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孩子的小房間看看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要開家長會了,我覺得應該要講這樣一個內容:孩子的小房間神圣不可侵犯嗎?
孩子說:“我在做作業(yè)(我在復習),你別過來影響我(別過來打擾我)?!?/p>
孩子總有他自以為頗有道理的理由拒絕家長的到來。其實正在專心讀書,很投入的孩子,會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也許感覺不到家長的到來。
作為家長,趁送上一份削好的蘋果,可以看看孩子在干什么?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讀書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更要關注孩子預習、復習了沒有。家長也要了解孩子在讀什么課外書?[趣祝福 zFw152.Com]
溫故而知新,無疑,這對孩子是一大幫助。而一些孩子前一階段從偷偷看,發(fā)展到迷戀于網絡小說,也有的在看一些漫畫書,還有在讀低中年級的書,自以為在學習
,其實是裝模作樣,給家長看的。讀這些書很輕松,有時候還很好笑,虛幻的故事情節(jié)很感人,十分吸引他的眼球,真是愛不釋手。在這樣美好的時間里,作為高年級的孩子,應該讀些名著,看看《讀者》、《微型小說選刊》、《少年文藝》、《百科知識》等,開闊眼界,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在這里,希望家長回家后看看孩子的書架,枕頭邊、車屜里的書本。不要打草驚蛇以免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在這方面多個心眼,抽空多關注為好。
家長要到小房間走走、看看。因為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我們的監(jiān)護,試問:你不進去了解孩子,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能盡到教育、監(jiān)護的責任?
真的對孩子的學習有干擾的時候,孩子的房門應該關上,否則大可不必。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看看日本孩子們的小學第一課
每年的9月1日前后,是國內許多孩子成為一名小學生的日子??戳藝鴥鹊呐笥褌?yōu)楹⒆佑涗浀某砷L日記,從幼兒園生成為一名小學生,這是孩子成長的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也是一個新的起點,閱讀父母們?yōu)楹⒆铀鶎懴碌娜雽W典禮記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名小學生時,其內心的感受,以及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宛如面對一個新生命誕生一般地隆重。
日本孩子也參加入學典禮的。不過叫法與中國有所不同。在日本,孩子們的“入學典禮”被稱為“入學式”。另外,日本孩子參加“入學式”的時間與中國不一樣。中國孩子是在每年初秋9月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入學,而日本孩子則是在每年4月櫻花飄舞的春日里入學。
4月對于日本人而言,似乎是個有些特別的月份。每年的這一個月,是所有的日本家庭最為忙碌的時候,這個月,工作的大人在忙于調換工作,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們開始步入新的崗位,而孩子們則由媽媽領著參加屬于自己的幼兒園入園式,或是學校的入學式。
1.2003年四月,我家小學生二歲還差一個月開始上幼兒園時,參加“幼兒園入園式”。和第一次走出家庭,進入“人生的第一個社會——幼兒園”的所有孩子一樣,我家二歲的小朋友表現(xiàn)出她極度的膽怯和不安,只要媽媽離開了她的視線范圍,就會淚流不止地大哭起來。
2.孩子的成長總在眨眼之間。五年之后同樣櫻花盛開的四月,經歷過幼兒園里“小小社交圈”的磨練,我家快滿七歲的小朋友,終于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六、七歲的孩子,不再像二、三歲的幼兒一般,見不到媽媽就心生惶恐。想到從此要背上書包去上學,認識許多新朋友,小朋友心頭充滿喜悅。
3.第一次坐在學校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和同學們一起等著五、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們來牽手,引領一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們進入“入學式”會場。
4.入學式一般都在學校的體育館或大禮堂內舉行。入學式的基本流程:
(1)新生入場:由高年級的孩子牽著一年級孩子的手,列隊入場;
(2)新生點名:按班級順序,由各班級老師大聲喊出自己班級學生們的名字,被點到名字的孩子舉手大聲說“嗨~”(日本小學的低年級,每個班最多26-30個孩子,26個孩子全又由一位老師負責,教班級所有孩子的語文,數(shù)學,繪畫,音樂,書法,手工,體育道德等所有課程)
(3)由所在城市或地區(qū)的市長(或議員)致辭,祝福新生入學;
(4)校長致辭;
(5)學生代表領著新生們一起宣誓,表示遵循學校一切規(guī)則;
(6)高唱校歌;
(7)對面式:在學校大禮堂舉行的入學儀式結束之后,新生跟隨老師一起回到教室。同時“尾隨”至教室的,當然還有一起參加孩子入學式的父母們。在教室里,家長和老師第一次見面,彼此鞠躬行禮,表示“今后請多多關照?!?/p>
5.無論是幼兒園孩子的入園式,還是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甚至大學畢業(yè)生們的就職儀式,從大人到孩子,都要求必須身著正裝出席。因此,若在四月初來日本旅游,可以在街頭看到許多身穿套裝、胸襟前別著胸花的日本媽媽們,和同樣身穿小禮服的孩子們。
因此,每年春季四月孩子們入園和入學的季節(jié),是日本商人們“嚴重”瞄準的大好商機,精明的猶太人就曾經說過:做生意瞄準的就是女人和孩子。在這一點上,會賺錢的日本人,也表現(xiàn)得毫不遜色。
對于許多新手媽媽而言,孩子入園或入學,該準備什么,該注意什么,全然心中沒譜。于是日本的許多出版社、雜志等,會和商家聯(lián)手,推出各類版本的“入學大全”“入園寶典”。告訴年輕父母們,該如何為孩子準備入學用品、入學式應該如何著裝,梳各種發(fā)型等等,十分詳盡。
6.男孩子的入學式服裝通常是短西褲+小西裝上衣+領結或領帶。女孩子入學式的小禮服,就更加令人眼花繚亂到嘆息了。
7.日本孩子上小學,除了要準備入學式的禮服,以及各類學習用具、學習桌椅等,還需要挑選一樣最最重要的東西——書包。
日本小學生的書包,在日文中被稱為“ランドセル”,按發(fā)音可寫為“蘭恩多雖努”?!疤m恩多雖努”這一日文外來語,源于荷蘭語中的“ransel”。日本小學生的“蘭恩多雖努”書包,是在江戶時代,日本幕府引入歐洲西洋軍隊時一起進入日本的。到了明治時代,這一款式的真皮背包,被日本的陸軍官兵們所使用。
后來,日本有名的貴族學?!皩W習院”開始將這種陸軍官兵們所使用的皮背包,用作孩子們上下學使用的書包。后來,日本明治時代著名政治家、明治時期的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在祝賀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入學的時候,贈送“蘭恩多雖努”皮背包作為入學禮品,有伊藤博文帶頭,許多人便紛紛效仿,演變到現(xiàn)在,日本小學生入學,都理所當然地、必然如此地“人手一包”---日本所有的孩子從小學第一天開始,都使用“蘭恩多雖努”,就連學校存放書包的柜子,也是根據(jù)“蘭恩多雖努”的尺寸而制定的。
8.日本小男孩所使用的“蘭恩多雖努”一般為黑色,小女孩使用紅色。但后來有人批評說孩子們的“蘭恩多雖努”,怎么顏色如此單一?于是擺放在“蘭恩多雖努”銷售柜臺的顏色種類開始豐富起來。然后黑色和紅色這二種顏色最耐臟也最經典,依舊是大部分父母親為孩子購置書包時的首選。
“蘭恩多雖努”的前身,既然是陸軍官兵在徒步軍訓時所使用的,因此非常耐磨和結實。孩子們從一年級入學,一直到六年級小學畢業(yè),都使用同一個“蘭恩多雖努”書包,而且大部分“蘭恩多雖努”的廠家,都會提供長達六年的保證書。因為要一直使用六年,對于“蘭恩多雖努”的品質要求也就很高,也因此,“蘭恩多雖努”的價格自然不菲,3萬日元--5萬日元是普通常見的價格,更貴的超過5萬日元以上,而近年來日本經濟不景氣,廠家也開始推出一些便宜系列,但即使再便宜,一個“蘭恩多雖努”,也必須一萬日元以上。
最后,記錄一段我家小學生在參加入學式的時候,校長在為新生致詞之后的一段講話。期待這段講話能對所有家有小學生的年輕父母們有所啟迪和幫助:
校長說:各位親愛的同學,今天開始你們是小學生了,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們,我想拜托每一位同學,從今天開始,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動手做。
還有各位爸爸媽媽,我也想拜托你們三件事:
第一:要等待——要用愛心與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獨立完成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不是天生就能手腳麻利雷厲風行的,當孩子動作慢的時候,請耐心等待,請用最溫暖的目光注視他們,每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溫暖的注視中成長起來的。
第二:要聆聽——當你的孩子想和你說話時,無論你多么忙,請放下你忙活的工作或家務,蹲下身來,細細地聆聽你的孩子想對你說的話。請不要拒絕孩子想要訴說的請求。與孩子之間的良好交流,就是在這樣的點滴之間建立起來的。
第三:要詢問——每天要制造家庭談話時間,要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在外面的活動,心情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建立信賴的親子關系。
附:今天早晨一大早,我家小學生早早起床,漱口洗臉吃飯,又自己跑去家附近的“羅森”便利店買了二片白色的抹布——這是學校的規(guī)定:每學期開學每個孩子要攜帶抹布一片,在每天課后打掃衛(wèi)生時使用。準備好抹布,再整理好暑假作業(yè)以及這個暑假的一份“自由研究”,小朋友便和同學們一起,興沖沖地去學校報到了。
今年暑假小朋友回國在大連呆了一個月有余,“自由研究”便做了一份有關大連的“調查報告”。在大連的時候,每天外出小朋友都攜帶個小筆記本和小相機,隨時將自己看到的事情記錄和拍攝下來。8月底回到大阪家中之后,小朋友花了三天時間整理出她對大連的記錄和照片,做成了圖文并茂的一本“手工書”,書名就叫做“中國·大連”。俺“偷”看了一下小朋友的“中國·大連”手工書的目錄,有對大連的簡單介紹、還有大連的街道、建筑、飲食,以及小朋友喜歡并推薦的大連景點等,還挺分門別類的。
如何看待孩子間的打架行為
如何看待孩子間的打架行為孩子打架了,父母會怎么做呢?先來看看以下幾個父母常用的處理方式吧:
1、不管什么原因,先把自己的孩子批評一頓,并且教育孩子動手就是不對,面壁思過。
2、大聲制止孩子的哭聲,批評孩子的軟弱,記得下次怎么樣也要打回去。
3、拉著孩子去找另一個孩子,當面恐嚇另一個孩子不要再“欺負”自己的孩子,不然讓他好看。
4、直接去質問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小孩子間的打架最后升級為大人間的矛盾。
當孩子間產生矛盾時,很多家長都會出現(xiàn)以上四個做法,這樣的處理方式要么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么就只是一味地護短,決不讓孩子受氣,這樣的態(tài)度不利于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念,更會激化矛盾,產生更加激烈的沖突。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貝”,發(fā)現(xiàn)孩子發(fā)生沖突,家長往往要親自出馬,插手干預,并且都是護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的虧。嚴格一些的家長則可能會先批評教育孩子,粗暴一些的家長就會讓孩子“以牙還牙”或直接出面去幫孩子討回“公道”。
孩子間的打架行為一般都出現(xiàn)在玩耍時,孩子們在一起難免會有些斗嘴吵架的,主要是因為現(xiàn)在的小孩子大都是嬌生慣養(yǎng),不懂得寬容和理解,再加上他們的競爭意識會比較強、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發(fā)生矛盾也是在所難免。這時,家長如果能保持理智,不直接去干預孩子間的打架,不多去理論,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沒準過不了一會,他們就會“偃旗息鼓”,和好如初了。
當孩子在情緒上時,父母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予孩子安慰和安全感,撫平孩子的情緒。父母不要著急去詢問事情的來由,等孩子情緒平穩(wěn)了,孩子就會主動地、比較客觀地去分析整件事情,不管是對還是錯,孩子都會欣然地去接受。如果孩子不愿說,也不要勉強他,也許是孩子的情緒還不夠穩(wěn)定,等過一兩天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了,再找機會和孩子一起去探討分析。父母穩(wěn)定的心態(tài)也是孩子健康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很多時候家長的態(tài)度會對孩子造成一種誤導,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而家長如果在其中推波助瀾,錯誤地教育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解決方式。對孩子日后的成長非常不利。讓孩子在挫折中學會忍讓,在協(xié)調中學會與人合作,在磕碰中明白一些道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打架,家長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心理方向。讓孩子自己化解沖突,父母不要參與其中,如果能很好地解決,那對孩子的交往能力會有所提升。
孩子看動畫片到底好不好?
電視是現(xiàn)代兒童主要的休閑活動,許多父母對孩子終日在電視機前感到憂心忡忡,其實只要適當?shù)剡x擇及揭示,卡通也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為什么卡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進門便坐在電視機前,卡通一部接著一部看。有時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視熒光幕;有時邊看又邊玩起別的玩具,或者四處走動。對于孩子們一直黏著電視看卡通的情形,大人束手無策,實在不懂卡通影片何以有如此大的魔力,讓孩子百看不厭。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看電視是現(xiàn)代兒童主要的休閑活動,其中卡通是兒童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孩子不只在家中接觸電視卡通,在幼兒園中,有時卡通影片也是電視教學或是引起動機的主角。為什么卡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幼兒自己看卡通會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呢?
卡通吸引幼兒的因素
根據(jù)研究提出,卡通之所以吸引幼兒,有下列幾個因素:
卡通片中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以及刺激的突然性、顯著變化等,都是吸引幼兒的主要因素。所以影片中外形獨特的人物、突然出現(xiàn)的聲音或音樂與畫面上的顯著變化,是幼兒注意力集中的焦點。
幼兒會隨著影片中的情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例如當卡通影片中的人物受到攻擊或感覺孤單而落淚時,會引起幼兒生氣和傷心的情緒。
卡通內容提供幼兒現(xiàn)實限制的想像空間。幼兒并非完全無法分辨影片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的區(qū)別,他們知道影片中的人物是虛構的,打斗場面也是"演"出來的;然而這些不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卻提供幼兒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卡通提供的學習機會
若能善加利用卡通對幼兒的吸引力,則卡通也可以是生動的教材,能給予幼兒下面的影響,不但提供幼兒認同對象及學習復雜的情緒反應,還可促進記憶力、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語言和詞語的學習。
提供認同對象
卡通人物中,幼兒各有其喜歡和不喜歡的角色,男生偏向于男性角色,女生則偏向女性角色,這無疑也提供了幼兒角色認同的對象。正因幼兒會認同影片中的人物,因此人物的偏差言行,幼兒亦會模仿,造成不良的影響。
語言、詞語的學習
觀看卡通時,幼兒會復誦影片中出現(xiàn)的詞句,或模仿人物說話的聲音和動作。如此一來,卡通中出現(xiàn)的詞語語法即成為幼兒的語言學習內容,所以我們可利用動畫卡通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更多的詞語,但也必須留意其中是否出現(xiàn)不當?shù)难栽~。
學習復雜的情緒反應
卡通影片中的人物情緒較為復雜,不似幼兒單純直接,但若人物出現(xiàn)復雜的情緒時,成人應該引導幼兒思考,如:“他會難過是因為……但她覺得很高興是因為……”讓幼兒接觸多重的情緒反應,并試著了解其中的因果關系,幼兒則可借此感受復雜的情感。
記憶力及理解力的培養(yǎng)
電視卡通多半以帶狀方式播出,幼兒不一定會記得上個星期甚至昨天的節(jié)目內容,但若能在幼兒看卡通時引導其回想上一集的情節(jié)發(fā)展,將有助于記憶力及理解力的培養(yǎng)。(
從媽媽身上,能看到孩子的未來
一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女人,依舊從容生活,這多半是因為她內心積蓄著巨大的能量,而這能量源頭,和她有什么樣的父母分不開。今天,我們來探尋樸槿惠是在什么樣的家庭中長大的?
小時候,因為父親身份特殊,非常忙碌,所以養(yǎng)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在母親陸英修女士身上。
她說:從小母親就對我們耳提面命,不可以向別人炫耀你所擁有的東西。
下著大雨的壞天氣,秘書建議開車送她去學校。母親卻堅定地看著她,意思是“你可以自己去”。于是她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踩著雨去了學校,雖然被淋濕了,但到了學校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在擠衣服上的水,自己也得以和他們打成一片,那種感覺也很好。
母親一直希望她懂得,她沒有特別之處,也需要靠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有親戚從美國給孩子們帶回一個玩具,她們姐弟幾個高興地玩了一天。但母親卻有些憂心:擁有別人沒有的貴重東西,對孩子的教育并無益處,即使沒有那種玩具,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大片可以盡情玩耍的院子。
要是別人知道我們家沒有玩具,那因為孩子父親的身份,就會有很多人送玩具來。
貴重的文具也是一樣,當孩子們很想帶到學校去,她卻說“你現(xiàn)在用的已經很好了,需要帶一個其他人都沒有的東西去嗎?
搬進了青瓦臺后,家里也并沒有什么值得其他孩子羨慕的特別東西,日子過得非常簡樸。
作為母親,她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即便父親位高權重,你們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傆幸惶煳覀冞€是要從青瓦臺回到一個尋常人家。
或許,母親教誨她的,位于高處時的低調與謙遜,成為她身處低處時的尊嚴與坦然。
母親非常注重尊敬他人,孩子們跟她說話,她總是認真聽取。如果孩子幫家里做了什么事,甚至只是遞上一只水果,她也會用目光表達欣慰和贊許。
她的母親是個讓孩子們感到驕傲的女人,在孩子心目中,“母親什么都會”。
因為父親經常不在家,母親包辦了幾乎所有家事,而且親力親為。孩子們很少能看到睡覺中的母親。秋天曬著辣椒和白菜幫,冬天搬臭臭的大醬塊,親手種著各種蔬菜……
孩子們睡覺時,她在記賬,給遠方的丈夫寫信。孩子們還沒起床時,她已經在廚房忙碌。
樸槿惠曾在訪談中被問道:“家里需要男人的時候,怎么辦呢?”
她第一反應是,不自覺地反問自己:有什么事是需要男人幫忙的。
她印象當中,母親無所不能。破舊的東西到母親手里就能煥然一新。
所以,家里的事樸槿惠也都能做得來,“換燈泡、修壞掉的門把手,只要有工具箱,任何壞的東西都能輕易修好?!?/p>
父親經常不在孩子身邊,母親盡力彌補這種空缺。她讓孩子們給父親寫信,有回信的時候,就在睡前念給他們聽。她告訴孩子們,父親是多么愛他們,也講起年輕時的相愛故事,孩子們常常帶著這滿滿的愛進入夢鄉(xiāng)。
每個孩子對母親有一種本能親近和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和行為才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從樸槿惠在傳記中的描述,能看到這樣一位母親:
她溫和謙遜,內心堅強,她勤勞能干,懂得持家。她善解人意,很有主見。她為家庭付出但毫無怨言,她給每個家庭成員都付出了滿滿的愛,讓孩子們覺得有媽媽在,就可以安心。
她對孩子嚴厲,但在孩子面前情緒穩(wěn)定,從不亂發(fā)脾氣。
她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從不打擊和挖苦。
她為孩子的長遠考慮,從不嬌慣寵溺。
她教育孩子低調謙遜,不炫耀不傲氣,考慮別人的感受。
她為孩子經過努力而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引導孩子靠自己的能力立足。
她想辦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父親雖然經常不在身邊,但依然非常愛他們。
我們都想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得到超乎尋常的關照時,不至于迷失,遭遇前所未有的迫害時,也不至于消沉。能站得了高處,也能守得住低處,寵辱不驚。
而孩子能否成為這樣的人,恰恰取決于父母,尤其是母親。
樸槿惠曾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母親。有人說,她非常像自己的母親。我們身上的行為與性格,多少都有來自母親的影響。
所以,從媽媽的身上,就能看到孩子的未來。那些內心充滿愛和能量的母親,才能養(yǎng)育出身心健康,抗壓力強的孩子。
看看“老外”怎樣教孩子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們覺得一個人成長的道路是曲折的,絕不會一帆風順。
●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鐘。
●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
●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 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
●鼓勵孩子在16歲以后,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鐘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huán)衛(wèi)工人、教師和醫(yī)生。
●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勵孩子上臺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育兒常識——小到大班的孩子在想什么,幼師家長都應該看看
2歲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耍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愿、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么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采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3歲孩子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于接受,也樂于分享
雖然在3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tài)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wěn)定,急轉彎也不費勁。語言能力也發(fā)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長,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征。3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3歲半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發(fā)展上,也表現(xiàn)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得發(fā)抖。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象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更有趣的是,戀母情結會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
4歲孩子
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礙眼遠足,喜愛刺激
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游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于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4歲孩子發(fā)現(xiàn)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并非全能,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而到了4歲半,他開始學會了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5歲孩子
開朗而愉悅,懂事了、講理了,想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在這個年紀里,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歲小孩的生活總是跟現(xiàn)在、這兒息息相關。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條街道、鄰居,以及幼兒園的教室。他對新的、陌生的事物沒有太大的興趣,也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
5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斷得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6歲孩子
進入了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愿。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游走,把筆畫或數(shù)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xiàn)象。
他什么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xiàn)在處于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系也游走于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6歲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F(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