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的這些行為你誤解了嗎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生活中孩子總是有大大小小許多“問題”,總是會受到大人們的“指點”。其中有不少的“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而是你我一樣曾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下面這些事情你都誤解過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他把凳子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p>

專家分析:

喬喬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二、實施破壞不是錯

洲洲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對洲洲大聲地指責,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所以有些家長更愿意對孩子實行“放養(yǎng)政策”,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園共育:別誤解孩子的這些行為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孩子膽子越來越小;有時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否想過,是不是可能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孩子的這些行為一直被你誤解成是”不好”的,才導致困惑。下面列舉幾種常規(guī)的情況(只是挑選部分),也許對新手父母會有所幫助。

01、關于孩子”膽小”

這里的膽小,不是指孩子從小都比較膽小,指的是孩子之前膽大,大些了反而越來越膽小了。

舉個現(xiàn)實中的例子,有一個孩子,二歲的時候會用手去抓各類小昆蟲,比如蟋蟀、蚱蜢、七星瓢蟲等,抓來了還很開心,有一天父母突然發(fā)現(xiàn),這位小孩子三周歲的時候看到七星瓢蟲會躲開了,你硬要拿給他,他反而會哭起來。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可能會開玩笑的說,越長越倒退了,小的時候不怕,長大了反而怕了。甚至繼續(xù)鼓勵他去抓,這個時候你去鼓勵他,他情緒會越激動。家長就會覺得怎么這么膽小了啊。

其實這個時候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家長不應該這樣說孩子,為什么呢,這個行為表明,孩子的認知越來越好了,他知道哪些事對他來說是害怕的,哪些對他來說是安全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迫”孩子接觸他認為害怕的東西。

02、孩子突然”煩躁哭鬧”

煩燥哭鬧打了引號,指的不是真的因為撞了、摔了哭鬧,也不是因為遇到傷心的事哭,那是什么呢?聽我慢慢解釋,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xiàn)的三歲之后(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部分),因為3-6歲的孩子是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3歲后的孩子慢慢會有自主性的意識,會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想去嘗試,有時候在做一件事,但總是失敗,就開始煩躁了,甚至哭了。

舉個例子,有位孩子剛開始會用筷子吃飯了,但不是太熟練,有時候夾一個菜總是夾不起來,這個時候孩子有可能會就煩躁,甚至哭鬧。為什么呢?因為在3歲以前孩子認為自己是”超人”,只要一哭,就會有吃的,會就有人來。但當孩子慢慢自己有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的時候,他突然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這樣,甚至有時候會認為自己”好沒用”。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很簡單,在安全的情況下,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如果不需要,那就在一邊看著他去完成,鼓勵他。只要傳遞給孩子”你需要幫助可以找我,我就在這里”這樣的信息就行了。其實是告訴孩子,你需要我?guī)椭臅r候,我會協(xié)助你;你不需要我?guī)椭臅r候,我也會一直陪在你身邊,與你一起面對這個世界。這個很重要,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他會覺得雖然世界與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樣,但有人會一直陪著我。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F(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兒子撇撇嘴說:“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歡跟我講話!”說著竟流下委屈的淚水。

我驚愕了:“我什么時候不喜歡跟你說話了!”我的職業(yè)就是說話,決不至于吝嗇和兒子交談。

“走路的時候,你一老跟爸爸講話,很少陪我說話?!闭f到這里,淚水更奔流得厲害了。

一種愧疚洶涌而來,兒子說的是事實。有時兒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著畫片或者吃著零食。我們意識到兒子丟了很遠的時候,才會停下來催促他快點。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候,任何解釋都是狡辯。我巴巴地望著兒子,乞求他的原諒,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傷里,不肯原諒我。

老公打圓場說:“那時本來是爸爸媽媽有事,你又走得慢些,況且媽媽給你講那么多故事,又沒有給爸爸講過,我還不是不吃醋。”

可這個非常合理的解釋絲毫不能減輕兒子的委屈,孩子還不懂得換位思考。

老公又說:“也許是你太矮了,爸爸媽媽的耳朵離得近些,說話方便些。東燁,你有話可以跟我們講,我們會聽啊”狡辯里有黔驢技窮的無可奈何。

兒子依然執(zhí)拗地說我不喜歡跟他說話。跟盛怒和悲傷的孩子講理是白費力氣的。我挪過身子,摟著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討好地說:“你什么時候覺得媽媽不喜歡跟你講話的?”

“很久了……”哭,大聲。

我原以為,兒子是可以自得其樂的。原來還有著這樣深沉的委屈,這真是我不可原諒的錯誤!

“我們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媽媽都和你說話,我們三個手牽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們下次就不記得了?!?/p>

“我們都記著,好不好?”

“不好,現(xiàn)在記得,明年你又不記得了!”兒子說得那樣肯定,使我的難受又加了一層。

大人以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卻以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給他留下這樣的印象,盡管我還算講信用,但是百密也難免一疏,答應了卻做不到的時候一定也不會少吧。

有時候,會覺得對孩子講信用是一柄雙刃劍:不守,傷了孩子,蒙受欺騙的感覺多了,孩子會漸漸遠離父母并且關上溝通的門;堅守,累了自己,追求每個承諾的兌現(xiàn),意味著時間金錢還有心靈能量源源不斷的輸出。作為老師,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聲;作為母親,我更能體會父母的無奈。這個命題,很重要,但誰也沒有把握求證出通行的法則。

后來,我用零食來行賄,兒子才好不容易從悲傷中回過神來。

今天晚上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來,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過這種認為,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兒子上學時,我常常會望著他的背影注目許久再緩緩離去。我看到,他和許多其他孩子一樣,慢慢地走向學校,走向他將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將要面對競爭和挑戰(zhàn)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師會像我們一樣關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爾的小脾氣,他的同學能夠像兄弟姐妹一樣互幫互愛接受他無傷大雅的小缺點;但是,我知道,兒子雖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陽,是眾星捧著的月亮,但是,在集體里,在社會里,他可能連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顆!

世間所有的愛,戀人、朋友、甚至師生,都是以接近為目的的,只有親子之愛,指向遠離。縱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縱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愛,要給孩子遠行的力量!

而那時,我們將更不了解我們的孩子——那個脫胎于我們的身體和靈魂的小小人兒!

教育孩子的誤區(qū)你犯了嗎


教育孩子的誤區(qū)你犯了嗎?(3周歲)

涵媽以后決定多寫寫涵媽教育孩子的誤區(qū),也就是自認是教育孩子的錯誤方法,以時刻提醒自己,改正錯誤的方法,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快樂成長!

前晚涵寶如往常一樣,睡覺前畫畫,這些日子以來畫的都是大同小異的‘美洋洋’,教她別的,她就不畫了。也罷,順其自然吧。涵寶畫完畫,涵媽讓涵寶寫數(shù)字。也許有段時間沒練習了,之前從1寫到5的涵寶,竟然只會寫1、2了,3都忘了怎么寫了。涵媽手把手的教了二遍,讓涵寶寫給涵媽看,涵寶亂寫了一個,涵媽生氣地說,現(xiàn)在3也不會寫了是吧?你太讓媽媽失望了...

涵媽當時的樣子又急又氣的,把涵寶嚇的更不敢下筆了。涵媽見涵寶筆尖放在紙上,就是不肯下筆,更是生氣了。一邊大聲地說,你在怕什么,快寫啊,寫個數(shù)字有什么怕的,寫錯了沒關系,再重寫就是了,快寫!涵寶就是不下筆,一邊哭一邊說要小便。涵媽當時正氣頭上呢,于是讓她寫好一個3再去小便,涵寶就是不寫,一邊哭一邊說要小便。涵媽當時氣的差點動手打涵寶了,因為知道要小便的事并不是她本意,是涵寶想以此轉移注意力,曾經(jīng)也為寫數(shù)字這樣過。于是涵媽叫來涵爸,知道再那樣下去,肯定會打涵寶了。

涵爸進來教涵寶,涵媽坐到外面看電視(其實目光在電視上心卻在房間)。聽到涵爸說涵寶,你為什么哭呢?寫字的時候就乖乖的寫,錯也沒有關系,再寫一次就是了...過了一會兒,涵爸高興地叫涵媽進來,‘快來看,你寶貝寫的3真漂亮’。涵媽當然一個箭步地跑進去看,果然寫的錯。

涵媽進來的時候,涵寶用很可憐的眼神看著我,仿佛在說,媽媽你還不安慰一下我。涵媽的心突然疼了一下,過去摟著涵寶,細聲地跟涵寶講起了道理。

涵媽:你乖乖的寫字媽媽不會生氣的對不對?

涵寶:對,我以后再也不要惹媽媽生氣了。

涵媽:會寫字的小孩聰明嗎?

涵寶:聰明。

涵媽:不會寫字的小孩聰明嗎?

涵寶:不聰明。

涵媽:那你以后不要學寫字了好嗎?你就做個笨小孩算了。

涵寶:我不要做笨小孩,我要做聰明的小孩,明天我要學寫4、5、6...

涵媽:我們要不怕寫錯,寫錯了沒有關系啊,再寫一遍改正過來就是了,如果總是怕寫錯,那么永遠都寫不會了對不對?你想想3多簡單啊,就像畫個耳朵那么簡單。

涵寶:對,知道了,媽媽。

于是涵寶接著寫了好多個3,寫的都很不錯。寫完我?guī)退撘路X時,她嘴里還念著,媽媽,明天我放學后要寫4對不對?4就是這樣寫的,邊說還邊用手比劃著。聽著涵媽心里又一陣疼,多乖的孩子啊。

PS:涵媽覺得,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齊心協(xié)力。就像涵媽,如果當時在很生氣的情況下繼續(xù)教育,只會適得其反。而這時換涵爸來教育,效果就不一樣了。

教育孩子不能用逼的,不能用罵的,不能用吼的,更不能用打的。孩子要經(jīng)常鼓勵與激勵,才會越來越自信。當然說很容易,做則難,教育孩子永遠是門很大很深的學問,在實際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你送過孩子這些禮物嗎?


昨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作為父母你送給孩子不少禮物吧?可是您送過孩子這些禮物嗎?

禮物一:愛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許多孩子對愛的需要遠勝于對一兩件玩具禮物的需要。

禮物“制作”:輕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與孩子道別時跟他揮揮手。在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當孩子疲倦或精神萎靡時,抱一抱他,這些都是表達“我愛你”的信息。

禮物二:榜樣

你傳遞給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語言方式來達到的,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他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并以父母為楷模。

禮物“制作”: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看著你,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假如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沉迷于電視,那么你自己最好不要提起電視劇就眉飛色舞。

禮物三:健康

盡早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習慣尤其重要,父母堅持刷牙、健身和飲食衛(wèi)生,都是向你的孩子無意中灌輸一種觀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體。

禮物“制作”:讓你的孩子定期去醫(yī)院,接受必要的健康檢查;鼓勵支持他們鍛煉身體;讓孩子了解壞習慣對身體的危害。

禮物四:陪伴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的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你要盡量做到周末和節(jié)假日與孩子在一起。

禮物“制作”:每周都計劃一次與孩子共同的周末活動,然后,讓孩子盼望著這個時刻的到來,讓他們知道你非常愿意與他們在一起。

禮物五:幽默

適當?shù)淖猿芭c幽默話語能使生活充滿情趣,能讓孩子看到事情輕松愉快的一面,從而熱愛生活。

禮物“制作”:不要總是對孩子不茍言笑,而要和孩子一起嬉笑娛樂,與孩子一起觀賞幽默表演時,應表現(xiàn)出欣賞,只要這些幽默不傷及他人。

家園合作:家長易誤解孩子的一些小事,你注意到了嗎?


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他把凳子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分析:

喬喬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 "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 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實施破壞不是錯

生活鏡像:

洲洲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對洲洲大聲地指責,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 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 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重復不僅是為記憶

生活鏡像:

藝可媽覺得很奇怪:給藝可講的《灰姑娘》故事,孩子聽了多少次也沒聽煩,每晚,藝可總是纏著媽媽講《灰姑娘》的故事,從不間斷。媽媽表示:媽媽知道你記住了,不用讀了。但藝可還是不罷休。

分析:

重復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特點。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不是知識在頭腦中的堆積,記住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刺激、記憶來促進腦部的發(fā)育。孩子的智力在發(fā)展的 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復作為力量,當重復到達了一定程度時,新的狀態(tài)就會爆發(fā)出來。另外,孩子在聽熟悉的事物時,對事物的預見會給他們帶來信心與安全感。

依戀與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鏡像:

甜甜爸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從不讓甜甜粘著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時候,就讓她自己吃飯、穿衣,甚至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兒園鍛煉。

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的階段,他們從對父母的依戀中感受親情,認識世界。經(jīng)過了這一階段,孩子才能逐漸建立起健全人格。從心理發(fā)育上說,孩子很需要被重視,這與他們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孩子閱讀的關鍵十年!這些你做到了嗎?


你耕耘什么,將收獲什么有一句話說“不閱讀的孩子,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因為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如果你還是對孩子的閱讀不屑一顧,只關心他的學習成績,看到?jīng)]考好就打罵,但就是找不到孩子為什么沒有考好的原因。其實是孩子的能力根本就沒有提升上去,死記硬背式的學習,終究是沒有效果的。因為語文的學習在于閱讀。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在今年的語文課本設置上看到了一絲生機和變化。

今年400多萬中小學生將啟用新版語文教材:里面的亮點是更加重視孩子的閱讀,并且提倡孩子和大人一起讀,增加課外閱讀的一個要求。下面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變化:增加了一個“快樂閱讀吧”欄目,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材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有一幅圖是孩子們一起討論《西游記》等故事,語文學習將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表達,通過讀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閱讀能力。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

這就是提倡親子共讀,拓展孩子課外閱讀的一個方向。希望老師和父母能夠一起,真正地在這兩點上下功夫。因為語文教學不能單篇碎片化教學。需要一個閱讀的氛圍,一個閱讀習慣和水平??梢哉f,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成績肯定不會很好,因為綜合能力的考核需要更多的閱讀量和知識量來支撐。

而且可以想象在新的時代里,沒有閱讀能力的人,是會被淘汰的。因為信息化時代,需要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很多家長一看到深度的報道,馬上就傻眼了。但是那些狗血的娛樂新聞倒是能夠樂呵呵地笑幾天。這就是為什么要強調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是學習的需要,是個人發(fā)展的需要。父母沒有權利去剝奪,而是要積極地為孩子培養(yǎng)這種習慣。而且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有關鍵期的。錯過了這個關鍵期,那就要付出幾倍的努力,而且收效甚微。

閱讀的黃金十年是哪十年呢?閱讀的黃金十年可以說是從0歲開始到10歲,最需要做的就是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在0-6歲有一個感官關鍵期,從出生起,孩子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來熟悉環(huán)境,了解事物。這個時期孩子就可以接觸圖書,由父母開始進行親子共讀。而這個時期的努力,將為接下來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蒙臺梭利指出,幼兒的文化敏感期萌芽于3歲。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有一個識字敏感期,此時期的閱讀建議是:可以給孩子閱讀一些經(jīng)典繪本,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不識字,就不給他閱讀,而是要多閱讀,讓孩子從宏觀上認字。這個時期,孩子能宏觀地認識文字,也就一個整體的形象,還不能夠分解字的筆畫,達不到書寫,更不能掌握字的含義。

5-7歲,孩子進入大量認字的階段,可以讀一些簡單文字類的圖書,比如《中國童謠》、《開心柯藍》、《不一樣的卡梅拉》等圖書。8-10歲,孩子在經(jīng)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開始有自己明確的閱讀愛好。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個時期可以讀深厚一點的書,不能再簡單地停留在繪本階段,比如《諾貝爾青少年系列》、著名翻譯家任溶溶擔綱的《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還有一些經(jīng)典的世界名著。

這個階段,孩子就像一個海綿一樣,吸收著周邊的信息,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的觸角不斷伸長,閱讀的視野不斷擴大,如果在這個黃金時期沒有讓孩子的閱讀習慣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到了高年級或者大學,要想再去彌補,難免“先天缺陷”,無法治愈。

為什么要在10歲前培養(yǎng)呢?因為這一階段是孩子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期,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主要是在10歲前形成。

法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jīng)這樣說:“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0歲。在這段時間中,如果不采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fā)芽滋長,以至后來采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jīng)是扎下了深根,永遠無法拔掉和剔除了?!比绻⒆舆^了10歲,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已經(jīng)很低了。

假如這10年里,你讓孩子形成了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習慣,你會省心很多。閱讀的關鍵十年,給予父母三條黃金法則:

1、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你做了什么很重要你仔細想想,家里有書嗎?你自己最近讀過書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你在做什么?

我發(fā)現(xiàn)過一個很有趣的事,只要我看書,小小魚基本都會去提幾本書來,說要我講。每次我得滿足他,我才能自己繼續(xù)讀。但是我如果在電腦前面,他會跟我說,我也要玩。于是他就來我懷里敲鍵盤。幸好我不追劇,不玩游戲。否則他肯定都會學了去不可。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有一次他還問我,為什么小孩不能抽煙呢!我想你應該看到了自己。如果你天天追劇,那孩子怎么會去愛上閱讀??!我敢保證,只要你將家里的電視機關掉,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建一個讀書角或者書房;經(jīng)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和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故事;給孩子增加書的速度要多于自己的應酬次數(shù)的話,你會收獲一個不一樣的孩子。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基本就是從這樣的家庭里長出來的。

講真,沒有人天生不愛閱讀,也沒有人天生就愛書。你會說你自己天生就不愛閱讀???其實你會說自己只是沒時間看書罷了。讀書的時間,現(xiàn)在是我們中國人最舍不得花的時間。而打牌的時間,是大街小巷最時髦的時間消費。

所以我們常常想給孩子找一個讀書的地方,方圓20里沒有書的蹤跡。與其怪社會不懂味,不如自己努力,給孩子建一座家庭圖書館。愿你的時間不要放在電視機和商場里。特別是做了爸的人,不要把時間還放在網(wǎng)吧和游戲上。你這樣做,孩子不學你,都對不起你啊!

2、給孩子選一套好書很重要

人靠衣裝馬靠鞍,好馬配好鞍才行。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馬,你把他當驢養(yǎng)??蓢@這世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芏嗪⒆邮菒坶喿x的,只是苦于兩點,與其失之交臂。一點是從來沒有真正地讀過,沒書可讀。一點是從來沒讀過適合的書。

有人會說,沒書可讀,太危言聳聽了吧!學校里不是正讀著嘛!說實話,學校里的課本不能叫閱讀,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閱讀。有媽媽說怕孩子分心,只要讀學校的課本就好,能考高分才是王道。好吧,你贏了。你贏在了對孩子分數(shù)的重視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忠實粉絲。

只是我們這個時代,已經(jīng)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不雜學一點,將來出了學校怎么混。騙子這么多,傻子都不夠用了。單純的學生已經(jīng)成了騙子們的香饃饃。

另外我們談一談為什么說孩子沒有讀過合適的書。這種情形太普遍了。我們打開淘寶,看看熱銷榜單。有不少的格林童話改編本,365夜故事改編本,性格養(yǎng)成100法等。小巴掌大的書,20本一套,只要9塊9,還包郵。你想過孩子的感受嗎?自己的第一套啟蒙書就是這種書。畫面都是花花綠綠的,美其名曰“視覺刺激”,圖形扭曲變形,美其名曰“開發(fā)想象”,將一只老虎畫成一只貓,是想告訴孩子老虎就是貓科動物嗎?別拿這種劣質的圖書荼害孩子的心靈了。

還有一種就是父母認為的好書,硬塞給孩子讀。比如有些父母覺得要給孩子讀國學,于是買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天天給孩子讀。自己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和朗誦的音律之美,當然無法讓孩子去感受。

所以一頓搞下來,孩子對閱讀徹底沒有了興趣。媽媽一說閱讀,孩子的頭就大了。有時候,就好像你養(yǎng)一只小白兔。它喜歡吃青菜蘿卜,但是你給他吃大米,吃鮑魚海參。因為你覺得這是好東西,但是兔子未必喜歡呢!有時候,父母選書就是這樣,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給大家從圖書的一些硬性指標說說選書:紙張、油墨、印刷精美安全,厚度尺寸要適當。讓孩子欣賞的圖書都必須嚴格要求其字體、圖書印刷清晰、精美。對于小家伙來說,圓角的圖書比直角的更容易得到保護。尺寸的話,對于大孩子沒什么要求,但是小家伙們更喜歡小一點的,手掌書,手指書,互動書,洞洞書簡直就是小家伙的最愛,因為他們的世界小小的。關于選書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均衡:就好像給孩子吃東西一樣,我們要講究營養(yǎng)的合理搭配,選擇圖書也是如此,不能孩子愛讀漫畫,家里就只買漫畫書;孩子喜歡地理歷史,那就不管其他自然科學;孩子喜歡童話故事,那就不讀社科文學,肯定不行,給孩子讀書,就要葷素搭配,內容多元化,讓孩子的視野變得開闊。

3、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及水平很重要有很多媽媽希望我給孩子推薦圖書,其實這有點瞎子過河的感覺。真正能給孩子選擇圖書的是兩個人:一個是父母,另一個是孩子自己。

有人找魚爸咨詢給孩子讀什么書好,我一般會首先問孩子讀過什么書?喜歡什么類型的書?很多媽媽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如何,不了解孩子的興趣,所以選書無從談起。所以,一定要堅持親子共讀。因為我覺得只有親子共讀才能讓父母真正地了解孩子。因為孩子的閱讀能力很多時候和年齡都無關,比如小小魚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理解大孩子的一些書。有些7歲的孩子能讀9歲孩子的書。這個閱讀能力的形成跟孩子的閱讀經(jīng)歷和積累有關。

而這個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父母要有足夠的參與和把握。不要覺得自己丟幾本書給孩子就行。

另外就是要了解孩子的興趣,不要逼著他去讀一些不感興趣的書,也不要阻止他去閱讀自己想讀的書。有些媽媽看到孩子天天只讀漫畫,就逼著他去讀文學書籍,那孩子一下子肯定接受不了。你可以給他一些故事性強的美繪圖書,圖片還是有很多,文字相對較少,給孩子一個過渡。在這個過渡的過程中,你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向孩子推薦一些好的書,并且勾起他們的好奇心。增加其他圖書的比例,慢慢地就將重心轉移了。真正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的孩子,閱讀量一般都很大,而且?guī)缀跏遣惶羰车摹?/p>

作為家長,你了解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嗎?


最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關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教學水平等常見誘因之外,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一個問題,即孩子的“學業(yè)情緒”是否健康。

針對學生而言,學業(yè)情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其學業(yè)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包括高興(快樂)、厭倦(厭煩)、無助、生氣、難過、滿意、憎恨、羨慕、痛苦、沮喪等。值得注意的是,學業(yè)情緒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在獲悉學業(yè)成功或失敗后所體驗到的各種情緒,而且也強調學習過程的情緒體驗,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日常做作業(yè)過程中以及在考試期間的情緒體驗等。簡單地講,學業(yè)情緒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中和學習結束后所涉及的所有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健康的學業(yè)情緒,有助于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怎樣調節(jié)孩子的學業(yè)情緒?以下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第一,幫助孩子合理定位。

孩子狀態(tài)不好,情緒不佳,與其對自己學業(yè)水平的定位有很大關系。有的孩子自我定位偏低,平時學習得過且過,缺少必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孩子自我定位過高,壓力過大,就會出現(xiàn)焦慮、沮喪、自卑等情緒。您可以及時與孩子溝通,一起幫助孩子分析,指導孩子進行合理定位。

第二,指導孩子養(yǎng)成習慣。

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币馑际钦f,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事就容易拖沓隨意、馬虎大意,學習學不好,情緒也會比較差,用這種不好的情緒學習,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效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學習時,一會兒喝點水,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上廁所;好不容易坐下來,還要聽音樂、發(fā)短信,這種浮躁的學習習慣,顯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所以,您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幫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實質,指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輕松自如地汲取知識。

第三,鼓勵孩子保持樂觀。

學習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暗自神傷,自暴自棄。所以,作為師長,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學習中的問題,消除負面情緒,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遇到的困難。我的一個學生,學習基礎不好,大家都認為他上不了重點大學,但是他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一直保持著一種積極自信的情緒來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最終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學錄取。

總之,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引導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是孩子學業(yè)成功的必要保障。

相關推薦

  • 家園共育:別誤解孩子的這些行為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孩子膽子越來越小;有時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
    2020-04-20 閱讀全文
  • 你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了解多少? 導讀:兒童的感情與行為方式都是有原因的,應認識到即使兒童打人或用其他動作表達情感都是正?,F(xiàn)象。在制止他的不受歡迎的動作時,先不要責備或羞辱他,試著向他說明我們理解和接受他的情感,再用積極的方式向他提出...
    2021-09-30 閱讀全文
  • 你誤解過孩子嗎? 媽媽總是會認為,是自己給了孩子生命,是這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也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墒牵⒆有⌒〉男撵`世界,其實有許多媽媽不了解的秘密。若非孩子發(fā)出委屈的聲音使家長了解真相,家長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誤解...
    2021-05-10 閱讀全文
  •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2020-11-23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某些行為你知道嗎? 導讀:作為家長你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嗎?小孩子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對這些行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你是否都清楚? 當一個新生命來到家里時,新爸新媽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為什么寶寶哭鬧,為什么寶寶粘人,為什...
    2021-09-16 閱讀全文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孩子膽子越來越??;有時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

2020-04-20 閱讀全文

導讀:兒童的感情與行為方式都是有原因的,應認識到即使兒童打人或用其他動作表達情感都是正?,F(xiàn)象。在制止他的不受歡迎的動作時,先不要責備或羞辱他,試著向他說明我們理解和接受他的情感,再用積極的方式向他提出...

2021-09-30 閱讀全文

媽媽總是會認為,是自己給了孩子生命,是這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也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墒?,孩子小小的心靈世界,其實有許多媽媽不了解的秘密。若非孩子發(fā)出委屈的聲音使家長了解真相,家長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誤解...

2021-05-10 閱讀全文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2020-11-23 閱讀全文

導讀:作為家長你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嗎?小孩子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對這些行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你是否都清楚? 當一個新生命來到家里時,新爸新媽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為什么寶寶哭鬧,為什么寶寶粘人,為什...

2021-09-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