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獨二代”普遍存在的10個小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04-03 幼兒園教師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小問題大安全說課稿 幼兒園工作總結及存在問題

步入21世紀,第一代獨生子女漸為人父母,于是,“獨二代”便產(chǎn)生了。伴隨獨二代的成長,諸多問題呈現(xiàn)出來。從家庭教育和生活習慣的角度出發(fā),據(jù)我們調查,目前這些孩子較普遍的存在著10個“小”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若干年后,必將發(fā)展成為諸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大”問題!

“小懶蟲”:過著“一主二仆”的閑適生活

獨二代孩子不僅很少做簡單家務勞動,每天從事勞動的時間也非常短暫。最近調查發(fā)現(xiàn):0分鐘的占9.7%;1~10分鐘的占47.3%;11~20分鐘的占27.2%,21~30分鐘的占11.9%;31~60分鐘的2.8%,1小時以上的僅1.1%。孩子每日的平均勞動時間僅11.32分鐘。20世紀90年代初相關機構就出過這樣一份調查結果:美國孩子每天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孩子僅為0.2小時,即12分鐘!

可見,我國城市兒童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的孩子。高中學生早晨起床不疊被子的占30%,起來一掀被窩就走,快上大學了還得家長給疊被子。小學生就更嚴重了,早晨起床伸一只胳膊,等著媽媽給穿衣服,等媽媽給穿完后把媽媽推一邊去,“您完成任務了”,另一只袖子得爸爸給穿,一件衣服倆人穿,這叫“一主二仆”。

面對這種情況,生硬指使孩子干活效果也不會好,不如游戲一般地搞個“家務勞動承包制”,讓孩子分擔家庭一部分家務勞動。

“小霸王”:父母長輩對其處于服從地位

過去,在家里說話最有權威的是家長;現(xiàn)在,不少家里說話最頂事的是孩子,有的孩子甚至達到說一不二的程度。

山東省少年管教所的李康熙對在押的188名未成年獨生子女犯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獨生子女犯原來在家庭中是“小皇帝”,長期生活在“大家圍著轉”的家庭環(huán)境里,家庭經(jīng)濟狀況普遍較好,父母長輩對其大多處于服從地位,千方百計地滿足他們的各種愿望和要求,結果使其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為所欲為,十分任性、自私、貪婪和霸道。他們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卻較少顧及甚至不顧及他人利益,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不太注重名譽,而崇尚金錢,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消費,爭強好勝而缺乏進取精神,甚至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做父母的就必須學會把“溺愛”變成“逆愛”,絕不再處處順著孩子。

“小饞貓”:有好吃的非吃到嘴里不可

不少孩子特別饞,電視廣告里有什么好吃的就非得吃到嘴里不可,當然家長也舍得給買,壞習慣就這么慣下了。

杭州教育部門的調查顯示,有72%的小學生對零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有62.7%的學生“經(jīng)常吃零食”,有50%的人認為吃零食比吃飯“有味道”“離不開零食”。據(jù)衛(wèi)生學家講:“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吃一條腿的不如吃沒腿的。”四條腿的指豬、牛、羊等,兩條腿的指雞、鴨、鵝,一條腿的指磨菇,沒腿的指魚、蛋、奶和豆制品。他們說,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最不好,孩子的飲食應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爆F(xiàn)在,不少孩子厭食、偏食,其主要原因是平時吃零食吃太多了,到正經(jīng)吃飯時,當然不愛吃了。

解決這個問題倒也不難,關鍵是父母要下定決心,對孩子的飲食強制定時定量,對零食進行把關。

“小犟?!保翰桓吲d敢把飯碗摔地上

不少孩子一犯起牛脾氣來,十匹馬都拉不動。一不高興就敢把飯碗摔到地上。據(jù)調查,不同程度任性的孩子占62%,有些孩子任性得想怎樣就非得怎樣,誰說也不行。不少家長面對“小犟?!笔譄o策。

為什么現(xiàn)在任性孩子這么多?一句話,從小慣的。

家長退一步,孩子便進一步,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原則問題上家長一定不要妥協(xié)。如果我們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點滴不良習慣容忍遷就,不加指正,他的性格往往會向不良方向發(fā)展。這樣的孩子,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容易碰釘子、不順心,有的人因此形成了心理疾病,如憂郁、偏執(zhí)、狂躁。他們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東西,從而處處遇到抵觸、障礙、困難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發(fā)脾氣,他們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騷中度過的。像這樣的人是很幸福的嗎?

除了以上這四個“小”問題以外,還有幾個“小”問題也很嚴重,如:

“小依賴”。獨生子女依賴性很強,什么都依賴家長,連學習都依賴家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認為,當代少年兒童在做人的基本態(tài)度方面不夠勇敢,缺少自己的主見。這和孩子缺乏獨立性、喜歡依賴他人有很大關系。

“小散漫”。不少孩子散散漫漫,無組織無紀律,上課隨便說話,玩東西,做小動作。這便要求當老師的,要嚴格要求、從嚴訓練。

“小野蠻”。有些孩子行為野蠻,對人吐口水、罵人臟話;破壞公物、搶別人東西;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給老師同學起外號;闖紅燈、橫穿馬路不走人行道;在餐廳高聲說笑;在劇場有連喊帶叫、吹口哨、鼓倒掌等不文明行為。對孩子的這種野蠻行為,無論老師還是家長,一定要嚴肅及時地予以糾正!

“小磨蹭”。不少孩子干事磨磨蹭蹭,吃飯第一個上桌子的是孩子,最后一個吃完的還是他,穿衣服磨,寫字磨,干什么都磨,磨得家長直起急。家長連喊帶叫,“快點!”可孩子還是慢條斯理,一點兒不著急。要教會孩子合理分配時間,且制定“獎快罰慢”的措施。

“小馬虎”。不少孩子干事馬馬虎虎,能湊合就湊合,明明是“+”號抄成“×”,明明是“b”寫成“p”,這樣的孩子也很多??梢越o孩子搞個“錯題集”,逐步糾正。

“小攀比”。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是:亂花錢、多花錢;比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費,攀比、炫耀。送禮一送就是上百元,你送我一塊手表,我送你一雙旅游鞋。請客必要上飯店,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就怕“低人一等”了。

除了這10個“小”問題以外,孩子還有一些問題,如學習不刻苦、不專心;不孝敬長輩等等。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在于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關鍵是習慣培養(yǎng)。小習慣決定大未來,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讓良好習慣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好工具范文網(wǎng) FANwEn.Hao86.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這些錯: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有哪些問題


問題很多,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盲目遵循所謂的育兒“要點”和“重點”,從而導致更多問題。讓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例子。1.自信的父母,不自信的孩子育兒文章里面常說,父母一定要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來自父母的肯定會讓孩子建立起自信。有的文章稍微好一點,強調這種夸獎不能是籠統(tǒng)的“你真棒!”,而需要夸獎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例如“你今天唱歌唱得真好!”事實真的如此嗎?在某個選秀類的節(jié)目中,一個孩子被淘汰了,主持人請孩子的媽媽上臺安慰孩子,而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兒子,你是最棒的!”明明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媽媽開口就說孩子是“最棒的”,為什么最棒的還會被淘汰呢?孩子會認為自己受到了欺騙,由此對媽媽的安慰不買賬,依舊不停地流淚,依舊一臉不自信。2.無私的父母,自私的孩子育兒文章里面常說,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儲愛罐”,給孩子無窮無盡的愛:如果孩子想要一個巧克力,那么我們就給她十個巧克力——這會讓她知道,第一個巧克力是她想要的,剩下九個巧克力是我們對她的愛。事實真的如此嗎?有個媽媽一直盡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孩子喜歡吃魚肉,媽媽一直假裝自己只喜歡吃魚尾;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新衣服,媽媽一直穿著舊衣服;給孩子琳瑯滿目的玩具,媽媽卻不舍得給自己換個手機。上了公交車以后,孩子一屁股坐在唯一的空座上,絲毫沒想到要給抱了自己一路的媽媽讓座。3.強勢的父母,弱勢的孩子有的父母學歷高,能力強,很敬業(yè),事業(yè)上很成功,性格也很強勢。這樣的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高。他們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朋友的孩子做比較,一旦孩子落后,就覺得自己好像“輸了”。甚至從孩子剛出生起,就報名各類興趣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變強,孩子就能變強嗎?父母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會讓孩子感受到較大的壓力。孩子越小,越難以應對和處理壓力;即使孩子已經(jīng)長大到足以“化壓力為動力”了,他們也會認為父母并不承認真實的自己。孩子一直試圖向父母證明自己,由此造成的悲劇,難道還少嗎?1.自信,但不盲目自信——孩子不可能一輩子活在童話的城堡中在我們眼中,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他們有完美的肌膚,完美的笑容,完美的一切。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喜歡在朋友圈刷屏地發(fā)孩子的照片,甚至在外人看來幾乎一模一樣的九連拍照片。國外有個育兒專家曾說,自己非常喜歡夸贊孩子,直到有一天,她不由自主地說出了:“寶寶,你剛才放屁了吧!真香!”這樣的話,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走入了誤區(qū)。生活中,一味夸贊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萌媽自己的媽媽從小就喜歡夸我,說:“我女兒是最棒的!”每次萌媽自己都很不舒服——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并不是最棒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總會有人在某些方面強于我。萌爸的媽媽也很喜歡夸萌爸,說:“你從小就是最棒的!”而當我們誕下小萌以后,我媽媽和萌爸的媽媽把這種夸獎延續(xù)到了小萌身上,她們一致認定:“小萌是最棒的!”自信來自于戰(zhàn)勝困難和走過失敗,而不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是對自我價值的確信和肯定,而不是因為“我最棒”的盲目自信!一味地鼓勵和贊譽,只會讓孩子難以接受真實的自己,變得不自信。真實的生活中,孩子難免會跌倒,會遇到強勁的對手,會遇到暫時難以逾越的鴻溝和障礙——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如何面對失敗,面對真正的實力,再在這一基礎上去奮斗、去拼搏。與其在孩子失敗以后還說“你最棒!”,不如告訴孩子,哪怕不是最棒的,哪怕失敗了,你的努力和付出也是有價值的。2.愛,但不溺愛——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深沉的——但是,我們并不是孩子的奴隸,孩子也不是依附于我們而存在的。這個世界上畸形的親子關系實在是太多了。有父母一直無私為孩子奉獻,甘愿讓孩子“啃老”,哪怕孩子結婚生子有了孫子以后,還是自己來帶孫子,兒子卻打游戲到深夜,睡覺到中午。有媽媽不愿意自己的兒子早早結婚,希望兒子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即使結婚以后也想方設法地介入兒子的婚姻,和媳婦搶奪男人的心。也許你嫁的就是這樣的男人,你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婆婆——那么,我們更要培養(yǎng)起自己和兒女之間良心的關系,成為下一代的“中國好公婆”、“中國好岳父/母”。我們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所謂“無私”的父母,實際上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這會日益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讓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當然,在嬰兒前三個月時,需要第一時間滿足他的需求,滿四個月以后,除非是警報式的哭喊,否則不必第一時間趕到;在孩子三歲前,他會認為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我們可以盡量滿足他的需求,但是此后,就要開始慢慢給孩子講道理——否則,愛,就會變成溺愛。萌媽一直都強調,我們愛孩子,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所謂24小時的工作的全職媽媽,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萌媽曾經(jīng)在初中時對自己的媽媽說過的話,在此送給大家:“你要為了自己而活!為什么呢?因為你如果指望我,未必能指望上;哪怕有朝一日你真能指望我了,你的青春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期望,但不過高期望——孩子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強勢的父母常常培養(yǎng)出弱勢的孩子。對孩子期望過高,容易扼殺孩子的潛能,阻礙孩子的發(fā)展。即使嘴里說著“我不給你壓力”,但是孩子卻會感受到無形的壓力。記得萌媽自己上初中的時候,萌媽的父母也一直說“我們從來不給你壓力”,但是考試跌出前三名,他們就會在飯桌上問:“沒考前三還要買小人書嗎?”孩子是很聰明和敏感的,哪怕你嘴上不說,各種細節(jié)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壓力。更何況,強勢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更高,給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壓力。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高學歷的父母喜歡拿自己作為孩子的比較對象,要求孩子以自己為榜樣去努力。他們會說:“當年我……看看你現(xiàn)在……”,或者“我在單位……你在學校也應該……”,對孩子的要求會比一般父母更高。孩子和父母哪里有什么可比性!夸張一點來說,父母吃的鹽都比孩子吃過的飯更多,父母的成熟是經(jīng)歷了多年的挫折、磨練才修煉而來,怎么能以此去要求孩子呢?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會讓我們難以看到孩子的長處,進而給孩子更多的消極評價和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多采取嚴格、甚至苛刻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導致孩子的不自信和壓力。我們要做的是,是降低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發(fā)現(xiàn)孩子真正的閃光點,幫助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能接受真實的孩子,那還指望誰來接受孩子真實的一面?寫到這里,不由地想到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的“中庸”有著極其豐富的道德文化內(nèi)涵,但其包含的最基礎的意思之一就是“不走極端”。時下,為了博眼球,不少育兒文章都只強調一種片面的育兒觀念;今天萌媽想說的,正是大家要對這樣的文章和教育理念予以理性的甄別,對于我們自己育兒過程中相對極端的行為進行反思和矯正,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愛缺失已成我國普遍的家庭問題


昨天是2010年的父親節(jié),關于父親的話題也再次成為熱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中國傳統(tǒng)社會觀念的影響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由母親負責,父愛缺失問題較為普遍。有專家指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取代,父親盡可能多地和孩子親近,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和健康發(fā)展。

“我兒子今年5歲,他爸經(jīng)常出差,一出去就是十天半個月,不出差的時候還有很多應酬,很晚才回家,通常兒子都睡著了。早晨,要么兒子先起來上學了,他爸還睡著呢;要不他爸就已經(jīng)出門了,真正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F(xiàn)在,兒子明顯和他爸疏遠了,覺得爸爸在不在都無所謂,我們也很無奈。”在濟南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的王女士說。

“如今無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每逢開家長會,到會的大部分是學生的媽媽,有人戲稱家長會是‘媽媽聚會’,平日與老師溝通的也多是媽媽們?!痹谖鲗帍氖陆逃ぷ鞯睦钊A說。

據(jù)北京市婦聯(lián)一項調查,目前家庭中負責孩子教育的,母親占70.2%,父親僅占20%左右。幼兒教育專家董旭花認為,父愛缺失是中國家庭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與中國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思想有關。

“就算是進入21世紀,這種觀念在年輕人中仍然普遍存在。”董旭花說,這種傳統(tǒng)觀念和文化評價,給男人帶來很大壓力,尤其是結婚生子之后,往往更會在經(jīng)濟上給自己加壓,養(yǎng)家糊口是重要責任,而教育子女則完全交給孩子的母親或者爺爺奶奶。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性格軟弱、依賴性強,男孩子缺少陽剛之氣,主要原因應該就是缺少父教?!焙⒆觿倓偵嫌變簣@的家長劉穎說,“加上幼兒園、小學里大多都是女老師,孩子心目中很難樹立起男人的形象和榜樣?!?/p>

山東省網(wǎng)癮戒治專家孟素珍認為,父親在孩子眼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父親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心和指導,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董旭花說,據(jù)世衛(wèi)組織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而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那些沒有得到足夠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出現(xiàn)焦慮、孤獨、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擊性強等行為缺陷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甚至與成年后的不良生活習慣都有一定關系。心理學家據(jù)此提出了“缺乏父愛綜合征”這一概念。

專家認為,解決父愛缺失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父親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和孩子親近。董旭花建議,無論多忙,父親每周都應盡可能有意識地專門抽出兩三天時間陪陪孩子,每次不少于40分鐘?!澳呐轮皇巧⑸⒉健⒘牧奶於紩鸬胶芎玫淖饔?。”

幼兒家庭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許多父母忽視了幼兒家庭語言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片面的認為幼兒語言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老師的責任,認為孩子在幼兒園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課,和同伴交往、交流,他們的語言肯定會得到發(fā)展,回到家后就沒必要在浪費時間對其進行更多的語言教育。從而,父母們就忽視了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他們在幼兒面前會使用不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交流,例如:父母們不注重講話的方式,說粗話、臟話。父母們也不注重幼兒早期讀物的選擇,他們很少會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來選擇語言材料。因此,父母們選擇的語言教材不是文字過多,就是圖像過多,這都不利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二、父母與幼兒交流過少

語言交流是語言發(fā)展的前提

,但許多父母都忙于工作,無暇與幼兒交流或是很少主動與幼兒交流。大部分父母只有在向幼兒提出某種要求時,才與他們進行較長時間的交談。有時幼兒會向他們講述一些事情,有些父母會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的樣子,這會導致幼兒不愿與人交流。

三、未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幼兒父母往往會忽視幼兒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教育素材。例如:當天氣變化的時候,父母不會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很少有父母會對幼兒說:“姚姚,看!天上有烏云出現(xiàn),快要下雨了,我們進屋好嗎?”又如,當幼兒看到樹的時候,父母們很少會讓幼兒說說這樹的名稱、數(shù)量、特點等。他們都忽視了“教育緣自生活”的原則。

四、父母缺少語言教育方面的知識與技巧

在家庭中,語言教育的教育者是幼兒的父母。他們大多數(shù)是沒有受過正規(guī)學習的教育者,對幼兒的語言教育不像幼兒園老師那樣有專業(yè)的知識和技巧,可以對幼兒進行較系統(tǒng)的語言培養(yǎng)。他們錯誤地認為語言教育就是讓幼兒開口說話。因此,會采用鸚鵡學舌的方式,自己說一句,讓幼兒跟著說一句,或是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對于幼兒家庭語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父母們要給予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對策,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親子關系中會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親子關系也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十分復雜與微妙,它對起主導地位的父母來講,是在完成他們自己的使命,可對孩子來講,這可能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幸福。

在這個社會中,有很多人出現(xiàn)不能適應社會、人格障礙、神經(jīng)癥、違法犯罪等一系列問題,我們也有證據(jù)證明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親子關系有關,那么我們勢必要考慮,在親子關系中存在一些長期被忽視而又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報道,某某地區(qū)有一小學生跳樓、某某地區(qū)有一孩子服毒。聽到這些我們也會感到震驚,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們?yōu)楹尾扇∪绱藰O端的做法?父母對他們的關愛不夠嗎?父母忽視了什么?國奧心理醫(yī)院心理專家告訴您: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但是,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父母,其原因也在于中國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以及社會對心理問題的忽視。

忽視孩子心理問題,首先就是漠視問題的存在。孩子在各種媒體的影響下懂很多,心理提前發(fā)育,更早的認識自我、認識榮辱,同時他們的承受能力不足,也沒有成人那么多的理智,而現(xiàn)在的社會或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又過高,以至于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再加上有些老師或父母對孩子的不夠尊重。他們采取極端方法可能是對這些問題的回避,也可能是對父母或老師的報復。

忽視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父母是相當普遍的。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經(jīng)常有一些小動作,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長性,作為父母不能只認為孩子缺乏管教,更應考慮是不是有注意障礙,如:兒童多動癥;孩子經(jīng)常反復洗手,同時表現(xiàn)出痛苦,不能認為孩子愛干凈,應考慮是否有強迫癥;孩子總是罵人,且無法矯正,不能只認為孩子沒有教養(yǎng),應考慮是否有品行障礙,如:污言穢語綜合征。還有口吃、異食、抽動、神經(jīng)性貪食、厭食等等,這些疾病的危害都不是一過性的,而是長期的,不經(jīng)治療極少有自愈的情況,而且時間越長治療越困難。

其次是忽視心理疾病的治療。很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心理上可能存在問題,但不愿為其治療。原因是:這些疾病的治療機構大多是在精神病??漆t(yī)院,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精神病的名聲,甚至有些父母認為這些疾病本身就是精神病;有些父母認為服用治療此類病的藥物會影響孩子的智力。以至于疾病發(fā)展得越來越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而此時的治療也是極為困難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些詞兒要盡可能避免,如"不"、"應該"等等,以防止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拉大,要與孩子成為朋友,這樣才能更好的體會和了解孩子的感受與思想,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隔代教育?獨二代教育路在何方?


近年來,隨著“4+2+1”家庭的出現(xiàn),隔代撫養(yǎng)、過分溺愛、早期教育過度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憂慮。教育專家呼吁,獨一代家長要改變對獨二代的教育方式,避免走進誤區(qū)。隔代撫養(yǎng)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每天早晨7時,現(xiàn)年54歲的王可欣坐公交車把小外孫送到幼兒園,下午4時又在幼兒園門口接小外孫回家?!皼]辦法呀,他們小兩口工作忙,交給我這個當姥姥的帶,總比交給保姆強吧。”王可欣對記者說。據(jù)了解,獨一代父母大多正處于事業(yè)的上升期,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一些人并且內(nèi)心尚未成熟,無法適應為人父母的角色轉換?!罢l來帶孩子”成了困擾他們的問題。于是,祖輩撫養(yǎng)第三代成為普遍現(xiàn)象。實行計劃生育政策30多年來,大量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年齡為人父母,由他們生育的第二代獨生子女被稱為“獨二代”。據(jù)《中國婦女》雜志調查,超過70%的年輕父母“只生不養(yǎng)”,撫養(yǎng)孩子的重任全部由家中的老人承擔。其中,孩子主要由爺爺奶奶照料的占42%,由姥姥姥爺照料的占30%,而由爸爸媽媽親自撫養(yǎng)的孩子僅有不到兩成。沈陽市南寧幼兒園的幼師劉麗梅告訴記者,之前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日,130名小朋友里只有不到三成是由父母陪同的,其余全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爱斕旌芏嗷雍陀螒蚨疾贿m合老年人參加,活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眲⒗蠋熣J為,年輕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老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獨二代的性格養(yǎng)成做了大量調研。調研組負責人孫宏艷認為,70%的隔代撫養(yǎng)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6歲之前與之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將來極易導致孩子與父母關系疏遠,甚至引發(fā)種種心理疾病。”孫宏艷提醒各位年輕父母一定要親身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過度溺愛寵壞獨二代“獨二代成長中最大的問題是老人容易溺愛孩子?!鄙蜿柺星嗌倌晷睦磔o導中心主任周詠梅表示。對于很多老人來說,養(yǎng)育孫子、孫女是他們主要的精神寄托,極易對孩子溺愛。“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孩子會變得任性、貪婪、自以為是,甚至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推卸責任?!敝茉伱氛J為,家長的過度愛護,造成孩子事事依賴家長,對孩子的發(fā)展尤為不利。一位家長害怕孩子會摔跤,從小就不許他跑步,結果沈陽市一名三年級學生至今連快走都不會?!皬膬和睦韺W角度來講,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嘗試的,他們會在嘗試中得到快樂。同時,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有利于孩子產(chǎn)生成就感、提升抗挫折能力。把屬于孩子的世界還給孩子,不要以保護的名義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敝茉伱泛粲跫议L一定要學會放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重智輕德 過早教育適得其反“要給孩子最好的條件,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送到最好的幼兒園?!笔忻窭畋蠛推拮佣际枪ば诫A層,小區(qū)里就有幼兒園,可以讓孩子就近入托??衫畋笥彩前押⒆铀偷剿搅H雙語幼兒園。一個月托費要6000元,再加上周末的補習班,每月開支不小。“我們大人吃點苦沒啥,不能讓孩子從小就比別人差?!睋?jù)了解,獨一代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較高,他們更注重對孩子的知識灌輸和物質滿足,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家長帶著孩子奔走于各種早教班之間。很多孩子不僅要學習英語、書法,還要學習鋼琴、繪畫等,動輒近萬元的“高價早教”受到眾多年輕父母的追捧。與過度智力開發(fā)的現(xiàn)狀相比,家長對于孩子的德行教育則不那么重視。上海市婦聯(lián)對1054名未成年人的家長進行了調查,當被問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時,有80%的家長首選“智力開發(fā)和知識教育”,高于“身體素質培養(yǎng)”的64%和“道德品質和做人的教育”的54%。周詠梅對于過早教育的現(xiàn)狀表示焦慮,“0-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階段強迫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孩子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經(jīng)常處于被指責的狀態(tài),對孩子內(nèi)心的傷害非常大?!敝茉伱氛J為,家長應該掌握孩子在每個年齡段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給孩子充分的空間,才能讓孩子健康、全面發(fā)展。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專家還建議,獨一代家長可以嘗試轉換角色,采取平等的態(tài)度,成為孩子的朋友。比如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要蹲下來,讓孩子學習協(xié)助完成簡單的家務等,而不是對孩子一味地遷就或責備。另外,家長可以聯(lián)合幾個家庭為孩子組成小型社交圈,經(jīng)常帶孩子去游樂場等兒童較多的場所,避免孩子出現(xiàn)性格孤僻和與同伴交往缺失等問題。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研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自7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家庭漸趨增多,家庭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四世同堂已趨減少,核心家庭日趨漸多,家庭成員少、規(guī)模小、成員序列簡單,“421”型之家常見。獨生子女也就成了家庭成員中的核心,是父母雙方共同傾注感情的焦點,是人生的唯一依靠,獨生子女這一特殊位置與生長環(huán)境在一開始就注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獨生子女這一社會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由于成長的環(huán)境使在其性格、品德、習慣、心理素質等與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存在著顯著差異,而在獨生子女的教育上也反應了一些新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溺愛性教育,導致孩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和行為特點。由于獨生子女成了家中“小皇帝”,全家人圍著孩子轉,一切順從孩子,為著孩子,父母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由此,漸漸形成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唯我為我,難與同伴相處。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在父母的嬌慣中滋生。

二、溫室教育,導致孩子面對困難與危險無所適從。過多保護,過多照顧,使孩子對父母過分依戀,無志在四方之氣,心理易遭挫折,產(chǎn)生情緒障礙。自理能力差,勞動觀點淡薄,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對孩子往往是含在嘴里怕含化,拿在手里怕捏疼。對孩子的活動多加限制,不讓其與其它孩子交往,不讓外出單獨活動,不讓其從事有對抗性或具有一定風險性的活動,長此以往造成孩子軟弱、無主見,遇事不知所措,對環(huán)境適應性差。由于包辦子女的一切事物,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懶惰乃至不負責的習慣,不愿干家務,不愛勞動。

三、神童教育,導致?lián)炝酥ヂ?,丟了西瓜。有些家長不管孩子的基礎如何,一味追求卓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甚至把自已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過早承擔其不應該承擔或超越了他的承擔極限的東西。神童式的施教,過多、過高的要求,充滿枯燥的學前教育,種類繁多的補習,學了書法、學彈琴,打了籃球,踢足球,學了作文,有英文。時間排得滿滿的,扼殺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使他們在父母為其設計的模子里成長,讓他們失去了自主探究世界的歡樂與主動,進入學校后,同樣接受程序化的教化,這能有創(chuàng)新的一代嗎。

四、智能中心教育,導到道德教育的匱乏。超限度的施教,忽視情感陶冶與人格培養(yǎng),忽視道德教育,這樣孩子們的精神與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造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易走極端等不良心理現(xiàn)象。同時“一俊遮百丑”的暈輪效應充斥在家庭教育中,也忽視了對孩子不良品德的矯正。因此出現(xiàn)因高壓而導致弒父殺母,違法犯罪的事件多有發(fā)生。一時社會呼吁關愛孩子,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價值導向出現(xiàn)偏差。很多家長對孩子定位于考上名牌大學,今后當工程師、企業(yè)家、學者等,很少定位于普通的勞動者,使兒童從小就滋生鄙視社會服務性工作和體力勞動,對各種社會角色缺乏正確的認識。要知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對人的需求是多層次、多角度的,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絕大多數(shù)人將成為普通勞動者或一般技術人員。

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子觀、親子觀、人才觀、評價觀。

孩子的啟蒙教育在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笫一任老師。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中不泛至今仍閃耀著光輝的家教寶典,如“、“孟母三遷”、“易子而教”等,但一些守舊、落后、錯誤的教育觀念也禁固著人的思想,如:由于父系單系社會原則的映射,重男輕女仍然存在;受“棍棒下出孝子”的重體罰教育的顏氏家教論影響,體罰教育在一些專制性家庭中依然存在;“學而優(yōu)則仕”仍是一些家庭教育的唯一價值取向;重教而不會教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陽春白雪”式的家教理論與“下里巴人”式的家庭教育實際難以整合,因此,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必須以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為先導,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兒童觀,使父母認識到要尊重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地教育他們,要“使兒童的個性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fā)展”,讓他們在“一種充滿快樂、愛和相互理解的氛圍中長大”,樹立正確的人才觀,“21世紀需要各種各樣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個人,當然這種人無論在何種文明中也都是很重要的?!?。從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高度,為國教子。

二、重視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兒童生活的笫一環(huán)境,對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養(yǎng)成教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王寶祥曾做過人大全國調查,結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長認為在家庭教育中進行道德教育對孩子重要,但在一系列選擇性題目中,家長們的回答顯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沒有德育。家長們最關心和實際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分數(shù)等智育問題。這一結果明白地告訴我們,家長們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認識與行為脫節(jié)。要讓廣大家長轉變觀念,需要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但又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教育,不要忽視心理的、思想的教育。重才輕思想,就是悲劇的根源”。中國教育報刊發(fā)的《新時期,我該怎樣做母親?》一文中,這位母親的憂慮和迷茫,結癥莫過于此,要正確處理道德教育與智能教育的關系,既重視行為養(yǎng)成教育又重視智力開發(fā)。那么如何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呢?我想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言傳身教,營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圍??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家長作為孩子的笫一任、也是最特殊的教師,也可能是孩子的終身的老師,在言談舉止,待人處世、行為準則等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古有“上行下效”之說,因此為人父母者,孩子榜樣也。家庭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他是兒童生活的笫一環(huán)境,因此作父母應該有為孩子營造一適應兒童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讓孩子耳聞目睹的都是健康向上的,而非消極的東西。如:現(xiàn)在打麻將已是一種時尚,不“帶水”是不行的,有的家長在家打,在外打,孩子也就無師自通,小小年紀一手牌打得不錯,有時還可“挑挑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個孩子難免會染上賭博的惡習。

2、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以事例教育,避免空洞說教。父母不僅教孩子說話,辨認周圍的事物,區(qū)分是非美丑,還要對孩子的行為活動提出具體要求,通過給予指導示范直接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使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最初的道德倫理觀念。教育孩子切不可因善小而不為,因惡小而為之。古代有許多成功的教子實例,如“岳母刺字”的愛國情節(jié),“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的刻苦求學精神,“孔融讓梨”的謙讓、關愛美德都值得我們借用,現(xiàn)實中的好的、反面典型更是教子的好素材。以事實說話,不要強硬灌輸一些空洞的、枯燥的理論,要體現(xiàn)家庭教育內(nèi)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方法的多樣化。

3、廣交朋友,慎重交友。由于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姊妹情節(jié),他們往往從小過慣了獨處的生活,習慣獨來獨往,不善于交朋結友。然而現(xiàn)代社會公共關系已是一門學問,交際也是一種能力。作為父母我們應為孩子補上沒有兄弟、姊妹的遺憾,讓多交朋友,但是要教育他(她)慎重交友。古代教育家顏之推在《慕賢》中有這樣一段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慎,對他(她)的成長及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將會不利。

4、適度的挫折教育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F(xiàn)在的孩子在順境中長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苦,不懂艱苦奮斗,吃草根樹皮在他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曾記否一次中日學生夏令營中暴露出中國孩子弱點,那是“溫室教育”的結果。適度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孩子立志守恒。古代教育家孔子很重視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在今看來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昔日的上山下鄉(xiāng),煅造了一代人堅毅的品質,從培養(yǎng)素質角度看,仍可借鑒。

三、構建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笫一環(huán)境。

民主型家庭是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親密、融洽、人格平等,家庭生活中充滿和諧、民主氣氛的家庭。其特點是:

1、父母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相互支持、互相體諒、互相愛護,共同關注孩子成長。

2、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既有父母對孩子思想上和生活上的關懷、期待鼓勵、循循善誘、嚴格要求,又有孩子與父母一起交流思想感情,感受到心理上的滿足。父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也嚴格要求孩子。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也要求孩子滿足父母的要求,聽從父母的正確教育,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3、父母為孩子成長既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創(chuàng)造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又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

4、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如:按時起床、睡眠,科學地分配一天學習、活動、勞動、休息的時間,有規(guī)律地生活,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工作。

要構建民主型家庭首先父母要相互恩愛、相敬如賓,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應相互理解、信任,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做孩子生活的導師。其次,嚴慈結合,愛而不溺,嚴而不專。好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溺愛放任,不可“無教而有愛”,更不可實行“飲食(運)任為,恣其所欲。宜誡翻(反)漿,應訶反笑”的錯誤教育,否則性格養(yǎng)成,“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成敗德”。容忍孩子犯錯誤,也應及時矯正錯誤。要順應兒童心理,既不培養(yǎng)出“小皇帝”,又不是“小奴隸”的心理健康的兒童。笫三,蹲下身來看待孩子,用民主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走進孩子心靈,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和孩子溝通,不要用一雙成熟的眼晴看待孩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吧。

四、挖掘教育資源,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而教。

21世紀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時代,“教育作為實現(xiàn)成功的職業(yè)生活的一種手段,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建設相互影響的社會關系過程”。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他無疑受到學校、社會等多因素的影響,作為具有生活化的家庭教育要與正規(guī)化的學校教育衍接,特別是與素質教育衍接,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能力上下功夫,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了“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它是終身教育的四大支柱,這會讓我們反思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理念而試圖尋找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從而使每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充分利用范圍不斷擴大的教育環(huán)境。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它對人的影響是泛化的,作為孩子一墜地就將面臨社會的浸染,作為家庭教育應給孩子注入適應社會風吹浪打的抗體,而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社會特別是社區(qū)要為孩子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共同促進其發(fā)展。只有這樣,家庭、學校、社會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遵循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夠培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最后我引用一個作者的一段話結束這篇文章:“孩子是一本書,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頁頁往后翻,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p>

相關推薦

  • 工作總結存在的問題 時間匆匆偷溜走,我們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內(nèi)容,我們要開始總結經(jīng)驗,寫好工作總結,工作總結其實也是一種民主監(jiān)督的形式,你是否可以寫出來一份好的工作總結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工作總結存在的問題”,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今年以來,在縣委、縣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紀委和縣監(jiān)察局的指...
    2023-10-16 閱讀全文
  • 這些錯: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有哪些問題 問題很多,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盲目遵循所謂的育兒“要點”和“重點”,從而導致更多問題。讓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例子。1.自信的父母,不自信的孩子育兒文章里面常說,父母一定要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來自父母的...
    2021-01-18 閱讀全文
  • 小班幼兒班務總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10篇) 歲月橫流,一年365天即將走完。為了讓上司和其它部門更全面地評估,現(xiàn)在我們就要開始準備小班班務工作總結材料,沒有對過去一年的認真總結,很難在下一年中有快速的提升。今年的小班班務工作的成績和不足究竟有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小班幼兒班務總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大家不妨來參考。...
    2022-08-13 閱讀全文
  • 父愛缺失已成我國普遍的家庭問題 昨天是2010年的父親節(jié),關于父親的話題也再次成為熱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中國傳統(tǒng)社會觀念的影響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由母親負責,父愛缺失問題較為普遍。有專家指出,父親...
    2021-09-22 閱讀全文
  • 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看圖講述活動 存在問題:在幼兒園課程中,看圖講述活動內(nèi)容少了,類型也少了。雖說發(fā)散思維的環(huán)節(jié)在不同年齡的看圖講述中都有明顯體現(xiàn),但圍繞圖示有序地、相互關聯(lián)地講述的要求被降...
    2021-07-15 閱讀全文

時間匆匆偷溜走,我們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內(nèi)容,我們要開始總結經(jīng)驗,寫好工作總結,工作總結其實也是一種民主監(jiān)督的形式,你是否可以寫出來一份好的工作總結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工作總結存在的問題”,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今年以來,在縣委、縣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紀委和縣監(jiān)察局的指...

2023-10-16 閱讀全文

問題很多,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盲目遵循所謂的育兒“要點”和“重點”,從而導致更多問題。讓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例子。1.自信的父母,不自信的孩子育兒文章里面常說,父母一定要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來自父母的...

2021-01-18 閱讀全文

歲月橫流,一年365天即將走完。為了讓上司和其它部門更全面地評估,現(xiàn)在我們就要開始準備小班班務工作總結材料,沒有對過去一年的認真總結,很難在下一年中有快速的提升。今年的小班班務工作的成績和不足究竟有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小班幼兒班務總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大家不妨來參考。...

2022-08-13 閱讀全文

昨天是2010年的父親節(jié),關于父親的話題也再次成為熱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中國傳統(tǒng)社會觀念的影響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由母親負責,父愛缺失問題較為普遍。有專家指出,父親...

2021-09-22 閱讀全文

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看圖講述活動 存在問題:在幼兒園課程中,看圖講述活動內(nèi)容少了,類型也少了。雖說發(fā)散思維的環(huán)節(jié)在不同年齡的看圖講述中都有明顯體現(xiàn),但圍繞圖示有序地、相互關聯(lián)地講述的要求被降...

2021-07-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