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對孩子耍賴要治標治本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幼兒園說課稿要脫稿嗎在了解到孩子耍賴的主要原因之后,孫扶志教授提供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供廣大父母參考。這些方法分為“治標”和“治本”兩個方面,一共分8個步驟進行。其中“治標”的方法主要針對孩子耍賴時當場使用,而“治本”的方法則可幫助家長逐漸杜絕孩子的耍賴行為。
治標4大步驟
步驟1曉之以理
當孩子耍賴時,家長需要馬上嚴正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也不會買你要的東西給你。”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家長不會順從他的要求。即便他哭鬧耍賴得再厲害,家長也不需要發(fā)脾氣,只要以堅定的口氣說明理由即可。
步驟2拒絕要挾
不論孩子如何哭鬧,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妥協(xié)。如果孩子哭鬧得動靜很大,那么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下一步的行動,是要留在當場,還是要離開。如果要繼續(xù)從事活動如逛街,那就要孩子停止哭鬧,否則立刻帶他離開現(xiàn)場。
步驟3動之以情
當孩子停止哭鬧之后,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可以好好地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喜歡你現(xiàn)在乖乖的樣子?!弊尯⒆用靼?,下次可以用好好說話的方式跟家長提要求,而不是以哭鬧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步驟4正向激勵
以多樣的方法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并鼓勵孩子有好的表現(xiàn),如學齡前的幼兒,家長會訓練戒奶嘴或坐馬桶大小便等??梢詭秃⒆訙蕚湟槐拘宰?,當他有好的表現(xiàn)時,就以蓋章或畫紅花的方式幫孩子記錄。在紅花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給孩子買一樣他喜歡的東西,把焦點放在孩子好的行為上,能激勵孩子有更好的行為表現(xiàn)。
治本4大步驟[趣祝福 wWW.zfw152.CoM]
讓孩子作息規(guī)律
孩子耍賴通常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父母平時就應(yīng)堅持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建立生活常規(guī),并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愿。訂好的規(guī)矩一定要明確施行,不要隨意改變,以免孩子產(chǎn)生混淆。
教孩子正確表達
除了建立生活常規(guī)讓孩子有規(guī)律感之外,家長也應(yīng)該教導(dǎo)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需要。如果孩子不開口的話,家長可以暫時不出手協(xié)助。當孩子開口要求家長協(xié)助時,家長也可以用提示說明的方式,讓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間。
少說“不可以”
家長不要經(jīng)常對孩子說“不可以”,除了告訴孩子什么“不可以”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可以”怎么做,否則孩子就不會感受到在成長,只是覺得家長總是一味地拒絕和否定,以后可能會漸漸降低對家長的信任,將行為“化明為暗”,只要家長不在,他就偷偷做被禁止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行為都是由模仿而來,因此當孩子耍賴時,家長自己也要反省一下,看看本身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在生活常規(guī)建立之后,家長是否又是最先不遵守規(guī)矩。例如要求孩子疊被子,但自己的被子卻總是卷成一團。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總是很晚才睡覺。請注意,在定下規(guī)矩時,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才會更有說服力。
TIPS:不要覺得孩子耍賴很丟臉
當孩子在外耍賴時,父母通常都會覺得很丟臉。對此孫扶志教授表示,家長其實不必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yīng)該明白,孩子耍賴是正常的普遍行為,每個父母都可能經(jīng)歷,所以你并不孤單!倒是家長應(yīng)該靜下心去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耍賴只是要求你的注意和關(guān)心,并不是無可救藥。家長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嚴重,更不要從人格特質(zhì)上去否定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寫作業(yè)拖拉要怎樣治
問:為什么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總很短?
幼齡段的孩子本身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可能坐個15分鐘就需要活動活動,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其實不用太擔心,可以讓孩子隔段時間適當活動,幫助更好地集中精神。
另外有些孩子,本身精力比較旺盛,坐不住,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在做作業(yè)前充分運動,釋放能量,再回到書桌前完成自己的作業(yè)。
問:為什么明明作業(yè)不多,孩子還要做到半夜?
時間管理能力是需要后天培養(yǎng)的。這時,身邊的人就起到很關(guān)鍵的作用。
如果家長放任不管,孩子沒人督促,很容易出現(xiàn)作業(yè)拖沓的情況;但有些家長可能性子比較急,常常嘮叨“你怎么還沒寫完?”,“快點做作業(yè)!”,這對孩子毫無幫助,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壓力甚至逆反情緒。
我的策略是,先和孩子一起看看今天的作業(yè)是什么,然后,和他達成共識,先做哪項作業(yè)再做哪項作業(yè),每一項都會讓他自己預(yù)估完成時間。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時間管理意識,往往會表現(xiàn)得更自覺一些。
問:孩子自控能力太差怎么辦?
有些孩子其實主觀上很想快點完成作業(yè),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容易分心。
我的建議是:首先,書桌的桌面要保持干凈整潔,不能有能夠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其次,陪伴他做作業(yè)。這種陪伴并不是家長在旁邊刷手機,看視頻,而是花點心思陪孩子寫作業(yè),觀察孩子做作業(yè)的情況,做哪些作業(yè)時他是最集中精神的,哪種類型的作業(yè)他是覺得有難度、有挑戰(zhàn)的。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幫助他。
問:孩子本來就是慢性子,我該怎樣讓他高效完成作業(yè)?
有些孩子原本就是慢性子,不僅是做作業(yè)做得慢,穿衣穿鞋吃飯,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慢,別的孩子需要半小時完成的事情,他1個小時才能完成。
遇到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首先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其次設(shè)定他能力范圍內(nèi)能夠完成的目標,幫助他提高效率。
我的孩子就是個慢性子,他平時吃飯需要花半小時,如果我給他設(shè)定15分鐘吃完飯的目標,他肯定是完不成的,這種“苛刻”的要求還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明知自己做不到還要強迫自己做,產(chǎn)生消極情緒。
家教知識:碰到孩子耍賴家長怎么辦?
家教知識:碰到孩子耍賴家長怎么辦?
碰到孩子耍賴的情況,作為父母需要冷靜、理智,不能感情用事,盲目地、無休止?jié)M足他的要求,也不能對他的要求置若罔聞。父母不妨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轉(zhuǎn)移注意力。當孩子耍賴時,你可以帶他迅速離開他耍賴的地方,比如去附近的兒童樂園玩一會兒,找他平時玩得好的同學,或做他平時喜歡做的游戲,如捉迷藏等,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淡化他的購物欲望。告訴孩子沒帶錢包。當孩子耍賴時,你可以告訴他沒帶錢包,身邊一分錢也沒有,不信就讓他翻看一下。這樣,可使他的購物欲望化為泡影,明白即使再哭再鬧也無濟于事,只得乖乖地回家。
適當滿足孩子的一些需要,并對他提出合理要求。告訴孩子,如果有肚子餓了,買點吃的是允許的,但經(jīng)常要買好吃好玩的,是不允許的。大人賺錢不容易,用錢必須慎重考慮,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能隨心所欲,買這買那,造成浪費。要引導(dǎo)孩子從小做一個節(jié)約用錢的好孩子。父母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堅持自己的正確決定,不能輕易改變。如果你在孩子套鬧后心慈手軟,滿足了他的無理要求,久而久之,他就會養(yǎng)成好吃懶做、亂花錢的毛病,到那時,想讓他改也不太好改了。
逐漸引導(dǎo)孩子。當孩子又提出要買東西時,可把孩子身邊不買零食的小朋友做榜樣來引導(dǎo)他,并對他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和鼓勵。
堅決說不。當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父母要堅決說“不”,不要因孩子哭鬧而姑息遷就,否則會給他造成“我一哭鬧,大人就沒轍了”的錯覺,下次他還會故伎重演。
該怎樣面對孩子的依賴
現(xiàn)在以獨生子女為主流的家庭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孩子在兩歲半以后,不知道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會”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媽媽給穿;不好好吃飯,非要媽媽喂,不想自己走路,非要媽媽抱……總之,并不是不會,而是“不想做”,總想依賴成人。往常一用就靈的“夸獎激勵法”也不管用了,孩子不斷地撒嬌或撒潑,讓媽媽們大傷腦筋。
面對這一情況,家長的處理方式尤為重要,但大部分家長卻并不知道,究竟應(yīng)該怎樣處理孩子的依賴行為,引導(dǎo)其真正自立。
【經(jīng)常妥協(xié),延緩其“自立”】
在孩子哭鬧撒嬌后,家長要么直接代勞,要么先“冷處理”,卻禁不住孩子的哭鬧,僵持一會兒后,還是代勞了。雖然過程不同,但最終都向孩子妥協(xié)了。而這種妥協(xié)背后的想法往往是“長大就好了”、“只有這一次哦”。家長總是寄希望于未來,可等“下一次”真的來臨時,依然會出現(xiàn)同樣的情況。這種妥協(xié)會讓孩子覺得“周圍的人都會寵著我,我可以不用自己做事情”,甚至會認為“這并不是我自己的事,別人能為我處理好一切”??蛇@個“別人”究竟是誰呢?一旦走出家庭,誰還能這樣無條件地為他付出呢?那當孩子突然間認識到這個“殘酷的真相”時,他要怎么辦呢?
【物質(zhì)獎勵,誘導(dǎo)其“自立”】
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小到“如果你自己吃飯,我就給你買一個玩具”,大到“你這次考第一名,我就給你買個平板電腦?!北砻嫔峡矗⒆幼约撼燥埩?,自己走路了,努力學習了,還考了第一名,自強自立。但這其實是家長在自欺欺人,因為他并不認為那是為自己做的,而是為了玩具或平板電腦而與父母做的“交換”。試想,一旦到了社會上,對于有些必須做但并沒有明顯回報的事情,孩子自然是能推脫就推脫,能不負責任就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嚴厲態(tài)度,逼迫其“自立”】
這類爸媽通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給孩子人為設(shè)立嚴酷的環(huán)境,用精神壓迫的方式逼迫其自立,用“扔下去學飛”的方法來“鍛煉孩子”。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類父母說:“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能有什么大出息?”“沒有人會幫助你,我也不會幫助你,誰都不要指望?!蔽覀兲貏e愿意相信這類家長是愛孩子的,因為他們在這么做的同時,內(nèi)心也備受煎熬。但這種“愛”并沒有讓孩子感覺到。孩子在家長面前沒有自尊、自信、安全感,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并不僅僅只有家庭時,自然會在其他地方尋找這些。因此,這樣的孩子“青春期逆反”會格外猛烈。小時候老老實實聽話的優(yōu)等生,到初中后成績一落千丈,甚至逃學、離家出走,往往都是這樣造成的。不僅如此,“自卑”和“不安”還將成為困擾孩子一生的“隱疾”,嚴重影響其成年后的生活。
延期、誘導(dǎo)、逼迫,這樣都不能讓孩子真正地自立。
而這三種做法都有同一個根源: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成長,逐漸自立。其實,孩子遠比你想象的要堅強得多,也脆弱得多——他可以自己做好多好多事情,但也需要感受到好多好多的愛。這時,就需要父母的態(tài)度:
這是你的事情,我不能幫你做,但我相信你能做好。我愿意陪著你慢慢做,等著你一點點長大。
自立是一種態(tài)度,它來源于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身邊的事物,相信能對自己負責;對于力不能及的事情,可以求助于他人,但并不依賴。而如果家長都不相信他可以自立,或者非得逼迫著才能自立起來,那他的自信又從哪來呢?
所以,當孩子不想自己吃飯、不想自己穿鞋子、不想自己走路時,你不妨給孩子講《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圖畫書·精靈保姆》的故事——
“喂我吃飯吧,保姆阿姨。沒有小魔棒,您也可以像媽媽那樣用勺子喂我呀!”歪歪兔坐在餐椅上說。
“很抱歉,親愛的歪歪兔!精靈保姆不會喂飯,但她保證會耐心地等你吃完?!?/p>
【歪歪兔育兒老師說】
當孩子撒嬌依賴時,家長需要在表明態(tài)度之余,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來等待他慢慢完成。成年人的生活節(jié)奏太快,快到忘記了怎樣去耐心等待。但孩子并不是這樣,他可能會用整個口腔來感受一粒米,也可能觀察一塊西蘭花好幾分鐘。但如果能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一起享受吃飯的過程,享受一頓飯的每一個細節(jié),雖然可能付出好幾倍的時間,但還能收獲好幾倍的快樂呢!
“穿鞋子你總會幫我吧,保姆阿姨?像媽媽那樣彎下腰幫我系鞋帶,我一定會好喜歡你!”歪歪兔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說。
“很抱歉,親愛的歪歪兔!我相信你會把鞋帶系成兩只漂亮的小蝴蝶?!本`保姆依舊笑瞇瞇地說。
【歪歪兔育兒老師說】
除了耐心等待,你還需要給孩子尊重和信任。在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自己做事,是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好。這時候,你不給他信任,還有誰能給他信任呢?蹲下來,給他一個柔和而堅定地眼神,告訴他“你能行”、“你很棒”。有了這些,孩子或許會大大超乎你的期待。
“抱我去公園吧,保姆阿姨。我愿意把我的果凍分給你。”歪歪兔說。
“很抱歉,親愛的歪歪兔!如果你想跟我比比誰走得快一點,我倒愿意?!本`保姆還是笑瞇瞇地說。
【歪歪兔育兒老師說】
與生硬的拒絕相比,愉快的游戲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喜歡有趣的事,愉快的游戲往往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或好勝心,使他暫時忘掉依賴,不知不覺中完成事情,克服困難。等游戲結(jié)束,再回頭看看——原來這件事這么簡單呀!
“嘿,歪歪兔,你希望我像你媽媽那樣,用最甜美的聲音,給你講個晚安故事嗎?還有,我能為你種下一個美夢呢!”精靈保姆伸出手,將歪歪兔摟在了懷里。
“當然!”歪歪兔答應(yīng)著,在床頭坐好,準備聽故事了!
【歪歪兔育兒老師說】
當然,別忘了在孩子內(nèi)心需要撫慰時,給他一個暖暖的擁抱。也別忘了,在睡前給他講好聽的故事。媽媽甜美的聲音對孩子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有了媽媽的撫慰和陪伴,再大的困難孩子寶寶也有勇氣去面對,而這勇氣的來源,就是來自母親的最強大、最溫暖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無可置疑,但如何去愛,確實是個值得用一生來學習的課程。和無原則的付出與要求相比,孩子更需要尊重和陪伴,這才是愛的正確形式。當孩子帶著滿滿的愛和自信走出家庭時,就能真正獨立地站立在天地之間,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了?;蛟S,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如果想深入了解這個故事,就請關(guān)注【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圖畫書哦!本輯圖書擁有十個主題、十個畫風優(yōu)美、想象豐富、內(nèi)容暖心的小故事,幫助孩子學會自信與樂觀、勇敢與堅持、自立與合作、尊重與寬容,學會時間管理與自我控制……在6歲前養(yǎng)成良好性格與健全人格,奠定幸福人生。
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圖畫書(全10冊)
1.如果你要跟兔子交朋友——學會尊重
2.兔子小姐的微笑——學會寬容
3.乘著風箏去旅行——學會勇敢
4.掃帚怎樣才會飛——學會堅持
5.只有一種顏色的城市——學會樂觀
6.與眾不同的兔子——學會自信
7.精靈保姆——學會自立
8.慢吞吞的小烏龜——學會合作
9.雪人的風箏——學會時間管理
10.等待蝸牛的故事——學會自我控制
孩子拖拉怎么治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幼兒做什么事情都比較慢,他們反而不能理解大人們?yōu)槭裁茨敲粗保约幢闶怯袕娏业耐饨绱碳に匀皇切袆舆t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
現(xiàn)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wù)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wù)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yè)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yè),額外的作業(yè)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wù)也就越多。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沓的壞習慣?
1.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如果孩子愛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辦法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
父母可以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如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看誰洗澡快等。通過這些比賽,家長可以隨時教給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wù)的技巧,教給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順序來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
這些游戲玩多了,孩子可能覺得沒趣,這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永^續(xù)做下去。
2.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愛磨蹭是由于時間觀念差造成的,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在孩子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為他規(guī)定時間。
父母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此事的時間,并以此作為時間限制,然后根據(jù)孩子完成的情況,給予表揚、獎勵(或無獎勵,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
在開始設(shè)計時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核對。孩子做事,家長為他計時,告訴并夸獎他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幾分鐘。這樣,孩子會有積極性。
3.讓孩子按時做事
磨蹭這個習慣,不光存在于學習中,也反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穿衣、吃飯、玩耍等。所以要克服這個毛病,必須從不同角度著手,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制定一些改正方案。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事先都做好假定,在假設(shè)的時間以內(nèi)(當然能夠越快越好)保證質(zhì)量地完成。
做完以后,可以共同討論,對方案進行調(diào)整,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在進行這些計時活動,如閱讀、答題、勞動時,如果家長能夠與孩子一起進行,會收到更好的成效。
4.學習的榜樣很重要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與榜樣做對比,家長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榜樣,這種標桿式的榜樣可以是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周圍的小孩子。
在平時的教育中,一定要拿出榜樣,告訴孩子,榜樣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愛,是因為他有時間觀念,辦事不拖拉。經(jīng)常以榜樣的事跡來教育孩子,對糾正孩子的拖拉毛病有一定的作用。
5.提高興趣點增加好奇心
做事動機不強,動力不夠,才會“磨蹭”,一旦調(diào)動起他的積極性,“磨蹭”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所以,家長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增加做事情的興趣。并且,適當鼓勵幼兒去做某事,適時給予獎勵。
6.適當懲戒是必要的
對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評教育有時會失效。專家建議,必要的時候,要將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現(xiàn)給孩子,并要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奶幜P。要讓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習慣造成的后果也會很嚴重,也會受到一定的“懲罰”。有的時候,適當?shù)奶幜P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孩子愛磨蹭,大多都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當造成的。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做事磨蹭的現(xiàn)象時,就要找出原因,要以身作則,不要包辦代替,應(yīng)該孩子營造做事利索的環(huán)境,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也別忘了鼓勵,增強孩子做事的自信心,對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壞習慣有一定幫助哦!
對待孩子磨蹭的習慣,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他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jié)萬式方法,不斷提高他做事的速度和質(zhì)量。對待孩子磨蹭的習慣,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他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jié)萬式方法,不斷提高他做事的速度和質(zhì)量。
孩子街頭耍賴 看海外父母另類處理法
孩子街頭耍賴 看海外父母另類處理法
兒子在街頭耍賴媽媽倍感窘迫
網(wǎng)友Eileenwa初到法國,她分享了自己在法國街頭教育孩子時的一次窘迫遭遇:
寶寶一歲半,越來越調(diào)皮,還愛說no。平時還好,一出去就愛到處亂跑,被我抓到后賴在地上不起來,那時候真是氣得我想踹兩腳!賴在地上多丟人??!可是氣歸氣,孩子畢竟不到兩歲還小,不能真打。有一次在法國街上的小店,寶寶又耍賴皮,我一著急,揪住了寶寶衣服把他拽起來,可是拽起來他又躺下,怎么辦呢?一個店員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們反反復(fù)復(fù),我真是覺得太丟人了。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國內(nèi),至少不會有人投來異樣眼光吧?
其實這位媽媽的遭遇,即使放在國內(nèi)也會引人側(cè)目的。比較孩子的大聲哭鬧不是小事。需要明確的是,孩子在公共場所“耍賴”無論發(fā)生在法國街頭還是中國街頭,家長都應(yīng)該盡快采取措施控制住場面。這時候,選擇什么方法十分重要。下面是一位美國父親的真實示范,這種做法確實值得媽媽們學習。
老外家長示范:孩子大鬧公共場所可以這樣做
美國街頭,一位父親領(lǐng)著5歲的女兒,正沿著人行道走著。父親和女兒還在聊著天,可就因為一句話不合,5歲的小女孩被惹怒了。瞬間,原本乖巧可愛的小女孩變得小臉氣得發(fā)紅,上氣不接下氣,又是跺腳又是搖頭的,拽得緊緊的小拳頭在空中憤怒地揮舞著。比這更嚴重的是那尖叫的哭聲。
5歲女兒在街上大哭當爸爸的怎么辦?
發(fā)生以上情況,國內(nèi)的不少家長可能會像Eileewa一樣,盡快地制止孩子,或是選擇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安撫孩子孩子的情緒。那么這位美國父親是怎么做的呢?
他從容地離開怒火中燒的女兒,與女兒保持一定距離并將背隨意斜倚在一旁的墻面上,明顯甚至夸張地擺出一副輕松、耐心、不帶威脅成分的架勢。接下來,父親開始語氣平和地與女兒談話,在談話中,他解釋說,無論是什么事讓女兒生氣都是可以商量的。他的女兒由此而明白了父親表達的東西并漸漸平靜了下來。一場街頭危機就此化解。
以平等的姿態(tài)跟孩子談?wù)劊戎浦购⒆踊驖M足孩子更有效。一方面這能平靜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知道,這種吵鬧是無法達到讓家長順從自己的目的的。各位爸爸媽媽若遭遇孩子大鬧公共場所的情況時,可以嘗試美國爸爸的做法。
除了法國街頭教子的超囧經(jīng)歷,網(wǎng)友Eileenwa還分享了自己在法國的一次深刻感受,這次是關(guān)于法國孩子的禮貌修養(yǎng)的。
點贊:法國孩子在公共場所的良好修養(yǎng)
法國的公共場所,一直給人井然有序的感覺。就連小孩也很少不懂事地瘋跑。當然,這與法國整體的社會風氣不無關(guān)系,可小小的孩子能做到這樣實屬不易。
法國孩子在公共場所表現(xiàn)出良好的修養(yǎng)
媽網(wǎng)網(wǎng)友Eileenwa對此就有親身體會:記得一次跟老公去哈爾濱看冬季冰雪節(jié),有溜冰表演,但是幾個中國孩子大的10來歲,小的4歲左右,在舞臺下面跑來跑去。管理人員是一會一來制止,可是仍然是無濟于事。另外一次,在法國看表演,前四排都是本土抱著孩子的家長,孩子也就2歲、3歲的樣子。當時我心想:完了,這么多小孩估計又是嚷嚷鬧鬧沒法看了。但是沒想到,整場竟然沒有感覺孩子們的存在,安靜看完演出!
Eileenwa表示,這兩次經(jīng)歷讓她印象深刻,她覺得法國的家長給孩子設(shè)定好一個標準,不是無底線地對孩子忍讓。雖然國內(nèi)很多父母也會注意制止孩子,可效果絕對沒有法國那么好。
法國人在公共場所能表現(xiàn)出很好的修養(yǎng),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注意在公共場所的禮貌禮節(jié),家長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視。那么國內(nèi)家長對孩子的禮貌教育為何會出現(xiàn)收效甚微的情況呢?
網(wǎng)友:國內(nèi)的禮貌教育缺乏對孩子的理解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在公共場所的禮節(jié)禮貌,相信不少的育兒書籍、資料中都有分條縷析的介紹??烧娴阶銎饋?,有些爸媽卻覺得孩子完全不受控制。一位曾在海外幼兒園做過實習老師的網(wǎng)友表示,國內(nèi)的禮貌教育太過教條,缺乏對孩子的理解認同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位網(wǎng)友是這樣說的:
教育孩子不能僅停留在令行禁止上
小孩做錯了,有些家長雖然會制止,但是會跟孩子說“哎呀妞妞怎么這樣呀,下次可不許喔~”、“你再這么做我就揍你!”這是典型的熊孩子養(yǎng)成之路。為什么不許?家長有沒有和孩子清講道理呢?有沒有告訴孩子這么做錯在哪里、為什么公共場合喧嘩是不合適的?好了,家長的道理沒有講,那就罷了,那在孩子下次犯錯時拜托你遵守諾言嚴厲批評孩子。結(jié)果再次犯錯后,家長還是說同樣不疼不癢的話,家長覺得這樣已經(jīng)算教育了孩子,沒啥問題,可小孩已經(jīng)不把家長的話放在心上了。于是,接下來,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了起來,如果家長喝斥他,他會吵鬧得更兇。
細細想來,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不僅僅是禮貌教育,對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應(yīng)當讓孩子明白令行禁止背后的原因,比如會影響別人、會跟自己造成人身危險等等,而不是單純地喝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