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質量的陪伴不叫愛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幼兒園工作總結愛孩子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剛上一年級的妞妞放學歸來,不停的在和媽媽我講著學校里發(fā)生的奇聞趣事,順便介紹了一下她的新同桌,一個很漂亮的小姑娘。沒幾天,妞妞便央求我,想要帶削筆器去學校去,我問理由,她說,因為她同桌的媽媽從不給她準備學習用品,而且同桌還總是借她的鉛筆用,搞得她的鉛筆筆芯總是很粗,寫出的字特別難看。我有些疑慮,覺得妞妞同桌的媽媽對孩子放養(yǎng)的似乎有些過度。有次去接孩子,我無意間得知了一位接孩子的奶奶和妞妞的同桌住一小區(qū),我便把我的疑慮和她表達了一下。結果讓人有些混亂也讓人有些震撼。妞妞同桌是她媽媽二婚所生孩子,她媽媽在第一婚中生有個男孩,后離異男方帶,沒幾年,這第二次婚姻也迅速瓦解,由媽媽帶著孩子,從老太太不屑的口吻中,未來或許還會有第三次婚姻,因為經(jīng)??吹剿龐寢尯湍吧凶油M同出了。不得而知,這或許可以解釋妞妞同桌的學習用品為什么總是準備不好,為什么家長簽字欄里只有姥姥的斷斷續(xù)續(xù)的名字。有次,老公部門可帶家屬郊游,我和妞便一同前往,我認識了老公同事的很多家人,妞妞認識了很多小朋友。有個叫琳琳的小姑娘,和妞一般大,頭上帶著蝴蝶結,身上穿著漂亮的裙子,話不多,很文靜。妞妞和其他小朋友跑得滿頭大汗,琳琳只是安靜的坐在那里,問她話,她也只是喏喏的回答?;丶液?,和老公表達,超喜歡琳琳這種文文靜靜的女孩子。老公卻說,琳琳的父母鬧離婚鬧得很兇,琳琳受到影響,有著她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敏感和憂慮。我的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琳琳郁郁寡歡的樣子。老公老家里的表哥,生養(yǎng)了兄妹兩人,扔在四川老家做留守兒童,他們夫妻在廣東打工,后因瑣事分手,孩子由男方撫養(yǎng),可這不靠譜的爹一年都回不來家一次,錢更是寄得寥寥無幾,父母在這小兄妹的成長中似乎成了符號。每次回老家,看到他們渾身臟兮兮,光腳丫亂跑,心里總是涌出個中滋味。我們真得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嗎?生養(yǎng),生養(yǎng),我們會生,我們真得會養(yǎng)嗎?我們的孩子跟我們相比,擁有了來自家長的更多的愛,更優(yōu)渥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真得比我們幸福,心理更健康嗎?在當今,作為普通父母中的一員,我們該如何守護孩子的童年?沒錯,我們給予了孩子時間,給予了孩子耐心,卻沒有給予我們自己無時無刻的自省和自我成長。道德無底線,婚姻一團糟,孩子模仿著我們的言行,潛移默化著我們性格中的短板,長大后活脫脫我們的再生。我們忙著給孩子胎教、早教,忙著賺錢讓孩子享受更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忙著讓孩子學這學那,別輸在起跑線上??墒牵覀儏s忽略了對于孩童而言,最重要的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婚姻關系緊張抑或破裂,對于孩子的影響,一定會在他成年以后彰顯出來,當然,并不是說感情破裂就得為了孩子死扛。我們在熱衷教育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多方面學習,提升一下自己,讓自己的言行舉止更符合一個成熟成年人的行為。因為,這比給孩子買多貴的東西要靠譜的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想要的高質量陪伴到底是什么樣的?
父母都會陪孩子,但是我們的父母陪孩子時是什么樣的呢?一邊玩手機、一邊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自己玩。
這樣的場景我們在太多的場合看到過。在公園、游樂場、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著孩子睡覺時都在玩手機。
然后當我們的孩子提出質疑:你都沒好好陪我!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會說:“我一直坐在你的身邊,怎么就不是陪你呢?”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很多父母這樣的心態(tài)讓我們想起了網(wǎng)上有段時間流行的父母逼婚時的那句話:“你和他/她,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怎么就不能產(chǎn)生愛情呢!”你看,如出一轍!
那么,孩子想要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樣的?
其實只要我們想,就一定能好好陪孩子,但是前提是在每一個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戲、娛樂、讀書、吃飯、睡覺的那個時間段,請你放下手機,還有什么事能比陪孩子更重要呢?
孩子想要的高質量的陪伴是啥呢?我們隨機在校園門口采訪了幾位1-2年級的小朋友。
根據(jù)他們的敘說,總結出6-8歲這個年齡段孩子想要的高質量的陪伴。
01.帶孩子進廚房一起煮飯,煮什么不要緊,能讓孩子參與這看起來很復雜/危險的工作,讓孩子為主導做一些飯菜那就更贊了!
02.在客廳鋪上毯子或者在客廳搭一個帳篷,然后一起玩,可以一起讀書、游戲、或者就是閑聊天。
03.一起看電影,看電影的時候最好能買一大桶爆米花,一邊吃一邊看。
04.一起玩孩子最喜歡的棋盤類游戲,撲克也行。
05.和孩子一起去游樂場、圖書館之類從場所,一起選書、一起玩一些好玩的刺激性項目。
06.一起去踏青,在公園支起帳篷、吊床,一起玩耍。
07.嘗試在家里辦各種有趣的聚會,同學聚會、好友聚會,大人的聚會不要把孩子趕走,讓他們安靜的坐著/聽著,讓他們偶爾也說說話。
08.偶爾給孩子找一個特色的餐廳,全家一起吃一頓美食,讓孩子點餐、付款(包括開發(fā)票)。
09.全家一起組織生日聚會,簡單的/小型的/三五個好朋友參與的生日聚會,媽媽吹氣球、爸爸買蛋糕、一起準備各種派對小禮物。
10.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小冒險、嚇唬人的小游戲、躲貓貓、槍戰(zhàn)。
11.一起玩爸爸媽媽小時候玩的游戲(跳皮筋、扔沙包),什么好玩的游戲都行。
12.安靜的陪著在孩子的身邊,當他們在寫作業(yè)的時候,不要拿著手機陪。
13.經(jīng)常帶他們?nèi)ゲ藞鲑I菜,讓他們選擇、付錢。
14.永遠想著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們一起玩,一起成長,聽他們認真的說話。
還有類似很多孩子的訴求,其實總結完看起來都真的好簡單,每個家長都能做到。
其實也不一定都要做到,有那么幾件事、幾個瞬間、幾個片段讓孩子感覺到你真的在乎他們,真的在陪伴他們,未來孩子回憶起來也都是美好。
就像我們小時候的事情,大部分都忘記了,但是記得的只有那么幾個美好的瞬間(還有一些失落的瞬間),不是嗎?
高質量的陪伴其實很簡單
曾經(jīng)推薦過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的《大猩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安娜非??释玫桨职值年P愛,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爸爸卻總是很忙。吃早餐的時候,爸爸在看報紙。安娜上學之前,爸爸就出門做事,下班回到家,還把事情帶回家來做。安娜找他,他總是說:“現(xiàn)在不行,我很忙,明天吧。”在安娜過生日的前一晚,安娜想要大猩猩做生日禮物,得到的卻是一只玩具猩猩……
故事為什么感人?因為這種缺愛的狀態(tài)真實存在,因為故事觸及每個人心中的那處柔軟。
不少人會將這種假性留守兒童現(xiàn)象當成一種常態(tài),認為現(xiàn)在正是努力忙事業(yè)、掙錢的黃金時期,沒有那么多時間陪伴孩子,就像視頻里的故事那樣;或者認為陪伴孩子就是單純陪在Ta身邊,卻并沒有全心投入,沒有和孩子建立情感聯(lián)結,只是形式上的陪伴而已,就像繪本《大猩猩》一樣。
他們口口聲聲說,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然而卻忽視了,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可愛、沒有安全感、沒有價值、不快樂,甚至長期影響著孩子的幸福感以及享受和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然而,一個不快樂、不幸福的未來又有什么意義?
因此,高質量陪伴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孩子越小越為重要。我們曾經(jīng)寫過不少相關文章,今天再次提起,只因為陪伴真的很重要,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為過。
還有更多的爸媽,他們知道陪伴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他們的生活卻總被這樣那樣的要事占據(jù)。周末計劃好帶孩子出去玩,可是臨時有同學、朋友聚會,孩子的事情就被暫時擱淺;下了好幾次決心晚上要陪孩子讀繪本,可是每次都因為工作上的急事而耽擱。因為在他們心里,陪伴孩子是一件重要而非緊急的事情——他們總以為時間很長,以后還有機會補償。然而,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也就是生命最初的那幾年,等Ta慢慢長大了,就開始獨立。而如果沒有在他小的時候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他的獨立就可能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與父母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而且自我認知理論告訴我們,“人們總是以自己的行為為基礎,來判斷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比绻覀兛偸前雅惆楹⒆赢敵缮钪械膫溥x項目,那么我們漸漸地就會認為自己沒有那么愛孩子,而孩子感受到的也將是自己的不被接納、不可愛和不幸福。而當我們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時,我們會對Ta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愛,而愛又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獲得幸福的源泉。如此進入一個親子關系的良性循環(huán)。
所以,把高質量陪伴孩子當作一件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吧!把陪伴孩子當成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備選項目——每天騰出一段固定的時間,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只有這樣,陪伴孩子才不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而無限期延后。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更好地成長。
試著堅持陪孩子做下面的這些事兒吧!你會發(fā)現(xiàn),高質量陪伴孩子其實很簡單,每個父母都能做到。
陪孩子一起睡
3歲之前,陪孩子一起睡,最大的好處,就是給他們安全感,因為他睜開眼睛就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注。當孩子知道他可以依靠父母,可以在真愛中長大時,他的心里自然是幸福的。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這是我們國家的老傳統(tǒng),是家庭關系和睦的表現(xiàn),也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方法。當我們長大了,離家遠了,不能經(jīng)??吹桨职謰寢?,但是仍然會記得家人一起吃飯的溫馨場景,因為那里有愛的流轉。不僅如此,孩子的食欲也增加了。
一起玩一些簡單的家庭游戲
家庭游戲,就是有爸爸、媽媽(還可以有其他家庭成員)和孩子一起玩。可以是堆積木,可以是一起跳舞,可以是躲貓貓,也可以是一起蹦跳……當我們共同做一件快樂的事情,情感聯(lián)結變得更加緊密了。
給孩子讀一本書,講一個故事
陪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和孩子一同成長,最適合的時間是睡覺之前。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給孩子講好的故事。不管是讀繪本,還是講故事,對孩子都是非常好的滋養(yǎng)。
甚至是和孩子一起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
無所事事的親子時光就是很多時候被大人看起來無聊透頂?shù)摹⒌⒆訁s沉浸其中的時間。比如,孩子在反復搭幾塊積木、推倒,再搭起來;或者只是研究一塊布頭,就研究半天;再或者,只是玩水,從一只盆子把水舀到另外一只盆子里。還有時候,是什么也不做,孩子就膩歪在你旁邊,爬一爬,坐一坐,離開一會兒,又在你身邊膩歪上一會兒。
千萬別小看了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時間。孩子們就是在貌似無意義的動作中認識世界、建構自我。這種瑣細時光,還會給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滋養(yǎng):爸媽就在我身邊,他們允許我去探索,我可以走的稍微遠點,但不擔心有危險,因為我知道爸媽就在我身后。
如果真的太忙,那也請你至少把周末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在爸媽眼里,他是多么重要,他是多么可愛,這讓他有很好的自我認同感,而對自己滿意的感覺,也是一種幸福感。
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用心陪伴孩子的時候,當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幸福就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時候,大人的幸福和孩子的幸福是可以完全融合的,可以用心靈去感受到的。
原來,幸??梢匀绱撕唵蝵
很多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幸福感是可以延續(xù)的,如果孩子童年時就能夠擁有幸福感,并習得一些獲取幸福的方法,那么,在多年后,孩子獨立了,也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來延續(xù)幸福~
陪伴孩子,質量比時間更重要
很多家長會嫌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事實上,親子陪伴,質量勝于時間,只要教育理念對頭、方法對頭了,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沒什么差異。
陪伴孩子,質量比時間更重要
問=孩子媽,答=尹建莉
尹建莉老師:
您好,我有一個糾結了很久的問題,想咨詢一下您,希望您能給出個建議。
我有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得到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同時,家里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雖然家中有老人和保姆,但是誰也無法替代母親的角色,這時候我該如何選擇?老大雖然剛上小學一年級,學習穩(wěn)定,但我總覺得不如全職媽媽親身陪伴他的好。比如說:孩子現(xiàn)在每天中午要到托管班吃飯,晚上放學到托管班那里寫作業(yè),等我下班再接他回家,孩子現(xiàn)在雖然沒有大的問題,但是我很擔心將來有問題了,而關鍵的教育時機錯過了,我后悔也來不及了。上托管班我自己覺得是下下策,但也是無奈之舉:一是考慮家里還有個15個月的小寶寶,擔心老人來回接送,老大吃不消,二是孩子不聽老人的,老人無法輔導孩子寫作業(yè)。
我很糾結,工作和孩子教育一定是對立的嗎?我該如何選擇?是否要回家去做全職媽媽嗎呢?麻煩尹老師您給我出個主意。
非常感謝!
孩子媽
—尹答—
孩子媽:
您好。
我不建議您去做全職媽媽,一個女人不應該為了孩子舍棄自己的事業(yè)。
其實我覺得只要你的教育理念對頭、方法對頭了,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沒什么差異,不要認為整天陪著孩子就怎么樣了。尤其現(xiàn)在孩子他已經(jīng)上學了是吧,他上學的時候你也沒辦法陪著他呀。所以,我覺得親子陪伴不是看時間長短,而是看質量,媽媽的陪伴和良好的影響,是老人或者托管班根本就替代不了的??偟膩碚f就是只要在教育大方向上面沒有錯誤,媽媽又能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在教育上就沒有什么問題,所以,我建議你不要辭職。
在陪伴孩子的時間里,媽媽一定要注意:充分給孩子以自由,就是你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全部都應該是特別愉快的,而不是讓孩子緊張的,那么孩子在其他地方所受到的那些約束啊,還有負面的管教呀,根本不會對孩子形成太大影響。這個你就放心吧,不用太擔心的。
讓老人輔導孩子作業(yè),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孩子的作業(yè),任何人都不要讓他去輔導,那個作業(yè)是孩子自己的,應該由他自己去完成。如果孩子從小就形成了寫作業(yè)要別人看著寫,做題還要別人輔導著來做,那真的是一個很糟糕的習慣,要慢慢的讓孩子知道。他有絕對的自由掌控自己的時間,尤其在寫作業(yè)上,讓他意識到寫作業(yè)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他遇到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主動來問媽媽爸爸,然后才能給他一些指點,這就夠了,不要從一開始就有“孩子的作業(yè)是需要有人輔導的”觀念,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
在我看來,上托管班弊大于利,孩子已經(jīng)被管束一天了,你又把他送到托管班,對他的自由和天性都會形成束縛,更何況,現(xiàn)在很多托管班的質量一般,如果有老人在家,不如讓孩子回家玩去吧,或者和其它家長合作,今天你早點回來接孩子,明天我早點下班接孩子回來,總之自己想辦法,不要讓孩子上那么長時間的托管班。
做有趣的父母陪伴孩子
做有趣的父母陪伴孩子
1
在親子閱讀交流時,有媽媽問我,“我不知道怎么給孩子講繪本,更講不好故事,因為我無法想象更多的東西,感覺自己講得沒有趣味,孩子不愛聽?!?/p>
還有媽媽問,“能不能給孩子讀童話?”
我看到這樣的問題覺得很奇怪,怎么會有這種擔憂呢?
原來她們是怕童話故事太美好了,孩子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吃虧。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今的我們變得越來越怕,是騙子太多了,還是世界變了味呢?
很多父母竟然將圣誕老人和小仙人們從孩子的世界里趕跑,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假的,而一次又一次地告訴孩子狼外婆才是真的。
其實,童年一定要有童話的滋潤,心靈總需要一些特殊的養(yǎng)料來滋養(yǎng)的。
我們不能高尚地視金錢如糞土,但是金錢真的無法滋養(yǎng)心靈。
我們也不能忽視這個世界的殘酷,但是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面前,我們總還是需要一些空間來安放自己的心靈,讓自己與自己對話。
把一個孩子的童年時光不斷壓縮,養(yǎng)育更多“成人版”兒童,似乎成為了很多父母的追求。
要知道,童年有童年的趣味和美!
2
沒有想象力的人生實在無趣。
為什么你跟朋友在一起聊天總是無話可說,跟孩子在一起有時顯得呆若木雞?
有一種父母就是這樣的,他們非常排斥想象力,不管做什么總是強調(diào)事實,甚至將圣誕老人和小仙人們都趕出屋子。
干巴巴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情調(diào),這種生活的態(tài)度非常容易影響孩子。生活在一個無趣的家庭里,孩子的想象力很難得到發(fā)展。
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遠遠比成為一臺會掙錢的機器要強得多。
貝魯泰斯曾經(jīng)說過“想象力是人生的肉,如果沒有想象,那人生不過是一堆骸骨?!?/p>
一個人小時候如果想象力沒有得到發(fā)展,那他也許會一事無成,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太多的東西需要靠想象力。
而擁有想象力的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能感到快樂。
特別是對于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能讓他避免很多的傷害。
曾看過一部電影《美麗人生》,記憶深刻。
片中講述了意大利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納粹集中營,父親不忍年僅五歲的兒子飽受驚恐。
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慈愛的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zhàn)爭的陰影,利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每個人必須接受集中營中種種規(guī)矩以換得分數(shù)才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為獎勵。
最后孩子乘坐在盟軍的坦克上尋找人群中的母親,重新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只當是做了一場規(guī)則嚴厲游戲。
當兒子看見街上很多店鋪的窗戶上寫著“猶太人與狗禁止入內(nèi)”的標語時,好奇地問父親為什么,他又這樣告訴自己的兒子:“他們不歡迎猶太人和狗,各有各的喜惡,前面有間五金店鋪那里不歡迎西班牙人和馬進去,再前一點有間藥鋪,那里不歡迎中國人和袋鼠,人家不歡迎有啥辦法,我不喜歡西哥特人,明天給咱們的書店弄個標語不歡迎西哥特人和蜘蛛”。
這是一種睿智而深沉的愛。
面對厄運,怎么自救?還是靠智慧和強大的心靈。
3
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請讓閱讀來幫忙。
“想象力比知識重要”這句話曾經(jīng)非常流行。其實它的初衷是為了讓人重視想象力,愛因斯坦說的時候已經(jīng)讀了不少的書。
因為想象力和知識并不矛盾。
孩子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獲取想象力騰飛的知識。
你不要以為靠胡思亂想就能想象出好的東西。我覺得知識是土壤,想象力是上面生長的各種東西。
讓孩子閱讀,可以為想象力的發(fā)展提供養(yǎng)料,也給他們的人生增添趣味。
父母可以給孩子們講童話故事和神仙的世界。
有人說,神話沒有任何的價值。
不敢茍同,依然記得自己小學時讀希臘神話和一千零一夜故事時的感受。
《海的女兒》讓一個孩子感受愛的力量和生命的意義。而阿拉神燈和飛毯更是讓人覺得這個世界不可思議。
同樣的人眺望星空,那些相信神話的孩子的感觸和不相信神話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有媽媽給孩子讀童話或者神話,說有點枯燥無味,總是一樣的劇情,一樣的結果。
建議你一定要看看給孩子讀的是什么版本,什么名師點金版、經(jīng)典刪減版,這些書就算包裝再好,也不要拿來讀,這些是被人加工之后,嚼過的東西,食之無味。
所以盡量找完整版給孩子讀,給孩子讀的書不要馬虎。
另外閱讀也能讓孩子從書本中學會勇敢、正直、自律、善良的一些道德品格。
孩子的心靈里,真的需要這些種子。這些東西都是陪伴孩子一生的。
4
孩子們生來就富有想象的天賦,只是很多時候遭到了破壞。
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你要小心保護,積極地鼓勵。
我發(fā)現(xiàn)兒子一個人在家里玩的時候,會將自己的那10多只恐龍在床上擺開,然后開始自己編故事玩。
他的想象世界里,自己是一只棘龍,也是其中的一員。
每次看見他這樣玩,我都會小心翼翼地觀察,傾聽,不去打攪。
他常常玩完后就會將恐龍在桌子上排一列長長的隊伍,非常有秩序感。
有些孩子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或者角色扮演的游戲,也常常是孩子自身想象力發(fā)展的需求,父母要積極地鼓勵。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會強硬地將孩子搭建的場景拆掉,說是要整理房間,沒有打招呼就破壞掉孩子的想象世界。
你不僅僅是破壞了孩子的樂趣,也許還破壞了孩子的興趣和天賦。
5
試著讓孩子去編故事。
兒子常常會跟我編一些故事,他會講書本里的故事,但是講著講著他就會天馬行空地編。
常常有點離譜,但是我知道不能否認他,反而應該去保護。
給孩子讀故事書的時候,就是培養(yǎng)孩子想象力的好時機。
每次給孩子讀故事,可以在一些關鍵的地方停住,然后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象下面的故事情節(jié)。
然后再跟孩子一起去看故事的發(fā)展,如果孩子猜對了可以鼓勵他。如果沒猜中,那也可以夸獎孩子“你編的故事跟書里的故事一樣精彩,甚至還要好些呢!”
可以試著這樣去訓練孩子的想象力。
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寫不好作文?
一個是閱讀量少,沒有足夠的詞匯和語感來支撐,因為這些是作文的骨架和血肉。
另外就是實際的經(jīng)驗少,平時兩點一線的生活,很難去真正體驗生活。
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力。有些媽媽說孩子也讀了不少書,還是寫不好,就是這個原因,因為頭腦里的概念和思想才是一篇作文的靈魂。
當孩子有充分的想象力,那他才會有好的構思,才會有精彩絕倫的描述,甚至一些出乎意料的神來之筆。
更重要的是,有趣的人離不開想象力,有趣的人生更需要想象力。
做有趣的父母,養(yǎng)有趣的孩子吧!
孩子成長,重在陪伴,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專
關于陪伴,我們說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但是有時候卻沒有很好的效果,問題就在于父母陪伴孩子時是否“身在曹營心在漢”。今天熊媽和大家分享的文章來自熊孩子的專欄作者嘉明媽媽。嘉明媽媽和她的中美混血嘉明寶貝生活在加州陽光下,崇尚快樂自由,順其自然,寓教于樂的美式輕松育兒理念。最讓熊媽佩服的是,這位媽媽時常會反思自己的育兒和生活,將自己的經(jīng)驗或者教訓無私的與給位媽媽分享。
“智愛”就是爸爸媽媽以及其他人充滿智慧地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有質量的愛、科學的愛,與驕傲、任性、自私的溺愛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爸菒邸钡牧硪粋€解釋就是多陪陪孩子,而不是用金錢來彌補自己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男孩子在物質上的要求其實很低,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也許每天只有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但只要是全心全意、不受任何干擾的陪伴就足矣。男孩子所需要的,是媽媽的精神之愛,而非物質之愛。
關于一心一意陪伴孩子這點,給媽媽的啟發(fā)是很深的,寫下上篇博文的時候,媽媽就許諾要來寫一篇關于專心陪伴孩子的博文,由此也就引出了今天博客的主題-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專。媽媽先來自我檢討一下,然后再說說現(xiàn)在如何做到一心一意地陪伴明明小朋友的,也算是對媽媽自己犯下錯誤的改正吧!
檢討一:媽媽是全職媽媽,認為每天24小時守著明明(除去晚上睡覺的時間),就算是陪伴在小朋友左右了,小朋友就應該體會到媽媽的愛,但其實不然,媽媽之前對明明小朋友的陪伴是毫無意義的陪伴,因為一般情況下都是媽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要么在電腦前,要么在廚房,再要么就是抱著手機,而明明小朋友都是東逛逛西兜兜地自己玩玩具。
檢討二:很多時候,明明小朋友也很是希望媽媽能夠專心地陪他玩一玩玩具,但鑒于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處于心中有話說不出的階段,所以想表達愿意或不滿,只能以哭鬧來解決。此時的媽媽就會覺得有些不耐煩,以此給明明小朋友扣上了“不聽話”、“太不乖”的帽子。孰不知,其中錯的人不是明明,而是媽媽自己。
檢討三:媽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到,如果其中的某一天,媽媽沒有什么太多的事情,真正做到專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哪怕是只有10分鐘;或者認認真真地講幾個故事,那么明明小朋友隨后就會乖乖地自己玩、好好地大口吃飯。如果如檢討一或二中所說,媽媽沒有專心陪明明的話,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就會要么拒絕、要么推碗、要么要這要那地提一堆要求,媽媽由此又給明明冠上了一個“罪名”-以前乖乖吃飯的明明哪里去了?這孩子是越大越不乖了。但...此時不好好吃飯的明明,是以此來吸引媽媽對他更多的注意力呢!
檢討四:經(jīng)常地,媽媽站在電腦前寫博客或回留言或做其它事情的時候,明明總是來推媽媽,想把媽媽從電腦桌前推開,媽媽剛開始的時候不明白,認為是明明小朋友的淘氣或不聽話,但現(xiàn)在算是明白了,明明小朋友是嫉妒媽媽花在電腦上的時間,希望媽媽能夠多陪陪自己呢!
其實,小朋友的愿意是多么得簡單、多么得容易實現(xiàn)?。“雮€月前媽媽就應該寫下今天的這篇博文,但一直遲遲沒有動手,緣由在于媽媽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改變,看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智愛”?是不是多陪陪小朋友,明明又會回到以前那個乖乖寶?兩周的試驗與觀察證明,媽媽的判斷是正確的,媽媽的決定是明智的。媽媽以下就來聊一聊為明明小朋友做了哪些改變吧!正如前面所說,算是對媽媽自己犯下錯誤的改正吧!
改正一:媽媽自從懷孕開始,就一直把電腦放在客廳(現(xiàn)在明明玩樂的專屬地盤)。在明明小朋友還沒出生的時候,媽媽圖的省事,因為載著“大西瓜”上下樓著實不方便和精疲力竭;而明明小朋友出生后呢,為的是“陪”明明方便(注意,媽媽這里的“陪”字用了引號),媽媽想的是自己可以一邊用電腦,并且一邊看著明明小朋友,明明小的時候還好,不需要媽媽太多的關注,媽媽寫博客或回郵件的效率和速度確實很高;但漸漸長大的明明小朋友,希望媽媽更多的陪伴與關注,因此,媽媽又請爸爸把電腦搬回了一樓的書房,這樣一來,媽媽只能在明明小朋友睡覺或爸爸在家的時候來上網(wǎng)、寫博客或回復大家的留言。
改正二:媽媽之前即使不在電腦前,也總是手機不離身,這樣隨時可以用手機上網(wǎng)看信息、回郵件、看新聞或微信、QQ的空間。其實想想,這樣手機不離身地“陪”明明,和媽媽站在電腦前,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還是一樣地心不專,而且遭小朋友的嫉妒。于是現(xiàn)在手機不再跟著媽媽走,會放兩個地方,一個是廚房,一個是以前的電腦桌,這樣如果有電話來,媽媽還是可以接到;但其它的聯(lián)絡就沒有那么著急(象微信或QQ信息),都等有機會了一起處理。
改正三:明明小朋友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他不喜歡媽媽用電腦或手機,但很喜歡和媽媽一起看書。沒有電腦和手機的干擾了,媽媽現(xiàn)在經(jīng)常是坐在沙發(fā)上看自己的育兒書,而明明小朋友則在媽媽的腳邊,也抱一本書或幾本書自己翻著看,有時也會和媽媽一起坐在沙發(fā)上看。其實這也是不錯的一個互相陪伴的方法呢,不但培養(yǎng)了小朋友讀書的習慣,而且媽媽也有了自己讀書的時間和機會。
改正四:媽媽不記得是在哪本育兒書中讀到過,爸爸媽媽為了彌補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會為孩子買很多玩具,但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們對這些玩具也是絲毫沒有興趣的;而且即使有興趣,他們也不會從自己的瞎玩中受到什么啟發(fā)或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即使玩具再多,還是需要爸爸媽媽一起陪孩子們玩。明明的玩具很多,媽媽現(xiàn)在沒事的時候,會和明明一起玩、一起開小汽車、一起踢球、一起搭積木、一起抱抱熊熊,由此媽媽也發(fā)現(xiàn),明明是越來越會玩他的玩具,也玩得越來越專心。很多時候,明明還是自己玩,媽媽只需要坐在一邊看著,小朋友就會玩得很開心,而且還會經(jīng)常叫“媽媽看看”。
改正五:媽媽在陪明明的時候,也不是總舉著相機或手機在拍照了,一些特別的情、特別的景,媽媽還是會努力記錄下來,但一般的隨拍及雜片,就能省則省了吧!明明不喜歡媽媽用電腦或手機,同樣也不喜歡媽媽在陪伴他的時候,總舉著相機說“明明看看媽媽”、“明明看這里”之類的話。
媽媽發(fā)現(xiàn),如果每天能夠專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小朋友將是事事順心,媽媽說什么他就會做什么,而且吃飯睡覺都是個乖乖寶,說是個“天使寶寶”一點都不夸張。媽媽之前的時間,幾乎被電腦、手機或做飯占滿了,真的沒有太多的時候陪明明,而現(xiàn)在可謂是有大把的時間真正陪伴在小朋友左右,明明真的又變回了以前那個乖巧懂事、通情達理的乖寶寶。看看,媽媽只需要做小小的一點點改變,小朋友的愿意多么容易滿足啊!
通過明明小朋友,媽媽總結出一個觀點:每個小朋友都渴望爸爸媽媽的關注和陪伴,他們的哭鬧,很多時候是為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因此,爸爸媽媽們,每天只需要您30分鐘或一個小時的專心陪伴,換來的將是一個乖巧快樂的好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媽媽不記得是在哪本雜志或哪本育兒書或網(wǎng)上的一篇文章中讀到過,孩子三歲前,是否得到爸爸媽媽充分的關注與專心的陪伴,將會影響他們今后發(fā)展的很多方面-情商、學習、自立、工作、待人處事等等。因此媽媽決定在這關鍵的三年中,盡最大的可能和能力陪陪明明,話再說回來,除了這三年,今后的成長道路上,媽媽還能有這樣的機會陪著明明嗎?孩子一轉眼就會長大,所以媽媽一定要珍惜再珍惜??!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p>
每一次聽到這句話,都會讓幼師感到深深的無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兒園教育,沒有家長的參與與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這7點,再好的教育也沒有用!
1、有閱讀的氛圍
有位爸爸曾經(jīng)驕傲地告訴我:我家并不奢華,但唯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家里擺放著一張大大的書桌,我和孩子可以隨時在上面閱讀、作畫,書香的熏陶勝過一切口頭說教。
我欣賞這位有遠見的家長,還有什么教育比潤物無聲更美好呢?如果孩子身邊總是充斥著玩具與零食,他就可能變得貪玩、貪吃;如果家里的麻將聲爭吵聲此起彼伏,孩子的世界就會充斥著暴躁與不安;如果房間里總是飄著書香,孩子的心靈就能得以滋養(yǎng)。
所以,有閱讀的氛圍,是養(yǎng)育好孩子的第一要素。
2、從尊重孩子的老師開始
幼兒園里,經(jīng)常會見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某位家長因為孩子之間的小磕碰,與老師園長鬧的不可開交。孩子磕碰了,父母著急,這是人之常情。但在沒有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前,因一時的沖動,而責罵老師,我想這樣的家長很難培養(yǎng)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孩子。
每個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都是父母美德的傳承;每個孩子身上的頑劣,都是父母缺點的映射。所以,家風永遠是一面鏡子。為了讓這面鏡子更明凈,家長要給自己制定規(guī)矩:不說謊話,給孩子的承諾一定兌現(xiàn);不在孩子面前議論是非、抱怨生活;不和孩子討論老師,維護孩子心中的敬畏和熱愛。
3、溫度做到剛剛好
育兒就如養(yǎng)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小脾性,有的喜陰,有的喜陽。父母在處理大事小事的過程中,溫度的拿捏很重要。過熱過急,會矯枉過正;過冷過硬,又會傷了自尊。唯有時刻保持一份溫和的心性,才能把孩子調(diào)教得同樣有智慧。
除了吃飽穿暖,關懷孩子內(nèi)心的溫度,才是更加重要的。責罰孩子要有度,不可輕易觸碰他的尊嚴。常常剝奪孩子自尊的最壞后果,莫過于讓他鄙薄自尊并且習以為常。
4、讓孩子在贊美中成長
教育中的“放養(yǎng)”論由來已久,但據(jù)老師的所見所聞,許多家長的放養(yǎng)是無底線的,甚至包括“是非觀”的放任。
孩子搶別人的玩具,你不能視而不見;孩子幫助他人,事后你要表揚;孩子為你端茶倒水,幫你做家務,都要及時地表達謝意。從小讓孩子懂得是非、學會擔當、樂于付出,這比學知識更加重要。
當孩子事情做得漂亮,也要不吝贊美,孔雀會在贊美中開屏。但表揚需要藝術,不可過大過空,要有針對性,例如:你繪畫的創(chuàng)意很特別;你聽課的表情很專注……永遠要記得,孩子天生的聰慧是不必表揚的,后天的努力才值得鼓勵。
5、父母要舍得“用”自己的孩子
你曾經(jīng)拒絕過孩子主動幫你做事情的請求嗎?比如說,他想幫你洗衣服,你擔心他弄得滿身、滿地的水 ;他想幫你掃地,你可能嫌他掃不干凈;他來幫你洗洗腳,你又不好意思......
不如,多“用用”你的孩子吧?讓他試著自己洗洗小襪子、幫你掃掃地、這是也是一次鍛煉的機會,也是一次幸福的經(jīng)歷。
如果什么都不舍得讓孩子做,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實踐,我覺得這很可惜。只有讓孩子去做,在不斷的“好心辦壞事”的歷練中,她才能掌握做好事情的技巧。
6、重視老師的點評
教育不是察言觀色看表象,我們需要的是洞察力。作為一名幼兒家長,要看重老師對于孩子的每次點評,比如“飯后喜歡和小朋友打鬧”,打鬧,只是一種行為方式,打鬧的背后,也許是自控力不夠,也許是對班級規(guī)則的漠視,也許是對教師敬畏感的淡化。
這時,就需要家長和孩子有一次正式而坦誠的對話,在不設防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7、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幼兒之間的游戲玩耍,最易生矛盾、鬧別扭。此時,家長最為合適的做法,是盡可能地做一個觀眾,看孩子如何對付煩惱??催^之后,你才知道他缺什么,你需要幫他做什么。
經(jīng)??匆娫S多家長要么袒護要么勸離,這種直接幫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許可以解決暫時的矛盾,卻給孩子留下永久的依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家長放手不管,導致家庭和園所不能實現(xiàn)有效的連接與支持。那么,再好的幼兒園教育也沒有用!
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不快樂(全托)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孩子送進全托班。很多孩子就是這樣被送進全托班的。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父母就是沒時間照顧孩子而將孩子送到了你最好的幼兒園全托,滿以為自己的孩子會受到最好的教育。事實上,送入幼兒園的孩子能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長們都很高興,為自己明智的選擇而高興。然而,真正的弊端出現(xiàn)在孩子上初中后,他們遇事唯唯諾諾,對父母格外的依戀,而且很多時候做的事情和學齡前兒童一樣
,似乎又回到了幼兒時期。父母很是迷忙,不知是何原因。
原因就在于,孩子們?nèi)狈Ω改妇牡暮亲o、愛撫和關心。孩子們在幼兒時期,就沒有接收到這些信息,他們就沒有安全感,也不可能有足夠的大量去交往。沒能形成一個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的能力、智力和社會性都沒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是父母漠視孩子情感需求的結果。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深愛她們的,不是用物質去刺激他們,而是用行動去關愛他們,經(jīng)常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困難的時候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這樣,孩子才會因為有父母的關愛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