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yǎng)筆記:孩子摔跤以后,你是怎么想的?
發(fā)布時間:2020-11-10 幼兒園教案是怎么寫 教育教養(yǎng)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教養(yǎng)筆記:孩子摔跤以后,你是怎么想的?
實錄:
上周五早放,因為雨天我就主動承擔去幼兒園接中班女兒的任務(wù),在教室門口等待放學的時候,一群大班孩子經(jīng)過,只見前面一個年輕老師拿著玩具框?qū)χ竺娴暮⒆诱f:“地上有點潮走路小心哦,我們要來不及咯……”
正在困惑這個老師說話的矛盾點時,就有一個孩子兩手抓著玩具蹦蹦跳跳的跟在隊伍的后頭,掉一個撿一個,腳下一滑仰面摔了一跤,前面的同伴都走在隊伍的前面了,沒人看到,后面的人還沒有跟上來!小姑娘摔下后還兩手緊緊抓著玩具,吃力的準備爬起來!
我上前攙扶時后面的老師來了,旁邊的祖輩家長你一句我一句的批評那個沒說話沒看見摔跤畫面的老師,稍微年長一點!
家長的話:
“小孩子摔倒了,地上那么滑還讓小孩子走那么快!”
“頭先著地的,嘭的一聲嚇死人了,你們做老師怎么看的?”
“地上那么潮,怎么也沒人拖一下地,鋪點紙板就好了嘛!”
“這幫人就想著早點下班……”一位奶奶對著遠去的孩子群繼續(xù)說著。
反思:
面對孩子摔跤的問題,我在每天的帶班過程中總會看到這樣的畫面,說實話我也替這些孩子覺著“疼”,可是就因為那么多的干擾因素,我總不能及時的去安撫孩子的心情,只是急于去處理孩子的傷口!
面對我眼前這個完整的“摔跤”過程,我想到了老師、孩子和家長。
又從家長的字里行間中體會出各色各樣的“心疼”。
為老師著急——臨近放學,為什么沒做好放學的準備工作?YJS21.coM
為孩子心疼——手里沒玩具的話就不會摔得那么重了!
為家長反思——對于老師的指責為何不能全面客觀的進行評價呢?
作為一線老師看到這些不和諧的畫面,我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或許就會提早做好考慮,但是對于一個班級的管理并不是一個老師個人所能全方位把控的,這需要三位搭班之間的團結(jié)合作!
幼兒的一日生活安排無時無刻不存在安全的教育因素,作為老師雖然不能十全十美的把控好,但是合作無間的話就能架起一座銅墻鐵壁,阻擋更多的安全隱患。介于家長的話引發(fā)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其抱怨為什么家長不理解我們,還不如好好斟酌他們的一字一句,找找家長不信任我們的原因!
一、新老搭班在活動的組織上存在漏洞,應(yīng)該虛心接受家長的“善意”指責。
二、發(fā)生幼兒摔跤現(xiàn)象,首先應(yīng)該詢問看到摔跤過程的家長們,而不是一味的飽受家長們的“無理”指責。
三、及時處理孩子的傷口,安撫孩子情緒,告知孩子家長發(fā)生經(jīng)過。
對于旁觀家長的指責,我作為家長也以家長身份進行了解,他們指責的矛頭其實是傾向于校方在潮濕地面的處理方法上,因為看到孩子摔跤了,大家都比較心疼,說話重點可以理解,但是表明的意思是想告知老師孩子真正摔跤的原因,通過老師來傳達!
事后,我和女兒班主任反應(yīng)這件事情后,希望能夠幫助那位老師做好那位孩子的家長工作。
一件不是發(fā)生在自己幼兒園的摔跤事件,讓我想到家長群體中的心聲,其實還是需要溝通,才知道各自內(nèi)心的真正表達,家長工作看似繁瑣,其實可以很輕松!新老搭班看似困難,其實可以很簡單!
處理問題關(guān)鍵在于態(tài)度,所以我們都不簡單哦,加油!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情商高的孩子是怎么養(yǎng)成的
“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并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
面對眼前的小小人,我們常常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什么才是愛他們最好的方式,只好將最好的都給了他們,但有時卻適得其反。我們折斷了他們翅膀,卻怪他們不會飛翔。
大人有他們的夢想,同樣孩子們也有屬于他們的小目標。夢想,或大或小,但都有他存在的意義。
那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營養(yǎng)”呢?
高情商的孩子,都離不開這三點
所謂情商,其實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幫助孩子樹立三觀的過程。高情商的孩子,都離不開這三點:獲得快樂的能力,無所畏懼的勇氣,還有看待世界的眼光。
獲得快樂的能力(人生觀),讓孩子懂得如何跟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見各種問題,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快樂其實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無所畏懼的勇氣(價值觀),讓孩子敢于去挑戰(zhàn)自己“所不敢”和“所不能”,不輕言放棄。一個孩子慢慢長大,會面臨很多質(zhì)疑的聲音,我們要教會孩子勇敢地中前進;
看待世界的眼光(世界觀),讓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感受到來自父母愛與支持,父母的見識,決定了孩子的層次。
在電影《陽光小美女》中,7歲的奧利芙,是個戴著眼鏡,挺著小肚腩的小女孩,她的夢想是有朝一日當選美國小姐。
奧利芙因為一次意外機會獲得加州“陽光小美女”的參賽機會,為了幫助奧利芙實現(xiàn)自己明星夢,一家人開著一輛破舊的面包車,踏上了追夢之旅。
奧利芙的爸爸是個成功學專家,當?shù)弥獖W女兒要參加選美比賽的時候,并沒有鼓勵女兒,而是告訴她:“要是你不認為自己會贏,參賽根本沒有意義?!眳s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給女兒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當奧利芙在旅館一個人面對爺爺?shù)臅r候,終于忍不住哭了出來:“我不想要輸,因為爸爸討厭輸家?!?/p>
爺爺安慰她說:“真正的失敗者不是那些沒有贏的人,而是那些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人。你有在努力嘗試吧?那么你就不會是輸家,明天開心點,好嗎?”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比輸贏更重要的是參與的過程。沒有人永遠都是第一名,但每個人都有下一次機會,只要孩子愿意去嘗試,就是成長的開始。與其給予孩子太多的壓力,不如放手讓孩子向前奔跑。
不過,一家人的旅途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大人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
有些自閉的哥哥,一心想要報考飛行學校,卻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色盲;
自殺未遂同性戀舅舅,遇見了搶走自己愛人,還有聲譽的對手;
堅信成功法則的爸爸,卻沒有出版商愿意出他的書,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一直支持奧利芙的爺爺,因為夜里過度吸食大麻,在睡夢中再也沒有醒來;
成人的世界一塌糊涂,臉上始終帶著微笑的奧利芙成為了維系全家關(guān)系的紐帶。他們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讓奧利芙參加比賽,讓她做自己想做的。
奧利芙在舞臺上跳著爺爺教她的肚皮舞,卻被裁判叫停、被觀眾嘲笑。
看到奧利芙面臨的尷尬局面,爸爸、媽媽、哥哥、舅舅全都站在了舞臺上面一起跳舞,為奧利芙加油、打氣。雖然在外人看來就像是一群瘋子,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終于沖破了外在的束縛,找到了內(nèi)心的自由。
就像奧利芙的哥哥所說:“如果我想要飛,我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飛。”
生活中,遇到挫折是難免的,我們首先要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然后才能陪著孩子一起長大。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天賦所在,父母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之處,讓孩子都擁有做夢的權(quán)利。
真正的失敗者不是那些沒有贏的人,而是那些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人。只要你想要飛,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飛。
個性是孩子生命的色彩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說:“我們都有自己要追求的人生,自己要編織的夢想,我們都有能力實現(xiàn)愿望,只要我們持續(xù)相信?!?/p>
除了相信自己,我們也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編織屬于自己的夢想。
最近,朋友圈被一部西班牙的動畫片《Alike》刷屏了,全片沒有一句話,卻獲得了64項大獎。
許多父母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清晨,爸爸幫孩子裝書包,小小的書包里卻塞著滿滿的課本。兒子Paste像小鳥一樣飛奔過來,卻被沉重的書包壓垮在地上。
在繁忙的都市中,每個人都步履匆匆,外界都是單調(diào)的灰色。只有在城市中央有一小塊綠洲,一個藝術(shù)家在旁若無人地拉著小提琴,守住了最后一塊色彩,成為城市中間最亮麗的風景。
Paste開心地在旁邊圍觀,甚至還跟節(jié)奏一起揮動起來,但是卻被爸爸打斷。
學校里,Paste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寫ABC,而是畫下了為城市帶來色彩的小提琴師,興高采烈地把自己的畫給爸爸看,爸爸卻眉頭一皺。
面對老師布置的任務(wù),Paste總是能夠給出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但是卻一次次被否定。好像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有一個標準答案。
原本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的Paste,在沉甸甸的書包、還有堆積如山的作業(yè)中,Paste終于變成了大人們期待的樣子,但是臉上也丟失了笑容,也終于失去了自己的色彩,變成了單調(diào)的灰色。
我們將孩子送進了學校,一定不期待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按照一個模樣成長。
個性是孩子生命的色彩,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色彩,我們需要去保護孩子的個性,而不是扼殺。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探索、試錯的過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會受傷,父母也學會放下自己的期待,放下對孩子的執(zhí)著,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我們要看見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折斷了他們的翅膀,卻怪他們不會飛翔”。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需要被看見
最開始,我們會驚喜于孩子的每一次微小的成長,第一次啼哭、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進入學校的大門……這些都曾經(jīng)讓我們興奮不已。
但是伴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高,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卻選擇視而不見,掛在嘴邊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想要用這種方式刺激孩子的成長,卻不知道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的成長,怎樣才能被看見?
劉墉的兒子劉軒在一次采訪中,講了一個父親跟自己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當時劉軒正在上初中,調(diào)皮、厭學,每天都是憧憬變成像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成績也是雷打不動的“C”,這讓老師也很頭疼。
于是,劉墉就找兒子說:“你的老師告訴我,你現(xiàn)在整天夢想著當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變得不愛學習了,對嗎?”
“是的。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這么大時成績也很糟糕,他還考過零分,現(xiàn)在不照樣當了世界頂級賽車手?”
“他考了零分,當了賽車手??墒?,你從來就沒有考過零分啊,每次都是‘C’!”
“那么,你希望我考個零分給你看看嗎?”
“好啊,那就讓我們打個賭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學業(yè)一切自便,我決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沒有考到零分,就必須服從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規(guī)定去好好學習。如何?”
“好的”,劉軒愉快地答應(yīng)了父親的要求。他們約定不能空著不答,考到“零分”,劉墉就不再管兒子了。
但是考零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因為想要考零分,就需要知道哪個答案是正確,哪個答案是錯誤的。
為了早日考到零分,劉軒甚至開始不由自主地努力學習了,這樣他有把握做錯的題越來越多,也就是說有把握最對的題越來越多。
一年后,劉軒成功地考到了第一個零分。
劉墉很高興,還親自下廚做了一桌菜,祝賀兒子終于考到了零分,因為他知道“有能力考到A的學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p>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父母說的一句話,做出的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改變孩子以后的人生。
高情商的孩子,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
當我們給孩子愛與支持的時候,孩子也會讓我們看見他們的成長。
當我們看見孩子成長的時候,孩子才會感受到來自家人的力量,長成自己的樣子。
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父母關(guān)注到自己的感受,真心希望自己的成長能被父母看見。
也許這種進步不是一蹴而就,但一點一滴的累積、一天一天的變化,都是需要家長發(fā)自內(nèi)心給予孩子肯定。
就像劉濤推薦的VIPKID,在這里上課的孩子,最開始時,也許不敢開口,也許羞澀于提問和回答,但經(jīng)過了N節(jié)一對一的外教課,孩子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敢說了,能用流利的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看法。
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都習慣了VIPKID的陪伴,對每一次的上課都會很期待。要知道,這些讓爸爸媽媽自豪的進步,都是他們真真正正看到的。
家長以后怎么教育孩子
天下父母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太過急功近利,采取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孩子,張口就來的是一些冠冕堂皇而又強制性的語言。但是在孩子們的眼中,愛是一個親切的擁抱;是和風細雨的交談;是循循美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
說表揚
有些家長從早上一醒來就開始嘮叨,快點起床,不然要遲到;認真刷牙,不然要長蟲牙;一定要吃雞蛋,喝牛奶,不然營養(yǎng)不良。孩子放學一回來,又開始嘮叨:這手、衣服怎么這么臟,快點洗手;快去做作業(yè);快點吃;快點睡覺。無數(shù)個快點,無數(shù)個不對,無數(shù)個指責,一系列命令專制的語言讓孩子喘不過氣來。于是,有的孩子開始緊張,害怕出錯,有的則開始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我做的,我就偏要做。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對于這種情況,你不妨換一種方法與他交談,比如說: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鐘,這是你今天表現(xiàn)最好的地方,媽媽獎勵你一杯牛奶。我想,這樣的話語孩子比較愿意接受。小孩子都喜歡表揚,盡管有一些話語對于我們來說是謊言,但我們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隨之產(chǎn)生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需要有自己的傾訴對象。所以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待在一起, 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互相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解除他們的疑慮,適時的加以引導。如問問孩子在校一天的學習情況;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進步?雖然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guān)心,從而增進你與孩子的溝通。
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意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而父母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關(guān)注這些事情,即使能夠關(guān)注,也會因為過度的關(guān)注而使他們產(chǎn)生心理上的依賴。因此,父母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空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
尊重孩子
做父母的總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呢?輕則呵斥,重則打罵極易造成孩子的心靈創(chuàng)傷,導致自卑的心理,其實尊重孩子要從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這對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必須從孩子的心理入手。
你是怎么解決孩子作業(yè)拖拉的?
孩子的作業(yè),其實說多就多說少也可以少,只是孩子做著作業(yè)玩東玩西,一個小小的東西就能讓他在哪里磨蹭半個小時不寫一個字,這也是我最頭疼的一件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下面是我在網(wǎng)上找到的一個方法,在這里分享給各位家長,希望對和我一樣煩心的爸爸媽媽有所幫助。
1、限制時間鼓勵法。
在孩子做作業(yè)之前,先弄清楚孩子的作業(yè)具體是什么,衡量一下作業(yè)量,比如哪個作業(yè)任務(wù)最重,哪個最輕,然后根據(jù)你的判斷給孩子限制時間。當然,這得和孩子商量,在限定時間的時候,最好這樣跟他說:孩子,我們來打個賭好不好?媽媽覺得你的語文作業(yè)在20分鐘內(nèi)不能完成。你要是做到了,就是媽媽輸了,媽媽可以答應(yīng)給你買一樣你喜歡的玩具。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你不是在命令他,而是在和他商量,他覺得的意見受到了尊重,然后他就會愿意考慮你所說的事情,再加上小孩子的好勝心其實是很強的,當他們有機會能證明自己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努力去表現(xiàn)自己的。而說愿意給他買東西,就是對孩子的獎勵,那樣他會更加有動力去做的。也會更加樂意去接受大人所說的提議。在完成這一點的時候,你可以在一定時間給孩子一個提醒,比如:已經(jīng)過去Xx分鐘了,要加油,給孩子一定的鼓勵。
2、直接要求法。
第一點如果沒有效用,我們就要來硬的了。很多父母在督促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都喜歡用這一點,像“你必須在給我做完才能吃飯”、“做不完就不準睡覺”、“半個小時內(nèi)必須做完”等等。這樣通常只會取得反效果,所以不建議過多使用。當孩子實在是不聽話的時候再用也不遲,如果一定要用,可以結(jié)合第一個方法,先和孩子做好約定什么時候做完,然后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開小差、不專心的情況時,你就告訴他:孩子,我們不是說好20分鐘完成嗎?既然說到了就要做到。你還有五分鐘,剩下的題必須5分鐘完成,這才是媽媽的乖孩子。孩子有了緊迫感和責任感,自然不會再磨蹭了。
3、中途安撫法。
孩子做作業(yè)不可能總是全部都會的,他們總會遇到難題的。在孩子做作業(yè)開始不專心的時候,很明顯是因為他們遇到不會做的題了,因為不會做,又想不到解決辦法,于是只有放下筆開始玩耍了。如果是他會的題,他是一定會一口氣就完成的。通常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是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都不會”、“你上課怎么學的?老師沒有講嗎?”這些話去責備孩子。孩子在做作業(yè)上本來就受挫了,結(jié)果還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當然不會想再繼續(xù)做下去。
當發(fā)現(xiàn)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的時候,就告訴他:孩子,你那么聰明,一定會做的。要是實在不會做,告訴媽媽,媽媽和你一起解決好嗎?對待做作業(yè)拖拉、愛打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shù)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越是責罵、數(shù)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所以,不如給孩子一個安慰和鼓勵,讓孩子重新獲得信心。
慢慢來!好習慣不是一天能養(yǎng)成的,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就能改掉的。解決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的問題,父母除了做到那三點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耐心,要堅持,要和孩子共同努力,這樣才能早日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空閑之余常常這樣問自己。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柏栩栩時,“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柏栩栩一樣,讀清華北大”;我看到周杰倫的時候,“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周杰倫一樣,成為一個知名音樂人”;當我看到郎永淳的時候,“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郎永淳一樣,成為一個知名的播音員”;當我看完反法西斯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時,”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人,將來也能站在天安門閱兵的隊伍中”……我覺得自己不僅是一名家長,更是一個夢想家,無時無刻不在幻想和設(shè)計孩子的未來。
夢想永遠是夢想,我們要面對現(xiàn)實。當我靜下心來和孩子交談時,當我們互相交換內(nèi)心的想法后,他很冷靜的對我說:“媽媽,那些都是你的夢想,我就想做一名象棋老師”。我突然被他的想法震驚到了,孩子的話打破了我所有的夢想。但是更多的是冷靜,孩子說的沒錯,那些都是我的夢想,不是他的。我們應(yīng)該正視孩子的理想,告訴他勇敢地去追求他自己的夢想。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覺得培養(yǎng)一個陽光正直自信的孩子遠比一個只一味只追求成績來得重要。成績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個榮譽或標簽,如何讓孩子積極向上是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
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quán)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边@句話很有哲理性,直截了當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大部分家長和我的心理一樣,怎么樣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重點。
教育孩子沒你想的那么難
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覺得異常復雜,常常是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的。而有的父母就能輕松應(yīng)對育兒這個大問題。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父親,每天對孩子的教育僅限于跟孩子每天提幾個問題就OK了。
這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么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么好事發(fā)生嗎?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
3、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diào)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里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么;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guān)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guān)愛關(guān)懷在里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親子關(guān)系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 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fā)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里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么這種關(guān)系是良性的,是相互關(guān)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wěn)定關(guān)系。在這種情況 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lián)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xiàn)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guān)系是不穩(wěn)定的,或者說是扭曲 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并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jīng)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xiàn)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里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guān)系,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并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guān)系。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diào)正親子關(guān)系,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大道至簡,教育孩子簡單到這個程度就是一種境界了!
上面的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父母呢?孩子是要全面發(fā)展的,孩子的教育父母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