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聰明的家長知道要經常向孩子示弱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幼兒園開學家長要做好準備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晚上,小雄的媽媽滿臉疲憊地回來了,今天公司為了迎接上級的檢查,布置下來很多任務,以至于午飯都沒有吃。一進門見小雄在客廳玩玩具,小雄的爸爸在廚房里做飯,于是,小雄的媽媽坐在沙發(fā)上,有氣無力地對小雄說:“小雄,今天媽媽很累,去幫媽媽把拖鞋拿過來好嗎?”小雄玩得正起勁兒,聽到媽媽這么說,雖然有點不情愿,可是看到媽媽沒精神的樣子,還是跑到鞋柜前,把媽媽的拖鞋拿了過來。

接著,媽媽又說:“兒子,過來,幫媽媽捶捶腿吧!”小雄說:“媽媽,等爸爸做完飯給你捶吧。我還要玩玩具呢?!眿寢屟b作很傷心地說:“兒子,你是小男子漢,應該是媽媽的依靠呀。你都不管媽媽嗎?”小雄聽到這句話立刻跑過來給媽媽捶腿。

這時,爸爸從廚房里端著菜出來,看到這一幕,高興地說:“小雄表現(xiàn)很不錯,以后有你照顧媽媽,我出差就放心了?!?/p>

小雄得意地晃晃小腦袋,小拳頭捶得更有勁了。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可是生活中“虎父”卻多“犬子”。有位事業(yè)有成的朋友,為了照顧好兒子的生活和學習,請了保姆、司機、家教,如今孩子已經14歲了,自理能力很差,而且很冷漠,聽不進任何人的話。這位父親提起這件事就一臉的無可奈何,可是他不知道造成孩子現(xiàn)狀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自己。正是他的強大,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漸漸孩子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無獨有偶,一位女強人媽媽在事業(yè)上呼風喚雨,由于工作忙,把孩子送進了條件最好的私立學校,而且還配備了一位專職“傭人”,結果孩子連書都懶得翻,只迷戀電子游戲,為了玩游戲甚至連家門都不出。

有人說:如果事情我們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

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強大,他們的依賴性可能越強,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并不是軟弱,示弱也是一種智慧。父母借助孩子渴求獨立的心理,適當?shù)叵蚝⒆邮救?,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激發(fā)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首先,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有位媽媽,自己生病了,還要強撐著給孩子做飯、洗衣服,而孩子一邊玩游戲,一邊抱怨媽媽做的飯不好吃。而同樣是生病了,另一位媽媽卻明確告訴孩子,現(xiàn)在自己發(fā)燒無力,孩子要自己做飯,而且要給媽媽端水送藥。結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飯菜,還跑前跑后地照顧媽媽。

其次,在學習上我們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習慣于向父母求助,“媽媽,這個字念什么?”“爸爸,這道題如何解答?”這時多數(shù)父母都會積極配合,好像不回答不能顯示自己的知識水平,還怕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不然,如果孩子很輕易地從父母那里得到幫助,就會減少思考的機會,父母這時候其實可以示弱,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斑@個字媽媽也不認識,你自己查查字典,然后還要告訴媽媽好嗎”,“這道題確實很復雜,咱們一起看看例題吧,看看誰能先想出解題的方法”。

父母還可以主動向孩子請教問題,讓孩子做自己的老師,這樣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更容易得到提高。

最后,在交往上我們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有些孩子不愿意與人交往,甚至害怕與人交往,本來該自己去做的事情,卻找爸爸媽媽幫忙,比如報名參加舞蹈班,不敢自己去報名,就要求媽媽陪著去;自己在班里受了委屈,想向老師申訴,卻不知怎么說,就讓父母給老師打電話。這時父母最好示弱,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處理,幾次過后,孩子處理這些問題就游刃有余了,甚至可能比父母出面解決得還要好。

總之,“弱小”的父母會把孩子推到困難的面前,讓孩子學著去面對、去解決,促使孩子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是否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xiàn)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lián),但是根據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總而言之,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

家長不得不知的孩子弱點


害怕

從小孩子膽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敗,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覺不敢一個人睡一個房間。

以前,我常常告訴他,沒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試試看。結果孩子還是,不僅如此,第二次膽子更小了。

現(xiàn)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先鼓勵他把他的害怕說出來,從而判斷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為他的父母,我們首先鼓勵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緒說出來,目的是:

1.從心理角度上講,讓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說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才有可能“對癥下藥”。

3.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無話不談,親密無間。

我們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壞他的玩具,對他動手動腳,他“搞不清楚他們兇不兇”,我們知道后做了這樣幾件事:

1.請我們的朋友帶了孩子到我們家來玩,事先只跟孩子說有爸爸媽媽的朋友來玩,(我們選擇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較溫和)朋友來了之后,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說話,孩子在自己房里玩。

我不時地送去他喜歡吃的東西,順便觀察他的情緒。事實上他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們玩得很開心。--這里我們“策劃”的第一場:在他熟悉的環(huán)境中接觸陌生小朋友。

2.雙休日經常帶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兒童樂園玩,一開始我們跟他踢球,后來借口說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個哥哥踢吧,等一會我們再踢。果然他“上當”了。--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二場:在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接觸陌生小朋友。

3.帶他去朋友家,把他丟給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這是我們“策劃”的第三場: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接觸陌生小朋友。

關鍵: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這個詞組。

現(xiàn)在我的孩子在與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說害怕了。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從幼兒園回家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高高興興的。常常跟我們談起幼兒園里的事情。但有時候也愛使小性子,如三個人在一起時不許我和他爸爸交談;一不稱心就大哭大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起來。

有時我們非常惱火,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但孩子也會莫名其妙大發(fā)其火,弄得我們也跟著一起發(fā)火,于是難免有打罵。

我們常想,孩子為什么會使小性子呢?事后問孩子,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次,孩子又耍脾氣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煩,有點要打他的樣子,我跑去把他抱起,說了類似“佳佳一個星期沒見到媽媽了,媽媽好好抱一抱,像抱小毛頭一樣地抱”之類的話。孩子還在哭,但哭聲明顯小了,之后再給他一個臺階下,如建議他玩一會兒電腦,看一會兒電視等,他是個機靈的孩子,一下子領悟到媽媽是在“幫”他,于是眼淚一擦,甚至會說:“剛剛我是騙你們的?!北闩苋ネ媪恕?/p>

由此我想到,也許正是由于孩子一個星期沒見到父母了,才想用發(fā)脾氣使小性子等手段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那以后,我們總是用“和孩子擁抱”,“親親孩子”,“說一些思念的話”等舉動讓孩子明白,雖然一個星期沒見到他,他依然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我們發(fā)現(xiàn)他耍脾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縱他,事后的教育仍十分重要。我常常告訴他:“其實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很想揍你一頓,或者想我再也不愿見到你了,對你剛才的行為,我真的感到很生氣,但是媽媽還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如果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他就長大了。”

我們在家中常常做各種游戲,有一種游戲就是表演:表演各種角色。通過各種角色的扮演,教育孩子什么樣的人最受歡迎,什么樣的人最惹人討厭,從而培養(yǎng)他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與人友好相處的本領。

作為家長,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長單靠學校是不夠的。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很可惜,論聰明才知可以說很出色,但是由于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著很大的障礙,行為上有著很大的缺陷,最終影響了學習,也打破了家長望子(女)成材的良好愿望。

今天的后果來自昨天的錯誤,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缺點和困惑時,真該想一想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媽媽要知道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


媽媽要知道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

三歲前的寶寶一般沒有太強的意識,但三歲后寶寶意識就強烈了,有了自主的意識,等寶寶3歲后有這些特征, 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哦。

一、寶寶天天在媽媽屁股后面跟著

媽媽們肯定會發(fā)現(xiàn)寶寶天天都要跟著自己,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寶寶都會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有時候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很煩,甚至會責備孩子。其實孩子喜歡跟在媽媽后面是因為喜歡媽媽,想從媽媽身上得到安全感。

今天要說的是,每當寶寶跟在媽媽后面,媽媽們一定不要去責備孩子,其實這是孩子在向你尋找安全感,每當寶寶跟著媽媽時候,媽媽應該多跟孩子建立親子關系,多多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二、寶寶喜歡把自己認為的好東西給媽媽

對于小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好吃的和好玩的,如果媽媽發(fā)現(xiàn)寶寶給自己吃的和玩的,媽媽千萬不要嫌棄,因為對于小朋友來說,那個有已經是他認為最好的。媽媽這時候應該多多夸夸寶寶,讓寶寶明白與人分享的快樂。

三、無論什么場合都幫助媽媽

小朋友每次看到爸爸媽媽爭執(zhí)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幫助媽媽,不允許任何人欺負媽媽,就算是爸爸也不行。所以媽媽當寶寶站在你這邊時候,一定要開心哦,因為這表示寶寶非常愛你哦。

看了以上三點,媽媽們你家孩子有這些特征嗎?如果有就恭喜你,證明你的寶寶非常聰明,非常愛你哦。

寶寶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xiàn)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lián),但是根據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總而言之,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

家長要敢于向孩子說“不”


眼下,隨著“421”家庭的增多,兩代人對獨生子女的嬌寵,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向父母提要求,甚至承受不了半個“不”字。這種孩子什么都敢說,什么都敢要。倘若父母拒絕他們的要求,孩子馬上就變成一副無賴樣,大哭大鬧的有之,威脅漫罵家長的有之,甚至離家出走的也有之。而許多家長經不住孩子的糾纏哭鬧,往往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從沒嘗過失望的滋味。家長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十分不妥的。

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某個時刻每個人必須面對的東西。一個從來沒聽過“不”字的孩子,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覺的,從而也造成對失望承受能力低。而對失望承受能力低實際上是一種缺陷,它會伴隨出現(xiàn)精神痛苦和失常行為,使孩子變得脆弱、不成熟,影響孩子心理、人格正常發(fā)展,輕則讓孩子的成長磕磕絆絆,有暴力傾向和染上壞毛?。恢貏t形成孩子無休止索取的壞習慣,一旦家庭不能滿足要求,甚至會走上犯罪歧途。

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把要東西的權利交給孩子,由他決定父母同意或不同意,就像給了孩子一件他不會使用的武器,這遲早會讓父母后悔不已。人的欲望是沒有限度的,孩子同樣如此。如果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地、無節(jié)制地加以滿足,只能是“欲壑難填”,最終使孩子走向貪得無厭的深淵。

對于今天的許多孩子來說,他們可謂什么都不缺,缺少的正是“失望”。家長要敢于對孩子說“不”,家長的一個“不”字破滅了孩子一些東西,但同時也建立了一些東西:劃出了界限,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當然,讓孩子體驗失望,也不是無限度地讓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得不到滿足,父母要正確評價孩子的要求,判斷他們要求的合理性,對于合理的要求,家長要盡力滿足孩子的愿望,不能滿足的,要向孩子說明原因。

孩子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個體,他們會試著去找到界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應該向他們灌輸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要讓孩子不玩手機,聰明的家長小技巧學起來


孩子玩手機很常見的兩種情況:1、孩子纏著媽媽爸爸玩、講故事等,而大人卻沒時間陪著孩子,又不想他一直磨著自己,索性將手機、ipad丟給孩子,讓他自己在那安安靜靜地玩,家長也省心。

2、家長下班之后,不管吃飯還是休息,不管有沒有在孩子身邊,手機自己玩?zhèn)€不停,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也想學著爸爸、媽媽玩手機。

孩子自制力差,別說孩子,很多成年人都是“低頭一族”,上班路上,上班間隙,下班,甚至上個廁所都不忘帶著手機去。

然而心智還未發(fā)育完全的孩子,長時間沉迷于手機等電子產品,對他的視力和智力發(fā)展都有不好的影響。迷戀手機的孩子,更加不喜歡去戶外運動,甚至覺得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不如在家玩手機,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和身體發(fā)育。

要讓孩子不玩手機,聰明的家長小技巧學起來:

1、做好引導者

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造就什么樣的孩子,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行為比言語要重要得多。

有的人說,經常在家陪著孩子,可是孩子還是喜歡玩手機,并不喜歡媽媽陪呀?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這只能說明這期間的陪伴,是無效的陪伴。陪伴并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家長如何滿足孩子心靈需求。而家長除了為孩子身體做健康的保障之外,也要做孩子心靈的傾聽者。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多和孩子交流和溝通,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的所需所求。

2、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家長可能不僅要顧著孩子,還得忙于工作、忙于家事,就希望孩子可以乖乖坐著不搗亂,不吵鬧。然而,孩子并不是擺件,他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生性好動的孩子更不可能乖乖坐著而不覺得無聊。

要讓孩子有事做而不搗亂,并不是只有讓孩子捧著手機這一個方法哦。媽媽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一起做家務,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方說幫媽媽拿張紙巾擦擦汗之類的事。讓孩子學會體貼照顧他人,理解媽媽的辛苦,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做家務。

3、制定玩手機的制度

手機當然可以玩,孩子也可以有放松的時間。孩子的自制力不夠,就需要家長來督促??梢悦刻熘贫ㄒ粋€玩游戲的時間,如果孩子有遵守制度,就可以玩游戲。但如果孩子沒有遵守,明天的游戲時間就會縮減甚至取消。

家長要教會孩子看時間,學會遵守時間。

介紹了以上這些方法,相信聰明爸媽一定能夠掌握技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家長和孩子溝通不順的時間,不要總是責罵或者強勢逼迫孩子,而是讓孩子懂得這么做的道理。解決孩子愛玩手機的問題決不能用武力,而應該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做對的事情。

相關推薦

  • 孩子是否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
    2021-04-12 閱讀全文
  • 家長不得不知的孩子弱點 害怕 從小孩子膽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敗,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覺不敢一個人睡一個房間。 以前,我常常告訴他,沒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試試看。結果孩子還是,不僅如此,第二次膽子更小了。 現(xiàn)在...
    2021-03-31 閱讀全文
  • 媽媽要知道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 媽媽要知道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 三歲前的寶寶一般沒有太強的意識,但三歲后寶寶意識就強烈了,有了自主的意識,等寶寶3歲后有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哦。 一、寶寶天天在媽媽屁股后面跟著 媽媽們肯...
    2021-07-03 閱讀全文
  • 逆向思維讓孩子更聰明 第一階段1-4歲 對孩子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主要是通過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有趣、愉快的游戲環(huán)境,讓他萌發(fā)思考的興趣,并自己動手操作,讓孩子經常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之中。 NO.1哭笑娃娃 游戲目的: 在迅...
    2019-12-16 閱讀全文
  • 寶寶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
    2022-02-14 閱讀全文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

2021-04-12 閱讀全文

害怕 從小孩子膽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敗,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覺不敢一個人睡一個房間。 以前,我常常告訴他,沒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試試看。結果孩子還是,不僅如此,第二次膽子更小了。 現(xiàn)在...

2021-03-31 閱讀全文

媽媽要知道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 三歲前的寶寶一般沒有太強的意識,但三歲后寶寶意識就強烈了,有了自主的意識,等寶寶3歲后有這些特征,說明孩子非常愛媽媽哦。 一、寶寶天天在媽媽屁股后面跟著 媽媽們肯...

2021-07-03 閱讀全文

第一階段1-4歲 對孩子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主要是通過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有趣、愉快的游戲環(huán)境,讓他萌發(fā)思考的興趣,并自己動手操作,讓孩子經常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之中。 NO.1哭笑娃娃 游戲目的: 在迅...

2019-12-16 閱讀全文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

2022-02-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