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孩子們的小學第一課
發(fā)布時間:2021-03-27 2020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簡介 開學第一課 2020開學第一課每年的9月1日前后,是國內(nèi)許多孩子成為一名小學生的日子??戳藝鴥?nèi)的朋友們?yōu)楹⒆佑涗浀某砷L日記,從幼兒園生成為一名小學生,這是孩子成長的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也是一個新的起點,閱讀父母們?yōu)楹⒆铀鶎懴碌娜雽W典禮記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名小學生時,其內(nèi)心的感受,以及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宛如面對一個新生命誕生一般地隆重。
日本孩子也參加入學典禮的。不過叫法與中國有所不同。在日本,孩子們的“入學典禮”被稱為“入學式”。另外,日本孩子參加“入學式”的時間與中國不一樣。中國孩子是在每年初秋9月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入學,而日本孩子則是在每年4月櫻花飄舞的春日里入學。
4月對于日本人而言,似乎是個有些特別的月份。每年的這一個月,是所有的日本家庭最為忙碌的時候,這個月,工作的大人在忙于調(diào)換工作,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們開始步入新的崗位,而孩子們則由媽媽領(lǐng)著參加屬于自己的幼兒園入園式,或是學校的入學式。
1.2003年四月,我家小學生二歲還差一個月開始上幼兒園時,參加“幼兒園入園式”。和第一次走出家庭,進入“人生的第一個社會——幼兒園”的所有孩子一樣,我家二歲的小朋友表現(xiàn)出她極度的膽怯和不安,只要媽媽離開了她的視線范圍,就會淚流不止地大哭起來。
2.孩子的成長總在眨眼之間。五年之后同樣櫻花盛開的四月,經(jīng)歷過幼兒園里“小小社交圈”的磨練,我家快滿七歲的小朋友,終于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六、七歲的孩子,不再像二、三歲的幼兒一般,見不到媽媽就心生惶恐。想到從此要背上書包去上學,認識許多新朋友,小朋友心頭充滿喜悅。
3.第一次坐在學校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和同學們一起等著五、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們來牽手,引領(lǐng)一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們進入“入學式”會場。
4.入學式一般都在學校的體育館或大禮堂內(nèi)舉行。入學式的基本流程:
(1)新生入場:由高年級的孩子牽著一年級孩子的手,列隊入場;
(2)新生點名:按班級順序,由各班級老師大聲喊出自己班級學生們的名字,被點到名字的孩子舉手大聲說“嗨~”(日本小學的低年級,每個班最多26-30個孩子,26個孩子全又由一位老師負責,教班級所有孩子的語文,數(shù)學,繪畫,音樂,書法,手工,體育道德等所有課程)
(3)由所在城市或地區(qū)的市長(或議員)致辭,祝福新生入學;
(4)校長致辭;
(5)學生代表領(lǐng)著新生們一起宣誓,表示遵循學校一切規(guī)則;
(6)高唱校歌;
(7)對面式:在學校大禮堂舉行的入學儀式結(jié)束之后,新生跟隨老師一起回到教室。同時“尾隨”至教室的,當然還有一起參加孩子入學式的父母們。在教室里,家長和老師第一次見面,彼此鞠躬行禮,表示“今后請多多關(guān)照?!?/p>
5.無論是幼兒園孩子的入園式,還是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甚至大學畢業(yè)生們的就職儀式,從大人到孩子,都要求必須身著正裝出席。因此,若在四月初來日本旅游,可以在街頭看到許多身穿套裝、胸襟前別著胸花的日本媽媽們,和同樣身穿小禮服的孩子們。
因此,每年春季四月孩子們?nèi)雸@和入學的季節(jié),是日本商人們“嚴重”瞄準的大好商機,精明的猶太人就曾經(jīng)說過:做生意瞄準的就是女人和孩子。在這一點上,會賺錢的日本人,也表現(xiàn)得毫不遜色。
對于許多新手媽媽而言,孩子入園或入學,該準備什么,該注意什么,全然心中沒譜。于是日本的許多出版社、雜志等,會和商家聯(lián)手,推出各類版本的“入學大全”“入園寶典”。告訴年輕父母們,該如何為孩子準備入學用品、入學式應(yīng)該如何著裝,梳各種發(fā)型等等,十分詳盡。
6.男孩子的入學式服裝通常是短西褲+小西裝上衣+領(lǐng)結(jié)或領(lǐng)帶。女孩子入學式的小禮服,就更加令人眼花繚亂到嘆息了。
7.日本孩子上小學,除了要準備入學式的禮服,以及各類學習用具、學習桌椅等,還需要挑選一樣最最重要的東西——書包。
日本小學生的書包,在日文中被稱為“ランドセル”,按發(fā)音可寫為“蘭恩多雖努”?!疤m恩多雖努”這一日文外來語,源于荷蘭語中的“ransel”。日本小學生的“蘭恩多雖努”書包,是在江戶時代,日本幕府引入歐洲西洋軍隊時一起進入日本的。到了明治時代,這一款式的真皮背包,被日本的陸軍官兵們所使用。
后來,日本有名的貴族學?!皩W習院”開始將這種陸軍官兵們所使用的皮背包,用作孩子們上下學使用的書包。后來,日本明治時代著名政治家、明治時期的內(nèi)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在祝賀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入學的時候,贈送“蘭恩多雖努”皮背包作為入學禮品,有伊藤博文帶頭,許多人便紛紛效仿,演變到現(xiàn)在,日本小學生入學,都理所當然地、必然如此地“人手一包”---日本所有的孩子從小學第一天開始,都使用“蘭恩多雖努”,就連學校存放書包的柜子,也是根據(jù)“蘭恩多雖努”的尺寸而制定的。
8.日本小男孩所使用的“蘭恩多雖努”一般為黑色,小女孩使用紅色。但后來有人批評說孩子們的“蘭恩多雖努”,怎么顏色如此單一?于是擺放在“蘭恩多雖努”銷售柜臺的顏色種類開始豐富起來。然后黑色和紅色這二種顏色最耐臟也最經(jīng)典,依舊是大部分父母親為孩子購置書包時的首選。
“蘭恩多雖努”的前身,既然是陸軍官兵在徒步軍訓時所使用的,因此非常耐磨和結(jié)實。孩子們從一年級入學,一直到六年級小學畢業(yè),都使用同一個“蘭恩多雖努”書包,而且大部分“蘭恩多雖努”的廠家,都會提供長達六年的保證書。因為要一直使用六年,對于“蘭恩多雖努”的品質(zhì)要求也就很高,也因此,“蘭恩多雖努”的價格自然不菲,3萬日元--5萬日元是普通常見的價格,更貴的超過5萬日元以上,而近年來日本經(jīng)濟不景氣,廠家也開始推出一些便宜系列,但即使再便宜,一個“蘭恩多雖努”,也必須一萬日元以上。
最后,記錄一段我家小學生在參加入學式的時候,校長在為新生致詞之后的一段講話。期待這段講話能對所有家有小學生的年輕父母們有所啟迪和幫助:
校長說:各位親愛的同學,今天開始你們是小學生了,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們,我想拜托每一位同學,從今天開始,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動手做。
還有各位爸爸媽媽,我也想拜托你們?nèi)拢?/p>
第一:要等待——要用愛心與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獨立完成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不是天生就能手腳麻利雷厲風行的,當孩子動作慢的時候,請耐心等待,請用最溫暖的目光注視他們,每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溫暖的注視中成長起來的。
第二:要聆聽——當你的孩子想和你說話時,無論你多么忙,請放下你忙活的工作或家務(wù),蹲下身來,細細地聆聽你的孩子想對你說的話。請不要拒絕孩子想要訴說的請求。與孩子之間的良好交流,就是在這樣的點滴之間建立起來的。
第三:要詢問——每天要制造家庭談話時間,要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在外面的活動,心情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關(guān)愛,建立信賴的親子關(guān)系。
附:今天早晨一大早,我家小學生早早起床,漱口洗臉吃飯,又自己跑去家附近的“羅森”便利店買了二片白色的抹布——這是學校的規(guī)定:每學期開學每個孩子要攜帶抹布一片,在每天課后打掃衛(wèi)生時使用。準備好抹布,再整理好暑假作業(yè)以及這個暑假的一份“自由研究”,小朋友便和同學們一起,興沖沖地去學校報到了。
今年暑假小朋友回國在大連呆了一個月有余,“自由研究”便做了一份有關(guān)大連的“調(diào)查報告”。在大連的時候,每天外出小朋友都攜帶個小筆記本和小相機,隨時將自己看到的事情記錄和拍攝下來。8月底回到大阪家中之后,小朋友花了三天時間整理出她對大連的記錄和照片,做成了圖文并茂的一本“手工書”,書名就叫做“中國·大連”。俺“偷”看了一下小朋友的“中國·大連”手工書的目錄,有對大連的簡單介紹、還有大連的街道、建筑、飲食,以及小朋友喜歡并推薦的大連景點等,還挺分門別類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看看日本幼兒園跟我們相比的不尋常之處
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包
我們辦理入園手續(xù)的第一天,幼兒園就向我們說明,要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經(jīng)過兩年訓練,寶寶也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我常想,日本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guān)。
所有的包都由孩子背
這是很震動我的一個場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里一律空著,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著,而且還都跑得飛快。等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為什么?”為什么?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寶寶剛?cè)雸@那時候,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笨纯匆粋€個像小炮彈一樣沖到我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jié)實勁兒,我是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于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田田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國時,我們參觀過幾次幼兒園,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課,到了日本就不同,在9:30之前,3:30之后,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前些天,寶寶所在的年長組在學期最后的發(fā)表會上,他們說了一番讓所有的家長落淚的話:今天的發(fā)表會真高興,低年組的小朋友們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這是我們最后的發(fā)表會了,到了小學校我們?nèi)匀徊粫浳覀兊呐笥押陀變簣@。
教孩子“笑”和“感謝”
在這個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shù)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shù)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問教什么,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瞇瞇!”在日本,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和誰講話,“笑瞇瞇”最重要。還教什么?“教學會說謝謝”。
數(shù)不清的活動
看看我的日歷上標出的做便當?shù)娜兆?,就是寶寶他們遠足的日子,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為社區(qū)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jié)了,開發(fā)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結(jié)論是:日本的幼兒園生命在于活動!
看看美國的孩子的幼小銜接
看看美國的孩子的幼小銜接
在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小朋友的入學年齡是5歲,也有一部分國家像美國那樣將小朋友入學年齡定到5歲至6歲之間的情況,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孩子受教育年齡的彈性。
在美利堅,一年級的小朋友有的是全班的學生在一起圍成一個大圈坐;有一部分是一個班分成三三兩兩的小組,每組圍成一個小圈排隊做好;也有的班從一年級起,就整整齊齊地排排坐。不少人認為,一年級學生座位圍成一個大圈的理由是,更接近于幼兒園,便于孩子過渡適應(yīng)小學生活,老師站在圈子中間講課,便于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小學教室都布置得花花綠綠,國內(nèi)人看起來可能更像幼兒園教室。但無論什么情況,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活潑自由,學生一點不感到拘束,因此孩子們都很喜歡上學。
一些歐美的早教機構(gòu)專家認為,學校不是訓練場,老師要讓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尤其是那些剛開始學校生活的一年級小朋友們,要讓他們向?qū)W校生活的過渡盡量自然,不感到壓力,從而喜歡學校和學習。教室的布置也要適合他們的特點,比如用彩紙剪成字母、圖案貼在墻上,在彩紙上寫上一些與課程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如英語詞匯星期一至星期日,畫上一只鐘寫上幾點,目的無非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美國等國家,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除了在教室里學習,老師還時不時的帶著他們到游玩,領(lǐng)小朋友們熟悉學校,了解課外的知識。還有,還帶他們參觀公園、博物館,訪問社區(qū)鄰里。在課堂上,老師也考慮新生的特點,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以便培養(yǎng)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從小養(yǎng)成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一年級老師在講課時往往采取講故事的形式,盡量講得生動活潑,淺顯易懂;還比較多地采用交流式的教學方式,即不是老師一個人講,而是設(shè)法讓孩子們也參與,比如向他們發(fā)問,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加以鼓勵。一年級學生也有課外閱讀,老師要求他們看一些淺顯的書,如帶圖畫的兒童讀物,并在課上復述書中的故事,因此他們從小看和說的能力都比較強。
提醒:孩子如何度過幼小銜接呢?建議小學教室都布置得花花綠綠,讓學生一點不感到拘束。學校不是訓練場,要讓他們向?qū)W校生活的過渡盡量自然,不感到壓力,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以便培養(yǎng)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一年級小豆包留念29:怕孩丟的看看
一年級小豆包留念29:怕孩丟的看看(轉(zhuǎn)帖)
丟孩種類:
1、笑臉相迎,使你放松警惕,以為是玩,然后趁人不備或反應(yīng)不過來時實施搶奪;
2、媽媽抱著孩子在路邊走,摩托車后座上的人飛車搶奪;
3、把孩子放在小車里去菜市場,大人挑水果,兩分鐘后回頭,孩子已不在車里;
4、老人帶孩子準備坐火車回家,在火車站遇到個老鄉(xiāng),他鄉(xiāng)遇老鄉(xiāng)感覺特別親切,熱烈交談半小時后就把孩子交給老鄉(xiāng)手里,自己整理了一下行李,老鄉(xiāng)轉(zhuǎn)眼沒了蹤影;
5、家住一樓,開著門通風,老人和孩子在廳里玩,兩個人沖進家里,一人把孩子搶走,另一個人堵在門口不讓老人追出去,老人呼叫也沒人聽見;
6、母親開發(fā)廊,把孩子也帶在身邊。發(fā)廊新聘請了一位看似可憐的員工,沒有留身份證,那天那員工說帶孩子去買糖吃,結(jié)果一去不回;
從各種騙、搶孩子的方法中,得出如下經(jīng)驗教訓:
1、除自己家里人外,不能相信任何接近孩子的人,包括雇工、老鄉(xiāng)、新認識的朋友等;
2、不要以為搶奪孩子的人一定是惡狠狠的,有些人販子是笑臉相對披著羊皮的,有的為達目的,甚至可以在身邊潛伏一段時間,目的就是要你麻弊大意放松警惕,尋找機會下手;
3、少帶孩子到?jīng)]有安全措施的公共場合去,實在要帶出去,應(yīng)由有社會經(jīng)驗的成人帶著,而不是小保姆;
4、帶孩子的時候一心不能二用,不要買東西、看報紙、聊天,放任孩子在自己身邊睡覺或玩;
5、家里門要時刻關(guān)好,不是家人或很熟悉的人不能開門;
6、走在大路上盡量往里靠,不靠路邊走,嬰兒則要使用嬰兒專用的背帶,將孩子掛在胸前;
7、最關(guān)鍵的一點還是,不論什么時候,帶著孩子時都要小心謹慎,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孩子放開。
和孩子一起看漫畫
經(jīng)常做功課或讀書不到半小時,就會以上廁所、喝水…種種理由離開書桌的兒子,居然一動也不動的坐在書桌前大半天,那異乎尋常的”用功”,讓為娘的我在感動之余也起了疑心。為了打探虛實,我以一盤切好的水果為道具,以慈愛體貼為面具,輕步掩至其身后….
“好小子,怪不得大半天坐著不動呢,原來是在看漫畫!”我大聲嚷到,兒子嚇得從椅子上跳起來,連忙把漫畫書一合往我手上一送:“好啦,給你給你,讓你先看啦!”
“這才象話,古人說-有酒食先生饌。今媽添言道-有漫畫書要先呈給媽媽閱讀。知道不?!”訓話完畢,我就地一坐,翻開漫畫書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起來。兒子也將身子溜到地板上,把頭湊過來,指指點點的向我簡介這本漫畫書的故事大綱、主配角名字和背景-
“這個主角將太,是日本北海道一個壽司店主的兒子,為了想要學得做壽司的技藝,幫助父親把壽司店經(jīng)營得更好,在中學畢業(yè)后,就獨自一人跑到東京去拜師學藝。他吃了好多苦,受到好些人的欺負,但都不氣餒,最后終于贏得了壽司新人比賽冠軍,成為日本最有人氣的壽司大師傅。”
“你看這個叫佐治的人,他是將太的師兄,他壞死了,老是找將太的麻煩,和設(shè)計謀陷害將太,結(jié)果,哈哈,壞人有壞報!他在壽司新人賽時,因為急著想要表現(xiàn)自己的技術(shù),沒有把食客喜好的口感考慮進去,結(jié)果就被將太給打敗了?!?/p>
我邊聽兒子的”劇情人物介紹”,邊翻看著漫畫書,越看越欲罷不能,當天的午餐就讓家人去”自謀生路”,下午則和兒子攜手共奔去書店,搬回了全套”將太的壽司”漫畫集,母子兩人肩并肩、頭挨頭的用功讀書,并不時停下閱讀來討論書中壽司的做法,拿來和我們以往曾在日本料理店所吃過的壽司做比較…
越看越對于日本師傅要制作出一個博得客人稱贊的小小的壽司,竟然要從選米、煮飯、挑選魚貝類、切食材的刀功、捏飯團…等等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有絲毫馬乎,皆得花費多年心力去琢磨練習,才能練出的制作功力不由得心生嘆服。
同時也對這本漫畫書的作者心生敬佩,因為想必他為了制作這套漫畫,肯定在從壽司的制作到壽司店經(jīng)營這方面的知識,下了不少功夫去觀察了解,才能用如此循循善誘方式,將枯燥的制作壽司理論,和嚴肅的鼓勵努力向上、遇挫不餒的人生大道理,化作引人津津悅讀的漫畫。
最后,在看完一套漫畫書,我和兒子一起被激起”有為者當如將太”的雄心,兩人跑去買了一整套做壽司的器具與食材,把漫畫書當成食譜,一步步的學做起壽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