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不要強迫孩子為你埋單

發(fā)布時間:2021-02-05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

怕吃虧的媽媽使女兒與人敵對

與小朋友敵對的蓓蓓

“我不跟你玩,別碰我的?!陛磔硪话淹崎_了小伙伴丫丫,忙不迭地搶回了自己的。

丫丫被蓓蓓推了個跟頭,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

丫丫媽媽趕忙跑過來,扶起丫丫哄她不哭。周圍小伙伴都沖著蓓蓓起哄,說她不是個好孩子,不要和她玩。蓓蓓媽媽周倩在一旁臉拉得老長,有點不高興地說:“是你家丫丫先欺負蓓蓓的。說著,抱著蓓蓓走開了。

在幼兒園里,類似的情形也時常出現,蓓蓓和哪個小朋友好,就不準人家再去參加集體活動,只能和她一個人玩;小朋友們手拉手站圓圈時,蓓蓓也一會嫌棄這個,一會兒又拒絕挨著那個。

在周倩的眼里,太單純,太聽話,就是因為她性格軟弱,所以才總被小朋友欺負。

怕吃虧的媽媽教女兒心存芥蒂

為了讓女兒變得強勢起來,周倩時常對女兒展開教育。

一個周末的下午,蓓蓓和鄰居家小雨一起玩植樹游戲,周倩發(fā)現,小雨霸占了蓓蓓的玩具小鐵鍬和小水桶,一會兒盛水,一會兒挖土,蓓蓓卻被指派去找樹枝??粗鴼獯跤跖軄砼苋サ呐畠?,周倩的心里又生氣又難受,她覺得小雨太會占便宜、太有心計,可蓓蓓卻太單純,太容易被人家欺負。于是,便找了個生硬的理由,拉著蓓蓓回家了。

“蓓蓓,媽媽告訴你,下次小雨再讓干這干那,你不要管!”周倩一邊牽著女兒的手往家走,一邊說。

蓓蓓不應聲,不開心地撅著小嘴。

“你這孩子,和你說話呢,聽到了嗎?小雨媽媽當領導,她就以為自己也是領導呀,他們家人怎么譜都那么大?我告訴你,下次再看到你像個小丫頭似地為小雨跑腿,媽媽就不帶你去動物園了?!敝苜缓莺莸啬罅艘幌屡畠旱母觳?,直到蓓蓓點了頭才算罷休。

原來,小雨的媽媽和周倩是高中同學,小雨媽媽很活躍,又當團支書,又參加舞蹈隊,追求她的男生也很多。畢業(yè)后,兩個人從事了同一行業(yè),其間又少不了攀比,在小雨媽媽面前,周倩總是覺得自己相形見拙。冤家路窄,結婚時,兩個人買房子碰巧又買在了一個小區(qū),孩子年齡也差不多大,還上了同一所幼兒園。雖然女兒蓓蓓很喜歡和小雨玩,但周倩覺得小雨和她媽一樣,過于精明,總在算計蓓蓓。

不止對小雨母女,周倩對小區(qū)里很多鄰居都心存芥蒂,覺得這些鄰居嘴巴像涂了蜜,心里卻很會算計。因此,與鄰居關系一直不好。

女兒被媽媽的感覺同化

實際上,孩子爭搶玩具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要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搶,自己也跟著模仿。但是,媽媽在很強的戒備心理下,會用歪曲的思維方式理解孩子的行為舉止,當成人經常給孩子灌輸被人欺負,被占便宜的概念,慢慢地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從而變得與人敵對,不合群。

怕被否定的媽媽對兒子拔苗助長

聰明的卡卡對生活失去熱情

5歲的卡卡原本是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很沉默,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每天早上起床都很費勁,動不動就會大哭大鬧,還拒絕吃早餐。

對于卡卡,媽媽張蕓寄托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孩子現在的表現令她非常失望。卡卡的爸爸媽媽工資不高,省吃儉用也要給他最好的,為了培養(yǎng)他,張蕓還接了私活,累死累活,都是為了卡卡將來能出人頭地。

鋼琴班、幼兒英語班、小主持人班、思維訓練班、兵乓球班……能報的培訓班張蕓都給卡卡報了,一個月就要花掉張蕓一個人的薪水。不但是經濟上的付出,還有時間上、體力上的付出,接送孩子對張蕓來說也是個艱巨的任務。

感到被否定的媽媽希望兒子出人頭地

張蕓為孩子付出這么多是有原因的。張蕓從小喜歡音樂、繪畫,但是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不支持她學這些東西。大伯和三叔家的孩子因為條件好,學了不少特長。平時過年過節(jié)一聚會,那些會唱歌的,會跳舞的,會拉琴畫畫的,都被捧得跟太陽似的,而自己就像一個被人忽略的丑小鴨,沉默寡言地坐在一邊。到了給壓歲錢的時候,奶奶給的數目都不一樣,總是偏向那些會表現的,說多給點讓他們去買畫板、買口琴,而張蕓得到的壓歲錢總是最少的。

張蕓的心里認定,沒有本事,你有了委屈都沒地方說。直到現在,她在堂哥堂姐面前還有烏云壓頂的感覺。唯一讓張蕓欣慰的是,兒子卡卡在所有的孩子里是最聰明、最漂亮的,張蕓從心里感覺出了一口氣!每當提到兒子,張蕓的臉上總是露出得意的笑容。張蕓暗下決心,一定得好好培養(yǎng)孩子。

兒子被迫為媽媽的否定感買單

發(fā)現孩子的天賦,并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沒有錯,但是,當媽媽被否定的感覺比較強烈時,就會千方百計尋找支點以證明自己。于是,卡卡無形中在被迫為媽媽的自卑買單。實際上,不注重事物的規(guī)律,對孩子揠苗助長,家長付出了金錢、時間、精力,但孩子得到的卻是壓力,當童年的快樂被剝奪了,他對一切事物的興趣也就消失殆盡了。

好面子的媽媽讓女兒感受不到愛

可愛的馨馨感覺不到愛

“寶寶,媽媽最愛誰呀?”面對大人們常常用來逗孩子的這句話,4歲的馨馨,卻反應得出乎意料,她常常小嘴一撅不說話,或者偷偷看看媽媽,回答“最愛姐姐”或者“最愛豆豆”,總之很少說“最愛媽媽”。

每當聽到女兒的回答,小悅就很委屈,覺得女兒小,不明白這個世界上自己最愛的人莫過于女兒馨馨呀!

最近,小悅發(fā)現,女兒越變越“獨”,在幼兒園里,不愛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她的玩具也不許小朋友動。幼兒園的老師還反映,說是馨馨的膽子特別小,老師分餅干的時候,有一次忘了給她,她就寧可不吃也不向老師要,要是放給其他的孩子,早就向老師要了?;氐郊?,小悅問女兒:“老師忘了給你發(fā)餅干,你為什么不向老師要呢?”馨馨先是不說話,小悅問的次數多了,馨馨“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含含糊糊地說:“老師不愛馨馨,不愛馨馨!”小悅一陣心疼,抱著女兒說:“好乖乖,媽媽愛馨馨!”誰曾想,馨馨哭得更厲害了,邊哭邊說:“媽媽也不愛馨馨,媽媽愛姐姐!”這句話,就像錐子一樣生生地刺在小悅的心上,難道,過于愛面子的自己,真的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女兒了嗎?

好面子的媽媽被迫忽略女兒

小悅和老公家的親戚都挺多的,老公是大學老師,一到放假,哥哥姐姐就將孩子送到小悅家來住上一段時間,想讓小悅老公幫著輔導孩子的功課。雖然小悅心里知道,大城市的生活不比小城市,即使放假,做老師的也忙碌得很。不過小悅向來不擅長拒絕別人,既然人家提出來,那再難也要答應。就這樣,整個假期,這個孩子剛走,那個孩子又來了。而只要家里一來小客人,小悅能放在女兒身上的精力就少了很多,不僅僅是因為忙不過來,而是很擔心這些小客人會覺得小悅偏心自己的女兒。小悅想,若是這些孩子回去和他們的父母一說,那讓人怎么看自己呢!所以,小悅就盡可能以小客人為中心,大蘋果給小客人,好玩具給小客人,看電視選頻道也以小客人為主,若是兩個孩子發(fā)生了爭執(zhí),那不用說也要批評女兒維護小客人……其實,小悅不僅僅在家里如此,在外面,也對別人的孩子“好”過自己的孩子。

不久前,小悅所在的網站策劃了一次親子活動,為了不冷場,要求內部的員工也要帶著孩子參加。在有獎竟答的游戲中,第一個舉手的孩子最有機會獲獎,有好幾次,女兒都第一個舉起了手,但是作為主持人的小悅為了給領導留個“公平不護親”的好印象,一次都沒有叫女兒。回到家,女兒生氣地一邊打小悅,一邊喊著:“壞媽媽,壞媽媽?!彪m然小悅又出去給女兒買了玩具作為補償,但看得出,整個晚上女兒都不開心。yjs21.CoM

女兒因媽媽的面子而體驗不到愛的感覺

不可否認,每一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女兒。但是,這種愛需要表達與傳遞。孩子只有接收了這樣的信息,才能感覺到媽媽的愛。好面子背后是媽媽對自己的不悅納,、不肯定,期望通過為他人付出、討好他人的方式獲得肯定。很多時候都在委曲求全,也難免委屈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殊不知,媽媽與女兒的這種相處方式在未來有可能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女兒感覺不到媽媽的愛,也不會愛自己,成人以后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心理上的問題。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爸爸媽媽們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讓孩子能夠學到自己最好的方面,事事護著孩子,為孩子著想,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是完美的,但是,您知道嗎,太過完美的父母,反而教不出完美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要適度,如果太過完美無瑕只會過尤不及,那么,爸爸媽媽們應該怎么做呢?

放松點,父母不是萬能的

在孩子眼里,爸爸媽媽什么都會,在大的難題爸爸媽媽都能夠解決,而且家長們也時刻跟著孩子,發(fā)現他有什么困難就馬上幫他完成,聽著孩子高高興興地說:“爸爸媽媽好棒!”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上一年級的童童開始學英語了,回到家里寫作業(yè),媽媽就陪在她身邊指導她,這次童童又遇到難題了,課外書上有一個英語單詞童童不會,跑去問媽媽,可是媽媽也被難住了,回答不出來??粗谋砬?,媽媽也很內疚。

其實童童媽媽大可以放輕松點,即使當上爸爸媽媽了,也不是萬能的,也會有不懂的地方,只要好好地跟童童解釋一下,告訴她:“這個單詞媽媽也忘了,明天媽媽再告訴你,好嗎?”就能輕松地安撫好童童失望的情緒。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也不必多孩子事事周到地照顧,孩子遇到困難了,不要第一時間就幫他解決,應該鼓勵他自己想辦法應對,不要讓他養(yǎng)成一有困難就找爸爸媽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很難獨立。

別強迫孩子完美無瑕,他有犯錯誤的權利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所以從小就嚴厲地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事事要做得好做得完美,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么不好的舉動就馬上批評他,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5歲的樂樂有許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的時候喜歡用伸出自己的小手偷偷地抓飯吃,這時候被媽媽發(fā)現了,馬上板著臉命令他“把手放下,要用勺子吃飯”;喜歡爬到板凳上拿桌上的小零食,但是只要被媽媽發(fā)現了,就會被批評……

孩子也有犯錯誤的權利,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盯緊孩子,要求太嚴格,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更不用說讓孩子健康成長了。其實,如果孩子犯了無傷大雅的小錯,爸爸媽媽大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孩子嘗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犯錯了。比如吃飯的時候,孩子想伸手抓飯吃的時候,媽媽沉住氣,不要立刻制止他,讓孩子看到抓飯的后果就是把飯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飽,那么他以后就會乖乖地用勺子吃飯啦。然后在平時的聊天中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告訴他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錯誤拿出來分析,幫他改正壞習慣就好了。

別拒絕沖突,對話與傾聽更能解決問題并有利孩子成長

孩子慢慢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跟爸爸媽媽有沖突是正常的,這說明他已經學會自己思考了,懂得自己去判斷事情,所以才會有跟爸爸媽媽不一樣的觀點。

妞妞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可喜歡看圖書了。晚上睡覺前,她總是抱著圖書,在床上認認真真地看起來。爸爸發(fā)現她躺著看書,馬上過來搶走她的書,讓他趕快睡覺。妞妞可不樂意了,對著爸爸大叫:“書上有好多知識,你干嘛不讓我看!”爸爸也不解釋,二話不說,轉身就走開了。

其實,妞妞爸爸應該留下來,好好地跟妞妞解釋,告訴她:“看書是好事,但是不能躺著看呀,對眼睛不好,長大了妞妞就要戴眼鏡了,多不好看呀!”孩子剛學會獨立思考,但是因為知識還不全面,所以難免會像妞妞一樣,只看到事情的一面,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地跟他溝通,了解他的想法,然后慢慢地跟他講解,讓孩子的想法更加成熟。

孩子會自己爭取獨立,別把孩子關進愛的牢籠

從小家長總會處處呵護孩子,主動幫孩子分辨是非,想讓他少走一些彎路,擔心他受一點點傷,結果反而使孩子更加弱不禁風,不懂得生活自理,而且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如果連自己喝水或者爬上一張矮凳子都不讓他做,那么孩子長大后遇到更大的困難會不會也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呢?

方方可喜歡吃餅干了,好不容易想到可以搬凳子去拿放在桌子上的餅干的妙招,沒想到被媽媽發(fā)現了,媽媽急忙跑過去把板凳拿走,餅干拿下來給她吃,告訴她:“以后要吃什么叫媽媽就好,千萬不要自己拿,太危險了!”

其實方方媽媽不用那么著急,應該為方方能夠想到這么聰明的方法感到高興呀,應該鼓勵她自己拿到餅干,自己只要在一旁看著她就好了。父母當然要看好孩子,避免孩子發(fā)生大意外,但是也要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加獨立,而且這些成就感會鼓勵孩子繼續(xù)嘗試更多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他健康成長。

別搶著為孩子的行為后果買單

爸爸媽媽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什么事情都替他擋著。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們就會連哄帶騙地為孩子推卸責任,把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就是心疼孩子,寧愿自己受委屈。

在家里玩耍的時候,板凳絆倒了圓圓,圓圓疼得大哭起來,聽到哭聲的奶奶趕緊跑過來,扶起圓圓,心疼地撫慰她說:“圓圓乖,不哭了不哭了,都是板凳的錯,奶奶幫你打他!”……奶奶連哄帶騙說了好久,才把圓圓哄安靜了。

其實奶奶打板凳的方法,雖然能把圓圓哄安靜了,但是也讓圓圓學會了推卸責任,抱怨他人。孩子開始懂事了,很多事情爸爸媽媽就不必急著擋在孩子前面的,不要搶著為孩子的行為后果買單,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比如玩具弄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后果;把小伙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后反復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人無完人,爸爸媽媽不用太過嚴格地要求自己,要知道,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太周到太完美,然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想讓孩子變得聰明伶俐,方法有多種多樣,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買單……但是,這些方法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正確引導,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讓孩子更加獨立更加優(yōu)秀。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于正正的教育問題,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只要他喜歡的我就會給他去學,他不喜歡的我不會強迫他去學,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可現在我發(fā)覺我做出來的事情和當初的想法違背了。

今年正幼兒園小班下學期開始時幼兒園開始了小班的興趣班,對于興趣班我的堅持也是這樣,只要有興趣就行,還這么小,不要弄得這么累。我把課程報給兒子聽,他選了個國際象棋,不過他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國際象棋,只覺得這個棋的子很好玩,他說一定要報那就給他報了,另外還選了個陶藝。我是覺得陶藝學起來很輕松,捏捏泥巴,國際象棋則比較要動腦筋的,而且大人也要一起學,比較累,但既然兒子堅持我也就同意了,都在同一天上午。

一開始學國際象棋我都不陪他上課,我只想讓他有個輕松的氛圍,學不學得進都無所謂,這樣上過三節(jié)課后我的一個同學來說了,正正媽,家長不去不行的,每節(jié)課都教新的內容的,不去的跟不上的。那我就去聽了,和正正一起去上課后看到他上課時根本就不在聽,在和旁邊的小朋友做小動作,或者自己發(fā)呆。而家長呢則都很認真的在一邊聽一邊督促自己的孩子“不許亂動,認真聽老師講,再動不理你了。。。。。。。

上課時看到一個班里有個一到兩個孩子對國際象棋的理解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幼兒園又組織了老師來給家長們講課,老師說國際象棋對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很有用,國際象棋好走的好的小朋友學習成績一定好。。。。。。。這個說得我心動了,從那時起我決定認真抓正正的國際象棋課。

我把任務交給了孩子他爸,要他用心點教孩子,但孩子他爸不怎么上心,為了這事曾和他爸吵,正正呢?每當他走幾步后就沒心思了,不用心了,極其簡單的走法都不會走了,都說不知道了,每當此時我就會很生氣,對正正的態(tài)度非常氣憤,有時還說他,說得他眼淚汪汪。。。。。。事后我反思過,也聽過朋友對我的意見,我覺得自己過了。

為什么這件事做到后來都有違我當時的初衷呢?我一開始想得都不是這樣的。也許真是“望子成龍”,在這樣的大家都爭先恐后的大環(huán)境下逼得自己也不得不隨著大流走了。

我整理了下自己心情,孩子還這么小,不應該過早得給他背負上這么沉重的學習包袱,朋友說得對,只要孩子身心都健康,一般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

昨晚回家我問正,暑假里想上國際象棋班嗎?他說不想,我說那想學啥呢?他說溜冰,游泳。我說好的,今年暑假我們就學溜冰和游泳,不上象棋班了。

母子倆相視而笑,這樣不挺好,孩子開心,我也舒心了。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試著視頻,準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媽上課??蓌x不干,非粘著,這時韓老師又哄xx說:“xx跟韓叔叔再見,晚安!早點休息?!笨蓌x就是一句話也不說,也不回應韓老師。這時我就想,xx怎么可以這么不聽話,一點禮貌都沒有,于是拉著xx讓他跟韓老師打個招呼,但xx不吃我這套,轉身就要跑。這時韓老師看了,說我這樣做非常不妥,我不該強制要求孩子跟人打招呼。

課后幾天里我反思回想,以前我真的是,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還是與朋友、同事打招呼,若有遇到帶著xx時,我都會半引導、半強迫的要孩子跟對方打招呼。但xx顯得非常緬靦,抿著嘴就是不開口。往往弄得我很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xx教好,有時還會忍不住有責備的口吻說xx:“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你這樣的孩子別人不會喜歡的,等等之類的話?!苯涰n老師提點后,我才發(fā)現,自己越是這樣教育xx,xx跟人打招呼這方面,越是沒有進展。

那天晚上正好聽了韓老師講的,“家長如何理解孩子”和“如何與孩子談心”這兩課。于是我想試著與xx談談,我強迫他跟人打招呼,當時的他是怎樣想的,他為何又表現的這么不配合,我想只有xx知道這個答案。

在與xx交談時,我挑了最近的一個話題問:“xx,媽媽前兩天在電腦旁,讓你跟韓叔叔問好,當時你是怎么想的?”xx想了想反問:“媽媽,你是說你上課那天嗎?”我說:“是的”坐在我對面的xx用兩只手,夾著我的臉,用力的揉搓一下。說:“我不打招呼,那是因為我只在電腦上見過韓叔叔一次,與他不是很熟,你就要我跟他打招呼了。再說當時,叔叔他只想我去睡覺。并且我覺得媽媽和叔叔都很過份,我當時都說了,睡不著,我不出聲,只坐在你旁邊,你們都不同意。我當然不會打招呼了。聽了xx的話,我突然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懂xx。孩子有這么多不肯打招呼的原因,而我曾經多次強迫他,卻從未去了解下,孩子內心的想法。

于是我試著又問:“那之前有時媽媽說你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別人不會喜歡的孩子,那你就不想做個有禮貌讓人喜歡的小朋友?”xx聽我這一問,停想了幾秒回道:“媽媽越是那樣說,我越不會打招呼”說這到xx停頓下來,沒接著說下去。我追問著:“為什么呢?”xx:“你當著別人的面,不是說我沒禮貌嗎?那我就不禮貌了?!闭f這話時xx還帶著幾分怨恨的口氣。

這時我終于明白,為何有多年家庭指導經驗的韓老師,在看到我強迫孩子打招呼時,他會立馬說出我做得非常不妥。原來我這樣做,是給孩子一種挫敗,說孩子沒禮貌,其實是在傷孩子的自尊心。原以為我的話孩子不會有太多感覺,漠視了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我錯的太遠了。

我跟xx道歉說,媽媽錯了,以后媽媽不再這樣要求你,等以后遇到媽媽認識的人,媽媽先給xx做個介紹,讓你了解了對方了,你自己再決定要不要跟他們打招呼,你說這樣好不好。xx聽了,很高興的說:“到時我再決定好嗎?”可以的,當我把這話剛說完,xx在我臉上親了一口,并還說:“謝謝媽媽?!?/p>

那媽媽要謝謝xx的韓叔叔,是他讓我了解了xx的內心想法,也是他讓媽媽知道做錯了。

孩子,你為什么要學習?因為你的天敵很強大


親愛的孩子,誰是你的天敵呢?就是你身邊的:官二代、富二代和商二代。

童年的天真和少年的快樂,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一旦成年,到了22歲的時候,人的命運將會涇渭分明。官二代和富二代,包括商二代將成為你人生中的天敵,天敵就是蒼鷹,你就是草原的兔子,無論你怎么跑,人家有翅膀,就是比你的勢力范圍廣。有的天敵,你和他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線上,他們在20歲時的家產,夠你一生去積累。他們30歲時的職權,夠你一生拼搏的。那些天敵,是你終生的敵人,你永遠都很難越過那道關,永遠都會跟他們競爭。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要知道,人類的生存,跟動物的生存,基本的法則其實是相似的。弱肉強食的現象到處都會存在。孩子,記住這一點,這種天敵,僅僅是就業(yè)競爭中,人家比較強勢而已,而不是人家要老鷹抓小雞那樣,吃掉你,人家也有人家的成長軌跡,人家的父輩畢竟付出了努力和血汗的代價。因此,不要仇恨別人,而是要正確地認清現實,認清自己,從現在起,你要利用少年的時光去刻苦學習,面對你的天敵,只有在少年時期你才擁有公平競爭的最好時機!你要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用知識錘煉自己,讓自己盡快強大起來。

現實生活中,你的天敵可能學歷低、素質低、分數低,但是,他們能進公務員隊伍,你不能。你眼巴巴看著人家朝九晚五的上班,然后科長、處長、局長一路高歌晉升,享受豪車洋房,但是,你不能。天敵你是無法戰(zhàn)勝的,即使自身素質都不如你好,他的背景,就讓他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你必須要刻苦學習。否則,你將來與天敵的競爭中,在進行激烈的廝殺中你會輸得很慘。

刻苦學習,是你,以及我們平民子弟的唯一出路??炭鄬W習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最近捷徑。好大學,高學歷,可以使你擺脫天敵,乃至戰(zhàn)勝天敵。你有足夠的本領,你可以出國深造,你到發(fā)達國家,闖出自己的天地,你也能擺脫你的天敵,它擁有的你沒有,但是,你擁有的他也是做不到的。你有足夠的本事,可以開辟自己的凈土,你別做公務員,別跟你的天敵在某個領域較勁,你拼命干,也不如人家老爸背后的一句話,一點小小的經濟通融。

孩子,你會問,社會有那么殘酷嗎?孩子,你看看,暑假里,你的同學有的到國外旅游了。放學了,有高級轎車接走你的同學?,F在其實你跟同齡人已經有了差別了。即使你的素質比人家優(yōu)秀,你將來在社會上也未必占據上風。因此,你要努力使自己的學業(yè)做得更加優(yōu)秀些。孩子刻苦學習吧,有了好成績,有了自己的特長,就會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比父母,比不過人家,但是我們有學歷。比家產比不過人家,但是我們有技能。比背景,比不過人家,但是我們能吃苦。比捷徑比不過人家,但是我們有耐力。

同時你要記住,只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考上好大學是不夠的。還要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錘煉自己的品格,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孩子,競爭無處不在,你的天敵,總有一天會橫亙于你的成長道路上,你們會競爭,競爭不過他,你可以團結他,有句話說得好:做敵人很可怕,做朋友就可靠。所以,你此時刻苦學習,會使你敗得不那么慘,流血流淚不那么多。

兒童強迫行為怎么辦?


兒童強迫行為怎么辦?

經常在授課過程中有家長咨詢關于孩子強迫性行為的問題,他們說打罵、威逼利誘、好言悅色等各種招數都用了,就是沒有有效的解決孩子這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問題如此難解決呢?

接下來我們先認識一下兒童強迫性行為,我們把它專業(yè)稱為強迫癥,兒童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兩種,有的是單獨一項,有的是兩項同時占有,多數是6歲以后有這種行為的發(fā)生,男孩略多。強迫癥癥狀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強迫計數、強迫洗手、強迫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反復檢查自己作業(yè)是否作對等等。

不過一個正常兒童,在他發(fā)育的早期也有可能有些近似于強迫行為,但這類行為不伴隨任何情緒障礙,而且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不像強迫病患兒,不讓他們重復自己動作就焦慮不安,發(fā)脾氣。兒童強迫癥病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當和父母不良性格影響的結果。例如,過于苛求,對生活制度的過于刻板要求,其次是孩子遭遇突然的精神創(chuàng)傷或嚴重的身體疾病所致。

兒童強迫癥的治療除應請心理醫(yī)生診斷和藥物治療外,主要應有患者配合,在醫(yī)生的鼓勵和指導下,通過反復訓練和實踐,主動矯正那些令人苦惱的觀念、意向和行為。

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信心。家長應創(chuàng)造條件減少其不必要的疑慮,讓孩子獲得成功,還要豐富孩子的業(yè)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進行意念訓練,用意念努力對抗強迫行為。

3、單獨純用意念不能對抗強迫現象時,可以采用“行為對抗療法”即一種操作性的條件反射,如用橡皮圈進行厭惡訓練,具體做法是讓患兒在自己手腕上套上幾股橡皮圈,一旦出現不可克制的強迫行為和意念時,反復拉彈手腕上的橡皮圈,使手腕有疼痛感,并且要計數拉圈子次數。

4、培養(yǎng)愛好,以轉移對強迫癥狀的注意力。

5、如系父母教育或性格不良所致,則做父母的應即早矯正。

6、嚴重強迫癥患兒還應輔助些藥物治療。

要孩子爭氣?不如為孩子爭氣!


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黃多多這個小妞兒作為萌娃小隊長,表現出很強大的照顧情緒、調教矛盾的能力,實在是讓人欽佩。

于是很多人問,讀什么書、聽什么專家指導、學習啥教育理論,才能把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黃多多一樣?

我要問,要把孩子養(yǎng)成像黃多多,你自己像黃磊嗎?

黃磊這枚男子大家都懂的,燒菜做飯拿得起,愛護太太做得出,娛樂圈二十年零緋聞,算是一個顧家的好男人吧?

跟這樣的爸爸混,學會敏銳體察他人感受,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嗎?

所以,要問怎樣培養(yǎng)黃多多,自己為什么不去學黃磊做個高情商的老爸?

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年齡最小的一位,是17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堅韌不拔的她,11歲起就為巴基斯坦婦女兒童受教育權奔走呼號,直至感動世界。

很多人問,如何培養(yǎng)出像馬拉拉這樣勇敢獨立的女孩子呢?

答案在馬拉拉的父親身上。她爹,作為少有的巴基斯坦大學生,立志為普什圖族辦學校,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合作伙伴決裂的巨大困難都未曾放棄。他甚至親自爬上電線桿去貼學校的廣告——雖然他有恐高癥,每次爬到頂端總是兩腿發(fā)抖。每當馬拉拉的爸爸身陷危機的時候,他卻會表現的更強壯,意志更高昂。

馬拉拉的優(yōu)秀意志,全部師從她老爹。

我在餐廳里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

父母前一秒還在教孩子“要懂禮貌,會說‘謝謝,請,不客氣?!?/p>

后一秒對著忙著團團轉的服務員呵斥:“我的菜半小時還沒上!想讓老子等到什么時候?!”

孩子迷惑的眼神,深深映刻在我心里。

為什么要求孩子講禮,你自己卻不講理?

一個溫和謙卑的爸爸,不會教出頤指氣使的女兒;一個舉止優(yōu)雅的母親,也不會有粗俗莽撞的兒子。所以,一個無禮的孩子,背后必定有粗魯的父母。

要教孩子,先自己做!

我懷著毛豆的時候,曾經摸著肚皮幸福的暢想:

“我的脾氣急躁,遇到一點事兒就躥火。我要教育毛豆不像我這樣。

我的性格不夠冷靜,勇莽有余智慧不足。我要教育毛豆凡事深思熟慮?!?/p>

如此的YY可以省略兩百句。

直到老公實在聽不下去了,扭頭說:

“你自己沒做到的事情,為什么要求毛豆做到呢?

孩子生下來,不是為了彌補我們人生的遺憾的?!?/p>

這番話不由得使我想起來,我和我媽的互動方式。

我們脾氣都比較急躁,雖然心眼不壞,但容易為一點小事拌嘴。

有一天,我們又拌起嘴來,我媽說,“我就希望你能別像我的脾氣。誰知道還是一樣。”

我突然明白了,所有對孩子的要求,其實都是對大人自身不滿的投射。

我媽媽自己沒能力改掉自己的壞脾氣,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而我又不自覺的把這種期望投射在毛豆身上。

每個放棄培養(yǎng)自己的人都會轉為培養(yǎng)孩子,這樣可以延遲對自己和人生的不滿??墒亲约荷形醋龅?,為什么要求孩子?

這樣的思維模式,對中國人來說太常見了。

因為我學歷不高,所以你要比我強,考上名牌大學。

因為我沒有一個金飯碗,所以你要努力,做到人上人。

而結果往往和希望相反。

把自己的失望投射給孩子,希望孩子彌補他們人生的,大多數失敗。

趁早明白,與其讓孩子爭氣,不如做一個爭氣家長的,孩子能夠學習到正面榜樣,反而會擁有幸福的事業(yè)和人生。

為什么?

因為教育的本質不是對你孩子長篇大論的教誨,也不是那些科學育兒觀,恰恰是你最樸素的每天一言一行,所作所為。父母若是不改善自身,那你也沒辦法期望孩子成為某個樣子。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天天把最真實的你告訴你自己。

育兒即育己。

天下的父母大概可分類為兩種:要孩子爭氣的,和為孩子爭氣的。

要孩子爭氣的父母,總習慣琢磨如何去管教孩子,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以求得孩子功成名就,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為孩子爭氣的父母,則總是思考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和驕傲。

我要成為第二種。

與其羨慕高情商黃多多的,不如提高情商,修為自己,通達處事;

與其指責孩子天天捧著ipad,不如自己拿起一本好書開讀,為孩子做出榜樣;

與其責成孩子出人頭地的,不如自己發(fā)憤進取,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成長條件;

與其希望孩子關心體貼他人的,不如先體貼自己的伴侶,營造溫馨家庭氛圍。

從今以后,我再不會說,孩子你要給我爭氣,

我只會說:孩子,我會為你爭氣!

懲罰孩子別說“不要你了”


“你再調皮,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時經常說的一句話,甚至有的家長還故意藏起來,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種行為后,媽媽才出現在孩子面前。然而,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有很大傷害,甚至不亞于對孩子體罰。

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假裝遺棄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兒童在很小的時候,會強烈地依戀父母或其他的養(yǎng)育者,這種依戀關系會讓兒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同時,當他們遇到危險,感覺到恐懼的時候,父母的懷抱又會帶給他們撫慰和保護,為他們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戀關系,是孩子在與父母或撫養(yǎng)者的接觸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心理學大量研究表明,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等表現。

當然,家長并不是真的要拋棄孩子,只是想通過騙孩子來達到讓他聽話的目的。但是,對于不懂事的孩子來講,是無法區(qū)分家長的表面行為與內在動機的。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

因此心理學家建議,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要在保證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將得不償失。

不要讓孩子太聽你的話


常常聽到媽媽對孩子嚷:“您怎么這么不聽話!”可是,太聽話的孩子您會滿意嗎?雖然您一直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創(chuàng)造型的孩子,可是當孩子真的有創(chuàng)造性時,您又開始擔心,因為創(chuàng)造型孩子往往不太聽話。

據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創(chuàng)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為時逾常規(guī);

3、處事不固執(zhí),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tài)度。

我們中國的老傳統(tǒng)是喜歡老實的孩子。家長總希望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過死,限制過多,把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給扼殺了。其實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第一,我們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寫了一本書《領袖們》,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tǒng)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稱的“離經叛道”,這樣只能培養(yǎng)出守業(yè)型人才。我認為我們家長要真心熱愛創(chuàng)造型孩子,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要用傳統(tǒng)的觀點把孩子訓成“小老頭”。

美國科學家??寺f:“固執(zhí)與執(zhí)著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非常微妙,如果您的想法成功了,每個人都說您非常執(zhí)著、堅持不懈;如果您沒有成功,人們就說您固執(zhí)、頑固不化?!蔽鞣饺苏J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zhí)”,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執(zhí)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創(chuàng)造。

國外有一個孩子,家長讓他畫太陽,他畫了一個藍太陽。家長問他:“您怎么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孩子說:“我畫的是海里的太陽?!奔议L說:“好極了,您太有想象力了?!?/p>

有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而且愛撫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您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養(yǎng)出藍色的蘋果呢?!?/p>

外國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欲望的保護。

創(chuàng)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說,敢做才有創(chuàng)造,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不同意見,敢于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yōu)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經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有好處的。

創(chuàng)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么去進行創(chuàng)造?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chuàng)造。

相關推薦

  •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爸爸媽媽們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讓孩子能夠學到自己最好的方面,事事護著孩子,為孩子著想,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是完美的...
    2020-09-29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于正正的教育問題,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只要他喜歡的我就會給他去學,他不喜歡的我不會強迫他去學,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可現在我發(fā)覺我做出來的事情和當初的想法違背了。 ...
    2020-09-14 閱讀全文
  •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試著視頻,準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
    2020-10-22 閱讀全文
  • 孩子,你為什么要學習?因為你的天敵很強大 親愛的孩子,誰是你的天敵呢?就是你身邊的:官二代、富二代和商二代。 童年的天真和少年的快樂,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一旦成年,到了22歲的時候,人的命運將會涇渭分明。官二代和富二代,包括商二代將成為你人...
    2021-08-10 閱讀全文
  • 孩子午睡猝死誰該為此埋單 事件回顧: 冬天越來越冷,孩子和家長也越來越愛睡覺。早上不夠睡,還要補午睡。然而就是這么平常的午睡,卻引發(fā)了一場“命案”而案發(fā)地點就在一家幼兒園! 早上,5歲的小萬吃了媽媽買的糯米雞還有飲了一杯牛奶,...
    2021-05-17 閱讀全文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爸爸媽媽們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讓孩子能夠學到自己最好的方面,事事護著孩子,為孩子著想,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是完美的...

2020-09-29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于正正的教育問題,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只要他喜歡的我就會給他去學,他不喜歡的我不會強迫他去學,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可現在我發(fā)覺我做出來的事情和當初的想法違背了。 ...

2020-09-14 閱讀全文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試著視頻,準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

2020-10-22 閱讀全文

親愛的孩子,誰是你的天敵呢?就是你身邊的:官二代、富二代和商二代。 童年的天真和少年的快樂,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一旦成年,到了22歲的時候,人的命運將會涇渭分明。官二代和富二代,包括商二代將成為你人...

2021-08-10 閱讀全文

事件回顧: 冬天越來越冷,孩子和家長也越來越愛睡覺。早上不夠睡,還要補午睡。然而就是這么平常的午睡,卻引發(fā)了一場“命案”而案發(fā)地點就在一家幼兒園! 早上,5歲的小萬吃了媽媽買的糯米雞還有飲了一杯牛奶,...

2021-05-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