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是我先拿到的!
發(fā)布時間:2021-03-01 幼兒園老師的教案 幼兒老師的教育筆記 我是幼師我驕傲的演講稿 周四的區(qū)域活動又開始啦,孩子們像往常一樣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開始玩起來。建構(gòu)區(qū)是一個能體現(xiàn)孩子合作意識的區(qū)角,我們班的孩子也比較多的喜歡去建構(gòu)區(qū),他們在那里搭積木、造房子。從原來的只會造一層樓到現(xiàn)在會二層樓。語言區(qū)的孩子在安靜地看圖書,他們會一頁一頁地按頁翻書。益智區(qū)的孩子正在玩有趣的轉(zhuǎn)盤??吹谋硌輩^(qū)的孩子正在擺弄著小動物。我正想去看看表演區(qū)的孩子在表演什么?這時遠處傳來了呼喊聲,我連忙去了建構(gòu)區(qū)。一個女孩子說:“老師,這是我先拿到的,她搶我玩具?!绷硪粋€女孩子說:“是我先拿到的,她已經(jīng)有一個女孩子的木頭積木了,哼,不和你玩了。”于是,我問:“讓我看看誰是謙讓的乖寶寶?”兩個孩子看了看對方孩子都拽著積木不放。這時,另外一個在搭積木的男孩子說:“老師不是說了嗎,大家要謙讓,你們可以石頭、剪刀、布來決定玩具歸誰?”兩個女孩聽了男孩的話,點點頭。一個女孩說:“那好吧,我們就來石頭、剪刀、布。一次,誰贏了就是誰的?!?/p>
這樣的事情在區(qū)域活動中也常有發(fā)生。孩子就是這樣一會兒不好,一會兒又和好了。我們的教育是想讓孩子學會生活,學會謙讓。那么就應(yīng)該鼓勵孩子想辦法去解決自己發(fā)生的矛盾和問題。從而最終達到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這次區(qū)域活動結(jié)束后,我也把剛才的事情說給了班里的其他孩子聽。問了他們?nèi)绻悄阌龅搅诉@樣的問題,你們會怎么做?孩子們都十分積極地舉手發(fā)言。想出了好多的好辦法。有的孩子說:“這個玩具把它放一邊,大家都不拿?!庇械暮⒆诱f:“可以2個人合作一起搭積木。”還有的孩子說:“石頭、剪刀、布,誰贏了就是誰的?!?/p>
中班下學期的孩子了,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應(yīng)對能力了。會嘗試著自己去解決問題,化解沖突了。
《綱要》中提到:“要讓孩子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直接感知、感受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習的樂趣?!边@樣的矛盾也是孩子的一種親身體驗,可以讓孩子知道玩具不是一個人的,是幼兒園的我們應(yīng)該要學會分享。學會了與人分享我們才會有更多地朋友愿意和我們一起玩。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這是我的
小班孩子在幼兒園里哭,有很多理由:想媽媽哭,沒看見小朋友哭,沒玩具哭,肚子餓了哭,看見別的人哭也哭------總之,想哭就哭。但只要你去了解,那理由千奇百怪。
一天,媽媽送冷逸軒來幼兒園,進教室很高興,媽媽走了。她走向座位突然大哭,我走過去一看,每人坐她的位子。為什么哭?她指指座位不說話。我忙問:“這不是你的小椅子,對嗎?”她點點頭。“我們?nèi)フ摇崩@著座位找遍了也沒看見,又問“是黃椅子?綠椅子?紅椅子?”最后,她邊哭邊說:是紅色的。我又帶著她繞了一圈專挑紅椅子,她都搖搖頭,并且哭得更兇,眼睛還一邊在教室里搜尋。我想:她可能不記得了,哄哄她讓她安靜,過一會兒就沒事。于是我坐到門口準備去迎接小朋友的到來。冷逸軒跑過來,拉著我要坐的椅子。我問:這是你的椅子?“是,這是我的!”然后拉著小椅子心滿意足地坐在座位上,我觀察了一會兒,她像沒事兒一樣和小朋友玩得多歡,與剛大哭的她判若兩人。一場哭鬧就這樣平息了。
這孩子看起來像很固執(zh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大人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其實不是,這是她秩序感正在形成,她認為她坐的椅子就是她的,我們只有滿足她才有利于她的發(fā)展。
這是我的!
晨間桌面游戲時,昊昊和東東都在建構(gòu)區(qū)玩積塑,盛積塑的玩具筐一開始放在桌子中間,大家都從中間的筐子里拿玩具,昊昊可能因為個子小從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難,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邊,旁邊的東東從另一邊拉住筐子不放,兩人爭執(zhí)起來,筐子被扯得有點變形,昊昊看到東東拉著筐子不放,便去掰東東的手,東東仍不放手,大聲申辯:“玩具筐應(yīng)該放中間!”昊昊根本不聽,還是使勁地掰東東的手,東東有點泄氣地松手,求助地看著我。
我想勸昊昊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間,就問他:“昊昊,你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這里?”“因為我的玩具太少了。”昊昊邊從玩具筐里拿玩具邊說。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昊昊的玩具,確實他的比較少,應(yīng)該與他夠玩具困難有關(guān)。我又問他:“如果其他小朋友還想用玩具,可是筐子離得太遠夠不著怎么辦?”昊昊抬頭看看周圍的小朋友說:“那我就給他、她,還有他……(昊昊指著沒有和他爭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給他(昊昊指著東東強調(diào)不給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著玩就可以,不用你給的?!蔽艺f。
“玩具就是我的!”昊昊邊玩邊堅決地說。
桌面游戲時,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間一直以來成了一條默認的規(guī)則,個子小的昊昊因為拿玩具有困難破壞了這條規(guī)則遭到東東的反對,一個堅持遵守規(guī)則,一個執(zhí)意破壞規(guī)則,沖突便發(fā)生了。嚴厲制止或者幫助昊昊拿一些玩具出來可以很快化解爭執(zhí),但是于孩子的內(nèi)心不會有任何觸動。
教育隨筆: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
一次數(shù)學活動,我給孩子們提出問題,讓他們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應(yīng)該怎么排?有幾種排列方法?以培養(yǎng)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提出后,我想孩子們一定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結(jié)果相反,只有三個孩子舉手。其實問題并不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過了一會我請沒有舉手的封林欣回答,以便了解孩子們掌握的情況,她站起了來,低著頭不說話,我以為她不會,我又請平時愛發(fā)言的王馨冉把她的想法說了一遍,封林欣小聲說“劉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薄澳悄銥槭裁床徽f呢?”“我怕說錯?!蔽腋嬖V她“回答問題時,怎么想就怎么說,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即使你回答錯了,老師和小朋友會幫助你改正的?!?/p>
其他的幾個孩子也說,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靜下心來想想,我立刻改變教學方法,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nèi)邮植僮?,然后集中討論解決問題,再提出新的問題,讓孩子們再次去動手操作,最后把操作過程分享給大家。孩子們樂此不彼,相互商量著討論著,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的高。
讓孩子感覺到“我是老師的朋友”
上午,我和孩子們在操場上玩攀登架,聽到綺綺和佳佳的這樣一段對話:
……
綺綺:“小白白,你爬得快一點啊!”
佳佳:“你干嘛叫我小白白啊?”
綺綺:“因為你長得白嘛!”
佳佳:“滿好聽的,你以后就叫我‘小白白’吧?!?/p>
……
我在旁邊一邊聽一邊偷偷的笑:原來給同學起外號,在幼兒園小班就有了啊~呵呵。
到了集體活動時間,好動的佳佳注意力老師不能集中,不時摸摸這個摸摸那個。而我也總是要“佳佳”“佳佳”的提醒他。在提醒了幾次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還是很難集中注意力,這時,我靈機一動故意說道:“小白白,我的故事很好聽哦,你聽到了嗎?”這下子,佳佳愣住了,眼睛眨巴眨巴的看著我,吞吞吐吐的說:“老師,你怎么知道我叫小白白?”我也沖他眨眨眼睛:“如果,你以后能注意聽老師講話,我以后都叫你‘小白白’。好不好?”聽我這么說,他笑著點點頭。
也許是被人叫“外號”新鮮感,接下來的時間里,佳佳認真聽著我說的每一句話,而我也不時的和他搭話:“小白白”怎樣怎樣、“小白白”怎樣怎樣。這期間,我發(fā)現(xiàn)一向喜歡調(diào)皮搗亂的佳佳,表現(xiàn)出乎意料的好。
第二天一早,剛來到幼兒園的佳佳就悄悄的問我:“陳老師,今天你還叫我‘小白白’嗎?”我也悄悄的在他耳邊說:“當然了,‘小白白‘是我的好朋友”,以后你也可以叫我‘陳陳老師’”。得到了滿意的答案,佳佳開心地到區(qū)角里搭積木去了。我聽到,一邊搭積木的他一邊開心的告訴坐在旁邊的小弈:“你知道么,陳老師叫我‘小白白’……”
看著佳佳開心的樣子,想到這兩天他的轉(zhuǎn)變,我的心里卻不平靜了。和孩子的朝夕相處中,我們每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xiàn)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guān)系。我們可以將關(guān)系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應(yīng)該用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可是平時我們對于這些“小朋友”的稱呼多數(shù)是直呼其名。孩子們感覺不出這份朋友之情,當老師和孩子之間用朋友之間才會使用的外號來稱呼對方,就好像發(fā)生了化學反應(yīng)一樣,發(fā)生了我當初沒想到的變化。經(jīng)過這樣的一件小小的事情,我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真的很容易滿足,當這一切只發(fā)生了一點點改變,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稱呼的改變,就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我是老師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其實很簡單,只要一點點小小的改變,你就可以讓你的視線頓時變得開闊,就像有人說過:
我不是你,但我愿意關(guān)注你的關(guān)注;
我不是你,但我愿意驚奇你的驚奇;
我不是你,但我愿意感受你的感受;
老師,這是不懂事的孩子畫的
一次帶領(lǐng)孩子去戶外活動,當走到一樓東門廳時,我忽然看見幼兒園嶄新的墻上不知被誰亂涂了,“哎,小朋友這兒是怎么了?”孩子們邊看邊說:“是誰亂涂的一點也不好看。”“真是的還把墻弄臟了.”……突然,張健說:“老師我知道是誰亂畫的?!薄澳悄銇砀嬖V我們?!薄袄蠋熯@是不懂事的孩子畫的?!蔽译S機又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老師經(jīng)常教育我們要愛護幼兒園,愛護墻飾,愛護花草,但這個小朋友亂涂亂畫不愛護幼兒園
,那他就是不懂事的孩子?!薄皬埥阏f得太棒了!”孩子們拍起了手,都向張健投去了贊同的目光。我隨機又問:“那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不亂涂亂畫”“要愛護幼兒園”……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著,“小朋友你們說的都很好那我們都來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好嗎?”“好”孩子們齊聲說。后來,我和孩子們一起想辦法把亂畫的地方弄干凈了,看著干凈的墻面孩子們開心的笑了。
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讓孩子自由發(fā)表言論,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開心的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小老師”
奇玫小朋友是我班一個很有靈性的孩子,少了一份小孩子該有的天真,多了一份大孩子有的“成熟”,特別會看大人的臉色,每次看到老師需要幫忙的時候,她都會在第一時間跑到老師的面前,因此我也喜歡請她幫忙做點事,在不知不覺中她成了我們班的“外出使節(jié)”,經(jīng)常幫老師到別的班借個東西什么的,慢慢的她在小朋友之間的威信就高了,有時我也會請她帶著班里的小朋友做點小游戲,孩子們都叫她“小老師”,孩子們對這位小老師也特別的認可,每次游戲活動孩子們玩的都很高興。
有一天,下午點后,我讓奇玫和小朋友一塊玩數(shù)字游戲,我坐一邊當小朋友,孩子們玩的很高興,這時她突發(fā)奇想,讓幾個孩子到前面配合她的游戲,只見她費力的抬起腳,用小手推著幾個小朋友的頭,讓他們到前面去,這時候,有的小朋友不高興了,說:“老師,她推我的頭。”我趕緊過去阻止,可奇玫說:“老師不是說我今天是小老師嗎,老師就是這樣叫小朋友的?!蔽业男目┼庖幌拢粫r竟然無話可說,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我說:“那以后老師也不這樣了,以前的時候老師沒有意識到這樣不對,以后咱們都把這個壞習慣改掉,好不好?!焙⒆觽兌几吲d的拍著手說好,我接著提議:“班里的‘小老師’我們要‘競爭上崗’,看哪個老師做的最好,一周選一次”。孩子們都表示歡迎。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老師在每個孩子的眼中都是神圣的,孩子對老師的一言一行特別關(guān)注,“小老師”的選擇也不應(yīng)該是隨意的,應(yīng)該讓每個孩子都有鍛煉的機會,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教學中更要做一個有心的好老師,做孩子的好榜樣。
老師,我的紙是新的
折紙是我們班的強項,今年小朋友又學會了好多折紙的本領(lǐng)。
課間我常常給小朋友一疊紙,讓他們自己折紙,既安定了小朋友的情緒,穩(wěn)定了紀律,還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不過在結(jié)束的時候我要求他們把紙歸還過來,幫助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
也算是為了獎勵孩子們最近的表現(xiàn),今天我拿出了一疊彩色的紙對小朋友說:"今天,老師發(fā)給大家的紙很新很漂亮,是彩色的。
小朋友們比一比,看誰折的作品多,又不會撕破。
"依照慣例,折完作品后,小朋友要把紙撫平并歸還給我。
不一會兒,小朋友都折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
周唯舉著作品說:"老師,我折了一只北極熊。
"潘文軒也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折了一件衣服。
"賀茹男的小手在她折的小鋼琴上麻利的彈奏著……我用贊許的目光給他們送去了肯定、鼓勵。
孩子們的興致都高極了。
活動結(jié)束了,孩子們把皺皺巴巴,甚至殘缺不全的紙交了上來。
這時候,朱欣雨小朋友站在孩子們中間,得意的高高地搖晃著一張嶄新的紙大聲地說:"老師,看!我的紙最新了,一點都不破!"我仔細一看,真的是一張嶄新的紙,一點折痕都沒有。
我猛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
我蹲下身子拉過朱欣雨問:"你的紙為什么是新的?""我……"我拿出一張皺皺巴巴的紙對小朋友說:"雖然朱欣雨的紙還是新的,但老師更喜歡這張紙。
因為這張紙曾經(jīng)被小朋友的小巧手折出了北極熊、衣服、鋼琴……"我又對朱欣雨說:"今后,要大膽折出你喜歡的作品,不怕把紙弄壞,老師喜歡你的小巧手!你現(xiàn)在愿意折嗎?""愿意!"朱欣雨重重地點了點頭。
我總是希望自己能給孩子以自由,能讓他們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可事實上,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我不是這科的醫(yī)生
角色游戲往往是孩子平時生活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大班的幼兒也越來越能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角色游戲相結(jié)合起來。這正是我們需要去觀察、發(fā)現(xiàn)甚至可以去放大、效仿的。
就像今天玩角色游戲的時候,孩子們特別興奮,活動室里面都是他們忙忙碌碌的身影,醫(yī)院里面有很多病人去看病,一位醫(yī)生忙的不行,護士小姐也在邊上進行幫助,而娃娃家的爸爸正好過去看病,醫(yī)生告訴他過年吃多了,給他開了一點藥,另外一名醫(yī)生芷清在邊上看了看,就走開了,也沒有去幫助他們。這個時候護士小姐請他一起來幫忙,芷清小醫(yī)生大聲地朝護士說了一句:“我又不是看肚子痛的醫(yī)生,我是看牙齒的醫(yī)生”說完,氣憤的芷清轉(zhuǎn)身坐了下來,朝對其他的孩子大聲喊了起來:“誰要拔牙,快來拔牙咯!”他連續(xù)喊了好幾聲,有幾個孩子就陸陸續(xù)續(xù)的走過來,小家伙就接待了起來,手里拿著一個手電筒請顧客將嘴巴張大,然后照啊照啊,還不時地問病人,你是哪邊的牙齒,哪一顆牙齒要拔。
他們的合作關(guān)系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那位護士小姐她能夠聽從醫(yī)生的指揮,幫助醫(yī)生將工作做到最好,說明她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很強的。其中一位醫(yī)生說爸爸的病是吃多了,說明對于孩子來說已經(jīng)能夠有一定的過年注意事項的意識了。芷清不太愿意和他人合作其實和他的性格是有一定關(guān)系的,另外他前幾天也去拔牙了,所以他更愿意選擇一個喜歡做的工作去做。另外在后面的拔牙過程中,他是先請病人張開嘴巴照一照,然后問一問哪一顆牙齒,看得出他非常細心,同時也能夠體現(xiàn)出他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醫(yī)院里面我們一共開展了三個游戲角色,那么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合作是他們應(yīng)該具備的一項能力,在這個游戲中我們明顯看到芷清小朋友不愿意和別人合作,單獨一個人創(chuàng)設(shè)一個新的游戲內(nèi)容,而這個游戲內(nèi)容也是非常適合大班孩子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因為他們的年紀正好是換乳牙的時期,所以在活動中專門開設(shè)一個牙醫(yī)門診,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