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這一年:我30歲,孩子3歲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幼兒故事3歲 幼兒園教師一年工作心得 幼兒故事7歲 這一年:我30歲,孩子3歲我周圍有很多的朋友,還有很多的我喜歡的娛樂活動!我有時候偶爾會覺得真是為這個小家伙操碎了心!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我高興地奔跑過來,撲在我的懷里說:“媽媽我想你了?!蹦且豢?,抱著孩子就像抱著整個世界。而我真的就是孩子的整個世界!這一年:我33歲,孩子6歲正當年的我,工作壓力很大,甚至連聚會的時間都很少!呵呵,真的是費盡了心思在他能上好學校的問題上了,總算踏實了。孩子終于上小學了,這是多么值得紀念的事情。上學回來的第一天,晚上要睡覺時,他告訴我"從今天開始,我要苦到六十歲啦!"他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孩子已經(jīng)對與我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喜歡每天去學校。甚至,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边@一年:我39歲,孩子12歲這時工作對于我來說,完全駕輕就熟,家里也沒什么好操心的,所以我總想著能夠多陪陪孩子!可孩子上初中了,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幾個月回一次家,才能見上一次面。他們開始不再依賴我,甚至,喜歡和我對著干。他們的腦子里想的是“我有我的生活!”“我要獨立!”我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自己來吧。”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這一年:我45歲,孩子18歲工作上再有什么樣的突破對我來說都算不上什么了!我就希望天天回家能聽到孩子說“媽,晚上吃什么呀?”可我能等到的只是周末孩子給我來個電話說:媽,我錢花完了!再給我匯一些!可即便是這樣,我還是希望孩子能經(jīng)常給我來個這樣的電話。可這時,孩子離開家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回來的幾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裝不下了,準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边@一年:我51歲,孩子24歲這時,我不再有那么多工作了,朋友也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少,我得想辦法打發(fā)我的時間。而孩子們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我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這一年:我57歲,孩子30歲孩子結(jié)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我的親家,見面就更少了。我已經(jīng)習慣了只有老兩口在家的日子。但是,我最希望聽到孩子對我說:“媽媽,今年我回家過年啊!”當孩子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我們已經(jīng)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已經(jīng)不包括我們在內(nèi)了。我們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經(jīng)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無論孩子身在何方,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那時我覺得天天都想見見孩子,可卻見不到)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么幸福。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抱怨:抱怨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yǎng)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么幸福??墒怯袝r我們卻會抱怨:抱怨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yǎng)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10多年后,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10多年后,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你一定要記住,孩子會不停地成長,過了這個時期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特性。你是不是常常在孩子斷奶后懷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是不是看到他小時候吮手指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jīng)為了要不停地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后,特別想念他曾經(jīng)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后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么時候才能去上學啊……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么難得與寶貴。正因為如此,就應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更應心存感恩,謝謝上天給我一個孩子,讓我分享與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努力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體會在一起的幸福。我盡量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束縛、牽絆和阻擾。我認真思考,也努力實踐管教的分寸與尺度,既盡力而為,也量力而行,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幫助他練就強健的翅膀,以便來日可以自由快樂地飛翔。我會告訴孩子: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還有一條路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3歲定一生,3歲前你要跟孩子說什么


3歲定一生,3歲前你要跟孩子說什么

三歲定一生,已經(jīng)有了科學依據(jù)。如果你的孩子還沒超過3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也許會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人類的大腦是唯一一個在出生后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歲前。三歲前,大腦會發(fā)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這三年里,大腦會建立700-1000個神經(jīng)連接,但是讓大腦建立這些連接的是什么呢?其實是語言。誰的語言?孩子父母的語言。

很多人以為三歲前的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隨便在他們面前說什么都可以,然而這種觀念已被證明不正確。

一個正在迅速發(fā)育的大腦,會通過聽覺和視覺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把大腦比喻成一個機器,出生后三年家長的言行其實是在創(chuàng)造這個機器的過程。(你說的每個詞語,都在塑造你孩子的大腦)

一個延續(xù)多年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到四歲前,貧窮家庭的孩子聽見的單詞總數(shù)比富裕家庭孩子少3千萬,而且他們聽見的單詞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否定的、簡單粗俗。

沒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很容易采用一些簡單的命令性短句,比如:不許哭!不要碰!坐好!

貧窮的生活給父母帶來更多的焦慮和負面情緒,他們也很難有心情耐心的給孩子“講話”。

三年之后,貧窮家庭的小孩接受到的新詞語、復雜的詞語會比富裕家庭的小孩少很多,即便它還能在以后的時間里通過教育去學習很多東西,但是它已經(jīng)成形了——它接受新知識的方式基本已經(jīng)定型。美國現(xiàn)在很多研究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專家已經(jīng)指出,所謂的學前教育時間可能都已經(jīng)晚了。

教育,從剛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了。學校并不是教育的起點,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一種檢驗。他們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數(shù)學能力、空間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甚至都和這三年聽到的單詞有關(guān)系。

所以,當孩子正式進入學校以后,他們的學習能力會有顯著差異。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并非不努力,但是他們成績就是不好,他理解一些知識就是比別的孩子慢,等等。貧富家庭的孩子,差的真的只是錢嗎?現(xiàn)在你看到了,他們根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每一天,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拉開一點。

為了減少平窮家庭孩子與富裕家庭孩子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美國兩位經(jīng)濟學家建立了一個公益項目,叫做“3千萬個單詞行動”。這個項目資助美國貧窮家庭孩子入學前的教育,為了縮短貧窮家庭與有產(chǎn)家庭孩子學習差距。

三歲前的小孩該和他說什么?

也許你已經(jīng)給你的寶貝提供最好的生活了,但那遠遠不夠。你有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去塑造他們的大腦嗎?

用下面這個方法,給你的孩子建設出一個聰明的小腦袋吧。這個方法也是“三千萬單詞行動”經(jīng)過多年探索總結(jié)出來的方法。

你應該對孩子說:

與數(shù)字有關(guān)的詞語:三歲前對孩子說與數(shù)字有關(guān)的詞語,比如1、2、3等純數(shù)字,以及準確說出十、百、千、萬等,對他們之后的數(shù)學能力有很大幫助;

與空間有關(guān)的詞語:準確的向孩子描述大小、形狀、距離、重量等等都有助于幫助孩子理解兩個物體的空間關(guān)系??臻g感知能力是學習科學、高科技、工程學的基礎。

與毅力有關(guān)的詞語:無論一個人的天資多么聰穎,沒有恒心與毅力,很可能一事無成。孩子聽到越多表揚他們“毅力”的詞語,他未來就越可能堅強面對挑戰(zhàn),取得更大的成就。

與自律有關(guān)的詞語:你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小孩能認真聽完一堂課,自覺完成作業(yè),而有些則不能。這種自律性會延續(xù)他們一生。最新研究表明,一個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與撫養(yǎng)這個孩子的人的語言有關(guān)。

與同理心和道德感有關(guān)的事情:如果你表揚一個孩子的行為,這個孩子就會在這件事情上表現(xiàn)出堅持性;如果你表揚孩子這個人,他就會漸漸成長為一個高尚有道德心的人。

現(xiàn)在你知道每天該喂你寶貝的大腦什么食物了吧?

3歲孩子為何“競”愛第一?


在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爸媽邀功請賞:“媽媽!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師夸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薄傊?,孩子們差不多把每個小游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三四歲的孩子為什么喜歡和別人比賽呢?

3歲起競爭意識日益強大

根據(jù)科學家的研究結(jié)果:3歲到3歲半的時候,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起來,這個年紀的競爭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寶寶在競爭中受益匪淺: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競爭也是人類交流的一種方式);學會面對壓力;學會自信;學會應付失敗和成功;學會自我展現(xiàn)等。

當然如果事事競爭、時時競爭,就會過猶不及,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偏執(zhí)。

不要阻止孩子的競爭

競爭標志著孩子的成長,以及衡量成長是否適齡,所以阻止孩子的競爭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父母需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或者予以疏導,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競爭中失敗了,父母應該告訴他“你雖然在幼兒園跑步很慢,但是你的手工做的特別漂亮。”

成功和失敗在這個年紀表現(xiàn)得很直接,雖然孩子在“失敗”時的挫折感是真切的,但是只要批判標準是天然的,或者小朋友們自己定的,而不是外界,比如老師或者家長強加的,孩子們就會特別快地擺脫挫折感。

競爭鼓勵也不能頻繁

由于競爭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天性,他們在幼兒園也適應了競爭機制,如果父母把比賽當成伎倆使用,孩子會乖乖上鉤。但是如果家庭中類似的競爭鼓勵過于頻繁,甚至每天都以成敗論犒賞,孩子就會有過大的壓力,還會產(chǎn)生一種讓人傷心的錯覺:爸爸媽媽的愛與我的成績、能力有關(guān)。

如果競爭的動力來自孩子自身,就聽之任之。如果父母的虛榮心煽風點火,或者反之,父母禁止孩子與別人競爭,那都是有害的。

3歲、7歲、10歲,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黃金期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后就“定型”了。

所以,3歲、7歲、10歲,不僅是腦部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補習班也很難補回來。

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就要好好把握這三個黃金時期,從小鍛煉孩子的大腦潛能。

0歲~3歲:發(fā)展大腦本能

這段時期鍛煉大腦潛能的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而要打造長大以后也很活躍的大腦基礎,重點就在訓練腦神經(jīng)細胞具備最基本的本能。

3歲之前的兒童腦部,會陸續(xù)出現(xiàn)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xiàn)各種特征,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比方說,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敝v完后卻毫無動靜,不妨改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孩子聽了就會開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卻依舊慢吞吞,不如提議:“看誰先跑到那邊。”孩子就會產(chǎn)生斗志往前跑。這些都是生存本能產(chǎn)生了想競爭的特性后,進一步引發(fā)的反應。此外,兒童雖然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對于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chǎn)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0歲~3歲這個階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著孩子有沒有會做很多事?或是有沒有比別人強?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并且經(jīng)??洫労⒆印?/p>

3歲~7歲:戒除大腦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yǎng)主動想做的心情,就不會啟動自我酬償系統(tǒng);自我酬償系統(tǒng)不作用,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fā)揮,加上沒有貫徹到底的企圖心,最后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么孩子不想馬上去做。若是因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因為正在玩樂高,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xiàn)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玩樂高,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這種因應方式就是促進自我酬償系統(tǒng)作用啟動,讓孩子主動說出:“我愿意先去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為先決條件。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yǎng)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3歲~7歲適度進行“修剪”,徹底打好腦神經(jīng)傳導回路網(wǎng)的基礎非常重要,這并不是教授知識與技巧的時期。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扎穩(wěn)基礎,打造念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

7歲~10歲:培養(yǎng)大腦的主動好習慣

7歲~10歲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不過從鍛煉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必要注意的,那就是不要總對孩子說“快去念書”這種話。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xiàn)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jīng)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主要關(guān)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么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學,不如這樣鼓勵孩子:“媽媽小時候也很怕自然科學呢!不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幾次下來之后,自然科學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來打算怎么辦呢?”

話說到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說給孩子聽也無所謂?;蛘呖商岢鰞煞N方式,問孩子“你想選哪一種?”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我也要這樣!”、“我會這么做!”等到孩子努力想出來之后,別忘了大力稱贊。借由這種方式養(yǎng)成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頭腦。

0-3歲孩子的教養(yǎng)


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前的孩子教育不好,孩子越大越頭疼。

為什么要從0歲說起,0歲實際就是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孕育的時候,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其實,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外面世界的感知了解了。所以就出現(xiàn)有的孩子出生后會很平和,不哭鬧,準點吃奶,準點睡覺;有的孩子卻哭鬧不止,吃飯睡覺沒個準頭。其實,這些都是在娘胎里帶來的。

我兒子在孕育的時候,我只期待孩子健康,不論男女,心情開朗,三餐按時吃,餐后兩小時補充水果類零食,晚上10點左右休息,孕期4個月后每天都聽聽平穩(wěn)安詳?shù)慕?jīng)典樂曲。孩子出生后基本保持了在胎中的規(guī)律,不愛哭鬧,每餐間隔2小時,吃飽就停嘴,聽著輕音樂入睡。

我侄女在孕育的時候,她母親一心想要兒子,患得患失,愛發(fā)脾氣,還把脾氣歸結(jié)為孕期反應,飲食憑心情,想吃就吃,聽音樂也憑心情,什么歌都聽。侄女出生后也是哭鬧不止,一會兒吃一點,一會兒又哭一下,有時看著睡了也自己哭醒,弄得大人手忙腳亂,焦躁不安,大人的焦慮又影響到孩子,惡性循環(huán),家中都不安寧了,老人卻歸結(jié)為女孩子愛哭,真是無語了。

孩子們在母乳喂養(yǎng)下,到6個月的時候,正是母乳免疫力退化,自身免疫力不足的時候,孩子就會迎來第一次的感冒侵襲,而且6個月大的孩子除了口不能言,基本已經(jīng)能聽懂大人的言語了。我就抱著兒子,輕言細語的告訴孩子感冒了不舒服,要吃藥,嚴重的時候會打針,借助這些外力才能更快的恢復,小小的人兒認真的聽著,懵懵懂懂,依舊乖乖的吃藥打針,平穩(wěn)渡過感冒時期。

侄女(她母親還在在意她不是男兒身,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帶著)卻是被逼著吃藥打針,強行的用喂藥器灌藥,幾個大人輪番上陣,摁著打針,侄女更是哭鬧得厲害,小小的身體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藥都吐出來,感冒越來越嚴重,最后只能輸液才治好,輸液扎針扎頭頂,更是哭鬧得針都扎不進去,看著真心疼。

我對孩子的教育以溝通為主,打罵為輔,對孩子就像朋友一樣,做事之前約法三章,誰做錯了誰認錯,按約定接受批評和懲罰。猶記得兒子一歲左右,嘴甜甜的,愛叫人,鄰居們都喜歡,也愛給東西他吃,兒子總會拿到我面前求表揚,讓我吃了他再去要,我就告訴他,懂得分享是值得表揚,但是不能貪心,而且別人給的要禮尚往來,要把自己的吃的也分給別人,大家才能都快樂。然后讓他先去給拿東西的人說謝謝,別人再給他,他也說不要了,謝謝,然后才把吃的先給爺爺奶奶和妹妹,他再和我一起分享吃的,又把他的零食分發(fā)給別人,就這樣逐漸的讓孩子感受到尊老愛幼和分享的快樂。

侄女缺失了母愛,也就缺乏安全感,而且一直養(yǎng)成了零食不斷的壞習慣,遇上別人給她吃的,直接塞自己嘴里,然后又去要,直到吃不下了,才塞給爺爺奶奶吃,有時候我就說孩子這樣不好,可是老人卻說這是孩子,讓孩子吃飽吃好才是最好的。侄女就逐漸養(yǎng)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性格。

孩子在一歲左右詞匯量不夠,有時遇上事情表達不出來,就會像小時候一樣用哭鬧來達到目的。老人們隔代親,就會滿足孩子,孩子在發(fā)現(xiàn)以哭鬧能達到目的就更變本加厲,無理取鬧了。我兒子在第一次哭鬧時,就明白的告訴他,想說什么想明白了慢慢說,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然后讓他在一邊哭鬧夠了再和我談,就這樣他就沒有再以哭鬧來解決問題了。

侄女一直都愛哭鬧,爺爺奶奶怕她哭背氣就總是順著她,她就越發(fā)的哭鬧得厲害了。有一次恰好我遇上了,就把她抱著離開爺爺奶奶,我抱著她,她就一路哭,我告訴她等她哭夠了我們再聊,直到哭累了,她見我也沒理她,也就停止了,就這樣,她知道我不會順著她的無理取鬧,和我交談比哭鬧管用,從此以后再也沒在我面前哭鬧過了。

孩子在3歲之前是養(yǎng)成習慣的最好時期,不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而且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不可缺失的,孩子的品性也是在這一時期養(yǎng)成的,父母再忙再累也要教養(yǎng)好孩子,否則還不如不要孩子的好。

六歲孩子的一天


六歲孩子忙碌的一天開始了,早晨九點出門,晚上七點回家天已經(jīng)黑了…

早晨九點四十,幼升小面試培訓班。十點四十下課到首圖看書、吃午飯,順便和威小姨見面聊聊,下周三她就飛往美國了,會很想她,舍不得她,嗚....下午兩點學圍棋,五點半學鋼琴。

幸而逸明還算喜歡圍棋,不把它個當個負擔。

鋼琴他雖然練的時好時壞,但他知道這是媽媽肯定的事情,沒有商量的余地,也就沒有怎么樣的反感。

至于幼升小的培訓班,只是個四次的短訓。逸明做那些題很輕松,總是第一個就答完了??吹剿吲d的下課出來,問他:當?shù)谝幻母杏X是不是特好啊?兒子使勁點點頭。加油吧,寶貝,你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媽媽,你說怎么梁老師給的糖會那么甜呢?

媽媽,你要想吃甜糖了就趕緊盼著上鋼琴課吧....

這是今天下鋼琴課兒子和我說的話。

可愛的寶貝很會哄媽媽,我發(fā)現(xiàn)我倒是越來越不會陪孩子了。

晚上陪兒子下大富翁的軍棋,一點也不會讓著孩子,把孩子招哭了,哭的這叫一個傷心。哎,這個媽媽呀....

一歲孩子怎么教育


對于0-1歲的寶寶來說,他們成長之路才剛剛起步,如何有效地引導和教育他們是一門大學問,需要父母好好做做功課才行。雖然孩子年齡幼小,但在照顧好他們吃喝拉睡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幫助。

1、六個月前建立好安全感

對于零至六個月的小寶寶來說,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父母在關(guān)注好孩子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要適當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智力發(fā)展。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能有效地建議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孩子就吃得香,睡得好,長得也快。不缺愛和安全感的嬰兒明顯要比缺乏愛和安全感的孩子活潑可愛聰明有趣。因此,父母在孩子六個月前,要盡可能地多點時間陪伴寶寶,給與他們更多的愛和關(guān)注。

2、七至九個月好奇心萌發(fā)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小怪物,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切想探索周圍的一切,這從他們七至九個月就開始了。隨著孩子學會了爬行,他們探索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寬了,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們可能會搞些小破壞,或是吃點小苦頭,這些都是正常的,請父母多理解,多給與他們時間和空間,讓他們?nèi)ヌ剿鳎皇且耘K衣服、怕孩子受傷等借口阻攔孩子探索世界的腳步。

3、十至十二個月探索精神激發(fā)

孩子到了十個月以后,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入前所未有的激發(fā)期,在這個期間內(nèi)孩子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意空間,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有很明顯的提高。父母需要多提供探索的機會給孩子,比如讓他們玩積木游戲,接力游戲,拼圖游戲等多種益智游戲,有助于孩子智力的發(fā)育和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為孩子日后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4、十二個月以后

孩子開始學著進行語言表述,也許只能說一個字,兩個字,但他們急于用語言表達的心情卻很是急切。父母需要多和孩子聊聊天,給他們講他們喜歡聽的故事,找時間一起親子閱讀,看他們喜歡的動畫片,聽童謠或是兒歌,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語言發(fā)育。此時可以幫孩子養(yǎng)成一些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三餐有規(guī)律等等。年幼的孩子,教育只能一步一步地來,不能急于讓孩子學會所有的東西,因為他們還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怪物。

相關(guān)推薦

  • 3歲定一生,3歲前你要跟孩子說什么 3歲定一生,3歲前你要跟孩子說什么 三歲定一生,已經(jīng)有了科學依據(jù)。如果你的孩子還沒超過3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也許會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人類的大腦是唯一一個在出生后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歲前...
    2020-09-30 閱讀全文
  • 3歲孩子為何“競”愛第一? 在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爸媽邀功請賞:“媽媽!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師夸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薄傊?,孩子們差不多把每個小游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三四歲的孩子...
    2022-02-07 閱讀全文
  • 3歲、7歲、10歲,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黃金期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后就“定型”了。 所以,3歲、7歲、10歲,不僅是腦部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補習班也很難補回來。 想...
    2021-08-12 閱讀全文
  • 0-3歲孩子的教養(yǎng) 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前的孩子教育不好,孩子越大越頭疼。 為什么要從0歲說起,0歲實際就是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孕育的時候,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其實,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外面世界的感知了...
    2020-12-19 閱讀全文
  • 六歲孩子的一天 六歲孩子忙碌的一天開始了,早晨九點出門,晚上七點回家天已經(jīng)黑了… 早晨九點四十,幼升小面試培訓班。十點四十下課到首圖看書、吃午飯,順便和威小姨見面聊聊,下周三她就飛往美國了,會很想她,舍不得她,嗚.....
    2021-03-31 閱讀全文

3歲定一生,3歲前你要跟孩子說什么 三歲定一生,已經(jīng)有了科學依據(jù)。如果你的孩子還沒超過3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也許會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人類的大腦是唯一一個在出生后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歲前...

2020-09-30 閱讀全文

在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爸媽邀功請賞:“媽媽!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師夸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薄傊?,孩子們差不多把每個小游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三四歲的孩子...

2022-02-07 閱讀全文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后就“定型”了。 所以,3歲、7歲、10歲,不僅是腦部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補習班也很難補回來。 想...

2021-08-12 閱讀全文

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前的孩子教育不好,孩子越大越頭疼。 為什么要從0歲說起,0歲實際就是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孕育的時候,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其實,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外面世界的感知了...

2020-12-19 閱讀全文

六歲孩子忙碌的一天開始了,早晨九點出門,晚上七點回家天已經(jīng)黑了… 早晨九點四十,幼升小面試培訓班。十點四十下課到首圖看書、吃午飯,順便和威小姨見面聊聊,下周三她就飛往美國了,會很想她,舍不得她,嗚.....

2021-03-3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