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一個父親寫給兒子的信
發(fā)布時間:2021-04-03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轉蔡春豬《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看了之后百感交集。
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健康、快樂、正常的孩子,已經(jīng)是上天的恩賜,應當感到幸福和滿足了。對于有些東西,不要太過苛求。要知道,有多少當父母的,只要孩子能當一個普通人,正常地去上學,就知足了。
像我一個同事,孩子在出生時大腦受擠壓,智力造成障礙,一生將讓家人操碎心。
我小區(qū)里的一個孩子,經(jīng)常被兩個家人架著、拖著在走路,語言也表達不正常,都不忍心去問什么毛病。
一個鄰居說,她同事上小學的孩子,走在大街上,踩在了井蓋上,井蓋翻起來,他掉進去,就摔死了!
讓孩子平安、幸福地長大,才是最重要的。
正文如下:
吾兒喜禾:
這封信本來打算你18歲的時候給你寫的。你在外地讀大學,來信問我對你找女朋友一事的看法。我再次重申,大學四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寶貴的四年,應該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要以戀愛為重。至于學習,如果還有時間,就去抄抄同學作業(yè)。
還有一點,你父親必須提醒你的:不許在宿舍打麻將!麻將洗牌的動靜太大,易為校方所發(fā)現(xiàn)。別跟我說把你女朋友的連衣裙墊在桌子上了,沒用的,就算把你女朋友墊在桌子上——我就不信你還有心思打。你父親的態(tài)度很明確:棄麻將而擇紙牌,是為上策。打紙牌動靜小是其一,更主要的,就算校方發(fā)現(xiàn),一副紙牌沒收了你也不至于心疼。另:校方?jīng)]收紙牌時你不可太老實,建議你抽出兩張,讓他們也玩不成。
……
這封信提前了16年。提前16年寫的好處是:有16年的時間來修改,更正,增補;壞處是:16年里都得不到回信。
提前16年寫這封信,確實有難度——不知道收件人地址怎么寫。因為你就住在我家里。雖然沒有法律規(guī)定收信人跟寄信人的地址不能相同,但是郵遞員會認為你父親腦子有病。
吾兒,我都能想到你收到這封信的反應——你撕開信封,扯出信紙,然后再撕成一條一條的,放進嘴里咽下去。你這么做,我認為原因有三:一,信的內容讓你生氣了;二:你不識字;三:你是自閉癥,撕紙就是你的一個特征。不知道你是哪一點,盼回復。[76范文網(wǎng) wwW.fW76.COm]
一年365天,每天都差不多,但是因為有人在那天出生,上大學,結婚,第二次結婚……那一天就區(qū)別于另外的364天,有了紀念意義。吾兒,你也一樣,在你的生日之外,還有一天,對你父親還是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意義重大,你父親的人生方向都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那天,你被診斷為自閉癥,你才兩歲零六天。
那天凌晨兩點,我就和你母親去醫(yī)院排隊掛號,農(nóng)歷新年剛過,還是冬末,你母親穿了兩件羽絨衣還瑟瑟發(fā)抖。
在寒風中站到6點,你母親繼續(xù)排隊,我開車回家去接你。到家把你弄醒后,帶上你的姥姥,我們又匆匆趕回醫(yī)院。那天你真可愛,一路上咯咯笑個沒停,一點都不像個有問題的孩子。你姥姥本來就不同意帶你去醫(yī)院檢查,半路上就說不去了。但我還是要帶你去。
你都兩歲了,不會說話沒叫過爸爸媽媽,不跟小朋友玩,你也不玩玩具——知道你是想替父親省下買玩具的錢,但有些玩具是別人送的你玩玩沒關系的;叫你名字你從來都沒反應就像個聾子一樣,但你耳朵又不聾;你對你的父母表現(xiàn)得一點感情都沒有,很傷我們的心。你成天就喜歡進廚房,提壺蓋拎杯蓋的,看見洗衣機就像看見你的親爹。你這個樣子我怎么能放下心。
到了醫(yī)院才知道,你母親差點白排一晚上隊了,中間進來幾個加塞的眼看把你母親擠掉。你母親急了撂下一句狠話:如果我今天看不成病你們誰也別想看成。你母親字正腔圓的東北話發(fā)揮威力了。有個老頭脫下假發(fā)向你母親致意。還有一個人則唱起了贊歌:這個女人不尋常。
吾兒,在大廳候診的時候我們很后悔,怎么帶你來到這個地方來了:一個十來歲的女孩一直都很文靜卻突然大聲唱起“老鼠愛大米”;一個七八歲的男孩一直在揪自己的頭發(fā)——揪不下來就說明不是假發(fā)但還要揪;還有一個十來歲的男孩一直在候診室晃蕩,不時笑幾聲,笑得讓人發(fā)毛……北大六院是個精神病醫(yī)院,我們不該帶來你這個地方的。
好在很快輪到我們了。你像是有所感覺,卻開始哭起來,死活不肯進診室。吾兒,醫(yī)生其實沒那么可怕,醫(yī)生也扣鼻屎,剛才我閑逛時看到的。而且跟我們一樣,醫(yī)生扣鼻屎也是用小拇指而不是用鑷子。可能的區(qū)別在于:醫(yī)生扣鼻屎前會先用酒精給小拇指消毒。
給你檢查的醫(yī)生是個專家,我們凌晨兩點就來排隊就是想給你最好最權威的。專家確實是專家,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很不一樣:等一會,我接個電話。專家說電話也很有風格,干脆簡短:……不賣!以后別給我打電話了,煩不煩。
但是我希望專家跟我們說話還是別太簡短了,最好婆婆媽媽多問幾句,我們凌晨兩點排隊不能幾句話就給打發(fā)了。
專家問了你很多,但我們都代勞了。你太不喜歡說話了,以聽得懂為標準:迄今為止你還沒說過一句話。你不能跟小狗比,小狗見到我會搖尾巴,你有尾巴可搖嗎?所以你要說話,見到父親上班回來,你要撲上前去說:爸爸你怎么提前回來了,有個叔叔在媽媽房間還沒走。
專家還拿了一張表,讓我們在上面打鉤打叉,表上列了很多問題,例如是不是不跟人對視、對呼喚沒有反應、不玩玩具……符合上述特征就打勾。吾兒,每打一個勾都是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你也太優(yōu)秀了吧,怎么能得這么多勾?!
專家說,你是高功能低智能自閉癥——吾兒,你終于得到了一把叉了,還是一把大叉,叉在你名字上——你的人生被否決了;你父母的人生也被否決了。
專家說完,你母親說了三個字:“就是說……”。就是說什么啊,就是說可以高高興興去吃早餐了?就是說將來不用為重點小學發(fā)愁了?就是說希望在人間?還是就是說:醫(yī)生,嚇人是不符合醫(yī)德的哦。
吾兒,你母親當時只說出了“就是說”三個字,之后就開始哭了。專家拿出了她的人道主義精神,她說: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人道主義是催淚彈。你母親淚如泉涌——哇塞,也太多了吧,我看她以后三年都沒淚可流了。
我問專家:自閉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專家說了很多很多,什么神經(jīng)元什么腦細胞……我不想知道這些醫(yī)學術語。我對專家說:您就簡單說吧。專家去繁就簡,一言二字:未知。那怎么醫(yī)治呢?專家曰:無方!不知道病因,又沒有方法治療,這什么醫(yī)院。你的父親當時英文都逼了出來:FUCK ME!
正如專家所說,也不是完全沒希望。有幾家康復機構可以選擇。專家開始化身指路神仙了,機構分別叫什么在哪怎么去。你知道的還不少啊,專家。
入機構就能康復嗎?你父親又問專家。專家說: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完全康復的案例。
吾兒,你知道絕望有幾種寫法嗎?你知道絕望有多少筆畫嗎?吾兒,你還不識字,將來你識字了,我希望你不需要知道這兩個字幾種寫法多少筆畫,你的人生里永遠不需要用這兩個字來表述。
專家說你這是先天的,病因未知。就是說,你姥姥姥爺把你帶大,免責;你父親母親把你生出來,免責!我們都沒有錯,有錯的是你?!
是你父親母親的錯,吾兒,父母親把你生下來,讓你遭受這種不幸。
吾兒,知道那天你父親是怎么從醫(yī)院回的家嗎?——對,開車。你說對了。
你父親失態(tài)了,一邊開車一邊哭,三十多年豎立的形象,不容易啊,那一天全給毀了。你父親一邊開車一邊重復這幾句話:老天爺你為什么這么對我?我做錯什么了?
你的姥姥雙唇緊閉,一言不發(fā),把你抱得緊緊的,就像在防著我把你扔出窗外。
你的母親沒哭,她沒哭不是因為比你父親堅強——車內空間太小,只能容一個人哭。你父親哭聲剛停,你母親就續(xù)上了,續(xù)得那么流暢自然。這就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無縫續(xù)哭?
吾兒,到家后你父親沒有上樓,你母親你姥姥抱你上的樓,你父親還有幾個電話要打。第一個電話打給你哈爾濱的姥爺。你出生后不久,你不負責任的父母把你扔在哈爾濱,自己在北京享樂。這兩年都是姥姥姥爺帶的你。你父親要打電話跟你姥爺解釋:你現(xiàn)在這樣不是他們帶的不好,你在他們手上得到了最精心照顧呵護,我要深深感謝他們。
第二個電話打給你湖南的爺爺奶奶。這事跟他們不太好說。后來發(fā)現(xiàn)不用怎么說,只要說個開頭就可以了:你孫子將來可能是個傻子……電話那頭就開始哭了。OK!電話別掛,放一邊,吃完晚飯回來,再拿起電話,還在哭。電話還是別掛,放一邊,吃宵夜去。
后面幾個電話是打給你的大伯二伯,還有你的姑姑。他們的表現(xiàn)……?你姑姑這個娘們跟她媽一樣,兩個伯父表現(xiàn)不錯,至少沒哭。
父親的朋友圈里,你父親第一個電話打給了你胡嗎個叔叔,他是你父親的死黨。胡叔叔還沒生小孩呢,嚇嚇他,嚇他以后不敢生小孩,收你為義子,他的房子車子將來就都是你的了。
你父親還想打電話,卻發(fā)現(xiàn)沒人可打,電話里存了200多個號碼,跟誰說,怎么說——嘿,兄弟,我兒子是自閉癥……嘿,姐們,你聽說過自閉癥嗎?
那天你父親哭得就像個娘們,花園的草看到了,你父親可以拔掉;樹也看到了,你父親沒辦法,他們受《植樹法》保護。殺人的心都有,卻奈何不了一棵樹。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樹不逝。
吾兒,一個人不吃飯光喝水7天不會死你知道嗎?這點應該不需要你父親驗證,所以第二天你父親就進食了。
吾兒,自打從醫(yī)院回來,你父親發(fā)現(xiàn)家里面可以坐的地方多了。臺階上,坐;門檻上,坐;玩具車上……到哪都是屁股一坐。
吾兒,你父親做錯過很多事,但最正確的就是跟你母親結婚,你父親未必偉大光榮正確,但你母親確實勤勞善良勇敢。你母親為了照顧你,果斷地把工作辭了。
吾兒,你父親只是三日沉淪,沉淪三日,他馬上振作了。振作的標志就是:肆無忌憚的開玩笑了。
吾兒,你父親每天在微薄上拿你開玩笑,不是討厭你,是太愛你了。你舉手投足都是可愛,你父親胡言亂語也都是愛。希望你明白。
吾兒,你收到這封信后,我知道你會把他吃掉。你愛吃餅干,但我找遍了全世界,也沒找到餅干做的紙。SORRY。所以你就別在意口感了,至少比煙頭泥土好吃吧,你又不是沒吃過。
信里面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醫(yī)院的事,那些事情忘不了,索性寫出來,你吃掉,以后也就沒有了。
那些都是你的過去,不是你的現(xiàn)在,更不是你的將來?,F(xiàn)在你一天比一天進步,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你勢頭很猛啊,小朋友,不得了啊,照此發(fā)展,你八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說:其實我也是個普通人嘛。有的人八十歲未還必能達到,一個曾經(jīng)的高官現(xiàn)在的階下囚說:我就想做一個普通人。呸!不經(jīng)過努力沒有奮斗能成為普通人嗎?
你父母也是普通人,一生下來就是,到死還是,一點變化都沒有,無趣。所以雖然你最后還是淪為普通人,但你的一生比你父母有趣多了。不許驕傲。
我對你有曾經(jīng)很多期待和愿望,這些期待和愿望有的冠冕堂皇上得臺面,比方你成為諾貝爾獎文學獎獲得者;比方你當上省委書記;比方成為考古工作者;比方成為哪位部長的換帖兄弟承包點工程……這些其實都是浮云,算不得什么,父母對你最大的期待和愿望:你是一個快樂的人。這個愿望說大就大說小則小,但希望你能幫父母親完成,我們也會盡力協(xié)助,但主要還是靠你自己。
上不了臺面的愿望和期待,父親其實更期待你實現(xiàn):搞大一個女孩的肚子。前提是:別強來,注意方式。
你父親年輕時,情書寫得才華橫溢,以為會收獲愛,結果只得到兩個巴掌,頗意外?!愀赣H后來總結出的經(jīng)驗可以作為家訓,世代流傳下去:寫給A的情書,務必裝到A收的信封里,而不能是B收的那個信封。子孫后代切記!
但父親這次給你寫信,真情實感,句句發(fā)自肺腑,尤其沒有裝錯信封。希望能得到你的愛。
還有,回信的時候,雖然收信地址還是我們家,收信人就是我,但我還是希望你跑一趟郵局。郵局有個女孩長得不錯,追到手我給你騰房。OK?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一個80后中國女孩寫給未來兒子的信
今天在網(wǎng)上閑逛,發(fā)現(xiàn)了這篇的文章,文風幽默有趣,而且看上去和我印象中的80后差距巨大,從此文中,讓我不得不對80后的年輕人刮目相看,如果按照此方法教育孩子,不成才才怪呢。所以那些60年代、70年代人也應該好好地向這個女孩學習一下吧。閑話少說,現(xiàn)在請看原文。
乖兒子(如果是閨女 千萬別跟媽計較 因為打兒子倆字只敲四下鍵盤)你好 我是你媽 你親媽 你風華絕代的親娘 恩 看到這封信的時候 你一定很好奇媽是什么時候寫的 非常牛掰地告訴你 是你媽二十那年寫的 那會兒連你爹都沒有 就是突然興致來潮了 決定現(xiàn)在寫下一些話和承諾 可能你讀完會想說 媽賜我毒藥 讓我離開人世吧
首先我必須說 其實你有可能差點就不出現(xiàn)在這世上 因為你媽我曾經(jīng)想要倆孩子 到只想要一個孩子 到后來見著孩子就惡心 但是遇見你爸 你媽就倒塌了 然后你也知道 男女一相愛 就為所欲為 于是在一個非常美好的日子 我和你爸就昏天暗地了 因為愛你爸 因為你媽覺得女人沒有孩子很不完整 所以就把你給弄出來了
為了你 娘拋棄了性感小裙 為了你 媽忽視了高跟鞋 為了你 母后放棄了一切被定義為垃圾的食物 為了你 額娘想沒事愛愛你爸都提心吊膽 你說一正值嬌媚無比的女人突然這樣容易嗎
還有你爹容易嗎 首先視覺上就得進行調整 其次心理上要準備承擔更多累人的事 再就是生理上要忍辱負重 所以為了你 我和你爸沒少受苦 一點都不容易
以后別覺得我們活該對你好 以后別覺得一切擁有都是理所當然 以后我們愛你十分 你得愛我們五分 剩下的五分就看你小子良心了 看見你就會讓我想起和你爸相愛的點點滴滴 看見你就會讓我想起你姥姥和你姥爺那時的不容易 看見你就會讓我想起你媽小時候也跟你似的那么可愛
對于你的愛好 媽有點稍微自私就是想讓你去學鋼琴 你媽我學了七八年鋼琴也沒弄個什么肖邦啊貝多芬獎的 那是因為你姥姥只是想讓我有個興趣 而我純粹是為了讓你以后勾搭小姑娘更加方便點 有那么一部分丫頭看見長的不錯還會彈鋼琴的男的就發(fā)昏 當然如果你誓死不學 也不逼你 最多不理你幾天
還有媽希望你能愛運動 籃球足球網(wǎng)球各種球隨你樂意 學生時期運動型男生很招風 我希望你是校園風云人物 迷倒一片女人 讓她們來賄賂我 告兒她們帶酸奶 這樣沒事兒你爸還能跟你在樓下籃球場斗兩下 當然我經(jīng)過的時候 你必須把球傳給你爸 這樣我就可以抱著你爸說 老公 你真帥 你爸一個反撲 媳婦兒 走 回家
媽希望你能愛學習 但不是書呆子 千萬別跟我說 媽我只愛學習 我只想看書 我可能一激動會掐死你 不用非得什么第一第二年級前五十 差不多就行 這個東西要看你自己 只要你覺得不虧 只要你覺得這就是你的能力了
戀愛這個問題 媽的建議就是 如果覺得責任是你能承擔的 那么你愛怎么折騰都隨便 只是我要告訴你 每個女孩都值得被珍惜 不要隨隨便便地玩弄任何一個人的感情 請記住保險套隨身攜帶 再就是如果你恰巧愛上了同性 請你告兒媽一聲 如果那個人是你真正愛的人 我和你爸都不會阻止
對于朋友 請你記住哥們是陪伴你最久的一群人 可能在你還年少的時候交了所謂的壞朋友 但是記住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壞 任何一個人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作為男人 擔當 責任 仁義這些請你記住 媽寧愿要一個為了哥們去炮兒局的兒子 也不想要個冷血無情只為自己的尊貴人物 不過你丫要是折了 真跑進去蹲著了 我抽死你這事沒商量
希望你是個真男人 是個有血性的真爺們 不是陰柔男子 那都是放屁 關于你的前程 爹媽不會強求你 希望你能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兒 如果你想拎包走遍世界 好的 去吧 每個年輕的血液都有著那些沖動 年長的人會稱之為盲目 但我不希望 等你老的時候后悔年輕時有那么多沒做過的事情 只要不是坑蒙拐騙偷吃喝嫖賭抽
有人說人生最邪惡的地方是只能年輕一次 可這也恰巧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地方 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學會珍視和堅持 我和你爸不需要你養(yǎng)活 讓你擁有自己的事業(yè) 是為了讓你可以承擔自己的家庭
對了 說到這 就要提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那就是你結婚了 千萬別跟我和你爸住一起 求你了 就讓我們和諧的渡過人生吧 你要是有小孩了 也千萬別扔給我們 每個星期帶過來讓我們倆玩兩天 我和你爸可能沒事就出去旅游了 哪玩兒去了 總之讓倆老頭老太太多膩歪膩歪吧
對于感情媽媽要告訴你 記住只靠單純的喜歡和愛 那份感情不會長久 信任 溝通和寬容才是最重要的 人不難懂的 只要你主動去溝通 試著換位思考 請你信任你的愛人 不要懷疑 請你尊重你的愛人 不要認為對方理所當然就應該對你好 千萬不要總自以為是的去考驗對方 千萬不要認為對方一定懂你 因為誰都不是天王老子 生下來就什么都懂
關于生活 這是一個很妙不可言的話題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但都遵循著一個準則 那就是良心 請你活的瀟灑些 請你活的對得起自己 別大學畢業(yè)了跟我說 媽 我沒拿著英語四級 你愛拿不拿 只要學校給你畢業(yè)證
哎呦 就是記住你媽愛喝酸奶 你掙錢了必須得給買酸奶 但絕不要蘆薈味兒的 就是記住你爸愛你媽 別沒事傻了吧唧跟你爸統(tǒng)一戰(zhàn)線跟我起義 因為你鐵輸 就是記住我愛你 非常地愛你 從你出現(xiàn)在我生命里那一刻開始 還得記住以后逛街的時候得讓我挽著 還得喊我姐 聽見沒
至于你老婆 帶回來給我和你爸瞧瞧 大概的理想兒媳婦標準就是五官俱在 四肢健全 心智正常 但你敢給我領回一非主流的兒媳婦 我能踢死你 別怪媽不開通 因為你媽不想看見一山寨版熊貓在眼前晃悠
不說了 累了 還有點餓了 你是不是看哭了 別哭 你媽愛感動人這事不是一年兩年了 因為心里有你 才想那么無怨無悔地愛你 寵你 感動你 對你好 千萬別總出去說我是你媽 我怕那些孩子因為太羨慕而撓你
曾在隨筆本上隨手寫下了一句話
爸媽是我人生最大的弱點;若他們離去,我的世界會瞬間崩塌
后來下面被你姥姥補了一句話
孩子,等到你為人父母那天,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孩子
若他們離去,你的世界會瞬間崩塌
大寶貝兒子,我愛你 我還至死不渝地愛你爸 我還以命擔當?shù)貝勰憷牙牙褷敔敔斈棠?我還堅貞不渝地愛中華人民共和國
世界和平 阿門 真主安拉保佑 阿彌陀佛!
一位媽媽寫給叛逆兒子的信
寫這信給你,基于三個原因:
1、你正站在人生節(jié)點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時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開啟。
2、有些話,我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3、彼此約定:我們好好工作,你好好讀書,誰也不讓誰操心。
1.關于目標
人可以沒有偉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標。在一考定終身的體制下,不管你平時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厲害,只要考砸了,就會被淘汰!你應該明白,作業(yè)多、書包重、沒日沒夜去學習,不是大人無情,而是現(xiàn)實殘酷!
2.關于定位
在家里,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小皇帝,但在學校,皇帝太多,沒人會把你當回事!除非你的成績更優(yōu)秀、你的才藝更出眾、你的表現(xiàn)更出色,老師還當你是塊寶。社會也一樣,以后,你要成為富人還是窮光蛋,要住平房還是別墅,要別人瞧不起還是尊重,都靠自己負責。
3.關于學習
在學校,學習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學習好卻體質差,這與“讀書讀書、越讀越豬”沒二樣。同學間搞聚會,要比就比:20歲比學歷、30歲比能力、40歲比閱歷、50歲比財力、60歲比體力、70歲比病歷、80歲翻黃歷,人生幾十載,歸根到底就是比身體,兒子,好好鍛煉吧。
4.關于未來
一個人的未來由知識、能力、態(tài)度決定。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增長,而態(tài)度卻由習慣養(yǎng)成。你在良好習慣培養(yǎng)上,有時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F(xiàn)在,端正態(tài)度還來得及。未來,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5.關于自己
在學校,老師沒有義務對你好,除非你首先尊重老師,同學沒有義務關心你,除非你首先關心同學;在你的一生中,也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轉不了,不要以為個人渺小,就自我放棄和拋棄。
6.關于朋友
交友就像投資。投資當然要考慮回報,如果你找了個朋友,而朋友最后沒有給你回報,只能證明你投資失敗。你要找那些比你強大的人做朋友,尤其記住,在朋友落難時,一定要施以援手。因為,與自己一起笑過的人易忘記,與自己一起哭過的人最難忘。這就是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7.關于戀愛
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談戀愛的,我以過來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總是美好的,甜言蜜語更是迷人,可別忘了現(xiàn)實中還有風霜雨雪。愛情那點事,無外乎——你愛她她不愛你,她愛你你不愛她,你和她彼此相愛。第三種情況無疑令人神往,但概率不足10%。因此,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夸大失戀的悲。和漂亮的女人握握手,和深刻的女人談談心,和成功的女人多交流,和普通的女人過日子。就這樣的心理,就好。
8.關于距離
為人父母,誰都渴望與子女的距離短些,但隨著兒女的成長,屬于你們的天空肯定會越來越廣闊,與父母的空間距離與時間距離也肯定會越來越遠。做父母的,當然特別在乎自己到底能夠占據(jù)兒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為,父母的天空與兒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隨著一天天老去而變得愈來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樣擁有大眾情懷,同樣在乎你是否常在身邊。兒,父母的兒女情長,你是否讀得懂?
9.關于得失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得意,也不可能永遠失意,得意時,你要清醒,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厲害的人,要記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時,不退縮,堅持下去:過去是怎樣走過來的,現(xiàn)在就怎樣走過去。
10.關于親人
親人只有一次緣分,這輩子,即使無法與你一路伴行,但在風雨交加的時候,總會想著為你遮風擋雨一程!即使無能與你一路并肩作戰(zhàn),但在艱難險阻的時候,總會想著與你一同分擔苦痛!這輩子,無論我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一個父親的反思
英文世界里育兒手冊汗牛充棟,中文世界也多如牛毛。有人認同積極引導,有人希望順其自然,很多觀點相互矛盾,部分分歧來源于人類心理探索還處于瞎子摸象的階段。更多分歧來源于隱含的教育目標不一致。什么是對孩子好?十個人能有二十種觀點。
我無意介入這一問題的辯論,因為教育目標取決于父母的價值觀,而一個人很難改變另一個人的價值觀,即 “什么對他是重要的”?比如財富、名聲、自由、親情、愛情、權力等等… …人與人的區(qū)別在目標選擇的優(yōu)先次序,如民間傳說,老婆和老媽落水先救哪個,有錢不帥帥卻沒錢的男友該選誰,本質是價值觀優(yōu)先次序的問題,幾十年潛移默化早已定型,試圖改變成年人價值觀是徒勞的。
我所談及的理念和方法,是基于以下目標,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健康、樂觀、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剩下的,得靠他自己。這幾項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其它的是衍生問題或者對我不重要。
如果你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上哈佛耶魯,長大要當大官大款名人,要找歐洲貴族聯(lián)姻,麻煩你出門右拐上機場高速去找朗朗的爸爸。我絕無指你目標有錯的意思,只是說,那不是我的目標,這篇文章會浪費你的時間。
鋪墊半天,進入正題。
我們同孩子親密接觸的時間,從他們出生算,到十五六歲,這是為人父母影響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時間窗口。再以后,孩子們會對外部世界和他們的戀人更感興趣。我碰到過不少父母,同他們青春期或成年孩子無法交流,甚至有年老的父母突然試圖同其子女建立親昵的關系,讓其成年子女毛骨悚然。大多因為,機會窗口錯過,修復起來格外困難。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這個時間窗口,有助于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一、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性格
我一直相信性格決定命運,技能、智商、知識都排在后面。
我們沒有必要也無可能把桔子改造成蘋果,但無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培養(yǎng)自信、樂觀、和面對挫折的堅韌。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有安全感,是自信的起點。我非常喜歡一本書,叫Unconditional Parenting,推薦給愿意深究的朋友。性格包括他的品行和內在價值,重要的是,孩子長大之后,無需在他人眼中才能找自己存在價值。
樂觀很重要,可以在別人看不到機會之處看到希望,在面對挫折時不會輕言放棄。對這一結論的研究感興趣的朋友,推薦閱讀Martin Seligman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和另外一位作者《How Children Succeed》,他認為孩子的意志、好奇心和品行,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遠高于其他因素。
性格的影響常在無聲之中。曾經(jīng)見過一個德國母親帶二三歲的孩子,小朋友走路啪嗒摔倒,趴在地上要哭,母親站著沒動,微笑鼓勵她自己站起來,孩子費力爬起來又笑嘻嘻往前晃。我見過在相似情形下,很多其他父母驚惶失措跑過去,又摟又抱又哄,孩子反而開始嚎啕大哭。性格,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形成的。
鼓勵孩子,是影響性格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表揚孩子努力,他會認為,能否做好一件事,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夸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聰明孩子為保持看起來聰明,躲避風險避免出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而且,不要輕易拿孩子去和別的孩子攀比,激勵孩子比過他人,貌似增加動力,但有后果。攀比式表揚,孩子可能只在乎相對地位,而非把掌握某種能力作為目標,只要做得比別人好,他即失去對工作的內在樂趣,不愿持續(xù)學習和尋找挑戰(zhàn)。
這引出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獎勵的作用。教育孩子有時變成對父母的極限測試,獎勵成為東西方學校和家庭的通用辦法,似乎是個捷徑,但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獎勵,常把孩子對學習、工作本身的關注,轉移到獎品上,比如為了得到一個iPad而考滿分。尋求短期甚至即刻的滿足會得不償失。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設置目標,體會到戰(zhàn)勝挑戰(zhàn)內在的快樂,比設獎勵更重要。有興趣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的,可以參考《Punishment By Reward》。
今天逐漸富足舒適的社會,通過營造艱苦環(huán)境磨練性格,對中產(chǎn)階級獨生子女而言已無可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遙遠的傳說。但體育是一項絕佳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孩子增強健康,而且可以磨礪性格,學習如何同他人合作、如何解決沖突。我每每看到小朋友,在球場上贏球后的歡喜,輸球后的悲傷,和人沖突后的委屈,歡笑和淚水如此強烈。此時的體育,對我而言,是人生最好的隱喻。全力以赴,輸了,爬起來繼續(xù);贏了很開心,但也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做喜歡的事情,把它做到最好。體育用精巧的方式把生活縮短到一個可以理解的場景,其實給了孩子一個對人生體驗和洞察的機會。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挑戰(zhàn)和困惑時,我發(fā)現(xiàn)用體育來打比方,往往讓他容易理解豁然開朗。George Lakeoff寫過一本書 The Metaphors We live By,曾經(jīng)下過一個斷言,人類是通過比喻/隱喻理解世界和他人,我深以為然。美國作為一個最強盛的國家,其國民對體育的崇尚,也非偶然。
二、不要剝奪孩子試錯的機會
性格健康是最重要的,對我而言,下一個就是技能,遠比知識重要。所有技能中,學習能力最為重要,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可持續(xù)的競爭力。
富蘭克林說:tell me, I may forget; teach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learn. 意思是你光說給我聽,我會忘,讓我自己參與嘗試才是真的學習。東方父母多急于把自己對生活經(jīng)驗的結論強加給孩子,似乎是捷徑。其實這剝奪了孩子通過試錯學習的機會。經(jīng)驗,無法被結論替代,何況很多父母的「結論」未必是對的?;蛘咴谶^去是對的,但現(xiàn)在外部約束條件變化了。有時候,需要讓孩子犯自己的錯誤,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常識和判斷力。
我家孩子小時在倫敦同英國孩子玩,小朋友爭相把沙子往嘴里塞。英國媽媽說,讓他們往嘴里吃一次,下回就知道不好吃,會改掉。孩子不到兩歲即上蒙臺梭利幼兒園,那里所有餐具是瓷器而非塑料。老師說打碎一次,就能從后果中學習小心。還有一個例子,孩子小時對廚房的燙手東西充滿好奇心總要伸手去抓,大人怎么也攔不住。于是有一天,我決定邀請他,伸手摸了一下餐桌中間的熱湯碗,他此后即提高了警惕,總是繞道走。有些經(jīng)驗,不能被父母的結論替代。
在這個問題上,多說兩句,“富不過三代”是個高度相關的話題。它絕非只是中國問題,美國人有一模一樣的諺語,Rags to riches, back in three generations. 按理說富家子弟占盡優(yōu)勢,有錢、有關系、上最好的學校,不應該出現(xiàn)這種幾代而衰的情形,應該子子孫孫無窮盡才合邏輯,但現(xiàn)實并非如此。我的觀察,恰恰是處處有人提供便捷徑,他們中大多人,被剝奪了試錯的過程,缺乏對常識的理解,從而漸漸失去對這個世界基本的判斷力。
三、閱讀非常重要
學習能力是個很大的話題,我的經(jīng)驗中,閱讀非常重要。英語世界人口每四人有一個是功能性文盲,雖然識字,但閱讀困難,被認為是貧富分化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孩子考試成績基本不是中國孩子的對手,但在閱讀的質量和數(shù)量上,平均水平遠遠領先中國孩子。
閱讀重要的道理不難理解,個人的經(jīng)驗至關重要,但個體接觸的人和事范圍有限。閱讀,為我們同人類心智史上最聰明的頭腦,提供了對話的機會。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凡夫俗子,胸襟、眼界、和價值觀基本是被周圍的環(huán)境塑造,而環(huán)境不理想時,讀好書,是少有的逃生通道之一。
關于如何教孩子閱讀這個問題,美國教育界過去二十年爆發(fā)曠日持久的辯論,被稱為閱讀戰(zhàn)爭。一派主張整體語言法,在聽說讀寫上下文讓孩子猜;一派主張自然拼讀法,讓孩子通過拼讀音節(jié)識字。美國國會由此委托國家兒童健康發(fā)展研究所,檢視歷年來科研成果,提供閱讀教育報告。在高度政治化氛圍中,專家開了一份誰也不得罪的建議,大多也是常識。比如:父母要多和孩子說話,每天一起讀書,大聲朗讀故事,多讀有節(jié)奏押韻的書,系統(tǒng)介紹字母和聲音之間的關聯(lián),不斷介紹并熟悉新詞匯,并教孩子怎么把一個字用在詞組、句子和故事里,教孩子思考閱讀內容,一起去圖書館。感興趣詳細研究的同學,可以參考他們的報告:《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An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ture on Read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在某個年齡,孩子會問一百萬個為什么,一個問題會用一串為什么追問到底。此時他好奇心的窗戶打開。每個問題都是孩子學習的絕好機會,我以為父母應耐心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回答,如果回答不了,去查維基百科回來再答。若在孩子想學習時無耐心教;而孩子不想學又灌,事倍功半。孩子越大,可以慢慢鼓勵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四、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為人父母的責任之一,是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身的天賦和潛能,而非把父母一廂情愿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那些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功成名就的例子,有,但鳳毛麟角,他們的背后,有數(shù)以萬計的傷痕累累被毀掉的孩子。拿孩子去做一個大概率會失敗的事情,恐怕非明智選擇。
同情和理解對小朋友很重要。小孩子因不能準確表達感受而常有挫折感,他們的小小內心也是一個驚濤駭浪的世界。父母應先試圖理解孩子,再尋求被孩子理解,然后講道理。第一步總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已經(jīng)了解他的挫折、悲傷、郁悶,確認這一步是避免雞對鴨講的基礎。然后確認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最后一步才開始講道理。
父母有責任去發(fā)現(xiàn)哪些適合一對一教,哪些適合一群孩子一起學,做對四兩撥千斤,選錯了千斤撥四兩,這些因人因事而異。因材施教,有一個很好的英文翻譯,雖然羅嗦一點,我覺得把意思講得更明白:if your child can not learn the way you teach, you must teach the way he can learn. 即:如果你的孩子不能用你教的方式學,你則需要用他能學的方式教。
讓小朋友敞開心扉,需從他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慢慢談到大人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方向相反。比如:談論他喜歡或者強烈不喜歡的孩子,小朋友往往滔滔不絕;把他喜歡和不喜歡的孩子的行為編入他最愛的故事里,讓他捧腹大笑,則開啟了談話的大門。
自信心和獨立判斷能力,來源于每天的日常生活的點滴。我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告訴他,十八歲后他自己單獨做決定,十八歲前父母做最后決定,他可以參與討論,講道理,提要求,不用畏懼挑戰(zhàn)父母的觀點。我小心不用“聽話”要求我家小朋友。
孩子未來,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父母幫助思考。最佳選擇是三個圓交匯重疊處,第一個圓讓他寫滿「我最喜歡的」,第二個圓寫滿「我最擅長的」,第三個圓寫滿「社會的機會」。這遠非看上去那么簡單,需長期思考,且隨時間在變化。孩子在一生中,有很多次選擇,遺憾的是,今天這個社會,多數(shù)人既不知自己喜歡什么,也不知自己擅長什么,但都在追逐社會熱門。所以,滿大街都是不快樂的人。
五、我們可能無力改變學校的教育理念,但可以改變我們同學校交往的方式
現(xiàn)代教育是工業(yè)文明產(chǎn)物,以生產(chǎn)線批量培養(yǎng)標準產(chǎn)品為特征。主要目標是消除文盲,提高literacy,為生產(chǎn)線提供熟練工作人員。而literacy是識別、理解、交流語言和其他符號系統(tǒng)(如數(shù)學、科學)的能力。并不總是有利于解決問題或者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等非批量問題。東西方面臨同樣的挑戰(zhàn)。單個家長若與整個體系對抗,要求學校和老師改變他們的傳統(tǒng)做法,勝算不高,除非你是鄭淵潔,讓孩子回家上學自己教,但那樣的代價是剝奪了他同其他孩子交往的機會。
在家長無力選擇與體制對抗的假設條件下,最優(yōu)策略是把精力集中于學校不擅長的領域:性格塑造,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校的歸學校,家長的歸家長,繞著學校的指揮棒轉,把所有課外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讓孩子課內勝出,我認為是投資回報最低的做法。我希望孩子能用20%的時間把學校80%的功課解決了,剩下80%的課余時間,他可以去踢球、游泳、下棋、發(fā)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個做法,對家長的考驗是頂住老師的壓力,不傳導疊加到孩子心靈上,孩子可能非常敏感地感覺到這種壓力。當老師因孩子成績不夠好而給家長施加壓力時,父母回家接著訓孩子非明智之舉。其實,頂不住壓力的時候,想一想,多年以后,還有誰在乎你小學初中的成績呢?家長也無需貶低學校教育,在孩子心中制造困惑;當老師在學校讓孩子反復練習數(shù)學題,父母可以在家想出更有趣的活動,幫助他解決生活或游戲中的困難。
在適當?shù)哪挲g,帶孩子旅行不僅增加他的樂趣,我意外發(fā)現(xiàn),孩子性格在旅行中變得更為從容。在自然博物館、科學館、技術館,孩子總是流連忘返。對年齡小的孩子,遠比美術館、歷史博物館更加直觀。
一有機會,我則每晚和小朋友耳鬢廝磨,躺在床上讀書講故事,其樂無窮。我們一起讀唐詩, 讀到王昌齡,他很喜歡,說口感很好。一起讀李煜的詩,講到李煜從皇帝到囚徒,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的故事。小朋友淚如雨下嚎啕大哭,說他很同情這個詩人… … 關燈后,他則把腳蹬在我肚子上,再呱唧呱唧把他的同學和老師編進故事。
紀伯倫在詩歌《先知》中有一個比喻,他說,父母是弓,孩子是弓上射出去的箭。這意味著,我們不可能左右他未來飛行的方向,“我們只能給他愛,而不能給他思想,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
我想,七零后這代人,可能是最后一代需要盡孝,陪著父母老去,卻是第一代不能期望我們老時,兒女還在身邊的人。這些每日快樂的廝磨,或許是未來心底最柔軟的記憶。
一位媽媽寫給女兒的信
福州一名少女網(wǎng)吧產(chǎn)子,怕人知曉活活將其捂死……近日幾則與女孩相關的新聞令人痛心,女孩的安全教育和愛情教育也令人深思。這是一位供職于媒體的母親寫給女兒的信,粑粑麻麻們可以看一看。小朵:其實你已經(jīng)能聽懂媽媽的話了,只是你還不善于表達,并且,不認識字。最近微博上面有一個很無聊的微話題,他們在PK一個叫“辣媽”的東西。坦白說,在沒有這個東東出來之前,你媽咪我也自詡為小辣媽一枚。而這個話題,真心讓我們三觀扭曲,并且十分擔心。所以,今天應該寫點兒東西,給你。首先,你可以早戀。小朵,我覺得你15歲跟我說你喜歡你的同桌或者是你的班長,也可能是籃球隊的隊長。(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你喜歡籃球隊隊長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當年你媽我喜歡的也是籃球隊隊長。)沒有問題,沒有暗戀的青春真的是不完整的。而且,如果你15歲沒有收到情書,我的培養(yǎng)就是失敗的。 你可以談一個純純的小戀愛,玩玩小曖昧。你可以和我分享你的小愛情,或許,媽媽能和你聊聊那些小男生的伎倆,看看20多年過去了,他們的招數(shù)有沒有進步。你們可以拉個小手,可以寫封短信,可以一起吃冰淇淋,至少在媽媽看來,都是健康的男女朋友關系。當然,這些秘密你不能告訴你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你和我會一起被揍的。其次,你需要保護自己。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有一種叫荷爾蒙的東西很可怕,它會讓一個人沖動得失去本來的性格。當然,男生也是。尤其是他們還年輕氣盛,他們都被家里萬千寵愛,所以他們更有可能更無懼無怕。所以,在他們面前,你偶爾可以女漢子——當他們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或者已經(jīng)侵犯到你的時候,記得媽媽教過你,拿起旁邊最能保護自己的東西,有一種防衛(wèi)叫做正當防衛(wèi)。你可以問我,那我什么時候可以正當防衛(wèi)?比如,他試圖解開你的衣服,比如他試圖把你按在某個地方親吻。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應該比較人煙稀少偏僻僻靜,你一定要冷靜的選擇石頭木棍……如果實在沒有,你的包也是不錯的東西。但是我希望你有最起碼的理智不和男生去那樣的地方。你媽生長的年代已經(jīng)相當開放,婚前性行為不是一個為人所不齒的事情。而且,我也不指望你真的初戀初吻初夜都和一個男生——我建議你經(jīng)歷愛情,它美好也痛苦,它單純也世俗。你可以嘗試不同的男生和你相處的方式,然后你才能知道什么樣的男生更適合你——你也就理解了你媽我為什么就栽在了你爸手上了。你可以回憶初戀,但不要迷戀這個詞。初戀,無非就是愛上了戀愛的感覺,而不是這個人。你可以經(jīng)歷人事,但是不能在你未成年之前,而且,你應該保護自己,女人的弱勢在于生理,而不是心理。如果20歲跟我說媽媽我懷孕了,我同學是辣媽為什么我不可以,我會跟你說:因為我是你媽。而且,我揍的一定是你,而不是那個男生(但是我不保證你爸不出手),但是也別因為這頓揍而不告訴我,畢竟,我是你媽,我會給你足夠的指導去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我真的擔心你會和近期網(wǎng)絡上這些腦殘一樣,20歲出來曬娃自稱辣媽。20歲是個什么年紀?美麗,張揚,青春,活力。去戀愛,去瘋狂,去學習,去張狂的時候。你可以背著背包去遠行穿著球鞋徒步,你應該在圖書館看書在雜志看今年流行款,你可以和男朋友談戀愛也不耽誤你收別的男生的花,今你應該有很遠大的夢想并且努力去實現(xiàn)……20歲,就應該大大咧咧張揚美好。我不希望你20歲的時候懷胎十月,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帶孩子,也不希望你在應該學習的時候相夫教子,更不希望你當時的購物車里全是嬰兒用品——我得教育多失敗啊。也許,30歲的你會成為一個辣媽,但是希望那個時候,你能獨當一面,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份穩(wěn)定的事業(yè),有一幫鐵鐵的閨蜜,有一點兒自己的愛好。就可以了。千萬。保護自己。不要傻。對寶寶的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是每位粑粑麻麻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那些不在乎孩子未來,更在乎自己的父母不算在內),而如何正確的培養(yǎng)孩子?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足夠的育兒知識,更要理解身體力行的重要性。當然做任何事都不會很容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用擔心害怕、退縮,只要我們一件件的想辦法解決了,就可以不斷前進,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