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這么教了不起!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幼兒早教故事 美教說課稿幼兒園 幼兒園語教說課稿對于爸爸媽媽來說,男孩像是一株小樹,做父母的需要知道什么時候澆澆水、松松土、砍掉壞的枝椏,才能讓他逐漸成為參天大樹,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最近朋友圈大火的一句話,就是寧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綿如羊?,F(xiàn)在社會競爭殘酷,稍有不慎,爸爸媽媽總擔(dān)心孩子起點低,容易被外界淘汰,這是自然的護子心態(tài)。但是小慧覺得,孩子不需要猛如狼,也不需要綿如羊。因為猛如狼,針芒畢露,他人不敢欺負你,自然就想辦法在背后除掉你;綿如羊,軟弱無能,他人自然也不會高看你,給你好機遇。
說到底,做個懂得節(jié)制有分寸的人,才是最容易站立于社會的人。而如果你家有男孩,請爸爸媽媽這么教他做個男子漢吧!
1游戲教育: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玩起來!
聰明的爸媽不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在他的童年階段,最需要的不是伏案學(xué)習(xí),而是快樂感受外界。特別是男孩,更要野一點!man一點!有時候,玩耍也能學(xué)習(xí)到知識,何樂而不為?
有一位媽媽見兒子調(diào)皮,喜歡伸手摘鄰居家的玫瑰花。這位媽媽便帶著兒子來到花店,讓兒子挑自己喜歡的植物花苗,體驗種植的樂趣。這個孩子買下了小金桔種子回家種下了。每天孩子學(xué)習(xí)完就給小金桔澆水,觀察生長情況,還做了一些小記錄。后來小金桔真的結(jié)出了好幾個果實,孩子學(xué)習(xí)到了植物知識,體驗了勞動的樂趣,也享受了勞動的成果。重要的是,孩子也開始喜歡看有關(guān)植物的書籍,從此孩子提到植物,竟然能頭頭是道,比大人還懂,周圍的同齡人都把他當”植物大師“,多神氣!
媽媽們還可以帶孩子出去郊游,任他去海邊撿貝殼,玩沙堆,還是在游樂場里快樂奔跑。孩子在外面快樂了,自然心里舒暢,性情也變得開朗,以后絕對不會有任何性格問題困擾爸爸媽媽。
2生活教育:鼓勵孩子多付出
爸爸媽媽應(yīng)該要敢于”使用“男孩,不要把男孩捧在手心里呵護。偶爾對小男孩示弱,可是能激發(fā)他大大的能量的!最近火熱的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中,胡軍的兒子胡皓康就是這樣的男子漢。年僅六歲的他總是勇于付出,不管是幫工作人員撿拾道具,還是幫助弟弟妹妹穿鞋提東西,他都用一種堅毅的男子漢心態(tài),去幫助所有人,獲得所有人的贊賞。男子漢不分年齡,應(yīng)該懂得保護比他弱小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一個正能量的人。如果爸爸媽媽舍不得讓男孩做事,那么他自然就變得嬌貴,不會為他人考慮。孩子如果在成長階段,沒有開拓出大格局,以后難免小心眼,甚至做事畏手畏腳。
說到底,鼓勵男孩多付出是一件好事。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為他人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男孩子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比女孩有更多的責(zé)任,更多的能量。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偶爾對他示弱,請他幫忙做做家務(wù)、買東西、倒倒水……并稱贊他的表現(xiàn)。慢慢地,孩子就意識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重要性。這種樂于助人的好品性也會跟著他到學(xué)校去,到社會去,成為真正的好男人!
3品格教育:男子漢要堅強和勇敢
在孩子成長階段,不要過度滿足孩子,讓孩子嘗試付出一定的努力。太容易得到,結(jié)果就會造成孩子對探求的過程失去興趣,而這種探索的過程正是孩子最好的成長。實際上,培養(yǎng)孩子堅強和勇敢的品格,是蘊含他生命里的寶藏,父母則是激發(fā)他,讓他有機會釋放寶貴品格的人。
如果可以,請帶孩子在游樂園里大膽嘗試征服那些龐大的玩具、勇敢地探索陌生的山洞和高聳的橋梁、參加足球籃球等對抗性的運動……這些都能很好的讓他體驗競爭的樂趣與快感。當這些行動都已經(jīng)成為他的習(xí)慣時,這種堅強而勇敢的品格也會使得孩子積極面對生活和學(xué)業(yè)。
4逆商教育:讓孩子面對挫折
”逆商“就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yīng)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失敗和挫折時,要想讓他們盡快擺脫消極和沮喪的負面情緒,最有效、最徹底的方法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正向思維,讓他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自己,也就是讓孩子學(xué)習(xí)到”逆商“。
比如孩子參加體育比賽得了最后一名,爸爸媽媽可以說:”盡管是最后一名,但是你堅持下來了就是贏家,爸爸媽媽真為你高興!“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激發(fā)他下次繼續(xù)努力。如果爸爸媽媽說:”怎么搞的,這么笨就別參加比賽了!“那么孩子可能就逃避這種運動,從此不愿意參加了。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吝嗇你們對他的肯定和評價,要知道你們的行為決定著他的習(xí)慣。把挫折撿拾起來,堆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孩子會慢慢規(guī)避錯誤,重新取得好成績、好結(jié)果。這些都是孩子的逐漸積累的“逆商能力”,請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孩子的挫折,斷然阻絕了下一次的可能。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男孩從小這樣引導(dǎo),他將來一定了不起
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腳踏實地地引導(dǎo)他去積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質(zhì)。任何一個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長的夢想里。
1、從小就要讓男孩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
男孩在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性別意識,他已經(jīng)知道自己是個小男子漢,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男子漢的作風(fēng):
男孩跌倒了,告訴他:自己爬起來;男孩膽怯了,告訴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錯誤了,告訴他:好漢做事好漢當……
值得注意的是,讓男孩從小就具有男子漢意識,父親的作用是巨大的。
無數(shù)事實證明,媽媽過多的保護和擔(dān)心,會削減男孩的男子漢氣概;而父親更顯嚴格的規(guī)則、更顯寬松的約束,則會賦予男孩無與倫比的堅強與勇氣,進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男子漢。
2、千萬別對男孩來“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他們最怕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支持,以及沒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脅迫,“越打越犟”是他們的長項。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記這樣一個教子箴言:如果你現(xiàn)在不和你的孩子成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會把你當作“敵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實很簡單:
給男孩更多自我選擇的權(quán)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樂;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棄“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觀念;
時刻讓男孩感受到你不溫不火的關(guān)愛,巧妙約束但不強硬控制。
3、別讓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們所說的“富有”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父母太多的溺愛和包辦,一個是錢財?shù)某湓!?/p>
有的父母特別寵愛男孩,一切事情都依著男孩;有的父母很有錢,他們給男孩很多零用錢;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們都會包辦。
然而,父母這種讓男孩過于“富有”的做法,又會給男孩帶來什么呢?
父母的過度寵愛讓他們變得自私而沒有責(zé)任感;太多的金錢讓他們只想用“奢侈消費”的方式去消耗體內(nèi)過多的睪丸素,從而忘記了自己還要學(xué)習(xí);父母的事事包辦則讓他們喪失了勞動的能力、應(yīng)對困難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從不會讓自己的男孩太過“富有”,他們會把“愛”藏起來一半,他們會尋找和創(chuàng)造機會讓男孩去體驗貧窮!
4、男孩的成功個性需要從小培養(yǎng)
生活中,男孩家長常常會有許多的無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卻總是唯唯諾諾;教他堅強,他屢次輕易放棄;教他果斷,他還是拖拖拉拉。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男孩的家長總會這樣自我安慰:“等他長大后,他自然會懂得……”可事實卻往往與家長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個一直都輕言放棄的男孩,長到18歲后,忽然一下變得堅強起來,這現(xiàn)實嗎?如果你希望一個一直都畏畏縮縮的小男孩,在20歲之后,忽然像個出色的外交家一樣去交際,這可能嗎?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錢大手大腳的兒子在25歲之后,能像理財專家那樣去理財,這只能是你的一個美好夢想。
任何一個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長的夢想里。
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腳踏實地地引導(dǎo)他去積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質(zhì)。希望每位男孩的家長,在未來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兒子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為榮!
家有男孩怎么養(yǎng)?
小男孩是由什么做成的?做媽媽的你該如何養(yǎng)育你們家的小男子漢,過多的寵愛會讓兒子變得像個小姑娘一樣羞澀嗎?他們那么淘氣、膽大而又固執(zhí)的時候,你會火冒三丈地發(fā)脾氣?會時刻擔(dān)心他會闖禍?還是會放手由他瘋?cè)グ伞鹤?,究竟該怎么養(yǎng)?
讀懂你們家的男孩子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有的媽媽這樣想: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jīng)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么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guān)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有的媽媽這樣想:男孩調(diào)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dān)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tǒng)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yīng)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fā)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jīng)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fā)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有的媽媽這樣想: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里來玩,也不愿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xué)會社交、學(xué)會愛、學(xué)會生活、學(xué)會責(zé)任感和道德觀,并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xué)會處理團體中的關(guān)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guān)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wù)、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yīng)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shè)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讓他在有挑戰(zhàn)、感興趣的氛圍中學(xué)到能力、技巧和責(zé)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zhí)
有的媽媽這樣想: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xiàn)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睪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yīng)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并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他接受事實后,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產(chǎn)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有的媽媽這樣想: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yīng)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zhuǎn)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有的媽媽這樣想: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墻。于是你訓(xùn)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nèi)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fā)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睪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為。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fā)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yīng)該告訴他什么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zé)任也有時間去調(diào)整自己。同時給他發(fā)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xùn)|西比如沙發(fā)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yōu)秀的男性偶像
有的媽媽這樣想:男孩的世界里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么?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為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shù)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jīng)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xiàn)自己的同情心
有的媽媽這樣想: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xiàn)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xiàn)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guān)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么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guān)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有的媽媽這樣想:4歲的兒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yīng)。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fā)現(xiàn)“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斗中和諧友誼,可以為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準,并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wù),告訴他這些小任務(wù)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xué)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并實現(xiàn)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xiàn)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后的結(jié)果。
教男孩學(xué)會自律
有的媽媽這樣想: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yīng)該狠狠教訓(xùn)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yīng)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xiàn)他的自律。電視節(jié)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好的。
孩子為什么會看不起家長?
我的孩子開始看不起媽媽了,怎么辦?有時在家里孩子常常懶得聽我說話,甚至直接叫我閉嘴!真是讓人心寒??!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對待母親?是不是他們的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呢?專家就此問題給予了以下解析:
一、現(xiàn)在的中學(xué)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知識儲備,極有可能已經(jīng)超過了家長。因此,很多孩子容易以偏概全,認為父母不如自己,從而產(chǎn)生輕視父母的心理。對此,家長朋友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在孩子面前要學(xué)會凸顯自己的能力,這并不難,因為可以作為優(yōu)點的有很多,比如:某一樣廚藝。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小姨家,因為她的小油餅煉得特別好吃,而且,她還是我?guī)煾的?,呵呵,至今每次煉油餅的時候都會想起她。
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成人感和自主意識增強,開始要求自己的地位和權(quán)力,因此,在和父母溝通觀點和意見的時候,就不會像小學(xué)那樣,一味聽從父母的安排。當遇到意見不合時,容易產(chǎn)生沖突和情緒波動。對此,要求父母學(xué)會調(diào)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更多地接納孩子的成長。
三、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有問題,他們從小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拿別人和自己的孩子比,在言語和行動上貶低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產(chǎn)生看不起家長的行為。為此,建議家長朋友們,要學(xué)會真正地尊重自己的孩子,學(xué)會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多鼓勵、少批評、不貶低。
綜上所述,家庭道德教育不是靠空話去說、去要求,更多地要靠家長引領(lǐng)孩子,從小到大地以身作則,尊重我們的長輩,尊重他人包括我們的孩子。那樣,孩子們自然就會耳濡目染地學(xué)習(xí),學(xué)會如何處理矛盾和沖突,學(xué)會如何尊重自己的父母了。
這種不打不罵的家庭教育,看了令人很有啟發(fā)
“不打不成器”這句話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30歲以上的人都是一路被打大的,在許多家長認為“打你是為了你好”的想法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時候卻會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xí)绊戇@些孩子們長大后的人格發(fā)展和個性。如果當你正打算要教訓(xùn)你的孩子之前,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
▼在美國,對于孩子有嚴重的打罵都是違法的行為,如果你在盛怒之下甩了孩子一巴掌,或是打了一頓他的屁股,可能第二天就有官方人員來將孩子帶走,送到收養(yǎng)機構(gòu),而你也會因為虐童罪而入獄。
▼當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讓父母們怒火中燒,而且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但是對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獎勵跟懲罰一起進行的,懲罰也是教育過程中讓孩子了解自己錯誤的一種方式,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這些父母們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們呢?
▼獨處「Time out」跟限時「Time Limit」就是他們常用的兩種懲罰方式,例如,一位美國母親,家中有著3個小孩,分別為4歲,2歲半,還有1歲。2歲半的女兒正處于第一階段的叛逆期,美國人形容為「糟糕的2歲」(TerribleTwo),經(jīng)常會發(fā)脾氣跟亂丟東西,甚至?xí)趽屚婢叩臅r候咬人。
▼某一次小朋友都在一起玩的時候,2歲半的女兒把正要過來的妹妹推倒了,還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當媽媽出來看見后,看到她正在咬 著妹妹,立刻將她抱起來,然后放在樓梯上說「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You need to time out!)
▼2歲半女兒坐在樓梯上,同時也哇哇大哭,但是她并沒有自己走下來繼續(xù)玩,只是坐在那邊哭,而媽媽又回去廚房忙著她的事情,并沒有理會她的大哭。
▼大約10分鐘后,她不哭了,媽媽才走過來,問她知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她點頭說「不應(yīng)該咬妹妹」,媽媽稱贊她勇于承認錯誤,而且講了道理給她聽后,讓她從樓梯上下來,親了她一下,女兒又開心地去跟妹妹玩了。
▼ 另一個例子,有一位10歲大的男孩凱德,長得非??蓯郏卸Y貌又懂事,而且遇到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顧,而詢問了他的父母后才知道如何有著這么好的教育, 有一次他們出去游泳,凱德正在跟朋友們一起玩水,一時興奮,就直接往不能跳水的區(qū)域直接跳下去,凱德的媽媽看見后,提醒了他一句,但沒多久后,凱德又跳了 一次,媽媽立刻板起臉孔,叫凱德離開游泳池中。
當凱德上來后,媽媽指著旁邊的一棵樹,要求他坐在樹下10分鐘不可以再到水里去。凱德雖然不太高興,但也乖乖地坐在樹下,等10分鐘過去后,媽媽才允許他重新到水里去,而且凱德也從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而在美國的公園兒童游樂場??吹揭环N現(xiàn)象,當孩子們玩得很高興時,到了該到回家的時間了也不愿意回家,無論家長怎樣催促也不肯離開。
美國媽媽大多不會不斷地嘮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們說:「孩子們,再玩五分鐘就回家!」通常這時孩子們會趕緊找自己喜歡的項目玩,五分鐘過后,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著回家了。
▼但是要如何讓這些孩子這么聽話呢? 當妳一開始對孩子們說:「再玩5分鐘就回家好嗎?」孩子們因為沒有時間觀念,往往就會立刻答應(yīng),但是當5分鐘到的時候,小朋友通常會耍賴說「還要玩」,而這時候大人的態(tài)度就很重要「說話要算話」,不管小朋友如何哭鬧,就算大哭大叫也不能妥協(xié)。經(jīng)過幾次以后,小朋友們慢慢了解了「限時」的概念,就會乖乖地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想玩的或是該做的事情。
▼玩是孩子最熱愛的事,剝奪玩的權(quán)利來作為懲罰手段,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訓(xùn)。
但 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因為孩子總是會跟大人對抗的,且孩子總是很會察言觀色,如果他一直哭鬧家長就心軟下來,或者嫌煩而滿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為孩子不 理會自己的斥責(zé)而作罷,破壞了自己訂立的規(guī)則,那孩子下次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家長。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須要從嬰兒期做起。
▼ 許多美國的媽媽通常負責(zé)著家務(wù)跟照護孩子的生活,而且通常都有著幾個孩子一起,但是美國媽媽們似乎帶孩子看起來輕松很多,把小朋友往玩具房一放,就可以專 心做家務(wù)。往床上一放,孩子就直接睡到天亮,放到餐桌前,就乖乖吃飯,其實一切都跟與孩子從小訂定的規(guī)則還有執(zhí)行力度是否強硬有關(guān)。
▼例如,一個朋友的兒子沈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常常一玩起來幾小時都不停,父母常常因此而罵孩子,但孩子卻只當做耳邊風(fēng)。就算家中有客人來訪,他的兒子也對客人視若無睹,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計算機屏幕上。
他的媽媽說:「你已經(jīng)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鐘不要玩了。」孩子沒吭聲。15分鐘過去后,媽媽并沒有任何說法,孩子也把剛剛的限制給忘了。
又過去了30分鐘后,媽媽做好飯端出來,看孩子還在玩游戲,就開始大喊:「你這眼睛還想不想要啊,都玩一上午了!快來吃飯啦!」孩子還是沒有反應(yīng),媽媽端了 一碗湯放到兒子的計算機桌旁,說:「喝掉!」然后開始向書房里的爸爸吼叫:「你能不能管管你兒子,他都玩一個上午了!」
爸爸聽到后走出來,摸著兒子的頭說:「不要玩了,吃完飯我們?nèi)ビ螛穲鐾嬖鯓??」兒子聽到后,哦了一聲,馬上把湯喝掉,但是眼睛還是盯著計算機屏幕,然后又拼了命的玩了幾分鐘后,才不情愿地跑到餐桌上來吃飯。
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媽媽并沒有為兒子從小訂立一些規(guī)則,或者是自己沒有按照訂立的規(guī)則嚴格執(zhí)行,讓小朋友不把父母的話當作一回事。
而父親也沒有采取任何懲罰手段,卻反而用滿足孩子其他的愿望來中止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這樣反而容易導(dǎo)致孩子霸道無禮,只會一味放縱自己并認為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
▼對于美國媽媽來說,她們帶孩子的方式或許看起來非常狠心,有時逛超市的時候,會看見一些媽媽在專心為自己挑衣服,而一兩個月大的寶寶卻在籃子里哭個不停,媽媽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有時候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哭了這些媽媽不去抱。后來才知道這就是美國媽媽稱之為「哭就放下隨便哭,笑就抱起陪他玩」的道理,其實也是對嬰兒哭鬧「Time Out」的一種懲罰方法。
▼如很多美國夫妻為了不影響夫妻生活,孩子三四個月大便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并讓孩子睡整夜。如果你問她們是如何做到的,孩子那么小不會哭著要喝奶嗎?
她們會說,嬰兒哭是對肺部呼吸的鍛煉,只要控制不哭超過45分鐘就不會有問題,而寶寶通常哭15分鐘左右就會自動睡著了,下次她知道哭也不會有人來抱就不會再哭了,而是會一放到床上就會乖乖睡覺。也因為知道晚上不會有奶喝,白天自然會多喝奶。
▼而例如吃飯問題,美國媽媽通常是安排寶寶坐到高椅上吃飯,孩子愛吃就吃,不愛吃就算。只要離開高椅,便不會再給孩子吃了。這樣就會養(yǎng)成了孩子坐在高椅上吃飯的習(xí)慣,如果不乖乖坐在高椅上,那就沒得吃要餓肚子了。孩子嘗過餓肚子的苦,自然便會乖乖在規(guī)定的地方吃飯了。
而等到孩子能自己吃飯時,美國媽媽通常也不喂了,隨便孩子自己吃,很多孩子剛開始自己吃飯都會吃得一塌糊涂,媽媽們也無所謂,只要他們能自己動手吃就好了,再加以一些如何用湯匙叉子之類的引導(dǎo),慢慢地孩子便能掌握吃飯技巧,一兩歲就能自己吃飯不需要家長喂了。
▼在我們中國父母看來,總是擔(dān)心孩子吃不多吃不飽長得不夠好,所以孩子不想吃了還要追著喂,或者吐出來了還要塞回去,其實這樣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厭食。
其實孩子餓了自然便會吃,孩子不想吃的時候表明他還不餓,強迫孩子吃只會有反作用。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寶寶通常嬰幼兒時期很多都比美國寶寶長得胖長得壯,但到了5.6歲開始,美國孩子就開始突飛猛進了。
當然這一切也跟跟食物類型不同有關(guān),中國人給寶寶吃大量淀粉類食物如米飯面條容易造成肥胖,而美國人給寶寶吃大量奶制品以長高長壯,同時也有跟飲食習(xí)慣有關(guān)。
養(yǎng)成良好的吃飯習(xí)慣,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會比你多塞許多食物給他更有幫助。
▼當孩子們上了幼兒園,一定會有一個哭的過程,哭過幾次后,他們就會了解,到了放學(xué)的時候,媽媽自然會出現(xiàn),他們就會開始參與園內(nèi)的游戲跟交朋友,也不會再哭了,甚至?xí)刻斐持ド蠈W(xué)。
而如果剛開始幾天看著孩子哭得那么慘而不忍心,然后不讓孩子上幼兒園了,那孩子永遠學(xué)不會獨立自主,永遠對父母依賴并無法長大。只要夠狠心,孩子沒有培養(yǎng)不好的。
所以,有些時候,一味順著孩子,讓他們予取予求反而是害了他們,身為父母的角色,就是有責(zé)任讓孩子們培養(yǎng)良好的習(xí)慣跟獨立的方式,這樣一來,不只可以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建立規(guī)則跟習(xí)慣后,父母們也可以更輕松,不用每天追著孩子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