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長5類朋友不可少
發(fā)布時間:2021-03-03 幼兒成長故事 教育類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作為家長,怎樣幫孩子找到合適的朋友呢?兒童專欄作家夏洛特拉提委拉指出,孩子至少需要5類朋友。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齡最好:5歲以前
到哪里找:觀察鄰居的孩子,如果媽媽面貌可親,孩子通常也不錯。
這個朋友的作用:這第一個伴兒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對于這種玩伴,只要年齡相仿,你不需要硬讓他們一起做游戲,只給兩個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讓他們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沒關系,因為他們一定能熟悉起來;給他們立個簡單的規(guī)矩,比如不準打架,要一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戲時間,因為小孩子一玩起來就沒有時間觀念了。
2.找異性朋友
什么年齡最好:快5歲
到哪里找:去孩子們一起游戲的地方,如小公園、興趣班等。
這個朋友的作用:會讓他們今后更尊敬異性,更容易與異性有感情上的交流。
男孩和女孩要成為好朋友并不簡單,你需要幫個小忙:兩三歲時,男孩和女孩沒什么區(qū)別,但到了4歲,他們開始傾向于與同性朋友在一起,這時,要想辦法增加孩子與異性朋友的相處機會;強調(diào)異性朋友帶來的正面影響,因為會與異性相處的孩子思路想法更開闊;注意自己發(fā)出的暗示,孩子對家長的語言和身體暗示都很敏感,像“男孩子就是野”或者“女孩子應該穿花衣服”這類話最好不說;不要硬按自己的喜好給他們安排朋友,不要給學齡前的孩子“配對”,這會讓孩子覺得交這個朋友很不舒服。
3.愛好運動的朋友
什么年齡最好:從3歲開始
到哪里找:操場、游泳班,甚至只是在你門前玩球的,在路上跑步的孩子。
這個朋友的作用:可以避免孩子總窩在家里看電視。
邀請這個愛運動的孩子與家人一起散步或騎自行車,他旺盛的精力會感染每一個人;別把體育活動這件事描述得天花亂墜,因為孩子對大人說的特別好的東西都有些逆反心理;即使他的朋友精通各種運動,也別指望你的孩子同樣變得如此,只要他能堅持運動,多出出汗,就是成功;要適時介入他們的關系,確認孩子們在做有益的運動,讓他們懂得對朋友吹牛是會傷感情的。
4.年齡稍大一點的朋友
什么年齡最好:從孩子會走路到上學之前
到哪里找:在孩子的姑表親戚中找,如表哥、表姐等。
這個朋友的作用:他不僅會成為孩子的行為榜樣,還可以幫你監(jiān)督孩子的行為。
先確定這個年齡稍大的孩子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帶來好的影響,然后告訴自己的孩子,這個“大朋友”有什么優(yōu)點,為他在生活細節(jié)上樹立榜樣;不同年齡的孩子興趣上會有差別,做家長的要幫孩子們找到可以一起玩的游戲,比如捏橡皮泥;對獨生子女來說,有個大一點的朋友可以學會很多東西,例如合作、分享,不過也要防備孩子偶爾因為一些事不能順他的意而發(fā)生沖突。
5.他自己選擇的朋友
什么年齡最好:4歲以后
到哪里找:用不著你幫忙。[趙老師教案網(wǎng) ZJan56.COm]
這個朋友的作用:這是他向獨立邁進的一大步。
從現(xiàn)在開始,孩子將會結(jié)交的新朋友有些你喜歡,有些不一定,別為這個焦慮,這是每個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去認識孩子新朋友的父母,與他們交流,一起規(guī)范孩子們的不當行為,比如他們看暴力電視時要及時制止。讓他們呆在一起的時間不要太長,盡量在公共場合見面,這樣也方便雙方家長交流。如果孩子對你的干涉感到不快,那么要讓步。讓孩子自己去體會、處理不同意見,去面對朋友之間的沖突,甚至去親手結(jié)束一段友情,都是他必須學習的功課。如果孩子和朋友的關系日益親近,應當鼓勵。
兒童心理學專家莫倫歐布拉博士指出,從兩三歲起,孩子就開始考慮如何與朋友交往了。如果他能從覺得“我們在一起很好玩”,發(fā)展到思考“為什么我就是喜歡這個人”,就說明他已經(jīng)開始享受大人們可以享受的美好友情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五種經(jīng)歷
每一種經(jīng)歷對孩子,都是難能可貴的財富。一些十分重要的經(jīng)歷,在年幼時就不可忽略。
1、獨立處事的經(jīng)歷
孩子初次嘗試,難免遭遇困難,我們不應干預,更不可代他做,只在重要時刻才替他作決定。當孩子想要自己解決,應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p>
2、參與工作的經(jīng)歷
訓練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分配工作給他。家長[微博]應先考慮孩子的年齡、能力、興趣和性格,讓他幫忙做家務,但不要強逼他。孩子在擔當責任時,會覺得備受重視,自會變得懂事。
3、失敗后成功的經(jīng)歷
教孩子運動時,選擇容易掌握的競技活動,使他不會多番失敗。過多的挫折感會令他失去興趣。讓他感受失敗后的成功,既會激發(fā)他的興趣,也可啟發(fā)他凡事要盡力而為的道理。
4、父母過往的經(jīng)歷
當孩子遇到問題向家長傾訴時,不妨將自己以往的經(jīng)歷、挫折、失敗和痛苦、所得的教訓等,坦誠地講給孩子聽。這會使孩子得到啟發(fā),也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
5、感悟生命與死亡的經(jīng)歷
養(yǎng)的小動物死了,孩子會感到傷心,但這種經(jīng)歷會讓他明白失去親人的傷痛,使他知道珍惜生命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多帶他接觸大自然,領略生命奧妙。
專家推薦孩子5種健康早餐 讓孩子健康成長
怎樣吃早餐才是健康的呢?下面為孩子推薦5種健康食物,適合早餐加入。
按照膳食金字塔的分類方法把食物分為谷類、蔬菜、水果、肉類和奶類,如果食用了兩類或者少于兩類就算早餐質(zhì)量差,食用了其中三類則為早餐質(zhì)量較好。
番茄
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保護皮膚健康,維護胃液的正常分泌,促進紅細胞的形成,對牙齦炎、牙周炎、鼻出血和出血性疾病患者有扶正固本的作用。
吃法:直接生食,拌沙拉或其他方式?jīng)霭?。煮食或做番茄醬。
玉米
可增強人的體力和耐力,刺激胃腸蠕動,保護皮膚,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清膽固醇,對抗眼睛老化。
吃法:吃玉米時應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進去,因為玉米的很多營養(yǎng)都集中在里面。
蘑菇
蘑菇中的維生素不僅種類多,含量也高。能降血壓,改善神經(jīng)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吃法:蘑菇燒菜時與葷素均能搭配,也能燒湯,也能拌著吃。
雞肉
雞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24.4%,吃雞肉能增強體質(zhì),又不會過度肥胖。益氣養(yǎng)血、滋養(yǎng)補虛。
吃法:雞肉切成蓉,可與蘑菇、玉米、鴿蛋等多種材料搭配燒湯,味道鮮美。
土豆
含有人體所需要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在各類食品中,只有牛奶的營養(yǎng)能與土豆媲美。
吃法:既可煎、炒、烹、炸,又可燒、煮、燉、拌,烹調(diào)出幾十種美味菜肴。
孩子心理健康家長知多少?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人際關系友好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重到充的施展和發(fā)揮。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不僅關心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和身體健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樣也十分重視。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們對年輕父母有以下幾條建議:
情感投資--讓孩子天天快樂
輕松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父母應使孩子經(jīng)常處于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tài)。幼兒情緒的發(fā)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點,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體驗,父母要做到:
★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時時處處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間要建立和諧、默契的關系,以便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臉是父母之間關系的晴雨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美國精神病專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應的“精神投資”。深情地注視孩子,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要對孩子寬嚴并濟。父母既不能為了贏得孩子的開心和笑容,就對孩子的缺點、錯誤熟視無睹、聽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滿足;也不能茍求孩子,把孩子與同伴進行橫向比較,甚至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同伴的長處,要注意縱向比較,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處和點滴進步,要及時加以表揚。
以禮相待--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
家庭內(nèi)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維生素”。調(diào)查表明,民主協(xié)商型父母與獨斷專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更通情達理,受同伴歡迎,能與人友好相處,樂于助人。為了構(gòu)建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長的架子,蹲下身來與孩子講話,以減少“威嚴感”,使孩子覺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禮待孩子,對孩子講文明禮貌,不打罵孩子。無論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績,父母都要表示祝賀,絕不吝嗇贊賞。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可能講錯了話、做錯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并及時道歉,這不但不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親可敬。
循循善誘--讓孩子認識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發(fā)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拔摇笔仟毺氐?,有動聽的名字、短短的黑發(fā)、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雙手吃飯、穿衣、剪紙、繪畫、彈琴,能用自己的雙腳行、奔跑、跳躍、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聞出多種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聽出各種奇妙的聲音。“我”有許多優(yōu)點,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過,經(jīng)過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個好孩子。
為此,父母可采用各種形式來進行:鼓勵孩子在鏡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長得怎么樣、身材如何;啟發(fā)孩子通過不同的手段,繪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請父母幫忙描出身體的輪廓,然后自己進行剪貼,也可自己畫自畫像;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照片、作品進行分類、整理,按日期前后進行排列,或按照內(nèi)容進行編排,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成長檔案;把各種折紙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冊,使孩子能經(jīng)常翻閱、觀賞,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驕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性格特征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水平和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時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養(yǎng)孩子克制力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訂規(guī)章制度,鼓勵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隊長”,帶頭遵守家規(guī)家法。
為使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從而得到較好的生存和發(fā)展,父母還必須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價值,可通過游戲來進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過馬路”的游戲,先讓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過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讓孩子扶著過馬路。
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戰(zhàn)勝失敗、消除恐懼的技能,磨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獨自一人睡覺,父母可在3歲孩子的臥室放一盞調(diào)光臺燈,而對4歲的孩子,父母則可關燈,讓孩子邊聽錄音磁帶里的故事邊進入夢鄉(xiāng)。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對幼兒以后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擁抱
擁抱寶寶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
寶寶的情感表達方式最簡單,也最直接,對他來說,最好的表達愛他的方式就是去擁抱他。通過親一親、抱一抱,告訴他你對他的愛,他就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并且會給予回報。
研究顯示,嬰兒期缺乏擁抱的寶寶會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經(jīng)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寶寶,其心理素質(zhì)要比缺少這些感受的寶寶健康得多。
擁抱寶寶有4大好處
1.對寶寶的大腦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
大人摟抱、觸摸寶寶,與寶寶身體親密接觸,對其大腦發(fā)育有著重要意義。每當你抱起寶寶,輕柔地觸摸他的身體,親親他胖嘟嘟的小臉蛋,摸一摸他的小腦袋、捏一捏他可愛的小腳丫,這些都是在“撫觸”他的心靈。你每一次撫觸,寶寶的大腦就接受了一次良性的刺激,而這些刺激能促進寶寶智能的發(fā)展。
2.讓寶寶感覺到安全
溫柔的擁抱和撫觸能讓煩躁中的寶貝安靜下來,減緩壓力。寶寶只有在平靜時才有探究環(huán)境的興趣,才能把周圍一切事物當作探索的對象,在探究中學習。
3.促進寶寶健康成長
心理學家指出,擁抱有利于緩解寶寶的沮喪情緒,提升免疫系統(tǒng)的效率。許多兒科醫(yī)生發(fā)現(xiàn),擁抱和撫摸還有助于促進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和疾病治療。
4.促進親子依戀關系的建立
爸爸抱著寶寶,用胡子輕輕扎扎他的小臉,把他舉得高高的,或者讓他在脖子上“騎馬馬”,會讓寶寶感覺到爸爸的堅強有力。而媽媽抱著寶寶,給他講故事,等他瞌睡的時候給他唱搖籃曲等,會讓他感覺到媽媽的溫柔。你們也在擁抱寶寶的過程中感受到寶寶的乖巧與可愛,而在這種親子互動中更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寶寶何時需要擁抱?
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三次擁抱:
早晨醒來第一次擁抱
寶寶在睡了長長的一夜醒來,給他一個擁抱,問候?qū)殞氃缟虾茫孟悴幌?,然后給他穿衣起床。
下班回家第二次擁抱
你在外工作了一天,寶寶一天沒有見到你,更需要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來彌補這種長時間分離帶來的親子想念。
寶寶睡前第三次擁抱
在寶寶睡前親親他的小額頭,親子之間互道晚安,寶寶帶著你擁抱的余溫,一定能美美地睡個好覺。
每天接送寶寶上幼兒園時:
把寶寶送到幼兒園,意味著他要和你分開一整天,此時給他一個擁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的分離焦慮感。晚上接寶寶離園,親子之間由于較長時間的分離,也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特殊時期更需要擁抱:
寶寶焦躁不安時、生病時、受了委屈時、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時……這些特殊時期,你的擁抱能減緩寶寶的焦躁感,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轉(zhuǎn)移寶寶對病、痛、委屈等的注意力。
擁抱寶寶有講究
擁抱寶寶如此重要,你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地隨手一抱,擁抱也不只是簡單地雙臂抱緊他,要知道,擁抱寶寶的過程實質(zhì)是給他心靈以滋養(yǎng)的過程。
擁抱寶寶時,你可以給他感興趣的東西,如媽媽的乳汁、溫柔的撫觸、好聽的歌謠等,同時輔以柔和的目光,注視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關注他,讓他知道你最了解他、最愛他。
從現(xiàn)在開始,敞開雙臂,溫柔地擁抱你的小寶貝吧!
育兒心得:讓孩子健康成長
育兒心得:讓孩子健康成長
要說我的育兒心得真的沒什么,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一切都得摸索,寶寶從呱呱墜地開始到慢慢長大,我也和他一起成長。學習怎樣理解、教育、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辰辰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問他,辰辰你今天在學校學到什么本領呀?你來做小老師來教教媽媽好嗎?才開始,小家伙說不清楚,我對他說你要在學校認真學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小老師。他每天放學回到家里就會告訴我今天學校教了什么,還叮囑我媽媽你要認真學,不然我一直教你很累。
每個月我再忙都要抽出兩天時間帶孩子出去逛逛,有的家長覺得帶孩子出去太累,其實帶孩子出去可以增加他的知識面,乘公交車可以告訴他這是幾路車或線路名稱,乘車的時候
可以告訴他我們要尊老愛幼。去超市可以讓孩子認識數(shù)字,去游樂場可以培養(yǎng)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怎樣友好相處,吃東西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不可以隨地亂扔垃圾,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
在家里的時候,盡量減少孩子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有時候孩子不聽勸告,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前天時間辰辰對游戲有點入迷,我跟老師說了,老師只跟他講過一次,他就記住了。再看電視的時候,我會提醒他你幾點開始看的看到幾點。時間快到的時候我會在提醒他一下,這樣他基本能遵守時間把它關掉。另外,我去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卡,自己借一本也給他借一本,自己也可以看看,順便也帶動他。每天他睡覺之前給他讀一讀故事,讓他的心也靜一靜,睡一個香甜的覺。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懲罰他,要用其他的方法替代它。明確地表達你強烈不同意的立場,表明你的期望。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自然后果。有時候他把我的電腦里的東西刪除了,我就會對他說:“你到旁邊站在那里看著媽媽把它重新弄好,我在弄得時候,他就會覺得弄好這件事情怎么要這么久,下次,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最后要提醒的是:我們不必給自己套上“好媽媽”、“壞爸爸”的枷鎖。我們都是普通人,仍然有成長的空間和改變的潛力。和孩子一起生活,不僅需要我們耗費精力和體力,更需要我們付出愛心,智慧和恒久忍耐。即使我們不能做到這些,也不必苛求自己,正如我們不必苛求孩一樣。多給孩子孩子一次機會,也給自己一次機會。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和正確的引導,希望老師和家長為孩子健康成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