處罰孩子
孩子總會出現(xiàn)錯誤,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家長就別總想著該怎么罰他,怎么教訓他,既然錯誤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我們就要冷靜、耐心地跟孩子說明犯了什么錯,討論分析應該如何避免錯誤發(fā)生,正向的處理過程更為積極有效。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有些家長總喜歡和孩子發(fā)脾氣,說完立馬就后悔,十分懊惱自己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認定自己需要把脾氣改一下,但就是難以做到,下次依舊發(fā)脾氣!其實,這些都是人之常情,畢竟,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其實挺難得,各位父母只要時刻彼此提醒,或自我提醒,情況一定會慢慢改善的。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而父母自己的錯誤示范,會給孩子造成很是深遠的影響,所以各位爸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在孩子身邊賞識爛漫的天真
在孩子身邊賞識爛漫的天真
鏡頭回放:隔代撫養(yǎng)中的彤彤
·彤彤雖然還不到五歲,可說話做事儼然大人的口腔和行為。起初,家里人還都以為彤彤比別的孩子聰敏懂事,模仿力強。后來,與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彤彤總是行只影單、格格不入。一問她,才知道她覺得跟小孩子玩沒意思。
這是因為孩子長期處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這對于模仿力極強的孩子來說,極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嚴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彤彤從小體質(zhì)差,稍有刮風下雨,就閉門不出門。即使太陽天,也最多在樹蔭下晾晾,怕曬黑了。彤彤走路比同齡孩子要晚得多,走路的姿勢很像老太婆,頭低垂,身子前傾,踉踉蹌蹌,總像要摔倒的樣子。彤彤最討厭別人說她的缺點,或者說別的小朋友的優(yōu)點。如果家里人違抗她的意愿,她就哇哇咬人,或者干脆拒絕吃飯。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極有可能使孩子的視野狹小,使孩子缺乏應有的體力鍛煉,從而失去孩子的活力和活潑,不利于養(yǎng)成孩子開闊的胸懷,活潑、寬容的性格。這樣使孩子長大后,為人心胸狹小,不善與人交際,易產(chǎn)生交際恐懼癥。
·彤彤人雖小,卻精靈著呢。每當爺爺發(fā)火時,彤彤都會看人臉色特別乖巧。事后,還會學著爺爺動怒的樣子,逗人發(fā)笑。
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為模式化,往往表現(xiàn)出固執(zhí)、偏激、怪異的想法與言行。這極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可能導致孩子產(chǎn)生怪異的心理和行為、人格的偏離等等。
·彤彤到現(xiàn)在都沒去上幼兒園,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即便是擦鼻涕嘴巴,入廁擦屁股,一概都由老人包辦。有一次,孩子自己便后擦完屁股出來很得意的樣子。爺爺一看,孩子沒經(jīng)他手就出來了,硬是連拖帶拉把她按回去擦屁股。盡管孩子高聲大叫自己擦過了,可爺爺說,沒刮凈得重來,只好讓他撥弄一回。
老年人撫養(yǎng)孩子,常常是過份關心和溺愛,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沒有機會做自己的事情。長期下去,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和果斷力,產(chǎn)生依賴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這使孩子在成長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產(chǎn)生心理與行為的障礙。
貼心忠告:
年輕的父母,不管你們有多重要的事、有多么忙,都應盡量自己親自撫養(yǎng)孩子,將孩子放在自己家里養(yǎng)育。因為只有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掌握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并從滿足孩子的需要出發(fā),做孩子最合作的伙伴與親密的朋友。我們才會于不經(jīng)意中賞識到孩子爛漫的天真和可愛的童趣。
彤彤的爸爸在外地讀研究生,媽媽在一所寄宿小學教書,彤彤從一出生就由爺爺和奶奶托管帶養(yǎng)。倆老人就這么一個孫女,打心眼里呵護疼愛,真正有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飛了的感覺。何況,小家伙能說會道,能編會唱,爺爺奶奶更是寵愛有加。
因為有老人照顧彤彤的飲食起居,爸媽也很少操心孩子的生活。盡管老人照料細心,從不喝涼開水,洗手都用溫水;即使是夏天,飯菜要是涼了,也必定熱了再吃;家里一律堅持使用公筷吃飯??墒峭眢w不好,老愛感冒生病,隔三差五要去看病打針,還因此住了好幾次院。老人生怕孩子吹風受涼后生病,所以成天把孩子關在家里。即便是大熱天,也不會讓孩子對著吹風扇,更不會穿短衣短褲。女孩子愛美,鬧著要穿裙子,老人也只好把裙子套在長衣長褲外面。考慮到孩子愛感冒,怕老師照顧不周到,家里決定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就這樣,彤彤一直呆在爺爺奶奶身邊學詩練字。孩子腦子很聰敏機靈,比同齡在園的孩子知曉得更多的東西;可是動作遲緩,吃飯做事磨磨蹭蹭,說話儼然大人口氣,脾氣也很壞,動不動就摔打東西,哭鬧不休。還動不動就叫爺奶滾開、去死!老人難以應付,凡事遷就忍讓,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她。這樣以來,老人更是百般不是,無計可施。彤彤的性格為什么會變得如此任性、刁蠻與霸道?孩子的天真可愛與童趣都到哪兒去了呢?……
追溯“隔代撫養(yǎng)”的來由
現(xiàn)代社會中,像彤彤這樣由爺爺奶奶照管的孩子在城市里普遍多見。這種“隔代撫養(yǎng)”主要出現(xiàn)在雙職工的家庭。年輕的父母因工作忙、兩地分居或缺乏帶養(yǎng)經(jīng)驗等原因,常常將孩子交給孩子祖輩撫養(yǎng)。這樣既可讓老人因撫養(yǎng)孩子有事可干,而內(nèi)心充實,又因老人有育兒經(jīng)驗及血緣親情關系能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父母放心,可謂一舉多得。就目前看,孩子主要由祖輩撫養(yǎng)的在我國則更普遍。孩子由祖輩撫養(yǎng)盡管有多種好處,但隔代撫養(yǎng)也有不利之處。
見證“隔代撫養(yǎng)”的不利
1.“隔代撫養(yǎng)”較之父母撫養(yǎng),更易養(yǎng)成孩子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
老人的心都比較慈、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祖輩們總是備加關愛,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著孩子,遷就孩子,為孩子辯解。而在這種溺愛、袒護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極易形成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這實際上給孩子培植下了誘發(fā)心理問題的病灶,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2.“隔代撫養(yǎng)”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產(chǎn)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關系。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將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無法取代父母之愛的。孩子缺少血肉相連的父母之愛,極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產(chǎn)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導致產(chǎn)生諸如心理和行為障礙、對人對物缺乏愛心、易產(chǎn)生暴力傾向和行為等問題。另外,隔代撫養(yǎng)也會影響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有時甚至是一輩子的。
3.隔代撫養(yǎng)最嚴重的危害在于這種撫養(yǎng)方式極可能導致小孩心理變異,產(chǎn)生諸多心理問題和疾病。
六個細節(jié)讓孩子走向成功
一、珍惜并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培養(yǎng)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huán)。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
二、肯定——心理強化劑
當孩子有錯時,應該針對錯誤行為就事論事,不應否定孩子的全部價值和各方面的成績。
三、讓孩子善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亦是強者的一個顯著特點。遺憾的是,不少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而不愿聽取孩子的個人意愿和自我評價。
四、專注——注意力的培養(yǎng)
通過簡單而經(jīng)常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在學習上的注意力。如對幼兒,可唱一首歌(或用錄音機放)并要他細心聽,然后問“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動物?”
五、信息刺激——成功的階梯
“永不滿足”是強者的一項寶貴品質(zhì)。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時刺激他奪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辦一個孩子成績冊,甚至布置一個陳列室效果則更好。
六、“一步一個腳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善于分析條件,科學地制訂計劃是強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賴于幼年時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優(yōu)秀”的目標,父母可以幫助他把這一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以便孩子經(jīng)常對照一一攻關,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