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8句中國家長常說的最傷孩子的話

發(fā)布時間:2021-01-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中的學法

眾所周知,中式教育和國外教育在某一程度上是存在很多差別的,而中國的一些父母在情感表達上經(jīng)常有不妥的部分,這些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你有沒有說過這8句最傷孩子心的話吧!

一、我這都是為你好

中國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把所有為孩子做的事,說的話,好的壞的打一個包,外頭罩上“為你好”的金字招牌。孩子敢反抗?你個不知好歹的東西……

二、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與之類似的還有“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從樹上摘的”等??偠灾潜荛_兩性接觸十月懷胎這個科學的過程。中國家長對孩子談性,至今還是羞于啟齒的一件事。

三、你這個沒出息的玩意

或者是“我怎么生了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父母自有一套價值觀,如果孩子的所作所為不能使自己滿意,就會將“沒出息、不學好”等字眼安到孩子身上。

四、你要怎么怎么了,我打斷你的腿

這是老爸們常用的恐嚇句式。雖然古往今來也沒見幾個真的因為做錯事被打斷腿的,這話的威懾力也有限,但老爸們還是樂此不疲地一遍遍地說著……

五、就你這樣的以后誰敢娶你

男孩版的就是“你這樣的上哪娶媳婦去?”中國父母把兒女的婚姻當做是頭等大事,找不著對象是他們最擔心的。所以一遇不順心的事就容易把娶不著嫁不掉搬出來說事。

六、你看人家誰誰誰,跟人好好學學

家長的攀比很微妙,一方面說自己孩子不好夸別人,一方面心里又暗暗想讓自己孩子是最好的。所以一旦孩子讓自己失望,就會不由自主搬出一個榜樣來。

七、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類似的還有“多跟學習好的同學一塊玩”。中國家長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子思路根深蒂固。孟母三遷之類的佳話也都是為孩子學習的,這一思路延續(xù)至今。

八、我們以后就指望你了

養(yǎng)兒防老,光宗耀祖的古訓在中國依舊有很大的市場。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依舊很急切。他們想讓孩子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所以動不動就會說“我指著你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最傷孩子的10句話,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最傷孩子的10句話,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親愛的家長:

傷害孩子心的話,我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經(jīng)說過。這篇文章來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也告訴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說什么,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

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否有意無意間就會對孩子說些這樣的話?

1、“笨蛋,沒用的東西?!?/p>

告訴孩子:你不笨。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簽?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翹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2、“我說不行就不行?!?/p>

別?!耙驗槲沂悄惆职?媽媽”的威風?!蔼殧鄬P小辈皇亲詈玫慕逃绞?,懼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

3、“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p>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別把父母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尊重是最好的辦法,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yè)”,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聽話?!?/p>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給孩子爭辯的權(quán)利,培養(yǎng)有主見的孩子。學會與孩子說話,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5、“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以孩子的表現(xiàn)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決定權(quán)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么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別把孩子的分數(shù)看得太重要。

6、“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么好怕的?!?/p>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xiàn)象。否定孩子的害怕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chǎn)生無力感和挫敗感。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xiàn)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7、“你又做錯了,怎么這么笨!”

哎呀,你怎么又……”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簽,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8、“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驅(qū)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9、“都是小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教育孩子不應統(tǒng)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yōu)秀的關(guān)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10、“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p>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shù)赝嬉煌骐娮佑螒?,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quán)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你還像個孩子嗎?聽見了,別再叫我啦...

今天孩子最缺的4個方面:童年快樂的缺失,精神文化的缺失,親情溝通的缺失,成就感的缺失。

給各位家長的5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shù)闷鸬暮⒆幼畛晒?/p>

現(xiàn)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xiàn)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著煮雞蛋發(fā)呆,我說

“你不愛吃嗎?”

“愛吃!”

“那你怎么不吃呢?”

“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

“你們家雞蛋長什么樣?”

“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后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所以別老預設結(jié)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shù)闷鸬暮⒆硬攀亲畛晒Φ暮⒆樱?/p>

2、經(jīng)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xiàn)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jīng)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煉、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fā)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后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墻。

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4、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guān)懷,需要理解。

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郁,甚至產(chǎn)生厭世情緒。

我小時候有兩大愛好,一是畫畫,5歲時畫了一只大公雞,我母親說:“太好了!我早就說過,你畫的公雞比我養(yǎng)的還漂亮!”

于是,我更愛畫了,黑板報從一年級畫到高三,到農(nóng)村插隊給農(nóng)民辦報,后來就辦了《中國少年報》;

二是愛跳舞,五年級那年北京市舞蹈學校來招收小演員就有我一個。結(jié)果不幸的事發(fā)生了:當我穿著小褲衩、背心,手背后、腳站直后,有個老師從我身邊走過,瞟了我一眼說“哼,腿都不直還跳舞呢!”

從此之后,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話,后來就不敢再跳了,再后來干脆不跳了。

所以我對父母說,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huán)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nèi)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chuàng)造奇跡。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少挖苦、諷刺,讓孩子在溫暖又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中國家長最常喝的“三碗雞湯”


朋友圈里鼓勵你“不要打孩子”,而要“給孩子自由和快樂”的雞湯文是不是很多?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現(xiàn)代育兒準則,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現(xiàn)在社會上“熊孩子”為啥感覺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于包容和遷就。雖然現(xiàn)代教育不再提倡中國古代的那種“父為子綱”觀念,也反對體罰,但并不意味著只要孩子快樂,就什么都是好的。

讓我們看看,您是否也曾走入下面這些誤區(qū)——

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愛》、《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個孩子都會成功》這樣的雞湯文章,看看您被這些雞湯騙過嗎?

教育,真不是那樣簡單的。

第一碗雞湯:快樂教育

最近幾年,中國的初等教育被快樂教育來個大洗腦。

請看:小學好輕松,四點半就皆大歡喜的放學了;

低年級數(shù)學課取消,英語高考不考;

孩子要時常表揚,批評也不能使孩子難堪;孩子只管快樂與玩,這教育,聽起來真美好呀。

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艱苦智識的挑戰(zhàn)。可這種“快樂教育”的結(jié)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禮貌、知識、能力和視野一個都沒有,還一個個心比天高,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聽不得罵、學不會基本加減乘除。我就想問問那些由著孩子減負的家長,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個零,就這么有底氣讓孩子在基礎教育的階段,沒頭沒腦的玩?

那個最先給孩子端出“快樂教育”雞湯的究竟是誰?真應該逮住好好打一頓。

看看日本教育、看看韓國的高考,再看看歐美精英們提前學大學課程,說國外教育輕松的,是沒有認清其通過教育的商品化完成淘汰的本質(zhì)。平民家小孩四點下課高興玩兒去了,精英階層的孩子們要付出額外的金錢精力購買教育,學樂器、學法文,以此作為大學精英教育的敲門磚。中國的教育系統(tǒng)只看到人家快樂,背后的機制卻沒考慮過。本來中國教育也就基礎教育還算扎實,這一下,自廢武功了。

當年我還是教育系小研一枚,旁聽教育界元老們討論素質(zhì)教育改革。猶記一位老教育家,梗著脖子倔著臉說:“我不同意降低教材難度。這點難度都接受不了,孩子們將來還能干點啥?四點半就放學也是胡鬧,會教育的家長把孩子接回家輔導,不會輔導的家長呢?讓孩子回家看電視?這哪是減負?這是拉大教育不公!”

畢業(yè)多年,方知這才是真理,是良心話。

第二碗雞湯:充分釋放天性

某一年,和毛豆爸在餐廳吃飯,隔壁的三歲孩子沒有一秒消停的時候,奔突吵鬧,破壞了靜謐美好的氣氛。我看不過去,對那位媽媽悄聲說:“讓孩子小點聲好嗎?大家都覺得很吵?!?/p>

那位孩媽一臉無辜的說:“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潑嗎?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呃,好吧,我?guī)е澳阏f的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的表情默默退下。毛豆爸對這位媽媽沒有客氣:“這樣的孩子已經(jīng)不是解放天性,而是侵犯他人”。

這年頭常見有人把孩子的大聲尖叫、粗魯沒禮貌、搶人東西、隨地大小便這種沒教養(yǎng)的行為,當作孩子天性。更自戀的父母,還會把這當成孩子真性情。但是別忘了,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會孩子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一味的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guī)則伴隨的。

再說,別老聽雞湯里說“天性與自由”,教養(yǎng)該教就得教。教養(yǎng)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線,往高層次說,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著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孩子有權(quán)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quán)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的旅程。一個把天性凌駕在社會規(guī)則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該醒醒了。

又一年,我獨自帶毛豆坐飛機回老家,旁邊落座的男子一看這個一兩歲的孩子,立刻面色一緊,以為旅程又要被熊孩子虐慘了。行程過半,看到我準備充分,毛豆舉止有規(guī)矩,沒影響別人,才釋然下來。只圖孩子釋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給周圍的社會人添麻煩,才叫為人父母的責任。

第三碗雞湯:成功和學歷沒關(guān)系

中國孩子還常喝這樣一碗雞湯:大學生都在給初中同學打工,小學畢業(yè)的都給博士當老板了——所以,學歷高沒用,將來給人打工妥妥的??疾簧洗髮W也沒關(guān)系,將來總會成為管理界的奇才。

我一直很好奇這碗雞湯是哪個廟里端出來的,直到我看見一則類似的勵志帖: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棠、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李漁、洪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答案揭曉: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但現(xiàn)在默默無聞。后者落榜,但都流傳千古。結(jié)論是:成功和學歷并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

來做個基本算術(shù):初中畢業(yè)管理大學生的,有多少人?算幾萬好了。初中畢業(yè)的人又有多少?上億。所以前者是不是鳳毛麟角?學歷高低和成功呈正相關(guān),毫無學歷卻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初中畢業(yè)就能打拼天下,這種人必定是人中龍鳳,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資質(zhì)一般。以這種小概率事件告訴孩子“不上大學也沒關(guān)系”,不是耽誤孩子前途是什么?

我有個同學,就受了這樣的蠱惑,高中畢業(yè)只讀了兩年專科便去應聘,處處碰壁。每家HR都告訴他招聘底線是本科。他那時才明白,學歷也許不決定未來的高度,但絕對能大幅度提高奮斗的起點。

喜歡用“我的孩子學歷不高,但是將來能管大學生”這樣罕有事件來自我安慰的父母,還請細細體味這樣一段話:“在大道上辛苦前行的人往往羨慕另辟蹊徑者的迅速登頂,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卻從來不去想那條小路上布滿了多少荊棘和兇險,以及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p>

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孩子(當然也包括我的孩子毛豆)而言,有個學歷護身,已經(jīng)是普通人的幸福坦途。不讀大學,不見得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給別人打工都困難。雞湯喝的微醺的,醒醒好嗎?

以上,就是中國父母最常喝的三碗雞湯。我總是親見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這樣的:素質(zhì)教育是快樂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順從的、自由發(fā)揮的,前途是必定能夠成功的。

而客觀事實是:孩子是要從小對他說“不”的,公共底線是必須遵守的,智識挑戰(zhàn)的艱苦是必須的,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中人之姿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則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以上的事實,我們必須常常拿出來讓自己警醒。雞湯雖好,可不要貪杯。面對現(xiàn)實,澆盆冷水,洗洗更健康哦。

孩子犯錯時家長最不該說的一句話


現(xiàn)如今的很多父母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孩子即使犯錯闖禍,家長也極少批評數(shù)落,只說“沒關(guān)系,下次注意”。這簡單的一句話,是孩子在犯錯闖禍后最愿意聽到的,因為只要父母說了這句話,就意味著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對“無所謂”的孩子來說,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來”,可人生不是演戲,沒有彩排,“沒關(guān)系”父母只會養(yǎng)出不負責任的孩子。

孩子犯錯沒關(guān)系爹媽出面全擺平

“沒關(guān)系,下回注意”這句話基本上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對犯了錯的孩子的口頭禪,也成了孩子的“免錯金牌”。用孩子們自己的話講,“下回注意”的潛臺詞就是“下次也沒關(guān)系”。當下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很多小錯誤過于包容甚至是縱容。孩子在外調(diào)皮搗蛋,弄壞了別人的東西,面對人家的指責,很多家長總是“象征性”地批評孩子兩句,然后掏錢給人家賠禮道歉,轉(zhuǎn)過頭來就告訴自己的寶貝兒:“沒關(guān)系啊,別嚇壞了。”頭幾次時,孩子對自己的過失還會覺著內(nèi)疚,怕受到家長的批評,但幾次下來,他們發(fā)現(xiàn)這都“沒關(guān)系”: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媽媽替我去道歉;丟了水壺,爸爸立馬買新的;哪怕是故意發(fā)脾氣將挺貴的玩具摔壞,也不會受到太多指責,而很快又會收到新玩具??傊诤⒆訌男〉挠洃浿校噶隋e惹了事兒都沒關(guān)系,自有爹媽替他擺平。

某小學低年級老師這樣看“00后”和“8090后”:“十幾年前,當‘獨一代’還是學生時,他們很刺兒,總找老師告狀,而現(xiàn)在,還是他們來找老師告狀?,F(xiàn)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已經(jīng)為人父母,可每當孩子在學校有了不順心或受委屈時,他們還是要替孩子出頭,甚至有時老師覺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明孩子自己就能找老師解決的,家長非要親自出馬。反正在家長眼中,無論大事小情,孩子的事自己都能擺平?!?/p>

命運沒有彩排不能從頭再來

任何父母都希望為孩子鋪設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披荊斬棘、奮力搏殺,哪怕有個小石子,父母也會告訴孩子“沒關(guān)系,有爸媽呢”,然后將小石子一腳踢開。可孩子的路還很長,并不是遇到溝溝坎坎時爹媽都有機會喊暫停然后掃清障礙的。一手難遮天,如果有一天,爹媽已經(jīng)跟不上孩子的速度,無力為其“掃雷”時,那么一切的小坎坷在孩子眼中都將放大成巨大的困難。

“沒關(guān)系,下次注意?!边@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后隱藏著家長替孩子卸下責任的隱含意圖。在這里,“沒關(guān)系”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代名詞,當家長埋怨孩子“不懂得為前途考慮”時,可曾想過,你們根本沒有給他鍛煉責任感的機會。很多家長一定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心疼錢,看孩子花錢“無所謂”的那股子勁兒,“就好像錢是大風刮來的一樣”。同樣,對于得來太容易的一切事物包括感情,在他們眼中,都是那么無所謂。對于“無所謂”孩子,一位老教師形象地做了比喻:“沒挨過打,所以不知道疼。犯錯自己擔著,適當懲戒,自然以后會小心,遇到類似問題時,也不會哭天抹淚指著父母救援,定會自己想辦法解決。”

對“無所謂”孩子來說,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來”,可人生不是演戲,沒有彩排,更不是每件事都有改正的機會,也許打碎花瓶、弄丟東西這樣的事情可以下次注意,可更多決定前途甚至命運的事情只能是“一招定乾坤”,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無法叫停而重新來過。

家長慣性“掃雷”孩子有恃無恐

“沒關(guān)系,好好寫作業(yè)去吧。”作為家長的您,細想想是否也說過這句話?記者在對小學生的隨機采訪中得知,這句話,是他們闖禍后最愿意聽到的一句話,因為只要父母說了這句話,就意味著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只要“好好寫作業(yè)”,那么就“沒關(guān)系”。有些調(diào)皮卻聰明的男孩兒表示,只要寫好作業(yè),學習成績不錯,那么即使闖了禍,基本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除了成績,他們清楚在家長眼中其它的事情都“沒關(guān)系”,自然有恃無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現(xiàn)如今的“沒關(guān)系”父母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看似是愛得深遠,其實是目光短淺。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考試季,也是家長們最忙碌的時期,考生們還沒踏入考場,家長們就已經(jīng)盤算好要去哪個學校。更有甚者,為了是去甲學校還是乙學校難以取舍,轉(zhuǎn)而向記者求教。

記者接到這類電話不是一兩個,每年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朋友。幾年前,趙女士的女兒上初三,孩子自己認為考上中上等的高中沒嘛問題,可趙女士心氣兒高,非要讓孩子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校不可。那時,雖說趙女士也顧著孩子的飲食起居、營養(yǎng)搭配,可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想方設法托關(guān)系、找門路上。終于,孩子還沒考試時,趙女士已經(jīng)將后路都準備好了。為了給孩子減壓,那段時間趙女士兩口子的口頭禪就是“沒關(guān)系,你考成嘛樣都能上某某中學”。話說,“某某中學”當時是本市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校。后來,孩子自然是因為趙女士的打點和努力而上了那所中學,在孩子眼中,母親就是無所不能的“萬能媽媽”。有了這座大靠山,孩子的用功程度直線下降,三年后高考時,只考上一所普通大?!,F(xiàn)在趙女士說:“當年的做法錯了,凡事都替孩子解決,以為這樣做能為她提供最好的條件,可是,你給得越多,她得到越容易,也越無所謂。”

小時被“包辦”就業(yè)“無所謂”

如果說孩子上中小學的時候家長還“只盯成績”,那么孩子一旦上了大學,家長就恨不得連成績都“包辦代替”。小劉的大學副校長是劉爸爸的發(fā)小兒,從大一剛進校,劉爸爸就告訴了小劉這層“王牌關(guān)系”,并打包票:“即使考試不及格,也能想辦法讓孩子及格。”每次考試前室友挑燈夜戰(zhàn)復習功課時,小劉都輕松至極,儼然胸有成竹,別人問他時,他一臉無所謂,幽幽地說:“考出來再說,不及格的話就讓我爸找人唄。”那語氣和神情,仿佛在議論別人的事兒。

也許是孩子從小聽多了“沒關(guān)系”之類的撇清責任的教育語言,所以長大了,他們對自己的事也變得無所謂。不僅在學業(yè)中如此,當面臨求職就業(yè)時,他們依然是那“無所謂”的“大小孩兒”。小魏大四畢業(yè)時沒找到工作,魏爸爸說“沒關(guān)系,出國留學吧”。于是老兩口拿出了大半積蓄供孩子出國。無奈小魏的外語不過關(guān),家里只得安排了語言門檻不高、知名度很弱的某亞洲國家學校,兩年后學成回國,小魏既不著急投簡歷,也不參加招聘會,依舊是宅在家里,等著爹媽幫他找工作。眼見得當年的同學都成家立業(yè),快30歲的小魏也不著急,他表示:“無所謂,家里也不指著我掙錢,等他們安排吧。”說這話時,小魏既不上火,也不臉紅,儼然跟他沒關(guān)系一樣。

中國家長注意了,別再對孩子說這十句話!


有些話,乍一聽很有建設性,其實卻極為有害;而有些話,聽起來輕描淡寫,孩子卻極為期待。

今天為各位家長朋友分享“美國父母幾乎從不對孩子說的十句話”,因為它們只是迎合了外界,而沒有使孩子遵從內(nèi)在本能的意愿。

1、“做得好”

這句話的問題在于常常被多次使用,以及用于孩子實際上沒怎么努力的時候。于是孩子們深信當爸爸和媽媽這么表揚時,那么不管何時都是“做得好”的時候(而且只能是當爸爸媽媽這么說時)。

取而代之,對孩子說“你很努力哦”。關(guān)注于孩子“努力”這件事,由此教會他們努力本身遠比結(jié)果重要的多。于是,當孩子在挑戰(zhàn)難度大的事情時,會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變得更加堅韌。

2、“好孩子”

雖然出于好意而使用,但卻得到與期望相反的結(jié)果。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想由此樹立孩子的自尊心。然而,遺憾的是它所帶來的卻是不同的影響。

如果你在孩子做完你交給他的事情之后說“好孩子”,那么孩子會認為你只是因為他幫你做了事情所以才是“好”。從此,孩子會害怕失去“好孩子”的稱呼,喪失了以往主動幫助的意愿,進而轉(zhuǎn)變?yōu)闉榈玫娇隙ǖ姆答伓鴰椭?/p>

對孩子說“你來幫忙,我真高興”吧。這一句話向孩子真實地傳達了他的幫助對你來說產(chǎn)生的影響。也可以完全不提及你的心情,“我看見你把你的玩具讓給朋友玩了哦”,這樣的說法也是可行的。于是,孩子逐漸能夠自己判斷和朋友分享玩具是不是“好”,進而主動地重復這一行為,而不是因為獲得了你的夸獎。

3、“好漂亮的畫”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作品給予判斷和評價,那就剝奪了孩子判斷、評價自己作品的機會。

改用“用的是紅色、藍色和黃色吧,能告訴我這畫的是什么嗎“的說法吧。不是給予評價,只是觀察,而是不是一幅好看的畫則由孩子來判斷。作品是在表達孩子本身,通過你的提問,孩子開始評價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畫意圖和技巧。這樣的對話有益于提高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藝術(shù)才能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

4、“停停停,給我停!”

威脅孩子幾乎沒有好事。

第一,通過這一方式,你正在教孩子你絕不希望他擁有的行為。即,當你希望得到違背對方愿望的事物時,可以使用暴力和歪理。

第二,對孩子發(fā)火并懲罰他,不管是堅持執(zhí)行,還是選擇放棄、告訴孩子你的威脅是沒有意義的,結(jié)果都只是將自己置于尷尬的立場??傊銢]有得到你希望的結(jié)果,還損傷了和孩子的關(guān)系。

雖然要抑制住威脅的沖動很難,但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將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合適的事物吧。比如對孩子說,“不能打弟弟。要是受傷了就不好了。有可能弟弟還會報復下次打你呢。如果想要打什么東西,就去打枕頭、沙發(fā)和床吧”。即使你已告知這種行為本身是不好的,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就表示了對孩子感情的認同。于是,孩子會擁有更強的自制力以及更加穩(wěn)定的情緒。

5、“如果你做……,我就給你……”

用物品和孩子做交換是有害的。因為這使孩子不再僅因快樂和友好而幫忙。這種交易可能永無止境。如果頻繁使用,可能會導致這樣的情形發(fā)生——孩子邊哭邊鬧“不行,要是不給買玩具我就不打掃房間”。

改為“謝謝你幫我打掃哦”。傳達內(nèi)心的感謝之情,孩子就會更加主動地幫忙。如果孩子逐漸不幫忙了,就讓他想起來吧?!澳阌浀脝?,幾個月前,你幫我扔了垃圾。那個時候真是多虧了你,謝謝啊”,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幫忙本質(zhì)上是快樂且富有意義的。

6、“真聰明”

“真聰明”容易讓人以為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及自尊心。但是很遺憾,這一夸獎的方式實際上會招致相反的效果。在取得好成績、達到目的、以及取得理想結(jié)果的時候,對孩子說“你真聰明啊”,這會無意識中讓孩子以為僅在這些情況下才是聰明的。如果沒有滿足父母的期望,則會形成巨大的壓力。

根據(jù)一些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解開字謎后被夸獎頭腦聰明的孩子們,在那之后傾向于不向更難的字謎挑戰(zhàn)。這是因為抱有“如果沒有表現(xiàn)好就不是‘聰明’”的不安造成的。

取而代之,向孩子表達對他努力的評價吧。通過關(guān)注努力而不是結(jié)果,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解開字謎是令人高興的,挑戰(zhàn)更難的字謎本身也是同樣令人開心的。對孩子說“哇,你好努力哦”,在上述研究的關(guān)注努力一組中,更多的孩子解開了難度更高的字謎。

7、“不許哭!”

孩子哭了,這是一個難題。但是,叫孩子“不要哭’則是不認同孩子的情緒,如同在宣告“你哭泣是不被接受的”。由此,孩子學會了壓抑感情的方法,最終常常會導致更強烈的感情爆發(fā)。

當孩子哭泣時,與他保持一段距離。對他說,“哭也可以哦。誰都會有想哭的時候。我就在這兒,你要想說話時隨時可以找我”或者“現(xiàn)在不能馬上去公園真遺憾啊”,將孩子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于是,孩子可能會更早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并用語言來表達。促進情緒表達將有助于學習如何調(diào)節(jié)情緒。這于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8、“我們約好做…”

失約時孩子會感到很受傷。

對孩子誠實吧?!拔抑滥氵@個這周末真的很想和薩拉一起玩,那我們就為此努力吧。但是,也要記住不是想要就能夠做到的。所以,我不能保證這周末肯定可以”。另外,說過“做”那就要盡全力去做,不要忘記了。遵守約定會產(chǎn)生更多的信任,破壞約定則會損害感情。要三思而后行,盡自己的努力去遵守約定。還有一點注意事項。如果沒有辦法守約時,一定要果斷地承認并向孩子道歉。不要忘記你也同時是在教育孩子在不能守約的情況下應該怎么做。

當然,因為一些情況也有不得不失約的時候。對于你來說可能是小事,但對于孩子來說可能非常重大。所以為了做好正直的表率,就要盡到最大的努力,無法做到時,則應主動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9、“沒什么大不了的吧?”

大人總是以各種形式最大程度去輕描淡寫地評價孩子的感情,這一點需要注意。從大人的角度來說可能沒有什么意義,但對孩子來說卻是有價值的。因此,請盡量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即使在告訴孩子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或者拒絕孩子的要求時,也要去理解他們的“感情”。

與其說服孩子你的希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如說“雖然知道你很想去,但是今天真的不行”或者“讓你失望了不好意思,但真的不行”。這是更加尊重孩子的說法。

10、“你怎么會那樣做呢”

如果孩子做了你覺得不好的事,那就應該和孩子談談。但是,正在氣頭上沒法冷靜判斷時,則不要以“因為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好的”來教育孩子。另外,問“為什么”,希望孩子可以思考并分析自己的行為??蛇@是連大人都很難做到的。很多面對這一提問的孩子就會陷入沉默以保護自己。

取而代之,試著推測孩子的感受和根本需要,然后制造談話的契機。比如,“因為朋友完全沒問你的想法,所以不開心嗎?”。請努力地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需求,于是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怒火也在消減了吧。

相關(guān)推薦

  • 最傷孩子的10句話,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最傷孩子的10句話,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親愛的家長: 傷害孩子心的話,我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經(jīng)說過。這篇文章來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也告訴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說什么,以及父母應該怎樣...
    2021-06-30 閱讀全文
  • 中國家長最常喝的“三碗雞湯” 朋友圈里鼓勵你“不要打孩子”,而要“給孩子自由和快樂”的雞湯文是不是很多?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現(xiàn)代育兒準則,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現(xiàn)在社會上“熊孩子”為啥感覺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
    2020-12-16 閱讀全文
  • 家長應常常給予孩子積極鼓勵的說說短句 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你不需要一步登天,只需要不斷的堅持。通過一句鼓勵的話語能夠讓他人堅定自己的夢想。有多少經(jīng)典句子是關(guān)于鼓勵的句子呢?下面是我們幫大家編輯的《家長應常常給予孩子積極鼓勵的說說短句》,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11-13 閱讀全文
  • 孩子犯錯時家長最不該說的一句話 現(xiàn)如今的很多父母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孩子即使犯錯闖禍,家長也極少批評數(shù)落,只說“沒關(guān)系,下次注意”。這簡單的一句話,是孩子在犯錯闖禍后最愿意聽到的,因為只要父母說了這句話,就意味著事情已...
    2021-02-01 閱讀全文
  • 中國家長注意了,別再對孩子說這十句話! 有些話,乍一聽很有建設性,其實卻極為有害;而有些話,聽起來輕描淡寫,孩子卻極為期待。 今天為各位家長朋友分享“美國父母幾乎從不對孩子說的十句話”,因為它們只是迎合了外界,而沒有使孩子遵從內(nèi)在本能的意愿...
    2020-12-26 閱讀全文

最傷孩子的10句話,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親愛的家長: 傷害孩子心的話,我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經(jīng)說過。這篇文章來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也告訴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說什么,以及父母應該怎樣...

2021-06-30 閱讀全文

朋友圈里鼓勵你“不要打孩子”,而要“給孩子自由和快樂”的雞湯文是不是很多?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現(xiàn)代育兒準則,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現(xiàn)在社會上“熊孩子”為啥感覺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過...

2020-12-16 閱讀全文

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你不需要一步登天,只需要不斷的堅持。通過一句鼓勵的話語能夠讓他人堅定自己的夢想。有多少經(jīng)典句子是關(guān)于鼓勵的句子呢?下面是我們幫大家編輯的《家長應常常給予孩子積極鼓勵的說說短句》,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11-13 閱讀全文

現(xiàn)如今的很多父母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孩子即使犯錯闖禍,家長也極少批評數(shù)落,只說“沒關(guān)系,下次注意”。這簡單的一句話,是孩子在犯錯闖禍后最愿意聽到的,因為只要父母說了這句話,就意味著事情已...

2021-02-01 閱讀全文

有些話,乍一聽很有建設性,其實卻極為有害;而有些話,聽起來輕描淡寫,孩子卻極為期待。 今天為各位家長朋友分享“美國父母幾乎從不對孩子說的十句話”,因為它們只是迎合了外界,而沒有使孩子遵從內(nèi)在本能的意愿...

2020-1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