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教育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0-12-01 恐龍的故事幼兒故事 幼兒教育故事 幼兒的故事我家的教育故事
我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兒,伴隨著女兒出生到漸漸長大,既體驗了初為人母的喜悅,也面臨各種教育問題的困擾,女兒是家里的第一個孩子,注定得到的愛特別多,特別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疼愛養(yǎng)成了女兒嬌生慣養(yǎng)的壞習慣。
雖然女兒很可愛,但很愛發(fā)脾氣、耍小性子,不如愿就哭個沒完,比如她愛看的《喜洋洋與灰太狼》,她看的時候很靠近電視,我們當然心疼她那雙大眼睛,就會勸她離電視遠一點,可她哪里聽得進去,張嘴就是大哭一場,誰勸也沒用,只要讓她再回到電視旁就會立刻收住哭聲,這一招對付奶奶和姥姥尤其有效。
無意中在買回的兒童刊物上發(fā)現(xiàn)了一篇“小熊戴眼鏡的故事”(),里面真真切切的講述了孩子離電視太近帶來的危害。我那么用心的講,女兒那么用心的聽,她那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好像會說話“媽媽,我聽懂了”。從那以后,每當看電視的時候她都會很自覺地離電視遠遠地,有時還學以致用來教育我們大人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我的育兒故事
我的育兒故事
兒子出生后,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希望兒子能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此看了不少關(guān)于教育的書籍。雖然這些書籍在理論上起了一定的指導(dǎo)作用,但實際運用確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我想這也許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吧。兒子2歲之前,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對兒子的教育也就相對容易些,但伴隨著兒子的慢慢長大,一系列教育的問題也就真實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在對兒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堅持這樣一個步驟: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尋找答案(了解發(fā)生的原因)——解決問題(采取怎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嘗試過失敗的經(jīng)驗,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我們始終貫徹這樣的原則:
第一,堅持一致性教育。我們是屬于三代同堂的家庭,人多很熱鬧,但對于教育孩子的時候,人多就不見得是好事。在兒子出生前,我們也經(jīng)常在討論這樣一件事,我們年青人工作繁忙,閑暇時間少,孩子還要靠我們父輩來帶,他們是吃苦的一代,所以對待孫輩就比較嬌慣,會助長孩子的倔強脾氣,怎樣在不傷害老人感情的基礎(chǔ)上,來教育孩子呢?當時只是和老公在閑暇時聊起過,沒有遇到實際問題,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這樣一件事情的發(fā)生,我們非常強調(diào)對兒子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每次飯前都必須要洗手,那天,我下班回家,桌子上已經(jīng)擺滿了熱氣騰騰的菜,聽到外婆說:“晨晨,媽媽回來了,可以吃飯了?!蔽乙擦晳T性地要求兒子去洗手,兒子很倔強不愿意去,他要用毛巾擦手,并表示中午奶奶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支開兒子的基礎(chǔ)上,我們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就這個問題達成了一致性,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必須得這樣做。對孩子的教育一致,這樣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以正面教育為主。兒子從小到大體質(zhì)比較弱,感冒咳嗽時常有,我們首先采用吃藥,一般吃藥就可以解決的堅決不去醫(yī)院。但是在兒子兩歲的時候,兒子感冒并伴有高燒,高燒三天不退,我們家人都有點緊張了,于是帶著兒子來到了醫(yī)院,這是我們第一次來醫(yī)院,許多把孩子養(yǎng)到一歲多的父母,都經(jīng)歷了求醫(yī)就診的揪心時刻,我們也不例外,就怕當兒子看到醫(yī)生拿著尖尖的針筒時,大哭起來,到注射時,更是伸手蹬腿,嚎啕大哭,無法控制場面。不例外,當兒子看到尖尖的針筒時,因為是害怕,哭起來,雙手緊緊抓住了我,該怎么辦呢?我在心里悄悄地想著。很多家長會在這個時候?qū)⒆诱f:“打針一點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咬?!被蛘摺按蛲赆樜覀?nèi)ベI玩具”等等哄騙孩子,但是當針尖插入屁股一霎那,孩子就明白過來了,爸爸媽媽騙人,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事件,孩子就會以更厲害的哭鬧來反抗。其實我們都知道打針是痛的,但是打針是為了讓病快點好,這就是事實,我們?yōu)槭裁匆_孩子呢,于是我在兒子打針之前,輕輕對兒子說:“打針有一點點疼,但是打了針我們的病就會好了,不難受了。”我反復(fù)說了兩次,兒子好像聽懂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如:“寶寶你真棒!可以自己吃飯了”“收拾得真干凈”等等去激勵幼兒向著正方向發(fā)展。
第三,采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故事進行教育。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故事中有趣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書中色彩鮮艷的圖畫很吸引孩子的眼球。我家寶貝也特別喜歡聽故事,有些好聽的故事聽過一遍不行,吵著要我講好幾次。
記得在兒子3歲的時候,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兒子“自我為中心”很厲害,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都緊抓著不愿意給別人,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這一現(xiàn)象,在了解兒子年齡特點的基礎(chǔ)上,我們不批評,不純粹的講道理,而采用自然發(fā)展的原則,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jīng)歷的階段,但當發(fā)現(xiàn)孩子一有大方的表現(xiàn),我立刻針對這一事件給于了表揚。也因為兒子特別愛聽故事,我們抓住這一教育機會,我精心選擇了一個與之有關(guān)的故事《孔融讓梨》,和孩子一起分享。在講故事時我用緩慢的語速講了一遍,在講到孔融讓利的過程中,我將孔融讓梨的心里變化反復(fù)強調(diào)了一下,我學著孔融的樣子說:“大的給我,小的給弟弟,不行,還是小的給我,大的給弟弟吧,到底是大的給我還是小的給我呢?”第二天晚上兒子還是吵著要我講“孔融”的故事,我將故事大概講了一下,這下兒子不干了:“媽媽你講錯了,孔融還要想呢,是吃大的還是小的呢”,我又把孔融的心里變化加了上去;第三天又講了一遍,兒子將這個故事深深記在了腦海里,還幫我指出了我講得不對的地方。這天,我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我讓兒子去招待小客人,兒子很大方地拿出好吃了與小妹妹一起分享,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兒子變大方了。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們經(jīng)常采用將故事的方法,將教育隱含的其中,效果也不錯。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只要家長們對孩子多投入一點愛,多投入一點時間,堅持與孩子多交流。每個孩子都會是冠軍孩子。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教育小故事:我逼兒子講故事
教育小故事:我逼兒子講故事
兒子小時候聰明頑皮,特別愛聽故事,每天晚上都纏著要我講??墒?,我的故事講了許多,磁帶也買了不少,兒子卻一個故事也不會講。并不是兒子平時不愛說話,也不是表達能力不行,而是他似乎就沒有講故事的興趣。每當我叫他講故事時,他就焉了,變著法跟你玩心眼:“媽媽,不講這個了,另外再講一個?!蹦闳绻鷼饬?,他就會跟你耍賴。為此,我傷透了腦筋。
我再三琢磨,覺得兒子不愿講故事的原因有三:一是他津津有味地聽,不想破壞安靜的氣氛;二是我的方法不對頭,缺乏足夠的耐心,兒子不開口,我就非常生氣,狠狠訓(xùn)斥他,使他變得不愿講;三是他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難就退縮,怕講不好,所以干脆不講。針對兒子的實際情況,我嘗試定了一個方案:一是提出條件“逼”兒子講,但不訓(xùn)斥;二是選擇內(nèi)容易懂易講的,以免一開始就“卡殼”;三是兒子講一句就肯定他一句,讓他有成功感,逐步引導(dǎo)他能完整地講故事。
晚飯后,兒子又要我講故事,我先發(fā)制人:“好吧,講故事可以,但講完后你必須學著講,否則我就不講?!蔽乙桓睕Q心已定、不容更改的樣子。兒子一看這情形,只好不情愿地說:“好吧。”于是我繪聲繪色地講了《雞媽媽好兩只小雞》的故事。故事短小,便于兒子掌握。兒子聽得很認真。講完后,我問:“小雞是從哪里孵出來的?”我心想,這么簡單的問題,兒子肯定能回答,而且我以前也講過好多次這方面的知識??墒?,兒子就是不愿說?!皠偛挪皇钦f好了嗎?跟著媽媽學。你說話不算數(shù),不講了。”我堅決的說。兒子大概也知道不回答就真的聽不到故事了,終于開口了:“是從雞蛋孵出來的?!蔽已陲棽蛔?nèi)心的高興,對他大大贊揚了一番。我又問:“雞媽媽孵了幾只小雞?”“兩只小雞?!痹谖业谋頁P和鼓勵下,第二個問題兒子回答的痛快多了。接下去就順利了,兒子毫不費力地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
回答完問題后,我趁熱打鐵:“我們一起把故事講一下好嗎?”于是我大聲講,兒子小聲跟我講,最后我鼓勵他自己看著圖畫講,雖然不很連貫,但他終于完整地講了下來。
“我會講故事了!我會講故事了!”兒子樂不可支。我說:“去講給爸爸聽吧。”兒子高興地跑到他爸爸那里。講完后,兒子得到了爸爸的表揚和鼓勵。“我還要講給姥姥聽呢!”這次兒子主動了,樂顛顛地跑到姥姥房里。
兒子終于嘗到了成功的甜頭,我說:“明天再去講給小朋友聽好嗎?”他使勁點了點頭。從此以后,兒子再也不怕講故事了,來了客人,還要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呢。
小故事對家庭教育的重要啟示
小故事對家庭教育的重要啟示
故事一:
不要輕易給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盧旺達的貧寒場面可能對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國的義工下了卡車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頓時,義工動了憐憫之心,轉(zhuǎn)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干什么?”美國義工大聲呵斥“放下!”
中國義工愣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么了,我們不是要來做慈善工作嗎?
美國義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p>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美國義工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干。
美國義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干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給每個孩子一份救濟物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jīng)沒有貨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美國義工對他說:“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快樂!”
孩子唱了首當?shù)氐母?,義工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謝謝,你的歌聲很美妙?!?/p>
中國義工看著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國義工對他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tài)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么大聲對你說話。但你知道嗎?這里的孩子陷在貧窮里,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而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這天,來自中國的義工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天。義工把東西給孩子,可要求他們以勞動獲取。
【啟示】
很多家長一定想過同一個問題——“我家孩子不會獨立思考怎么辦?”
往往很多家長,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也沒有引導(dǎo)孩子獨立去思考了。
其實,家庭教育也像美國義工給盧旺達的貧窮孩子發(fā)救濟一樣,那些東西即便是免費給他們的,也要讓他們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得到,而不是輕易的給予。
故事二:“靜”下來才會有“結(jié)果”
有一個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從早到晚,院子里鋸子聲和錘子聲響成一片,地上堆滿了刨花,堆滿了鋸末。一天晚上,這個木匠站在一個很高的臺子上,和徒弟兩個人拉大鋸,鋸一棵大樹。拉來拉去,拉來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機械手表表帶甩斷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當時手表可是貴重物品。這個木匠趕緊下來找??墒堑厣吓倩ㄌ嗔?,怎么也找不到。當時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過來打著燈籠幫他一塊兒找,大家伙兒一塊兒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塊表。木匠一看,也沒辦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鎖上門,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這個木匠就收拾收拾,準備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小兒子跑了過來:“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們這么多大人,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一塊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說:“你們都走了,我一個人就在院子玩。沒人干活了,這院子里靜下來了。我忽然聽到嘀嗒、嘀嗒、嘀嗒的聲音,我順著聲音找過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p>
【啟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浮躁、沒有方向的追尋......
這些現(xiàn)象在一些家長中越來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會風氣。家長們要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卻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靜,就像找手表的那個孩子,會動“腦筋”,只有“靜”下來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結(jié)果”。
故事三:
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jié),錯過便不再有。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發(fā)現(xiàn)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約8歲,小的1歲半左右。據(jù)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里去的。
辛格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當她們被領(lǐng)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而且,不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里看東西。她們經(jīng)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活潑起來。她們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fā)出人類的音節(jié)。她們兩人經(jīng)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與他人接近。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樣用舌頭舔。
她們被領(lǐng)進孤兒院后,辛格夫婦異常愛護她們,耐心撫養(yǎng)和教育她們。小的阿瑪拉的發(fā)展比大的卡瑪拉的發(fā)展快些。進了孤兒院兩個月后,當她渴時,她開始會說“bhoo(水,孟加拉語)”,并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xiàn)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ì斃昧?5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詞“ma”,4年后一共只學會了6個字,7年后增加到45個字,并曾說出用3個字組成的句子。進院后16個多月卡瑪拉才會用膝蓋走路,2年8個月才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路,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ì斃恢被畹?7歲。但她直到死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
【啟示】
印度兩個狼孩從發(fā)現(xiàn)到死亡的故事說明——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jié)特性,錯過這個季節(jié)就很補救與改善了。
孩子更是這樣,一個孩子是絕對沒有兩個1歲年齡的。3-12歲就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節(jié),這個時期的好習慣養(yǎng)成了就很難改變,如同我們從孩子幾個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媽媽”,孩子一旦學會了叫“爸爸”“媽媽”,并長到二三歲,再想讓孩子叫別人“爸爸”、“媽媽”孩子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了。如果讓孩子在早期把德、智、體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了,以后的成長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以后對孩子所費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難,有時還會無效。
四月育兒心得:我的育兒故事
四月育兒心得:我的育兒故事
我的兒子已滿五周歲了,從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這五年對于他漫長的人生來說,只是一個起點,但對于初為父母的我們來說,也充滿著艱辛和探索,覺得是一個漫長的經(jīng)歷。
對于他的教育,從一無所知,到慢慢摸索,看育兒書籍,試圖通過早教中心等方式,就這樣一步步走過了五年。
現(xiàn)在他進入了幼兒園大班階段,值得慶幸的是,從小班開始,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家庭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自己子女愛護備至,要什么有什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就更加溺愛了。因此我覺得培養(yǎng)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他最基本需要掌握的能力。
記得有一個教育學家的一句話:“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記住了”我想讓他自己動手做一做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我會讓他完成一些小事,最基本的當然是“衣食住行”了。
衣:
學會自己穿衣,大概在三周歲不到時開始有意的培養(yǎng),剛開始先讓他學習“脫”,因為脫比穿容易的多,每次洗澡前,讓他自己脫衣服是個不錯的方法。對于穿的訓(xùn)練,從穿襪子開始,把襪子穿到腳跟處,然后讓他自己提上去,待熟練后,逐漸加大難度,訓(xùn)練他獨立脫穿襪子。之后,又使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脫穿褲子和上衣。
食:
自己吃飯的培養(yǎng)從兩歲左右,剛開始學著吃飯時,常搞得湯汁四濺,飯粒滿身。剛開始,我都會過于急躁,缺乏耐心,或?qū)λ舐曈?xùn)斥,有時會一把搶過他手中的湯匙。后來才知道,這樣束縛了他的探索精神,會使他產(chǎn)生一種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而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長此以往,會形成依賴性人格。所以,我斷然拒絕了喂飯的行為。
一般,每次給予的食物量不會太多,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他吃飯的成就感;并再加上言語的鼓勵(如:你吃了三碗!你好棒喔?。┧菀桩a(chǎn)生成就感,就會喜歡吃飯了。
當他正興致沖沖地在玩游戲或是看卡通時,如果我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他對于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他:“再十分鐘就開飯啰!”或是告訴他:“卡通片演完就要吃飯了”的方式,讓他有時間準備。
在吃飯的問題上,還有以下幾點小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第一 父母要告訴他,吃飯就是吃飯,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不要讓他養(yǎng)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第二 正確認識他吃飯的問題,既不要批評打罵,也不必過于心急。
第三 就餐氣氛要輕松愉悅,吃飯時父母可以和他談?wù)撃男┦澄锖贸?,哪些有營養(yǎng),喚起他對吃飯的興趣。
第四 不要強迫他吃飯。如果他一時不想吃,過了吃飯時間可以先把飯菜撤下去,等他餓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時,再熱熱給他吃。這樣幾次過后,他就建立了一種新認識:不好好吃飯就意味著挨餓,自然就會按時吃飯了。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他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第五 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他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第六 如果他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后父母可以陪他玩一會兒,讓他產(chǎn)生關(guān)于吃飯的快樂的記憶,以后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p>
這里的住,我就說說對他在家里的一些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自己洗澡。培養(yǎng)他洗澡,最初我是在夏天讓他自己動手,因為夏天讓他自己洗澡也不會著涼。玩水是他的天性,一邊洗澡一邊玩水當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剛開始,我會在幫他洗澡的時候,告訴他一些洗澡的要點:比如洗頭的時候,先把頭發(fā)打濕,然后加洗發(fā)水;哪些部位需要重點清洗,比如小臉蛋,小屁屁,胳肢窩等。之后,我會放手讓她自己動手,從脫衣服,放水(前提是家里熱水器是恒溫的,比較安全),洗頭,洗澡,涂抹沐浴露等,都讓他親力親為。整個過程的完成,會讓他很有成就感。有時候,他會玩水過頭,我也會告訴他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這樣他也不會因為玩水而無休止的一直洗澡。
除了洗澡,在家里很多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嘗試著做,從自己洗臉刷牙、自己上廁所,擦屁屁、自己清洗盤子、自己掃地等,只要他有興趣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一般都不會以“你還小,等你長大再做”做為拒絕的理由。只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不扼殺他對事物的探索和興趣。能不能完成,等他做了以后,自會有結(jié)果。
行:
主要是對他進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告訴他行人要走人行橫道線,要遵循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過馬路時要一停二看三通過,要從斑馬線上走;另外也要告訴他要保護環(huán)境,不亂丟果殼紙屑,不隨便采摘花草樹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凈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特別是不亂點打火機、不玩電插座,不爬窗臺墻頭,不給陌生人開門,不亂吃藥;我還注意教會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求救方法應(yīng)付突遭的危險,打電話就是其中之一。告訴他一些特殊號碼,如報警110、火警119、救護120等。
與此同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機事件,對他進行自我保護的教育。比如,不追逐打鬧;不從門口的臺階上往下跳;飲水時不大聲說笑,以免被水嗆到;不觸摸電源插孔,不用發(fā)夾、螺絲等塞入插孔內(nèi),了解電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突發(fā)事件對他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也是非常好的。有一次家里打碎了一個玻璃杯。針對此事,我和他討論:玻璃碎了怎么辦?玻璃好玩嗎?碎玻璃有什么危害?怎樣使玻璃不破碎……。從此以后,他在玩的時候都離玻璃窗遠遠的,并相互告誡:小心玻璃。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認為家長需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yǎng)得不好,終身受其罪?!迸囵B(yǎng)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chǔ)。
十則教育小故事,與家長們共勉
在教育孩子時,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過原本是出于好心卻適得其反的效果?您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下面這10個經(jīng)典育兒故事,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哦!
1、無聲的教育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guī)翻墻出去了。
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jié)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2、人格的力量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睕]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
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3、一句話改變學生的命運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羅杰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于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 貧民窟,這里環(huán)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jīng)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臺上跳下, 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并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dǎo)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jīng)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jīng)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并堅信這是真實的。從 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里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后的 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4、寬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苯又痔统鲆活w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jù)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谑怯痔统鲆活w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f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jié)束了。”
5、贊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蠟燭
據(jù)氣象臺的天氣預(yù)報,最近將有臺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yù)防工作中。
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斑@該死的臺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拔蚁矚g臺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臺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臺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喜歡臺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上次臺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么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p>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臺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象小天使?!?/p>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6、開花的佛桌:給浪子回頭的機會
曾經(jīng)有一個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shù)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沒想到他在一夜之間動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個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懺悔了,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里請求師父原諒。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不愿再收他為弟子,說:“你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桌子上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方丈踏進佛堂時,看到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連忙下山尋找弟子,卻為時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荒唐的生活, 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p>
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7、正人先正己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位女士養(yǎng)了一只珍貴的鸚鵡。這只鸚鵡非常美麗,可是它卻有一個壞毛?。航?jīng)??人郧衣曇羯硢‰y聽,好象喉嚨里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
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它去看獸醫(yī),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統(tǒng)的怪病。
檢查結(jié)果證明,鸚鵡完全健康,根本沒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問起為什么鸚鵡會發(fā)出那難聽的咳嗽聲,醫(yī)生回答說:
“俗話說,鸚鵡學舌。它之所以發(fā)出咳嗽聲一定是因為它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家一定有人經(jīng)??人?,是嗎?”
這時,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來,她自己有抽煙的習慣,所以經(jīng)??人裕W鵡只不過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聲模仿出來而已。
8、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頭熊在與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傷,它來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憐,便決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為熊擦去血跡、包扎好傷口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供熊享用,這一切令熊無比感動。
臨睡時,由于只有一張床,守林人便邀請熊與他共眠。就在熊進入被窩時,它身上那難聞的氣味鉆進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從來沒聞過這么難聞的味道,你簡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蟲!”
熊沒有任何語言,當然也無法入眠,勉強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謝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時,守林人問熊:“你那次傷得好重,現(xiàn)在傷口愈合了嗎?”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傷痛我已經(jīng)忘記,心靈上的傷口卻永遠難以痊愈!”
9、給每一株野草開花的時間
一位隱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勞,每年春天,臺階上的野草剛探出頭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隱士決定出遠門,叫了一位朋友幫他看守庭院。與他相反,這位朋友很懶,從不修剪臺階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瘋長。
暮夏時,一株野草開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氳著一陣陣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蘭花一樣,不同的是花邊呈蠟黃色。這位朋友懷疑是它也是蘭花中的一種,便采擷了一些葉子和花朵去請教一位研究植物的專家。專家仔細地觀察了一陣,興奮地說:
“這是蘭花的一個稀有品種,許多人窮盡了一生都很難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這種臘蘭的單株價至少是一萬元?!?/p>
“臘蘭?!”這位朋友驚呆了。而當那位隱士知道這個結(jié)果時,驚呆的人又多了一個,他不無感慨地說:
“其實那株臘蘭每年春天都會破土而出,只不過它剛發(fā)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開花,那么幾年前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了?!?/p>
10、永不凋謝的玫瑰
在前蘇聯(lián)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就讀于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
“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會把花送回來?!?/p>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
“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p>
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
育兒小故事(豆豆班家長)
作為媽媽,我一直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和睦,溫暖安全的家,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最用。
第一、在幼兒園小班時,外婆總是提前把樂樂的飯菜準備好,等他回到家時,先把樂樂一個人給喂飽,這樣做一是為了他吃飯速度比較慢,二是怕他餓了找零食吃。他吃飯的時候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邊看電視邊吃飯,剛開始是因為他不喜歡吃飯,讓他看電視是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在吃東西,慢慢地,這個習慣他已經(jīng)很難改掉了。進入中班之后,我們要求樂樂和我們同桌吃飯,讓他看看我們大人是怎么吃飯的,并告訴他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壞處,當然這個壞習慣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掉了。偶爾外婆吃飯前沒把電視關(guān)掉,他也會主動關(guān)掉電視,嘴里嘟囔著“吃飯不許看電視”。
第二、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很重要,要時常鼓勵孩子,相信他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樂樂從小就不怕生,嘴巴又甜,自從一歲多會說話開始,這張小嘴就沒停過,小區(qū)里面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認識他,有時回到家沒見到他,問下小區(qū)里面的人就能追蹤到他的行蹤,簡直是小區(qū)里的紅人一個。
進入幼兒園之后,我反而覺得他變得內(nèi)向了,剛開始時,人家小朋友都做廣播操,他就站在那邊不動,人家小朋友畫畫,他就坐在那里不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xiàn)鼓勵他,比跟他講道理更有效果。就像上學期末,感謝張老師和楊老師選他作為“明星寶寶”,有了這個榮譽之后,他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吃飯速度也快了,也肯吃一點葷菜了,自己的事情也肯自己嘗試著做了。希望樂樂以后能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
育兒觀念:我家的家教家風
育兒觀念:我家的家教家風
一個好的家教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教中。我們家四世同堂,我奶奶快80歲了還經(jīng)常幫我?guī)鹤咏铀蜕舷聦W。在家中我婆婆和奶奶的關(guān)系一直很好,我婆婆進家門30多年了從來沒和奶奶吵過架,我嫁到家也七年了,同樣也沒和我婆婆吵過架。我們家從不會相互指責、斥罵,更多展現(xiàn)在我們家的是更理性的一面。我家的家風和家教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眼里,父母都很孝順,我婆婆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幫我照顧孩子。我奶奶在xx園區(qū)叔叔家,我婆婆幾乎每周都要去叔叔家看望奶奶,會給奶奶帶上自己做的可口的飯菜,幫奶奶剪指甲,掏耳朵。奶奶和婆婆是互敬互愛。老家有事情婆婆回去處理,奶奶就會過來幫我們照顧孩子,一位快八十歲的老人心態(tài)非常好,我想這和家教也有很大關(guān)系吧。
儉,在我們父母這一輩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我公公婆婆都是比較節(jié)儉的人,一輩子省吃儉用的。婆婆在這生活經(jīng)常對我們說要節(jié)儉,不能浪費水電煤氣等。洗過衣服的水留下來澆花、拖地、沖洗馬桶,婆婆看電視也不開燈。小時候我兒子柴暢的衣服都是左鄰右舍給的,婆婆說小孩子一把屎一把尿,不要穿的太好,孩子長的快,不需要買衣服,找找鄰居的就足夠可以了。奶奶更會過日子就連菜湯都要留著不舍得丟掉。在節(jié)儉這方面我們晚輩就做的不如長輩了,我們要像長輩學習也給我們的孩子今后樹立一個好榜樣。
勤就是勤奮,勤快不怕吃苦。婆婆是最勤快的人了在我家。在鄉(xiāng)下老家婆婆一個人種了七八畝地都是她一個人忙碌著。來到xx后婆婆特別不習慣清閑的日子,就在我們小區(qū)外后面的空地上開辟了一片地,種了很多蔬菜。婆婆每天五點就起床打掃衛(wèi)生收拾房間,幫我們把飯菜做好。婆婆經(jīng)常對我們說,做人要勤快,教育我們在工作中不要偷懶,少說話多做事。我兒子在婆婆身上學到了點勤奮的精神,婆婆在家做飯時,柴暢會幫著摘菜,包水餃時小家伙會搟皮,還幫助奶奶洗碗。我們家也特別喜歡樂于助人,在老家農(nóng)村十里八村一提到我們家,鄰居們都會夸贊,在xx鄰居家有困難,我們也經(jīng)常樂于幫助,婆婆常常幫別人義務(wù)照看孩子。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孩子才會茁長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F(xiàn)在的父母大多數(shù)忙于自己的工作,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足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nèi)?,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的孩子怎么能號得了呢?說起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平時太忙于工作,孩子沒太多精力管教,要不是婆婆一直在關(guān)心著、管教兒子,真不知孩子會如何。以后我們年輕父母也要多多參與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生活中去。
實事求是,吃虧是福,樂學苦干,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隔代教育身邊故事的啟示
隔代教育,確實減輕了年輕父母身上的負擔,彌補了他們育兒經(jīng)驗的不足。老人帶孩子,父母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參與社會工作,這對年輕父母來說如同雪中送炭。但老人帶孩子,也可能出現(xiàn)種種弊端。請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示:
身邊故事1
劉偉特別淘氣,在爺爺面前更是如此。晚飯的時候,劉偉爸拿起碗到廚房盛飯,走過劉偉身邊時,劉偉瞅準時機,一伸腿,把爸爸絆倒在地,爸爸手里的飯碗也飛了出去。劉偉爸火了,追著要打劉偉,劉偉轉(zhuǎn)身溜進了爺爺房間。劉偉爸忍著疼追進房間,一抬頭,自己的爸爸橫在面前,擋住了去路:“干什么?不許打孩子!”老爺子板著臉。劉偉爸無奈地說:“爸,他伸腿絆我!這孩子學壞了,我必須揍他一頓?!崩蠣斪硬灰詾槿坏匦α诵?,說:“你這么大的人了,這都躲不開,笨不笨?好了!吃你的飯去?!眲ピ跔敔敱澈笸敌Α?/p>
警鐘:不少隔輩人看不得孩子被批評、訓(xùn)斥,更別說挨打了。我們不提倡打孩子,但是適度的批評和約束不可少,然而在老人的干涉下,父母往往難以管束孩子。受到過分寬容和保護的孩子,更容易因此養(yǎng)成頑劣、冷漠的性格,缺乏愛心,不懂體貼,任意胡為,不守規(guī)則。
身邊故事2
小增的爸媽都是農(nóng)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小增出生后,兩人由于工作忙,無暇照顧小增,就把小增送回了老家。小增的爺爺對孫子倍加呵護,常常帶他到樹林里的小河邊玩。小增手里拿著根小棍,攉攏水,玩玩泥,爺爺坐在一旁看著,心滿意足?;丶視r,爺爺會把小增背在背上,一路搖回去。小增沒有上過幼兒園,小學也是在老家上的。小增的爺爺陪伴了小增12年,在小增上初中前去世了。于是小增的爸媽把小增接回到身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兒子和自己的心理距離很遠——和爸媽不親,冷漠,不主動和爸媽溝通。
警鐘:孩子的心完全系在隔輩人身上,本應(yīng)該建立在父母身上的深厚感情就淡漠了,因為隔輩人無意間奪走了子女對父母的親情。其實這是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常的孩子2歲前沒有歸屬感,2歲后才有,并且越來越強烈,誰與孩子最親近,孩子的歸屬感就會落在誰的身上。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父母不管多忙,都要盡可能多和孩子接觸,把孩子扔給隔輩人,最后可能還會把麻煩留給自己。
身邊故事3
蒙蒙是個7歲的男孩,上小學一年級。他做事磨蹭,動作緩慢。初入學時,老師一說話他就緊皺眉頭,一副聽不明白的樣子,嘴里還不停地嘀咕著:“說的什么呀?急死我啦!”并不時把小拳頭攥得緊緊地。上課寫作業(yè)慢,做課間操也是最后一個走出教室。體育老師反映“他就連齊步走都比別人慢半拍?!痹诩依铮陌职謰寢屢矊@一點非常不滿意。
警鐘:蒙蒙的缺點就是隔輩人無微不至的照料所致。蒙蒙的爺爺就這一個孫子,姥姥家也只有這么一個外孫,可以說他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寶貝。傳統(tǒng)的觀念使蒙蒙的長輩對他格外疼愛,倍加呵護,事事代勞,使他得不到任何鍛煉機會。而且,老人的身體在一天天衰老,動作、思維越來越慢,孩子與老人相處久了,活動節(jié)奏也跟著變得緩慢。
有些老人怕孩子出問題,磕了、摔了不能向兒女交待,為了不出意外,嚴格控制孩子的行動,不讓孩子跑、跳,結(jié)果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延緩了孩子的發(fā)育,甚至阻礙了孩子的認知。
身邊故事4
小玉也是在隔輩人照料下長大的孩子。一天,午餐時間到,老師對全班同學說:“請同學們把課桌上的東西都收起來,準備吃飯?!蓖瑢W們都收拾起來,唯獨小玉一動不動。老師把小玉叫到身邊,問她:“剛才老師說的話你聽見了嗎?”小玉回答:“聽見了。”老師接著問:“那你為什么不按要求做呢?”“這不是對我說的。”小玉從心里拒絕聽老師的話。
老師只好重新對她提出要求:“那現(xiàn)在老師要你和同學一樣把桌上的東西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