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家長課堂:你有沒有嘗試崇敬兒童?

發(fā)布時間:2021-03-12 幼兒園家長進課堂活動方案 兒童歌謠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對于家長而言,如果沒有必要的啟蒙,就是好的教育到了他的面前他也不認識,反而將不好的教育認成好的教育。

我認為應(yīng)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家長上面,改變孩子,首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家長的改變得有個前提,就是:承認自己在理解、掌握好的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甚至背道而馳。只有這樣,才能放下架子,將心抽空,然后才能從零起步,重新學習,才能聽得進好的意見和建議。

1.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

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但怎樣幫助呢?這就像有位教育專家所說的,是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茫的眼睛帶來光明。

孩子像一棵幼苗,很無助,要是成人再給他臉色,給他打罵,就會加倍無助。所以,我們家長要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希望,要成為一把火炬,在孩子心中燃起希望。

怎樣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家長就是這個力量的源泉!怎樣成為源泉呢?比如農(nóng)民,如果一點也不了解莊稼的特性,本來二月份下種,三月下了;本來出苗之后三十天鋤草,第二天就鋤了……你下了最大的功夫,給它施肥,給它呵護,它還是長不好,甚至死了。你氣得破口大罵:怎么搞的?我對你這樣好,為什么不好好長??!這個農(nóng)民是不是力量的源泉呢?不是,他是破壞的源泉!對人的教育,教育孩子,首先應(yīng)該像農(nóng)民清楚莊稼一樣清楚人的特性,清楚他的精神世界,不然,你怎能成為力量的源泉,又怎能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呢?

怎樣給迷茫的眼睛帶來光明?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孩子的心理世界與成長機制之上的。每個時期,每個環(huán)節(jié),你都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幫助他,并非只把你知道的東西告訴他了就是教育,并非只會說“孩子,走路要慢一點,坑坑洼洼會把你絆倒”“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小路上有壞人”“喝水要喝開水,別喝生水,喝了生水會拉肚子……”就行了。要是人的一生中一次生水不讓他喝,他從來不知道喝了生水會有什么反應(yīng)……要是所有的事情都這樣對待,從沒有實體化的過程,你說他的眼睛能不迷茫?他那雙迷茫的眼睛里又怎能現(xiàn)出光明呢?

我們對孩子的培養(yǎng)都有著整體的計劃,對家長也是這樣,是與孩子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的,也有整體的計劃。

家長沙龍一般是一月一次。剛開始時,主要是讓家長了解什么是孩子,明白孩子心靈與身體一樣,都有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法則,這個法則不受成人左右,不要以為你想讓孩子怎樣孩子就能怎樣。后來就講教育學,再后來,進行藝術(shù)欣賞。

2.無法遏止的動力

孩子從出生到學會走路、說話、吃飯、寫字,一切從無開始,就像生命之樹,只要你種下種子,什么時候發(fā)芽,什么時候出土,什么時候抽葉,什么時候開花結(jié)果都是由內(nèi)在預(yù)先設(shè)定好了的機制在起作用。嬰兒實際上就是一顆準備長成精神大樹的種子。他們是怎樣讓自己發(fā)展起來的呢?按照蒙臺梭利的說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個人在生命的發(fā)展過程中,會對外在環(huán)境的某些刺激產(chǎn)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以至影響其心智的運作或生理的反應(yīng),而出現(xiàn)特殊的好惡或感受,這種力量的強弱,就是敏感力。當敏感力產(chǎn)生時,孩子的內(nèi)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qū)使他們對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chǎn)生嘗試或?qū)W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nèi)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逝。這個時期就叫敏感期,它被一些教育家稱為學習的關(guān)鍵期或教育的關(guān)鍵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兒童的生命助力,它有許多個階段,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書寫敏感期、閱讀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這只是大的分法,每個敏感期里又可以分出許多階段,比如感官敏感期里還有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等,文化敏感期里有繪畫敏感期、音樂敏感期、認字敏感期等。

孩子進入敏感期,吸收遇到的所有事物,并使之成為人格的一個部分。比如孩子處在“對細小事物敏感期”時,如果父母不給他提供這方面的幫助甚至認為無用而強行打斷,這個孩子長大之后就會心粗如篩,成為“馬大哈”;進入“對大事物的敏感期”時,如果采用上述方式,孩子長大之后就會眼光狹窄,成為“小氣鬼”;五六歲的孩子處在“婚姻敏感期”,如果遭到了破壞,長大之后就不會做男人或女人,組織不起幸福的家庭。

教育只能分為兩種,一種是好的教育,一種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設(shè)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奪性的。建設(shè)性教育促進孩子成長,幫助孩子進行內(nèi)在建構(gòu);掠奪性教育阻礙孩子成長,破壞孩子的內(nèi)在建構(gòu)。眼下許多用人單位抱怨現(xiàn)在大學生大多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自然屬性從小被不正確的教育破壞了。

而大多數(shù)教育者(尤其是家長)此時逼著孩子認字、計算,完全違背了人的自然屬性。人的生理生長機制不但是預(yù)先設(shè)置好的,精神的機制也是預(yù)先設(shè)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樹,何時發(fā)芽、何時出土、何時抽葉、何時開花都由其內(nèi)在預(yù)先設(shè)置好了的機制所決定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處于感性認知階段,還沒有發(fā)展起邏輯思維的能力,如果逼著他們算算術(shù),無疑是趕著鴨子上架,結(jié)果只能徒勞無功。不遵從孩子成長機制的行為是愚蠢的,皮亞杰也把孩子的精神成長劃分為許許多多的階段,處在某一階段孩子表現(xiàn)出這個階段特有的認知狀態(tà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由“機制”給出嚴格的限定,教育者必須清楚這一點而因“時”施教。他指出:任何試圖跨越某一階段提前進入下一階段的努力只會導(dǎo)致孩子潛能的嚴重破壞,用這種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只能暫時優(yōu)秀,一旦遇到挑戰(zhàn)性問題便會自行崩潰。過分強調(diào)閱讀和書寫以及言語應(yīng)答只會用虛假的理解來掩蓋根本的困惑。

孩子剛出生時,第一個敏感期就是嘴,嘴的吮吸。他不清楚自己還有別的,只知道有一張嘴。碰到乳頭,就開始吮吸,這是天生的反射,由這個反射孩子開始了用他的感覺器官認識周圍的世界。因為在這個時期,他的大腦里還沒有儲存下作為一個人的經(jīng)驗和關(guān)于事物的信息。所以大自然安排人類從一出生起就先用他們生命中最需要的器官——嘴巴來進行工作:從一出生,人的嘴沒有經(jīng)過學習就會吸吮;緊接著由于嘴的敏感需求,兒童開始用他們的嘴巴來認識周圍的世界。由于手拿到東西送給嘴巴去啃,兒童逐漸習得了使用自己手的模式。經(jīng)過幾個月到一年的嘴的工作之后,嘴唇不再變得那么敏感,兒童的注意力轉(zhuǎn)向了手,于是手變得敏感起來……接著敏感的是腿。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口、手、腿的敏感期。在這一過程中,人類不光習得使用自己肢體的能力,還為大腦收集了事物的信息,同時使自己的大腦工作形成了模式,使心理走向成熟。人類的發(fā)展無論高低都不外乎延續(xù)著這一模式。了解并認同這一模式,我們就會了解并信任兒童,相信他們所做的一定是人類發(fā)展所設(shè)定的模式,這就叫信任兒童。盡管我們不知道,他們所使用的模式是否與我們的童年相似,但這都不太重要。只要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按照人的機制在發(fā)展著,我們就敢于給我們孩子發(fā)展的自由,敢于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樣子。

3.學會傾聽

這樣看來,孩子似乎跟我們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人類,我們的行為是在使用能力,而兒童的行為是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成人必須像崇敬大自然那樣崇敬兒童,這并不等于說我們要把兒童作為上帝那樣去敬仰,而是要像科學家對待他們的研究對象那樣給予尊重和觀察了解。兒童是一個有思想有感受并且需要表達自己的動物,需要我們成人無私地關(guān)懷他們,并幫助他們成長。這個關(guān)懷的一部分就是要學會傾聽兒童。

首先我們要了解兒童的訴說是什么樣的。在以往的教育觀念中,成人是不給兒童訴說機會的,而且我們認為訴說就是講述。但兒童的訴說卻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用糾纏成人來訴說失去了安全感;用發(fā)脾氣訴說自己被干預(yù)的煩惱;用不停地索要物質(zhì)訴說自己精神的空虛;用尿床和夜驚來訴說自己承受了過多的壓力。如果我們成人不懂得這些孩子的訴說形式,就無法傾聽孩子。成人是需要被傾聽的,孩子則更需要被傾聽。有人說,沒有什么比讓一個剛會說話的孩子閉嘴更難的事,因為這正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而孩子說話時需要有對象的反應(yīng),這時就需要我們成人給孩子以發(fā)展的配合,來使孩子發(fā)現(xiàn)他的訴說對象的反應(yīng)與他的表達之間的關(guān)系。

其次,在孩子童年時,需要與成人分享他們的心靈。如果成人不能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與兒童分享,就會覺得他們那些心靈的表白顯得嘮叨和幼稚可笑,很難使成人集中精力堅持去聽完他們的講話。大多數(shù)情況下作為聽眾的成人會想辦法打斷孩子的訴說或轉(zhuǎn)移話題?!洞斑呅《苟埂分愿袆恿四敲炊嗳耍褪墙逃邔和哪欠堇斫夂妥鹬?。在那本書里,小豆豆在老校長的傾聽下,竟然連續(xù)講了4個小時。那次成功的傾聽,讓小豆豆感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在這之前,小豆豆雖說性格開朗,但她總是隱約地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仿佛她和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而在得到老校長真正的傾聽之后,她感覺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她甚至在心里幻想“能和這個人永遠在一起就好了”。

被傾聽的效果之所以這么好,是因為“無論是從前,還是這以后,沒有一個大人這么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而且,在那么長的時間里,“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向前探出來,專注地聽著”。這個經(jīng)典的例子,是孩子需要被傾聽的最好的證明。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


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

讀了xx年的第10期的家園立交橋中的《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一文,將我?guī)肓松钌畹乃伎迹?/p>

文章說的是梁xx老師在值班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奶奶帶著孩子入園時的一句話:寶貝你遲到了,明天早點來喲。這位奶奶對孩子一再強調(diào),孩子你沒有遲到,你沒有遲到。梁老師問奶奶為什么這么說?奶奶的回答是你說他遲到他會哭的。

現(xiàn)在的孩子疼愛的人多了,聽不進相反意見,過度的愛直接的影響就是在家長的眼里孩子沒有錯誤發(fā)生?,F(xiàn)在的家庭都是4—2—1的結(jié)構(gòu),所以六個人的愛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時,我們的孩子是否能夠承受,我們給予的愛是否合適,這就是我們要考慮的?,F(xiàn)在大多數(shù)是爺爺奶奶帶的,非常的喜歡有了孫子,所以孫子的一切都是好的,孫子做的一切他們都能接受。在幼兒園里最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就是孩子之間的攻擊性行為,孩子之間有些小矛盾是很正常的,當他們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時就會產(chǎn)生一些小的摩擦。很多爺爺奶奶的態(tài)度就很強硬,覺得別人欺負了自己的孫子,很是心疼。

可是當自己的孫子欺負了別人的孫子時,他的態(tài)度就完全不一樣了,也許就只是一笑而過。像這位奶奶這樣的溺愛,在她的眼里孩子不能接受自己遲到,說明孩子還是知道遲到是不對的,知道遲到很丟人,但奶奶因為怕孩子哭,非的告訴孩子他沒有遲到,長此以往孩子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都削弱了,在這樣的愛的保護下,孩子還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他只會認為自己做的什么事情都是對的,都是允許的。

問題家長之二“沒有安全感家長”


深厚的愛就是不求回報的,因為他的愛是一條大河,所以舀掉一碗,一桶,甚至另開一條小河他也并不感覺失掉多少。但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安全感,他的愛是脆弱的。

極度關(guān)注教育型

特點:表面上看這類家長很關(guān)心孩子,他不停地找新的教育方法,然后開始探索和懷疑。在這個過程中,他完全不能夠控制自己,無法改變自己。這與他本身的智慧和教育沒有太大關(guān)系。

實例:和龔藝雯的媽媽談話,你能感覺到她的心里就像一團草,神經(jīng)緊張得不得。他的內(nèi)心不僅焦慮而且沒有安全感,所以千方百計要找出一些問題讓別人回答來緩和他內(nèi)心的焦慮和不安。她不停給女兒找學校,有不停地批判學校的教育。

龔藝雯顯示出對什么事情都無精打采的,不感興趣。臉上沒有表情,目光是平淡的,很少有激動的時候。

結(jié)論:

他對孩子教育關(guān)注的態(tài)度和緊張的狀態(tài)本身就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即使是他找到了好的教育,孩子的狀態(tài)也不能很好。

他的不安全感可能會使孩子從小適應(yīng)了她的這種狀態(tài),從而走向反面,對所有的東西都麻木沒有反應(yīng),對任何緊張的狀態(tài)都不會造成孩子的緊張對環(huán)境刺激的麻木,反應(yīng)不靈敏,另外一種就是會造成孩子也緊張,沒有安全感,反應(yīng)極其靈敏,在哪都感覺很害怕,一離開媽媽就會有緊張感,他會對媽媽產(chǎn)生依戀,把媽媽抓得緊緊的。

也有一些家長不懂得教育,但從來都很平靜,對待孩子總是笑瞇瞇的,孩子差了弱了都不著急,等待著孩子在成長,這樣的孩子也會成長得比較好。

心情緊張型

特點:性格急躁,狀態(tài)和身體語言,從來都是繃得緊緊的,而且眼睛是那種驚恐的目光。

實例:多多的媽媽內(nèi)心總是很焦慮,孩子送到幼兒園會不會受罪呀,多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要不要送到醫(yī)院去檢查呀。其實她的孩子很正常。

結(jié)論:假如,我們明天會挨餓,家長應(yīng)該這樣去告訴孩子:我們會挨餓的,但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是會過去的。這是在幫助孩子形成這樣的信念:苦難大家分擔,我作為家長有能力領(lǐng)導(dǎo)你們走出苦難。但這類家長會一種是用痛哭流涕的方式去說:我們明天就要挨餓了。把苦難轉(zhuǎn)嫁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的心靈透支。給孩子造成沒有安全感。會造成孩子的恐懼、膽小,表現(xiàn)出嚴重的依戀。

即時攀比型

特點: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產(chǎn)生焦慮,不是根據(jù)孩子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狀態(tài)去努力的幫助孩子,而是自己不停地焦慮,把這種焦慮又撒到孩子身上。

實例:星星的媽媽,發(fā)現(xiàn)星星比周圍的孩子都傻,如果你問她:星星,爸爸在哪呢?其實爸爸就在那個地方穿鞋呢,一般3歲2個月的孩子會說:爸爸穿鞋著呢。而這個孩子就會反過來重復(fù)她媽媽的話:爸爸在哪呢?她媽媽就認為這個孩子有問題。

星星是奶奶抱大的,奶奶太愛護她了,她從小沒有使用肢體的經(jīng)驗,沒有她根本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經(jīng)驗,所以她的媽媽就認為她的腦子有問題,就焦慮的不得了。其實,孩子在建立自己解決問題的圖的時候看上去就像一個傻瓜一樣。一個時刻都在表達的孩子就像一只鳥一樣,可能是沒有思維的。

結(jié)論:如果孩子身邊沒有人有意為他提供一個能夠刺激他智力成長的環(huán)境,他就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潛能就會流失。

好的教育首先有一條就是信任孩子,相信他是有自然成長機制的,在我們不懂孩子也不知道的情況下他會按照自己的機制成長,相信孩子能夠做他能做的事情,信任孩子才能尊重他,就能等待而不焦慮。如果不尊重孩子,就會把他的成長機會給掠奪了。

事業(yè)過度追求型

特點:把對事業(yè)強烈的追求欲強加到孩子的身上了,給孩子造成壓力。

實例:陳研好的媽媽像旋風一樣的拼命讓孩子學各種各樣的東西,各種東西的掌握都令人滿意。她常常感激孩子彈鋼琴時帶給她的那種陶醉的情景和家里充滿音樂聲的美好,感謝孩子來我們中心畫畫給她帶來的藝術(shù)享受,感謝孩子參加作文班,寫的作文在報紙上發(fā)表給她帶來的享受,她肯定孩子以后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物。同時她還覺得她的孩子還有能力承受別的東西。

但這個孩子不愿意回家,每次在她快要來接的時候,都表現(xiàn)出很緊張,想找地方躲起來。在她賞識的強壓之下,孩子能接受她的教育,也能達到她需要的狀態(tài),但一離開她,孩子自然的狀態(tài)就回來了。

孩子表現(xiàn)出這種狀態(tài):一方面是有修養(yǎng),愛好文化,愛好探索的,要完成作業(yè),要考高分,另一方面又是放縱自己,特別愛說臟話和粗話,不愿意工作。

結(jié)論:北大的一位教授說:中國的教育只教人怎么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怎么去產(chǎn)生希望,去追求自己的未來,沒有教人怎樣去做一個男人,怎樣去做一個女人,怎樣去做一人丈夫或妻子,沒有教孩子怎樣去追求幸福。其實人追求到了幸福事業(yè)是不會不成功的,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去追求幸福,事業(yè)即使成功了也不會幸福。

撒切爾夫人,她會自己做飯,連家里的墻紙都是自己糊,但并不妨礙她成為一個首相。

既照顧到自己的事業(yè),又照顧到家庭,人的貢獻才是完整的,如果一個人只有事業(yè)成功了,但是他破壞了親人的心態(tài),給親人帶來了壓抑,焦慮,生命質(zhì)量低下的問題,那么他一個人至少破壞了幾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即使事業(yè)成功,但是生命質(zhì)量卻非常低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讓他從小有智慧認識到真正的幸福,要讓他的精神切身感受到幸福。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我見過許多沒有禮貌的孩子,自己學生尚可以教化,鄰家孩子只能由他。關(guān)于禮儀,文明古國的經(jīng)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遙遠的禮貌,還是開口叫人。

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有個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見人從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營,母子倆曬得黝黑回來,還向我抱怨說:“夏令營老師照顧得倒挺周到,但老覺得他們跟我家孩子不夠親近。”因為是親戚,我便旁敲側(cè)擊地問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師講話?”其實我是想說——是的,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講禮貌的孩子,因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她若有所思,因為,她懂的。后來再見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

每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冰雪聰明的父母,你的心里必須跟明鏡兒似的。中國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因為,那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兒

禮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證

朋友聚會,一個初次謀面的朋友帶著孩子來出席,孩子的老爸見面先打圓場:“我這孩子,就是從不叫人?!比缓笤掍h一轉(zhuǎn):“唉,只要他的學習成績好,我也懶得管他了!”這位寬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早已習慣了被周圍原諒,知書未必就能達禮。

禮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證!不懂禮貌的孩子,世界就為他關(guān)上了一扇門,空有一紙文憑和一身本領(lǐng)也難以登堂入室。

如果不懂禮貌,你的人生將不會及格

以前有個女學生,我教她語文。因為住同一棟樓,我們常在電梯里相遇,她卻從未主動跟我打過招呼,我以為孩子是害羞,總是主動跟她搭話,你好啊吃了嗎去玩呀……

有一次剛剛考試完,又在樓下遇到她們一家子在散步,女生的媽媽拉著我問分數(shù),女生照例沒有理會我,和爸爸在一側(cè)旁若無人地閑聊。唉,比孩子沒有禮貌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渾然不覺。

我想,讓孩子叫聲老師比幫她打聽分數(shù),要重要一萬倍。即便一個考了滿分的孩子,如果不懂禮貌,他的人生也永遠不會及格!

育兒觀念:到底有沒有“天才兒童”呢?


父母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而又好學,各方面都很出眾的天才,但其實這樣的孩子是很少的。

為了迎合父母想要培養(yǎng)“天才兒童”的心理,市面上各種學習啊、訓練啊、書籍啊,就連玩具都和“天才”掛上鉤了,叫做“智力玩具”。

那么,智力玩具對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是否有效?

反正不會有害處,除非是孩子由此受到父母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但是,智力玩具不可能使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天才。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環(huán)境與遺傳是十分重要的,不管你怎么培養(yǎng),不可能產(chǎn)生第二個莫扎特。

就算真能培養(yǎng)出“天才”,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很重要啊,非常聰明的小孩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當他們的父母自喜得意時,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也許是很棘手的。

朱迪?加爾布雷思在她的《天才兒童生存指南》一書中,列舉了天才兒童的八大弱點,包括“父母期望我們完美無缺”,“我們離父母的要求太遠”等。

專家認為父母誠實坦率地與孩子相處,與孩子一起解決碰到的問題這很重要;父母應(yīng)誘導(dǎo)孩子盡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不應(yīng)對他們要求太多。

幻想對孩子來說猶如音樂課一樣重要,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所天才兒童學校的負責人切維?馬丁說:“我們所要的努力是教育父母設(shè)法讓孩子玩得更好些?!保ü嬗刑觳艃和瘜W校~)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天生高智商的孩子,許多專家認為天才兒童應(yīng)得到特別培養(yǎng),但也有人擔心這些智力超群的兒童如長期與同齡人分離。

如送往特別的學校進行特別培養(yǎng),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特別是那些早年被貼上標簽認為是神童的孩子,容易對前途產(chǎn)生不切實際的期待。由于智商高而打保票認為將來一定會成為什么什么,往往會造成悲劇。

在學齡前兒童中搞智商標準更為有害。因為這種智商測試并不可靠,智商高固然可以說小孩聰明伶俐,但智商低,就毫無意義了,因為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許是小孩在測試時緊張引起的,或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造成的……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兒童”呢?

許多從事天才兒童教育的老師告訴家長:“憑自己的直覺”。

雖然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才能會估計過高,但沒有任何人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另外,也有些基本的衡量標準,這些兒童往往具有特別的好奇心、掌握豐富的詞匯等。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到了4歲還不會計算,也不要沮喪,即使是愛因斯坦,他小的時候也被認作是智力遲緩的孩子,只有他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成為大教授”。

德國家長為幼童更多提供嘗試機會


德國家長普遍愿意為孩子提供種種嘗試的機會,因為他們明白一個淺顯的卻又被許多人忽視的道理——沒有足夠的嘗試,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一、讓孩子盡早地開始“第一次”

一個發(fā)育生長正常的兒童,到了2足歲后大多數(shù)會自然地出現(xiàn)擺脫母親“控制”的傾向(在這些孩子們的眼里,他們總是將母親的呵護視作是對自己的“控制”)。他們往往會大聲嚷嚷:“媽媽,讓我自己洗臉!”“媽媽,我不要你喂飯,我自己會吃飯!”

雖然孩子第一次學習洗臉極有可能洗不干凈,甚至可能邊洗臉邊忘乎所以地玩起水來。但德國家長見此并不會沉起臉收起毛巾,或干脆代勞了事。大多數(shù)的媽媽會在耐心具體指點的同時,對孩子的表現(xiàn)大加贊賞:“真了不起!我們的寶貝會自己洗臉啦!”

孩子第一次自己動手吃飯也許會弄臟了新衣服,或者搞得滿桌狼藉,然而德國家長往往對此“視而不見”,反而滿懷喜悅又誠心誠意地高聲贊美道:“我們的寶寶真聰明,看他飯吃得多好,學得又多快!”

3歲的小奧妮第一次學習扣自己衣服上的那一排扣子。不是扣錯了,便是笨手笨腳地老也扣不上。此時,在一邊的母親沒有顯出一丁點兒不耐煩,也沒有上前取而代之,而是耐心地等候。孩子終于把最后一顆扣子扣好了,一看時間,足足花了一刻鐘。但做媽媽的仍然感到這點時間花得值得,因為這畢竟是女兒第一次學扣扣子呀!

二、鼓勵是很重要的

4歲的小費特十分喜愛爸爸給他買的那雙有漂亮鞋帶的運動鞋,可他到底還小,老學不會系鞋帶,有好幾次還系成了解不開的死結(jié)。媽媽有點心煩,主張去商店換一雙不用系鞋帶的“方便鞋”,但爸爸不同意。他鼓勵小費特說:“系鞋帶并不比吃飯難學,只要多練習幾次,你肯定就能學會?!彼€細心地將一條舊領(lǐng)帶拴在椅背上以便孩子可以更多、更方便地練習打結(jié)。果然,不出3天,小費特不僅學會了系活結(jié),而且還學會了好幾種系鞋帶的方法。

5歲的小赫娜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十分勤快。她已經(jīng)學會了整理自己的床鋪,折疊自家衣服,甚至可以幫著媽媽洗菜了。不過以大人的目光來看,小赫娜做家務(wù)的“質(zhì)量”自然還不夠理想。但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盡量放開手腳讓她多作嘗試。在婉轉(zhuǎn)地指出她的不足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她取得的進步的充分肯定,他們還不無幽默地宣稱,“我們的小赫娜以后長大了一定是個巧媳婦!”

三、專家的分析和建議

德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舒馬赫在對那些不愿為幼童提供嘗試機會的家長的心理作分析時指出:

首先,有些家長特別是一些年輕母親,總認定“全面”照顧孩子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因而事事處處總想“包辦代替”。殊不知這么一來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長此下去孩子不僅可能手腳笨拙,而且還可能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性,喪失寶貴的自信心,對今后的生活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其次,不少家長對孩子缺乏耐心,他們往往不現(xiàn)實地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在孩子出現(xiàn)挫折時便強迫孩子放棄努力。

此外,也有的家長對孩子嘗試各種事情的“標準”要求過高,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最后就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勞,還認為這樣反而省事、省時、省心。

舒馬赫總結(jié)說:說到底,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機會也是實施挫折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原因很簡單: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也就等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也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

德國另一名兒童教育專家威茨格則提醒家長說:要讓孩子的嘗試取得成效,還必須注重循序漸進,注重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特點,注重各個孩子的不同個性,并充分了解和尊重他們各自的興趣喜好以及心理需求。他主張一開始讓孩子作一些難度較小的嘗試,以便孩子取得成功后自信心上升。接著再漸漸增大嘗試的難度,目的是讓孩子在失敗和挫折中培養(yǎng)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他還特別強調(diào),孩子的種種嘗試必須出于自愿,勉強或強迫只會事與愿違或事倍功半。

家有兒女:“好爸爸煉成術(shù)”到底有沒有?


這個暑假,隨著二大電視臺的熱播節(jié)目。都在討論關(guān)于“爸爸”的話題,譬如爸爸要多陪伴孩子,夫妻之間互相理解,家庭成員之間沒有誰更重要等等,我們很認同。但是,具體如何去做呢,是不是可以有一個“好爸爸煉成術(shù)”呢?

別著急,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曾經(jīng)有一個同事,人都稱老李。這個老李,怎么說呢,是一個典型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中年男人,不用說,在家里那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而他的老婆呢,恰恰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女人該干、男人該干的事情,全都干了,而且干的很好。要說吧,他老婆肯定是一肚子怨言和不滿,應(yīng)該是一個怨婦的形象,而家里也應(yīng)該是矛盾不斷。可是,您錯了,他們兩個感情很好,家里也甜蜜得不行。

剛開始,我們還以為這是由于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是老李撞上狗屎運,娶了一個遍天下難尋的賢惠妻子。后來,聽了他老婆的一席話,才明白并非如此,也讓當時還沒有成家的我,深深為之觸動。

她說,有一次,我們家重新裝修,在刷墻的時候,發(fā)現(xiàn)廚房門框上有一個黑黑的印記,我們都很奇怪,這印記是從哪里來的——在一次做飯的時候,我忽然一抬頭,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原來,老李雖然從來不進廚房,但又一個習慣,就是下班時買一包瓜子,當我在廚房里忙著做飯,他就倚著門框一遍嗑著瓜子一遍陪著我說話。久而久之,他的頭在門框上就留下了這個印記。

她又說,人家都說,老李在家里就是一個甩手掌柜,都為我覺得委屈。但是,老李手懶嘴甜,整天把我哄得心情很好,我真的是從來都沒有感到自己“吃虧”。

這個故事太像是“讀者”里的故事了,但就是這么真實地發(fā)生在了生活之中——就是這個平凡的故事,一直讓我記到今天。

是的,我想說的是,我特別不相信哪種把“政治厚黑學”、“職場宮心計”等方法移植到家庭關(guān)系之中的。“結(jié)婚后千萬不要主動做飯做家務(wù),一旦做成習慣,就會做一輩子”等等,說這些話的人,往往自己的家庭并不美滿——很簡單,他或她,敢當著自己的愛人這么說嗎?

每個家庭成員,需要付出的,是愛,需要給予的,是寬容。在一個家庭里,真的不需要講謀略,使心眼,分清楚。天下有多少個家庭,就有多少種愛,從來都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每個家庭里適用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那種。

我們要做的,是愛每一個家庭成員,因為他們都無可替代。我們也要給每一個家庭成員愛的機會,因為他們需要體驗,愛的過程。

當爸爸笨手笨腳幫你擇菜的時候,不要把他推開;當爸爸給孩子喂奶弄灑了的時候,不要埋怨;給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機會,讓爸爸單獨帶帶孩子……總之,我相信,每個家庭的夫妻走到一起,肯定是有愛的,那么,在家庭的生活中,為什么不把這種愛延續(xù)呢?

當我們有時候開始計較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對方的優(yōu)點——就像老李的家庭一樣——并且,把這種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譬如,爸爸最適合的,是和孩子爬在地板給孩子騎,是帶著孩子去草地上瘋跑,是教孩子打籃球、踢足球,是給孩子畫鬼臉胡鬧……當然,我說的普遍現(xiàn)象,也有些性格比較內(nèi)斂的爸爸,就適合給孩子喂奶、穿衣、閱讀、畫畫……都是很好的。

是的,我們沒有必要按照“別人的老公”、“別人的爸爸”來要求自己的愛人;我們一定要堅信,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最親的。

觀《小孩不笨》有感:新中國式家長課堂


今天晚上的“新中國式家長課堂”,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一堂震撼心靈的教育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8歲孩子的母親,我是流著眼淚把這部影片看完的,在這個過程中,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那個我,不知不覺中,影片結(jié)束了,我卻仿佛把我以前自己走的道路又重新走了一遍,影片中的爸爸媽媽就是我們生活中大多數(shù)父母的真實寫照。

影片中,那位喋喋不休、被孩子的缺點蒙蔽住雙眼的母親,難道不是我們自己嗎?那位帶著有色眼鏡、整天以工作忙為由的父親,難道不是我們自己嗎?把自己的思維定勢強加給孩子、從來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的老師,難道不是我們自己嗎?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另一位父親,只會用暴力和父母的強勢教育孩子,難道不是我們自己嗎?

再看看生活在這樣環(huán)境下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首先,他們生活的精神世界的孤獨、冷漠的,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溫情和關(guān)愛。其次,他們的精神世界又是孤獨無助的,在他們需要幫助時,沒有人幫助他們,在他們有疑惑和委屈時,沒有人為他們排憂解難。最后,他們一直在努力做大人眼中那個自己,一次次的努力,可是,永遠得不到認可,相反的,是一次比一次更苛刻的要求,他們一直用渴求的眼神看著爸爸媽媽,希望他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yōu)點,可是迎接他們的卻是無情的否定和批評。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點燃的希望的火苗,卻被大人們一次又一次用傾盆的大水澆滅,因此,他們的生活是絕望的、沮喪的。

當然,在影片中也不缺乏“教育的正能量”角色。這些“教育的正能量”角色仿佛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學會贊美孩子,學會鼓勵孩子,學會大聲說出“寶貝,我愛你!ILOVEYOU”!找到那把“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影片的最后,又是讓我們感到溫暖的,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失去的那份久違的“愛”,又重新找回來了!這不禁讓我們感悟到:

當我們每個成人放下心里那個“高高在上”的自己,俯下身來,真真正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換位思考一下,會更容易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

我們成人習慣性會說這樣一句話:“我這么忙,都是為了孩子!”,我們捫心自問一下:真的是為孩子好嗎?我們所謂的“為孩子好”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嗎?相反,我們把我們的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我們的工作,卻不愿犧牲一點點時間來聽一聽,我們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實,他們的要求不高:或許,只是一句表揚的話,或許,只是一個擁抱,或許,只是,陪他們?nèi)ヒ淮蝿游飯@,或許……,可是,他們從我們這里收到的訊息往往是無情的拒絕!

最后,用電影中的臺詞彼此共勉吧!

“田螺生子為子死。你爸爸太愛你了,可是,他太不會愛你!”

我們何嘗不是都抱著一顆赤誠之心去愛我們的孩子,可是,在給予孩子那份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要發(fā)問自己一句“這份愛,是孩子需要的嗎?”

家有小兒初長時——我的愛伴你成長


家有小兒初長時——我的愛伴你成長

翻新記憶一晃小兒已有四周半了,想著呱呱落地時那小模樣到現(xiàn)在的種種變化,心里掠過太多欣慰,不知不覺中我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幸福的母親!

記得三個月小兒第一次會翻身坐在澡盆里發(fā)出“咯咯”笑的時候,我晚上做夢都在笑。老公笑我傻瓜,我還樂不可支。婆婆在家?guī)殞殨r偶爾出去,回來聽到我和寶寶有說有笑,大贊家里熱鬧非凡,和一個不會講話的小家伙能聊的如此開心。我沒事喜歡和寶寶對話,不管他是否聽得懂。

六個月的時候早上起床寶寶第一次叫“媽媽”,竟然把我嚇呆了,傻傻的央求著寶寶再叫一聲!然后是奔走相告,告訴老公時他還吃醋的問我會不會叫“爸爸”,我可是自豪的說了:"寶寶知道媽媽最重要呢"!告訴姐姐時被提醒,要天天讓寶寶叫,不然過幾天忘記了,我暈!一點都不敢馬虎,早上起床寶寶睜開眼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寶寶,叫媽媽”那段時間小家伙可被我折騰壞了!

之后就會爬了,會走了,會模仿大人的動作了,留下不少笑話。經(jīng)常想起,時時念叨!

十三個月時,某天去他大姨家,一大早起來,大姨逗他,去,把姨父喊來。小子愣在那里半晌,不動聲色,突然一個箭步的跑到房間抱件衣服丟給他大姨!弄得一家人莫名其妙,想了一會方恍然大悟,原來他是把“姨父”聽成了“衣服”,哈哈,想了半天是在想這個?。。依锓窖灾小耙谈浮迸c普通話的“衣服”發(fā)音相似)。

小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鬧的笑話很多,尤其是他開始學會說話時,那些令人發(fā)噴的語言表達,為了讓他在長大后有這些兒時的記憶,記錄了一些他平時和我的對話。我能感覺到小兒在對話中的那份快樂,作為小兒的母親,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去維護他成長時的這些快樂對話,也能時時感受到他性格中的一些變化。記錄的這些短小的對話我美其名曰“小兒語錄”:

1、小兒頑皮不小心臉被玩具包裝的邊緣給劃了一道血痕,甚是心痛,洗臉時總會小心翼翼的問他疼不疼,小兒便答:!"男子漢大丈夫怕什么痛"哈哈,令我欣慰又捧腹,但愿小兒一直秉持這份陽剛的精神!

2、小兒早早便醒了打鬧了一番,剛才安靜下來,指著我頸部說:“”媽媽你這里好多痕,“哦寶貝那是頸紋媽媽老了。繼而又指著我的臉上說還有一個痘痘媽媽羞愧的道:^那也是老了~小兒搶答道:那不是老是年青……"哈哈,還挺安慰的……

3、一早自個兒在鏡子前拾掇自己,翻了件裙子出來穿了,小兒坐在床上突然大叫:“哇,媽媽你穿這衣服好漂亮”“哈哈,臭小子。”不一會他又在床上蹦起來了道:“媽媽,今天你穿這衣服送我上幼兒園吧”“我答:為什么啊?!薄澳菢游覀兝蠋煏f張梓軒的媽媽好漂亮滴”嗨,這家伙還如此虛榮!

4、臨睡前小兒正兒八經(jīng)的說道:“媽媽,把臉對著我”我裝作沒聽見故意把臉別過去,小兒來勁了一下子竄著坐起來把我的臉給端過來對著他,說道:“媽媽,你別動啊,我看看你眼睛里有沒有張梓軒”我配合的把眼睛睜大看著他,“哈哈,媽媽,我看到了你眼睛里有我,”這孩子也不知道啥時發(fā)現(xiàn)這點秘密的。

5、最近小兒可能學會了不少禮貌用語現(xiàn)在見人就打招呼,雖是好事但也偶讓我尷尬,比如前幾日和他爸爸帶他出去散步,小家伙倒是很興奮一直小跑步的在我們前面邊跑邊對著迎面過來一拔接著一拔的路人熱情的叫著:叔叔好,阿姨好,叔叔阿姨好,看著路人不同的反應(yīng),我們那叫一個尷尬呀!這過度熱情讓人難招架哦!

6、晚飯吃畢放下碗筷,催促小兒快快吃,小家伙不緊不慢的吃著并且來了句:”媽媽你吃完了怎么不叫我慢慢吃啊,我們老師說了,先吃完飯要叫人家慢慢吃,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7、風雨中急行到家敲門第一聲就傳來兒子的叫喚,心里踏實不少。小兒喊爸爸給媽媽開門,爸爸可能在接電話未聽到敲門聲……隨后只聽得小兒找來了鑰匙準備給媽媽開門并安慰道:“媽媽,你不要害怕,我來給你開門?!边@話暖心?。∽寢寢屧俚劝胄r都不著急。

8、昨兒個過節(jié)去園里參加親子活動,老師叫小朋友面對著自己的媽媽說:“節(jié)日快樂,我愛你”時小兒有些害羞的道:“媽媽,我換一種方式,我親你一下也是愛你”:)傍晚走在馬路上看到小學生捧著花大概也是送給自己的媽媽的遂問小兒:“寶長大了會給媽媽送花嗎?”“長大了我買鉆石送給你戴在頸上。”

這些都是平時生活中小兒成長語錄,這些小故事中,小兒的語言表達較之剛開始有了很大的提高,說話也有些技巧性,并會用一些看來或聽來的詞語,很是欣慰。作為孩子的母親,生活在成人的世界,許多時候我們都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許多事情,但在這些未經(jīng)世事的孩子眼里,他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太多的好奇,也開始用著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或是去研究。我們父母能做的也只有配合著他,讓他健康而快樂的成長。用我們的愛去包圍去伴他成長!不要刻意,用正確而積極的心態(tài)去引領(lǐng)著孩子向前走,讓他建立自信,學會堅強!等他長大后,回首自己走過的路,雖有跌宕起伏,但最終將是一路歡聲笑語!

相關(guān)推薦

  • 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 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 讀了xx年的第10期的家園立交橋中的《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一文,將我?guī)肓松钌畹乃伎迹?文章說的是梁xx老師在值班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奶奶帶著孩子入園時的一句話:寶貝你...
    2020-10-23 閱讀全文
  • 不能沒有你作文 每一篇作文都包含著我們對于生活的記載。寫作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我手寫我心。多注意平時的積累,才能讓我們寫出精彩的作文。那么你是否在尋找作文的模板呢?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不能沒有你作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陽光普照,六年級的那天,我遇到了你。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同學們都在爭先報道...
    2023-11-09 閱讀全文
  • 問題家長之二“沒有安全感家長” 深厚的愛就是不求回報的,因為他的愛是一條大河,所以舀掉一碗,一桶,甚至另開一條小河他也并不感覺失掉多少。但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安全感,他的愛是脆弱的。 極度關(guān)注教育型 特點:表面上看這類家長很關(guān)心孩子,他...
    2021-11-04 閱讀全文
  • 沒有國就沒有家演講稿系列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相關(guān)欄目推薦:“沒有演講稿”。...
    2023-01-14 閱讀全文
  •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我見過許多沒有禮貌的孩子,自己學生尚可以教化,鄰家孩子只能由他。關(guān)于禮儀,文明古國的經(jīng)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遙遠的禮貌,還是開口叫人。 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
    2020-12-16 閱讀全文

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 讀了xx年的第10期的家園立交橋中的《從“你沒有遲到”談家庭教育》一文,將我?guī)肓松钌畹乃伎迹?文章說的是梁xx老師在值班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奶奶帶著孩子入園時的一句話:寶貝你...

2020-10-23 閱讀全文

每一篇作文都包含著我們對于生活的記載。寫作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我手寫我心。多注意平時的積累,才能讓我們寫出精彩的作文。那么你是否在尋找作文的模板呢?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不能沒有你作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陽光普照,六年級的那天,我遇到了你。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同學們都在爭先報道...

2023-11-09 閱讀全文

深厚的愛就是不求回報的,因為他的愛是一條大河,所以舀掉一碗,一桶,甚至另開一條小河他也并不感覺失掉多少。但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安全感,他的愛是脆弱的。 極度關(guān)注教育型 特點:表面上看這類家長很關(guān)心孩子,他...

2021-11-04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相關(guān)欄目推薦:“沒有演講稿”。...

2023-01-14 閱讀全文

我見過許多沒有禮貌的孩子,自己學生尚可以教化,鄰家孩子只能由他。關(guān)于禮儀,文明古國的經(jīng)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遙遠的禮貌,還是開口叫人。 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

2020-12-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