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學會停止也是一種幸福

發(fā)布時間:2021-04-04 做一名幸福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園種說課稿 幸福是什么教案

俞敏洪沒有吃午餐,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司空見慣。在他看來,饑餓之后飽餐帶來的幸福感,遠遠超過餐餐正點。

在《中國經(jīng)營報》25周年社慶的晚宴上,俞敏洪見到了許多未曾謀面的學生,這個號稱“擁有天下最多學生”的老師不管到哪兒都能遇到一些最熟悉的陌生人,與學生們的談天說地又讓他錯過了晚餐,他笑稱這是最具幸福感的饑餓。

終于明白俞敏洪清瘦身材的原因,在這個講究“苗條身材、豐富智慧”的時代,俞敏洪很自然地符合了潮流。

反差的幸福

每天俞敏洪都需要很早起床上班,尤其在學生假期時,他幾乎要比平常提前兩個小時出家門,因為位于北四環(huán)的新東方總部總是被前來報名的人擠得滿滿的,以至于從中關村到學校的短短距離就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俞敏洪行駛在這條路上,有些許煩惱,有些許驕傲。

回想到剛創(chuàng)業(yè)時,這種場面是俞敏洪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現(xiàn)在新東方內(nèi)都流傳著俞敏洪最愛電線桿的故事。話說俞敏洪剛剛辭職下海創(chuàng)業(yè)時,由于學校無人報名,他經(jīng)常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去貼廣告,由于不忍心破壞雪白的墻面,就只能向電線桿下“黑手”。

現(xiàn)在新東方的廣告形式早已擺脫了最初的“人工服務”,電視、網(wǎng)絡、廣播處處皆是,但最重要的就是人們的口碑相傳,這個類似于《阿凡達》里的自然無形的信息網(wǎng)絡讓新東方得到了真神的護佑。

正如他自己所講,饑餓之后的飽餐之所以幸福是因為反差帶來的快感,品味這種從痛苦到開心的經(jīng)歷則是一種享受。

俞敏洪出身于江蘇農(nóng)村的一個普通家庭,雖說最后考入北京大學,但考學之前的痛苦經(jīng)歷也讓他更加難忘這段時光。第一次落榜后,俞敏洪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掙到15元的高考補習班費用,他就幫別人開拖拉機運輸貨物,并抽空背單詞、學英語,最瘋狂的時候一天要背十幾篇文章。

而現(xiàn)在的俞敏洪早已不再糾結(jié)那15元錢,身價上億元的他早已把金錢當成一個數(shù)字,但那15元卻是給他印象最深、決定著他日后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十多歲時的俞敏洪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成為“中國英語教育的教父”,因為考上北大英語系的他并不招老師的喜歡,原因是他的口音非常重,老師經(jīng)常說他:“你說英語除了你的名字我能聽懂外,其他的我都聽不明白。”

之后的瘋狂學習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如果俞敏洪的故事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那他的幸福感絕不會高于現(xiàn)在。

現(xiàn)在俞敏洪的幸福觀早已從渴望成功轉(zhuǎn)變成最樸實、簡單的要求?!坝腥藧郏惺伦?,有所期待,這就是幸福的生活?!逼鋵嵈蠖鄶?shù)人都能符合于這個標準,包括成功前的俞敏洪一樣,他有父母的疼愛,有北大學業(yè)的自豪感,有渴望成功的期待。現(xiàn)在他有著相同的要求,只不過標準值發(fā)生了變化:他擁有無數(shù)人的喜愛,有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的成就,但對未來的期待卻回歸到最初的狀態(tài):吃一頓家庭餐,這可是我們所有普通人都能做到的。

在一項關于百姓幸福感的調(diào)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自己不幸福。正如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成功”一樣,也沒有絕對的“幸?!?。大部分的人和原來的俞敏洪一樣,物質(zhì)貧乏、生活艱苦,最后獲得了通過自己的勤勞達到成功時的幸福。當然也有另一種幸福,衣食無憂、聲名顯赫,但也許最平常的愿望都無法實現(xiàn)。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幸福,只是需要去發(fā)現(xiàn)、享受。

善于停止也是一種幸福

上世紀80年代,出國熱席卷了全國,俞敏洪的新東方成為這些學子夢開始的地方。據(jù)說,北大、清華學生不認識自己校長的人大有人在,但只要想出國,沒有不認識俞敏洪的。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學里,新東方學員至少占了中國留學生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那個時候,人們的價值觀是:出國是謀求幸福的一種手段。

可這位留學教父并沒有選擇出國,他曾說過,其實出不出國并不重要,不能以此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價值,重要的是一個人把握機會的能力。

俞敏洪在和楊元慶的聊天中得知,兩人都曾考過TOEFL和GRE,但都沒選擇出國留學。俞敏洪更看重“內(nèi)修”,不時地鍛煉自己的能力、競爭力和溝通力。正如他曾說過的“猩猩頭領”的故事一樣,有了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走入非洲叢林,也會變成一群猴子或者大猩猩的頭領。

的確,現(xiàn)在出國學子的“返國熱”正好印證了俞敏洪的看法,經(jīng)歷了文化差異、異國之苦的中國人慢慢覺得能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對于“內(nèi)修”,俞敏洪一直倡導改變自己?!霸诿鎸ΜF(xiàn)實生活的時候,所有對生活的看法都是來自于我們心境的改變,當心情變了,態(tài)度變了,生活就可以改變。盡管這是一個唯物主義的世界,但不同人看一件事物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這種感受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內(nèi)心,喜歡和討厭都來自于我們的心境?!?/p>

俞敏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有一個出租汽車司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聰明,只能開出租車,在外天天抱怨,回去還跟老婆吵架,覺得自己處處不順。有一天他看了一個電視節(jié)目,講的是一個人只要心境變了,世界就會變。司機打算試一試,第二天他把汽車打掃得干干凈凈,對所有的客人都非常有禮貌,他突然發(fā)現(xiàn)所有的顧客態(tài)度都轉(zhuǎn)變了。后來他又在汽車里安裝了可以選擇歌曲的音箱,配備客人喜歡讀的雜志報紙,結(jié)果這個出租車司機的生意就越來越好。從此以后他覺得這個世界無比幸福和美好。

現(xiàn)在的俞敏洪還是十年前的作息,早上六點鐘起床,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對于他來說幾乎沒有節(jié)假日,他曾經(jīng)抱怨自己甚至沒有時間看完一整本書。但他認為最開心的事還是與員工一起四處演講,而不是與家人一起共享天倫。因為他已經(jīng)改變自己的心境,此時的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普通人,他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俞敏洪一直學習滑雪,但從來沒有摔傷過,因為他知道如何停下來。對于人生,俞敏洪也在學著慢下來。他認為人到一定時候一定要學會停止,人要有貪婪,但是要有度。

他給自己列了未來幾件令他具有幸福感的事情:

一、每年資助500至1000名貧困大學生。

二、辦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私立大學。

三、多讀點兒書,到全世界各地多走走,把那份悠閑心情給收回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放手也是一種愛呢


放手也是一種愛呢周五**爸接兒子回來后我發(fā)現(xiàn)兒子的襪子不是他的,繼而奶奶又發(fā)現(xiàn)小家伙的小秋褲好像有點小了,緊緊地套在小腿上,松緊帶好像也挺緊,經(jīng)我確認,那也不是兒子的。估計是兒子將褲子尿濕了,老師給換過了,但是兒子在幼兒園也有小秋褲備份呀!問兒子,他只是說弄濕了,其他不知,問**爸也說不清楚。休息日時我將小秋褲和襪子洗好,周一早上裝好,讓**爸送兒子時交給老師。

昨天是我接兒子的,我早早到幾分鐘站在幼兒園外面看著他們貼在外面的一周食譜,花樣不多,但營養(yǎng)搭配尚可。五點一到,門衛(wèi)開門,大家風涌而入,我走在后面,進去時就見老師在門口來了一個家長喊一個孩子,我往里抬頭望,就見兒子和其他兩個小朋友坐在小凳子上正努力抬頭往門外望呢,我喊了兒子一聲,兒子張開雙臂大喊:“媽媽------”撲過來,我抱起他轉(zhuǎn)了一小圈,兒子親了我一下?!氨憩F(xiàn)好吧?”“好!”兒子大聲地說。這時我才有機會和老師說上話,這位姚老師我第一次見過,因為前幾次是小爸接的,我問明兒子的表現(xiàn),她說表現(xiàn)很好,基本上已經(jīng)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讓我放心。我趁機問了褲子和襪子的事,老師說兒子午睡起來來不及就尿褲子了,沒找到兒子的秋褲就換上別人的,我謝了老師,但其實也有疑慮:兒子的褲子跑哪去了?老師表示再找一下。我想孩子多這也難免,以后得把兒子的東西寫上名字才好,不過也得謝謝那位小朋友才是呀,畢竟兒子穿了人家的褲子呢?!

此時兒子已急了,拉住我的手喊上了:“老師,再見!”我樂了,這小子真急了,還挺主動呢。在下樓梯時,兒子對我說:“我喜歡幼兒園,不再上樂購超市了!”我這個樂呀,是真的嗎?“啊呀,我兒子上幼兒園后真是進步很快呀!不錯,不錯!”小家伙更美了,走起路來更帶勁呢。一路上我們坐車,小家伙都很開心,不停地跟我說話,看到大學,他還說‘我長大了以后要到這里來讀書!’看到飯店酒樓則說‘我長大到這里上班當大廚!’我邊聽邊樂,這小家伙志向遠大,孺子可教呢。不過到站下車時,一個新疆人追上我說:“這是你掉的!”我一看是我那個小記事本子,外表看來像錢包,再看背包的拉鎖被打開,檢查一下,手機還在,我沒帶錢包,只帶了點零錢,要不然肯定就被掏包了,看來下次得注意呀!

兒子回家就直撲到他的‘米田’企鵝身上了,“想死我了!”親個不停。他在路上就說,他想‘米田’了,現(xiàn)在看來他還是真想呢。晚上給他洗了個澡后就上床睡了,一夜到天明,小家伙睡覺好,這一點可真值得欣慰呀!

今天早上起來,他很開心,吃了半個蘋果,還在家里的器材上做了倒立。爺爺奶奶買了點油條回來(N多年沒吃了,我不讓吃)他高興得不得了,吃一個根。這一切表現(xiàn)都好,但是吃完飯后開始喊上了:“我不上幼兒園,幼兒園不好!”我們都樂,這句口頭禪每天早上都要說上一遍。后來他又嚷上:“我把幼兒園變成熊!”“那媽媽去接你時,發(fā)現(xiàn)那么多熊在里面,哪只是你呀?”“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流淚的就是我呀!”兒子想像力豐富,記憶力也很驚人,竟將小畫報里的故事搬到這里來,以前是‘我把爸爸變頭熊’現(xiàn)在改成‘把幼兒園變成熊了!’,盡管這樣但是給他洗完臉穿好衣服后,他還是跟爸爸下了樓,和我再見呢。

我趴在窗臺上看著他們在下面,爸爸打開車門,將兒子抱進去,然后給兒子系上安全帶,在此其間,我們聽見他們父子倆高興地說著什么,兒子情緒正常,后來看見車緩緩開走,我也收拾好一切上班去了。

看著兒子小小的坐在爸爸車里遠去,有一種滋味在心頭,孩子總要長大,放手也是一種愛呢。

家長學習——放手也是一種愛


早晨,文博還沒進門就站在媽媽身旁哭了起來,我將他帶到旁邊,幫他擦了擦眼淚,安撫他坐下和大家一起玩玩具,可是媽媽一直站在門口看著他,他又哭著跑到媽媽身邊,直到被熊老師抱到了辦公室,待媽媽離開后才穩(wěn)定下情緒。

從媽媽口中了解到,原來文博是害怕中午吃飯才哭的。怕太多飯吃不下去,老師會罵。但實際上,文博在小班的時候吃飯非常的好,總是排在第一、第二,也不需要老師喂食或是盯著。但是因為暑期在家都由媽媽喂飯,所以,在園培養(yǎng)的用餐習慣都被打亂了?,F(xiàn)在甚至害怕在園吃飯。媽媽早上送文博入園時,也總不忘告訴老師少給文博一點飯菜。

作為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度過的開心不開心,像媽媽這樣為孩子的午餐問題這么操心,我們作為老師可以理解,但是同樣為孩子的健康考慮,我們還是希望能和媽媽達成一個共識——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的食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定時定量地進餐。在幼兒園,我們給孩子的飯量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是孩子們之間并沒有很大差異,都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但是如果要求老師減少飯量的話,容易早晨孩子的熱量供給不足,如果長期這樣,容易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反而需要補充專門的藥片。如果媽媽能讓文博自己在家按時按量的自己進餐,鼓勵他在幼兒園也能像大家一樣把老師盛的飯菜都消滅掉,相信我們的文博會越長越高,越長越壯。

不論何時何地,老師的出發(fā)點都是關愛孩子,只是愛的方法和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種,我們需要用耐心、用智慧去幫助孩子,有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換個方式去甘心孩子,學習——放手也是一種愛。

“冷漠”也是一種傳染病


苦難,是檢驗道德的最佳標準。這句話暫時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我的腦海剛剛冒出的一個看法。這一看法來自眼下四川的這次地震。這場巨大的苦難面前,多數(shù)人或憂心如焚,或義施援手,但也不乏漠不關心、麻木不仁之輩。

如果一些小朋友對地震漠不關心,算不算冷漠呢?多數(shù)人估計會選擇否定,但有些孩子家長卻不這么看。這不,廣州有位家長就率先對其孩子不關心地震的行為表達了嚴重不滿。《南方都市報》5月15日的報道說,祈福新村有位業(yè)主在社區(qū)論壇發(fā)帖,稱他每天都在報紙和電視上關注四川災情,可他兒子卻不關心這些事,堅持要看動畫片,老爸做思想工作也不行。他擔心兒子太“冷漠”,在論壇求助,希望業(yè)主們合作為孩子們搞點公益活動。很快,他的帖子引起了其他家長的共鳴。

我認為,家長們的擔憂正逢其時,過早發(fā)現(xiàn)兒童的冷漠,是遠比智力早教還重要的事兒?,F(xiàn)在,什么都講究從娃娃抓起,學英語、練鋼琴、下圍棋,家長們都不惜血本,在道德教育方面,很多家長卻不太用心。誠如專家所言,防止孩子長大后變得冷漠和自私,從小開始做引導工作確有必要。

不過這“引導”二字,可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強行給孩子講解,強制要求孩子看救災新聞,顯然不是個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應首選“榜樣的力量”。如何樹立榜樣?現(xiàn)在就是好時機——如何表現(xiàn)對災區(qū)人民的愛心,如何融化孩子的冷漠,家長們現(xiàn)在大有可為。

“冷漠”其實也是一種傳染病。父母不孝順老爹老媽,孩子長大后八成都會模仿一點;同樣,父母助人為樂,兒子將來品德優(yōu)良的幾率必然大增。央視有一公益廣告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昨天,一同鄉(xiāng)就去當了回孩子的道德老師——捐款捐血。他提及另一當老板的同鄉(xiāng)之表現(xiàn)時,一臉的不屑:一個子兒也舍不得捐。于是聯(lián)想到老板那從來不拿正眼瞧人的11歲兒子,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

前年,沈陽有一知名血案,與孩子的冷漠不無關系。一男子與妻子發(fā)生爭吵,一怒之下,揮斧上陣,砍死了她。他們9歲的兒子就像看一場電影,目睹了整個過程,既不哭鬧,也不求助或報警。心理學家后來找到了孩子冷漠的原因:原來父母在家吵嘴與打架,一直都跟吃飯一樣正常。

“冷漠”易傳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年頭孩子們多系獨生子女,特別是都市里的孩子,從小缺乏交流的伙伴;加之人與人之間有著本能的防范心理,多數(shù)家長一般不鼓勵子女與陌生的孩子打交道。久而久之,孩子的“冷漠”就自然形成了。

看來,我們還是得感謝那位率先發(fā)現(xiàn)孩子“冷漠”的家長,沒有他的提醒,就沒有本篇文章,當然也就少了我們共同思考少兒冷漠的一個契機。

對孩子的禁止是一種引誘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對于有些對孩子而言必須禁止的事情,家長在教育活動中需學會“禁止的藝術(shù)”,以防止“禁止”向“誘惑”轉(zhuǎn)化。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自主意識與日俱增,而有些行為則是父母不希望看到或發(fā)生的。于是,一些禁止詞如“不許”、“不要”、“別”等成為父母口中的高頻詞,而被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從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為養(yǎng)育過程中最常見的親子對抗情景。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再晾著了,想象著兒子感冒發(fā)燒后難受的樣子,還有不能上幼兒園,我還要邊上班邊照顧他,越想越焦慮,就對兒子說:“今天夜里千萬不要再踢被子了啊,如果再踢開晾著肚子,咳嗽厲害會更難受的?!币呀?jīng)安靜下來的兒子忽然像被按了機關一樣,精神為之一振,把兩條腿都從被窩里伸出來,還一邊咯咯笑著一邊說著“我就要踢,就要踢”。

看到他的反應,我意識到自己說了一句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卻對兒子起了反作用的話。覺察到這一點,接下來我沒有被他的行為干擾,像沒有聽見他說的話一樣、默默地把他的腿放到了被窩里,說:“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兒子也給我道了“晚安”,進入預備睡眠狀態(tài)。

我想這樣的情景對每位父母來說都不陌生,也是很難避免。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執(zhí)拗地對抗,進行權(quán)力的爭奪,無異于自己挖坑往里跳。因為繼續(xù)關注這個行為,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行為都能得到強化并保留下來。既然如此無效,父母為何還如此喜歡使用呢?

禁止是父母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我們可以覺察一下,當對孩子發(fā)出一個禁止指令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怎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意識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心理會自動化地通過控制外在緩解焦慮或恐懼,以為可以重新獲得控制感。

當父母被內(nèi)心焦慮驅(qū)使著發(fā)出禁止時,通常對孩子是無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擔心的方向發(fā)展。一個一兩歲的嬰兒,他抓到了父親新買的蘋果手機,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開始啃,他顯然想要通過嘴這個器官,來認識一下這個父親深愛的家伙。忽然父親看見了,急忙叫?!安辉S扔”,話音剛落,手機也應聲被扔出落到地面。父親驚得張大了嘴巴,嬰兒特別有成就感。

當我們著急地發(fā)出禁止時,通常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可以起作用的,即使一次次無效,我們卻會質(zhì)疑“這孩子是怎么回事呀”,而很少去想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方法。

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

顯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為了體驗禁止創(chuàng)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給自己的腿下個禁止動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種特別想動的沖動,看看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期間有哪些感受。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產(chǎn)生身心能量的起伏,親子之間真正的影響也往往在這個一心一念的能量場里產(chǎn)生。禁止也一樣,當禁止發(fā)出,立刻會打破個體內(nèi)在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以相抗衡的沖破禁令的力量。就像一個數(shù)軸,0是平衡狀態(tài),禁止在0的一端產(chǎn)生了多少能量,就會在0的另一端創(chuàng)造出相似的沖破的能量。當看到?jīng)_破的能量后,禁止往往會增加能量以限制,這反而又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沖破的能量。循環(huán)下去,往往使孩子身上一件本來很小的事情,演變成難以解決的頑固的大問題。

要使被禁止的行為減少,通常有兩種相互補充的方法:

一種是忽視此行為,不作反應進行強化。但這種不作反應不只是行為,也要在內(nèi)心深處不動怒,否則,你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內(nèi)心壓著火,孩子就會窺探到你的內(nèi)心,從而繼續(xù)維持行為。

一種是忽視的同時,關注你希望發(fā)生的行為。因為打破黑暗的方法不是和黑暗對抗,而是光增加,黑暗自然就少了。

然而,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很困難的,因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問題通常是經(jīng)過許多輪的強化形成的,父母想要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急切,往往促使他寄希望找一種方法一試就靈,結(jié)果肯定會失望,從而難以堅持正確的方向。

禁止激發(fā)好奇心,創(chuàng)造心理價值

幾年前,聽說一套西方人寫的心理學類書曾經(jīng)是禁書,中文版發(fā)行了,我一聽禁書,立刻激發(fā)了好奇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想要一睹為快的愿望。于是,急不可耐地當天就下了單,滿足了好奇心,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閱讀普通書籍的心理價值。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生好奇的兒童呢?

禁止對有些孩子而言是選擇偏軌行為的線索

成人對兒童發(fā)出的禁止信息,往往反映了成人期望達到的目標,如果兒童在目標上與成人不一致,因此正在尋找一種行為,以準備與成人對抗或者背道而馳,實現(xiàn)自己個人的目標。那么,這個禁止就是一個極好的線索,被兒童選擇利用,創(chuàng)造一個相反的行為,以達成自己的愿望。

這種線索常常會被一些在幼兒園或?qū)W校獲得成功有困難的兒童所使用。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出,個體除了人格的統(tǒng)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yōu)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卑或處于下游,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處境的愿望。追求優(yōu)越和自卑感事實上是同一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

從這個意義上,孩子經(jīng)常拒絕上學或幼兒園,通常情況下是因為他追求優(yōu)越的心理沒有轉(zhuǎn)化為學校的要求,而是表現(xiàn)為一系列對學校要求的拒絕。他會尋找方法來應對自己的處境,但通常通過頑固或無禮等吸引注意,覺得自己了不起等,以逃避面對的困難。因為當他這樣行為的時候,他成功地吸引了老師或家長的關注。如果因此離開了幼兒園或?qū)W校,這就正中他的下懷。

有的孩子非常明白一些被禁止的行為會影響到其學校表現(xiàn),但他會非常頑固地堅持,如無禮、說話得太多,與學校要求不一致的行為等。家長的焦慮、預言式的訓斥、強化地關注等都可能強化了這些行為。

無禮、說太多話、說太少的話、愛哭泣、考試期間異常緊張等,還有一些明顯影響學校表現(xiàn)的行為,如幼兒園里拒絕畫畫的孩子,總是忘帶書包的小學生等,其背后的目標是一樣的,即以一種不費力、便捷的方式追求優(yōu)越感。因為他的這些行為背后其實有一種“權(quán)謀”,成人整天為此喋喋不休,成功地轉(zhuǎn)移了對他能力的關注,而變成了如果他不這樣,他就會成功。

對這些孩子而言,成人每天盯著他們想要扭轉(zhuǎn)的問題行為,會使兒童更相信自己不適合學校。相反,如果通過不同的方法,使他們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力量感到自信,才有可能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勇氣和信心。

相關推薦

  • 評價也是一種學習 早上,我把孩子們的38張畫一一在投影儀上進行展示.投影儀放大了作品的優(yōu)點,也放大了作品的不足.這對畫的好的小朋友是一個炫耀自己作品的機會,但對畫的不好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刺激.呵呵 我把一張畫放在投影儀...
    2020-12-26 閱讀全文
  • 累也是一種樂趣 我園開展了“花樣玩球”這一活動,我們挑選了幾名能力強的幼兒,讓他們玩球,并要求他們掌握一定難度的動作,孩子們在練習這些動作時感到有難度、很累,個別孩子練習很短的時間就不想做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每天都堅...
    2020-12-16 閱讀全文
  • 陪孩子成長是一種幸福 家長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應該是一種幸福。我們?nèi)绻粚W習做家長這一課,不僅做不好家長,也體會不到那種獨特的快樂。 一次,上了初中的兒子對我說:“老師問我們‘做飯前先做什么’,同學們回答‘買菜,洗...
    2021-04-09 閱讀全文
  • 被孩子關心是一種幸福 我感冒了,喉嚨疼得厲害,于是我就在杯子里泡上了些許金銀花,以緩解喉嚨疼痛。 張明輝小朋友看到我的杯子里有東西,就問:“老師,你的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說:“是金銀花。 ” “金銀花是干什么的?” “...
    2020-10-28 閱讀全文
  • 放手也是一種愛呢 放手也是一種愛呢周五**爸接兒子回來后我發(fā)現(xiàn)兒子的襪子不是他的,繼而奶奶又發(fā)現(xiàn)小家伙的小秋褲好像有點小了,緊緊地套在小腿上,松緊帶好像也挺緊,經(jīng)我確認,那也不是兒子的。估計是兒子將褲子尿濕了,老師給換...
    2020-11-06 閱讀全文

早上,我把孩子們的38張畫一一在投影儀上進行展示.投影儀放大了作品的優(yōu)點,也放大了作品的不足.這對畫的好的小朋友是一個炫耀自己作品的機會,但對畫的不好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刺激.呵呵 我把一張畫放在投影儀...

2020-12-26 閱讀全文

我園開展了“花樣玩球”這一活動,我們挑選了幾名能力強的幼兒,讓他們玩球,并要求他們掌握一定難度的動作,孩子們在練習這些動作時感到有難度、很累,個別孩子練習很短的時間就不想做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每天都堅...

2020-12-16 閱讀全文

家長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應該是一種幸福。我們?nèi)绻粚W習做家長這一課,不僅做不好家長,也體會不到那種獨特的快樂。 一次,上了初中的兒子對我說:“老師問我們‘做飯前先做什么’,同學們回答‘買菜,洗...

2021-04-09 閱讀全文

我感冒了,喉嚨疼得厲害,于是我就在杯子里泡上了些許金銀花,以緩解喉嚨疼痛。 張明輝小朋友看到我的杯子里有東西,就問:“老師,你的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說:“是金銀花。 ” “金銀花是干什么的?” “...

2020-10-28 閱讀全文

放手也是一種愛呢周五**爸接兒子回來后我發(fā)現(xiàn)兒子的襪子不是他的,繼而奶奶又發(fā)現(xiàn)小家伙的小秋褲好像有點小了,緊緊地套在小腿上,松緊帶好像也挺緊,經(jīng)我確認,那也不是兒子的。估計是兒子將褲子尿濕了,老師給換...

2020-11-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