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三歲前孩子學會與人交流很重要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三歲幼兒故事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幼兒園工作計劃交流前串詞 三歲前孩子學會與人交流很重要一直覺得女兒**與其他孩子交流方面差一些,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小朋友多的時候,就很明顯。雖然我也不是非常喜歡淘氣的孩子,但是太過安靜也讓我心慌。

**七個月時我回單位上班了,因為孩子小我也沒太再意。直到**兩歲時,家時來個人**就會大哭,且不停的哭,我才意識到**在與人交流方面要加強一下。之后,我盡可能多的帶她參加采摘等集體活動,但是似乎**這個弱點已經(jīng)形成,很難改變。

上幼兒園后,**也未見太大改善。初上幼兒園時,每天接**放學的時候,看見別的小朋友相互追著跑,一起打滑梯,一起登高爬低,覺得挺羨慕。放學后,**幾乎不在幼兒園玩耍,就是玩,也是選那些危險系數(shù)不高的且安安靜靜的玩,玩一會也就回家了。現(xiàn)在**上幼兒園有一年多了,情況好多了,每天放學后也要在幼兒園打一會兒滑梯,跟小朋友瘋玩一會兒才回家。但有些淘氣的孩子,在滑梯上打鬧的時候,**還會躲過頭風再接著玩。

昨晚,睡前我與**談心。我問她:“**,讓你在家里休息不去幼兒園了,你愿意嗎?”**回答:“不愿意,我愿意上幼兒園?!蔽覇枺骸盀槭裁囱剑俊彼f:“幼兒園有好多玩具?!蔽艺f:“那媽媽把玩具都給你買回家,你愿意在家里嗎?”她說:“不愿意,幼兒園有老師、有小朋友呀!”我問:“有小朋友跟你玩嗎?怎么玩呀!”**說:“鬧鬧,佳佳跟我玩,我們把手挨著手放在一起玩,還玩小火車……”我聽后,心里比較安慰。不管怎么說,總算**也學著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好象是看見了希望,以后我女兒也會象其他小朋友一樣,活潑好動的。

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文化知識是一方面,與人溝通與人交流也是必不可缺的一方面。而且,在孩子三歲前,學著與人溝通很重要,因為它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的感覺很重要


孩子的感覺“天很冷,你要多穿件衣服!”

“我不冷..."

"胡說!這么冷還說不冷,我都凍得直哆嗦,你一定要再穿件毛衣!”

......

“寶貝,再多吃一點!”

“我飽了?!?/p>

“不行!才吃了這么點兒,怎么可能就飽了?你一定還沒有飽,再吃點兒!”

......

“爸爸,我怕......"

"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一點兒都不可怕!你怎么那么膽小,沒出息..."

......

"這水太涼了,不要再游泳了,趕緊上來!”

“我不覺得涼啊,挺舒服的?!?/p>

“我說涼就是涼!你趕緊起來,要感冒了..."

......

“明明是你不對你還生氣!你有什么理由生氣?!”

不知道這樣的對話在大家做父母的和孩子之間有沒有出現(xiàn)過。我回想自己的童年,發(fā)現(xiàn)這樣的對話幾乎天天都有,而且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一直到前兩年我和我先生去參加了一個關于婚姻和家庭的營會,其中的一個講題叫做“感覺就是感覺,感覺沒有對錯”時,我才醒悟到,原來感覺是自己的,是真實的。雖然這個講題是針對夫妻關系的,可是我覺得在我們的親子關系當中不也應該帶入這種概念嗎?對同一個東西或是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這是多么正常啊。

可為什么作為夫妻一方,作為父母,我們那么不能理解和接受配偶或是孩子的不一樣的感覺呢?做父母親的,因為覺得自己是大人了,覺得孩子年齡小,不懂得正確判斷,就一直否定孩子的感覺。孩子覺得“不冷”,父母覺得“冷”,父母就立刻判斷孩子的感覺是錯的并糾正。孩子對很小的事情感覺害怕,父母作為大人無法體會無法理解,只能強加否定,更甚者還帶上嘲諷。想想看,作為孩子,雖然年紀小,有自己的感覺也是多么天經(jīng)地義的事,卻一再地不被接納,不被認同,他們是多么迷惘,多么無奈,甚至嚴重的會不相信自己,會否定自己,壓抑自己,變得無法正確認知和判斷自己的感覺。

自從學習了這個功課都,我和先生都討論并下了決心,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在面對孩子有和我們不一樣的感覺和看法時,我們的態(tài)度和做法。之前,我們也是和我們的父母輩一樣,類似上面的對話也時時都出現(xiàn)在我們和孩子之間?,F(xiàn)在我們改變了,比如,如果我們覺得天氣冷,而孩子不覺得,我們會先接納她的感覺,會說“你不覺得冷,是嗎?”然后說出我們的感覺“可是爸爸媽媽覺得好冷呢!”這樣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沒有誰是對誰是錯。如果孩子因為不覺得冷而不愿意多穿衣服而大人卻擔心著涼的話,我就會把衣服帶著,她如果一直不覺得需要穿,就不要穿。比如孩子害怕什么,我們也會先說“你害怕它,對嗎?爸爸(媽媽)知道了?!比缓笤傧朕k法解釋和引導她。如果孩子還是怕,那就接受,我們的孩子何必要如此無畏呢?很多事情等他們慢慢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我做晚飯的時候跟我說她肚子餓了,而明明在一個小時前她才吃了她的下午茶點。這個時候,我會問她“你是真的肚子餓,還是只是嘴饞了想吃零食呢?”(因為我們家的規(guī)矩是吃正餐前不可以吃零食或是別的東西)如果她還是堅持說是“肚子餓了”,我就會說“我知道你的肚子餓了,但是現(xiàn)在快要吃飯了,你不可以再吃其他的東西。再忍耐一下,晚飯很快就好了。”認同孩子的感覺并不意味著順從他們的要求。認同了孩子的感覺,之后再加以引導和教育。這樣,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專家:與孩子交流家長要擺正心態(tài)


為什么孩子不愿跟你真誠交流?為什么你教育孩子失敗的頻率越來越高,會越來越冒火?你分析、反思過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真正的情感成分嗎?日前,記者采訪了部分在兒童心理方面富有經(jīng)驗的心理專家,以期為困惑的父母們助一臂之力。

別把孩子當私有“財產(chǎn)”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越來越多的父母感覺跟孩子的對話失敗率越來越高。希望孩子將來能“成大器”卻事與愿違時,我們就不得不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

心理專家姜弦認為,這些失敗的父母敗就敗在“占有”與“錯位”。多數(shù)父母其實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你的出發(fā)點對了嗎?你是在做孩子成長的助推器還是搭載在孩子身上朝自己的理想出發(fā)呢?

知名心理專家格桑澤仁說:父母的心態(tài)決定教育孩子的效果。父母往往有一個危險的認知誤區(qū),即在對子女教育的心態(tài)上,總持有一種“產(chǎn)權所有”心態(tài)——這是我的孩子,我要把他(她)指上一條光明的大道,不自覺地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而不是將其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因此將自己的生活理想強加于孩子身上,“駕馭”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標,孩子成功時就覺得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孩子受批評就覺得是丟了自己的臉。

而對孩子來說,不可能自然地產(chǎn)生與父母相同的動機。過多的強迫,必然讓孩子產(chǎn)生抗拒,所以專家認為,青少年時期的子女叛逆,常常是孩子長期受到這種來自父母壓力的反彈作用。

教育孩子切忌帶情緒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難管,教育孩子往往越說越上火效果卻有限。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專家鄭重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時切忌夾帶自己的其他感情,情緒越純越好。

現(xiàn)今各種社會壓力巨大,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會郁積很多負面情緒,而多數(shù)人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情緒在教育孩子時“順帶”發(fā)泄出來。

專家指出,不要低估孩子的分辨力,父母的教訓甚至責罵中哪些是實事求是指出其過失、幫助其改進的,哪些是他們不該承受的額外責備甚至傷害,他們會迅速作出判斷。當父母冷靜而客觀地指出其過錯,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孩子會心悅誠服,教育效果良好。反過來,如果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有“情感夾私”行為,孩子就會覺得委屈,會因?qū)@些的不滿而抵消掉對自己過錯的認識,甚至產(chǎn)生抗拒和叛逆心理。就事論事,不帶自己的情緒,教育會更有效。

教子其實是自我修煉

成功的子女教育的起點,就是“謙卑地交出對子女的所有權”,真正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認真去了解孩子,客觀地幫助其成長。同時,真正了解并尊重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對話機制。

當父母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就能省察自己的動機,重言傳更重身教,進而在孩子做錯事時,學習有困難時,不是簡單罵孩子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而是冷靜地幫助其找出原因,更幫助他想到辦法走出困境。一旦“心甘情愿”地做到這點,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與你之間的關系更親密,愿意與你分享他(她)的喜悅,習慣找你幫助應對危機了。

通過孩子的畫與孩子交流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的畫作也許是稚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寶寶早期教育角度來看,寶寶的任何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與潛能特征,具有良好的教育借鑒意義。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對于寶寶作品,不能用評價成人畫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作品的價值,而應站在孩子的立場,用“童眼”去看、去欣賞、甚至去鼓勵寶寶們?nèi)魏巍爸赡邸钡谋憩F(xiàn)。

孩子們用畫來表現(xiàn)自我,可能只是一些簡單的“符號”,但我們可以通過和他們談論作品,讓他們覺得你懂他們的“語言”,這樣不僅會使孩子更信任你、喜歡你,同時可以通過他們的表達了解他們的想法;另一方面在談畫作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內(nèi)省自己的作品,有助于提高繪畫的技能,亦能在正確、有效的回答中,讓孩子了解畫中的造型特色和別人對他的畫的評價。這不但可以激發(fā)孩子繪畫的興趣,還可以學習如何與別人談自己的畫。

以現(xiàn)實教育為例,某幼兒園中班寶寶在反復練習了點、線、圓后,老師們開始鼓勵小寶寶們進行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在一次創(chuàng)作中,該班圓圓寶寶的一張人物畫引起了老師的興趣,她在畫紙的一邊畫了一個大頭人,在另一邊畫了一個小不點,老師在旁猜想一定是媽媽和她吧,剛想表揚她畫的好,突然她在小娃娃的嘴邊畫了許多三角形和圓形,這可把老師搞糊涂了。于是老師便問她這是什么呀?她望著老師笑著說是媽媽和她在逛街呢,又指著那些圖形說:“這是媽媽給我買的餅干!”老師恍然大悟。

老師從圓圓寶寶的畫作和語言中圓圓在周末所做的事以及她的某個喜好,讓老師今后能更好地教育有針對性地和孩子們交流。

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給了孩子畫畫的無窮內(nèi)容,孩子的畫并不是為了臨摹真實的世界,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覺。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畫,快樂而純真地表現(xiàn)自我抒發(fā)情感。由此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之處,學會用“童眼”欣賞孩子的畫,肯定孩子細微的進步,增強孩子自信。

與孩子交流,從何談起


放學時,在幼兒園門口經(jīng)常聽到家長問孩子一些類似的問題:“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些什么?”“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怎么樣?”“今天有沒有得到小紅花?”但是孩子往往不回答。于是家長就怪孩子“上了幼兒園變得不會說了”,“在幼兒園不好好學習,回家什么也不會說”等等。殊不知,當家長對孩子老是提相同的問題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時,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談興趣的,家長與孩子的談話自然就難以進行下去了。那么,家長如何使孩子愿意與自己談心呢?建議試試以下方法。 ◆從興趣入手。家長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不要急著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或“學了什么”,可以與孩子談談幼兒園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說:“告訴我,在幼兒園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是什么?”還可以先與孩子玩一會兒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等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自然來到,孩子有了談話的興趣,他就會興奮地說出一串串他高興的事情來。 ◆玩交談游戲。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互動式的談話游戲。比如,孩子某種類型的發(fā)音不到位,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談話中選擇類似的字句讓孩子傾聽和回答;孩子好激動、有攻擊性行為或者不與人交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對生活或故事里其他孩子的類似行為做出判斷和糾正,并對孩子的正確反應做出積極的評價;當孩子在某個方面(如動手能力方面等)有明顯欠缺表現(xiàn)出不自信時,家長更應當在多途徑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內(nèi)容后,和孩子一起回憶、探討、嘗試、制作……還可以和孩子玩“你問我答”的游戲,與孩子一問一答或者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老師,家長來做學生,由孩子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回答問題。這種交互提問的方式和角色互換的方法既能夠避免孩子的緊張被動,又能夠促使孩子主動思考,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對方的好辦法。 ◆注意交流方法。除了與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還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情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語言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從成人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探聽式的自上而下的詢問,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與孩子談話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輔導孩子折紙、小制作、繪畫時,不要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或者直接指責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說可以怎樣制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或你想要了解的情況。

◆做忠實聽眾。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程度取決于成人傾聽孩子談話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談話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對孩子的喜怒哀樂要表示理解,不要將成人的感受強加于孩子,也不要經(jīng)常用提問和評價打斷孩子的談話,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和孩子約一個時間,下次再談。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體以及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期待等等,這些是成人通過迫切詢問得不到結果,而對孩子成長又十分重要的東西。

在聆聽中與孩子交流


作為家長要想深入地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要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認真地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深入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出發(fā)點。聽孩子說話對父母來說并不困難,但是要做到不僅僅是給孩子一只耳朵,而是認認真真聆聽孩子說話,并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的人也許會說,“我是想聽他的談話的,可是,我的孩子從來不想同我談。”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有類似的體驗,在向孩子問了一大串問題之后,得到的回答往往只是簡單的“是”或者“不是”。孩子不愿多談,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仔細思想一下,其實原因并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是做父母的并沒有認真地和誠心地聆聽孩子談話的結果。

讓我們來看一個普通的例子。珍珍13歲時,有一天她告訴媽媽,她“愛”上一個男孩,并且要跟他結婚。母親用略帶嘲笑的眼神聽女兒敘述,似乎是聽童話故事。但是珍珍講得很認真,她把自己的“愛情”第一次講給她最親近、最信賴的人聽。然而有一天放學回家時,她卻聽到母親正和一位朋友在電話中談到她:“你猜我家發(fā)生生了什么事?珍珍告訴我她在戀愛了,她認定那個男孩就是‘白馬王子’,你說好不好玩?”不管這位母親怎樣看這件事,實際上她傷害了珍珍。對母親來說,這件事不過是很好玩;但對13歲的珍珍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如果以后珍珍再有類似的感情經(jīng)歷,她肯定不愿跟媽媽說了,因為她母親沒有尊重她的隱私和感情。

父母應該回想一下,當自己十幾歲時,喜歡上了某個異性同學,考試考砸了,跟要好的朋友鬧了別扭......這些在孩子狹小的內(nèi)心世界里可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呢!父母在試著理解這些事情對兒女的重要性時,也就學會了對子女的尊重和翔。你也許聽過這樣的抱怨:“哎呀,爸爸,您這么落伍。”的確,許多父母無法跟上90年代孩子的想法。做父母的常常會想:“我小時候不也這么過來的嗎?”但是這種想法可幫不上什么忙。父母如果要表達對子女的愛和尊重,就必須認真嘗試進入青少年的世界。比如當孩子回家談起在學校跟同學、老師之間發(fā)生的什么事時,你首先要認真地聽進去,不要心不在焉地做別的事情,然后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孩子。在交談時,你不能以一位高高在上的長者身份,而應該扮演一個孩子最要好的朋友的角色,以一個孩子的口吻,在與孩子交流、商討甚至建設性的爭執(zhí)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換種方式與孩子交流


換種方式與孩子交流

“我要走進你的世界,你不讓;我想讓你走進我的世界,你又不來”,這是一位和孩子難以交流的母親發(fā)出的無奈心聲。“找不到好的溝通方法”已成為青春期孩子家長的最大苦惱。

了解是溝通的前提。母親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最近由全國婦聯(lián)兒童部、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等單位開展的“你對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親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盡管很多母親對孩子比較了解,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尤其在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方面,很多母親還需要提升。

其實,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挑選最適合的方式。

“我很想和孩子交流,但孩子就是不想跟我談,我也很難讓他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有時候談不上幾句孩子就嫌煩了,甚至談著談著就吵起來了?!边@是很多家長的共同感受,家長們也為此衍生了很多苦惱。

其實,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想一下,改變一下交流的方式,問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

1、書面交流: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

書面交流方式相對于面對面的口頭交流,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于家長,可以盡量斟酌語句,努力使自己的表達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于孩子,在嗅著溫馨墨香、感受來自家長親筆關愛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和父母進行心靈的對話。而且,這還有利于孩子反復閱讀,仔細揣摩。

家庭可以設一本談心本。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常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談心。在家庭教育中,這種方式也是可取的,它簡單易行,只要準備一本本子和孩子交換寫寫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和孩子共用它來寫日記。

父母平時可以給孩子留言或?qū)懶?。有些不好口頭表達的東西,你可以通過寫留言或書信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你可以準備一塊白板,隨時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上面,孩子也可以通過它來向你傳遞信息?;蛘邔懸粡埣垪l直接給孩子,也可以將寫好的紙條放在孩子的書包里,夾在他的書中等等。寫給孩子的書信,可以直接給孩子,也可以通過郵局寄給孩子,但兩種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

2、網(wǎng)絡交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基于網(wǎng)絡的交流方式和傳統(tǒng)的書面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多媒化:采用這種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達外,音樂、圖片、動畫等各種有利手段都可以給我們提供幫助。虛擬化:這是這種方式最大的優(yōu)點,由于虛擬,你可以以孩子同齡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溝通,也可以以長輩的身份對孩子進行教導。由于距離產(chǎn)生的美,孩子更易聽進這種“第三者”的話語,交流會變得更加容易。多角色:由于虛擬,你可以根據(jù)需要不斷變換角色,或年齡的,或性別的,或身份的等等。

BBS交流。如果你的孩子有上BBS的習慣,你可以到他常去的論壇注冊一個用戶名,然后和他進行溝通交流。這是我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我每天把孩子的作文發(fā)到BBS上,然后用一個虛擬的用戶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幾個月的實踐證實,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電子郵件。和寫信相比,電子郵件有著更豐富生動的表現(xiàn)形式,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等都可以幫助你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你可以以真實的身份出現(xiàn),也可以以虛擬的身份出現(xiàn),這可以根據(jù)你的需要來確定。

QQ交談。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是個十足的網(wǎng)蟲、聊民,我建議你用這種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方式應是最佳選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也許更為容易,效果更好。

3、電話交流:避免面對面的尷尬

電話交流有面對面交流的優(yōu)點,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對面的尷尬。短信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你給他發(fā)一條溫情的短信,他的內(nèi)心就會撒滿陽光,在和孩子交談遇挫的時候,一條短信可能會打破言語的堅冰。

4、委托他人:借助第三方力量

當你在和孩子交談無效的情況下,你可以邀請別人(比如親戚、老師、同學等)和孩子交談,間接地表達你的觀點。這樣做有時候會比自己直接說一些問題更有效果。

交流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到和孩子交流溝通,而不是大發(fā)雷霆,在冷靜下來后,你會想到并采取合適的交流方式的。

家長和幼兒交流對幼兒的成長很重要


又到了家長接孩子的時間,幼兒園門前很是熱鬧,你聽:“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了,有沒有吃飽?”“感到熱時老師有沒有幫你脫外套?”“老師今天教什么了,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把今天教的兒歌背給媽媽聽聽!”……每天下午接孩子離園時,家長們關切的問題總是一個接一個,恨不得讓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細節(jié)都描述一遍,我們稱其為親子交流。

實際上,這種親子交流對幼兒的成長非常有利,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作為老師的我很建議家長多多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多和孩子溝通,這樣做既能了解幼兒在學校的情況,也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樣不知不覺的交流中,孩子的表達能力會提高很多。

但是,在來接孩子的家長當中,第一句話就詢問孩子吃、穿等生活情況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有少數(shù)家長會關心一下孩子和老師以及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情況等。我還發(fā)現(xiàn),這些家長當中,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居多,老人們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孩子的噓寒問暖上。很多家長往往更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什么了,玩什么了”,這些需要關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長可以多從孩子的感受、關心他人、獲取新知識等方面進行問話,如:“你今天在幼兒園高興嗎?”“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薄敖裉炷銈儼喔窀駚砹藛?,他的感冒好了嗎?”“你教媽媽折小青蛙,好不好?”“你今天幫老師整理桌椅、收拾玩具了嗎?”等。同時,提問要具體,要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孩子會喜歡和家長交流一天的在園生活。

還有一點注意的是我們家長要把幼兒看成家庭的小主人,也要簡單的介紹一天家里發(fā)生的一些簡單的事情,讓幼兒感受家庭的重要性,也讓幼兒學會關心與親人有關系的事情,培養(yǎng)起小主人的感覺,這也會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榮譽感對孩子很重要


榮譽感是什么?解釋起來非常繁瑣,但是通俗地來說就是個人存在的價值高,同時別人能夠接受你。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集體榮譽感、團隊榮譽感、班級榮譽感,當然還有個人榮譽感。那么,孩子的榮譽感具體是什么呢?爸爸媽媽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呢?

一、什么是孩子的榮譽感

孩子的榮譽感,是一種能促進孩子奮勇向前的動力。榮譽感可以提高孩子待人接物做事的積極性,促進孩子積極地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意義。??

二、孩子缺乏榮譽感的壞處

1.孩子缺乏榮譽感,平時就只會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同時不會去主動幫助他人,為人相對也比較自私。

2.孩子缺乏榮譽感,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和渴望。??

3.孩子缺乏榮譽感,對自己的價值認識比較差,不知道自己能夠創(chuàng)造出多大的價值,這一般都是因為自卑或者自信心不足所致。??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1.孩子的榮譽感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主要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出來的,這期間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努力。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是值得表揚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夸獎,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

2.表揚孩子要講究一個度,根據(jù)孩子的所作所為,適度地表揚和鼓勵孩子,這樣才是對孩子的肯定,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就會更努力了。??

3.單憑家長的表揚還是不夠的,孩子非常喜歡被稱贊,他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贊許。因此,老師也要適當?shù)亟o孩子一些鼓勵,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被認可了,二來還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與人交流。??

4.給孩子定下目標,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又或者是孩子有目標的話,爸爸媽媽要善于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長處,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5.學會尊重孩子,但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shù)呐u,嚴重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一點小懲罰,不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所在,知道該如何改正錯誤。??

榮譽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精神動力,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讓孩子有前進的方向。

相關推薦

  • 你會與孩子交流嗎? 經(jīng)常有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的話他全當作耳旁風。有時還嫌啰嗦我剛要說他就吵,簡直是管不了了!”還有家長發(fā)出這樣的牢騷:“我的孩子說不得,一說就鬧,自尊心特別強,遇到事情就使性子?!薄?..
    2020-09-15 閱讀全文
  • 與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芭c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今天的午餐ⅩⅩ又沒有吃完。 這個有些頑皮又有些固執(zhí)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勸說后仍是不愿意吃飯。 看著他的眼圈越來越紅,我也有...
    2020-07-06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感覺很重要 孩子的感覺“天很冷,你要多穿件衣服!” “我不冷..." "胡說!這么冷還說不冷,我都凍得直哆嗦,你一定要再穿件毛衣!” ...... “寶貝,再多吃一點!” “我飽了?!?“不行!才吃了這么點兒,怎...
    2020-10-29 閱讀全文
  • 專家:與孩子交流家長要擺正心態(tài) 為什么孩子不愿跟你真誠交流?為什么你教育孩子失敗的頻率越來越高,會越來越冒火?你分析、反思過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真正的情感成分嗎?日前,記者采訪了部分在兒童心理方面富有經(jīng)驗的心理專家,以期為困惑的父母們助...
    2021-12-27 閱讀全文
  • 通過孩子的畫與孩子交流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的畫作也許是稚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寶寶早期教育角度來看,寶寶的任何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與潛能特征,具有良好的教育借鑒意義。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對于寶寶作品,不能用評價成人...
    2021-04-12 閱讀全文

經(jīng)常有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的話他全當作耳旁風。有時還嫌啰嗦我剛要說他就吵,簡直是管不了了!”還有家長發(fā)出這樣的牢騷:“我的孩子說不得,一說就鬧,自尊心特別強,遇到事情就使性子?!薄?..

2020-09-15 閱讀全文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芭c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今天的午餐ⅩⅩ又沒有吃完。 這個有些頑皮又有些固執(zhí)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勸說后仍是不愿意吃飯。 看著他的眼圈越來越紅,我也有...

2020-07-06 閱讀全文

孩子的感覺“天很冷,你要多穿件衣服!” “我不冷..." "胡說!這么冷還說不冷,我都凍得直哆嗦,你一定要再穿件毛衣!” ...... “寶貝,再多吃一點!” “我飽了。” “不行!才吃了這么點兒,怎...

2020-10-29 閱讀全文

為什么孩子不愿跟你真誠交流?為什么你教育孩子失敗的頻率越來越高,會越來越冒火?你分析、反思過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真正的情感成分嗎?日前,記者采訪了部分在兒童心理方面富有經(jīng)驗的心理專家,以期為困惑的父母們助...

2021-12-27 閱讀全文

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的畫作也許是稚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寶寶早期教育角度來看,寶寶的任何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與潛能特征,具有良好的教育借鑒意義。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對于寶寶作品,不能用評價成人...

2021-04-12 閱讀全文