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孩子是如何學(xué)會計算的?

發(fā)布時間:2021-03-03 孩子上幼兒園學(xué)什么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課后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楊老師,我問我們家孩子3+5=?,他為什么不知道?我著急死了,這么簡單都不會!

楊老師!為了讓我們家孩子更好地學(xué)習(xí)計算,我在我們家墻上貼了一個類似于乘法口訣的加減法表……

每當(dāng)遇到家長問類似于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問一句:您知道孩子是怎樣學(xué)會加減法的嗎?

各位家長,今天和我也要和大家聊一聊咱們的孩子到底是怎樣學(xué)會加減法的!

首先,從幼兒加減運算概念發(fā)展的一般特點來說:幼兒加減運算概念發(fā)展總的趨向是從具體到抽象,這和孩子的思維發(fā)展的趨勢是一致的;我們可以把幼兒加減運算概念的能力分為三個水平:動作水平的加減、表象水平的加減和概念水平的加減。這三個水平的加減是層層遞進且不可逾越的,如果家長跳過一個階段來要求孩子進入下一個階段,只能得到讓自己和孩子都痛苦。

那么,動作水平的加減是什么呢?舉個例子:寶寶吃了2塊巧克力,又跟媽媽要2塊巧克力吃,媽媽就給了1塊說:不能吃太多。于是寶寶把自己吃過的跟現(xiàn)在手里的巧克力合在一起數(shù)了數(shù)說:“我剛吃了2塊,加上現(xiàn)在這1塊,只吃了3塊。”像寶寶這樣以實物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開等動作進行的加減運算就是動作水平上的加減運算。動作水平的加減能力是簡歷在初步的數(shù)概念基礎(chǔ)和基本的計數(shù)能力基礎(chǔ)上的運算水平。所有的孩子都將經(jīng)歷這一階段,并在這一水平上停留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家長不可能也不必要人為地縮短孩子的這一進程。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加減經(jīng)驗的積累,沒有這一段時間的豐富積累,孩子就很難進入第二個水平——表象水平的加減。

什么是表象水平的加減呢?我們一起來看個例子吧:寶寶媽媽問寶寶:爸爸給你買了5本故事書,媽媽又給你買了2本,你現(xiàn)在有幾本故事書了?寶寶仰著腦袋掰著自己的兩根手指:5本、6本、7本,媽媽,我有7本好看的故事書了。這個例子中,寶寶不需要把所有的書拿過來數(shù),而是在頭腦里面回憶,再以5為起點,看著手指逐一計數(shù)得到運算結(jié)果,像這樣不需要實物逐一從頭點數(shù),只借助物體在頭腦中的形象再順接著數(shù)的方法就叫表象水平的加減。學(xué)前期大多數(shù)孩子都處在動作水平的加減和表象水平的加減。

概念水平的加減是最高水平的加減,它是以數(shù)群與數(shù)群的直接運算為特征的。幼兒在運算過程中不用依靠實物的直觀作用或表象,就能理解算式中每個符號的意義,知道一個算式表示的意義:3+2=?可以表示無數(shù)具體的事情;而且還能自如地運用算式進行運算,這是一種高水平的加減運算能力。

幼兒在經(jīng)歷了三個過程之后,我們就可以認為他學(xué)會了加減。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為孩子能夠進行概念水平的運算就說明他不再需要動作水平和表象水平的運算了,在遇到較復(fù)雜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或較大數(shù)量的計算時孩子仍需要借助前兩種運算方式。

祝您的寶寶成為計算小能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潘多拉的匣子放出了禍害、災(zāi)難和瘟疫,也一樣放出了叫做妒忌的東西,于是妒忌便彌漫于全人類,當(dāng)然首先浸染了孩子。

孩子在童年時,當(dāng)老師表揚了別的同學(xué)而不是他自己時,往往會感到十分難受,這是孩子幼小心靈最先觸摸到的妒忌吧。我們一般認為妒忌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表現(xiàn),但是其實并不一定,因為要看孩子是從怎樣的角度來妒忌別人的。

妒忌讓失敗者選擇陷害

當(dāng)孩子的同伴們原來覺得相差無幾時,一旦某人被表揚或獲得一些成績,同伴的妒忌便開始形成,這是孩子固有的天性,但是,一些孩子選擇對同伴的排斥,總是找對方的毛病,或者去找獲得表揚或成績里面隱藏的不足,希望從中找到對方存在的問題,從而證明對方取得的成績并不怎么樣,至少抵消對方所獲得的成績,借以打壓對方來獲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當(dāng)同伴者的成就不足以成為自己的榜樣時,也就不會向這種榜樣的長處學(xué)習(xí),而是千萬百計去證明對方的不足,或者等待對方的倒霉,來證明對方并沒有這么好,從而間接說明自己對對方更好,這種以希望對方差來突出自己好的策略,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妒忌行為的主要行式。

比如一次拔河比賽,同班的拉拉隊往往給本班喊“加油”,而給對手喊“漏油”,這當(dāng)然是一種赤裸裸的妒忌,并會在同伴間漫延這種妒忌的氛圍。而許多時候,當(dāng)自己的隊伍在比賽時,內(nèi)心希望對方出現(xiàn)意外失敗或?qū)Ψ匠煽冊愀鈴亩屢逊絼俪龅南敕ǜ瞧毡?,而在成人中,這種想法也比較普遍,比如搞日神劇,我們不就是吹捧鬼子如何不經(jīng)打來表明我們的厲害嗎,而真正的妒忌是應(yīng)該把對方拍得如何厲害,其實小鬼子確實是厲害,但是還是被我們打敗了,這不更體現(xiàn)我們的偉大嗎。

妒忌讓勇敢者選擇超越

真正的妒忌,是希望對手更加強大,當(dāng)因為對手因為意外而自己取勝時,用一個勝之不武來形容是比較適當(dāng)?shù)摹?000年12月,在西漢姆聯(lián)隊同埃弗頓隊比賽中,來自意大利的迪卡尼奧得球后在一個極佳的位置完全可以射門得分,但他看到對方守門員保羅.杰勒德因膝部受傷倒地后放棄了得分和贏得勝利的機會。這場比賽雙方1:1戰(zhàn)平。迪卡尼奧的脾氣十分粗暴,但是面對對方空門,卻并不想因此而獲勝,他認為這樣取勝并不榮耀,而是希望在對方防守十分到位的情況下破門得分。每一個球員都把攻破對方防守嚴密的城池作為對自己最好的獎賞。

妒忌的最高境界是希望對手強大,而自己的努力還是打敗了對手。最近的《鋼鋸嶺》為何比我們的抗日神劇來得精彩,其實就是通過描寫鬼子的強大來反襯自身的強大。當(dāng)一個孩子會向獲得成績的競爭對手祝賀時,其實表明了他的內(nèi)心妒忌已接近了最高的階段。

按此,忌妒分成兩種,陷害式的妒忌以出現(xiàn)在東方國家居多,稱為東方式忌妒,東方式的忌妒是,你比我強,我忌妒你,不能讓你比我強,你不是學(xué)習(xí)比我好嗎,我就干擾你,喝倒彩,有點于心理陰暗了,是不可取的。而超越式的妒忌更多地出現(xiàn)在西方社會,稱為西方式忌妒,就是說,你比我強,我不服氣,我一定努力進取,一定要戰(zhàn)勝你,我以戰(zhàn)勝你為快樂,這是一種進取,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面對妒忌,強者選擇超越,只有弱者才成為忌妒的俘虜。

你讓孩子的忌妒,是選擇超越,還是陷害?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個大姐,最近幾天天天在跟大家訴苦,說兒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懶做了,娶了個兒媳婦也跟著兒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兩口子不上班,還嫌婆婆不幫他們帶小孩。她說:我那么的疼兒子,現(xiàn)在他卻這個樣子來對我,真的讓我很心寒,兒媳婦也一樣,兒媳婦剛過門的時候,對她比對自己的女兒還好,總以為可以對兒媳婦好了兒媳婦就會對她好,可是現(xiàn)在這樣真的很難受。

她說我現(xiàn)在是不想管他們了,我付房租,生活費就讓他們自己付,懶得管了,結(jié)婚生小孩了,還都在家呆著,什么都不做,花錢還大手大腳。我聽了也就安慰她一下。也不做評論,可是另一個就不那么客氣了,說:你兒子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還不是你慣的,是你自己沒有教育好,什么事情都為他做好了,所以他才會是這個樣子?。∧莻€大姐聽了后非常的生氣,不知道是因為惱羞成怒了還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反正帶著情緒說了幾句,也沒有人跟她搭腔了。

其實我覺得另一個其實說的真的沒錯,如果不是自己從小就慣著孩子也就不會有孩子好吃懶做的今天了。其實很多的父母都是這樣,總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他們聽話或者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家里的事情都可以包辦了,總覺得這樣是愛孩子,讓孩子處處都在呵護當(dāng)中,不讓他們受到一點的傷害和辛苦,可不知孩子卻只是學(xué)會了享受,而不懂得分享父母的艱辛。

很多事情是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她能感受的,不光只是享受幸福的生活,也要讓孩子適當(dāng)?shù)氖艿揭恍┐煺酆推D辛,如果只是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只能是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而且好吃懶做,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如果等自己老了后,沒有了勞動力的時候,如果給孩子正常的生活呢?等習(xí)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就不好改了,在此奉勸各位父母一下,適當(dāng)?shù)淖尯⒆幼鲆恍┝λ芗暗氖虑?,讓孩子理解生活的各種不容易,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讓孩子懂得珍惜,讓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的怪父母沒有給他安逸的生活。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不成為這個大姐的兒子這樣的人,一定要從小就教育好,教育真的很重要,并不是物質(zhì)就可以換回來的。

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往今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

但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當(dāng)中,從過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們知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長的影響,因此,家長平時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要注重對孩子的正確引導(dǎo)。

從孩子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給予了他全部的愛,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會讓家人感到無比的高興。通過對孩子近一年的教育,我自己總結(jié)了以下三方面:

首先,要有耐心,戒驕戒躁;

其次,做事要堅持,不能三心二意;

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樹立信心。

李梓赫進入幼兒園已經(jīng)一個學(xué)期了,他從入園以來,在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共同幫助下,很快適應(yīng)了幼兒園生活,也漸漸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xí)慣,在半年的時間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習(xí)慣。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自我教育開始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對他們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作好?,F(xiàn)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孩子所提出的問題也會把大人難住,所以大人也是要學(xué)習(xí)的。

當(dāng)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孩子在玩耍嬉戲的時候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家長能給孩子一個優(yōu)越的解答,孩子不僅充滿了快樂又滿足了其求知欲。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認真。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

現(xiàn)在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為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dǎo)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

孩子很喜歡畫畫,也有唱歌的天分,因此我們就給他創(chuàng)造條件去畫畫,記得有一次孩子看到了一個小汽車,就想把它畫出來,但是怎么畫都不成形,孩子變得越來越急,拿著筆的小手也脹的通紅。

我問他還要繼續(xù)畫嗎,他說我必須要畫出來,看著他已經(jīng)出汗的額頭,用畫筆畫畫的每一個動作,我著實有些心疼,他成功的畫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會對他加油鼓勁,孩子也是越來越認真,當(dāng)他畫完以后笑著對我說:爸爸我成功了!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我從心底為他感到自豪。

李梓赫很喜歡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如果他特別喜歡,我就給他預(yù)定一個目標(biāo),完成的好就可以買。這樣可以激勵他的興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壞習(xí)慣。

隨著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會讓他去做,有時也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他明白不但要掌握技能,而且要學(xué)會生活和關(guān)愛身邊的人。

三、積極配合老師,與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

老師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長配合的事宜,都要認認真真地與孩子一起完成。我們每天床頭上放著一本書,孩子也跟著學(xué),睡覺前陪孩子一起讀一會書。

看書的習(xí)慣是平時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只要孩子有時間 就拿起一本書看,而且書的形式也不受限制,讓孩子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xí)慣。

四、勤于孩子溝通

每天我們都會問孩子在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做得對的好的事情及時表揚,錯的事情幫他分析,遇到困難幫他分析怎么解決,同時鼓勵孩子。

以上只是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蛟S自己的孩子還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他對集體的責(zé)任意識,為人的善良與正義感,喜歡讀書畫畫的習(xí)慣,活潑開朗的性格,做事的認真態(tài)度,都讓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

作為家長,科學(xué)教子,做到家庭教育與學(xué)校教育一起成長!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dāng)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大家最“習(xí)慣”的選擇——父母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于是我們也要把這種方式繼續(xù)沿用下去——除了這“招”我們的確想不出什么好“招”了。

這樣的做法,當(dāng)時可能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但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了、孩子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了、孩子越來越叛逆了……

到底該如何很好地教育孩子——既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又不傷害到孩子,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呢?

這里將會告訴您一些代替懲罰、責(zé)罵的好方法:

正確認識懲罰的后果

1.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

2.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fù)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dāng)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3.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nèi)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復(fù)自己的錯誤。

5.心理學(xué)家認為一個孩子應(yīng)該經(jīng)歷自己不當(dāng)行為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讓他感到,在一個相互關(guān)心的親子關(guān)系中,是沒有懲罰的。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及案例

1.轉(zhuǎn)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此方法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長):“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么收拾你!”

“你亂拿東西等下人家把你抓走!”

正例(家長):“寶貝,我們?nèi)タ纯唇裉斓耐聿褪巢陌???/p>

“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此方法適合:行為的后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tài)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再亂跑我就打死你!”

“別亂跑!老老實實呆著!”

正例(家長):“你知道嗎,我不喜歡你這樣。你在過道亂跑會打擾到別人,影響別人買東西?!?/p>

3.表明你的期望: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并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于主觀上非故意行為。

案例:孩子把從家里帶出去的東西弄丟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東西弄丟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下次不準(zhǔn)再拿東西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下次能讓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適合: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于引導(dǎo)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

案例:孩子在看電視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長):“趕緊洗澡,你再不過來,我就關(guān)電視了!”

“你聽見了沒有!再看以后都不準(zhǔn)看電視!”

正例(家長):“現(xiàn)在是洗澡的時間,你可以再看五分鐘過來洗澡,然后晚上就不能再看了,也可以洗完澡再看二十分鐘。你覺得哪個更合適?”

5.給孩子機會: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適合:由于無知而導(dǎo)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guān)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fā)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家長):“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別用水彩筆了!”

“一天到晚凈給添亂,回屋反省去!”

正例(家長):“你看到了嗎,沒有蓋筆帽所以沙發(fā)都染花了,你需要和我一起洗沙發(fā)墊,以后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6.采取行動:對于反復(fù)建議多次的問題仍然沒有改正,可以采取適當(dāng)?shù)男袆印?/p>

適合:相對嚴重的原則性問題,特別是“屢教不改”的問題,需表明正確的原則。

案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反復(fù)玩弄桌上的物品,不專心。

反例(家長):“讓你專心吃飯聽見了沒有!”

“我告訴你多少次了!吃飯的時候不準(zhǔn)亂動!”

正例(家長):“寶貝,吃飯的時候就需要專心吃飯!”數(shù)次勸說未果,把桌上附近的東西拿遠,說:“吃飯時候應(yīng)該專心,吃完飯你可以隨便玩這些東西?!?/p>

7.允許試錯: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適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的行為,即“明知故犯”的行為,需要承擔(dān)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車。

反例(家長):“別在上面玩,都是油!聽見沒!是不是要我沒收才行!”

正例(家長):“桌子上還有很多吃飯灑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臟了,你要負責(zé)把它們洗干凈!”

針對特別頑固且不易改正的習(xí)慣,可以采取相對的措施。

結(jié)合案例分析理解,如:孩子晚上總想玩耍、說話,不愿意睡覺:

1.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問問孩子到底為什么不愿意睡覺?他需要什么?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

2.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訴孩子媽媽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點睡覺、得到休息,讓孩子也能理解父母。

3.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一邊討論,一邊將雙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記錄,讓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參與決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動的主動性。

如:(孩子)聽三個故事、看會電視、翻跟頭、十點睡覺……

(家長)一個小時的游戲時間、九點上床后可以聊會天、九點半準(zhǔn)備睡覺……

4.商量+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改變和誠信的力量。

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家長也應(yīng)給予適當(dāng)?shù)淖尣?,會帶動孩子主動的讓?。

如:分別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雙方達成共識的方法上畫“五角星”。

5.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jié)達成共識的意見,雙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們都同意每天八點半到九點自由活動,可以講兩個故事、九點半睡覺(可以寫在紙條上,貼在冰箱上)。

管教要點

1.當(dāng)我們發(fā)生沖突時,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對抗,不要以為用武力和權(quán)威壓制孩子就是勝利。而要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氣頭上時,暫時不要開始“解決問題”,當(dāng)自己足夠冷靜時再開始。發(fā)脾氣、叉腰瞪眼,都不會讓孩子真正的改變。

3.在與孩子商量方案時,不要對孩子說:“你的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記錄每個想法,讓想法得到尊重。

4.當(dāng)一個計劃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貫徹不下去,可以選擇回到老路,也可以選擇再做計劃。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用便條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適合相對較大的孩子)。

如:“親愛的,我想聽一聽關(guān)于…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覺得…,我覺得…,請告訴我你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都能接受。——愛你的爸爸”

相關(guān)推薦

  •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潘多拉的匣子放出了禍害、災(zāi)難和瘟疫,也一樣放出了叫做妒忌的東西,于是妒忌便彌漫于全人類,當(dāng)然首先浸染了孩子。 孩子在童年時,當(dāng)老師表揚了別的同學(xué)而不是他自己時,往往會感到十分難受...
    2021-01-29 閱讀全文
  • 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我是一名交警,工作比較繁忙,愛人在醫(yī)院工作,夜班也比較多。其孩子經(jīng)常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我只是在休假的時候陪陪兒子,和他做游戲。感到和他在一起有無窮的樂趣,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jīng)快上小學(xué)了。今天,幼兒園開...
    2021-01-07 閱讀全文
  •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個大姐,最近幾天天天在跟大家訴苦,說兒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懶做了,娶了個兒媳婦也跟著兒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兩口子不上班,還嫌婆婆不幫他們帶小孩。她說:我那...
    2020-10-30 閱讀全文
  • 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往今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 但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當(dāng)中,從過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們知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成長...
    2020-09-30 閱讀全文
  •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dāng)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
    2020-09-30 閱讀全文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潘多拉的匣子放出了禍害、災(zāi)難和瘟疫,也一樣放出了叫做妒忌的東西,于是妒忌便彌漫于全人類,當(dāng)然首先浸染了孩子。 孩子在童年時,當(dāng)老師表揚了別的同學(xué)而不是他自己時,往往會感到十分難受...

2021-01-29 閱讀全文

我是一名交警,工作比較繁忙,愛人在醫(yī)院工作,夜班也比較多。其孩子經(jīng)常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我只是在休假的時候陪陪兒子,和他做游戲。感到和他在一起有無窮的樂趣,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jīng)快上小學(xué)了。今天,幼兒園開...

2021-01-07 閱讀全文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個大姐,最近幾天天天在跟大家訴苦,說兒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懶做了,娶了個兒媳婦也跟著兒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兩口子不上班,還嫌婆婆不幫他們帶小孩。她說:我那...

2020-10-30 閱讀全文

古往今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 但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當(dāng)中,從過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們知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成長...

2020-09-30 閱讀全文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dāng)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

2020-09-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