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小不點和小螞蟻》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幼兒園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活動目標:
1、在與螞蟻的共同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進而產(chǎn)生關注自然的興趣。
2、感受螞蟻勤勞、團結、守紀及勇于犧牲的可貴精神,陶冶性情。
3、初步了解螞蟻的特征、習性及與人類的關系,培養(yǎng)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內(nèi)裝無數(shù)的螞蟻
2、面包屑、糖塊、放大鏡、皮球若干
3、故事PPT《小不點和小螞蟻》
活動過程:
一、神秘客人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想和它打個招呼嗎?你們認識它們嗎?
1、組織幼兒討論:
師:怎樣才能讓螞蟻勇敢的從瓶子里出來?啟發(fā)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用面包屑、糖塊吸引螞蟻。
2、逗螞蟻:活動中幼兒四人一組在瓶子周圍觀察螞蟻的動向。
二、看螞蟻
1、借助放大鏡看螞蟻
幼兒用放大鏡對螞蟻的身體進行觀察,并用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結合PPT總結:這是螞蟻的頭,這是它們的足,原來螞蟻的足上面還有毛呢,在它的頭頂上有一對長長的觸角。
三、童話故事《小不點和小螞蟻》幼兒邊看PPT邊欣賞故事。
1、組織幼兒討論:小螞蟻吃什么?(死了的小蟲、蚯蚓、小朋友丟掉的米粒,還會吃爛草葉和爛樹葉。)此時教師結合圖片幫助幼兒記憶。
2、螞蟻怎么搬糧食的?(大家一起搬,團結力量大)
3、要下雨的時候螞蟻怎么做的?(螞蟻還有一個了不起的本領,那就是天氣預報,看到螞蟻排隊搬家就說明天快下雨了)
四、游戲:螞蟻搬家
帶幼兒到戶外,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模仿螞蟻搬豆(皮球),幼兒自由結伴,商討運球的方法,并進行分組競賽。
活動反思:
此活動設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同時,教師也發(fā)現(xiàn)了幼兒在生活與活動中的興趣點,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保障,從幼兒的興趣著手,發(fā)展幼兒能力,及時抓住了這次機會,收集材料,設計活動,孩子們本身對螞蟻產(chǎn)生了興趣,活動中的圖片,為了解決問題孩子們便會主動的探索,尋找答案。在這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適當參與和引導使孩子們獲得了知識,整理了已有的知識,構建了相對完整的螞蟻知識網(wǎng)。
附:故事《小不點和小螞蟻》
中午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睡覺了,只有點點還在想他上午逗螞蟻的事呢!想呀想呀,他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你好,點點!”,誰呀?扭頭一看原來是小螞蟻呀,它怎么這么大呀?小草也變得像大樹一樣的。是怎么回事啊。原來是點點變小了。他顧不上和螞蟻打招呼,就和它們一起忙了起來。他看到一塊比被子還大、比石頭重的面包屑。正當他還在為小螞蟻怎么把面包屑搬回家時,螞蟻一家大大小小幾十個已經(jīng)把面包屑團團圍住,它們推的推,拖的拖,沒人偷懶,也沒人喊累。到了螞蟻家,才發(fā)現(xiàn),家里的食物可真多,有掉在地上的米粒,有已經(jīng)死掉的蚯蚓,還有一些小蟲子,家里都快放滿了,螞蟻寶寶們高興的唱起了歌。就在這時候螞蟻大王一聲令下:“要下雨啦,趕快搬家!”只見螞蟻們一字排開,像士兵一樣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山坡下爬去。螞蟻們剛走下山坡,就下起了雨。不好,點點腳一滑差點掉到螞蟻洞里去,嚇得他睜開了眼睛,看到了老師,對老師說“哇,好險哪!”老師被他都笑了,拍拍他說:“別賴床了,快起來吧!”
幼兒百科:螞蟻是一種有社會性的生活習性的昆蟲,和胡蜂是近親。螞蟻已知最早在白堊紀就出現(xiàn),可能是從侏羅紀出現(xiàn)的原始胡蜂演變出來的,主要區(qū)別是螞蟻的觸角是明顯的膝狀彎曲,胡蜂的腹部是一個整體。螞蟻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雄蟻和雌蟻(雌蟻具有生育能力,但只能繁殖出雄性繁殖蟻)在交配時有翅膀,雌蟻交配后翅膀即脫落。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螞蟻和蒲公英》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從畫面中人物表情的變化感知、理解畫面內(nèi)容。
2.學會準確、完整地描述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應幫助別人。
3.學會傾聽同伴的講述,并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小螞蟻和蒲公英》。
2、電腦、音樂光碟。
3、幼兒用書。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故事《小螞蟻和蒲公英》內(nèi)容,通的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應幫助別人。
教學方法與手段:
直觀演示法、情感體驗法、講述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小朋友隨音樂做小螞蟻律動進場,找位置坐好
教師在電腦上出示小螞蟻和蒲公英的圖片,引出活動內(nèi)容。在引出故事內(nèi)容前先幫助幼兒認識蒲公英,通過提問很自然地引出活動內(nèi)容。
1.“這是什么?(蒲公英)你會用它做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這是什么?(小螞蟻)如果小螞蟻發(fā)現(xiàn)了蒲公英,他會用蒲公英做什么呢?”幼兒自由交談,引出主題。
3.“小朋友們剛剛說了那么多,那小螞蟻遇到蒲公英后到底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p>
二、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并引導幼兒觀察,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感知、理解畫面內(nèi)容。通過直觀圖片進行邊觀察邊提問,幫助幼兒地初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1.教師出示圖1并提問:
a、圖上有什么?
b、小螞蟻在干什么?
c、你猜猜它在想什么?
2.教師出示圖2并提問:
a、發(fā)生了什么特別愉快的事?
b、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螞蟻的表情,知道小螞蟻很快樂。
3.教師出示圖3并提問:
a、小螞蟻飛呀飛,發(fā)現(xiàn)了誰?
b、小蝴蝶為什么哭?
c、小螞蟻做了什么?
4.教師出示圖4并提問:
a、小螞蟻為什么要這么做?
b、小蝴蝶心里有什么感受?小蝴蝶。
c、小蝴蝶一邊飛一邊在想些什么?
三、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并講述。在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觀看故事圖片自由講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圖開始看。
師: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怎么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伴相互交流,看圖講述故事。
3.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nèi)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豐富情節(jié)。
4.教師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的講述四幅圖的內(nèi)容。
師:我們能不能將這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
引導幼兒按順序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夢想、在藍天上自由的飛翔等。
四、幼兒自己看小書,嘗試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nèi)容。
教師:請小朋友自己看小書,自己講故事。
1、請幼兒看小書自由講述,與旁邊的同伴相互交流,看圖講述故事。
2、請個別小朋友按順序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夢想,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等。
3、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按照畫面內(nèi)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豐富情節(jié)。
4、講評并小結。
五、引發(fā)討論與想象,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在討論活動中深入情感的延伸,讓幼兒體會互相幫助的快樂。
1.“你們喜歡小螞蟻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蒲公英使小螞蟻實現(xiàn)了會飛的夢想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看圖講述,加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由于我們所在的幼兒園屬于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我在引導部分出示蒲公英的圖片,提問幼兒,沒有一個幼兒能回答出來??赡芩齻冇行┮娺^這些圖片,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語言表達出來。所以我知道她們語言表達方面有缺欠,所以先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再提問她們,她們才能參與到活動來。再發(fā)書給她們仔細觀察畫面,后來有個別幼兒能看圖講出故事內(nèi)容。所以我以后上課要多讓她們有說的機會,敢于表現(xiàn)。這就是我這節(jié)課的反思。
幼兒百科: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六足,體壁薄且有彈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螞蟻》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小螞蟻》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模仿小螞蟻爬來爬去的活動方式,感知螞蟻外形特征,體驗喂食螞蟻的快樂,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小螞蟻》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知螞蟻外形特征,體驗喂食螞蟻的快樂。
2.模仿小螞蟻爬來爬去的活動方式。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重點難點:
螞蟻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種小螞蟻圖片展、活體小螞蟻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戲用的大樹洞、土洞。(圖片附后)
2.經(jīng)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觀察大自然中小螞蟻的生活情況。
3.材料準備:螞蟻容器、放大鏡、橡皮泥、毛根、幼兒操作卡、記錄表、螞蟻頭飾、ppt幻燈片、大樹葉、大米粒(圖片附后)。
活動過程:
1.感知小螞蟻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交流。
(2)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小螞蟻長得什么樣?螞蟻頭上有什么?它有幾條腿?螞蟻都有什么顏色?
(3)幼兒分組操作(幼兒自由選擇)。
第一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螞蟻半成品,請幼兒補插完整的小螞蟻(黑色的小螞蟻、褐色的小螞蟻、紅色的小螞蟻)。
第二組:投放《幼兒操作》卡,請幼兒找一找小螞蟻(圖片附后)。
小結:說一說都有什么顏色的小螞蟻;數(shù)一數(shù)操作頁中共有幾只小螞蟻。
(4)認知小螞蟻外形特征。
螞蟻有頭、胸、腹、六條腿和兩只觸角。
2.觀看ppt幻燈片,了解小螞蟻的生活方式。
請幼兒觀看小螞蟻身體結構的幻燈片,加深幼兒對小螞蟻身體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觀看小螞蟻生活方式的幻燈片,簡單了解小螞蟻的生活方式。
小螞蟻生活在哪里?它們是怎樣搬運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時候,是怎樣告訴同伴的?
師幼討論,通過探究了解到螞蟻的家在泥土里;螞蟻的家在樹上;螞蟻的家在石頭縫里等。
3.喂食小螞蟻。
小螞蟻喜歡吃什么?
提供樹葉、面包渣、石子,與幼兒一起喂小螞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4.游戲“小螞蟻回家”。
學一學小螞蟻走路的樣子好嗎?
幼兒帶頭飾,隨音樂模仿小螞蟻爬行、運糧食、鉆洞等動作,體驗小螞蟻爬來爬去的活動方式,游戲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qū)投放兒歌《小螞蟻》;在操作區(qū)投放小螞蟻結構拼圖;在運動區(qū)投放小螞蟻頭飾、樹洞、土洞等游戲材料;供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探究。
活動反思:
讓幼兒的科學活動從身邊生活開始。對于幼兒來說,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不是目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本次活動,是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圍繞活動重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按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戲環(huán)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小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愛吃的食物,即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獲得新經(jīng)驗。
幼兒百科:蟻科通稱螞蟻,節(jié)肢動物門,多為黑色、褐色、黃色或紅色,體軀平滑,或有毛刺、刻紋和瘤突。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螞蟻坐汽車》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案《小螞蟻坐汽車》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小螞蟻坐汽車》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豐富詞匯:“熊婆婆,來我這兒坐”,理解故事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培養(yǎng)幼兒尊敬長輩,待人熱情的道德情感,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小螞蟻坐汽車》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培養(yǎng)幼兒尊敬長輩,待人熱情的道德情感。
2.豐富詞匯:“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3.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短句“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2.知道尊敬長輩,待人熱情。
活動準備
1.幼兒椅子擺成公共汽車座位樣子。
2.公共汽車、小羊、小狗、小猴、小豬、熊婆婆的圖片,老爺爺、老奶奶頭飾。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小螞蟻圖片,引出故事。
二、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幼兒帶著問題認真傾聽。
(教師徒手講故事:小螞蟻在汽車站爬上了公共汽車……小螞蟻神秘地眨眨眼睛說:“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教師:小螞蟻有個小要求,希望小朋友等會聽故事的時候要認真聽一聽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能不能做到?
2.教師指導幼兒梳理故事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有誰?(幼兒每說一種動物,教師就把這種動物貼到公共汽車上。)
(3)發(fā)生了什么事了?
3.學習讓座的語言及讓座的動作。
(1)學說短句“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教師:熊婆婆上車后座位已經(jīng)坐滿了,怎么辦呀?小動物們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2)學習讓座動作。
4.滲透讓座思想。
(1)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o熊婆婆讓座呀?(引導幼兒觀察熊婆婆,引出熊婆婆年紀大的特點。)
(2)教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對,熊婆婆年紀大了,在車上站著容易跌倒,所以小動物們尊敬老人,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3)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么做呢?
5.猜一猜:小螞蟻最后坐到哪里去了?
6.教師續(xù)講故事的后半部分。(熊婆婆坐到了小螞蟻的坐位上……森林到了,小動物們快快樂樂的下車了。)
三、完整地聽故事。
1.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完整的聽故事。
2.提問:聽完這個故事,你最喜歡故事里的哪只動物,為什么?
3.教師對整個故事進行小結,向幼兒提出平時尊敬長輩,待人熱情的希望。
四、游戲:讓座。
1.(播放歌曲《讓座》)師幼一起坐車去森林玩。
2.半路有老爺爺、老奶奶等需要幫助的人上車(請其他老師戴頭飾扮演),考考幼兒是否能從故事中學有所獲,學會讓座。
3.離開活動場地。(森林到了,請小朋友一個跟一個下車。)
教學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jié),感知小螞蟻尊敬長輩的行為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顒拥闹校以谥笇в變菏崂砉适虑鞍氩糠謨?nèi)容時,拿著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么辦呢?”接著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并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么做的?誰來學一學?”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么做呢?活動的最后,我進行一個游戲“讓座”,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并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幼兒百科:汽車由動力驅動,具有4個或4個以上車輪的非軌道承載的車輛。
幼兒園小班教案《逗螞蟻》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逗螞蟻》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邊念兒歌邊進行角色表演的快樂,學習并了解兒歌,感受兒歌所表現(xiàn)的“逗”趣,初步學會用適當?shù)脑~語更換兒歌中的飯菜名,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逗螞蟻》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并了解兒歌,感受兒歌所表現(xiàn)的“逗”趣。
2.在游戲中體驗邊念兒歌邊進行角色表演的快樂。
3.初步學會用適當?shù)脑~語更換兒歌中的飯菜名。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課前自制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螞蟻卡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興趣。
1.猜一猜。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來一位客人,猜猜會是誰呢?
2.喊一喊。師:哦,原來是螞蟻啊,誰來把螞蟻喊過來?
3.想一想,說一說。師:我們想一個什么辦法逗螞蟻來呢?
二、在游戲中學習兒歌,體驗“逗”趣。
1.逗引螞蟻
運用黃米飯與炒青菜逗引螞蟻。
2.學習兒歌,進行扮演。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幼兒在教師動作與語言的提示下朗誦兒歌。
提醒幼兒注意整首兒歌的完整,加上動作朗誦。
(3)玩游戲。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交代規(guī)則:先請兩位螞蟻躲在“洞”里,其他幼兒逗螞蟻。第二遍,全體幼兒做螞蟻,老師來逗螞蟻。提醒螞蟻們別忘了自己與老師的對話。
三、創(chuàng)編兒歌
1.啟發(fā)幼兒想象并表達,要請螞蟻再來做客,還可以準備別的什么菜呢?
將新的米飯和菜的名稱編到兒歌里,大家一起念一念,說一說。
2.活動延伸: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編新的逗螞蟻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
活動反思:
上完這節(jié)小班語言研討課,我收獲頗多。從活動設計來看,目標難易適中,程序設計新穎,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兒歌,并創(chuàng)設情境使他們切身體會兒歌“逗”的主題。特別是活動中,我一改以往兒歌教學中聽一聽、學一學的模式,而是以猜一猜、想一想、逗一逗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直接深入活動的主題“逗趣”,挖掘了這首兒歌自身的游戲性、趣味性,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得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兒歌輕松愉快。
在后面的集體進行角色扮演的環(huán)節(jié)中,雖然沒有任何頭飾或手偶,幼兒依然能沉浸在做螞蟻的角色意識中,但由于情緒過于興奮,他們沒有理解邊念兒歌邊游戲的規(guī)則,一味地忙著來回搬運“米飯”,只有少數(shù)幾名幼兒邊玩游戲邊念著兒歌。這給活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遺憾。如果教師在覺察了幼兒異常興奮之后,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醒幼兒,使他們的注意力專注于游戲的同時能做到遵守游戲規(guī)則,相信后兩次的游戲水平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幼兒百科:螞蟻是一種昆蟲,別名蟻、玄駒、昆蜉、蚍蜉螞,屬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境內(nèi)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