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有很多玩的時間嗎?
發(fā)布時間:2020-11-05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的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今天開家長會,在最后的時刻,有幸參加兒子班里的家長交流,其中談到了兒子因為能夠抓緊時間完成回家作業(yè),所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干其他事情。一般情況,在我4:30下班去他班里接他的時候,兒子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回家作業(yè)。于是下班、吃晚飯,飯后在樓下打會兒羽毛球,后上樓拉半小時小提琴,晚上7:00~8:00去小區(qū)乒乓室訓練乒乓球,8:00~8:30是兒子看電視的時間,之后洗刷回房間看書大約半小時,最后兒子躺下睡覺時我為兒子朗讀點東西。
聽到我講兒子還有那么多時間來玩,有的家長就悄悄說:“哪有那么多時間玩?作業(yè)都要做到八九點鐘了。”
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我灌輸給他的理念在慢慢生效。曾經(jīng)兒子因為作業(yè)還沒有完成,于是失去了一些出去“玩”的機會。我告訴兒子,很多事情包括作業(yè)必須盡早完成,這樣你就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跟媽媽出去辦些事情;遇到臨時性的事情就沒有后顧之憂;還可以有更多時間用來玩和做其他事情。長大以后也是這樣,遇到任何機會你都會說:我已經(jīng)準備好了。
進入四年級以來,在處理作業(yè)方面,兒子真的學會用時間了,盡管作業(yè)的書寫質(zhì)量還是有點糟,但正確率還行。心里想能用這點時間把所有作業(yè)都完成了還能提什么要求呢?過得去吧!或許我是數(shù)學老師的緣故,或許長期以來我已經(jīng)對兒子的書寫已經(jīng)麻木了,更或許我在乎的是時間。
劉墉有一篇“時間與金錢”的文章,我覺得很有道理。會用時間的人,懂得安排時間,按照事情的緩急來支取,到頭來,不但完成了他要做的,而且能夠留下多余的時間。至于不會用的人,則東摸摸、西磨磨,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浪費的比利用的多,猶豫的比決斷的多,時間永遠不夠用,事情永遠做不成。
我想,老師給孩子們布置的作業(yè)是一樣的,有的孩子晚上八九點鐘還在做作業(yè),那肯定就是不會用時間了。在這方面,兒子已經(jīng)知道“統(tǒng)籌安排”,還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同時完成。
在這個速度的時代,同一時間永遠只能做一件事情的人,將可能被淘汰。YJS21.Com
真是這樣,看看我們辦公室的電腦,隨便誰的都不會只有一個窗口開著。兒子每天邊看電視的邊泡腳和吃東西,有時候邊看書邊泡腳邊吃水果,玩的時候便聽聽英語磁帶或放點音樂,早晨洗刷的時候收音機提供點新聞,等等。當然,一方面爭取時間,另一方面也為了讓自己有時間放松。
我經(jīng)常會問兒子:今天你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我都會支持兒子的安排。當他能夠自主安排時間了,他就會去爭取一些原本被他浪費的“小時間”,而集中為較大的時間用來玩他喜歡的項目。
兒子有很多玩的時間,他總是很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給孩子多一點思考的時間
案例:小敏是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在給小朋友講完故事后,照例提問了問題。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小敏讓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的平平來回答問題,可是他站起來后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時,其他的孩子說:“老師,讓我說吧!讓我說吧!”小敏看著平平,他小聲地說:“老師,讓我再想想!”“老師,讓他想好了再說吧,我已經(jīng)想好了?!必愗愋∨笥哑炔患按卣f,其他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問題。小敏安慰孩子們:“老師保證你們都會有機會說的,讓我們再等一等平平吧!”小敏用眼睛鼓勵平平大膽說,平平終于勇敢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小敏和孩子們一起用力鼓掌。
這種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我們時常會遇到。但是真正能做到像這位老師一樣,尊重孩子的這一句“讓我再想想”,尊重孩子思考的權利,不知道能有多少家長做得到。很多老師和家長沒有耐性陪著孩子一起探索生活,往往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這樣沒有耐性的行為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它會在無意中剝奪了一個兒童探究的權利,會扼殺了他成功的欲望,會熄滅了他創(chuàng)新的火花。
學習應該是兒童的自主行為,自主探究是兒童的權利,教師和家長都無權剝奪?!白屛以傧胂?!”這是一個求知者對成功的渴望,是一種執(zhí)著的個性,是燃燒著的創(chuàng)新的火焰。兒童們渴望成功,渴望以自己智慧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成功,哪怕是一丁點兒,也將會成為他們自豪的資本,自信的源泉,激起他們無休止的創(chuàng)新欲望。
您會表揚孩子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賞識。然而,對孩子的贊美或表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暗傷元素一:好話壞說,明褒暗貶 父母口頭禪:“你今天終于沒有做錯,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做錯了!” 傷害指數(shù):★★★★★情景回放:您把照顧金魚和給盆栽小西紅柿澆水的任務交給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兩次金魚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給小西紅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卻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您心里雖然滿意,嘴里卻說:“你這幾天終于記住了自己該做的事,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明天可別再忘了!” 孩子“傷”情:這樣的表揚很勉強,而且隱含著批評,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讓他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媽媽的眼睛總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上,不得翻身。 糾錯處方:孩子有了進步,本來是好事。如果給表揚加上陰影,就是家長的不是了。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不如將他的點滴成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掛在嘴邊,突出他的長處,讓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所以,對孩子責任心的提升,媽媽要一項一項地肯定:“嗯,給魚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適,水也換好了,還刷了魚缸;給西紅柿早晚澆了兩次水,看它的葉子都笑了,它們肯定會越長越壯!”孩子雖小,但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夸獎,希望家長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點一滴都不忽略。
暗傷元素二:無的放矢,盲目比較 父母口頭禪:“你做得真棒,比××強多了?!?傷害指數(shù):★★★★ 情景回放: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他在幼兒園畫的畫給您看,是《小白兔拔蘿卜》的填色圖,他的眼神期待著您,您煞有介事地說道:“畫得真棒,你一定是你們班上畫得最好的!” 孩子“傷”情:班上的孩子自身條件不一樣,起點也不同,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顯然有失公平,況且今天你表揚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沒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內(nèi)心會很沮喪,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這樣大而空的夸獎并不能給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覺,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樓閣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負。他盲目地認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進而難以形成對事物恰當?shù)呐袛嗪头直婺芰Α?糾錯處方:表揚孩子做事的過程比表揚他獲得的結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視他是否努力,關注他的點滴進步,慢慢地幫助他建立起自信。通過細化過程,強化他所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找出對付弱點的辦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個挫折,平和地面對困難,避免被小小的不順擊得一敗涂地。
吼孩子時,你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嗎?
有一個媽媽在朋友圈分享說“剛剛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兒子成為了我情緒不穩(wěn)定的犧牲品?!?/p>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講真,孩子真的需要你這樣去罵嗎?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比如一個孩子剛剛學說話,口齒不清,一著急就結巴。我想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小小魚有時候急著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急得說不清,我會聽著,告訴他慢慢來,一句話允許他說幾遍。慢慢地,他不再說話打結,表達越來越流暢。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說不清,心里很著急,這個孩子今后讀書怎么辦?會不會變成一個結巴子?怎么辦?被焦慮控制之后,父母就會嚴厲而急切地關注這個問題,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導,第二遍還老樣子。直接就劈頭蓋臉地罵過去,結果孩子越說越結巴。
本身一個不嚴重的問題,被父母焦慮的情緒影響著,變成了真正的問題。
吼孩子時,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嗎?
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及教師的一個弊病。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執(zhí)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
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nèi)心是被封閉的,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因為你吼叫造成的傷害太大。
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是一只可愛的企鵝寶寶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的非凡經(jīng)歷。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fā)脾氣,沖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后發(fā)脾氣大叫的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
媽媽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nèi)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fā)抖,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游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xiàn)實世界。
父母一兩次的傷害,孩子會把傷口修補好,因為只要改了就還是我的好父母,不過還是會留下滿身傷痕!如果時間久了,吼叫成為教養(yǎng)習慣了,那父母就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傷害了。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其他他們什么都明白。孩子的內(nèi)心很柔軟。小小的他們會犯錯。
成長就是一個犯錯和改錯,叛逆到懂事的過程。孩子總是愿意原諒“暴力父母”的過錯,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愛我。
孩子永遠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父母,而我們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在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沒有?
因為我自己也曾對著孩子發(fā)過火,看到孩子嚇怕的樣子,非常的后悔。所以我就想著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說的真好。
父母情緒穩(wěn)定,家庭會更加溫暖,才能給孩子安全感。
相愛的父母,總是會在歲月中變得溫和,那些尖銳的棱角會被磨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天天雞飛狗跳的家里,能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嗎?假如父母不再相愛,就會摧毀孩子心中的城。
如果沒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孩子的世界將是昏暗無光的。沒有愛的滋潤,心靈就會被黑暗一步一步吞噬。為什么看到父母吵架,孩子就會痛苦。盡管你推開孩子,告訴他說不關他的事??墒撬€是會悲戚,會做出一些行為來試圖改變一點什么。因為孩子會覺得這些跟自己有關。
我一直記得一件事。那是我們村的一個哥哥,比我大五六歲。有一次他的弟弟跟我說他哥哥跑了。他弟弟是我的玩伴,我當時就很奇怪,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家里吵架,哥哥受不了就跑了。那時候他讀中學,我們剛讀小學,不懂事。但那時候我就想不清為什么他爸爸媽媽吵架,他要跑掉呢?
多年后,做了父母我才明白。孩子天生是想去平衡父母的關系的,這個從平時的玩樂中就能看出。比如我們玩背唐詩的游戲,我們和孩子輪流背誦,中間可以有一個人拿著書,拿書的人可以偷偷瞄一眼,當然更有優(yōu)勢。
于是我跟孩子媽媽就爭那本書。小小魚就來做裁判了,他看到誰占了優(yōu)勢,就會去幫助那個劣勢的人,總是試著去平衡。
如果哪天我將家里弄亂了,挨了他媽媽的批評,他會要媽媽不要說了。如果哪天我一急說他媽媽沒做好,他又跟我說,不要這么大聲。而我們笑著,鬧著,講著他不懂的笑話,他也會跟著傻笑著,好像自己懂了一樣。
小小的孩子,總是渴望父母能夠相親相愛。孩子需要情緒平和的父母,需要溫暖的家庭氛圍。
很多時候,我們?yōu)槭裁磿刂撇蛔∽约旱钠??仔細回想就會發(fā)現(xiàn)這跟自己的童年息息相關,跟那個生活過的原生家庭緊密相聯(lián)。
小時候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無一不影響著我們性格脾性的形成?;鸨宰拥母改葛B(yǎng)著火爆脾氣的孩子,溫和的父母養(yǎng)著溫和的孩子。什么樣的土壤開出什么樣的花。
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受著父母及家庭的影響。不要以為發(fā)脾氣是愛,也不要覺得發(fā)脾氣是真性情,更不要以為發(fā)脾氣是有本事。
真正能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的人,才是真本事,才是好父母。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面前,愿我們能用平和的情緒,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一樹繁花。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到溫暖,也能為他人開出美麗。父母的情緒平和,可以說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您了解表揚孩子的技巧嗎?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慢慢的習慣了用表揚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對于表揚孩子的技巧問題你了解多少呢,過多的、空泛的、夸張的或不準確的表揚,都可能會帶來這樣那樣的負面效果。
孩子的表現(xiàn):對你的表揚甚至你所有的語言無動于衷。
出了什么問題:問題可能很多:1、你的表揚可能過于空泛,讓孩子覺得你根本不關心他到底做了什么。2、你的表揚千篇一律,讓孩子不再感到任何刺激??傊?,當“真棒”成為你的口頭禪時,孩子對它就沒有感覺了。
該怎么改善:首先,在表揚的時候多涉及細節(jié)。與其說“親愛的,你畫得真不錯”,不如說:“瞧你畫的月亮,邊上還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這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真的注意了他的作品,而且,孩子能夠從你的表揚中了解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其次,隨時提高你的標準,更新內(nèi)容,如果半年前孩子連續(xù)跳3下就得到你的掌聲,那么現(xiàn)在他至少應該完成6個。最后,請變換不同的方式對孩子加以贊賞。讓孩子激動的事情有很多,這些都可以成為你的辦法。
孩子的表現(xiàn):每天像個小喜鵲,“媽媽我做了這個”“媽媽我做了那個”,然后便等待著你的夸獎。
出了什么問題:你之前的表揚可能過火了,所以孩子已經(jīng)對你的溢美之詞產(chǎn)生了依賴,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沒有像往常那樣對他贊賞有加,他反而會因此失落。
該怎么改善:適當壓制一下自己的熱情,讓表揚變得更加可貴。寶寶第一次獨立走路,第一次完整背下來“鵝鵝鵝”,的確值得全家歡呼雀躍一下。但如果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氣喝完一瓶水,小便前會叫媽媽,平平穩(wěn)穩(wěn)地從沙發(fā)著陸到地面,我們就不必興師動眾地夸獎、擁抱和親吻了。
孩子的表現(xiàn):他對于你的贊揚表現(xiàn)出詫異、失落或者憤怒。
出了什么問題:也許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你的表揚讓他感到不快。比如孩子早就學會了穿珠子,可你還顯得很驚訝地“夸獎”他:“真棒呀,都能穿成一串了!”我想,孩子聽了這話,要么不滿地爭辯一下,要么直接忿忿然離開房間。
該怎么改善:了解孩子的興趣點和現(xiàn)有能力,以及同齡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個相當?shù)乃疁噬显u價孩子。記住,要讓你的表揚和孩子的能力一起長大,原地踏步的表揚無異于一種變相的批評。
孩子的表現(xiàn):孩子顯得壓力重重,甚至反感你的夸獎。
出了什么問題:你的表揚可能不止泛濫,而且夸張。這種言過其實的夸獎會成為一種壓力,讓孩子心情沉重。而且,如果你總是當著其他媽媽或者孩子的面過分夸獎他,也許反而讓他很不愉快。別以為孩子小,他完全能夠聽出你的話是不是事實,而且他也有小小的面子問題。
該怎么改善:實事求是就好了。具體的、恰如其分的并且舉重若輕的表揚,可以讓孩子既感到受肯定,又明白還要努力。同時讓他學到適當?shù)膬?nèi)斂和含蓄也是一種美。
孩子的表現(xiàn):他承受不了挫折,些許的失敗或批評都讓他惱羞成怒。
出了什么問題:在表揚過多的同時,你的方法也許值得商榷?;叵胍幌拢阍诳洫勊臅r候,是不是更多地集中在結果,而不是過程,集中在“你能夠……”,而不是“你這么努力……”你的態(tài)度會引導孩子更多地關注結果,而不是態(tài)度和方式。
該怎么改善:把表揚的重點落在他的態(tài)度而不是成果上。當孩子掌握了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不要夸獎他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且鼓勵他積極探索的精神或者堅持不懈的意志。比如,當孩子參加完舞蹈演出時,你可以告訴她她燦爛的微笑讓所有人心情舒暢,她真的傾盡全力去完成她的舞蹈,這讓媽媽非常自豪。
孩子的表現(xiàn):聽到你的表揚后反而變得憤怒或傷心。
出了什么問題:也許你的措辭有問題,你的一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挫傷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你明明想夸獎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但是如果你說“誰說我們樂樂不會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就是褲子前后反了,哈哈哈,拉鏈跑到屁股上去了,哈哈哈哈……”孩子會覺得很傷自尊。
該怎么改善:請謹慎使用你的幽默感。對于這么小的孩子,要給他明確的語言,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半夸獎半玩笑。你需要讓他知道他到底哪些值得褒獎,你對他的表現(xiàn)到底有多滿意。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不要太過糾纏于他的失誤。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無傷大雅的小細節(jié)你就當沒看見吧。
家長在表揚孩子的前提下要及時的掌握一些關于這方面得技巧,可以避免不當?shù)谋頁P對孩子一起到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nèi)魏我粋€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將來。
花時間與你的孩子一起玩耍
在與孩子的玩耍當中,你會了解孩子身上的很多東西,也會更多地了解你自己?;〞r間與孩子一起玩耍帶給了孩子這樣一個信息:“你值得我花時間。你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焙⒆觽兪窃谟螒蛑羞M行學習的。你應該利用游戲時間來對培養(yǎng)孩子的品行進行投入,而不是把同孩子一起玩??醋鳠o聊的瑣事。
正面的表現(xiàn)
負面的表現(xiàn)
持續(xù)的目光接觸,微笑,拉著寶寶的手并擁抱寶寶
匆匆的一瞥,眉頭緊鎖,心里總在想著自己的事
把寶寶“穿”在身上
讓寶寶長時間地獨自躺在那兒
把換尿布看作一種樂趣
討厭換尿布
根據(jù)寶寶的暗示及時喂食
嚴格按照時間表來喂食
和寶寶一起打盹和睡覺
讓寶寶獨自入睡
給寶寶講故事
成天想著擁有一座完美的房子
把寶寶抱起來,或者父母坐在地上,和寶寶一起歡笑
心不在焉地抱孩子,太嚴肅,悶悶不樂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斷地給予擁抱和親吻
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感情
語言上的鼓勵
疏遠孩子,說話時羞辱孩子
經(jīng)常性地做一些身體觸摸
不經(jīng)常進行身體接觸
總是用目光接觸和孩子溝通
不會進行目光接觸
在感受到正面的表現(xiàn)時孩子會有什么感覺
在感受到負面的表現(xiàn)時孩子會有什么感覺
我是很寶貴的。
我根本沒有價值。
花時間與我在一起一定很有趣。
我很乏味。
做我這樣一個人讓我十分快樂。
我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我的照料者很喜歡我。
我的照料者寧可去做些別的事情。
有我在身邊,爸媽感到很快樂。
我只能一個人待著,我不是個好孩子。
生活讓我感到興奮。
我很困惑、很害怕。
游戲應該讓孩子來發(fā)起。父母們必須始終牢記這樣一條很重要的學習原則:由孩子自己主動地發(fā)起的一項活動比由成年玩伴提議的活動更能長時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在選擇玩什么的時候,他會進行比較多的學習。此外,由孩子自己發(fā)起的游戲還增強了孩子的自尊心:“爸爸喜歡做我做的事情!”當然,當時你可能會這么想:“噢,不,別再玩積木游戲!”或者“那個故事我們已經(jīng)讀過二十遍了!”這正是對教養(yǎng)孩子的考驗。在孩子對“小貓躲在帽子里”的游戲感到厭倦之前,你早就感到厭煩了。如果你想給那些總是重復的老掉牙的游戲帶來一點新意,你可以在游戲過程中自己加入一些新的變化,或者找出另外的新辦法來玩舊玩具,比如:“我們把這座積木搭的塔改造成一個停車庫,好嗎?”
讓孩子感到他是獨特的。在游戲過程中,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如果你的人是和孩子在一起,而心思還在工作上,孩子會覺察出你已經(jīng)心不在焉了,這樣,你和孩子都不會從共同度過的這段時光中受益。孩子會感到你和她在一起沒有什么意義,而且最終她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對你來說,你失去了了解孩子、享受孩子帶來的樂趣、以及重新學習如何玩游戲的機會。我還記得和6個月大的馬修一起玩“圍圈子”的樂趣。我讓他坐在我的前面,面向著我,在旁邊放上一些我們喜歡的玩具(有我的,也有他的),我用腿圍成一個圈子把他圍起來。這個空間把他圍在了里面,而且為他提供了保護,防止這個剛剛會坐的小家伙倒向一邊。我全神貫注在馬修的身上。他感到自己是獨特的,我也一樣。他發(fā)出嬰兒那種傻里傻氣的叫嚷,真是很逗。
父母們也需要游戲。作為一個忙碌的人,我很難把自己降到嬰兒的層次去享受那些缺乏系統(tǒng)性的、看上去沒有任何意義的游戲。畢竟在我的日程安排上還有許許多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一旦我意識到我和孩子都能從游戲中獲益,那么這段特殊的時間對我就變得有意義了。游戲對我來說成了一種治療方法。我需要從成年人的事務工作中擺脫出來一段時間,把注意力傾注在這個重要的小家伙身上,正是他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我如何去放松自己。游戲幫助我逐漸地了解了馬修,比如他的性情,還了解了他在每一個成長階段所具有的能力。在游戲中,孩子向父母展現(xiàn)了自己,反過來,父母也把自己展現(xiàn)給了孩子,這樣的關系在整體上帶來很大的好處。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把我們放在了與孩子一樣的水平上,幫助我們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想法來看待事物。因此,抽時間去享受一下和孩子玩游戲給你帶來的質(zhì)樸的歡樂吧。
你是否對孩子自尊心盡到了責任?
如果一本關于教養(yǎng)孩子的書籍中沒有專門一節(jié)講述孩子的自尊,那這本書就不是物有所值。然而,我們擔心父母們會誤解上述這個概念,會認為在一日三餐和溫暖的冬衣之外他們還必須額外地多給孩子一樣東西。父母們保護孩子,使孩子免受任何自尊心的傷害,有時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父母會對孩子說:“噢,比利,你唱歌實際上并不走調(diào),你只是高音唱不上去。”)。他們每天都估量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有人每天要量體溫一樣。(“今天朱莉葉的自尊心比較低,她大哥昨晚下棋贏了她。”)
如果需求得到了滿足,每個嬰兒都會在內(nèi)心建立起自尊心。就像園藝師栽培一棵樹一樣,你的工作就是養(yǎng)育孩子,盡你的所能為孩子營造環(huán)境,好讓她長得粗壯挺拔,使那些幼嫩的枝條免受傷害。你做不到在每一次稱贊中、每一個活動中都樹立孩子的自尊心。許多父母們都會為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方面做得不夠而深感內(nèi)疚。實際上,培養(yǎng)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并不要求你擁有心理學學位。大部分的養(yǎng)育工作是容易的,并且充滿了樂趣。多抱一抱你的寶寶,敏感地對她的需求作出回應,享受寶寶給你帶來的樂趣,然后你就可以在一旁歇著,欣慰地看著孩子的自尊心自然地建立起來。
游戲是一種投資。如果你有一些“其他事情”可以做,或許你就會覺得搭積木是在“浪費時間”。許多大人都在努力地讓自己忘記那排得滿滿的日程表。當然你不必把一整天的時間都用來玩耍,而且你的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做。18個月之后,孩子對你的需要會越來越少的。你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你在做著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養(yǎng)育人類的一員。你看起來沒有意義的活動對你的寶寶來說卻有著重大的意義。你應該把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的時間看作是你最好的投資。在孩子小的時候,你和孩子一起做事時表現(xiàn)得越是興致勃勃,孩子長大后就越會有興趣和你一起做事。隨著孩子的成長,你可以讓他參與到你的娛樂和工作中去,因為與你在一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獎賞。
您給孩子足夠的撫摸了嗎
您給孩子足夠的撫摸了嗎
人有一種饑餓,天生存在而又鮮為人知,這種饑餓就是人對撫摸的要求,確切地說,它是一種“皮膚饑餓”。
科學研究表明,所有的溫血動物一生下來就有被觸摸的要求。如果這種需求被剝奪,就會喪失欲望,導致生長遲緩,智力低下,并會產(chǎn)生不正常的行為方式。
常在親人懷抱中的嬰幼兒能意識到同親人緊密相連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體重增加快、抵抗力較強,智力發(fā)育也明顯提前。相反,讓孩子長時間處于“皮膚饑餓”狀態(tài),會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發(fā)育遲緩及行為異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撫愛,缺乏身體觸摸的孩子,往往會自發(fā)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甚至把頭或身體亂碰撞,這就是“皮膚饑餓癥”的表現(xiàn)。
可是,目前社會上一些年輕父母以工作繁忙、生活緊張為借口,把孩子扔給老人看管,以為這樣就解放了自己的雙手,贏得了寶貴時間,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還有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接觸方式是打屁股,只要孩子有點錯或大人不稱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時很少得到父母親昵撫摸,這些孩子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并熱衷于推撞、打架鬧事、對周圍世界帶有敵意。也還有不少家庭,父母是常常撫摸和擁抱嬰幼兒,但是等到孩子上初中以后,性別就會壓抑和限制這種本能的接觸。只有當孩子患病時,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額的機會,平時是得不到任何關心和愛撫的身體接觸。其實大孩子也很喜歡親人撫摸他的手和頭,女孩子喜歡倚偎著親人撒嬌。
那么,采取什么樣的觸摸方法呢?
1、擁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過心的跳動、眼神的傳遞,把自己對對方的感情默默地傳遞給對方;
2、脖子背部的愛撫,它可以消除緊張和疲勞;
3、臂部按摩。從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壓,以解決“皮膚饑餓”。
皮膚觸摸是一種直接的關懷方式,表達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慰藉,它能把自己的愛護和體貼,默默無聞地傳遞給對方的身體、大腦和心理,它可以產(chǎn)生更多天真可愛的孩子,也能產(chǎn)生更多的好丈夫和好妻子。
你知道教育孩子最佳時間嗎?
教育孩子,可是個頭疼的問題,現(xiàn)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yǎng)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在什么時候?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tài)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chǎn)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于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八、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yǎng)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yōu)槌志玫男袆印?/p>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現(xiàn)丑,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