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大炒飯用來喂豬”談節(jié)約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幼兒園節(jié)約活動方案 節(jié)約用水說課稿幼兒園 幼兒節(jié)約用水活動方案近期,江蘇揚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飯”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然而有網(wǎng)友曝光,結果宣布后,炒飯被裝垃圾車運走。網(wǎng)上嘩然一片,直指主辦方“處理不當”、“浪費糧食”、“作秀”。隨后,主辦方也做出回應:經(jīng)檢查,炒飯并非全部倒掉,有約150公斤炒飯因已經(jīng)“不宜食用”被送至養(yǎng)殖場處理。在網(wǎng)絡信息傳播發(fā)達的今天,在網(wǎng)上簡單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大面積的資源浪費事件?!笆澜缰?,10米巨桌”,這張餐桌可承重6噸,直徑10米,可同時供60人吃飯,實木打造,造價不菲,但實際上根本用不了這么大的桌子,浪費!如今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部分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都已無溫飽之憂。長輩對小孩的疼愛更是過猶不及,基本上從不忍心拒絕孩子的要求。勤儉節(jié)約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很重視,卻又有些頭疼的問題。那么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約意識呢?智象為此特意請教了智象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的叔叔阿姨,來聽聽他們給到的培養(yǎng)建議吧!1、思想引導行為,勤儉節(jié)約意識不可少思想對行為的決定作用,這是大家都明白的硬道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有意識地去選取一些和勤儉節(jié)約有關的有聲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繪本故事給孩子聽,并在親子互動中,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講述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光榮傳統(tǒng),講述自己家庭祖祖輩輩勤儉節(jié)約的小事,讓孩子從小受到啟發(fā)和教育,并從小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約的意識。2、耳濡目染,家長言傳身教作用大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要重視自己的榜樣作用,要嚴于律己,將勤儉節(jié)約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帶寶貝一起外出吃飯,是否有浪費的現(xiàn)象?比如給寶貝購買玩具等禮物,是否很奢侈,對寶貝的需求有求必應?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3、日常生活時時提點不可少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對孩子的浪費行為要及時制止,對孩子節(jié)儉行為要及時鼓勵和表揚。比如,吃飯的時候給孩子盛適量的米飯,而且一定要將碗中的米飯吃光。比如,洗澡的時候,孩子喜歡玩水,開著水龍頭就不愿意關,應該及時教育孩子水資源的稀缺,告訴孩子還有很多地方的其他小朋友連正常的喝水洗漱都有問題;再如,家里的小寶貝愿意使用大哥哥大姐姐或是其他小朋友交換來的舊玩具,應該及時的表揚,并且告訴他們?yōu)槭裁此麄兛梢缘玫奖頁P。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再談孩子吃飯問題
再談孩子吃飯問題上篇博文《就這樣解決吃飯問題》我的本意是看了電視真人秀節(jié)目超級保姆SuperNanny得著啟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規(guī)矩立好,并且態(tài)度堅定的執(zhí)行,獎懲分明。因借著孩子吃飯這個大家都關心的話題引來了積極地回應。留言中許多提到孩子吃飯過程中的問題我們xx都有過,比如邊吃邊玩,要追著喂飯,一餐飯吃一個小時,階段性厭食。留言中還有家長說“請教”,實在不敢當。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媽媽。第一次育兒,遇著問題也是邊翻書,邊請教,邊學邊做,談不上經(jīng)驗,只能說有一點心得。留言和紙條中的提問恕不一一回復,寫這篇博文就是根據(jù)朋友們提的最多的問題再和大家嘮嘮,算做回復。
如果可以,小朋友會愿意把吃飯當做游戲。瞧那些剛會用手抓食物吃的寶貝們,總把要吃的東西在手里捏了又捏,一部分送進嘴里,一部分涂在臉上,身上,餐椅上,一頓飯后滿世界都沾著食物。除了要用嘴品味食物,還要用手體驗食物的質(zhì)感。當我們?yōu)樗麄儾潦植聊樃阈l(wèi)生時,小家伙沒準還在一旁流著口水笑呢。這是天性,寶貝生來就喜歡邊吃邊“玩”。
大人的立場則不同。吃飯是嚴肅的事情,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吃飯時少說話,吃的時候不要發(fā)出聲音,夾菜要夾離自己最近的,不要把菜汁滴得到處都是……不管我們是否贊同,工作以后出去和朋友,同事,客戶吃飯時,不得不承認一個餐桌禮儀好的家伙會讓人感覺愉快并且在心里為他加分。做家長的都知道好習慣從小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吃飯立規(guī)矩。
個人認為吃飯立規(guī)矩的第一步就是要坐餐椅。讓孩子明白吃飯的地方是固定的,不能像游擊戰(zhàn)似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只有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飯才不會亂跑,也便于收拾衛(wèi)生。餐椅應該從剛會坐的時候就培養(yǎng)坐,到了飯點就把孩子抱到餐椅上,養(yǎng)成好習慣。餐椅中那種高腳的比較好,因為椅子高,不能輕易下來。再有就是高一點的椅子可以看見大人們的餐桌,把餐椅拉攏讓寶貝成為餐桌中的一員會讓他們很開心。如果吃飯沒有固定的地方,或讓孩子坐在容易上下的地方,就不能怪他吃飯的時候亂跑。
xx兩歲以后有一陣子就算能乖乖坐在餐椅上卻不能好好吃飯。手上總要拿著點什么玩,或是要邊看手機邊吃,要不然就邊看智慧樹邊吃。這一點不能怪她,是我們的問題。不給玩具,手機,不開電視是大人能做到的。如果以前有這待遇,后來沒有了,孩子肯定會以哭鬧來反抗。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說好不能玩就不玩,說好不給看就不看,孩子一旦感覺到家長的決心,再以貼畫,泡泡等小朋友喜歡的玩意兒作為遵守規(guī)矩的獎勵,幾次以后是能改過來的。
至于一頓飯吃一個小時xx也是有的。吃著飯她有時拿著一根豆芽菜甩半天,有時拿朵菜花在桌子上搓來搓去,有時嘴里吃著一個花生米,手上捏著一把花生米當豆子玩??偠灾娴幕又挥心阆氩坏?,沒有她做不到。兩歲以前沒有進入“反抗期”還比較好管理,只要嚴肅的告訴她食物是不能玩的,并且把食物拿遠一點就算了。過了兩歲隨著個人意識增強,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動她玩的食物肯定會引發(fā)一場“風暴”?,F(xiàn)在我們的做法是她要玩就玩,大家裝作沒看見,繼續(xù)吃飯。玩兩次沒人搭理,自己感覺沒勁就不玩了。家長千萬不要反應過激,或大聲“教訓”小孩,這樣正中下懷,因為他們就喜歡看見大人因為自己的一點動靜就“跳”起來。不過事后在xx心情好時我會輕言細語的跟她講食物是吃的,玩食物是不好的做法。并讓她看著我的眼睛答應以后不再玩食物。慢慢的就能改掉邊吃飯邊玩食物。
小孩一般都沒有時間觀念,我們覺得一頓飯吃半小時差不多,他們沒有這樣的概念。因此需要我們適當?shù)囊龑б幌?。以前吃完飯我就對xx說:“快點吃,要收桌子啦!”小家伙總是不為所動,該吃吃,該玩玩。如果多催促幾次,人家干脆就不吃了。后來我換了個說法:“xx,我們吃完了,再等你五分鐘就要收拾桌子啦?!敝型驹偬嵝岩幌逻€有三分鐘,還有一分鐘。提前告知而不是急于催促效果就好很多。遇著有她喜歡吃的菜,一聽還有五分鐘就狼吞虎咽起來。遇著她不喜歡吃的菜,馬上就說吃飽了要下來。不管吃的多少我們都不勸菜勸飯,吃多少是她自己的事。如果沒吃飽,可以用水果作為補充,但絕不會給零食。
還有就是階段性厭食。每隔幾周xx會有那么幾天不愿意吃飯。聽老人說孩子在“換肚”,大意是胃腸在做調(diào)整,應該少吃,吃的清淡,讓腸胃好好休息。不知道這么說有沒有科學依據(jù),不過據(jù)我觀察是有一定道理的。xx不想吃飯的時候多數(shù)嘴里會有一點味道,舌頭伸出來能看見一層白色偏厚的舌苔。中醫(yī)書上說孩子舌苔白而厚是身體有寒,黃而厚是身體有熱。如果積食消化不良也容易出現(xiàn)厚的舌苔。只要孩子不愿意吃飯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能勉強。這方面我做過蠢事。有一次xx說不想吃飯,那天晚上外婆做了她最喜歡吃的海帶排骨湯,xx還是說不想吃。外婆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為了讓外婆高興,邊逗xx邊唱歌哄著吃了一碗飯。到了晚上,女兒一直說肚子難受,臉紅撲撲的,我心知不妙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夜里十二點xx開始發(fā)高燒,哭了一陣子后“哇!”的大口吐起來,把晚上吃的東西連帶胃酸都吐了出來??粗凉M頭大汗,疼苦的表情,又想到晚上她那么懂事明明不想吃飯還要配合我吃了一大碗,真是后悔的要去撞墻。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聽說過餓病的,倒是有吃多了“撐”病的。所以,如果有那么幾天孩子說不想吃飯,就讓其調(diào)整一下吧,只需準備清淡的食物即可。零食可不能多給,千萬千萬。
為了讓小朋友吃飯吃的香還有幾點是我們盡量要做到的。首先,食物的花樣多些,葷素搭配,寶貝大多喜歡換口味。其次給一些蔬菜起好玩的名字。比如在看了一集熊貓吃竹子的紀錄片以后我問芊,芹菜長的很像竹子,綠色的,長長的,吃著還會和熊貓一樣發(fā)出脆脆的聲音是不是?xx笑著高興的說:“是!”以后吃芹菜我就要xx要像熊貓吃竹子那樣咬芹菜咬的脆脆的。不知不覺她就喜歡上了吃芹菜。最后,寶寶只要有吃飯的積極性都要鼓勵。有的孩子喜歡用手抓著吃,有的孩子用勺子,筷子用不好,家長不要一味的說他們。以前我看xx老用手吃飯就鼓勵她用勺子,前幾分鐘能用好,吃著吃著就用手抓,說的次數(shù)多了她不愛聽,有時候甚至耍性子把勺子扔掉。她外婆退休前在幼兒園工作多年,對我說:“幼兒園三歲到四歲小班的孩子很多吃飯時都是手和勺子并用,到了中班和大班,你讓他用手抓飯他們還會不好意思呢,不要影響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一頓飯看事小,實則傾注了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表達關心和愛的方式有不同,但心情卻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我們的小寶貝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與孩子交流,從何談起
放學時,在幼兒園門口經(jīng)常聽到家長問孩子一些類似的問題:“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些什么?”“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怎么樣?”“今天有沒有得到小紅花?”但是孩子往往不回答。于是家長就怪孩子“上了幼兒園變得不會說了”,“在幼兒園不好好學習,回家什么也不會說”等等。殊不知,當家長對孩子老是提相同的問題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時,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談興趣的,家長與孩子的談話自然就難以進行下去了。那么,家長如何使孩子愿意與自己談心呢?建議試試以下方法。 ◆從興趣入手。家長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不要急著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或“學了什么”,可以與孩子談談幼兒園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說:“告訴我,在幼兒園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是什么?”還可以先與孩子玩一會兒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等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自然來到,孩子有了談話的興趣,他就會興奮地說出一串串他高興的事情來。 ◆玩交談游戲。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互動式的談話游戲。比如,孩子某種類型的發(fā)音不到位,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談話中選擇類似的字句讓孩子傾聽和回答;孩子好激動、有攻擊性行為或者不與人交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對生活或故事里其他孩子的類似行為做出判斷和糾正,并對孩子的正確反應做出積極的評價;當孩子在某個方面(如動手能力方面等)有明顯欠缺表現(xiàn)出不自信時,家長更應當在多途徑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內(nèi)容后,和孩子一起回憶、探討、嘗試、制作……還可以和孩子玩“你問我答”的游戲,與孩子一問一答或者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老師,家長來做學生,由孩子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回答問題。這種交互提問的方式和角色互換的方法既能夠避免孩子的緊張被動,又能夠促使孩子主動思考,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對方的好辦法。 ◆注意交流方法。除了與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還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情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語言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從成人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探聽式的自上而下的詢問,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與孩子談話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輔導孩子折紙、小制作、繪畫時,不要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或者直接指責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說可以怎樣制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或你想要了解的情況。
◆做忠實聽眾。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程度取決于成人傾聽孩子談話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談話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對孩子的喜怒哀樂要表示理解,不要將成人的感受強加于孩子,也不要經(jīng)常用提問和評價打斷孩子的談話,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和孩子約一個時間,下次再談。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體以及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期待等等,這些是成人通過迫切詢問得不到結果,而對孩子成長又十分重要的東西。
孩子的獨立性從何而談
孩子的獨立性從何而談這兩天xx的高中班主任老師前來小游,他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作陪,我也參加了兩次晚餐。另外又有xx的初中同學前來就診,我也和他們一起吃飯。我和xx的同學并不是很熟悉,談的話題本來很有限,就是說說孩子。
我的兒子四周歲多了,還得喂飯,而且得讓他邊看電視邊吃或邊玩手機邊吃。正常方式下,他只能吃下兩三口食物。
對此,我自己覺得,這肯定是不合適的,是需要調(diào)整的;另外,我在兒子吃飯的問題上沒能放手,還在管理他的胃,可能我在他別的方面給他獨立和自由的空間也并不是夠的。
因此,我說,我真是錯過了好時機,代管兒子的胃太久,以致兒子和我都很辛苦。
但是,幾乎所有聽我表達類似看法的人都反對。紛紛說:孩子還小的時候都得這么喂,長大點就好了……然后列舉他們自己經(jīng)歷過的或者看到過的喂孩子吃飯的經(jīng)驗及艱辛。然后他們強調(diào),他們現(xiàn)在都還在侍侯著這些少爺或公主。
其中一位的兒子已經(jīng)十三歲,上小學四五年級了,但吃魚必須父親剔好魚刺。有刺的魚是堅決不吃的。而另一位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極愛吃蝦,但從來沒有自己剝過蝦。他非常無辜而實在地說,他不會。
所有講述者都覺得,端著碗追著喂飯,不斷地講故事哄孩子張開嘴巴,給上小學的兒女剝蝦剔魚刺的行為,正是父母關愛孩子的最好表現(xiàn)。他們競相地說著,父母之愛泛濫。
我呢,行動上和他們一致,但想法上和他們相反。
我覺得孩子們的獨立性就在這種關愛中被剝奪了。
而且還剝奪得如此普遍。
可我們每個父母都很想要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我想,那應該從讓孩子自己吃魚自己剝蝦開始吧。
我呢,要讓**把他已經(jīng)具備的自己吃飯的能力用起來,這可能也是個挑戰(zhàn)。
從“人之初、性本善”談家教
一個孩子從母體中分離出來,到成為獨當一面的國家棟梁。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上輩的指點和教誨。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來,他的心靈是純潔的,看到的天空是湛藍的,周圍的空氣是清新的。但為什么在以后的成長的歷程中,以至于有人工作突出受到領導的表揚,有人犯罪受到社會的譴責呢?歸根結底是后天教育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人為和環(huán)境造成的。
孩子一睜眼看到的是自己的親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現(xiàn)在的社會,一家三代守著一個孩子的大有人在,哪個父母不是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口里怕化了,更何況還有爺爺、奶奶寵著,很容易讓孩子從小成為“養(yǎng)尊處優(yōu)”只會發(fā)號命令的“指揮家”。我家鄰居就有這么一小孩,今年都快兩歲了,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忙,是爺爺奶奶從小帶著的,只要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它是不是屬于自己的,都想據(jù)為己有,稍有不從便連蹦帶跳、大聲哭鬧,爺爺奶奶要么惟命是從幫其占有,要么連哄帶騙如:這東西有毒、哪個叔叔會抱你走,你會找不到自己的媽媽……讓孩子的幼小心靈從小就生活在被蒙騙的氛圍中。所以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一個好的開始,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首先要擔負起“教師”這個稱呼,不要讓孩子在你的教條下養(yǎng)成“好壞不分”“是非不辨”的性格,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好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孩子一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長,也取決與環(huán)境的影響,父母不和、天天爭吵或者是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照顧不到自己的孩子,沒有給孩子制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孩子覺得不安全、不溫暖、不健康,同樣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每當看到有的父母對孩子聽之任之,由著他們的小脾氣來而不去加以引導和糾正,我真的替孩子們鳴不平,有的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不起任何作用的時候,喜歡用“樹大自直”來安慰自己,以求的心靈暫時的平靜,我就教過這么一個孩子,從小父母嬌生慣養(yǎng),想怎樣就怎樣,到后來對于父母的話不聽不信,總是與父母對著干,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養(yǎng)成自由散漫的性格,以致造成上課做小動作、不聽老師話的壞毛病,每次為此事與家長想溝通的時候,家長總是說“樹大自直”,面對家長的無知真替孩子惋惜。孩子就同小樹,該修剪就修剪,對于3---5歲的孩子,正處于模仿和學著分辨是非的時候,作為家長你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是在往小路上領孩子,等到你控制不了他的時候,你想拉都拉不回,到那時你真是悔之晚矣。
所以,現(xiàn)在的家長,你必須認清形勢,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會他為人、做事的的道理,所謂“三歲看大”就是這個理
,幫助孩子從小找準前進的方向,在前進的道路上大步走向明天。
從孩子吃飯看父母的失敗
每次帶寶寶出去吃飯,別人都會看著她笑。然后有的人還互相討論,說:“你看那小孩兒自己吃的多好!”
的確,在涵涵吃飯這件事兒上,我?guī)缀鯖]有操過什么心??墒巧磉吅芏嗯笥训暮⒆?,關于吃飯問題很讓父母頭疼。
有的小孩要拿著手機,邊看邊吃,這樣才能安定下來。而更多的孩子需要大人追著喂,更神奇的是我親戚家有個小孩,他奶奶不停地喂,他也不拒絕,可過一會兒就會吐出一大把到他奶奶手里。
你若非親眼所見真的無法想象,原來小孩子的嘴巴可以臨時儲存那么多東西!
在小孩子吃飯這件事兒上,失敗的父母各有各的緣由,但成功的理由卻只有一點:那就是吃飯從來都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抱怨:“你看你家娃吃的多好,我家小孩自己就不會吃!”
小孩兒怎么就不會吃東西了?他從幾個月開始處于口腔敏感期的時候,不是整天拿著東西往嘴里放嗎?所以吃東西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根本不用大人幫忙,就算你一直喂,我就不相信等到七八歲他還是不會吃!
不要怕臟、亂、慢,鼓勵孩子自己吃!
涵涵快一歲的時候,除了稀飯其他我都不給她喂著吃了。每次吃飯她爺爺只要看見娃灑的到處都是,就在那里說說說,全程各種嘮叨!后來爸爸回來了,看見這種情形,也不支持我讓寶寶吃手抓飯。
再后來過了一歲的某一天,我丟給她一把勺子,她一開始也是掉的多,吃進去的少,甚至有時舀上飯后,往嘴里放的那一刻還會把勺子翻過來!家里人又是各種嘮叨!什么弄的到處都是啊,什么吃得太慢啊……
他們只看見了浪費,只看見了臟亂,卻沒有看見小孩子自己吃手抓飯時,觸摸到食物,認識了食物,了解了它的軟硬、形狀,最后終于吃到嘴里的那種驚喜!
孩子用勺子時,他們只看見了浪費的比吃進去的還多,卻沒有看到寶寶一次次鍥而不舍地努力,自己摸索中學習的快感,終于熟練用勺子后的成就感!
我至今記得涵涵第一次用筷子吃餃子時,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得意!
所以,如果你能忍受得了臟亂慢,那就鼓勵孩子自己吃,哪怕是從手抓飯開始,只要保證吃飯前把手洗干凈,并多準備幾件罩衣,吃完飯就換一個!堅持的結果就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吃完飯再去玩,不然就別吃
后來涵涵吃飯很熟練了,又開始貪玩了,常常吃著吃著就跑到別的地方拿玩具玩。
說了很多遍都不管用后,我就不理她了,你要玩就去,我吃完飯就把碗筷收拾了,那你就餓著去!
這期間她也會要求自己坐在除了飯桌外的別的地方,讓我給她喂,那我就喂唄!小孩子任性撒嬌,讓你抱抱的時光也就那么幾年,干嘛不滿足她呢?
爺爺奶奶看見此情形又開始嘮叨了,這么大了還讓喂,吃飯亂跑,上幼兒園咋辦?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上了幼兒園她餓上兩次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如果她到那時都適應不了環(huán)境,反而餓肚子,那她就不適合上學,更別說以后踏入社會了!
零食可以吃,但要先吃飯
零食的安全問題確實令人堪憂,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一點也不能吃!從小家長這也不讓吃,那也不能吃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喜歡吃零食的,你越禁止什么她就越渴求什么,總有你看不住的那一天。
所以我們可以選一些相對安全的零食來給孩子吃,但是前提是要吃完飯,才可以吃!
我一開始還擔心,鬼點子多的涵涵給我?;^,只吃幾口飯就說吃飽了,要零食吃。卻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心地很單純,只要你給她講清楚規(guī)則和為什么,她不會輕易去違反的。
看清楚這一點之后,我就把零食從藏起來,變成了放到她自己可以拿到的地方。有時買回來后,我甚至叫她自己放,我只說明什么時候可以吃,一次吃多少,她很少違反規(guī)定。
我想這樣做,我首選給予了她充分的信任,讓她的主人翁意識得到了滿足。其次,也有利于讓她養(yǎng)成自律的好習慣。
當然小孩子的自控能力畢竟有限,對于一些她抵擋不住的誘惑,比如:糖和巧克力,我還是會收起來,把發(fā)放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反正自從有了這樣的協(xié)定后,幾乎很少出現(xiàn)因為吃零食過多而不吃飯的情況!
當然有時候不在我視野范圍時,她會吃一些熟人給的東西,那我的規(guī)定就是,你可以吃別人給的東西,但是咱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歸我所有了。既然說到,我也就做到!
小孩子還是會權衡利弊的,心里的小算盤一打,覺得不劃算,她就不要別人東西吃了!
因此孩子獨立自主吃飯這件事,本來就是很簡單自然的事情,就是因為家長想太多,摻和太多,把它復雜化了,于是就給小孩貼上了“不會吃飯”的標簽!
不過,你愛喂就喂吧,我不相信等到他上小學了還會叫你喂,去了幼兒園餓上兩天,自己就知道該怎么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