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反思:你先玩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 家庭教育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筆記 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孩子們到了活動場地,他們高興的玩了起來,有的拍球、有的跳繩、有的玩呼啦圈、有的做游戲,他們玩的很開心,這時候突然聽到楊震宇小朋友哭了起來,我快步走了過去,看到楊薪雅小朋友正在跟他奪一輪胎,兩個孩子抱著一個輪胎誰也不肯松手。這時我沒有批評他們,只是給他們講述了“孔融讓梨”的故事,他們認真地聽著,并慢慢的松開了抱著輪胎的手。并聽到楊薪雅小朋友說:“老師,讓楊震宇先玩吧”,這時楊震宇小朋友也接著說:“讓薪雅先玩吧?!碑斅牭剿麄兊脑捄笪业男闹蟹浅8吲d,并及時對他們進行了表揚,說他們都是敢于認錯的好孩子。我又跟他們說還是你們兩個一起玩吧,這時兩個孩子高興地玩了起來,并且他們合作的很愉快,他們高高興興的結束了這次活動。通過這件事情,使我對以前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反思,有時只要看到孩子們犯錯,就一味的批評,并沒有選擇合適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以致沒有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真正做個教育的有心人,有的放矢的對孩子進行教育,讓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另類早教方法你試過嗎?
除了秋千、滑梯、轉椅等傳統(tǒng)的玩具外,世界各地的幼兒園里,給孩子們玩什么呢?有的游戲真是出人意料。
“玩”木工
這里說的木工可不是用類似我們見到的塑料或專用兒童性模擬工具模仿做木工的想像式游戲。在歐美的一些幼兒園,孩子們要真正地做木工活兒,從鋸開木料,刨平木板,切割,打磨,裝釘成型到油漆完工,孩子們要作出真正的木制生活用品或玩具來。很多讀者耳熟能詳的關于愛因斯坦幼年時制作小凳子的故事假如屬實,那么這個傳統(tǒng)也流傳了很多年了。據說,有些孩子做出來的東西很是有模有樣呢。
至于最令人關心的安全問題,老師們自有解決之道。通常的安全守則包括:工具各安其位,用畢立即放回原處;工具僅能用于指定的用途;不斷強調安全要領以及必須由足夠的成人監(jiān)護等。有趣的是,老師們發(fā)現,在喜愛木工活方面,女孩和男孩是沒有分別的。
“玩”做飯
同樣的,這里說的做飯也不是“過家家”用的小盤小碗盛沙子做飯哦。有的幼兒園設有專門的課程,孩子們來到廚房,制作簡單的美味食品,然后大家一起吃光,孩子們真是開心啊。小廚師們在這樣的廚房里做出來的菜肴主要有:鮮黃瓜片,烤雜菜串、自制檸檬水、花生醬卷面包或果凍餅等。通常在美國國慶日很多幼兒園都會安排孩子們自己做慶祝大餐配著著名的蘋果派吃,吃完了還要玩一種“扮演焰火”的游戲:孩子們輪流跳、跳、使勁跳到最高,然后像焰火落下一樣倒在地上,孩子們總是玩得非常開心。
“玩”沙子
沙子是西方很多國家最“經典”的玩具之一。孩子們在家里、沙灘上、幼兒園……到處都可以玩沙子,玩法真是千奇百怪。甚至出版了一些專門指導玩沙子的書籍。
“玩”音樂
幼兒園的音樂可不同于成人正式的樂器訓練。在很多西方幼兒園,音樂課更像是對兒童的“聲音啟蒙”教育。孩子們會面對各種材料,如桌面、玻璃條、金屬片等等,自己嘗試敲擊,了解不同材料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進而直接到樹林里大海邊聆聽風的聲音、水的聲音、鳥兒的歌聲和動物的鳴叫。孩子們可以自己制作能發(fā)出優(yōu)美聲響的樂器,體驗音樂的感覺。當然假如有孩子對樂器感興趣,老師也會鼓勵她甚至專門教導她。
教育隨筆:我不跟你玩了
教育隨筆:我不跟你玩了
前些天,有位家長來和我說,他的孩子回家很苦惱,都不太愿意來上幼兒園了。我問其為什么呢?原來
是班上有位小女孩經常說:“×××,你是神經病,是告狀機,我不跟你玩了,我叫班上所有小朋友都不跟
你玩了?!焙⒆拥男撵`受到了傷害,覺得沒有小朋友會和他玩了,于是就很苦惱,不愿意來上幼兒園了。家
長也很生氣,但畢竟是孩子們之間的事,也不好說。我一邊安慰小朋友一邊告訴家長別擔心:“我來了解是
怎么回事,請放心,一定讓孩子開開心心的在幼兒園度過每一天?!?/p>
我沒有直接去批評那位小女孩,在活動時我特地留意觀察×××小朋友和他周圍小朋友的活動情況。
在下午的美術活動時,大家都在畫自己喜歡的畫,紅紅小朋友沒有畫紙了,于是向×××借了一張,紅紅作
畫時,看到小玉畫的美人魚特別的漂亮,于是也想畫,就照著小玉的畫了,可是她怎么也畫不出像小玉那樣
的美人魚,每次只下筆畫了一筆兩筆就把只紙撕掉,這樣不斷的向×××借了好幾張紙,紅紅畫不出來就著
急了,×××畫紙也快沒了,就不愿意再借了,紅紅就生氣的哭了,邊哭邊說×××:“我不跟你玩了,神
經病,我讓全班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哼!”
看到這,我立刻走上前去,制止了紅紅。大家都說紅紅哭了,是因為……雖然紅紅哭了,可是大家都在
說紅紅的不對。紅紅見狀不再說了,還是一只哭,看得出,紅紅并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還很不滿意。等紅
紅冷靜了,我把紅紅拉到一邊對她說:“你不能因為畫不出畫,借不到紙就對×××說不跟他玩了,還給
×××取不好聽的綽號。這樣是很不尊重小朋友的一種表現。如果別人也對你這樣,也都不和你玩了,你會
高興嘛?”紅紅低著頭不說話?!爱嫴怀鰜頉]有關系,別著急,可以讓小朋友教你啊,×××已經借你好幾
張紙了,老師都看見了,你這樣也是浪費紙張啊,對不對?”紅紅點點頭?!澳悄銘撊ブx謝×××小朋友
借你紙畫畫,向他道謝,不能那樣和小朋友說話。你能做到嗎?”紅紅不吱聲。
美術活動后,我們班上展開了一次談話活動: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說了很多:我們全班的小朋
友都是好朋友,全幼兒園,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不能說“不帶
誰玩了”這樣的話了……
放學前,我看到紅紅走到×××小朋友面前去道歉了?!痢痢烈苍徚思t紅,他們開心的笑了。
教育隨筆:小游戲,多玩法
很多家長反應孩子玩游戲時沒有耐心,很多時候家長精心準備的游戲,孩子們往往玩兩下就沒有興趣了,這讓家長非常頭疼。
我認為和孩子們玩游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用心,其次家長還需要開動腦筋,讓一種游戲適應多種場合,多種玩法。因為孩子喜歡奇思妙想??赡芩谶@一刻是這樣的想法,在下一刻就變成其他想法了。
之前聽家長說孩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坐公交和地鐵時一直喧鬧,只有玩手機能使他安靜但是又覺得玩手機傷害眼睛。于是我建議家長在公交車上可以和孩子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若孩子贏了,孩子要求家長背一首古詩(古詩的名字由孩子來定),若家長贏了,家長可要求孩子背任意一首在學校學的古詩或者是兒歌。這樣孩子在很輕松的氛圍中就會學會很多東西。
在家里玩這個游戲,若孩子贏,孩子可以讓媽媽給他做好吃的,若家長贏,家長讓孩子做一項家務勞動。通過這個游戲,孩子可以掌握很多的勞動技能,能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愛勞動,會勞動的好習慣。
其實很多游戲看似單調乏味,但是只要家長用心想出各種玩法,孩子們會非常喜歡,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將小游戲稍加變化,加入家長的智慧,孩子一定會獲益匪淺。
教育隨筆:報紙墩的新玩法
戶外運動游戲的時候,運動場地上放著許多的報紙墩,那是設計讓小朋友們踩著練習平衡能力的,陽陽特別愛玩這個游戲,最近幾天他開始對著這些個報紙墩產生了新玩法,他先是用一個報紙墩進行跨越,每次都能輕而易舉地跳過之后,他又把幾個報墩疊放在一起,用力跳上報墩,再跳下來,呵呵,屢屢成功之后的他又不滿足現狀,只見他把報墩一個個擺開,學者青蛙的樣子,在報墩上跳來跳去,他把報墩變成河里的荷葉了??匆娺@種情況,我便讓其他幼兒觀察了他:“瞧,陽陽有了新的玩法了?!逼渌⒆幽?,看了以后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自己的建議,收玩具的時間到了,我讓孩子們自己去收報墩,看看他們到底有了哪些想法?他們有的把報墩放成一長條,“過河”“跳遠比賽”忙的不亦樂乎。
“一物多玩”是運動游戲中最常見的形式,當教師發(fā)現幼兒的創(chuàng)新游戲行為,應及時給與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也帶動其他幼兒,幫助他們收集了更多的游戲創(chuàng)意,最終實現了報墩游戲玩法的“五花八門”。
教育隨筆:我在玩玩具,你可不要打擾我
我們班里開展了值日生的活動,每一天孩子們都特別早的來進行值日生,今天和平常一樣,值日生冉冉干的熱火朝天的的,可是這時候有一個聲音傳來“我在玩玩具呢?不要打擾我”原來是淇淇的聲音,他正在玩摞積木呢,原來他是不想讓別人來打擾他,可是我們冉冉值日生也沒有碰著他,積木一下就倒了,這時候我看到淇淇氣呼呼的看著冉冉,而冉冉又一臉委屈的看著淇淇。
分析:
孩子們在這個年齡段,每個孩子的性格開始表現出來,不禮貌自私。當這時候我們還是作為旁觀者來進行觀察,看看孩子們是否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反思:
我在旁邊觀察的時候看到冉冉已經開始幫助淇淇收拾好玩具,并且把自己沒有動玩具的事情也說的特別清楚,孩子們可以更好的區(qū)角中增加人際交往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等待老師出面解決問題。在活動中也有許多像淇淇一樣的小朋友總在喜歡的埋怨別人,這時候老師要進行個別教育,讓幼兒在活動中想個大集體一樣。
兒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
中華民族的民間兒歌是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當“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的人們在《詩經》里唱著“心之憂矣,我歌且謠”的時候,兒歌就翩然伴隨而生。兒歌以其靈動的想象力、豐沛的游戲精神為幼兒構筑起一方快樂的天空。它對于擴大幼兒知識面、培養(yǎng)能力、熏陶情感、啟迪美感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今天的幼兒來說,它還是一座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梁。作為幼兒語言教育內容之一——兒歌沒有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音樂表演的歡樂場面,也沒有美術教學的操作樂趣,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幼兒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被動的現象,從而使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如何提高幼兒學習兒歌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呢?這是值得一線教師探討的問題?!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诮虒W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一、內容激趣
“教育應以幼兒發(fā)展為根本,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睂W習兒歌,應該從一些幼兒所熟悉的、接近幼兒生活的、有趣的民間兒歌人手,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以《金鉤鉤》為例,兒歌語句簡短,內容反映的是幼兒生活中互相幫忙的情景,體現了日常生活中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幼兒因有生活經驗而學習興趣倍增。還可以選擇一些幼兒喜愛的有關動物的民間兒歌如《小老鼠上燈臺》等。
二、語言激趣
在兒歌教學中,欲讓幼兒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教師就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心理學博士鄭淑杰在《特別關注幼兒的情感世界》一文中說道:“情感對幼兒的活動具有動力作用?!處熞米约旱募で榕c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帶動幼兒進入兒歌世界。
教育孩子的幾個方法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你了解你的孩子嗎?只要你針對他的特點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薦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
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會道德與規(guī)范,從而自愿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
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睂嶋H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
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第五,家長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
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并適當征求孩子的意見.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并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tài)度的孩子。
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愿意聽從教導.
第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
第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后,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學習被動,作業(yè)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并加強督促檢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yǎng)勤勞的習慣,并持之以恒,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下一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面對“調皮”的孩子時,你的2020教育方法真的對嗎?
我們班有個男孩子很調皮,他的專注力時間非常短暫,每日的活動中,不管是排隊,還是集體活動,他不是用小手拍打出各種聲響干擾別的孩子,就是以各種姿式“斜躺”在小椅子,嚴重影響了班級的活動秩序。雖然教師始終堅持引導教育,甚至是找父母溝通,開展家園共育,最終的效果都不佳。
一天,我正在給大家講繪本故事,突然教室后部傳來“咚”的一聲,所有小朋友的目光瞬間被吸引過去,原來他因為在椅子上扭來扭去,不小心連同小椅子一起摔倒了,配班老師和保育阿姨趕緊走了過去,仔細檢查后,并沒有大礙,于是再次提醒他,下次好好坐哦,別摔跤了。
可是,他們剛剛離開他的身邊,他似乎并沒有因為摔跤而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或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反而暗暗竊喜自己剛剛的小動作成功的“吸引”了其他幼兒目光,于是便斷斷續(xù)續(xù)發(fā)出碎小聲音,偶爾還會故意制造大響動,發(fā)現有幼兒回頭看著他,他更受“鼓舞”。
終于,有孩子覺察受到干擾,舉手向我“投訴”:“老師,小旭一直在吵,我聽不到你說的故事了!”聽他這么一說,其他孩子也陸續(xù)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還扯我頭發(fā)”“他的腳放在我的凳子上了……”聽到這里,我索性合上繪本,詢問大家:“那應該怎么辦呢?你們有沒有好辦法,能夠讓小旭和大家一起認真的聽故事呢?”
有的孩子說“我們把他送到別的班級吧,這樣就沒人吵我們了”
有的孩子說“老師,你把他放在淘氣椅上坐,我媽媽就是這樣的”
還有的孩子說“那等會兒不帶他出去玩!”
……
總結了孩子們的“建議”,我發(fā)現他們似乎更喜歡用“懲罰”解決問題,希望小旭能夠從受懲罰的教訓中吸取經驗,雖然這可以成為一個參考辦法,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小班下學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當前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還不足以讓他們從懲戒中學會反思,歸根到底是治標不治本,實用性很小。
于是,我又問孩子們,“那除了這些懲罰的小辦法,我們還可以怎么幫助他,避免下次再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呢?”小朋友們瞬間安靜了,低下小腦袋默默思考。突然,小雨輕輕的走過來,在我的耳邊說;“老師,我可以成為小旭的朋友嗎?這樣上課時,我可以告訴他認真聽課。”這是一個很棒的主意,我微笑點頭表示認可,并馬上分享給其他的孩子們,大家又開始熱熱鬧鬧的討論:
“那下次我也做他的好朋友,如果他沒有坐正,我就教他正確的坐姿!”
“排隊的時候,我會牽著他的手,讓他和我站在一起,他肯定不會亂跑了”
“如果他把腳放在我的小椅子上,我可以告訴他,小椅子會不開心的?!?/p>
……
就這樣,大家談論了很多的辦法,每個孩子不僅想出這一次的事件的解決辦法,甚至還延伸到班級的其他事件中。在這之后,我們三位老師和他們一起將這些想法制作成小標語裝飾在墻面,督促大家共同落實到日常活動中。雖然一開始,因為小旭的調皮搗蛋,成為大家最“不喜歡”的朋友,但是現在,他變成了最受關注的一個孩子,在全班幼兒齊心協(xié)力的努力下,小旭也漸漸開始遵守班級的一日常規(guī)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來上學。
經歷了這件事,我不禁反思,孩子最初的處事經驗源于成人,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影響他們今后處理問題的思維,最初他們對小旭的“不滿”和“疏遠”,希望借用懲罰的小辦法糾正行為,不正是老師對小旭屢勸不改后,表現出的負面情緒嗎?但是,當老師提出更積極的辦法,孩子們的態(tài)度也立刻發(fā)生轉變,幫助的方式也更加具有積極的價值,教學的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我想,這樣的“小魔頭”,也許每個班級都會有,教師教育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但也都會“因材施教”。如果下一次你發(fā)現自己的方法沒有效果,不妨冷靜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在無意識中用“懲罰”強化了他們的錯誤,是不是還有更多可以弱化行為的、積極的教育辦法,也許這樣更有效。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無論是《綱要》或是《指南》當中,都再三要求要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相信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后,這些即將升入中班的孩子,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必然可以嘗試更多新思路去解決,對于幼兒個人的成長,也是一次極好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